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血型和血细胞

合集下载

红细胞血型概述

红细胞血型概述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血型
血型抗原的命名 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位置效应
复合抗原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血型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五、复合抗原
• 有些基因复合体控制的相关表面结构称为 复合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 复合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产生复合抗 如复合基因DCe的产物有C, DCe的产物有 e三种 体。如复合基因DCe的产物有C, D, e三种 抗原活性,同时也有顺式产物Ce Ce的抗原活 抗原活性,同时也有顺式产物Ce的抗原活 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时, 性,C、e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时,不 产生Ce复合抗原。同样还有ce cE、CE等 Ce复合抗原 ce、 产生Ce复合抗原。同样还有ce、cE、CE等 复合抗体只与复合抗原起反应,如抗Ce 。复合抗体只与复合抗原起反应,如抗Ce 只与Ce复合抗原发生反应。 Ce复合抗原发生反应 只与Ce复合抗原发生反应。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血型
血型抗原的命Biblioteka 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位置效应
复合抗原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血型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三、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
• 一种物质能对宿主引发免疫反应的程度,称 一种物质能对宿主引发免疫反应的程度, 为该物质的免疫原性。 为该物质的免疫原性。不同血型抗原的相对 免疫原性如下: 免疫原性如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血型系统
• 指不同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 指不同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 • 如果某一血型频率在另一血型系统各抗原间呈均匀 分布, 分布,说明这两种血型抗原在遗传上是各自独立的 或控制这2 ,或控制这2种血型抗原的基因位点在不同染色体 遗传时服从自由组合规律, 上,遗传时服从自由组合规律,也可以是在同一染 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但距离甚远, 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但距离甚远,在减数分裂时发 生交换重组而独立遗传, 生交换重组而独立遗传,这样两种血型抗原就属于 个系统。 抗原的分布频率在A AB型个 2个系统。如D抗原的分布频率在A、B、O、AB型个 体是相同的,说明D抗原与ABO ABO血型不是一个系统的 体是相同的,说明D抗原与ABO血型不是一个系统的 。 • 一个血型系统是一系列等位基因的产物。 一个血型系统是一系列等位基因的产物。

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细胞生理、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卵黄囊(早期胚胎)→肝、脾(胚胎第二月)→骨髓(增强至出生后完全依赖骨髓)→肝脾骨髓同时造血(婴幼儿)→脂肪填充骨髓腔(4岁)→部分骨髓造血(18岁)→骨髓完全(成人)成人如果出现有髓外造血,已无代偿意义,而是造血功能紊乱的表现。

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造血过程也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通常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形态可以辨别的前体细胞三个阶段。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分化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血细胞造血的过程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特点:(1)高度自我更新能力(Self renewal):又称复制(Replication):干细胞有丝分裂后代细胞仍保持母代细胞的全部特征。

(2)多向分化潜能:分化(Differentiation): 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基因发生重排或易位,使细胞特征发生改变,与母代细胞特征有所不同。

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progenitors):HSC进一步分化成为各个系列的祖细胞(较HSC成熟的前体细胞)(1)自我更新能力已大为降低。

(2)对各系列造血生长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二、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形态:双凹盘状,直径7-8μm,周边厚2.5μm,中央1 μm; 主要成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正常值:成年男性:RBC: 4.0-5.5 ╳1012/L(5.0 ╳1012/L);(Hb): 120-160 g/L成年女性:RBC: 3.5-5.0 ╳1012/L(4.2 ╳1012/L)(Hb): 110-150g/L新生儿(5天):RBC: 6.0 ╳1012/L; Hb:>200g/L贫血(Anaemia):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则称为贫血。

第十章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第十章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孙O
O
李 A A、O
A、AB、B B、AB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献血法》,该法规定: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献血会不会 影响自身的
健康呢?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实践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 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体更健康。
减少:贫血,失血; 增多: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 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严重脱水烧伤等。
白细胞计数
成人:(5~10.0)x109 /L 减少:伤寒,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 原虫感染等; 增多: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各 种恶性肿瘤的晚期。
血小板计数
成人:1.5x1011~3.5x1011 /L
探究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 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 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 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 物运走。
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液分层
血液的分层现象
抽取人的新鲜血液10 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柠檬 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 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 输入异型血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免造成红细胞凝集。

