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五章-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感觉B. 一种认知过程C. 一种情绪状态D. 一种行为反应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组织性C. 恒常性D. 多样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哪些?A.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B. 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C. 连续性、对比性、封闭性D. 封闭性、对比性、相似性答案:A4. 以下哪个效应是知觉恒常性的体现?A. 错觉B. 视觉后效C. 颜色恒常性D. 深度知觉答案:C5. 知觉的适应性功能是什么?A. 帮助我们适应环境B. 帮助我们记忆信息C. 帮助我们表达情感D. 帮助我们进行社交答案:A二、简答题6. 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整合和意义的赋予。

而感觉则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但不涉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7. 解释什么是错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例如,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两条线段的实际长度相同,但由于两端箭头的方向不同,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它们的长度不同。

8. 描述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在开车时,能够迅速识别交通信号和路上的其他车辆,以确保安全驾驶。

三、论述题9. 论述知觉的组织原则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答案:在视觉艺术中,艺术家利用知觉的组织原则来创造视觉冲击力和深度感。

例如,通过使用接近性原则,艺术家可以让观看者感觉到元素之间的接近关系;通过使用相似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强调某些元素之间的共同特征;而通过使用连续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引导观看者的视线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选择题1. 心理学将记忆分为以下哪几类?a) 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 深度记忆和表层记忆d) 意识记忆和潜意识记忆答案: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失智症的表现?a) 忘记熟悉人物的名字b) 经常走丢,无法找回家c) 对话语言难以理解d) 身体协调能力下降答案:a) 忘记熟悉人物的名字3. 修正主义理论认为,记忆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a) 外界环境的刺激b) 个人情感和动机c) 遗传因素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b) 个人情感和动机4. 持久性记忆是指以下哪种类型的记忆?a) 短时记忆b) 长时记忆c) 语义记忆d) 工作记忆答案:b) 长时记忆测试题二:填空题1. 情绪记忆是指通过情绪来影响 __________ 的记忆。

答案:事件2. 金字塔理论是人类记忆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包括__________ 个层次。

答案:三3. 艾斯纳克算法是一个用于计算 __________ 一致性的经典算法。

答案:记忆4. 遗忘曲线是由 __________ 提出的,揭示了记忆的遗忘规律。

答案:艾宾浩斯测试题三:简答题1. 请解释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是什么?答案: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分别为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记忆中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至大脑中,形成记忆痕迹;提取是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重新激活、恢复到意识中。

2. 请简要概述持久性记忆的两种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持久性记忆主要分为声明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声明性记忆是指能够以言语或符号形式明确表达的记忆,包括语义记忆(存储与知识和事实有关的信息)和回忆记忆(存储个人经历的信息)。

程序性记忆则是指无法以言语或符号形式明确表达的记忆,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和条件反射等。

声明性记忆通常是有意识的,而程序性记忆则常常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

3. 请解释修正主义理论对记忆研究的重要性。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参考答案

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B BDDA 6-10.CBABD 11-15. D CBBB 16-20. CABBA 21-24. DCCB二、多选题1. ACD2. ABCD3.AB4. ABC5. ABD三、填空题1、 7±2个组快2、系列位置效应3、感觉阈限4、先快后慢5、组块6、编码、存储、提取7、视觉后像8、阈限四、判断题1、T2、 F,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T4、F,“先慢后快”改为“先快后慢”5、F,“内容”改为“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6、T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时间;材料性质和数量;系列材料位置;学习程度;记忆方法;动机与情绪2、(1)相对性,我们的知觉体验不单是由刺激物体单独引起的,而是由物体周围存在的其他刺激共同引起的。

(2)理解性,我们在感知某些事物或现象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或现象加以解释或判断,从不同方面加以理解。

(3)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知觉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知觉体验。

(4)整体性,我们把多种属性或部分构成的客体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现象。

(5)组织性,知觉对感觉信息选择与整合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主动的、系统的和逻辑的特点。

3、(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3)正确组织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要多样化;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4)适当超额学习;(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4、(1)表征: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问题能得到适宜的表征,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否则,问题就难于解决或无法解决。

(2)定势:一件事情如果经常用同一方法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以后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不假思索地以同样的方法去处理。

