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
新闻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媒介责任的缺失与重构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介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媒体的使命是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为公众提供准确的新闻报道和分析,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面对商业化、政治利益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偏离,违背其本身的职责与使命。
有必要对新闻媒介的责任进行重构,以期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重新确立其正确的定位和作用。
新闻媒介的责任在于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了许多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首要目标,甚至不惜以牺牲真相为代价来吸引眼球和获取更多的点击率。
这种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报道方式不仅违背了新闻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也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新闻媒介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应当追求事实真相,坚守新闻道德,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的报道原则,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新闻媒介的责任在于提供深度分析和解读。
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新闻报道往往偏向于浅尝辄止,关注时事热点而忽视了更加深入的背后故事和影响。
这使得公众对于事实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不够了解,容易受到潜在的误导和欺骗。
新闻媒介应当担起深度分析和解读的责任,通过深入挖掘、研究和评价,为公众提供更为全面、准确、深刻的信息,帮助公众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新闻媒介的责任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消费主义的盛行导致了新闻媒介对于商业利益和广告宣传的过度追求,而忽略了对于社会问题和公众利益的关注。
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和社会的监督者,新闻媒介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公众利益,并及时、准确地报道和批评。
新闻媒介也应当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的创新与进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新闻媒介的重构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消费主义盛行背后是对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新闻媒介的责任重构需要打破个人主义的局限,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推动。
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制止。
浅析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缺失与复位
报 刊 》 的调查 报告 , 提 出 了报 刊 的 “ 社 到资本集团和商业主义 的影响 。 会责 任论” 。在社会 责任论思 想的影 响
一
费主义 ,就像 循环 的链条一样 ,不断地
些 报 刊 为 了追求 经 济 效益 ,寻 扭 曲新 闻的价值 ,使得新 闻的价值越来
( 三 )虚 假 新 闻横 行
新 闻与传播研究
W 8 鼹 S 匿众 辩eH
浅析我 国新 闻专业主义精神缺 失与复位
口 陆健 泽
【 摘 要 】 在 商业化和数 字化时代下 ,我 国的传媒 行业正在经历 巨变。 由于传播技术的 突飞猛进 ,商业化浪潮
的席卷 ,社 会文化 的浮躁 以及新 闻媒介 自身存在的缺 陷 ,导致我 国新 闻报道 中出现 了与新 闻专业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新 闻专 业主义是西方 资产阶级新 闻 烈 ,商家 以媒 体的发行量 、收视 率 、点 肆炒作 明星绯 闻 ,渲染色情暴力 ,注重
学 的重要 概念 ,它起 源于西方 政党报刊 击 率 ,作为投 放广告的依据 ,因此 ,广 感官刺激 ,迎 合猎奇心理 。特别 是网络 解体之后 , 自由报 刊兴起之 时 ,当时社 告 、商业赞 助是现代媒体赖 以生存 的经 平 台上所 涌现 的 “ 标题党 ” ,就 是在报 会上 出现了一批 “ 新 式记者 ” ,他们 与 济 命脉 ,媒 体从广告商那里 获取 收入 ,
不断追求 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 。
实 的反 映。由于商业主义 的渗透 ,一些
新 闻媒介单 位信息 的发布要借 助于一定 新 闻从业 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和专业素 案例 :马航 客机失联 。2 0 1 4 年3 月 8日,一架从 马来 西亚吉 隆坡 飞往北 京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作者:何冬英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由2012年底两则医患新闻报道,探讨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零时间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二是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三是新媒体浮躁氛围下寻求存在感。
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从传媒业、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与伦理等多个向度做出努力。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报道2012年底,央视《新闻联播》“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新闻和“89天婴儿死亡”事件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一些新闻媒体的表现也引发人们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新思考。
面对新媒体时代错综复杂的传播环境,我国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坚守的困境。
如何创新方法,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真谛值得学界和业界认真思考。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源起于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认为它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
①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47年以哈钦斯为首的新闻自由委员会报告《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界》正式提倡媒介专业化。
②学者普遍认为我国最早在20世纪初便有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
