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高山流水·》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高山流水》鉴赏

《高山流水》鉴赏

《高山流水》鉴赏《高山流水》的指法操作主要通过包含的“泛音、拂、绰、注、滚、上、下”等指法,来描绘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整首乐曲总共包含十段,每一段都有各自要表达的情怀,以下简单分析各段子所表达的意境:引子部分:俗称第一段。

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飘忽无定、云雾缭绕的感觉,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

第2-3段:节奏活泼,泛音清澈,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第4-5段:旋律轻快如歌,如同行云流水,扬扬悠悠。

第6段:旋律跌宕起伏,上、下滑音大幅度增加。

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犹如独坐危舟过巫峡,惊心动魄,目眩神移,此身在激流峡谷中,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第7段:音势减弱,在先降后升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如同轻舟已过激流处,独见平湖自畅游的意境。

第8-9段:此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旋律加入了新音乐材料,前面如歌的场景进行变化后的再现,音乐充满着热情,流水之声再度响起,富于激情,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稍快而有力的琴声令人回味,9段末再次出现第4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

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

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

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

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地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

古诗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翻译赏析《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分溪馆渔灯,巷声乍寂西风定。

河桥径远,玉箫吹断,霜丝舞影。

薄絮秋云,澹蛾山色,宦情归兴。

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泛,宫沟上、春流紧。

新句欲题还省。

透香煤、重牒误隐。

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

携手同归处,玉奴唤、绿窗春近。

想骄骢、又踏西湖,二十四番花信。

【前言】《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是宋代词人吴文英为友人吴见山由苏入杭饯别时所作之词。

此词通过送别情景的渲染以及别后生活的设想,表达了作者对吴见山的深情厚谊。

【注释】①送:一本作“径”。

②信:一本作“讯”。

【赏析】“用韵”,即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

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

陆游说:“古时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

唐始有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

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陆(龟蒙),其体乃全。

”吴见山,梦窗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

兹将词目列下:《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秋蕊香·和吴见山落桂》、《点绛唇·和吴见山韵》、《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及《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可见吴见山必精于填词。

此词为饯见山由苏入杭。

“夜分”两句,述送别处。

傍晚时分,在临水的一所楼馆中为吴见山饯别。

向外望去,只见两岸渔灯分明。

秋风一停,岸边小巷里刹时变得寂静无声。

“河桥”三句,叙送别情景。

此处是说:从桥边延伸出去的路程漫长而遥远,玉箫声因为你的别离而至呜咽,白发人(指词人)为饯别词友而强自起舞弄影。

“薄絮”三句,希望语。

此处是说:这儿的景色如画,眼前秋高云淡,秋月朦胧,山色隐约,我希望能由此牵动你及早卸仕回来的念头。

“怕烟江”三句,担心话。

词人说:只恐怕你去杭之后,在渡过繁华的烟花江后,又会重交桃花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赏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赏析

中国⼗⼤古典名曲《⾼⼭流⽔》赏析古筝名曲《⾼⼭流⽔》中国中国⼗⼤古曲《⾼⼭流⽔》、《梅花三弄》、《春江花⽉夜》、《汉宫秋⽉》、《阳春⽩雪》、《渔樵问答》、《胡笳⼗⼋拍》、《⼴陵散》、《平沙落雁》、《⼗⾯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斑。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的⼈从⼩就酷爱⾳乐,他的⽼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领略⼤⾃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流⽔⼀般。

虽然,有许多⼈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

他⼀直在寻觅⾃⼰的知⾳有⼀年,俞伯⽛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

遇风浪,停泊在⼀座⼩⼭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出,景⾊⼗分迷⼈。

望着空中的⼀轮明⽉,俞伯⽛琴兴⼤发,拿出随⾝带来的琴,专⼼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曲⼜⼀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个⼈在岸边⼀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吃了⼀惊,⼿下⽤⼒,“啪”的⼀声,琴弦被拨断了⼀根。

俞伯⽛正在猜测岸边的⼈为何⽽来,就听到那个⼈⼤声地对他说:“先⽣,您不要疑⼼,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到这⾥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听了起来。

”俞伯⽛借着⽉光仔细⼀看,那个⼈⾝旁放着⼀担⼲柴,果然是个打柴的⼈。

俞伯⽛⼼想:⼀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什么曲⼦?”听了俞伯⽛的问话,那打柴的⼈笑着回答:“先⽣,您刚才弹的是孔⼦赞叹弟⼦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的回答⼀点不错,俞伯⽛不禁⼤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看到俞伯⽛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