这种做事的习惯性倾向,称为定势。

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普通心理学习题

普通心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2.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3.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亮度恒常性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视轴辐合 D.运动视差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A.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B.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C.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D.正经历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过得快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A.知觉 B.感觉 C.识记 D.思维7.感官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二、填空题1.知觉是以为基础,在的参与下,对事物加以认识的过程。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把从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性。

3.知觉是人脑对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4.分析器的结构包括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即、传入神经、。

5.空间知觉主要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和。

6.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有:、。

7.运动知觉的种类主要有真动、、和自动。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恒常性、选择性和。

9.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0.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三、名词解释1.知觉2.深度知觉3.似动知觉4.知觉的选择性5.知觉的理解性6.知觉的整体性7.知觉的恒常性8.观察四、简答题1.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2.知觉分哪些种类?3.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4.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5.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6.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7.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五、论述题1.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 B.后效 C.启动 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教案资料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教案资料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C.格式塔学派 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 B.认知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 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 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 B.个案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 B.观察对象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章节题库(感觉和知觉)【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章节题库(感觉和知觉)【圣才出品】

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10.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还是晚上,在路灯下还是阳光下,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这种知觉特性是( )。
7.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对同一棋局产生很大差异的知觉特性是( )。
4 / 14
圣才电子书

A.理解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
括赋予说明的知觉特性。
8.“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很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相对性 D.整体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相对性是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 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万绿 丛中一点红”是个体不自觉的将绿色作为背景而将红色作为对象的知觉过程,区分对象与背 景是知觉相对性的表现。
括赋予说明的知觉特性;A 项,知觉选择性(知觉的相对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
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
加工的过程。B 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
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的知觉特性;D 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统考 2007 研]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 / 14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2.知觉3.感受性5.感觉阈限6.感觉适应7.感觉对比8.联觉9.后像11.知觉的整体性12.知觉的选择性13.知觉的理解性14.知觉的恒常性15.空间知觉16.时间知觉17.错觉18.幻觉19.记忆20.内隐记忆21.外显记忆22.超额学习23.思维:24.思维的概括性25.思维的间接性26.常规思维27.想象28问题29.定势30.功能固着31.智力32.表象33.原型34. 关键期35.感觉适应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4.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6.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7.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9..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10.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11.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 、、和。

12.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13.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14.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根据思维活动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16.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17. 根据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将思维分为、具体运算思维和。

三、单项选择题1. 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直观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心理学概论章节作业答案

心理学概论章节作业答案

心理学概论章节作业第一章1、(1)心理学研究对象都包括哪些?答: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2)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2、如何理解心理的形式与内容?答:形式与内容等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表面的东西,而在于客观的真理,所以需要灵活和客观,不要被表面的框框所束缚。

需要理解内容的内涵、透过内容看到核心规律以避免被形式所困扰,并且由此可以更好的进行运用和创新了。

3(1)心理学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机制;(2)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有哪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1>理论意义:探明心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论据。

心理学研究心理、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心理现象对客观事物的依存性,研究外界的客观刺激怎样引起脑的活动而产生主观的心理现象等问题。

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因为这些学科和心理学一样都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只不过研究的侧面有所不同。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必然有助于它们深入地认识各自的研究对象。

2>实践意义: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调节下完成的。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这样,心理学就可以直接参与到极为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个结构组成?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觉、知觉、记忆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A. 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内省来研究B.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行为来研究C.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生理过程来研究D.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潜意识来研究答案:B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卡尔·罗杰斯D. 费斯汀格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A. 情绪的识别、理解和管理B. 情绪的表达和调节C. 情绪的感知和体验D. 情绪的控制和抑制答案:A二、判断题6.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础。

()答案:正确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认知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答案:正确8.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

()答案:正确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答案:正确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经验的独特性。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即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个体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之与现有的认知相一致。

1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各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即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C.格式塔学派 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 B.认知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 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 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 B.个案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 B.观察对象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C.格式塔学派 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 B.认知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 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 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 B.个案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 B.观察对象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章节题库(感知觉—对客观现实信息的传输与初步加工)【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章节题库(感知觉—对客观现实信息的传输与初步加工)【圣才出品】

第5章感知觉—对客观现实信息的传输与初步加工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答: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受性答: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可用感觉阈限来测量。

