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一、A1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参与过敏反应
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生理性止血作用
D、吞噬细菌和异物
E、使血液成为红色
2、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占50%~70%
B、中性粒细胞占20%~40%
C、嗜碱性粒细胞占3%~8%
D、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E、单核细胞细胞0%~1%
3、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
A、红细胞叠连
B、开始出现溶血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完全溶血
E、无明显变化
4、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
A、叶酸
B、叶酸和铁
C、维生素B12
D、蛋白质和铁
E、维生素B12和铁
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
6、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细胞因子
C、参与过敏反应
D、吞噬外来微生物
E、产生慢反应物质
7、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109/L
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
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
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8、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
A、通透性
B、可塑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悬浮稳定性
9、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出现溶血
E、无明显变化
10、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
11、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A、5.0×1013/L
B、5.0×1010/L
C、5.0×1012/L
D、5.0×1011/L
E、5.0×109/L
12、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1012/L
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1012/L
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13、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
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
C、生成受EPO的调节
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
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
1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
A、黏附
B、释放
C、沉淀
D、收缩
E、吸附
15、不属于血小板释放的物质是
A、凝血酶原
B、5-羟色胺
C、ADP和ATP
D、Ca2+
E、血栓素A2
16、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Ⅲ因子
B、Ⅶ因子
C、Ⅷ因子
D、Ⅺ因子
E、Ⅻ因子
17、与肝素抗凝相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K
D、维生素D
E、维生素C
18、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
A、肝素
B、TFPI
C、5-羟色胺
D、TXA2
E、GPIb
19、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雌激素
C、肾素
D、生长素
E、甲状腺素
20、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A、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1、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活性
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E、去除Ca2+
22、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
A、(100~300)×106/L
B、(100~300)×107/L
C、(100~300)×108/L
D、(100~300)×109/L
E、(100~300)×1010/L
23、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
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B、蛋白质C系统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D、维生素C
E、肝素
24、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
A、磷脂
B、凝血因子Ⅻ
C、血小板因子
D、Ca2+
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25、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C、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释放因子Ⅲ
26、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C、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E、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