”接着他⼜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的这番讲述,俞伯⽛⼼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为打柴⼈弹了⼏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鉴赏《高山流水》

鉴赏《高山流水》

鉴赏《高山流水》音乐鉴赏本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使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此曲原是古琴曲,后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琴曲不同。

《高山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起: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

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

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

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 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 、“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中旋律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

”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 、“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 。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1. 《望江南·三月暮》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2. 《思佳客·癸卯除夜》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3.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灯火雨中船。

客思绵绵。

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

莫过西园。

凌波香断绿苔钱。

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4. 《踏莎行·润玉笼绡》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5.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6. 《点绛唇·有怀苏州》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

梦游熟处。

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

心期误。

雁将秋去。

天远青山暮。

7. 《思佳客·闰中秋》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8. 《鹧鸪天·化度寺作》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9.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10. 《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水龙吟 惠山酌泉》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吴文英《水龙吟 惠山酌泉》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吴文英《水龙吟惠山酌泉》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惠山酌泉》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

吴娃点黛,②江妃拥髻,③空蒙遮断。

树密藏溪,草深迷市,峭云一片。

二十年旧梦,轻鸥素约,霜丝乱、朱颜变。

龙吻春霏玉溅,煮银瓶、羊肠车转。

④临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尘都浣。

鸿渐重来,⑤夜深华表,露零鹤怨。

⑥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沧波远。

【注释】①惠山:又称慧山、惠泉山。

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

以泉水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

②吴娃:指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

点黛:画眉。

比喻山形如眉黛。

③江妃:传说中的女神。

即曹植《洛神赋》所写的宓妃。

髻:喻山形如发髻。

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

”④龙吻:指惠山泉出口处石刻成龙吻的形状。

银瓶:此指茶器。

羊肠车转:形容煮茶声。

⑤鸿渐:唐代陆羽字鸿渐,善品泉,著有《茶经》。

此以陆羽自比。

⑥“夜深”句:《搜神后记》载,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东,止于城门华表,有少年欲射之,遂盘旋于空而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歌毕飞入高空。

【译文】艳丽的阳光不肯照到青山,繁密的树荫翠冷叶寒成秋苑。

遥望惠山犹如吴地美女描画的黛眉、水仙江妃高耸的髻鬟。

山色空蒙把望眼遮断。

树丛中深藏潺潺的小溪,枯草里不见山边远市,耸立的惠山如陡峭之秋云一片。

想二十年前与轻翔的白鸥盟约重游的旧梦,到而今我已是满头白发红颜变。

惠山泉通过龙吻喷溅着春天的花雾,晶莹的水珠叮咚四溅。

汲水煮泉酌银瓶,那声音如车轮随羊肠山道滚转。

泉水如镜能照见我的面影,清寒入骨把途中的风尘洗浣。

我今重来,谁知竟物是人非,深夜华表上清露滴泪,辽鹤哀鸣忧怨。

不如把这一份闲愁,换了楼前的晚霞山色,摇着小船泛沧波游向远天。

【集评】清·许昂霄:“一起便如画。

(‘树密’三句)从山说到泉。

(‘二十年’四句)自慨。

(‘煮银瓶’句)‘银瓶泻汤夸第二’,东坡句。

‘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山谷句。

中华好诗词高山流水|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中华好诗词高山流水|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中华好诗词高山流水|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高山流水,词牌名,又名“锦瑟清商引”。

定格为双调一百十字,前
段十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以吴文英词《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
秋风》为代表。

另有屈大均词《高山流水·王惠州生日》等代表作品。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顾太清〔清代〕
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浑河水、一线如虹。

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

任海天寥阔,飞
跃此身中。

云容。

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

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读睡诗社创办于2023年11月
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

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

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
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鉴赏《高山流水》

鉴赏《高山流水》

鉴赏《高山流水》音乐鉴赏本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的基础。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使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此曲原是古琴曲,后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琴曲不同。

《高山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起: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

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

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

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 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 、“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中旋律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

”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 、“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 。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沙”是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

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小令。

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

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D.“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1,【答案】1.B2.①比喻。

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

②拟人。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

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以景结情)。

“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

【解析】1.B项,“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中的“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

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译文及赏析

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译文及赏析

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译文及赏析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译文及赏析《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清代:顾太清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浑河水、一线如虹。

