情志疗法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治疗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和心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中医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为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医的心理调节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由气、血、津液、精神等多种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身体的气血流动,从而引起身体的疾病。
因此,心理的调节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1、情志与五脏中医将情志分为五类,与五脏相对应。
喜(心)、怒(肝)、思(脾)、忧(肺)、恐(肾)五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功能,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状态,就会导致对应脏腑的疾病。
例如,经常愤怒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
2、气场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周围还有一个称为“气场”的能量场。
这个气场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心理状态。
保持气场的平衡和流畅,可以更好地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中有很多调节气场的方法,例如针灸、太极拳、气功等。
3、情感疏导情感疏导是中医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之一。
它通过倾听患者的话语,帮助他们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身心状态。
情感疏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诱因。
4、音乐调节中医认为,音乐对于情感的调节具有很好的作用。
不同的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带给人们愉悦、舒适、放松、平静的感觉。
因此,中医中有很多针对不同情绪的音乐疗法,例如舒缓音乐、轻柔音乐、有节奏的音乐等。
二、情志疗法情志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改善身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情志疗法分为心理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减轻身体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以身心放松为主要目标,从而达到治疗身体疾病的目的。
情志疗法的名词解释
情志疗法的名词解释情志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善个体情绪和调整情感状态来促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它强调个体情感和心理状态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相信通过正面的情绪体验和情感的释放,个体能够缓解焦虑、恢复自信、减轻压力和改善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情志疗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情志疗法的概述情志疗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它认为情感和情绪的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情志疗法通过调节和疏导个体情感和情绪,使其保持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此外,情志疗法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个体通过与大自然互动,可以得到情志的滋养和疏导。
二、情志疗法的原理和方法1. 情绪释放和情感疏导情志疗法认为负面的情绪和情感堆积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重要的一环就是情绪释放和情感疏导。
通过各种方式,如绘画、写作、舞蹈、音乐等,个体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进行表达和释放,从而达到情感的平衡和情绪的调节。
2. 积极心理的培养情志疗法强调积极心理的培养,即通过培养个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来促进身心的健康。
个体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积极心理训练和寻找积极感受等方式,调整负面情绪和消除负面心理,从而达到积极心理的培养。
3. 自然疗法的运用情志疗法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关系。
个体可以通过亲近自然、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等方式,来获得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疏导。
同时,自然的美景和自然的声音也能够帮助个体平静内心,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
三、情志疗法的应用领域情志疗法可以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管理、情绪障碍、情绪管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其中,情志疗法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恢复自信、缓解焦虑、减轻抑郁等都是情志疗法的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着压力与焦虑的挑战。
情志疗法的理念和方法,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情志疗法,个体能够找到情感的宣泄和支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境。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情志相胜心理疗法00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朴素的古代心理学思想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情志致病上,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超过个体生理适应能力,导致躯体病变或损伤,即“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中医心理认为用情志之间的相互所胜关系,即激起某一情志,以纠正另一种病态情志,从而有效治疗病态情志所致疾病的方法。
