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工艺学~重点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逐步综合法、追溯求源法(逆合成分析法)逆合成习题杂环章节①②③Hantzsch 吡啶合成法二、书本重要反应1. P15益康唑(为上面的第1题)2.P16克霉唑3. P20普萘洛尔4. P29盐酸苯海索5. P36美托洛尔6. P41 三氟拉嗪7. P47克霉唑8. P51 呋喃丙胺(即为上面的第7题)9. P75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10. P82 乙胺嘧啶名词解释1.硫酸脱水值(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 D. V. S.):混酸硝化反应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比值。
D. V. S.=混酸中的硫酸(%)/废酸中的水量(%)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涉及和生产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3.原子经济性: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以实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
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反应物的分子量总和)×100%4.环境因子(E):E因子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因子=废物的质量(kg)/预期产物的质量(kg)环境商(EQ):环境商(EQ)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等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Q = E×Q 式中E为E-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所给出的对环境不友好度。
5.离子液体:室温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体,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这种液体完全是由离子构成的。
6.TEBA:苄基三乙基氯化铵(CH3CH2)3N+CH2PhC-TBA:四丁基碘化铵(C4H9)4N+I-或者四丁基硫氢化铵(C4H9)4N+HSO4-18-冠醚-6(简写18-C-6)二苯基18-冠醚-6 二环己基18-冠醚-67.D/L:表示分子的构型,根据与参考化合物D-或L-甘油醛的构型的实验化学关联而确定,常用于氨基酸和糖类的命名,但最好还是使用R和S表示。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一、制药工艺学是指将原料药或中间体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药物配方、药物制备、包装和检验等技术过程,加工成符合药品注册批准文书要求的成品药的学科。
制药工艺学对药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法,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药品。
二、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1.原料药的生产原料药生产是整个制药生产的基础,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药的质量。
原料药的生产包括原料药的合成、提纯、结晶、干燥等环节。
在原料药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过程的监控以及产品的提纯和析出等关键环节。
2.中间体的生产中间体在药物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原料药合成的核心环节。
中间体的生产工艺需要对合成路线、反应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并且要注意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3.成品药的制备成品药的制备是制药工艺学的最终环节,包括配方确定、制剂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的设计、生产设备的选择等。
在成品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药物生产中的质量控制1.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制药工艺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需要对原辅料的质量、反应过程的控制、产品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检验。
2.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药物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对药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湿度、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3.生产设备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对药物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质量稳定。
1.危险性品的防护在药物生产中会接触到一些危险性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生产人员的安全。
2.工艺操作的安全控制药物生产工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操作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3.废物处理的安全控制废物处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对废物处理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安全处理废物。
制药工艺学重点
名词解释第二章(1)工艺路线Technics route:A chemical synthetic drug can be synthesized through many routes, we often call the route with industrial production value as the technics route of the drug.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半合成semi synthesis: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3)全合成total synthesis: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4)合成synthesis:是从原料出发,经过若干步反应,最后制备出产物,或目标物、目标分子(target molecule, TM)(5)合成子synthon:已切断的分子的各个组成单元,包括电正性、电负性和自由基形式。
(6)合成等价物synthetic equivalent:具有合成子功能的化学试剂,包括亲电物种和亲核物种两类。
第三章(1)Internal cause内因(物质的性能):It mainly refers to property of the matter, including atom combination condition, bond, structure, functional groups, etc, and its interaction. 主要指参与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态、键的性质、立体结构、功能基活性,各种原子和功能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理化性质等。
(2)External cause外因(反应条件):It mainly refers to reaction condition, including charge ratio, concentration and purity of reaction matter, feed order, reaction time, temperature反应时的配料比、温度、溶剂、催化剂、pH值、压强、反应时间、产物终点控制、产物后处理和设备状况等(3)反应物配料比: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间量的搭配关系,即反应物浓度。
制药工艺学资料
