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节气机谈疾病的情志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常识气机失调与情志疾病

中医常识气机失调与情志疾病

中医常识气机失调与情志疾病中医常识气机失调与情志疾病编者按:中医自古就有“病因气起”,“气通则病除”之说。

关于这些,古代中医是怎样论断的呢?《素问·举痛论》所论述的“九气为病”中,由情志因素引起的有六种,由此可见情志致病的广泛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可见,情志活动是以五脏气机活动的外在表现。

一般情况下,情志活动是人体正常生理表现,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持续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自身的调控能力,才会使人体气机运行紊乱,导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且直接伤害内脏,即所谓七情内伤,同时不良情志活动可造成卫外御邪和抗病康复能力的降低,不仅可引起疾病发生,也可使病情恶化加剧,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常有因患者情志异常波动而使病情加重。

可见,情志因素是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因素,且其致病机理的关键在于扰乱人体的气机。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调理气机的方法来治疗情志疾病。

以下就是通过调理气机来治疗情志疾病的二则医案。

怒则气上案丹溪治一妇人,年十九岁,气实多怒不发,忽一日大发叫而欲厥,盖痰闭于上,火起于下,上冲故也。

与香附末五钱,甘草三钱,川芎七钱,童便、姜汁煎。

又与青黛、人中白、香附末为丸,稍愈,后大吐乃安。

复以导痰汤加姜炒黄连……当归龙荟九。

(《古今医案按》) 此因郁怒伤肝,气火上逆所引起的厥证,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丹溪治以疏肝降火豁痰,则气火下行而病缓解。

思则气结案一女新嫁后,其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坐。

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药难独治,得喜可解。

不然,令其怒。

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

其父掌其面,呵责之,号泣大怒,至三时许,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

朱曰:思气虽解,必得喜,庶不再结。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治疗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和心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中医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为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医的心理调节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由气、血、津液、精神等多种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身体的气血流动,从而引起身体的疾病。

因此,心理的调节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1、情志与五脏中医将情志分为五类,与五脏相对应。

喜(心)、怒(肝)、思(脾)、忧(肺)、恐(肾)五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功能,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状态,就会导致对应脏腑的疾病。

例如,经常愤怒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

2、气场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周围还有一个称为“气场”的能量场。

这个气场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心理状态。

保持气场的平衡和流畅,可以更好地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中有很多调节气场的方法,例如针灸、太极拳、气功等。

3、情感疏导情感疏导是中医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之一。

它通过倾听患者的话语,帮助他们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身心状态。

情感疏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诱因。

4、音乐调节中医认为,音乐对于情感的调节具有很好的作用。

不同的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带给人们愉悦、舒适、放松、平静的感觉。

因此,中医中有很多针对不同情绪的音乐疗法,例如舒缓音乐、轻柔音乐、有节奏的音乐等。

二、情志疗法情志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改善身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情志疗法分为心理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减轻身体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以身心放松为主要目标,从而达到治疗身体疾病的目的。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

百病起于气:中医气机调摄法气,是中医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人体内在运行的基本物质。

中医认为,“气为先,血为随”,强调气的调畅与均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机调摄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节人体气机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从中医气机调摄法的相关理论、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医气机的基本概念气机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涉及到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气贯通整个人体,运行不息。

正常情况下,气机流畅,经络通畅,脏腑功能正常。

一旦气机不畅,则会出现各种病证。

因此,中医强调调摄气机的重要性。

气机调摄法的基本原则顺势调适:根据四时变化、阴阳盛衰等自然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起居。

和为贵:强调在情志、饮食、作息等方面要讲究和谐平衡,避免过犹不及。

因势利导: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情因势因候施治。

活血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是中医常用的气机调摄法之一。

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营卫互济,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例如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穴位按揉等手法进行治疗。

药物调摄法药物调摄法是指通过吃药来调节气机。

常用的有一些温经散寒、益气固表、祛风透窍等方剂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气机运行状态。

饮食调摄法“药食同源”是中医饮食调理的重要理念。

利用一些具有温补、清热等功效的食材配伍制成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膳,来辅助调摄身体的气机。