新闻专业主义有两大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③它尤其强调新闻业的职业规范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当今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二、两则医患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争议笔者认为,考查这两则新闻报道是否出现新闻专业主义失守需还原报道过程本身。
可将事件及报道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报道前期,分析媒体对事实与议题的选择与加工;二是报道后的舆论期,主要考查新闻媒体如何应对升温的正向或质疑舆论。
1、央视“最美乡村医生”报道(1)报道前期——新闻事实欠全面。
12月8日、9日,央视《新闻联播》“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新闻中播报新疆特克斯县乡村医生送小孩就诊的故事。
浅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浅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新闻失实是指报道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新闻失实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者/编辑的主观认识和态度:由于个人主观意见和态度的影响,记者和编辑可能会夸大或缩小某些事件的事实和情况。
2. 时间和经验的压力:在新闻业界,时间和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如果记者/编辑缺乏时间或经验,他们可能会在处理、分析和撰写新闻时犯错误。
3. 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记者/编辑在报道新闻时,可能会接受来自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的消息,这些源可能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以达到其自己的目的。
新闻失实的危害也是显然的。
首先,失实的新闻会误导公众的认知和决策,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
其次,失实的新闻会伤害个人和组织的形象和利益,影响到他们的声誉和商业利益。
最后,新闻失实会破坏媒体的公信力和信任度,损害媒体的品牌价值。
对策方面,媒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减少新闻失实:
1. 准确核实新闻信息:记者/编辑在报道新闻时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资料和来源,并对新闻事实进行独立核实,避免在报道中存在偏见和主观性。
2. 发现并纠正新闻失实:一旦发现新闻失实的情况,媒体应该立即纠正新闻,公开道歉并修正新闻内容。
3. 加强内部规范和行业自律:媒体应该采取措施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内部规范和管理,规范记者和编辑的行为,确保新闻报道的准
确和可信度。
浅析新闻失实现象成因及影响
浅析新闻失实现象成因及影响【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
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闻自由;假新闻;成因;对策假新闻,即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可靠消息来源的、蓄意或无心之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的新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言论自由度的单方面提升,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这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监督作用。
1.新闻失实的产生背景1.1对新闻自由观念的错误解读自从1644年英国着名诗人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出版自由以来,新闻自由的理念已经走过了四个世纪的历程,新闻自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由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我国,自清末民初新闻自由理念传入之后,也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作为一种斗争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知识分子更将其作为奋斗的目标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有学者将新闻自由拓展为七种基本权利,即“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
”尽管如此,目前对于新闻自由理念和我国新闻自由概况仍然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错误倾向。
第一种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待新闻自由,认为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对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新闻自由并不适合于现阶段的我国社会。
持这类观点的在我国并不在少数;另外一种极端认识是认为我国根本没有新闻自由,他们将新闻自由的理解只局限在媒介对政府的抨击和公民自由的办报权利阶段,他们将此作为新闻自由的核心理念。
事实上,这一阶段也仅仅只在西方资产阶级刚刚掌权的初期出现过,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束缚的新闻自由不仅没有真正实现新闻自由和其他自由权利,而且深深伤害了来之不易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而后以理性主义占主体地位的新闻自由慢慢发展起来。
厘清新闻专业主义
厘清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系列道德和职业标准,以确保他们的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和准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信任和依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遵守这些准则。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至关重要。
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和了解事实的主要途径,而新闻工作者则是这个途径的守护者和负责人。
如果新闻工作者失去了公众的信任,那么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就会受到破坏。
遵守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他们应尽的职业义务。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至关重要。
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关于主观感受和偏见的宣传。
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和客观报道来确保他们的报道符合事实,而不是受到个人兴趣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反映事实,使公众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报道事件和问题时,尽可能地综合不同的观点、声音和信息来源,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只有这样,公众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问题,做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在实践中,新闻专业主义的遵守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包括新闻采编、写作、摄影、编辑等方面的技能。
