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敨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基本除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并正确处理余数。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表内除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3.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前一单元数学知识,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入问题,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表内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新知识讲解
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运算,包括
如何处理余数等问题。
3. 示例演练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表内除法示例,确保他们掌握了基本运算方法。
4. 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5. 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强调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能够用口算解决简单表内除法问题。
2.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出表内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
1.复习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探讨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
1.小组合作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用表
内除法计算并解答问题。
2.课堂个别练习: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拓展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表内除法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灵
活地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强化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朅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表内除法运算的概念。
2.学会利用竖式运算法完成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竖式运算法解决表内除法问题。
三、教学准备
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教案手稿
3.板书、彩色粉笔
4.数学练习册
5.课堂小组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新知识
1.引入表内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看到一组除法算式,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内除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讲解课程内容
1.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表内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分析表内除法运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运算法的原理。
第三节:学生练习
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简单的表内除法运算题目。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检查和纠正。
第四节:课堂互动
1.定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促进学习。
五、课堂总结
1.回顾今天课程内容,强调表内除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题目。
2.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较熟练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算练习24÷3= 8÷4= 10÷2= 27÷3= 18÷6=12÷2= 15÷5= 36÷6= 20÷4= 30÷5=2、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七二十八()九五十四()八五十六()八四十()八二十四()九七十二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求商的?24÷6= 想()六二十四32÷4= 想四()三十二二、新课谈话引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阳光小学的同学们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
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三、解决问题,掌握求商方法(1)每行挂几面?观察例1主题图,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56÷8)你是怎样想出商的?(除数是8,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怎样解答?(56÷7=8)比较56÷8=7 56÷7=8,你有什么发现?(商和除数交换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商)(2)每组几颗星星?出示主题图中第二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49÷7=7,除数是7,想7的口诀七七四十九,商是7)(3)能摆几行?出示主题图中第三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同学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运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白板、马克笔、小板书。
3.备课:设计好教案和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表内除法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三步:示范演练1.教师示范一个表内除法的运算题,并请学生跟随一起操作。
2.学生自主练习表内除法算式,教师随堂巩固。
第四步:拓展练习1.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需要用表内除法解决的场景。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呈现自己的答案。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表内除法去解决。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运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应用表内除法解决情境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练习等内容。
3.教具:准备计算器、小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第二步:呈现概念(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
第三步:示范操作(15分钟)老师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计算步骤。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第五步: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提出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告。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结合了理论与实践,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值得改进的是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更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练习数量和难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6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认真准备,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定位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表内除法教案”,相信它会引起您的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表内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一)分果冻1.提出问题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2.动手操作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并为后续的除法运算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除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3.讲解: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计算。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除法概念除法运算方法已知两个因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1,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P1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7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糖果、纯净水、饼干、橘子、酸奶、香蕉、牛肉干……预设2:24颗糖果、1箱纯净水、12块饼干、18个橘子、1箱酸奶、1箱香蕉、一箱牛肉干。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毫无遗漏地发现了所有的物品,而且还学会了带着数据去表达,真棒!老师看到了好多好吃的,真兴奋呀!但是请大家再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它们摆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情预设】饼干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学情预设】他们应该是想把这些东西都分给大家,要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好。
师:我也赞同你的观点!看来咱们班以后出去玩不用担心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把糖果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平均分(1)]【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仔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
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
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平均分(一)第2课时:平均分(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环节一: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设计C-教学教案
二年数学下:?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设计C-教学教案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生疏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1、在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同学生疏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预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伴侣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同学上台演示。