《内经》详细论述了情志相胜而治病的生理原理,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藏象与五行相配,归纳为五个系统,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并把情志因素包括其中,即喜火、忧(悲)金、怒木、思土、恐水。
结合朴素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州¨张从正对此理论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一、怒胜思医案一:一女子病不食,面北卧者半载,医告术穷,翁诊之,脉弦出寸口,日:“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
”叩之则许嫁丈夫入广五年。
翁谓其父日:“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怒耳。
”父以为然。
翁入而掌指面者三,责其不当其有外思。
女子号泣大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日:“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
”乃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病不作。
病妇思男子不得而伤脾,医家故意指责其有“外思”,遭受这一刺激,具有传统思想的妇人当然视之为奇耻大辱,绝对不能接受,必定大怒。
且其反应强度足够大到过先前的忧思,同时中医学讲怒则气上、怒则气逆即情志引起气机向上、向外变化,使得“思”导致郁结之气得以消散。
中医如何通过五行调理治疗情志失调
中医如何通过五行调理治疗情志失调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不仅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还为治疗情志失调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情志失调,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绪出现了过度或持续的异常状态,如过度的愤怒、悲伤、焦虑、恐惧等,长期的情志失调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同时,不同的情志也与五行相对应,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忧(悲)属金,恐属水。
当情志失调时,往往会影响到与之对应的脏腑功能,而通过调整五行的平衡,能够帮助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情志失调的目的。
先来说说“怒伤肝”。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状。
从五行相生的关系来看,木生火,肝木生心火。
如果肝气郁结,无法顺利化生心火,就可能导致心火不足,出现心情低落、精神不振等情况。
此时,可以通过调理心火来缓解肝气郁结。
比如,采用一些宁心安神的方法,如按摩心经的穴位,如神门穴、少府穴等,或者服用一些养心安神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增强心火,促进肝气的疏泄。
再看“喜伤心”。
过度的喜悦或兴奋会使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火生土,心火生脾土。
如果心气过旺,消耗过多,就会影响到脾土的运化功能。
这时,可以通过健脾来调养心气。
比如,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等,或者通过艾灸脾经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来增强脾的功能,从而使心气得到滋养。
“思伤脾”也是常见的情志失调表现。
过度的思考或忧虑会使脾气郁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土生金,脾土生肺金。
当脾气虚弱时,肺气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气短、咳嗽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通过补肺气来促进脾气的运化。
比如,进行深呼吸练习,增加肺活量,或者食用一些补肺气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以增强肺的功能,帮助脾气恢复正常。
“忧伤肺”。
过度的悲伤或忧愁会损伤肺气,使人出现呼吸不畅、咳嗽、乏力等症状。
以情胜情疗心疾,喜怒哀乐皆是药
以情胜情疗心疾,喜怒哀乐皆是药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或叫做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
合理的心理保健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生中有重要价值,自古以来就被人类所注目。
早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以前,诸子百家就有较精辟的论述。
其中《管子》中的《内业》篇,可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卫生的专篇。
内,就是心;业,就是术。
内业者,养心之术也。
《管子》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这些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
具体地说是三点: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如能这样,就有益于身心;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对立面,就是“喜怒忧患”;三是守一,就是说要专心致志,不受万事万物干扰则能心身安乐。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朴素的古代心理学思想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在情志致病上,中医学认精神情志超过体生理适应能力,导致躯体病变或损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中医心理认为应用情志之间的相互所胜关系,即激起某情志,以纠正另一病态情志,从而有效治疗病态情志所致疾病的方法。
《医方考·情志门第二十七》明确“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从情胜。
”《内经》详细论述了情志相胜而治病的生理原理,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藏象与五行相配,归纳为五个系统,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并把情志因素包括其中,即怒木、喜火、思土、忧(悲)金、恐水。
结合朴素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个理论对后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历代医家也多有阐发,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即对此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发挥,并在《儒门事亲》中提出了更为详细而又实用的治疗方法:“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中医儿科学缓解儿童情绪问题的妙法
