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体会作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幻灯片展示)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11.桃花心木)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字音、字形找生读本节课的生字词,注意纠正平翘舌音问题,比如:插秧的“插”是翘舌音。
指导书写“萎”这个字,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找出易写错的地方,练习书写,同桌互相评比。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经过、揭示的道理进行概括。
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种树人种下树苗后,常来浇水,可是浇水却没有规律。
我在问了他之后才明白,原来树苗也和人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预设:种树人为什么这样种树?作者为什么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作者感到奇怪的句子。
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的是,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小学语文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桃花心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二篇阅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课文讲述的是种树人不同寻常的种树方法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通过与种树人的交谈,作者才明白种树人是为了不让树苗养成依赖的心,让它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锻炼与大自然抗争的能力。
作者由树及人,悟出“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刻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从事中引出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强调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自愿参与,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自觉学习,超越学习,在课堂中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真谛。
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计,直面学生难点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能规范美观地书写“萎”字,并能做到触类旁通。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中、在自己的收获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种树人话语的深刻含义,感悟不确定的生活对人成长的意义。
小学语文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片小树苗,它经过风吹雨打就会长成这样的参天大树。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心木》板书:桃花心木师: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描述一下桃花心木的外形?生: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师:你真是眼疾手快,不仅观察的仔细,找的也很准。
好请坐二.预习检查过渡语: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老师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师:首先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空地补种扎根转化模仿语重心长膝盖插秧汲水锻炼依赖优雅莫名其妙从从容容狂风暴雨勃勃生机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2.老师找同学读一读,看看谁读的最正确。
3.齐读识记4.开火车领读。
5.观察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第一行都是多音字的词语。
第二行都是生字所带的词语,第三行都是四字词语)师:非常好,这节课多音字比较多,希望大家都能熟练地掌握,词语会读了,我们再来写一写,课后哪个字比较难写,我们一块写一写(生:锻炼的锻)师:写字之前要先观察,这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生: 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锻上那不是三横最后是一提。
师:观察的非常好,下面跟老师一块书写一下(注意笔画的名称)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过渡语:预习这一关大家都已完美的通关,下面我们一块来看一下大家都课文的掌握情况。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通过抓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回答生:作者通过看到种树人奇怪的种树行为,听到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讲解,明白了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抓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通过中心句。
我们不仅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知道了什么?师:课文题目是桃花心木,中心句却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样由物及人的写作方法叫作借物喻人。
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借物喻人的文章《白杨》《落花生》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是怎样的由物及人?师:快速找一下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指名回答第一句(奇怪的是)师:很好,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浇水的什么不一定(天数、水量)第二句(越来越奇怪)师:很好,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浇水的什么不一定(时间过渡语:还有哪些奇怪的行为第三句(更奇怪的是)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他虽然不经常来,但他却知道桃花心木苗有枯萎的,需要带来补种(树苗的成活可数不一定)重点词语的理解:莫名其妙师:种树人种树的行为越来越好奇,奇怪的程度越来越强,这里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生:疑惑不解)师:找同学用疑惑的语气来读一读一读这三段话。
小学语文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桃花心木【教学内容】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5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物,感知优雅的“桃花心木”1.2019年1月23日,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65岁, 种树的人再也不来了,林清玄也不会回来了。
但是他笔下的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林清玄的作品(板书课题)读-再读-《桃花心木》。
2.交流图片资料。
请看PPT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这就是林清玄笔下的桃花心木。
(图片音频展示桃花心木,文字选自《桃花心木》)师:你们有什么感受?请你来说。
那就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生答。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齐读。
(好美的桃花心木,好棒的你们)二、初读课文,解读道理1.林清玄的这篇课文中仅仅是写了树吗?除了树,还写了哪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大声的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听你们认真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如果你们能够读准这些字词就更值得表扬了。
指生答。
分行读。
预设评价:1.读的真准确。
2.你都读对了。
3.对你来说太简单了。
一起来读。
字词的掌握对我们理解课文就更加水到渠成了。
2.交流课文所写内容。
那我们再回归到刚才的思考中,课文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答(预设)种树人道理你真会读书,是的,这篇课文先写了种树人种树的故事,然后通过种树写了一个道理。
故事和道理,你们喜欢哪一个?好,那我们就先来讲道理。
小学语文_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桃花心木》所在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一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依据六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练习概括,品析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研读作者如何将“树”和“人”联系起来,达到借事喻理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段。
2.学会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并得到个人的启迪。
3.体会“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三、教学准备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桃花心木》,一齐来读课题。
2、质疑: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呢?翻开课本第七页,你能快速地从课文中找出来吗?3、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桃花心木。
(出示桃花心木资料)听了这些介绍,同学们肯定对桃花心木多了几分喜爱,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4、同学们,这篇散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树吗?下面让我们来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还写了什么。
5.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引导概括文章内容。
(二)相机切入,弄清种树人“不确定”的做法。
1、作者一开始对他的这种做法是感到非常(奇怪的),那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画出相关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四、五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本文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能力。
效果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评课稿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有幸聆听王老师执教的《桃花心木》第二课时,让我受益匪浅。
《桃花心木》这篇课文,通过写种树人让数目自己学会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借树喻人,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王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课前导入自然、新颖
教师出示课件后,学生根据画面提示自然想到是桃花心木,老师紧接着随机抛出问题:如“说出它的外部形态和名字?”。
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被激发。
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揭晓本文是围绕“树”和“人”两个字写的,学生对本文的深刻涵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重视朗读的训练
在这堂课上,王老师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充分地读,其中包括自由读、迅速浏览、默读、抓住关键词读、站起来读,比如“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全文的中心句,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于是教学中王老师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使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总之,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停留在浅层次上读,而是充分挖掘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指导地读,指导学生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聆听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桃花心木》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下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全文一共有16个自然段,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种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种树喻育人,有很强说理性的课文。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告诉了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于课文富含哲理,意蕴深刻的语句,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
例如: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还有不少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学生大体上体会了语句的深刻含义。
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生活中的不确定,经过这一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发展他们的潜能。
但也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
《桃花心木》课标分析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2)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六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生活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篇课文中种树人说的话含义深刻,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通过反复诵读作者收到的启发,让学生从中也得到人生的启示。
另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结合文中“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引导他们只有克服依赖性才能更好的成长。
二、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