他们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能够深入了解和分析相关事件和问题。
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工作者才能够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分析。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始终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报道新闻时,他们应该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原则,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的影响。
他们还应该坚持新闻报道的人道主义原则,尊重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和尊严,不进行道德绑架和人格攻击。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对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坚守其核心价值,同时适应并引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应如何坚守其核心价值和伦理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在新媒体时代下坚守和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新闻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无疑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挑战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媒介伦理的模糊化。
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传统新闻生产往往依赖于专业的新闻机构和记者,而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门槛大大降低,公民记者、自媒体等成为新闻的重要生产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新闻生产方式,虽然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来源和形式,但也带来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挑战。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真实可信的新闻,成为新闻专业主义必须面对的问题。
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不再仅仅依赖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而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多元化渠道进行快速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即时性特点,使得新闻往往难以深入、全面地呈现,从而导致新闻质量的下降。
如何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保持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是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解决的难题。
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也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选择信息。
新闻失实客观原因及其对策
新闻失实客观原因及其对策导言新闻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新闻传媒机构承担着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引导舆论等重要角色。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失实客观。
新闻失实客观常常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争议,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
如何解决新闻失实客观问题成为了新闻媒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客观和失实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新闻失实客观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能为新闻媒体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新闻失实客观的原因1. 竞争压力在新闻传媒行业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新闻媒体常常为了追求独家或者热门新闻而忽略了客观性,选择性报道、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等,从而导致新闻失实客观。
2. 利益驱动新闻传媒行业是利益驱动的行业,许多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或者政治利益而忽略了客观性。
比如,政治压力媒体可能会在报道某些敏感话题时刻意掩盖真相或者篡改事实,以达到为领导作宣传的目的;而商业媒体可能会在报道时不遗余力地宣传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品牌,从而忽略新闻客观性。
3. 采编失误新闻传媒是一个信息的中转站,大量的信息需要采集、编写、发布。
在这个过程中,采编人员难免会犯错误。
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听取不可靠的消息源,或是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从而导致新闻失实客观。
4. 宣传意图新闻传媒机构也会有宣传意图,有时候他们会把某个新闻事件渲染为一个巨大的事件,从而影响公众的情绪。
很多时候,这样的宣传也会导致新闻失实客观。
二、新闻失实客观的对策1. 准确信息的采集新闻传媒机构应该注意准确信息的采集,对传递的信息进行核实并从多个来源搜集信息,减少采编失误的发生,从而确保新闻的客观性,避免新闻失实客观。
同时,为了避免信息可信度受到政治和商业利益的影响,新闻传媒机构需要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准则,将客观性放在第一位,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可信。
2.采用更加科学的制度在采编和出版方面,新闻传媒机构应该采用科学的制度,建立科学的监管与审查机制,确保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准确、客观。
浅析新闻媒体的失职失范行为
浅析新闻媒体的失职失范行为作者:童宇卿来源:《锋绘》2019年第07期摘要:媒体报道失实是对自身专业的不负责任。
新闻媒体不能浮躁,更不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无视社会效益。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秉持真实客观的专业精神是保障自身水准和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公交坠江;真实客观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