中医儿科学缓解儿童情绪问题的妙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问题常常让家长们感到困扰和担忧。
儿童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焦虑、抑郁、易怒、恐惧等情绪,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而中医儿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儿童的情绪问题,帮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中医认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他们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儿童的情绪问题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儿童情绪问题时,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儿童情绪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可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维持脏腑的正常功能,从而稳定情绪。
对于容易烦躁、易怒的孩子,可适当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西瓜等;对于胆小、恐惧的孩子,则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羊肉、韭菜等。
此外,要避免孩子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治疗儿童情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在给儿童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和用药安全。
一些具有安神定志、疏肝解郁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百合、远志、柴胡等,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配伍使用。
比如,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对于心肝血虚、虚热内扰导致的儿童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除了饮食和中药调理,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非常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改善儿童的情绪状态。
比如,按摩孩子的头部百会穴、风池穴,可以醒脑开窍、舒缓神经,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按摩腹部的中脘穴、天枢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因脾胃不和引起的情绪问题;按摩背部的肺俞穴、心俞穴,可以调节心肺功能,安定心神。
家长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手法,在家为孩子进行按摩。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
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
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
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
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
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
莊知其將癒,慰之。
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
《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
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是焦虑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焦虑障碍时,中医情志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从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焦虑障碍;中医情志疗法;治疗方法;作用机制一、引言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这些障碍常常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易激惹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焦虑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焦虑障碍时,中医情志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情志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脏情志学说和气血津液理论。
五脏情志学说认为,五脏与人体的五种情绪相关联,如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
当五脏的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相应情绪的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气血津液理论则认为,情志活动对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转化都会产生影响,情志失调会导致气血津液的紊乱,从而引发病变。
三、中医情志疗法的治疗方法1. 药物疗法中医药物治疗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安神。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丹参、射干等,这些药物具有疏肝、清热、祛瘀、安神的作用,能够调节情绪、安定神志。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情志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心俞、神门、气海等,可以缓解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按摩人体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强体质,舒缓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按、推等,可以有效改善焦虑症状。
4. 气功调理气功调理是通过呼吸调节、身体运动和意念调整,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舒缓情绪,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焦虑症状。