制药工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发酵制药:利用制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通过发酵,代谢合成药物,然后从中分离提取,精制纯化,获得药品的过程。
2 干扰素: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避免细胞产生的一组机构类似物,功能接近的细胞因子。
3 CHO:中国仓鼠、卵巢上皮样细胞系。
4 EPO:红细胞生成素。
5 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被直接结合到目标产物分子中,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的变化。
6促进剂:促进产物生成的物质,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前提的一类化合物。
7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多种营养物的混合物。
8生长因子:维持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质,不起碳源和氮源作用。
9消泡剂:降低泡沫的液膜强度和表面黏度,是泡沫破裂的化合物。
10 泡沫:气体分散在少量液体中,气体与液体之间被一层液膜隔开就形成了泡沫。
11发酵终点: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能力的时间。
12 分批灭菌操作:配置好培养基输入发酵罐内,直接蒸汽加热,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持续一段时间,再冷却至佛教要求温度。
13 连续灭菌操作: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
14基因工程菌:微生物为操作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的外源基因或过量或抑制表达自身基因的工程生物体。
15天然培养基:直接取自于动物组织提取液或体液作为培养基。
16 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试剂配制的培养基。
17 无血清培养基:全部用已知成份组配,不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
18生长基质:改变生长表面特性,促进细胞贴附的物质。
19 接触抑制:细胞在生长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集成片,当每个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相。
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
20贴壁依赖性细胞:需要有适量带电荷固体或半固体支持表面才能生长的细胞。
21非贴壁依赖性细胞:不依赖固体支持物表面生长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
22兼性贴壁依赖性细胞:对支持无的依赖性不严格,即可贴壁生长,也可悬浮生长。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节、绪论1、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①品种多,更新速度快;②生产工艺复杂,需用原辅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大;③产品质量要求严格;④大多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⑤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的;⑥“三废”多(废渣、废气、废液),且成分复杂,严重危害环境。
2、名词(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3、清洁技术的目标:分离和再利用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策略。
4、清洁技术当前研究内容:①原料的绿色化;②化学反应绿色化;③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④研究新合成的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5、名词(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6、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业生产工艺研究。
第二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名词(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2、名词(半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
3、IND:研究中新药。
4、(填空题):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5、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6、如何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①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②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的部位;③考虑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④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⑤若为手型药物还需考虑手型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一.①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②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二.①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物分子的反应。
②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三.①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②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四.①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单位mg/L. 五.①临界菌体浓度:是氧传递速率随菌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摄氧速率随菌体浓度变化曲线的交叉点处的菌体浓度。
②临界氧浓度:是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的最低溶解氧浓度。
一般在0.02到0.005m mol/L之间,发酵液的溶解氧浓度大于比浓度。
可能的简答题:一.反应浓度与配料比的确定:①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②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
最适合的配料比应是收率较高,同时又是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③若反应中,有一反应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④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的用量,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力。
二.温度对速率的影响:①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他们之间是指数关系,这类反应最常见;②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反应开始时温度影响小,当达到一定温度极限时,反应即以爆炸速度进行;③温度不高时k随T的增高而加速,但达到某一高温以后,再生高温度,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④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下降。