鼓舞同学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同学答复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同学自主参与,通过观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挂念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日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同学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同学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说课稿》三篇
2 表内除法(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9页例3及练习。
2、教材简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二单元的表内除法(一)。
本单元还安排了“平均分、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及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从观察及操作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知识设置于同学们熟悉的、喜爱的现实情境中,引导他们从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师:瞧,这些小朋友玩的多开心,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第29页例3主题图)(设计意图:轻松愉悦的谈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相同和不同于乘法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知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区分除法和乘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重点讲解表内除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例题训练(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让他们在纸上做除法运算,师生互动,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组合作(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讨论解题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温故知新(10分钟)•复习之前学过的除法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化学习成效。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强化练习,帮助学生提升除法运算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表内除法》练习题。
2.思考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写一篇感悟文章。
经过此教学设计,相信学生在掌握表内除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运算的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表格式)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红心
12
24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
2.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含义。
2.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
3.计算简单的除法题目。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下册》人教版。
2.黑板、彩色粉笔。
3.讲义、练习册。
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将一定数量的东西均匀分成几份的运算方式。
2.例题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讲解表内除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表内除法的要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
2.进行综合性练习。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复习表内除法的步骤。
2.解决较复杂的除法问题。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下册》人教版。
2.黑板、彩色粉笔。
3.讲义、练习册。
4.生活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1.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
2.实例讲解:通过生活实例,讲解如何应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包括简单和较复杂的表内除法题目。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和综合性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应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至第九课时(内容与前述类似,略)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内容梗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些二年级教案,了解一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平均分的认识2课时。
2、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1课时。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课时。
4、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2课时。
6、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
7、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1课时。
8、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9、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共11课时。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表内除法(一)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表内除法(一)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掌握除法的运算步骤,完成相关练习题。
难点
1.在理解表内除法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具:学生练习册、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
讲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通过示例演示具体计算过程。
3. 学生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班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表
内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其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前妈妈必看!二年级表内除法教案
学前妈妈必看!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
但是,在学习除法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好相应乘法的口诀和乘法表。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讲授的除法还只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指除数和被除数都在乘法表中出现的除法。
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我们该怎么样教给孩子呢?以下是二年级表内除法(一)的教案,供学前妈妈参考。
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表内的各乘法表中的数字,能熟练地背诵出两个乘数乘积的口诀 2. 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用具体事例理解除法的运算法则 3. 能够将表内的除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一些有关分配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各乘法表中数字的口诀。
2. 确保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3. 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表内的除法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确保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不只是机械地运算,而是真正理解它背后的数学规则。
2. 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老师会重点介绍1-9乘法表。
(2)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学习1-9乘法表时学到了哪些内容。
以此为基础,引出此节课的主题——表内除法。
2.讲解表内除法(1)老师对于表内除法的定义和计算规则进行讲解。
让学生认识到,表内除法与表内乘法是互相关联的,乘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计算除法。
(2)介绍表内除法的口诀: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余数少。
老师将手写的口诀贴到教室中心。
强调这是我们老师小学时候用的口诀,也是清晰易懂的。
对于这段时间的小学生来说,用口诀记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3)引入相应的乘法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乘法表来计算出除法的结果。
(4)教师通过题目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黑板前述说出下一步的解题思路。
3.讲解实例(1)通过引入数学题目,让学生亲身体验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比如说,孩子们要分享一个蛋糕,每个人分到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一)作者:某某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7——27页【课标描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会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问题。
4.结合教学感受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平均分的含义,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两种分法的区别。
【课时安排】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除法3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平均分(一)(等分)【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P8-9例1、2【课标描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创设公平分糖的情境,借助独立操作动手分圆片,能说出同样多的含义,并能准确地复述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创设平均分圆片的学习环节,通过操作、集体交流正确说出分圆片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