气功养生法通过练习气功来调摄身体的气机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比如太极拳、气功疗法等,都可以帮助人体改善气机运行状态。

注意事项谨慎使用药物:在使用药物进行调摄时要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或者依赖药物。

合理饮食:饮食调摄应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避免过于偏颇。

定期锻炼:适量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总之,中医气机调摄法是一门宝贵而丰富的传统医学疗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来进行体验和实践,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是指人体内部的气机能够正常
地升降运行,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气机升降的失调情况来进行
治疗,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达到治疗杂病的效
果。

气机升降理论主要包含气机升、降、出、入四个方面。

气机升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
下至上的升动过程,如呼吸、消化等;气机降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上至下的降落过程,
如排尿、排便等;气机出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内至外的排除过程,如汗液排泄等;气机
入指的是人体内的气机从外至内的吸收过程,如食物的消化吸收。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气机升降的失调情况来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

如果人体
的气机升降失调导致头痛、眩晕等症状,可以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来调节气机的升降运动,从而改善症状。

还可以采用草药内服的方式来调节人体的气机,比如通过食疗,服用一些
有助于气机升降的草药,从而达到治疗杂病的效果。

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机
所在,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从而
增强治疗的主动性。

它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任之堂说)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任之堂说)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任之堂说)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有一次十堰来了一位终南山的老道长,这位老道长100多岁,身着古朴,胡须飘冉,他不单精通道家养生之术,更善于用中医中药来帮人疗疾治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道医。

你是如何看病的?老道长问老师。

面对这位百岁道家高人,老师说他真不知如何用最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是如何治病的——我是如何治病的呢?沉默了几秒后,老师告诉道长,我是通过调气机来治病的。

说完这句话,老师继续说道,其实人体原本没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体气机的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气机阻滞,从而出现身体的很多不适。

老道长默许,示意继续说下去。

老师接着说,人体气机运行,如同城市里的交通,这生病就好比出现交通故障,导致交通拥塞。

当交通障碍时,交通警察一来,让大家各自靠右走,不要拥挤和抢道,这样交通拥塞就会很快缓解。

老道长微微笑了笑,点了点头。

老师接着说,交通阻塞是往来车辆的阻塞,而人体内可以理解为清气与浊气的升降阻塞,升清降浊出现异常,自然就生病了,所以我的理解,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

老道长用鼓励的眼神,让老师继续说下去。

老师接着谈他的用药心得,用药上我最喜欢用枳壳配桔梗,一升一降,调理气机。

比如血府逐瘀汤,其中的枳壳配桔梗就非常关键,有了这一个升降相配,整个方子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活血药方了……这升降气机调理疾病是老师治病用药的灵魂,《此事难知》里头有句话很符合内经的宗旨,里面说,大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

老师也说了,疾病不可怕,最怕它气机郁滞,若五脏元真通畅,气机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

这升降气机法,不单运用理气药来调理一般的肝脾病,它更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乃至周身,理顺疏通上中下三焦气机。

有个小孩子感冒发烧后,在医院输液,输了一个星期,烧是退了,但一直咳嗽,咳了半个月多好不了。

老师说应给他升降肺气,用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加上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并没有刻意去止咳化痰,小孩子吃完一付药,就不咳了,三付药吃完,就痊愈了。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认为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由人体内部的气机所调配的。

气机升降的顺畅与否,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中医中经常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来治疗各种杂病。

中医认为,气机升降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气机上升、气机下降、气机进入、气机出出去和气机转化。

这些气机的升降都需要通过脾胃运化和肺气调和的协同作用来达到,从而使人体健康。

气机上升主要指的是胃气和气机向上运动,包含口唇转红、呕吐、嗳气、头晕、眩晕、恶心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升散郁气、宣透升清的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升阳补中汤、补中益气汤等。

气机下降主要指的是肺气和气机向下运动,包含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痰多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降止咳逆、清肺止嗽的方剂,如桑菊饮、小青龙汤、参苓白术散等。

气机进入主要是指空气和营养成分进入人体,包含口渴、口干、欲饮冷饮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利咽清热、滋阴润燥的方剂,如麻杏止咳汤、清开灵等。