三.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①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温度太低,催化剂的活性很小,反应速度很慢;②助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善活性组分的催化性能的物质;③载体:在多数情况下,常常把催化剂负载于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惰性物质称为载体;④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因某些物理和化学作用破坏了催化剂原有的组织和构造,催化剂会降低或丧失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衰退或催化剂失活。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Methodology on Chemical 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2401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推荐教材:赵临襄,《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 1.元英进,《现代制药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计志忠,《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3.陈建茹,《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4.张绗,杨艺虹,《绿色制药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订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只要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通过学习有机化学、药物合成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的基本方法和依据;了解利用多种化学设计和选择化学合成药物工艺路线,制定生产工艺规程,掌握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日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制药工业的现状和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2.熟悉化学合成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及选择与评价;3.熟练掌握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技术,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4.了解手性药物的发展动向,掌握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5.掌握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了解生产工艺规程的内容和作用;6.了解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三废”处理的常规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化学制药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
化学制药工艺学~重点
化学制药⼯艺学~重点化学制药⼯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与设计和研究先进、经济、安全、⾼效的化学药物合成⼯艺路线有关的⼀门学科,也是研究⼯艺原理和⼯业⽣产过程、制定⽣产⼯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产过程最优化的⼀门科学。
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治疗、缓解、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称作有机药物,其中采⽤化学合成⼿段,按全合成或半合成⽅法研制和⽣产的有机药物称为有机合成药物,也叫做化学合成药物。
全合成:由结构简单的化⼯原料经过⼀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制成。
半合成:具有⼀定基础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制成。
化学制药⼯业:利⽤基本化⼯原料和天然产物,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化学结构,确定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调节改善机体功能等作⽤的化学品的产业。
NCEs新化学实体:新发现的具有特定⽣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也成原型药,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于进⼀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前提。
⼿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结构中存在⼿性因素,⽽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单⼀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对映体为主。
中试放⼤:在实验室⼩规模⽣产⼯艺路线打通后,采⽤该⼯艺在模拟⽣化条件下进⾏的⼯艺研究,以验证放⼤⽣产后原⼯艺的可⾏性,保证研发和⽣产时的⼯艺⼀致性。
化学稳定性:催化剂能保持稳定的化学平衡和化学状态。
耐热稳定性:在反应条件下,能不因受热⽽破坏其理化性质,同时在⼀定温度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具有⾜够的抗摩擦、冲击重压和温度、相变引起的种种应⼒的能⼒。
外消旋混合物:当各个对映体的分⼦在晶体中对其相同种类的分⼦有较⼤亲和⼒时,那么只有⼀个(+)分⼦进⾏结晶,则将只有(+)分⼦在其上增长,(-)分⼦情况与此相同,每个晶核中只含有⼀种对映体结构。
外消旋化合物:当同种对映体之间⼒⼩于相反对映体的晶间⼒时,两种相反的对映体总是配对的结晶,即在每个晶核中包含两种对映体结构,形成计量学意义上的化合物,称为外消旋化合物。
化学制药工艺学
1、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
⑴朝阳工业;⑵制药工业的进展速度往往高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⑶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⑷化学制药工业是利润比较高、专利爱惜周密、竞争猛烈的工业。
2、什么是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开发和生产进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平安、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线路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进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进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它是培育从事化学合成药物研制、工艺研究及工业生产的专门人材的骨干课程。
1、药物合成工艺线路设计的五种方式及特点。
P15-34⑴类型反映法: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映与合成方式进行合成线路设计的方式。
类型反映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爱惜等合成反映。
关于有明显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的化合物,可采纳这种方式。
⑵分子对称法:对某些药物或中间体进行结构剖析时,常发觉存在分子对称性,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映制得,或能够在同一步反映中将分子的相同部份同时构建起来。
⑶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动身,将其化学合成进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式,也称倒推法。
第一寻觅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体是什么和用什么反映取得,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起始原料为止。
起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患、价钱合理的化工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反映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线路的确立。
⑷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线路设计困难的药物,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式进行合成线路设计。