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

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

云容。

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

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注释清风阁:是奕绘营造的西山大南谷别墅的一处楼阁。

1834年(道光十四年)初施工,于1835年(道光十五年)落成。

奕绘有《高山流水·南谷清风阁落成》一词庆贺。

顾太清作此为唱和之作。

壑:两山之间的谷地。

林皋(gāo):高处的森林地带。

玲珑:空明。

形容晓日,因此时日光尚不强烈。

偏东:东方尽头。

浑河:即永定河。

原名浑河,康熙时更名。

源出山西,称桑干河。

溟濛:幽暗迷蒙。

白衣苍狗:亦作白云苍狗,风云变幻之谓也。

苍狗,原指黑色的狗。

无心者、变化虚空:也是形容变化无穷的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日承红: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红色。

高凌霄汉:形容清风阁建在高处。

霄,云。

汉,银汉、银河。

列岫如童:意为从清风阁上望去,众山像一个个童子。

“待何年归去”二句:奕绘经营南谷别墅,有死后归葬于此的打算,所以说“归去”。

意为二人辞世以后,夫妇还要在此谈笑争雄,各论雄长。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赏析这首词境界开阔,它不仅写了一处楼阁,作者还注意到了它的.群山环抱的气势。

词一开始,就以“群山万壑引长风”为引领,表现出清风阁所在的西山一带的雄浑气势。

它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清风阁居高临下,境界开阔。

“透林皋、晓日玲珑”,在这里,可以东迎日出。

透过茂密的树林,迎来一轮缓缓升起的朝日。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是依山面东的朝向。

《高山流水》赏析(十大古乐之1)

《高山流水》赏析(十大古乐之1)

《高山流水》赏析(十大古乐之1)《高山流水》赏析(十大古乐之1)[古曲]高山流水与音乐典故赏析(网络素材)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

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

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

十二首《高山流水》词作,值得品读

十二首《高山流水》词作,值得品读

十二首《高山流水》词作,值得品读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后用为词牌,调见南宋吴文英《梦窗词》。

又名“锦瑟清商引”。

定格为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据先秦《列子·汤问》篇记载,传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音。

伯牙所思,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上没有了知音。

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

古琴曲有《高山流水》。

此调为南宋吴文英自度曲,题注:“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故调名本意即赞美友人之妾有知音之缘。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宋代】吴文英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

写柔情、都在春葱。

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

低颦处、翦绿裁红。

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

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

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

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

后堂深、想费春工。

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

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高山流水·题汪蛟门少壮三好图【清代】梁清标舍人早达擅才名。

写孤怀、聊寄丹青。

红袖俨成行,清丝奏出新声。

牙签满、图史纵横。

便便腹,指点双鬟索酒,小妇鸣筝。

且闲情作达,蜗角讵堪争。

飞腾。

看徵逐如许,浑冷落、翠黛金罂。

千古有彦瑜,知己长揖为朋。

世人谁醉、复谁醒。

破愁城,吾衰读书恨晚,杯酌难胜。

尽风流三般,总让与汪生。

高山流水·即席别吴门诸子偕园次返梁溪并呈伯成先生【清代】陈维崧西风落拓阖闾城。

有留侬、白帢红筝。

细雨落檐花,吴王宫外鸡鸣。

屏当好、嫩橘鲜橙。

瓯如雪,真珠药玉齐倾。

三两狂夫,趁筝琶未歇,促拍调俱成。

閒评。

相逢作达耳,人世事、落絮浮萍。

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

奈酒醒、人又趱离程。

早潮平,报道山泉待我,凉梦先萦。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译文注释及鉴赏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译文注释及鉴赏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译文注释及鉴赏《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是由吴文英所创作的,此词赞丁妾多才多艺。

在结构上纡回曲折,在手法上多种多样,有对其音乐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听者感受的侧面烘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宋代:吴文英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

写柔情、都在春葱。

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

低颦处、翦绿裁红。

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

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

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

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

后堂深、想费春工。

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

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译文丁宥的妾能诗赋,善音乐,懂得音律,具备歌舞的美妙。

凄厉的商炫声如一阵阵秋风。

音乐来自那纤细、柔情的手。

徽音之外的悲哀的旋律,使秋天的鸿雁惊飞。

时而低首皱眉,满含红情绿意的缠绵之态。

丁宥相伴,在月夜下窗栊内共谱新曲,奏新声,新曲接旧曲,曲曲优美动听。

夫妻恩爱如并蒂花迎春,天天沉醉在春天里。

吴中西施虽是古代著名美女,但她不晓得音律。

而丁妾音乐旋律中富有优美高尚的情感,诗才喷涌如花似碧。

在深深的后堂内,费尽心力作曲、弹琴、吟诗、作赋。

我愁绪满怀,时时听到雨打芭蕉的音响,当听到丁妾的商弦秋声,泪湿潸潸。

丁宥金屋藏娇,可谓风流之至。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注释高山流水:词牌名,又名“锦瑟清商引”。