气机出出去主要是指排泄体内有害物质,包括大小便、汗液等,如口渴喜饮、恶心呕吐、大便干燥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通腑泄热、润肠通便的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金匮肾气丸等。

气机转化又称为“津液代谢”,以水液代谢为主要运动,包括津液过多、过少、无力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滋阴润燥、消肿利尿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

总之,中医气机升降治疗杂病的原则是从五个方面入手,运用不同的方剂针对不同的病症,调节气机的顺畅,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治疗方法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气”的调理和“机”的升降。

气机升降理论被视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它在治疗杂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机升降理论强调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平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中医在治疗杂病时,注重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气机升降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

气机升降过程中的不畅或紊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强调调节气机升降,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恢复人体气机的协调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在于精准辨证。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而在气机升降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师需要精准辨别患者气机升降的状态,并结合病情进行治疗。

对于气机下降不畅引起的病症,可以选择益气健脾、导引上升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气机升降紊乱引起的病症,可以选择调和气机、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

只有准确把握患者气机升降的特点,才能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在于调理气机升降,以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气机升降理论关注的是人体的整体调节和平衡,而不是简单地治疗某一种病症。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饮食、作息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以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第四,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在于个性化治疗。

气机升降理论强调患者气机升降的个体差异,因此治疗也需要个性化。

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变化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要求中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精准辨证,精准施治,调理患者的气机升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医药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理论博大精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治疗杂病的重要心法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理论指导之一。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医师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气机升降的规律、气机升降与脏腑关系、气机升降与疾病的关系等。

气机升降是指脏腑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是中医医师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从中医的角度看,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经络运行、气血运行、形神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之一。

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蕴藏机体精华的重要器官,脏腑功能的协调运行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的升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主疏泄,气机升发;肺主呼吸,气机降摄;心主血脉,气机升降调节;脾主运化,气机升降协调。

了解气机升降对于掌握脏腑功能运行规律、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气机升降与经络运行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经络是脏腑功能和气血活动的通道,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

气机的升降对经络运行有着直接的调控作用。

气机升降与经络畅通有关,气机升降与经络瘀阻有关。

在临床上,中医医师可以通过气机升降的理论来调节经络运行,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有许多重要的临床经验。

中医医师可以根据气机升降的规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诊断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脉情况,来了解气机升降的状态,以及脏腑功能、经络运行和气血运行的情况,从而确定病情的性质和轻重。

在治疗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经络运行、气血运行等,来改善气机升降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情志调摄如何通过调理情绪来预防疾病

中医情志调摄如何通过调理情绪来预防疾病

中医情志调摄如何通过调理情绪来预防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情志调摄一直被视为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

所谓情志,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当这些情绪过度或失调时,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中医情志调摄究竟是如何通过调理情绪来预防疾病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情绪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体内的气血运行。

例如,大喜则气缓,过度的喜悦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精神不能集中;大怒则气上,愤怒会使气血上冲,可能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忧思则气结,过度的忧愁和思虑会使气机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大悲则气消,极度的悲伤会消耗肺气,使人精神萎靡、气短乏力;惊恐则气乱,突然的惊恐会使气机紊乱,心神不定,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即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我们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身体的脏腑功能也会受到损害。

比如,长期的愤怒和焦虑容易损伤肝脏,导致肝郁气滞,出现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过度的思虑和忧愁会损伤脾脏,造成脾失健运,引发腹胀、腹泻等问题;恐惧过度则会损伤肾脏,使肾气不固,出现尿频、遗尿等情况。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情志调摄来调理情绪,预防疾病呢?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事物,不过分计较得失,不轻易被外界的因素所激怒或困扰。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通过深呼吸、冥想、散步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同时也能改善心情。

比如,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运动,能够让人身心放松,减轻压力;而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则可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使人感到愉悦和充满活力。

合理的饮食也对情志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中医传统理论的核心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人体内的气机(气血运行的规律)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疾病,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恢复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气机的升降规律气机的升降规律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气机的升降规律涉及到人体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四肢百骸的运动、新陈代谢的变化等方方面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天地相应,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气机的升降也受到阴阳五行的调控。