要紧借鉴类似化合物合成体会和合成策略,由假想到查阅文献,然后通过实验改良的设计概念从而取得药物合成工艺。
⑸慢慢综合法:关于较为复杂的大体骨架结构和多功能的药物,可用慢慢综合法。
2、平顶型反映和尖顶型反映。
P38平顶型反映:工艺操作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稍有不同也不至于严峻阻碍产品质量和收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制药工艺设计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新药的定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未曾在中国境内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过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都属新药。
举例说明有哪些新药研究开发途径①NCE,New Chemical Entity, 新化学实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
②“me-too”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③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④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⑤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
⑥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药物的临床研究分为几期,每期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第Ⅰ期:在正常健康人体上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第Ⅱ期: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第Ⅲ期: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新药试产后的安全性观察期) 。
第Ⅳ期:新药上市后监测。
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罕见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什么是GMP, GLP,GCP,GSP?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or 《实验室试验规范》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or 《临床试用规范》GSP( Good Supply Practice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or《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什么?任何药品质量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二、GLP、GCP、GMP、GSP;◆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实验室试验规范——研究◆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临床试用规范-—临床◆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流通◆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system,SR-DDS)◆控释给药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粘膜给药系统(mucosa drug delivery system)◆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四、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名词解释)◆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制药工艺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般情况下,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有多种合成途径。
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例:紫杉醇、头孢类抗生素。
3.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例:磺胺嘧啶、阿司匹林。
4.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人名反应等。
5.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
6.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7.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
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故也称文献归纳法。
(注意:与文献中已有的路线对比,比较其差异。
)8.“一勺烩”工艺: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个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one pot preparation)9.溶剂化效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这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偶极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过程形成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络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而降低位能。
溶剂化作用改变了溶剂和离子的结构。
)10.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工业上,催化剂的活性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
(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11.催化剂的选择性:就是催化剂对复杂反应有选择地发生催化作用的性能。
化工制药工艺学
化工制药工艺学1. 简介化工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生产过程和技术的学科,主要包括药物合成、分离纯化、制剂工艺等方面。
它是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药物生产的重要领域。
2. 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制药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设计和优化。
在药物合成中,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副反应控制等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和生物合成等。
有机合成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来构建复杂的分子结构,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等。
无机合成则是指利用无机化学反应来构建分子结构,如金属配位反应。
生物合成是利用微生物或酶来进行特定化合物的生产,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药物合成中,还需要考虑原料选择、中间体纯化和产率提高等问题。
优化合成路线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药物的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3. 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是指将药物与其它杂质分离开来,获得纯净的药物品质。
在制药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等操作。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结晶、蒸馏、萃取、吸附等。
结晶是利用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时发生结晶的原理进行分离。