O型血:万能输血者。

AB型血:万能受血者。
请你再来鉴定
病人 血型 可接受血型 不可接受血型
赵 B B、O 钱 AB AB A B O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1.血浆的化学成分(晶体物质溶液、血浆蛋白);2.血细胞的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约55%。

血细胞比容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

二、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1.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2.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红细胞1.090-1.092。

(二)血液的粘度(Viscosity)水1<血浆1.6-2.4<血液4-5。

(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由溶液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5776mmHg)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晶渗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渗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四)血浆pH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一)造血过程包括1.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3.前体细胞(precursors)。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红细胞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种血型抗原差异,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这些血型抗原的存在与红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和蛋白质有关,不同的血型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容的现象。

研究红细胞血型可以帮助医师进行输血配型,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一、ABO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ABO血型系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血型系统,它由两种糖基化抗原A和B组成。

在红细胞表面,如果存在A抗原,则称为A型血;存在B抗原,则称为B型血;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称为AB型血;如果红细胞表面没有A和B抗原,则称为O型血。

另外,还存在抗A和抗B两种血型抗体,分别存在于非对应的血型中。

这些抗体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血型之间的互不相容,如A型血不可输给B型血,否则会引起输血反应。

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即A和B。

A型血或B型血都是由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所决定,而O型血则由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决定。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表现为AO或BO,则表现为A型或B型血,而AA、BB或AB则表现为AB型血。

OO型血则意味着它没有A和B两种抗原的基因。

二、Rh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Rh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Rh抗原。

如果红细胞膜上有Rh抗原,则称为Rh阳性;如果没有,则称为Rh阴性。

Rh血型系统的命名源于一种猴类抗原,是在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的。

Rh血型的互不相容主要是指Rh阴性个体对Rh阳性血液产生的免疫反应。

Rh血型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两个等位基因,即Rh阳性和Rh阴性。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表现为Rh阳性,则表现为Rh阳性血型,否则为Rh阴性血型。

在Rh血型中,Rh阴性血型的个体在输血中更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因为它们会抗体抗原反应产生抗Rh抗体。

三、其他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除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还存在其他多个血型系统,如Kell、MNS、Duffy和Kidd等系统。

这些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和存在的抗原及抗体不同于ABO和Rh血型系统。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2.2血液和血型-冀少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型考点梳理血液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的为血浆(约占55%);下层红色的为红细胞,中间交界面还有很薄的白色物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成分:含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二、血细胞项目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特点较大,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正常值男:5.0×1012个/升女:4.2×1012个/升4~10×109个/升100~300×109个/升功能运输氧气防御疾病止血、加速凝血病症过少:贫血过多:发炎过少:血友病图示【要点诠释】1.血红蛋白①特点: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血红蛋白。

②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

一般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3. 发炎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

血型与输血一、血型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二、血量与输血1. 血量: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 输血: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三、安全输血1.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细胞分类及其正常范围

血细胞分类及其正常范围

血细胞分类及其正常范围
血细胞是指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在血液中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免疫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4.0-5.5)×10¹²/L,成年女性的红细胞数量为(3.5-5.0)×10¹²/L。

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感染。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类型。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数量为(4-10)×10⁹/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 50%-70%,淋巴细胞占 20%-40%,单核细胞占 3%-8%。

血小板是一种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的细胞,主要负责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防止出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⁹/L。

需要注意的是,血细胞的正常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血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如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因此,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自己的血细胞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

血小板聚集
生理性止血
第三步:血液凝固,形成坚实止血拴:启动血液凝固过程,形成的
纤维蛋白加入到松软止血栓内,形成牢固止血栓,达到有效的二期止血。 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过程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
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2 3 4 5




血 细 胞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悬浮稳定性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表示,简称血沉。血沉 管内抗凝血中红细胞在血浆中第一小时末沉降的距离。 正常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血沉为0~20mm/h。红细胞沉降 率越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
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胞 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 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有关血型的知识