定格为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丁基仲:丁宥,字基仲,号宏庵。

侧室:妾。

丝桐:琴。

素弦:商弦,商属秋。

春葱:女子洁白纤细的手指。

徽:徽音,美好的乐声。

颦(pín):皱眉。

剪绿裁红:指红花绿叶。

赓(gēng):连续。

换徵(zhǐ)移宫:指弹奏音乐。

唾碧:化用《飞燕外传》所载的婕妤言飞燕唾吐如石上花的典故,赞丁妾口唾如花的诗才。

词牌高山流水

词牌高山流水

词牌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黄钟商丁基仲恻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宋·吴文英)显示自动注释素弦一一起秋风。

写柔情、都在春葱。

徽外断肠声,霜霄暗落惊鸿。

低颦处、剪绿裁红。

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

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

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

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

后堂深、想费春工。

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

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高山流水王惠州生日(明末清初·屈大均)显示自动注释一麾出守向南禺。

似坡仙、处处西湖。

玉局是前身,炎方散吏斯须。

长庚客、白玉仙儒,神交汝。

相见罗浮四百,秘授阴符。

待蓬莱罢相,把臂在虚无。

寰宇。

寒帷且名郡,当盛暑、泛菂浮菰。

玉轸按南薰,一曲早慰来苏。

沐清凉、长在冰壶。

时飞啸,声共惊泉九十,喷薄杉梧。

恁风流岂羡,庄老与天徒①。

按:① 长庚谓白玉蟾真人。

使君善啸。

罗浮有瀑泉九十九。

高山流水二首其一(清·奕绘)押阳韵显示自动注释那伽大定极清凉。

迥超乎、赤黑青黄。

一点菩提心,忽凝作草头霜。

忽飞出、百道寒芒。

寒芒内,芬陀零乱,鸑鷟翱翔。

遇牧牛童女,稽首雪山王。

茫茫。

真如梦如幻,如泡影、露电流光。

一撮土之多,霎时间、微妙严庄。

从定起,皂已身心齐化,物我相忘。

便随波逐浪,大海水无量。

高山流水二首其二(清·奕绘)显示自动注释山楼四面敞清风。

俯深林、户牖玲珑。

雨后一凭栏,直望尽海云东。

栏干外、影接垂虹。

夕阴转,满壑松涛浩浩,花露濛濛。

拥邺侯书架,老我此楼中。

从容。

启云窗高朗,微凉夜、秋纬横空。

襟袖拂星河,鸡三唱、晓日通红。

同志者、二三良友,侍立青童。

问茫茫宇宙,屈指几豪雄。

高山流水琴台漫兴用梦窗韵(清·张仲炘)显示自动注释练霄戛戛响天风。

卷苍岩、千树茏葱。

不见抚弦人,孤云暗逐蜚鸿。

春腮忆、小白长红。

斜阳淡、曾照翩翾步屧,篆玉香栊。

剩山肩拥黛,学得翠颦浓。

愁中。

游尘渺回首,依约是、幻影槐宫。

无奈此登临,破屐踏遍烟茸。

高山流水摘抄赏析

高山流水摘抄赏析

高山流水摘抄赏析
摘录的原文如下:
高山流水出自汉朝文学家文选中的《高山流水词》,作者是京兆人。

本词是一篇抒发胸臆的作品。

词作者通过对高山、流水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高山流水的一些镜头感触句如下: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酒醉方归,醉中甘相与。

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独自上了高楼之后,对着天涯的路感慨万分。

他昨夜酒醉方归,却甘愿酒醉之中与所思念的人相伴。

这句话表达出了词作者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不愿与所爱的人分离的情感。

2、经过昨晚,却又是新的一天。

这句话语出朝代变革,从字面上看是在描述一天的更替,但从词作者的角度来说,它是在表达一个人内心经历了一夜的惊吓、重生并怀抱美好展望。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句词描述了行程和跋涉。

山和水是指旅途中的险阻和艰苦;身向榆关那畔行,则是在表达自己所要走的路的艰辛。

夜深千纸灯则是形容长途艰险。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不畏艰险,一直奋斗到底的意志。