媒体纷纷报道事故系小轿车逆行碰撞公交车所致。
17时,重庆万州警方发布了警情通报称,经初步事故调查,系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11月2日,公交车内黑匣子视频被公布,真正的事故原因才最终呈现。
新闻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失职与失范,不仅误导了舆论,还使其公信力遭受重创。
本文将分析这一事件中新闻媒体的失职与失范并进行反思。
1 本事件中新闻媒体的失职与失范1.1 新闻媒体刻板印象下的错误判断事故发生后,一张穿着高跟鞋的女司机坐在私家车旁边哭泣的照片被广泛传播。
随后,多家媒体报道称,重庆坠江公交事件系女司机碰撞公交车所致。
长期以来,女司机这一群体被标签化、污名化,新闻媒体基于对女司机这一群体长时间来“马路杀手”的刻板印象,仅凭一段小视频就做出了定论。
如此重要的事件报道,新闻媒体却仅凭碎片化的信息就做出经验性定义,直接引用了网上未经核实的信息,造成报道失实。
谣言等于事件的重要性乘以证据的暧昧性。
公交车坠江势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加之这一段视频信息绝对的暧昧性,导致进行失实报道的媒体与广大受众都在“眼见为实”指引下,相信报道中对事故原因的说法。
媒体作为具有更强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人们对媒体的信任度较高,由此导致网民和后续其他媒体纷纷进行转载,谣言便不断被强化、加固。
1.2 新闻媒体对“第一流量”的盲目追求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个媒体都想抢先发布新闻,以获得点击量和关注度,形成了对“第一流量”的盲目追求,这些所谓的追求存在后,就导致新闻媒体在未确认信源是否可靠的情况下,就将这些所谓的事实传播出去。
灾难性报道中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原因分析
如何解决
最初的新闻工作者鱼龙混杂,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为 •产生奠定了基础。 背景:媒介渗透并操控政治 改变这种弊端,美国新闻界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形成:肩负社会责任 2.国内研究现状 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 • 早期争取新闻自由的是自由权主义者 ,他们对“自由”的理 媒介托拉斯威胁新闻自由 举措:1908建立密苏里新闻学院 解是——我行我素,只要我不影响别人,别人就不得干涉我。 3. 新闻专业主义的三个基本内核 1934年制定《记者道德律》 “扒粪运动”就是此理念导致下的一场新闻界运动。 完善:专业教育与行业规范建立 “我们建议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 1957 年成立美国新闻评议会 。”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业》
Team Work
灾难性报道中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以“马航”、“天津大爆炸”事件为例 第二小组: 许幼飞、尹钰傑、梁卓浩、杨明明
目 录
1.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2. 事件分析 3. 原因分析 4. 如何解决
目 录
新闻主义概述
事件分析
完善:专业教育与行业规范建立 进程:肩负社会责任 前提:争取新闻自由 • 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如报业自由 1. 来源与动态建构过程 、言论批评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这就为新闻专业主义的
缺失与坚守——反思市场新闻业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缺 失 与 坚 守
— —
反思市场新 闻业环境 下 的新 闻专业主义
陈 丽珠
( 重庆大学 新闻学 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庆 4 0 1 3 3 1 )
摘 要 :市场 新 闻业环 境 下 ,新 闻专业 主 义在新 闻实践 中遭 受 了种 种 问题 和挑 战 ,难 守新 闻专 业主 义精神 。 本 文就 此 问题进 行探 究 , 旨在 分析 新 闻专 业主 义缺 失的原 因以及 对策 。 关 键词 :新 闻 专业主 义 :市场 新 闻业 中图 分 类 号 :G 21 0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1 4)0 6 — 0 1 7 8 — 01
1 9 世 纪 中后期 ,随着 便 士 报 的产 生 ,市 场化 生 存 的 旅 程 启 程 于 美 国新 闻业 ,美 国学 者 约 翰 ・ H・ 麦 克 马 那 斯博 士在 1 9 9 4 年 出版 的 《 市 场 新 闻业 : 公 民 自行 小 心 》 书 中提 出 了 “ 市 场 新 闻业 ”一 词 , “ 市场 新 闻业 聚集起 受众 ,不是向他们提供信息 ,而是把他们转卖给广告商。 少 数 几 个大 型 公 司成 为 赢 家 ,而 公 众 成 为输 家 。 ”…媒 体 面 临 着 被 市 场 规 则 ,利 益法 则所 主宰 的 困境 。新 闻专 业 主 义 ,这 个 西 方 新 闻 工作 者 恪守 的最 主要 的新 闻 职 业 规 范 ,成 为一 种 理想 化 的新 闻职 业标 准 、态度 和行 为 。 改 革 开放 以 来 ,中 国 的新 闻媒 体 从 单 一 的宣 传 机 构 转变成兼有宣传主体和市场主体双重身份 的机构 。在政 治 和 经 济 的双 重 压力 下 ,媒 介在 争 夺 受 众 的市 场竞 争 中 , “ 为 大众 服务 ” 的理 念 ,逐 渐 被诠 释 为 “ 受众服务” ,新 闻专 业 主 义 的想 象 被 不 断 创 收 的 广 告 量 所 取 代 。 那 么 , 在 市 场 新 闻业 环 境 下 ,究 竟 是 什 么 导致 了新 闻专 业 主 义 的缺 失 ? 面 对 其 遭 遇 的 困境 ,我 国新 闻媒 介 应 如 何 作 为 寻 找 解 决 问题 的最 佳 途 径 ? 我 国新 闻 专业主 义所 遭遇 的 困境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首次出现于1 9 9 9 年 ,但 对 于新 闻专 业 主义 的 内容 界 定 有 比较 全 面 的 概 括 。经 过 2 0 多年的新 闻改革 ,作为 “ 舶 来品”的新 闻专业主义 已经 涉 及了很 多符合专业主 义的 内容。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 最 大化的追求经济利益 ,专业主义缺失成 为我 国 目前媒 体 生 态 的综 合 产 物 。原 因主要 有 以下几 点 : ( 1 )媒 介 的 多 重 身 份 ,使 新 闻从 业 人 员 难 以 在新 闻 实 践 中坚 持 其 专 业 理 念 。媒 体 的 政 治 身份 强 调其 政 治 意 识 与 政治 导 向 , 同时 新 闻业 的 市 场 化 ,使 其 又不 得 不 听 命 于控 制 其 的各 大 利 益集 团 ,为追求 经 济 利 益 的最 大化 , 妥协 于 各 种利 益 集 团 。新 闻专 业 主 义所 要 秉 承 的如公 正 、 公 共服 务 等 基本 精 神 便在 一 定程 度 上 被 消解 。 ( 2) 在市场运作模 式中,市场的利益原则使 媒介在 市场上成为垄断行业 。市场经济的格局下 ,媒体也是企 业。依据 市场新 闻业 的理论 ,新闻商品与市场中的一般 商品相 比,它是 “ 信任型产品 ,消费者很 难或从不去探 究报纸或者新闻节 目是否准确 、公正和详尽” 。媒介的管 理 者 强调 广 告 收入 , 广告商 、 消 费者 成 为新 闻 “ 把 关人 ” , 决 定 什 么 才 能 成 为新 闻 ,媒 体 在 这 种 环 境 下 呈 现 出来 的 新 闻忽 视 了社 会 责 任 。 为 了争 夺 有 限 的市 场 份 额 ,迎 合 受 众 ,难 以保 持理 性 和 客观 。 ( 3 ) 媒 体 作 为社 会 公 器 的 媒 体 ,缺 乏 公 共 空 间 。新 闻媒 介 是 社 会 之 公 器 ,是 全 体 公 民窥 视 社 会 和 自然 环境 的共 同管 道 和 从 事 公共 事 务讨 论 的公 共 论 坛 ,在 现代 国 家 的 公 共 领 域 建 设 中 具 有 头 等 的重 要 地 位 。l 2 在 我 国, 新 闻媒 体 党 和 政 府 的 耳 目喉舌 ,是 舆 论 宣 传 工 具 的 观 念 已深人人心 ,但作为社 会公器 的理念并未根植其 中,在
探析新闻失实及规避对策