在人体内,气机的上升主要包括气和血循环、水液代谢、精神活动等方面,而气机的下降则包括排泄、新陈代谢、进食等方面。

气机的升降规律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对于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气机升降理论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胃肠疾病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如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胃是水谷精气之源,具有宰牲、制气的功能,属于上升的气机。

而肠是水涎脏府,具有传导、化余的功能,属于下降的气机。

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医常常运用升降法则,通过调节脏腑的升降功能,恢复其正常活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心脏具有主导气机运行的功能,血液则随着气机的升降而流通输送。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心脏的升降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神经系统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如头痛、失眠、抑郁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大脑是气机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受到气机升降的调控。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规律,疏通气机的运行通路,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华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机升降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由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因此,调整气机的升降是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认识气机升降气机升降是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升和降。

气升形成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血液的升降则形成了机体的供应和代谢。

气机升降理论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是由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调节气机的升降,可以使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得以恢复,从而有效治疗疾病。

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之一。

中医治疗杂病时,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特征,综合辨证施治。

辨证总共有六个方面即整体辨证、病位辨证、病因辨证、病机辨证、病邪辨证和病情辨证。

只有对症治疗才能有效地调整气机的升降。

三、药食同源中药和食疗是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

中药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食物治疗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但是,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在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中,药食同源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辅助治疗。

四、合理运用针灸和按摩针灸和按摩是中医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

这两种方法是调整气机的升降的重要手段。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机的升降。

按摩则通过按压的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机升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中,合理运用针灸和按摩是非常重要的。

五、运用中医药中的辅料中医药中的许多辅料有特殊的作用,可以达到调整气机升降的目的。

例如露蜂窝能够清热解毒,芒硝能够醒脑提神等。

在中医治疗杂病时,运用中医药中的辅料可以更好地调整气机的升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包括认识气机升降、辨证论治、药食同源、合理运用针灸和按摩、运用中医药中的辅料。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调整气机的升降,有效治疗疾病。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是一种治疗杂病的心法。

杂病是指不属于某一特定疾病类别,
而是包括许多不同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种疾病都是由于气机失调所致,因此
运用气机升降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治疗各种杂病。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气机上升和下降的
运动,这种运动决定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当气机运动失调时,人体就会出现各
种症状和疾病。

中医治疗杂病的重点是调整气机的升降运动,恢复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具体来说,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调整呼吸
呼吸是影响气机升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呼吸可以调节肝脾肺等脏器的气机
运动,因此通过调整呼吸来治疗杂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常建议采用腹式呼吸,即先将
腹部吸气,然后再将胸部吸气,最后将气息呼出。

二、按摩穴位
按摩穴位是一种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气机上升或下降,从而达到治疗杂病的目的。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刺激胃肠的气机上升,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三、食疗调理
中医重视食疗调理,通过饮食调节来改善气机升降的运动。

例如,可以选择清淡易消
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保证气机上升顺畅,从而缓解胃肠不适
等症状。

四、运动调节
适度的运动可以刺激气机上升,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例如,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也可以进行瑜伽、太极等内功运动。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摘要】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作为治疗杂病的重要方法,在中医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气机升降的基本原理,剖析了气机在治疗杂病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探讨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各种杂病,并举例说明了气机升降治疗杂病的效果。

文章最后指出了气机升降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借鉴意义,并呼吁加强对气机升降理论的研究,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治疗杂病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气机升降的要领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机升降理论、中医、杂病、治疗、心法、基本原理、应用、举例、效果、现代医学、借鉴、治疗方法、要领、疾病、研究、发展。

1. 引言1.1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根基在于气机在人体内的运行和升降变化。

气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生命力和活动力,是人体内最基本的能量来源。

气机升降的理论强调了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认为只有当气机升降顺畅无阻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在治疗杂病方面,气机升降理论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分析病情,寻找病因,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调整气机的升降,中医医生可以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加快康复的速度。

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或慢性疾病,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治疗尤为重要。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治疗杂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医学宝贵的经验总结。

通过深入研究和精准运用气机升降理论,中医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气机升降理论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2. 正文2.1 气机升降的基本原理气机升降的基本原理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称为“人体气机升降调整”,是中医治疗杂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气机升降是指人体内在气机的升降作用,主要包括气机升、气机降两个方面。

