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 (1)

合集下载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1. 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解释:治疗疾病并不难,难点在于诊断病情。

这句话强调了准确诊断病情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准确地诊断出病情,才能针对性地开出药方进行治疗。

2.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解释:作为医生,必须具备仁爱之心,能够关心、体贴患者,才能真正地治疗疾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人文素养和医德的重要性。

3.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解释:医生必须熟悉医书,才能够理解医学原理,从而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4.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刑。

解释:治疗疾病需要像用兵一样讲究策略和方法,医生需要像用刑一样严格遵守医学原则和规范。

这句话强调了治疗疾病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5.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解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治疗疾病时医生应当怀有崇高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6.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解释:药物既能治疗疾病也能带来副作用甚至致命危险,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必须十分谨慎。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用药时的严谨性和责任心。

7. 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解释:世界上没有难以治愈的疾病,只有不善于治疗的医生;药物没有难以替代的品种,只有不善于使用药物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8.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解释: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或抑制疾病的发展,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因为大多数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是导致疾病的根源。

因此,要彻底治愈疾病,需要消除这些不良因素。

9.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有关中医的名言名句

有关中医的名言名句

有关中医的名言名句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恶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19、养心莫善于寡欲。

中医人临床必备120句

中医人临床必备120句

中医人临床必备120句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学中医必背的122条经典格言

学中医必背的122条经典格言

学中医必背的122条经典格言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1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5、百病挟痰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

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

——《医学入门》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阔无边。

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

善噫者,脾病也。

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中医经典名句60条

中医经典名句60条

中医经典名句60条1. 上工医未病,中工医欲病,下工医已病。

2. 阴阳失调,百病乃生。

3. 气血调和,百病不侵。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5.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

6.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

7. 肝主疏泄,开窍于目。

8. 肺主气,开窍于鼻。

9. 脾主运化,开窍于口。

10. 肾主水,开窍于耳。

11. 阴阳互根,互为其根。

12. 阴阳消长,相互制约。

13. 阴阳平衡,健康之本。

14. 寒热虚实,八纲辨证之纲。

15. 标本缓急,四诊合参之要。

16.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法。

17. 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18. 扶正祛邪,阴阳并调。

19. 攻补兼施,治病之要。

20. 调理气血,固本培元。

21. 内外合治,标本兼顾。

22. 调和阴阳,平衡气血。

23. 疏经通络,气血畅通。

24. 扶正祛邪,恢复平衡。

25. 固本培元,增强体质。

26. 食疗养生,治未病之先。

27. 情志养生,心身和谐。

28. 运动养生,强身健体。

29. 导引养生,吐纳调息。

30. 中医养生,健康长寿。

31. 药食同源,药补食疗。

32. 食药兼用,调理身体。

33.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34. 分清寒热,用药之要。

35. 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36. 调和阴阳,固本培元。

37. 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38. 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39. 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40. 调和气血,阴阳平衡。

41. 平心静气,调畅情志。

42. 劳逸结合,保持健康。

43. 戒烟限酒,健康之基。

44. 适时进补,增强体质。

45.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动。

46. 预防为主,治未病之先。

47. 早睡早起,顺应天时。

48. 心静自然凉,清心寡欲。

49. 养心安神,睡前静心。

50. 中医养生,健康之宝。

51.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52. 病理从内,正气为主。

53. 内外合治,标本兼顾。

54. 扶正祛邪,阴阳调和。

55.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56. 食药同源,药补食疗。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中医名言名句集锦(一)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XXX 《千金要方·大医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XXX《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XXX《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XXX则死。

(明·XXX《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XXX《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XXX《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XXX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XXX《医述·医学溯源》)9.XXX长,XXX。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XXX、XXX、XXX。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六合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2、摄生保健1.XXX即卧,乃生百病。

(XXX《备急令媛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XXX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4.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XXX《孟子·尽心》)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3年中医经典语录

2023年中医经典语录

2023年中医经典语录2023年中医经典语录1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4.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6.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2023年中医经典语录2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3.上工治未玻(《难经·七十七难》)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2023年中医经典语录3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7.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8.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息以敬,心火自足;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寿世青编》9.多记损心,多言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不觉,久则为弊;——(同上)10.养心莫过于寡欲。

中医经典一句话

中医经典一句话

中医锦句120条一、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二、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那么不痛,痛那么不通.五、痢、痢无补法。

六、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八、疹是太阴风热。

九、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第一犯肺,逆传心胞。

1一、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二、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五、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六、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八、亢那么害,承乃制。

1九、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一、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二、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那么外寒,阴盛那么内寒。

2五、人身只是内外,气血只是虚实。

2六、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八、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九、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一、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二、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需降火,清心必需豁痰。

3五、病不辨那么无以治,治不辨那么无以痊。

3六、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九、法只是仲景,理只是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一、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二、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五、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六、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那么吐血,阴络伤那么便血。

4八、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九、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学中医必背122条经典格言

学中医必背122条经典格言

学中医必背122条经典格言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胡希恕先生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朱良春先生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重要名言名句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许多名言名句成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深受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推崇。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医重要名言名句,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患病篇1. 名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名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解析:这句名言形象地比喻了疾病来临时的痛苦与恐惧,以及康复后的缓慢恢复过程。

