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知识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
一、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潜能。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个性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和分享,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深化。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共同探索和创造新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参与教育决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唯一的决策者,学生被动接受和执行。
然而,现代教育认识到学生在教育决策中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参与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评价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这种学生参与决策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总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课堂教学
孟宪芹【摘要】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大趋势,依据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规划和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教学策略,强调语言实践适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
学习不仅是个体的活动,同时也是社会交流的活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为了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教师追求卓越的精神;最后还要考虑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整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尊重教育;以学生为本;师生整合;创造思维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主导有二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教师主导的结果是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
3.建立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等,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摘要: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
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教育质量,决定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
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
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本文就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探讨。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1.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备课中。
一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严密的备课,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2.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方面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目标不当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
教师每开展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和盘托出教学目标,凸显活动的目的性”。
3.精彩的导入取决于教师的匠心独具。
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在课堂调控和组织方面起主导作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摘要:把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尊重是前提,信任是基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
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报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
教师还应相信学生。
师生之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信任是基础学习兴趣授之以渔二、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
因此,创设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和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2.善于倾听。
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初探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初探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者个体化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独立探索。
一、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需要落实“三个坚持”1.坚持效果导向。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导向,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坚持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难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差异性作出调整。
3.坚持学生主体。
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应该尽量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课堂实践中。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设计情境式教学活动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情景或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来体验、探究问题,以达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分为小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现实场景,在模拟中学习、探究和分析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 执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和实际体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前体验”、“课中体验”和“学后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学习、探究和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达到教学目的。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意思。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实施者,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教学的成功进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取得一些重要的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语文。
教师还能够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和实际的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
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不过,虽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过分重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他们可能会过于严格地指导学生,不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主导地位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
这种教学模式也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他们可能会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忽视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推进艺术教育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已近20年,其中不乏有体、音、美诸科的艺术教育经历,特别是在17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历届主持艺术节的组织、排练以及演出中,有酸、辣、苦、甜、涩,可谓五味俱全。
而今,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方悟出艺术教育的真谛,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教学为手段,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才能使艺术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搞好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解决观念问题:现行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艺术教育即美育,不言而喻,艺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学校中的体、音、美、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都当成了分配工作的配重物,即搭称货,这样做的后果是教师也把一件原本就很重要的艺术教育当成了应付差使的搪塞活。
在一些小学中,体、音:美专业不对口,教体育的是跛子,教唱歌的五音不全,教美术的不会画画,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唱歌课听听唱片,变成无止境的“欣赏课”,美术课谁想画啥就画啥,有的干脆把这些课变成自习课,这样做的危害是阻滞了艺术教育的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师素质达不到教育工作的要求,教育设置达不到规范要求。
笔者早年在偏僻地区工作过,最初艺术教育几乎谈不上。
后来调动到分级教学的正规学校,方可谈得上规范的体、音、美等艺术教育,乃至到了完全规范的中学,才有了名副其实的艺术教育。
综上所述,历年来,艺术教育的误区,责任不能完全怪某一级,某一人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是重要的,是非搞不可的,是大政方针所要求我们的,不会搞艺术教育,就不是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艺术教育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我们说,德、智、体、美、劳是有机的统一体。
所以为围绕五育并举所设置的各科课程也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教育是多层次的,涉及到各科,笔者终生在探讨这些问题,笔者毕生从小学到中学,从初一到初三,历任过语文,音乐、美术、体、劳、历史、地理、卫生、数学教学,方悟出,艺术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如语文科,本身就有诗歌教学,自不必说,体、音、美本身就是美育部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得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得教育,也就是新课程得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得“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学习好得学生就是“配角”,更多得学生充其量就是陪衬得“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得弊端,使更多得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得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laVVs。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得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得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得或低效教学。
yKne6。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得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得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得掌握可能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她们得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得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得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得生活经验与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得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得解决问题得策略。
IC6Vm。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得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得起点,了解学生得得准备状态,这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得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就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得学习所必须掌握得知识与技能?学生就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得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得就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得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得点拨与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得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得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得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潜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负责设计教学内容和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2. 合作学习: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并与学生一起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通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以学生为主体__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的角色:该让学生说的,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的,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的,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的,老师代表思考了。
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
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的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
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
“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
如此才能使听和做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语言的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
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还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的教学是不是采取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比如阅读课以前我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语言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初探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初探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愈发受到重视。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本文将初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探讨其中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概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师则以指导和引导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指导和引导的角色,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实施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并理解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东乡县教研室徐克平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得兴趣,激发她们得学习动力,她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得问题”部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得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营造宽松、与谐得学习气氛……”。
在以往得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就是课堂得主角,充当着“四个代表”得角色:该让学生说得,老师代表说了;该让学生读得,老师代表读了;该让学生做得,老师代表做了;该让学生思考得,老师代表思考了。
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得主体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一、发挥学生得主体性,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1、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得积极使用者。