气机升是指人体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运动,主要表现为气机上升,阳气向外运动,整个气机逐渐向上升腾。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学历史悠久,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使得中医在治疗各种疾病时拥有独特的心法和技巧。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治疗杂病的重要心法之一。

气机升降是指人体内的气机循环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治疗各种杂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就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进行详细介绍。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方方面面。

在中医理论中,气机升降是指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和能量运动表现出的上升下降特点,是维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中医治疗杂病时,气机升降理论不仅可以指导临床诊断,还可以确定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对于治疗杂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医理论中,气机升降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而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直接影响着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和营养代谢。

气机升降的调节与调整对于治疗各种杂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治疗慢性疾病时,往往需要通过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促进气机的上升或下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一些急性疾病,比如中风、心梗等,中医治疗也可以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来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的运用要因病制宜,根据不同病情的表现和特点来调整治疗方案。

在中医治疗中,气机升降的调节和运用必须根据具体病情来进行,不能生搬硬套。

有些疾病气机过于上升或下降,需要通过中药调理或针灸等手段来调节气机;另一些疾病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不足,可通过运动、按摩、穴位按摩等方法来促进气机的升降。

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病制宜,根据不同疾病的表现来进行精准的气机调节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还需要结合中医其他理论和临床经验来综合运用。

气机升降理论虽然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单独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中医其他理论和临床经验来进行综合运用。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凭借着数千年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积累,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为世人带来了无数的健康福祉。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治疗杂病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气机升降理论概述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包括了气的升和降两个方面。

气的升降代表着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升降的规律性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气的升降在中医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性,又为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气的升降在人体中表现为脏腑升降和经络升降。

脏腑升降是指脏腑之间的升降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经络升降是指经络内气血运行的升降,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二、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重要性气机升降理论对于中医治疗杂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医学看来,杂病是指各种不同症状的疾病,包括一些未能明确病因的病症。

在治疗杂病时,中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1. 调理气机,重视升降在治疗杂病时,中医医生需要重视患者体内的气机升降。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患者体内的气机升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气机升降不畅的患者,中医医生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患者体内的气机升降。

2. 个性化治疗,因材施治在治疗杂病时,中医医生需要因材施治,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杂病时,中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 谨慎用药,遵循辨证施治4. 以调气为主,治疗疾病四、结语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治疗杂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治疗杂病时,中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患者体内的气机升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情志来治疗疾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情志来治疗疾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情志来治疗疾病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所谓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当情志失调时,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反之,通过调理情志,也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情志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处于愤怒的情绪中,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等症状。

过度的喜悦则可能使心气涣散,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

忧愁思虑过度,容易损伤脾气,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问题。

悲伤过度会耗伤肺气,使人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恐惧过度则伤肾,可能出现腰膝酸软、二便失禁等。

中医调理情志来治疗疾病,首先注重的是“情志相胜法”。

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平衡和治疗的效果。

例如,“怒胜思”,当一个人思虑过度,陷入纠结无法自拔时,可以用激怒他的方法,使其气血上冲,从而打破过度思考所导致的气血瘀滞。

“喜胜忧”,当一个人忧愁难解时,给他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制造欢乐的氛围,能够缓解忧愁的情绪。

除了情志相胜法,中医还强调“移情易性”。

这意味着通过改变患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来转移其不良情志。

比如,对于总是沉浸在悲伤情绪中的人,可以引导他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使其心情开阔;或者鼓励他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让其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忘却烦恼。

另外,中医认为环境对情志的调节也非常重要。

一个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有助于舒缓情绪。

比如,在治疗情志疾病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居住在宁静的乡村,或者在房间里布置一些绿色植物、摆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放松、平和的氛围。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是调理情志的重要环节。

医生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同时,医生还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引导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也是中医调理情志的一种手段。

中医如何从情志调理的角度调治心病

中医如何从情志调理的角度调治心病

中医如何从情志调理的角度调治心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志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所谓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当情志失调时,容易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其中心病尤为常见。

那么,中医是如何从情志调理的角度来调治心病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情志是如何影响心脏的。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宰。