从中医相关病案的角度小议情志相胜疗法
医诊通中医情志疗法,最早见于《内经》,是中医治疗情志病的特色治法,也叫情志相胜法。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不同的情志入不同的脏腑。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知,五志之间存在相克规律,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利用情志之间的相克制约关系,进行情志纠偏治疗,即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真正达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怒胜思据《续名医类案·不眠》中记载:患者,女性,整整两年不能正常入睡,看了很多大夫都没有效果。
后来,她的丈夫就找到张子和。
张子和为患者把过脉后,说:“两手的脉象缓慢,是脾所主,患者由于思虑过度伤及脾”。
张子和与其丈夫商量后,打算采用激怒疗法,于是收取了患者的钱财,就是不为其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这位患者因此大发雷霆,身上还出了很多汗,奇怪的是当晚患者居然睡了一个安稳觉。
随后经过张子和的精心调理,患者的饮食和脉象都正常了。
分析原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气结不行,故两年不能正常入睡,后张子和与其丈夫采用激怒疗法为其进行治疗,使得这位患者大怒,以此治疗思虑过度不寐。
张子和以五行情志相克理论,怒胜思,怒则肝气升发,破该患者过思之郁结,故气机畅通,气通则血运正常,故失眠不药自愈。
恐胜喜据《儒门事亲》中记载:张子和给一位由于过度兴奋而导致情绪疾病的患者看病,在给患者诊疗之后,他便借口回去取药离开,并且很多天不再来看患者,让患者误以为自己已病入膏肓,进而产生恐惧的心理,正好惊恐的情绪抵消了过度兴奋的致病情绪,最终解除病情。
分析原因患者由于过度兴奋发生情绪疾病,张子和在对患者初步诊断病情之后,借“取药”故意躲开患者,就等于是用委婉的方式告诉患者没救了,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恐惧害怕,误以为自己是病入膏肓而无药可救,张子和根据中医“恐胜喜”理论治好了患者的病,这也是中医五行情志相克理论的运用。
喜胜悲据《儒门事亲》中记载:河南省息县的一位官人听说父亲去世了,悲伤大哭不止,哭完之后自觉胸口疼痛难忍,时间长了,觉得胸部形成了一个硬块,疼痛得更厉害,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效果。
情志疗法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志疗法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情志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的方法之一,旨在通过情绪和情感的调节,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健康。
它认为人的情绪和情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提升情绪和情感的质量,可以促进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情志疗法的核心理念是情感的重要性。
它倡导人们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充分表达和认知自己的情绪,以及建立情感的自我调节机制。
情志疗法强调情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鼓励个体采用积极和灵活的方式处理情绪和情感,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
情感体验在情志疗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情志疗法认为情感体验是人们对外界刺激和内部感受的主观反应,可以反映个体的需求、意愿和信念。
通过情感体验,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也可以主动去调节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情志疗法提倡认真面对和体验自己的情感,不以情感为敌,而是与之共同成长。
情志疗法注重情绪的调节。
它认为情绪不仅是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人们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自我评价和反应。
情绪在情志疗法中被视为灵活而有意义的心理反应,可以引导个体适应不同的情景和状态。
情志疗法通过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识别情绪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学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情感的表达也是情志疗法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感,或者在表达情感时遭遇到困难和阻碍。
情志疗法鼓励个体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通过语言、写作、艺术或身体运动等形式,甚至是通过非语言和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情感。
情志疗法认为情感的表达可以使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传递内心的信息,也可以在人际关系中促进沟通和理解。
情志疗法的实践方法多种多样。
在情志疗法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与情感和情绪有关的活动和练习。
例如,情感绘画、情绪日志、情感释放、情绪回想、身体表达等。
这些方法都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接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我情感的意识和调节能力。
情志疗法注重个体参与和主动性,旨在让个体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逐渐培养情感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
中医的厉害:情志疗法!值得收藏!
中医的厉害:情志疗法!值得收藏!中国古代情志法主要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表述情绪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经典提法,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将人体归纳为五个体系并按五行配五脏五志,然后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即运用一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
因此,它在心理治疗方法上独具特性。
五行相克理论认为, 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 即金胜木,木胜士,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