有关血型的知识

有关血型的知识一、什么叫血型?血型是各种血液成分(包括各类血细胞、多种体液)的特征标记,日常生活中谈到的“血型”一般是指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了我们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在我们人类,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4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378个血型抗原,如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1Utheran血型系统、Ke11血型系统、1ewis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Hh血型系统等,其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最为重要、是医院中检验血型经常采用的两个标准,也是我们通说的血型。

二、ABO血型系统?通常所说的ABO血型,就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带不同的抗原物质而言的。

根据体内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分为A/B/AB/0四种类型。

(A/B/0型血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以A型血为例,有20种亚型,其中AI占比80%,A2占比约20%)o目前,我国汉族人群中ABo血型的分布是。

型和A型人的数量最多,B型其次,AB型最少;而每年血液供应最紧张的时候往往也是A型和0型需求的缺口最大。

在输血医学中,以前的观点认为0型献血者,由于"无任何抗原”,被称为万能供血者;AB型受血者,由于本身血浆中”无任何抗体”,被称为万能受血者。

现在医院输血一般以输同型配合血液为原则,紧急情况下的输血可采用相容性输注,如:。

型红细胞输注给A型或B型的患者。

但因存在其他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仍然可能引起的免疫排斥输血反应。

三、RH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

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

Rh血型系统所含的抗原数目最多,共54个,但临床最主要、最常见的仅有5个,即C、c、D、E、e o在输血医学中,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通常根据红细胞是否存在D抗原,将Rh血型分为阴性和阳性,含有D抗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血浆(blood plasma ):血液除血细胞外的液体成分。

2、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血凝块会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用离心的方法所测得的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4、胶体/晶体渗透压(colloid/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胶体可溶颗粒形成的渗透压。

5、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 ):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约为313mOsm/L6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红细胞在抗凝血液中的沉降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个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高低。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渗透脆性大,抵抗能力小。

8、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9、血型(blood group ):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C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0、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 hemostasis):小血管破损,血液从血管中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11、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的现象。

12、血小板(platelet ):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代谢能力的小块细胞质。

13、血小板粘附(platelet adhesion ):血小板黏着于非血小板表面的过程。

14、血小板凝集(platelet aggregation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黏着。

依赖于纤维蛋白原、钙离子等的参与。

第二节 血细胞

第二节  血细胞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O2和CO2 对酸碱度有缓冲作用
KHb/Hb, KHbO2/HbO2 K2HPO4/KH2PO4 KHCO3/H2CO3
在红骨髓 在循环血液
干细胞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
髓系干细胞
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细胞细胞 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熟红细胞
(1)骨髓有正常的造 血功能。
2
机体能提供足够
的造血原料:合成珠蛋
白用蛋白质、铁等。
3
有促进细胞分化
及成熟的物质: 维生素
B12和叶酸;铜和锰等。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红细胞的破坏: ①主要由于衰老而遭破坏 ②在脾脏、肝中被吞噬细胞吞噬
直径2~4μ。
– 数量: 正常人约为100-300 109/L。 • <50 109/L ,过少 出血倾向。 • > 1000 109/L,过多 易发生血栓。
血小板的功能 (1)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2) 促进止血和参与凝血
生成 骨髓造血干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产血小板性巨
核细胞→ 成熟巨核细胞胞质伸向骨髓窦腔→ 裂解脱落 为血小板 →进入血流。
白细胞(leukocyte) 形态
分类 数量
白细胞的功能(1)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 吞噬细菌 – 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坏死组织、衰老或受损红细胞。 单核细胞(monocytes):
– 吞噬较大的异物和细菌 – 生成并释放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参与机体防卫机制。 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s):
骨髓