探析新闻失实及规避对策新闻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达方式,它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功能。
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新闻失实的现象也愈发严重,这不但影响了公众对事实的认知,也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舆论偏激。
探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及规避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新闻失实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由于新闻从业者的主观偏见。
在新闻报道中,一些记者或编辑可能出于个人立场或利益考虑,故意夸大、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新闻失实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些不负责任的用户可能会发布不经证实的消息,导致谣言蔓延。
一些新闻单位为了吸引眼球或追求新闻热点,可能忽视了事实核查的环节,造成失实报道的情况。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规避对策来减少新闻失实的发生。
新闻从业者应该强化职业操守,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避免主观偏见的介入。
加强事实核查的环节,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加强信息审核,限制不实信息的传播,对发布不实消息的用户进行严厉的惩处。
公众也应该提高媒体素养,对新闻消息进行深入思考和甄别,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新闻失实的规避不仅仅是新闻从业者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责任,公众的参与也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媒体素养的宣传教育,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信息认知和辨别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新闻失实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建立科学准确的信息采集和编辑流程也是规避新闻失实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对新闻编辑人员的道德规范和专业伦理的培训,对发布不实消息的从业者进行严厉的惩处。
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确保新闻质量的提升,是规避新闻失实的关键。
在社交媒体平台方面,加强信息的审核和管理至关重要。
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对发布不实消息的用户进行严格的处理,包括禁言、封号等措施。
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合作,对涉及重大事件的信息进行紧急处理,遏制谣言的传播,是减少新闻失实的有效手段。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作者:姚冬冬郭红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尤为迅速。
新媒体因自身的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等新特点,为新闻业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也使新闻专业主义在践行过程中遭遇挑战。
本文对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探究,分析其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媒介新闻专业主义表现策略一、新媒体与新闻专业主义1、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及特征新闻专业主义源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它要求新闻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新闻。
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①这一理论虽起源国外,历时久远,但却一直延续至今,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具有本土化特征。
(1)真实、客观性。
新闻报道讲求真实客观,准确的将事物原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新闻记者报道过程中不应掺杂任何形式的意见或偏颇,做到不偏不倚。
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义,失去了真实性,客观性便无从谈起。
(2)独立与公共意识。
媒体面向大众,为全体人民服务,是公共利益的守候者而非某一利益团体,要服务大众。
(3)自由性与社会责任。
新闻的自由包括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采访、报道、出版等自由权利,宽泛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但这里的“自由”不是完全自由,媒体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使这一权利。
同时,记者必须对整个社会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身自律意识,并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2、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近些年来,新媒介环境下的网络媒体发展最为迅速,公众通过互联网、手机、微博、博客便可发布新闻信息。
可见,新媒介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大量公民记者涌现,造就了一种新型的传播关系。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浅谈 新媒体 环境 下 新 闻专 业 主义 的坚守
。于晓 娟
【 摘
要 】随着信 息技 术的进 步, 以互联 网、 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 了极 大冲击 , 也使新 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 临着
威胁 。“ 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 , 使 得新 闻把 关变得越 来越 困难 。 如果没有他律 , 加上 自律 的缺 失就会使新
媒体凸显社会责任 , 利 用新 闻资源帮助农
民 解 决 实 际 困难 的 大 戏 。 经 过 媒 体 的努
划 报道的 《 走 出一片新天地—滁城下 岗
了 《 罕见暴雨情 人有情 》、 《 回 良玉 副总
理 深入抗洪一线 慰问 》 等, 在水灾 与救灾 共 同发展变化过程 中, 报道了大量感人肺 腑的事迹 , 提供 了充分的策划资源。
四、 发 挥 策 划 者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职工在就业 》 的摄影专题报道 , 讲述下 岗
职工通过 自己的努 力走 出困境发家 致富
的 故事 , 让 更 多 的 下 岗职 工 了解 当 地 政府
力, 全 乡积压 的约 1 5 0 0万公斤萝 卜, 终于 赶在雨雪来临之前全部销售完毕 。 这篇新
众 的知 晓权 ’ 服务; 新 闻媒 介探求 真理 ,
反 应真理 ;新 闻媒介 客观公正 地报道事
实。 ” 新 闻 专 业 主 义 追 求 的理 想 化 必 然 会
新 闻专 业 主 义是 一种 新 闻 理 念 , 它追
求对新 闻事 实绝对 的客观公正的报道 , 不 掺杂新 闻工作者 的思想 、 评价 以及一切影
往不能 在有准 备 的情 况进行 有计划 的报
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形成的?
