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教案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讲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深入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如,给出两个加数的和,让学生求其中一个加数;给出被减数和差,让学生求减数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身高、计算物品价格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然后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深入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关系的核心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3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学生已经对整数的加减法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分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认知水平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加减法,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结合具体实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加、减法的意义,记住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比较、概括等活动,发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并能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加、减法的意义,能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在学法指导上,为了体现教学意图,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两种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青藏高原今夕对比图和教材情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感受时代的发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明确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3. 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定义加法各部分(加数、被加数、和)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2. 减法的意义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定义减法各部分(减数、被减数、差)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3.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转换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与差的概念。
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转换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展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物模型:用于演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练习题和小黑板:供学生课堂上练习和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通过教具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其含义。
介绍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等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实例应用:展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各部分及其关系,包括定义、计算法则和实例。
通过图表和颜色区分,使内容层次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答案20__-493=答案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1、创设情景:20__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 小数点对齐(2) 数位对齐(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精品教案 (13)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内容:(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同时对学生进行从小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1.将下面各数变成三位小数,但大小不变。
5.6 4 0.2 8.46002.填空:3735克=( )千克 4075克=( )千克3.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
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让学生板演,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再让学生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授1.教学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
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怎样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自学课本例1的算法。
回答上面的问题。
(1.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2.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
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如果末尾有“0”的应去掉。
)2.教学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
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分析数量关系。
列出算式:7.81-3.735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用克作单位进行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想法不够独立。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多提问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使用计数器或小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模拟操作,演示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举例: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已知被减数和差,求减数等。
(3)加减法竖式计算:熟练掌握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将加减法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进行讲解。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互换关系时遇到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示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四年级加减法意义试讲教案
四年级加减法意义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四年级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符号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相关内容。
2. 教学工具,教学板书、教学PPT、教学实物。
3.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口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红有8块巧克力,她吃掉了4块,还剩下多少块巧克力?”让学生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20分钟)。
教师通过教学PPT和实物,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并且引导学生探讨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4. 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如“小明有一些苹果,他分给小红3个,还剩下5个,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1 四则运算第 1 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间的关系教材第 2—4 页例 1 及相关内容。
1.学问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把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展抽象、概况的力量,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规律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
课件、学习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制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 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 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沟通,呈现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刚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10.师:同学们计算得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预设:生:参考加法算式解。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生:由于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用和减去另一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题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设计者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小组合作完成多种形式理解记忆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巩固与应用课件出示P3 例1(2)(3)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34+595=629 654+528=11822、独立完成P3 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同桌两人合作画线段图再加一道验算题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814+1142=195 (米)1956-1142=814(千米)1956-814=1142(千米)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教学反思学生课堂上都积极发言,通过画线段图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效果很好。
第1单元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
第1单元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减法的意义。
2. 加数、减数、和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理解加数、减数、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教具的名称。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教具的数量关系。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合并”的概念。
2. 教师讲解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去掉”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加数、减数、和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点评。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加、减法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点评,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注:本教案为Word教案,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第四部分——巩固提高。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提高环节是非常关键的。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3.汇报交流,感悟加法的意义。
用加法计算:814+1142=1956(km)。
4.学生思考交流。
5.学生同桌讨论。
1.第(2)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第(3)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
2.学生看书第3页自学后交流汇报
3.学生汇报。
1.指名学生说:数都是一样的,运算不同。
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师:用什么方法计算?(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课件出示线段图,强调:用线段图直观地把分别代表814km与1142km的线段合并在一起,并板书算式:814+1142=1956,在加号下面写上“合并”。
(4)师:我们用加法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运算叫加法呢?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5)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和=加数+加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问题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师: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课件出示线段图。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板书)
(3)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情景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提升加减法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与能力趋于完善,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和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加减法,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及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与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概括认知加、减法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教学难点是: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意义。
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数字卡片、算盘、小板书等。
3.准备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说出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讲解(1)讲解加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增加。
(2)讲解减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减少。
(3)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例题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得出答案的。
4. 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1)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总结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查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与关键: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2.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寒假,相信大家都有充足的精力来投入今天的学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节有关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板书:加法与减法
【通过学生交流准备的信息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一(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1142=1956(千米)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
(4)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理解减法的意义
(1)出示例一(2)、(3)
②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③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4)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通过两道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归纳出加减法的意义。
】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师: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120+50=170
120=170-50
50=170-120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加数用减法)
(2)试一试: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125+( )=1125 ( )+28=72
师: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师: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求被减数用加法;求减数用减法。
(2)试一试: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 )-64=100 87-( )=24-( )=99 *( )-94 =(*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减法得到0)
师:在计算时,你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两道简单的例题的变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加减法运算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
四、综合练习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你是根据什么,填出横线上数的?
2、笔练(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42-( )=18 *( )+27=71
( )-29=57 62+( )=12-( )=33 *( )-24=24
*题的易错,可指导学生如何验算
3、列式计算
① 658加上什么数等于851?
② 什么数减去314的差是731?
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列出算式?(弄清每一题求的是什么)
【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所学的知识可以灵活的运用。
】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1、3、5
六、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