《内经》具体论述了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基本程序: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1、喜伤心,恐胜喜。
喜为心志,喜甚伤心气,可致喜笑不止或疯癫之症。
治之以”祸起仓卒之言”或其他方法使之产生恐惧心理,抑其过喜而病愈。
清代《冷卢医话》中记一江南书生因金榜题名考中状元,在京城过喜而发狂,大笑不止。
名医徐洄溪就诊,佯称其病不可治,告之逾十日将亡。
并吩咐他速回家,路过镇江时再找一位姓何的医生,或许能起死回生。
书生一-吓,果然病愈。
但又因此郁郁寡欢往回走。
至镇江,何医生就把徐洄溪早已送来的书信给书生一看,并解释其中的原由,于是书生经开释,病痊愈。
2、怒伤肝,悲胜怒。
怒为肝的情志表达,但过怒因肝阳上亢,肝失疏泄而表现出肢体拘急,握持失常,高声呼叫等症状。
治之以“恻怆苦楚之言”诱使病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有效地抑制过怒的病态心理。
《景岳全书》中记燕姬因怒而厥,张景岳诊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能治好。
燕姬知道灸法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
于是,继而转悲,悲则气消,将胸中的郁怒之气排解。
这样就克制了愤怒的情绪,消除了愤怒引起的疾病。
3、思伤脾,怒胜思。
正常的思虑为生理心理现象。
但“过思则气结”,可使人神情怠倦,胸膈满闷,食纳不旺等脾气郁滞, 运化失常。
治之以”污辱斯罔之言”激病人盛怒以冲破郁思,使病人重新改变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续名医类案》中记有一女因思亡母过度,诸病缠身,百药不治。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使勿逐。
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勝喜。
3.驚恐療法一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
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
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
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
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
莊知其將癒,慰之。
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岀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
《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
」所以以恐勝喜只是權宜之計,中病即止。
反之則要「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或則採用喜樂療法,使氣機復而渙散。
張子和《儒門事親》: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
中医治疗中的五种情志疗法详解
中医治疗中的五种情志疗法详解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许多,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
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女科疾病时,运用中医心理疏导法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在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干预,更可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有以下几种。
语言疏导法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常用基本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改变来访者不正确的认知,定能收效良好。
医生既要向患者明示疾病成因、病情及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
又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对疾病有积极乐观心态,消除恐惧苦恼。
《灵枢·师传》中“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因势善导的记载,可以说是中医心理学疏导法的最早记载。
它包括了西方心理学的认知疗法。
以情胜情法中医认为,人在心理活动中,存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但七情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医方考·情志门第二十七》明确“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从情胜”。
临床因七情太过而致病者并不少见,如过喜而发狂,大怒而气厥,忧思过极而抑郁,惊恐过度而致癫。
情志之病,还需运用情志疗法以情胜情。
临床常用的愉悦疗法就是情胜疗法之一。
愉悦的心态,则气血就能畅通,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就会提高。
所以用愉悦的方法来治疗心身疾病,也是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疗法之一。
现实生活中,有些婚后不孕的妇女,因受家庭和社会舆论压力,心情抑郁,久治久不孕。
而经过正确心理疏导,指导夫妇外出旅游,放松心情,情绪得到舒缓,心愉情怡则自然受孕。
这就是喜胜忧的效果。
中医康复方法与技术之情志疗法
贰
情志疗法的适应证
● 情志疗法主要包括情志相胜法、说 理开导法、移精变气法、暗示疗法、 娱乐疗法。它们在临床应用时各有 侧重,但均针对异常的精神情绪变 化。
(一)情志相胜法
● 情志相胜法是中医独特的情志康复 方法。它是根据《内经》的五脏情 志相胜理论,即悲胜怒,恐胜喜, 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有目的 地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多种手段, 激起患者的某些情志活动,以达到 纠正其异常的情志活动,减轻和消 除某些躯体症状,或促使某些情志 病证痊愈的目的。
(五)娱乐疗法
● 娱乐疗法是将心身功能康复置于人的正常活动中,充分利用人体的自我康 复能力达到形神调和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病等。所谓“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 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娱乐疗法的内容包括音乐、歌咏、戏剧、琴棋书 画、放风筝、钓鱼等。
(二)注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进行情志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前面所述,情志疗法 中的医患共参、以患为主的诊疗模式决定了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以互信为基 础,才能为康复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利的环境。