缺少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形成的?新闻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媒体传递最新信息的一种方式。
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价值局限了。
很多新闻报道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不仅给人们带来很多矛盾和误解,也成为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因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压力来自哪里?1.商业利益民营媒体的最重要任务是盈利。
随着广告语音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收益前景,将更多的赚钱项目列入新闻报道计划,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度。
不过,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某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丧失了独立性,甚至是虚假报导。
2.政治操纵政治压力可能是影响新闻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最大原因。
很多政治组织、政府官员和利益团体决策可能会导致不同新闻媒体呈现不同的观点,干扰媒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这种情况不利于新闻媒体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新闻报道,造成不良影响。
3.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引发了一场关于句库和消息来源的辩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但在这其中,谣言和不实信息也同样得到传播和播报。
社交媒体的虚假报道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情绪,同时也使得正规的新闻媒体陷入广告欺诈和虚假报道的嫌疑。
二、如何保护独立性和专业性?1.多元化源头原始数据应该来自多个可信媒体,以消除偏见和转移信息来源,这有助于建立独立性和专业性取之不尽的新闻媒体。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作为从业者,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政治学、经济学、传媒研究和精通文学技术等专业知识有助于从根本上记录和理解现实。
同时,在专业课程培训和实践中,必须注重新闻原则和职业伦理,避免建立不真实、不公正的新闻发布。
3.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内容,而不仅仅是盈利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内容,而不仅仅是盈利的形式。
优秀的新闻报道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改变公众的思想观念。
为了保持新闻独立性与专业性的稳定性,新闻媒体应该发现、制作、评估、优化和维护正确的新闻源,并使有效沟通成为社交媒体的标准。
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坚守
2021/10上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坚守阴高虹唐飞摘要: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注意力经济与碎片化时代下新闻报道以商业逻辑为底层逻辑、技术赋权下的UGC 模式及社交媒体与人际传播加持都使得新闻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回归传统的新闻价值,坚持以价值逻辑为底层逻辑,坚持自律与他律,提升全民媒介素养,还受众新闻事实与真相。
文章浅析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以及新闻媒体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后真相新闻专业主义消解坚守“武汉雪景图”事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2020年2月15日,微博账号“潍坊今日”发布一则微博,内容为山东潍坊迎来降雪,寿光市美林景苑小区一业主利用皑皑白雪,用脚绘制了这幅画面。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握紧拳头,中国加油!随后,中国新闻网发布一则微博,内容为湖北武汉迎来降雪。
武汉一小区雪地里书写着巨大的“中国”字样,还画有一只紧握的拳头。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中国青年网、环球网、光明网等媒体转载。
此外,新闻大连也在微信头条发文:震撼!大连雪地上惊现硬核一幕。
上述新闻使用的都是来自潍坊的新闻图片“雪景图”。
2016年11月,“后真相”(post-truth )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将其定义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
“后真相”一词用来表示人们的个人信念和情感的影响力比事实真相更加重要。
“后真相”具有批判意味,也就是“真相不再重要”。
“后真相”的特征表现为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
特殊背景下受众的选择性接触与情绪共振助推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倾向,即“选择性接触假说”。
疫情当头,全体国人急切需要正能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受众更倾向于选择浏览与战胜疫情相关的正能量新闻并且深信不疑,沉浸在加油助威中,这种“选择性接触”助推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一种媒介审判视角2015级新闻学楚俊玉2015020091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新闻业最重要的专业理念。
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中国,并逐渐在新闻界和业界生根。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大多数学者是基于威伦斯基提出的职业转变为专业的五个阶段来建构的。
丹尼尔.C.哈林和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一书中也提到了新闻专业的三个维度,即自治、独特的专业规范以及公共服务取向。
在该书中,作者还提到专业化可能既受到政治工具化,也受到商业化的威胁,而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确同时威胁专业化。
在当下中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有偿新闻、恶性炒作、媒介审判、侵犯公民隐私等新闻报道随处可见,新闻专业主义严重失守,新闻业开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低迷不景气的媒介市场,导致媒体生产低劣的新闻产品,而低劣的新闻产品又反过来损害新闻业声誉,从而进一步导致内体市场低迷。
本文即选取一种媒介审判视角,从最近的热点新闻报道出发来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所谓“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抢先对涉案人员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是一种严重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2015年12月1日,一篇来自《郑州晚报》关于“大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新闻报道,经由“新浪河南”转发后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掏鸟这样一项颇具娱乐性的乡村活动,居然不小心变成了重罪”。