过度的喜会使心气涣散,过度的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而影响心气,过度的忧思会耗伤心气,过度的惊恐则会使心气紊乱。

长期处于不良的情志状态下,心脏的气血运行就会失常,从而引发各种心脏疾病,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中医调理情志所致心病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情志相胜法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情志相胜,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以达到平衡和治疗的目的。

比如,“怒胜思”,当一个人过度忧思、纠结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发怒来打破这种状态;“喜胜忧”,忧愁悲伤时,用喜悦的事情来化解。

这种方法并非简单地让患者刻意去产生某种情绪,而是在合适的时机,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环境的营造,自然地调整情绪。

此外,中医还注重通过疏导的方式来调理情志。

当患者因为情志问题而患病时,医生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将内心的苦闷、忧虑等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这就像给一个胀满气的气球放气,只有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心脏才能减轻负担。

同时,医生还会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也强调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和调理情志所致的心病。

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心气的恢复和调养。

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缓情绪。

饮食方面,多食用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莲子、百合、桂圆等,也有助于调养心脏。

中医还重视环境对情志的影响。

一个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够让人心情愉悦,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因此,患者可以选择居住在宁静、空气清新的地方,或者在室内布置一些绿色植物、书画等,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情志调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情志调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运用情志调治疗内科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医学学科,它不仅关注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还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情志调治作为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内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的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时,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内科疾病。

反之,通过调节情志,可以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那么,中医内科学是如何运用情志调治来治疗内科疾病的呢?首先,中医强调“以情胜情”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对于过度悲伤的患者,可以用喜悦的情绪来克制悲伤。

医生可能会通过讲笑话、分享有趣的故事或者让患者参与一些欢乐的活动,来帮助他们摆脱悲伤的情绪。

又如,对于过度愤怒的人,可以用悲伤的情绪来缓解愤怒。

可以引导患者回忆一些令人伤感的事情,从而平息怒火。

其次,中医注重“移情易性”。

这意味着改变患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转移其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和不良情志的困扰。

比如,对于长期忧思过度、焦虑不安的患者,医生会建议他们培养一些新的爱好,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患者的心思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心情逐渐变得舒畅。

同时,鼓励患者多与外界交流,参加社交活动,融入自然环境,如旅游、登山、漫步公园等,也能有效地调节情志。

再者,“顺情从欲”也是中医情志调治的重要手段。

医生在了解患者的心愿和欲望后,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他们。

例如,一位因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渴望见到远方的亲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患者实现这个愿望,往往能让患者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然,这里的“欲”必须是正当合理的,且不会对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此外,中医还提倡“言语开导”。

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忧虑,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

中医如何从气机调理的角度治疗肺病

中医如何从气机调理的角度治疗肺病

中医如何从气机调理的角度治疗肺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气机的通畅与否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肺病作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从气机调理的角度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气机。

简单来说,气机就是气的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各个部分,都依靠气的正常运动来维持其生理功能。

当气机失调时,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对于肺病而言,肺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是导致肺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肺气以宣发和肃降为主要功能。

宣发,就是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将气血津液散布到全身;肃降,则是将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同时将体内的津液向下输送。

如果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调理气机来治疗肺病的呢?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疏风解表,调畅肺气。

当外邪侵袭人体,如风邪、寒邪等,常常会导致肺气郁闭,影响其宣发功能。

这时候,中医会使用一些疏风解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等,来驱散外邪,使肺气得以恢复正常的宣发。

比如在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时,常常会用到这样的方剂。

化痰止咳,通畅肺气也是常用的策略。

痰浊内阻会阻碍肺气的正常运行,导致肺气不畅。

中医会使用一些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等,来消除痰浊,使肺气能够顺利地升降出入。

比如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化痰往往是重要的一环。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通过调理情志来调畅肺气。

中医认为,情志的异常变化会影响气机的运行。

过度的悲伤、忧愁等情绪容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郁结。

因此,保持心情的舒畅对于肺病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疏导、冥想、运动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有助于肺气的正常运行。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法。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润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杏仁等,可以辅助调理肺气。

针灸也是调理肺气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尺泽、列缺等,可以调节肺气的运行,缓解肺病的症状。

