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1 水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径流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人工降雨
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 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 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 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 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 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 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促进水体不断更新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 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 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 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 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 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问题探究: 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
“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水珠”虽然不大,但 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 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 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
97% 海洋水
供应人类 所需的淡水
陆地水
水体 类型
大气水
形态
气态
数量最少 但分布最广
问题探究:
提示:同意。水循环的产生有其内因 和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也就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水的气态、液态、
固态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的转移、
能量的交换成为可能。产生水循环的
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太阳辐
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
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
课后总结
水的行星
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
类型

人类影响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环
洪涝灾害防治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课堂训练
P
M
N
B
E
C
F D
A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太__阳__辐___射_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蒸___发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输__送____ 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降___水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F)_地___表__径__流___和(D)_地__下__径__流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海__陆__间____循环,它使陆 地水不断得到__更__新___、___补___充___,使水资源得以_再___生__。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 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提示: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 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 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 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 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 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 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 力。
问题探究:
(2)议一议,遥感技术与传统水
促进水体不断更新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 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 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在 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 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 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 地表形态。
问题探究: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 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 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 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 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 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 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 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 保土、保水、保肥?
提示: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 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 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若发生较大 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 水资源将可能减少。
2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 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流动,从而为水汽的移动提供了条件,
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 重力则促使雨水的降落和水从高处向 液、气三态的转化,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 低处流动,从而实现了水循环。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 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 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 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 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 保肥。
4
洪涝灾害的防治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严重威胁
洪水灾害
洪 涝 灾 害
暴雨 冰雪融化
问题探究:
1998 年长江流域发wk.baidu.com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 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 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 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 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 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 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 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
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完成相关任务。
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
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遇感技术能
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
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
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
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液态
数量最大 分布次之
固态
仅高纬、高山 或特殊条件下
海洋水
陆地上的淡水
冰川
其他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淡水 总量的0.3%
易利用淡水
河流水 湖泊淡水 浅层地下水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 储量的 2/3 以上。
问题探究:
2.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 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
水利工程失事
海陆间循环
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 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 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 成的灾害
雨涝灾害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 低洼地区积水、淹没
洪涝灾害
的危害
The dangers of floods
破坏
02 基础设施 洪水会破坏交通、 通信、水利等基 础设施。
容易
04 引发疫情 此外,洪涝过后容 易引发疫情,威胁 人类身体健康。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 文资料收集方式相比较,在洪水分
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气象卫星拍
析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
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 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
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
水循环的类型包括: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面上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降、 水蒸

降 水
下 渗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蒸 发
水循环示意图
海上内循环 降蒸 水发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 地表径流 的影响。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2 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水的行星
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



如图 所示,若将①地球上的 水,②沼泽、河流、湖泊和地 下水中的液态淡水,③河流和 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 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 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促进水体不断更新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 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 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 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 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淹没农田
0 洪涝危害巨大, 1 洪水常常淹没
农田。
引发
03 生态问题 洪涝还会引起河 流泥沙淤塞、水 土流失等问题。
洪涝灾害的防治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具体措施 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 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 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