我们总就是瞧到我们得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教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教师得口头禅:“我讲过多少遍,您怎么还就是不会?”“讲过多少遍”指得就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
那么,“您怎么还就是不会呢?”这就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得典型表现。
“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得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就是做了第一步。
更重要得就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得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得结合。
如此才能使听与做互相促进与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得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得语言得使用者。
2、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得共同管理能力。
当一个学生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她学生就是嘲笑一番还就是伸出援助之手?对教师得教学就是不就是采取协作而不就是抵触得态度?有没有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告诉教师自己得需要、强项与弱点,希望教师组织怎样得活动?课堂上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得共同管理能力,往往会产生其不意得教学效果。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教学模式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义得非常清楚,即教师作为主导者,而学生则则作为主体,其他家长及师长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作为主导者,他们应该处理和控制教学会议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内容、进度的安排及课堂的纪律等,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要明确他们的教学目标及学习成果而并有效的给出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及操作解决方案。
同时,学生作为主体,他们也有责任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做到领会教师知识的结构以及概念的完整性,尽可能多地发挥想象力,运用自身知识,努力完成作业。
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和老师一起积极思考,加深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双方同时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要充分体现企业家精神,勤奋好学,不断地思考,实践和创新,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独特性,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
只有在双方都认真尽职的情况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用。
综上所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相当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给出指导和操作解决方案;学生要勤奋学习,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最后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把握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把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了的道理。
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真正的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却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令人深思。
环顾周围一些老师的教学,许多人在课堂上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
学生在课上只是静静地听,默默地记,教学成为单向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动了一番脑筋,在课上运用了投影片、录音机,甚至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师生双边活动搞得热热闹闹。
但仔细观察分析,却发现这仅仅是在教师事先精心策划下“演出”精彩的“课堂剧”而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这一角色,而并未真正发挥教学“主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在其中只是充当了“群众演员”,其主体地位并未得以突出,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宗旨。
而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只强调学习的结果,不研究学习过程和方法;只强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不仅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更主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那么,师与生,教与学,究竟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则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应运而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要:新课改的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为了真正领会此要求的精神实质,本文从课堂内、外详细阐述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究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学。
关键词:全面教学;民主教学;动态化教学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的精神实质,要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由注入、封闭、吃苦型教育方法向启发、开放、综合型的教学方法转变。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让其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思考。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如何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大体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和课外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两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动态化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真正诠释了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改的精神。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内,要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模式上,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关键。
(一)教学内容上,要求全面的基础上“精”讲,广泛的前提下“准”讲。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与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与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主体服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上一次作业提出的问题和这段时间听课的收获,再结合自己实际课堂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不算成熟的体会: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提倡素质教育,因而产生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此种模式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周至县整个推行的“高效课堂”其实就是要把课堂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这样的课堂能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力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也是我们县下发材料中所说的主体性和全体性。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我发现:这得从老师先先开始,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具有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2、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要有合理的数学活动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4、鼓励质疑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所以要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 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我校确立了“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
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
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
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 将以教师为主导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来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和达成语文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
下面将就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关于“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解知识和答疑解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和指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关于“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学习的主体和参与者。
他们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表达。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教学任务中,学生要积极展现自己的学习风采,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实践和探究活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游戏、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还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 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鼓励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学生的天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叫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似乎大家都知道。
但在课堂上,我们很少看见学生质疑,即使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也形同虚设,很少受到实际的效果,这恐怕与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在学校里往往是教师说了算,书本说了算。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床配角,常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教学,几乎把学生可能发生的思路全部提示出来,面面俱到,以防患于未然,致使学生无疑质。
或者唯书唯师的观念束缚,当学生在课堂上以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童言无忌提出一些问题时,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压抑和挫伤,致使一些学生有疑也不敢质;严重扭曲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作为教师应以极大地耐心和诚心千方百计的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尽管他们所提的问题那么幼稚,甚至可笑。
这样才能是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六) 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堂练习当中要求各异,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
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原则。
(七) 准确设问,多法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提出准确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知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要学,会学,乐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向
如果把授课集体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营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
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和作用的减少,相反,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重视过程将会事倍功半。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小学生毕竟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她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其组织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主导作用呢?
(一) 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的广度
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互动的三元模式,可以通过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四大环节接触文本,但他们的显示水平和交互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很顺畅地读通文本的各个细节,他们无法知道授课的深广度的合理范围,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这一角色才名正言顺,教师在解读文本,理顺教学环节、提炼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更有维度,可以适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深广度,让教学秩序在合理高效的范畴内正常运行,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 课中引导,明确目标,通过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采取各种手法,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精华变为学生头脑中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比较等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然而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的答案、自己概括出来的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
自己克服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就越积极。
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这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做到,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教师只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适时的引导一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三) 评价反馈中的引导
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案的设想时,执教者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的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加以肯定,然后问其他同学:“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此时此刻,如果我是学生就会这样想:你都说“很好”了,还问我们干嘛!而在钟老师教质数与合数的判断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以一个裁判的身份出现,把每一次反馈评价的权利都教给学生,如:“你们的例子都举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吗?
谁来重复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
(四) 适时给予点拨与引导
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获得对百分数的感性体验,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百分数的共性,再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百分数的概念。
实际上对于这个“百分数”
的概念,学生经历了曲折的试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又如在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老师问你们盟自己想办法算出的数吗?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四人小组里商量一下或向同学请教,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综上所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两者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的,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
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不但有得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时代的需要,得益的将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作为主导的教师,以上只是个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起浅见之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