思考题
● 1.什么是情志疗法? ● 2.情志疗法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二)说理开导法
● 说理开导法指通过劝说、指导、安慰、保证等手段来疏泄情感,主要适用 于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精神支持。在临床 实践过程中,医者除要斟酌遣词造句,注重语气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表情、 态度、姿势和动作,增加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三)移精变气法
情志疗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讲授老师:
联系方式:
● 情志疗法是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之一, 又称为精神康复法,古称“意 疗”“心疗”,是指康复工作者在 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制订康复 计划,运用语言、表情、姿势、行 为等手段,影响心身功能障碍患者 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改善 异常情志反应,消除致病的情志因 素,达到形神调和,促使心身功能 康复的一类方法。
情志疗法的相关理论
情志疗法的相关理论:关键词:方法意义原则一.情志疗法,即精神康复法,又称“意疗”和“心疗”,指康复工作者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康复计划,运用语言,表情,姿势,行为等手段,影响心身障碍患者的行为,感受,认识等等,改善异常的情志反映,消除致病的情志因素,达到形神调和,促使心身康复。
1. 情志相胜疗法:是中医在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即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制约,消除其相胜的病态的情志,以治疗情志偏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
《内经》将喜归心,怒归肝,忧(悲)归肺,思归脾,恐(惊)归肾,如若情志活动超越机体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范畴,就会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如“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等等。
而情志相胜法正是根据情志的五行属性及其胜制的规律,有意激发所胜之情制其有余,以恢复或重建其心身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1)喜胜忧(悲):即对悲伤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说以各种患者喜闻乐见的事,陶情悦志而使其消除悲忧之情,则病豁然。
(2)恐胜喜:即对于心神恍惚,或嬉笑不休,状若癫狂的患者医护人员有计划的采取一些刺激手段,使患者产生恐惧情志,以收敛因过喜而耗散的心神,统摄浮越的阳气,使心神恢复。
(3)怒胜思,悲胜怒,思胜恐等等。
2. 情志疏导疗法:指医护人员通过非药物手段,解除患者抑郁,疑虑,自卑,忧思等不正常的情志及心理顾虑,使患者气机和顺的一类方法。
(1)语言开导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的方式进行疏导说理,以纠正不良的情绪。
●顺意法:指顺应病人的意愿,满足其心身的要求,使患者情志舒畅以释放致病心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释疑法: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解除患者的疑惑,以使其心神归正的一种方法。
包括让患者目睹从而消除疑惑和由他人旁证其事之有无以消除疑惑的两种方法。
●意示法:指通过医生的语言和行为来诱导病人,使病人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接受某种暗示,遵从医生的意念,从而改变其情志和行为。
情志相胜疗法文档
情志相胜疗法(2008-04-18 13:09:29)转载▼标签:健康情志相胜疗法,有人又称为以情胜情法、活套疗法、五志相胜疗法、以情志克制情志疗法、情态相胜疗法等,名称不同,意义却相同或相近,“情志”是对七情五志的简称,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
古代的七情学说有几种,中医所说的“七情”指喜、忍、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内经》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
情志相胜疗法,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外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
《内经》将喜归心而属火,忧(悲)归肺而属金,恶归肝而属木,思归脾而属土,恐归肾而属水。
《内经》指出:金克木,怒伤肝,悲胜怒;木克土,思伤脾,怒胜思;土克水,恐伤肾,思胜恐;水克火,喜伤心,恐胜喜;火克金,悲伤肺,喜胜悲。
情志相胜疗法始创于《内经》,以后不断得到发展。
金代名医张于和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对情志相胜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生动地描述道: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张子和在理论上对情志相胜厅法进行了总结,在临床上。
他非常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擅长使用情志们胜疗法治病,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他是中国古代应用心理疗法最多、最有成效的医家。
他有9个心理治疗医案传世。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医案介绍情志相胜疗法。
1.怒胜思疗法。
思维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故古代医家把“思”列为七情之一。
思伤脾,思虑过度可令人神疲、懒言、失眠、健忘、心悸、不思饮食、腹胀等。
木克土,故可以利用愤怒情绪来克制过度思虑。
《儒门事亲》载:“一富家妇女,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张子和采用“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法而去”的方法来故意激怒病人,结果,“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图文稿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中医疗法丰富多彩,妙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佳话,大有“喜怒”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传说战国时代的患了,请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
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
经人举荐,一位前往诊治。