蒸馏是利用不同挥发性的物质在加热下分别汽化和凝结的原理进行分离。
萃取是利用溶剂选择性溶解某些组分,从而实现物质分离的过程。
吸附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目标组分进行选择性吸附,再通过洗脱使其与吸附剂分离。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优化工艺流程以及回收利用有价值的副产物等问题。
4. 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指将活性药物成分与辅料相结合,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的过程。
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等。
在制剂工艺中,需要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辅料和添加剂,进行配方设计和工艺优化,可以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剂工艺还包括药物包装和贮存等环节。
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贮存条件,可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药工艺学考点
考试题型:1、单选题2、名词解释(专业术语)3、简答题(答重点就好)4、综合题(简单工艺、大的综述)第一章绪论1、制药产业链:从药物的研发到上市销售,要经历很多环节和过程,这就构成了制药产业链。
2、工艺过程:是由直接关联单元操作的次序与操作条件组成,包括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过程、分离纯化过程与质量控制。
3、辅助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动力供应、原料供应、包装、储运、三废处理等。
4、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5、化学制药工艺:是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设计、选择和改造,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合成药物的过程。
生物制药工艺:是以生物体和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生物机体或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过程,在反应器内进行生物反应合成过程,进而生产制造出商品化药物。
中药制药工艺: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处方,运用现代工业化生产将中药材饮片制成一定规格制剂的技术过程。
6、基因工程技术制药:是在体外通过重组DNA技术,对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进行剪切、拼接、重新组合,与适宜的载体连接,构成完整的基因表达系统,然后导入宿主生物细胞内,与原有遗传物质整合或以质粒形式单独在细胞中繁殖,并表达活性蛋白质、多肽或核酸等药物。
7、制剂工艺:研究药物剂型、进行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技术的过程。
8:、全合成制药:是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半合成制药:是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9、手性制药:利用手性化合物的不同对映异构体的不同的生物活性,开发出药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10、PAT(processing analysis technology ):在线过程分析技术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原料药NCE:新化学实体(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制药工艺学是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业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的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生产技术、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工艺放大与质量控制,从而分析和解决药物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
制药工程师考试备考——制药工艺学要点
制药工程师考试备考——制药工艺学要点制药工程师考试备考是每位学习制药工程的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
而制药工艺学作为制药工程的基础课程,是备考中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为大家总结制药工艺学的要点。
一、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药物的生产过程和药物生产中的各种工艺问题。
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药物的原料、生产工艺、设备和工艺控制等方面。
通过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制药工艺学可以为药物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制药工艺学的主要内容1. 药物的生产工艺药物的生产工艺是制药工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药物的合成方法、制剂工艺和包装工艺等方面。
药物的合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活性药物的过程。
制剂工艺则是指将活性药物与辅料进行混合、加工、制备成制剂的过程。
包装工艺则是指将制剂进行包装,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物的原料药物的原料是制药工艺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药物的原料包括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辅料等。
活性成分是指药物中具有治疗作用的成分,而辅料则是指用于制剂工艺中的辅助物质。
制药工艺学需要研究药物的原料来源、性质、质量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3. 工艺设备和工艺控制工艺设备和工艺控制是制药工艺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工艺设备是指用于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和仪器,它们对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工艺控制则是指对药物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药工艺学需要研究工艺设备的选择、设计和操作,以及工艺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制药工艺学的实践应用制药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在制药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制药工艺学可以为药物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制药工艺学可以优化药物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一章-绪论第三节 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及过程
2015版《中国药典》主要变化:
3. 健全了药品标准体系,特别是药用辅料品种增加至260 个,并新增相关指导原则;在归纳、验证和规范的基础上 实现了《中国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4. 2015版药典附录(通则)、辅料独立成卷,构成《中国药 典》四部的主要内容。 5. 药用辅料品种收载数量显著增加。拟新增128个,共计 260个,增长率高达97%。 6. 安全性控制项目大幅提升。 7. 进一步加强了有效性控制。
9
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
✓ 1、2类药品: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新药程序申报。 ✓ 3、4类药品: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仿制药程序申报。 ✓ 5类药品: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进口药品程序申 报。