4、夜色沉沉,听见江流一片。

这是描写夜景的句子,通过指出夜色沉沉,强调作者在艰苦人生之路上靠自己的坚定信念与不屈不挠的毅力,遇到困难也能越挫越勇。

5、白天不懂夜的黑。

这句话是用来对比日夜之间的不同,把作者的不易理解、经历了一夜之后的痛苦心情用黑暗表达出来。

高山流水,这首词传达出了词作者壮志凌云、生活在北方边塞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文化的追求、对自身命运的选择与忍耐,在赏析这首词的时候,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和力量。

以上是对高山流水摘抄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诗句】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原文_翻译和赏析_吴文英

【重阳节的诗句】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原文_翻译和赏析_吴文英

【重阳节的诗句】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原文_翻译和赏析_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朝代:宋代作者:吴文英原文: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

可见吴见山必精于填词。

相关内容鉴赏作者:佚名“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

“翠眉”,青翠的山气。

此言秋日重阳本是登高揽胜的好时节,但因为词人心情抑郁,即使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凄凄凉凉,使他不忍细睹。

“菊花”一句,以人拟菊。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

“净洗”两句,房中插菊,点重阳(九日)景色。

词人说:我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我为您专门(指吴见山)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乌帽”两句,写自己已老。

言自己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

“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

词人说: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

“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

“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

故周邦彦《玉楼春》词有“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而元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哀伤;李商隐也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

这些与梦窗此词的结尾两句,何其相似。

相关内容吴文英吴文英(约~),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代: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注释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

中,读仄声也。

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释义】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从此以后,琴艺精进。

不久,老师见他已经学成,便让他自行离去。

于是,俞伯牙开始四处游历。

一天晚上,俞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心中有所感受,便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俞伯牙闻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暗自吃惊,想不到一个樵夫竟有如此高的欣赏能力。

他故意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他又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于是,两人成了心心相印的挚友,并约好明年中秋十五在此相约赏中秋。

没想到第二年中秋钟子期却死了。

俞伯牙到他的坟前去祭奠,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后,便将琴摔碎了,发誓从此以后不再抚琴。

【成长心语】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原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

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英《高山流水·》诗词鉴赏
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宋代:吴文英
素弦一一起秋风。

写柔情、都在春葱。

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

低颦处、翦绿裁红。

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

似名花
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

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

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
花茸。

后堂深、想费春工。

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

恁风
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注释
⑴高山流水:词牌名。

双调,一百一十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
各六平韵。

⑵丝桐:即琴。

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可
证之。

⑶都:一本作“多”。

⑷唾碧总:一本作“碧窗唾”。

鉴赏
“素弦”两句。

言丁妾十指纤细,当其拨动琴弦,顿觉金风习习,曲调柔情似水,感人肺腑。

“徽外”两句。

“徽”,琴徽也,即系琴
弦的绳,以借代琴。

此言丁妾弹奏的曲调哀婉凄凉闻者断肠。

低凄声
就像秋霜落在孤独的大雁身上一样,使人难以卒听。

“低颦处”一句。

言丁妾的舞姿翩翩,微蹙的眉头与红绿相衬的舞衣在婆娑起舞中不时
惹人注目。

“仙郎伴”三句,“仙郎”,指丁基仲。

言两个人夫唱妇随,基仲新制的曲调是在旧曲上的继承,但新旧两首曲如明月照入帘
栊,如影随形地难分彼此。

“似名花”两句。

此言*俩如并蒂花一样,
如胶如漆,情浓意深;每天欢聚在一起,感情深厚得如那春酒,醇浓
得令人陶醉。

“吴中”三句,转而以西施反衬丁妾。

言西施在吴国的美名,名
不副实,人们好像没听说过她能够妙解音律、弹琴以传情。

这里的潜
台词即是西施不如丁妾能解律吕,善丝桐也。

“兰蕙”三句。

言丁妾
聪明伶俐,兰心蕙质,撒娇时,喜欢嚼碎花茸吐向郎君。

基仲为了能
够金屋藏娇,一定是费了很多心计的。

“唾碧”一句,化用李煜《一
斛珠》词“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句意。

“客愁重”三句起,转而
述自身。

“客”,即词人自称。

此言自己孤身一人客居外地,独酌愁闷,惟听单调的雨打蕉叶声,不由得悲从中来,泪珠儿落在玉杯之中。

词人与基仲两人适成对比。

“凭风流”两句,有感而发。

因见友人夫
唱妇随,自在快乐;想到自己也称得上是个风流才子,希望也能来个
金屋藏娇般的风流韵事。

全词紧扣词题,强调“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
舞之妙”的才能,并以多种人事设喻、对比令人阅后难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