随后网友开始质疑法院判决,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
但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案件本身并不像《郑州晚报》那篇通讯稿描述的那样,参考判决书和更多消息来源后发现,该报记者将判决书中的“树林中”换成了“家门口”,将判决书中的“猎捕”换成生活化的“掏鸟窝”。
此外,本案中的同案犯王亚军其身份为农民,而该报记者并没有提及,只是将重点置于闫啸天的大学生身份。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专业主义缺失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专业主义缺失摘要:法制新闻是一种专业性新闻,在法制新闻的报道过程中要贯彻法治理念,维护司法公正,坚持“五性”原则等专业性原则,才能用客观公正的法制报道还原事实真相,为受众提供好的法律新闻。
《中国青年报》“律师造假”案的报道拷问了中国的法制,更反映出了一些媒体在法制新闻报道中专业主义的缺失,值得反省。
关键词:法制新闻新闻专业主义法制新闻报道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法治迈进,我国的法制新闻也快速发展起来。
媒体对于法制新闻的报道成为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媒体对法律的宣传与报道,满足了国家普法的需要,也满足了群众学法的渴望。
同时,媒体也能够对司法公正进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但另一方面,媒体记者自身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造成了我国法制新闻报道上的一些问题和漏洞,对社会法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妨碍司法独立,对社会主义法治产生危害。
一、法制新闻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在全球的传播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近几十年来,这一理念也对中国的新闻实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施拉姆认为,在任何社会体制下,大众传播系统要为依赖它而获得信息的受众负责。
这一理念体现在新闻业中,就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容。
随后,客观性原则、公共服务原则与行业自律原则也被囊括到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之中。
而法制新闻也是一种专业性新闻,我国法制新闻的诞生以1980年《中国法制报》的创刊为标志的。
近年来,全国有110余家专业类法治新闻媒体,和1600多家综合类新闻媒体都开辟法治新闻专版、专栏、专门网页、专门频道,为法制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平台。
法制新闻报道中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制新闻报道中要贯彻法治理念,法制新闻报道中要注重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以及法律常识,延伸受众了解、认识和感受法治环境的视野。
其次,法制新闻报道应当维护司法公正,要想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促进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就首先要保证媒体的法制报道是以促进司法公正为目的,在报道中应当注重不偏不倚,信守实事求是原则,将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重点放在对司法机关内部机制和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揭露司法腐败,发现现行法律制度的问题等方面。
2024年浅论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及规避途径
2024年浅论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及规避途径新闻报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了新闻报道责任缺失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
因此,本文将从责任缺失的表现和规避途径两个方面,对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一、责任缺失的表现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追求点击率,忽视新闻真实性在数字时代,点击率成为了衡量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不惜制造或传播虚假新闻,甚至故意夸大事实,误导公众。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缺乏深入调查,报道片面化新闻报道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媒体由于缺乏深入调查,或者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导致报道片面化,甚至歪曲事实。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无法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和误解。
忽视社会责任,追求商业利益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然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甚至与商业资本勾结,成为商业利益的代言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削弱了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二、规避途径针对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规避途径:强化新闻真实性意识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媒体和记者应该牢固树立新闻真实性意识,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追求点击率而牺牲新闻真实性。
同时,建立健全新闻审核机制,对报道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深入调查,提高报道质量深入调查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媒体和记者应该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事实真相,避免片面报道和歪曲事实。
同时,注重采访多方面的观点和意见,呈现事件的多面性,增加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热点新闻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
——一种媒介审判视角
2015级新闻学楚俊玉2015020091
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新闻业最重要的专业理念。
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中国,并逐渐在新闻界和业界生根。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大多数学者是基于威伦斯基提出的职业转变为专业的五个阶段来建构的。
丹尼尔.C.哈林和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一书中也提到了新闻专业的三个维度,即自治、独特的专业规范以及公共服务取向。
在该书中,作者还提到专业化可能既受到政治工具化,也受到商业化的威胁,而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确同时威胁专业化。