10
三、药品生产管理规定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
1
一、研究内容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化工过程与设备
化学制药 工艺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药物化学
2
二、研究途径
✓ 实验室工艺研究 ✓ 中试放大研究 ✓ 工业生产研究
3
第四节 药工艺研究中相关法律法规
➢ 1984年9月20日 ——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品管理法》
药品领域基本法律 ➢ 2002年9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规范 药品注册行为。
✓ 内容涵盖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药 物临床试验、药品生产和药品进口,以及进 行药品审批、注册检验和监督管理”。
6
新药的注册分类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化学制药工艺学
1、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2、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可以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倒推法、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缘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3、平顶型反应: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P39 图2-1尖顶型反应:反应条件苛刻,条件稍有变化收率就会下降;与安全生产技术、三废防治、设备条件等密切相关。
4、一勺烩(一锅合成):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5、常见的设备材质:铁、铸铁、搪玻璃、陶瓷、不锈钢6、①可逆反应:特点:正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少,逆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大,直到两个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可以用移动方法来破坏平衡,以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即设法改变某一物料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平行反应(竞争性反应):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其反应速率之比为一定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及时间无关。
即不论反应时间多长,各生成物的比例是一定的。
可通过改变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②工业生产的合适配料比确定:A凡属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即增加其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增加产物的收率。
B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
C倘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量的反应物参与反应。
D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不尽相同时,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能力。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3章
共九十二页
(一)简单 反应 (jiǎndān)
1 单分子反应(fǎnyìng)
➢在基元反应中,若只有一分子参与反应,则称为 单分子反应。
➢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dC/dt= kC
➢包括热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内重排、酮 式与烯醇式互变等
13 共九十二页
(一)简单 反应 (jiǎndān)
二氯甲烷 3.4 41
乙酸乙酯 4.30 77
氯仿
4.4 61
丙酮
5.4 57
二甲基甲酰胺 6.4 153
甲醇
6.6 65
乙二醇
6.9 197
二甲亚砜 7.2 189
水
10.2 100
30
共九十二页
2 溶剂 的分类 (róngjì)
31
共九十二页
质子 性溶剂 (zhìzǐ)
➢质子(zhìz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氢原子,可与含负离 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发生溶剂化作用; 也可与正离子进行配位结合;或与中性分子 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 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
➢ 一般将介电常数(ε)在15以上的溶剂称为极性溶剂, 介电常数(ε)在15以下的溶剂称为非极性溶剂。
➢ 非质子非极性溶剂又称惰性溶剂(芳烃、脂肪烃)
33
共九十二页
非质子极性溶剂(róngjì)
➢ 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 ➢ 卤代烃类(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
等) ➢ 酮类(丙酮、甲乙酮等) ➢ 含氮化合物(如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
➢反应过程的外因(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也就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一些共同点: 配料(pèi liào)比、反应物的浓度与纯度、加料次 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压力、溶剂、催化 剂、pH值、设备条件、反应终点控制、产物分 离与精制、产物质量监控等。
化学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全合成药物由简单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半合成药物由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由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分子合成制得的思考方法。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逐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一勺烩(一锅合成)在合成步骤变革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和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单分子反应只有一分子参与的基元反应。
双分子反应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反应。
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
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的复杂反应。
平行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催化剂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固定化酶将酶制剂制成既能保持其原有的催化活性、性能稳定、又不溶于水的固形物。
外消旋化合物其晶体是R、S两种构型对映体分子的完美有序的排列,每个晶核包含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外消旋混合物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晶体的机械混合物,总体上没有光学活性,每个晶核仅包含一种对映异构体。
原子经济反应使原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零“排放。