3.感觉阈限答: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限,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测量。

4.知觉答:知觉是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答案】A【解析】绝对感受性是指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所需的最低刺激量,该刺激量存在着个体及情境间的差别。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越高,引起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越低,也就是引起感觉的刺激量越小。

2.在上午11点感觉到肠蠕动后有饥饿感,属于()A.味觉B.触觉C.运动觉D.内脏感觉【答案】D【解析】内感受器是指位于身体内部,感受内环境变化刺激的感受器,它们存在于血管、内脏、骨骼肌及肌腱中,当器官活动或机能改变时,感受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从而产生内脏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3.感觉反映的是()A.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B.客观事物的多重属性C.作用于感受器的事物的个别属性D.作用于感受器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答案】C【解析】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而在大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4.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答案】C【解析】感觉过程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即感觉器官如何将环境信息转换成相应的神经冲动,以及神经系统又如何将这些传入的信息复原。

5.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A.适应性B.对比性C.补偿性D.联觉【答案】A【解析】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18、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B.知觉常常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

C.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是相同的。

D.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同的。

1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2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4、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只山歌給党听》时,无论时男高音独唱,抑或是女高音独唱,或者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6、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把直观教具中的重点部分做成活动的,这是根据知觉的()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7、教师指导小学生观察教具时,总是要有目的地用言语启发学生,唤起已有才知识经验,这是根据知觉的()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8、胖人宜穿竖条的衣服,瘦人宜穿横条的衣服,是为了利用()改变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A、适应B、错觉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理解性29、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

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30、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31、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32、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A.创造想像B.幻觉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33、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也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34.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明知觉过程受制约于()A.经验B.情绪C.态度D.定势35、在暗室注视-静止的光点,有时产生光点摆动的知觉,这是下列哪种运动知觉现象?()A.真动B.动景运动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36、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加工叫做()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系列加工37.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38.军事伪装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9、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形状和方向错觉()A.佐尔拉错觉B.冯特错觉C.爱因斯坦错觉D.潘佐错觉40、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4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2、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 )。

A 运动知觉B 似动现象C 动景现象D ¢现象43、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44、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A 双眼视轴的辐合;B 水晶体屈度的变化;C 双眼视差45、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A 动景运动;B 诱发运动;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46.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47.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哪种深度线索在起作用?()A.纹理变化B.遮挡C.视野中的高度D.线条透视48、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49.一个来自侧面的声音先刺激同侧耳朵,后刺激对侧耳朵,声源便被定位在先获得刺激的一侧,它在空间定位的依据属于()A.两耳时间差B.两耳强度差C.两耳频率差D.两耳位相差50.双眼视差作为一种重要线索知觉的是()A.深度B.运动C.时间D.方位51、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2、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看近物纹理清楚,属于()因素的影响A.物质重叠B.空气透视C.线条透视D.结构极差53、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54、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更具有容易产生()的倾向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55、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性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56、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57、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A.生理线索B.运动透视C.两眼视差D.结构级差58、天空有云彩飘动时,我们看到月亮象在云彩中穿行,而云彩没动,这是()运动知觉现象A.真动B.似动C.幻想D.自动59、人物漫画由于显示了人物形象的关键特征,省略了次要成分,但人们仍能一眼认出画的是谁,这说明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D恒常性60、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称为:A、迁移B、习惯C、技能D、定势61.知觉选择理论与后期选择理论的分歧在于()A.信息通道的容量是否有限;B.信息选择发生的位置;C.信息的衰减是否与信息的强度有关;D.信息的过滤是否是“全或无”62、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

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63、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方位知觉 D.似动知觉64、看右图时,有的人只看到一只兔子,有的人则只看到一只鸭子。

这是由于知觉组织的()。

A.接近原则B.相似原则C.简单原则D.过去经验和定势的影响65、双耳分听实验中,同时向两耳呈现刺激,随后分别以单耳和双耳同时接受到的信息为单位再现信息,结果表明,前一种情况下的再现率显著高于后一种情况下的再现率。

该结果支持注意的哪种理论()。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资源有限理论二、多选题1.知觉具有哪些作用?( )A.觉察B.分辨C.选择D.确认2.知觉恒常性包括()。

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C.距离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E.颜色恒常性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E.运动透视4.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