中医如何运用情志调理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情志调理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情志调理肺部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情志作为人体心理活动的表现,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在肺部疾病的调理中,情志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运用情志来调理肺部疾病。

一、情志与肺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同时,肺在志为忧(悲)。

过度的忧伤、悲哀情绪容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的宣降失常。

反之,肺气虚弱也容易使人产生忧愁、悲伤的情绪。

《素问·举痛论》中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这表明过度的悲伤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损伤肺气。

而长期处于忧愁、悲伤的情绪中,还可能导致肺气郁结,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二、肺部疾病患者常见的情志问题肺部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往往容易出现各种情志问题。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担心疾病的传染性和预后,也容易出现紧张、忧虑等情绪;肺癌患者在面对疾病的威胁和治疗的痛苦时,更容易出现绝望、恐惧、焦虑等严重的情志障碍。

这些情志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

例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三、中医运用情志调理肺部疾病的方法1、情志相胜法情志相胜法是中医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运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肺部疾病患者,由于肺在志为忧(悲),而喜能胜忧(悲),因此可以通过让患者保持愉快、喜悦的心情来缓解忧伤、悲哀的情绪。

例如,可以给患者讲一些幽默的故事、看一些喜剧电影或电视节目,让他们开怀大笑。

也可以鼓励患者回忆一些美好的往事,或者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忧愁、悲伤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2 No. 5 May,2010中医,2007,22 ( 8 ):1-2.[ 2 ] 陈良.从肝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及研究态势[ J ].中医药学刊,2003,21 ( 10 ):1732-1733.[ 3 ] 肖玲.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 J ] .吉林中医药,2004,24 ( 8 ):11-12.[ 4 ] 谢胜伟,陈美华.浅述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 ( 5 ): 590-591.[ 5 ]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6.[ 6 ] 于文娟.从哮有“夙根”谈哮病从肝论治的机理[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 ( 3 ):445-446.[ 7 ]郑胜.张敏建教授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J ] .福建中医药,2007,38 ( 1 ):15-16.[ 8 ] 谭成钢,尹光玉.冠心病从肝辨治的探讨[ J ].四川中医,2007,25 ( 12 ):33-35.[ 9 ] 唐晓勇,孙振高.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肝论治探微[ J ] .中医杂志,2003,44 ( 3 ):165-166.[ 10 ] 段永强.论“肝郁脾虚”病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性[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 ( 5 ):3-4.[ 11 ] 杨文明,陈彪,鲍远程.肝郁证实验研究概览[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 ( 12 ):1125-1127.[ 12 ] 姜杰新.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 .医师进修杂志,2004,12 ( 27 ):51-52.[ 13 ] 蒋清华.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 ( 2 ):41-42.情志活动是以脏腑精气为内在的生理基础,应答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是心理和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1],可见七情(怒喜忧思悲恐惊)的活动皆对应相应的气的运动形式。

具体论述如下。

1 情志对气机的影响情志致病首伤心神,随之影响脏腑气机,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心主不明则下不安。

《素问· 举痛论》言:“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便是对情志影从调节气机谈疾病的情志疗法潘丽丽(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摘 要:首先论述了情志对气机的影响,从情志对气机的影响趋势将喜、怒、悲、恐、思等情志的性质分别归属阴阳两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两者均使气机向上向外,故性质属阳;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两者均使气机向下向内,故性质属阴;思则气结,使气机郁结不畅,性质为至阴。

继而从调节气机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中医情志疗病的机理,并以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打破了传统的五行制约“以情胜情”的机械解说,最后得出:情志作为一种治病的方法,其机理与中药四气五味的调动气机而愈病的作用是等同的,情志疗病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情志;调节气机;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恐则气下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0) 05- 0102- 02收稿日期:2009-11-10作者简介:潘丽丽(1982-),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仲景杂病证治规律。