化学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1、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2、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可以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
追溯求源法(倒推法、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缘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3、平顶型反应: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P39 图2-1尖顶型反应:反应条件苛刻,条件稍有变化收率就会下降;与安全生产技术、三废防治、设备条件等密切相关。
4、一勺烩(一锅合成):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5、常见的设备材质:铁、铸铁、搪玻璃、陶瓷、不锈钢6、①可逆反应:特点:正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少,逆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大,直到两个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可以用移动方法来破坏平衡,以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即设法改变某一物料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平行反应(竞争性反应):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其反应速率之比为一定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及时间无关。
即不论反应时间多长,各生成物的比例是一定的。
可通过改变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②工业生产的合适配料比确定:A凡属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即增加其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增加产物的收率。
B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
C倘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量的反应物参与反应。
D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不尽相同时,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与设计和研究先进、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有关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治疗、缓解、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称作有机药物,其中采用化学合成手段,按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研制和生产的有机药物称为有机合成药物,也叫做化学合成药物。
全合成:由结构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制成。
半合成:具有一定基础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而制成。
化学制药工业: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和天然产物,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化学结构,确定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调节改善机体功能等作用的化学品的产业。
NCEs新化学实体:新发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也成原型药,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前提。
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单一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对映体为主。
中试放大: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生化条件下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的工艺一致性。
化学稳定性:催化剂能保持稳定的化学平衡和化学状态。
耐热稳定性:在反应条件下,能不因受热而破坏其理化性质,同时在一定温度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具有足够的抗摩擦、冲击重压和温度、相变引起的种种应力的能力。
外消旋混合物:当各个对映体的分子在晶体中对其相同种类的分子有较大亲和力时,那么只有一个(+)分子进行结晶,则将只有(+)分子在其上增长,(-)分子情况与此相同,每个晶核中只含有一种对映体结构。
外消旋化合物:当同种对映体之间力小于相反对映体的晶间力时,两种相反的对映体总是配对的结晶,即在每个晶核中包含两种对映体结构,形成计量学意义上的化合物,称为外消旋化合物。
外消旋固溶体:当一个外消旋的相同构型分子之间和相反构型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相差甚少时,则此外消旋体所形成的固体,其分子排列是混乱的,即在其晶核中包含有不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优先结晶: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构体型相同的对应异构体结晶的生长。
逆向结晶:是在外消旋的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构型的异构体,该异构体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的表面,从而抑制这种异构体结晶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的相反构型的构体结晶速率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
包含拆分法:利用非共价键体系的相互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与手性拆分剂发生包含,再通过结晶方法将2个对应体分开。
酶拆分法:利用酶对光学活性异构体有选择性的酶解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中的一个优先酶解,而另一个光学异构体难以酶解被保留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平均动力学拆分法:两个具有互补立体选择性的手性试剂使底物的2个异构体在竞争反应中保持最适的1:1比例,从而得到最大的ee值和转化率的两个对映异构体。
动力学拆分:利用外消旋体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在不对称的环境中反应速率不同,分离出简洁活性产物和低活性产物。
动态动力学拆分法:指在进行动力学炒粉的同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或加入消旋催化剂将没有参加反应的无用的光学异构体现场立体转化,从而达到由消旋体直接转化成单一光学纯度化合物的方法。
质量作用定律:当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的瞬间反应速率与直接参加反映的物质瞬间浓度成正比,并且每种反应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中各反应的系数。
固定化酶: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于水溶性载体而制成一种制剂形式。
趋近与定向效应:酶催化时分子活性中心上的基因可以与底物相互接近,并且底物基因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催化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几何定向,这有利于中心产物的形成和催化反应的进行。
构想变化效应: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相互接近时,酶分子和底物分子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有利于酶与底物的结合反应,使反应速率大大提高。
药物合成路线设计的目的:1.创制新药 2.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结构改造 3.新药生产和老工艺革新。
相转移催化剂应具有的性能:1.首先应具备形成离子对的条件,即结构中含有阳离子部分,便于与阴离子形成有机离子对,或者能够与反应物形成复离子。