老中医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竟好了。
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这才恍然,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有个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第二年又中了,第三年又,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古代情志治疗法白话文
古代情志治疗法白话文中国古代情志法主要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表述情绪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经典提法,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将人体归纳为五个体系并按五行配五脏五志,然后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即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
因此,它在心理治疗方法上独具特性。
五行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即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
《内经》具体论述了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基本程序: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怒则气上,就是别发怒,一发怒,怒则气上,发怒气就会往上走,所以像有脑梗类的人,你就不能发怒。
发怒的话,就会怒气往上一憋,你的脑血管就会破裂。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教大家一个很便捷的方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十宣放血。
我们的十个手指尖,用针挑破,把血挤出来,这就能够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
就是从手指把血行补井(往外挤血),十个手指尖都是井穴,把人体的井穴给它宣开了,就减轻了头部的压力,这是一个很急救的办法。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怒则气上,这个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病呢?还有的人怒气往上走,胃气也不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呕血。
所以人生大气就会往外吐血,这也是怒则气上,就是人体的气机你控制不住,就会飘上来。
因为你怒气全在上边,你下面出现的病症是什么呢?发怒的时候下面出现的病症就是飧泄。
这个飧泄就是说的你的大便会不成形,或者是大便会食谷不化,就是吃什么就拉什么出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气全在上面壅着,下焦的气就虚掉了,就没有力量去让大便成形了,所以就会出现飧泄,这是怒则气在我们人体身上的一种表现。
然后喜则气缓。
缓:在这是通假字,涣散之意。
就是过喜则气涣,气就散掉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情绪会导致人的突然死亡?过喜或喜恐都会。
有人是吓死的,有人是高兴死的,这两种情志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在历史上牛皋听到杀了金兀术以后就大笑而亡,就是他的气一下子散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伤心者,以喜胜之。
以喜胜之,又称笑疗。《医苑典故趣拾》 中有这样一则笑话:清代有位巡按大人,抑 郁寡欢,成天愁眉苦脸。家人特请名医诊治, 当名医问完其病由后,按脉许久,竟诊断为 “月经不调”。那位巡按大人听罢,嗤之以 鼻,大笑不止。连连说道:我堂堂男子焉能 “月经不调”,真是荒唐到了极点。从此, 每回忆及此事,就大笑一番,乐而不止。这 是名医故意以常识性的错误所引起的发笑。
以上二例,说明喜伤心者,可以恐解之。
思伤脾者,以怒胜之。 《续名医类案》载:“一富家妇人,伤 思虑过甚,二年余不寐。张子和看后曰: ‘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与其丈夫怒而激之也,多取其财,饮酒数 日,不处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 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 脉得其平。”此例说明了思之甚可以使人的 行为和活动调节发生障碍,致正气不行而气 结,或阴阳不调,阳亢不与阴交而不寐,当 怒而激之之时,逆上之气冲开了结聚之气, 兴奋之阳因汗而泄,致阴阳平调而愈。
《四川医林人物载》里也记述了一例郁病 怒激之病例:青龙桥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 种怪病喜欢独居暗室,不能接近灯光,偶尔出 来则病情加重,遍寻名医而屡治不验。一天名 医李健昂经过此地,家人忙请他来诊视。李氏 诊毕,并不处方,却索取王生昔日之文,乱其 句读,高声朗诵。王叱问“读者谁人”,李则 声音更高。王气愤至极,忘记了畏明的习惯, 跑出来夺过文章,就灯而坐,并指责李氏: “你不解句读,为何在此高声嘶闹?”儒生一 怒之后,郁闷得泄,病也就好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洄溪医书》里亦记载一例喜病恐胜之例: 某人新考上状元,告假返乡,途中突然病倒, 请来一位医生诊视。医生看后说:“你的病治 不好了,七天内就要死,快赶路吧,抓紧点可 以回到家中。”新状元垂头丧气,日夜兼程赶 回家中,七天后安然无恙。其仆人进来说: “那位医生有一封信,要我到家后交给您。” 只见信中讲到:“公自及第后,大喜伤心,非 药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 无妨矣。”
情志疗法
1.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以恐胜之,又叫惊恐疗法,适用于神情兴奋、 狂躁的病症。 《儒门事亲》里载:有一位庄医师“治以喜 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 “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于是病人便渐渐由 怀疑不安而产生恐惧,又由恐惧产生悲哀,认为 医生不再来是因自己患了重病。“病者悲泣,辞 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这 个病例说明了庄医生采取按脉失声与取药数日不 至而取效,此即“恐胜喜”也。
金元名医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 不久突然亡妻,故终日哭泣悲伤,终成疾病。 求尽名医,用尽名药,久治无效。朱丹溪为其 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月 了。”秀才捧腹大笑,并说:“什么名医,男 女都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起此事,就 会自然发笑,亦常将此事作为奇谈笑料告诉别 人,与众人同乐。 移月转,秀才食欲增加, 心情开朗,病态消除。这时,才告诉他这是以 喜乐制胜悲忧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