在当下中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有偿新闻、恶性炒作、媒介审判、侵犯公民隐私等新闻报道随处可见,新闻专业主义严重失守,新闻业开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低迷不景气的媒介市场,导致媒体生产低劣的新闻产品,而低劣的新闻产品又反过来损害新闻业声誉,从而进一步导致内体市场低迷。
本文即选取一种媒介审判视角,从最近的热点新闻报道出发来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所谓“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抢先对涉案人员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是一种严重的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
2015年12月1日,一篇来自《郑州晚报》关于“大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新闻报道,经由“新浪河南”转发后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掏鸟这样一项颇具娱乐性的乡村活动,居然不小心变成了重罪”。
随后网友开始质疑法院判决,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
但随着事情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案件本身并不像《郑州晚报》那篇通讯稿描述的那样,参考判决书和更多消息来源后发现,该报记者将判决书中的“树林中”换成了“家门口”,将判决书中的“猎捕”换成生活化的“掏鸟窝”。
此外,本案中的同案犯王亚军其身份为农民,而该报记者并没有提及,只是将重点置于闫啸天的大学生身份。
这正是大规模舆论热议的起点,使部分网友未了解全部事实,引发了法院的舆情危机。
同样,在12月3日,新浪新闻将两个没有可比性的案件放在一起,《掏16
只燕隼判10年,重吗?贪1600万判12年,轻吗?》也有设置议题误导受众的嫌疑,舆论“重压”之下,河南省高院不得不介入。
然而新浪河南官微仍旧借助该案件搅动舆论,发起题为《如果当事人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觉得判罚重吗?》的讨论。
在“聂树斌案”的新闻报道中,部分媒体同样用媒介审判代替媒介监督。
2015年12月1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将复查期限再次延长3个月,直到2016年3月15日。
这是最高法院指定山东省高院复查聂树斌案以来第三次复查延期。
不过每一次延期,都会引来舆论批评,这次也不例外。
12月15日,澎湃新闻发表题为《聂树斌案:正义不可再迟到》,文中提到“终极正义并非掌握在法院手中。
法院在审判聂树斌案,世道人心在审判法院”。
而在这之前有关聂案的评论中,“拿正义说事”的也不少,如《迟来的正义怎能迟迟不到》《聂树斌案:正义之日,何时到来》《聂树斌案:让正义照亮每一个环节》等,以上评论显然做出了先入为主的判断,预设了聂案是冤案,代替法院来进行审判,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
而实际情况是案情复杂,真正的实质正义必须以法院最终判决为主。
在“药家鑫案”、“李天一案”等新闻报道中“媒介审判“现象也随处可见。
思考一下,“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我国法制还不健全,《新闻法》的缺失导致新闻媒体的合法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二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成为普遍现实。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新闻记者为了抢新闻,满足受众猎奇心理或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顾职业操守,编造假新闻,道德问题令人堪忧。
另外,媒介工作者常常混淆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范围,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舆论监督越位现象;三是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出现自由性、交互性、隐匿性等特点,使网民个体的舆论情感表达容易发生变化甚至扭曲,容易造成“媒介审判”。
但本文讨论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基于媒介审判视角分析媒介新闻专业主义失守行为,进而思考如何重构新闻专业主义。
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混合产物。
所谓工具理性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所谓价值理性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但正如
上面我们所分析的那样,新闻业根本上就没有具备新闻专业主义所说的基本要素,一系列主客观因素限制了其成为专业的可能。
在此,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的“交往理性”理论可以给我们诸多启迪。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包括目的的行为,还包括规范行为、戏剧行为、交往行为,每种行为都对应着相应的有效宣称以及相应的世界。
而每一个世界、领域都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即理性标准。
目的的行为是功利主义行动的策略行动行为,它关心的是目的的实现,因此从目的行为来理解理性,只能承认工具理性;规范行为是指社会成员根据共同的价值和规范调解行为,它关心的是规范的正确性;戏剧行为是指公开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主观情感、品德、愿望等的行为,它关心的是自我展示的真诚性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这三种行为都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却只是单方面的表现了语言的功能,而没有体现理性的全部要求,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只有交往行为模式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达成全面沟通的媒体。
在沟通过程中,言语者和听众同时从它们的生活世界出发,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及主观世界发生关联,以求进入一个共同的语境”。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交往行动者一直已经在其中运动的视野。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发生的,生活世界构成了人们日常交往实践沟通和理解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又是通过语言、符号而客观化并被人们所接受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合理性概念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认知主体与事件或者事实的世界的关系;第二,在一个行为社会世界中,处于互动的实践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最后,一个成熟而痛苦的与其自身的内在本质、自身的主体性、他者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哈贝马斯指出:“交往理性所决定的主体性反对自我为了自我捍卫而非自然化。
和工具理性不同,交往理性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一种盲目的自我捍卫。
交往理性所涉及到的不是一个自我捍卫的主体--该主体通过想象和行为而与客体发生联系,也不是一个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的永久的系统,而是一种由符号构成的生活世界,其核心是其成员所做出的解释,而且只有通过交往行为才能得到再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