3.创设辨析活动,通过手势判断、并进行全班纠错的交流,能判断出分得的结果是不是平均分,并能把非平均分的情况改成平均分的情况。
4.通过填空练习,会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规范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学习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难点】掌握平均分(等分)的方法,正确进行平均分。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认平均分1.设“分”情境,引出同样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那咱们猜一个试试?你可听好了!一身毛,尾巴翘,爱吃桃,喜欢跳。
是什么?答对啦!瞧,就是小猴子。
为了欢迎它们我带来了糖果,要分给他们。
可是小猴们给大家提出了个要求:“要分的公平哦!”怎样分才公平?对,要2人分得同样多,就公平了。
2.操作感悟,理解平均分。
瞧,我手里有几块?(出示:4块糖)这样数出4个圆片来代替糖果,分分看!课件出示:2块2块。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就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还想分吗?那8块糖平均分成2份呢?如果是10块糖平均分成2份呢?直接说吧!小结:真不错!看来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呀!二、操作学习等分方法1.初探等分。
刚才大伙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可小猴哥俩急了,也想考考同学们,行吗?课件出示: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怎么分呢?大家动手分分看。
看谁最有办法,把你的方法说给你组的同学听听。
情况一:3个3个的分的。
把这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情况二:先2个2个的分,再1个1个的分。
把这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情况三:1个1个的分,直到分完,每份就是3个。
我们一起看一下,这3种分法。
(课件演示)这样也能知道:把这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那不管是一个一个的分,还是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必须都要每份同样多。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下。
(全班读)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2.强化平均分。
哎,小猴说,刚才大家分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那你现在你能帮小猴判断下面哪个是平均分吗?请大家用手势来判断。
学生判断。
(课件出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
)(课件:把8朵花平均分成2份)。
(课件: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
)(课件:把9颗五星平均分成3份。
)(课件:把8个糖果平均分成4份)为什么呀?噢每份分得不一样呀!那谁能挪一挪,让它变成平均分呢?生上台来演示白板。
小结:哦,你就是把多的移到了少的里面。
小猴还有个更难的,你愿试试看吗?(课件:把9个梨平均分成4份,4个盘子里各放2个,外面放一个。
)判断,为什么不是?小结:噢,虽然每份分得同样多,但没有分完,它就不是平均分呀!看样子,要想平均分,不但要看每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还要正好分完才行!三、巩固等分大家帮助了小猴,瞧,大猴不乐意了。
也要考考你。
课件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瞧,盒子不能移动了,那你能在脑子里想象一下,该怎么分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好睁开眼睛吧!请拿出练习纸,在纸上圈一圈或连一连。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分分看。
巡视收集不同分法的练习纸,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是怎么平均分的?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的?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每盘分得同样多,这都是平均分呀!瞧,这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当堂检测,规范语言哎,一个题考不倒你,那一下给你三道题,你还会吗?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填一填。
填好后,自己小声读一读。
做完的同学请用你的动作告诉我,太好了。
咱们先来看第一幅图,有6块糖数一数,分了1、2、3份,每份有1.2。
填2个。
填对了吗?看第2幅图,像刚才一样(用手势),先数总共有?平均分成了手(势指一指)几份?每份1.2.3.4.填4。
第3幅图,谁来说,师手指。
把9个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
小结:这就是检查的小窍门!你们学会了吗?五、延伸下课同学们。
今天我们与大猴小猴一起认识了平均分,老师这还准备了一些香蕉想与大家分享,打算每3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呢?咱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好,下课!【目标检测】1.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把6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2.3.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8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根。
18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
18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
平均分(二)(包含)【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P10例3【课标描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在小组内分学具的活动,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实际操作,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分的含义。
2.经历分果冻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了解每一种分法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等分法、包含法。
能用语言讲明白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观察、对比,区分平均分物—等分法、包含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习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分的含义。
【学习难点】区别平均分物—等分法、包含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平均分—包含法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课件出示:桃子图。
如果打“×”,说一说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课件出示:面包图。
提问:第3幅图也是平均分啊,为什么错了?2.引出平均分—包含分法。
问题导入:8个果冻,每2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学生猜测:8个果冻,每2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在小组内试着分一分,(用小棒代替果冻),如果拿到8根小棒图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怎么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分的是每2个一份呢?3.实际操作,分一分,进行验证。
学生操作:每次拿2个为一份,看一看能分成几份,分法如下:(1)第一次拿出2根,还剩6根。
(2)第二次从剩下的6根中拿出2根,还剩4根。
(3)第三次从剩下的4根中拿出2根,还剩2根。
(4)第四次把剩下的2根全部拿出,正好分完。
还有别的方法吗?有8根小棒,每2根一份,把2根圈起来,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有这样的4份。
二、观察以上方法,明确平均分包含分含义8个果冻,每2个一份,求能分成几份,就是分果冻时,每份应该是2个,即每份同样多。
师小结:上面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叫包含分。
谁能说说我们平均分的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先指名说一说,再让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注重语言表述。
问题:哪种分法简单?(小组交流)小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三、区别平均分物—等分法、包含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把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个果冻,每2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观察咱们这两节课学的知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要分的总数相同,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一个是连一连,一个是圈一圈),但是都是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摆一摆、填一填。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体会平均分的这种情况与前面第一种情况的不同。
此处再次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分,学会了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还知道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
【学习检测】1.圈一圈、说一说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
18个玉米可以装()袋。
2.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3.把18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4【课标描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除法运算的意义。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数与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第一种含义。
2.通过教师的介绍,知道除号的名称,了解除号的来源,熟练掌握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第一种含义。
【学习过程】一、师生交流,情景导入教师:同学们,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他最喜欢吃什么?(竹笋)是呀!今天福娃贝贝请了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来家做客,于是一大早去园子里挖了很多竹笋,来招待客人。
可是贝贝却遇到一个难题,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同学们,能帮帮贝贝解决这一难题吗?二、学习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出示题目:贝贝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
思考:(1)一共有多少个竹笋?(12个)(2)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3)要分成几份?(4份)学生独立分竹笋(用小棒代替),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生):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你能将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组织学生独立书写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