Discussing the Emotional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Mechanism of QiPAN Li-li(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Qi, from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ll be happiness, anger, sadness, fear, thinking, etc. the nature of emotional ownership of yin and yang, respectively, at both ends - Anger causes upward surge of Qi, Joy causes scattering of Qi, both of which make up qi outward, so a nature-yang; Grief causes consumption of Qi, Terror causes downward flow of Qi, both of which make Qi-down inward, so is yin in nature; Anxiety leads to Qi stagnation, it makes Qi movement impaired, so the nature of zhi yi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CM curing diseases emotional systematically on the Regulating Qi flow, and typical cases are listed to illustrate this, breaking the mechan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ive Elements Theory's“to love win situation”. At last,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emotions as kinds of treatment methods, its mechanism in Regulating Qi flow is same as the 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Flavors mobilization of herbs, and emotional curing diseases deserves further studies, with a view to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provide an even broader ideas and methods.Key words:emotional; mechanism of Qi; anger causes upward surge of Qi; anxiety leads to Qi stagnation; terror causes downward flow of QiDOI :10.13194/j.jlunivtcm.2010.05.104.panll.04012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响气机的确切论述。

气逆、气陷、气滞为气机失调的常见病变。

在情志致病中,属气逆的病变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怒为肝之志,具木性之调达,可使气机上行,喜为心之志,具火之炎上之性,亦可使气机调达,血行畅运。

二者性质属阳,均可使气机向上向外。

若喜怒过于强烈,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气机上而不下,逆而不降,即造成气逆病变。

“怒则气上”临证可见头目眩晕,口苦,面红目赤,耳鸣耳聋,发热汗出,烦躁,咳嗽,呃逆,甚则呕血,正如《素问》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绝……”;“喜则气缓”可见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等。

情志致病属气陷的病变有“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悲为肺之志,禀秋金肃杀之性,使气机肃降内敛;恐为肾之志,具水之下行之性,可使气机收藏下达。

两者性质属阴,可使气机收藏内敛。

若悲恐过度,超过生理调节范畴,气机陷而不升,即造成气陷病变。

“悲则气消”临证可见疲乏消沉,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恐则气下”可见恶寒怕冷,二便失禁,滑精等。

“思则气结”属气滞病变。

思为脾之志,具土之敦厚之性,需木之疏泄方可枢转,思虑过度,气机郁结,临证可见郁郁寡欢,胸闷,胸痛,脘腹胀痛,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等症。

2 传统的中医情志疗法2.1情志相胜疗法情志相胜疗法理论形成于《内经》。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将七种情志归属于五脏,分别具备木、火、土、金、水五种事物的性质,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理论,以一种情志制约另一种情志及其过亢引起的相关的病理改变的治疗方法。

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情志相胜疗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至金元时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如朱丹溪[2]治一女嫁后,丈夫经商2年不归,忧思成疾,不思饮食,整天困卧不起,神情如痴。

朱氏先令其父呵责掌面,激其怒而哭泣,三时后才慰解之;继进醒脾之剂,一服而索粥食,再谑说其丈夫有归家之讯,使之因喜而病解。

此例记载的是“思伤脾,怒胜思”的应用。

用五行胜制的道理来解释情志相胜疗法的机理,显得颇为牵强机械,而以《素问· 举痛论》所阐发的情志影响气机之理论阐释情志相胜,则更能显示情志疗法的本质。

如上例“怒胜思”案,女子因忧思过度使气机闭塞而壅滞不行,《素问·举痛论》载“怒则气上”,怒具木性之调达,疏泄宣畅气机,故其父呵责掌面令其怒,气机宣畅而脾醒。

又如怒则气上,过怒使肝气过于疏泄升达,损伤肝气,会出现头目眩晕,口苦,面红目赤,耳鸣耳聋等一系列肝阳上亢的症状;肝火犯胃,胃气不降,则会出现呃逆、嗳气、呕吐,甚则呕血等;肝火燔灼肺金,肺气不敛,则易生咳嗽喘逆;肝火扰心,致心肝火旺,则见失眠,烦躁,汗出等;肝火上逆,逆而不降,机体中下焦不足,脾肾亏损,见脘腹胀满,不欲饮食,或小便不利,大便不通,下肢无力等。

总之,肝为风木之脏,怒伤肝使肝木疏泄太过,该降之气(胃气、肺气、心气)皆无以敛降,形成上实下虚之病机。

若要将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则应敛降逆上之气,故以“悲胜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