3. 名言:"寸金难买寸光阴,寸光阴易得寸金难。

"解析:这句名言表达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重视健康,及早预防疾病,避免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治疗篇1. 名言:"医者,对证则治,无证则不治。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的特点,指出了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2. 名言:"先调气血,次调阴阳。

"解析:这句名言是中医治疗中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 名言:"不留余毒,不伤正气。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治疗的温和性质,主张通过调理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养生篇1. 名言:"时常按揉的人是不需要医生的,时常需要医生的人是不会按揉的。

"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按揉穴位来促进健康的方式。

提示人们平时要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

2. 名言:"百病皆由虚。

"解析:这句名言说明了中医对于虚寒、虚热等体质的重视,以及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的观点。

3. 名言:"补肾先补脾胃"解析:这句名言强调了中医养生中的重要脏腑-肾脏与脾胃之间的关系,提示人们在养生过程中需注意调理这两个脏腑的功能。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 解八千篇经脉,看人无日常。

2. 有理者必持千古之道,有不理者必坠万世之轮。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 黄粱一梦,人间万象。

5. 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而知其人。

6. 百岁之人,或即不死,必亦或至近之年。

7. 巧言善辩者,口似朱脣,言若悬河。

8.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 您要常怀一颗感激之心,否则,财永远不会持续流入你的生活。

11. 医者,其功至微,其能万分。

12. 脾胃者,先天之根本,五行之纲纪。

1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4. 一切皆有缘,连理由也是缘。

15. 民之微者,国之大本也。

16. 有病治未然,无病防有备。

17. 无欲,以明心。

有欲,以困心。

18.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庸医治尸骨。

19. 如无节,不合法则身病。

20. 登堂入室,不可不智而且勇。

21. 法而恒,民无康也;仁而义,民无仁也;忠而信,民无信也。

22. 活命要紧,保命第一。

23. 喜怒不形于色,有罪皆归自身。

24. 和为贵,心以和为贵,和以心为贵。

25. 随民而诊,如同宅心人。

中医妙语122句(中医之精华

中医妙语122句(中医之精华

中医妙语122句(中医之精华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中医必背经典语录◆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疏肝莫忘麦芽(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百病挟痰◆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久病先针足三里◆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精选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精选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精选1.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2.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3.疏肝莫忘麦芽(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4.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5.崩漏海蛸茜草(二*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7.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8.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使用。

9.久病必瘀10.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11.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2.久病必虚13.久病必瘀14.久病及肾15.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16.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7.久病入络18.百病挟痰19.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0.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2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22.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2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2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25.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26.脾气喜升胃气喜降27.脾喜燥而恶湿28.怪病多由痰作祟,29.治痰无需只祛痰,30.贵在治气以为要,31.气顺则津液自行,32.绝其源泉痰即消。

3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5.百病生于气36.诸厥固泄,皆属于下37.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38.久病先针足三里39.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无引使则不通病所.40.忍怒以全*,抑喜以养阳.41.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42.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43.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44.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阳.45.上下交损,当治其中.46.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47.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122条中医金句精句解读了古今名老中医门的临床的经验

122条中医金句精句解读了古今名老中医门的临床的经验

122条中医金句精句解读了古今名老中医门的临床的经验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金句中医经典语录
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就像你身体好好的时候,就该注意保养,别等真生病了才后悔呀!你看那些经常锻炼、饮食健康的人,不就是在践行“上医治未病”嘛!
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哎呀,人的身体要是正气满满,那些邪气哪能轻易得逞呀!好比一个阳光积极的人,遇到点困难也不容易被打倒呀!
3.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这不是很明白嘛,吃再多补药,都不如好好吃饭睡觉来得实在。

你想想,老是熬夜又不注意饮食,光吃药能有多大用呢?
4.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就如同家里着火了,肯定得先灭火呀,但之后还是得找到起火原因彻底解决,不然下次还得着火。

生病了也一样,紧急情况得先处理症状,后面再慢慢调理根本啊!
5. “三分治,七分养。

”治病可不能只靠医生呀,自己不注意调养那怎么行!就像伤口愈合,光靠药不行,还得给它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去恢复呀,是不是?
6.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呀,心态平和的时候就感觉啥事没有。

人得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然病都容易找上门呢!
7.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看再多医书,都不如多去临床上实践一下呀!你看书学游泳学得再好,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呀!
我的观点结论:中医的这些金句和经典语录真的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呀,我们可要好好体会和运用呀!。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干货...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干货...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干货...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干货>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久病和慢性病的注意事项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保护胃气和阴气。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肝脾的关系,胆胃的关系。

●百病挟痰
凡病多有痰湿。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引起眩晕的病机。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理气和活血的重要性。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和血的关系。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肝和脾的关系。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大多病痛都因淤血所致。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荊芥和木贼不能用太新鲜的。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所有的花类植物的中药都是往上升气的,唯有旋覆花是往下降的。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和胃的特性。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脾和胃的特性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理气和祛痰的关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与驱邪的关系。

我是一名中药执业药师,每天普及医药健康知识,关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收藏关注,一般健康每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

(胁痛)
●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善嚏者,肺病也。

善噫者,脾病也。

呵欠者,胃病也。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
●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

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 养心莫过于寡欲。

——《医学入门》
●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_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