2.必须有足够的碳原子数。
3.R基团的位阻尽可能小,R基团一般为直链居多。
4.在反应条件下应是化学稳定的,并便于回收。
影响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因素:1.反应溶剂的影响和选择。
2.相转移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3.相转移反应中水的作用。
4.其他因素:搅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卤离子性质对反应的影响。
5.想转移催化剂的分离和再生。
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聚醚类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树脂手性转移催化剂区别三种外消旋体的方法:将少量纯的对映体加入到外消旋混合物中,通常会导致熔点升高;加入到外消旋化合物中,通常会导致熔点下降;而加入到外消旋固溶体中,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
另外,外消旋混合物和外消旋固溶体的饱和溶液,对于其对映体是饱和的;但是外消旋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对于其对映体是不饱和的。
盐拆分法的局限性:1.拆分剂和溶剂的选择较盲目 2.拆分的产率和产品的旋光纯度不高 3.适用于手性拆分的化合物类型不多。
选择拆分剂的基本原则:1.必须与外消旋体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盐且容易除去2.在普遍性溶剂中,形成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盐的溶解度差别必须显著,且至少二者之一必须能形成良好的结晶3.拆分剂的来源要放百年,价格要便宜,解析后回收率要高4.拆分剂的光学纯度要高,化学稳定性要好。
手性药物与生物活性的关系:1.一个异构体活性显著,另一个异构体无活性或活性很弱 2.两个异构体有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 3.一个对映体有毒或有严重的副作用4.一种药理作用立体选择性很高,另一种药理作用则无立体选择性或立体选择性很低 5.两个对映体的药理作用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力。
影响优先拆分结晶的因素:1.外消旋体的盐比形成共价外消旋体更容易通过优先结晶法拆分2.溶解度小于2时比溶解度大于2时更有利于优先结晶法拆分3.适当的搅拌速度对促进晶体的生长有利,但不能太高4.所使用的晶种的颗粒大小和组成必须均匀5.尽可能的减少溶液中和存在的其他离子和颗粒,以免影响结晶。
动态动力学拆分(DKR)必备的条件:1.动力学拆分过程不可逆 2.底物的构型不稳定,能够在反应条件下发生立体转化(即消旋体)3.E值应尽量最大,一般不低于20 4.在高E的情况下,至少要与快反应对映体的KR相当,当E为中等时,则要求Kinv大约比KR大10倍5.产物在反应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且不会发生消旋化。
动力学拆分的原理:在手性试剂或催化剂或酶作用下,利用外消旋化合物中两个对应体反应速率不相同而使其分离,通过调节反应转化率可以控制反应产物的对应体过量。
动力学拆分的特点:1.从起始的外消旋原料出发,得到的光学纯产品的的最大产率只有50% 2.回收底物和产物的对应体纯度受反应转化程度的影响,拆分反应的选择性与时间有关,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量越多,则e.e.值越低3.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一个对映体是有用的,而另一个对映体很少用或者基本没用。
药物工艺路线具有:1.生产现实性2.经济和理性3.技术先进行4.环保先进性生产现实性是指:1.所需要的原材料品种以少为好,价格便宜,且能保证供应2.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毒易燃易爆的原料3.尽可能简化化学合成反应及后处理操作,缩短工艺流程4.各种主辅设备能有供应 5.各步收率应相对较高 6.三废排放量较少或三废处理问题较易解决7.药品质量符合要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路线简单,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要的原辅材料品种少而易得,价格低廉并有充足供应 3.中间体容易分离纯化,质量稳定,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操作简便安全5.设备要求条件不苛刻6.节能环保,三废排出量少且容易治理7.药品质量符合法定标准8.收率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1.原辅材料的供应和更换(要求供应有保障、质量稳定可靠、价廉、运输储存方便)2.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两种极端的反应类型“平顶型”和“尖顶型”),总的原则是尽量选择平顶型的反应类型 3.合成步骤、操作和总收率(要求合成步骤少、操作简单、各步收率要高),总收率是各步反应的连乘积 4.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和合成步骤改变。
单从收率方面考虑,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合成路线的前面,把收率高的反应放在后面。
但最佳的安排要通过实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 5.技术条件和设备要求。
当合成路线中有些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低温、真空和严重腐蚀条件下进行时需要特殊设备,特殊材质,需要考虑设备和材料的来源、加工等问题6.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药物生产工研究的8个任务:1.配料比-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种物料相互间物质的量的比例2.溶剂-溶剂主要作为进行化学反应的介质,溶剂的存在涉及反应物的浓度、溶剂比作用、加料次序、温度和压力等 3.催化作用-用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生产周期 4.能源供应-化学反应需要加热、光照和避光操作、搅拌等能量传输和转化等5.反应时间及监控6.后处理-反应结束后要从体系中分离出产物,方法基本是过滤、萃取、蒸馏、结晶干燥等化工单元操作7.产品的纯化和检验8.安全和三废处理残留溶剂的分类:1第一类溶剂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溶剂。
蒸汽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避免使用。
如苯、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2第二类溶剂指非遗传毒性致癌(动物实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或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可逆毒性的有机溶剂,建议限制使用,如乙氰、氯仿环己烷、四氢呋喃。
3第三类溶剂是GMP或其他质量标准要求限制使用,对人体低毒的溶剂,如乙酸、丙酮、正丁醇。
4第四类溶剂指药物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但目前尚无毒理学资料的溶剂,如异丙醚,石油醚甲基异丙基酮等。
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1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了反应,与反应物生成某种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形成一个催化循环,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改变,但其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2催化剂能使反应活化能降低,因而反应速率大增3催化剂具有特殊的选择性,是指所消耗的原料向特定的方向转化的分率。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1温度温度太低,催化剂活性很小,反应速率很慢,温度过高,易使催化剂烧坏而破坏活性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会加入少量物质,这种物质本身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小,但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3载体使催化剂具有合适的形状、尺寸和机械强度,还可以使催化剂分散,获得较高的比表面积,即可提高其活性,节约用量4催化毒对催化剂活性有抑制作用,微量即可是催化剂活性减少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