动物生理学-血液

动物生理学-血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有机体细胞质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
压相等,渗透压与细胞质和血浆的渗透压 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154 mmol/L (0.9%)的NaCl溶液和278 mmol/L(5%) 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 相等,故把0.9%的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或称为生理盐水。低ຫໍສະໝຸດ 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
哺乳动物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
5%的葡萄糖溶液
两栖动物等渗溶液:0.67%的NaCl溶液
(四)酸碱性
哺乳动物血液的pH值约为7.35~7.45,呈弱 碱性。各种畜禽的血浆平均pH 值种间差别较小, 如马为7.40、牛为7.50、绵羊为7.49、猪为7.47、 犬为7.40、猫为7.50、鸡为7.54。静脉血内含碳 酸较多,因而pH值比动脉血的稍低,但变化幅度 一般不会超过平均pH值的±0.05。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量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有 形成分—血细胞所组成。血液的组成及主 要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
血 细胞
血量(blood volume):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 血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 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 肺、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 缓慢,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 量。因此,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 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 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 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 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 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

血液血型及遗传【共29张PPT】

血液血型及遗传【共29张PPT】
二、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ABO blood group system ) 1.发展史 2.定义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
O、AB
A、A
O、A (1:15)
B、AB
A、B
A、B、AB、O (3:3:9:1)

A、AB
A、B、AB (4:1:3)
O
B、B
O、B(1:15)
A、AB
B、AB
A、B、AB(1:4:3)
O
AB、AB
A、B、AB(1:1:2)
O
*
二、血型
亲子鉴定 可通过对孩子和父母血型的鉴定来做出合理的判定 O型母亲有一个A型的孩子,则B型和O型的男子不可能是这孩子的生物学父亲,以此类推。 血型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型系统也曾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以及亲子鉴定中,但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
*
二、血型
(二)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的遗传: Rh(-)基因是隐性基因。当Rh(+)的父母同时带有Rh(-)基因,且同时将Rh(-)遗传给子代时,其孩子即表现为Rh(-);当双亲有一人是Rh(-)时,其子女为Rh(-)的机会增大,反之机会减少。 Rh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
二、血型
(三) MN血型系统 就MN血型而言,如红细胞上含有抗原M的就是M型,含有抗原N的就是N型,同时含有抗原M和N的是MN型个体,MN血型个体内没有天然抗体,只有把人的血细胞注入兔子血液后,才能从兔子体中提取含有相应抗体的抗血清。

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

动电位=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与
介质阳离子的电位差
滑动面
红细胞 表面负 电荷 介质的阳离子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及动电位
动电位(zeta potential)
由红细胞表面的静电荷与正离子团外自由 正离子间形成的电位差。动电位的大小取 决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程度与介质中的 离子浓度,也决定了红细胞间距,与凝集 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二)红细胞血型抗体(Antibody)的命名
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命名一般在抗原前加 “抗” 与半字线,如抗-A、抗-M等。
(三)红细胞血型写字母右 下方加角注; 2、Kell及P血型等用一大一小字母表示,如 K-k+、K+k+、P及p等;
第八章 红细胞血型(Blood Group)
第一节 概论
许冰莹 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血型(blood group)
血液的遗传学差异统称为血型。人类的血 型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 红细胞的遗传学差异称为红细胞血型(red cell blood group)。
血型(Blood type)具有个体特异性和 终身不变的特征,作为人类遗传标记在法 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型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及人类学研究 中也是重要的遗传标记。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血液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 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一、 血型的命名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Antigen)的命名 1、用大写字母命名,如A、B、M、N等; 2、用大小写字母命名,如K、k、S、s等; 3、有些亚型抗原用右下角码表示,如A1、 A2等 ; 4、有些用一大一小两个字母后加右上角码命 名,如Lea、Fya等。

血细胞分类

血细胞分类

血细胞分类在人类体内,血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液体组织之一。

它由液体部分和悬浮其中的各种细胞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血细胞。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身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维持着人体内稳定的环境。

红细胞红细胞也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

它们是圆盘状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输送。

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具有与氧气结合和释放的能力,这使得红细胞能够有效地在肺部吸收氧气,然后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带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其运送到肺部排出体外。

白细胞白细胞又称为白血球,是人体的免疫细胞。

它们在抵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有几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各有各自的功能,有着不同的击败病原体的方式。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非常小的细胞碎片,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受伤时形成血栓,阻止出血。

血小板在血液中没有细胞核,它们通过释放一种叫做血小板因子的蛋白质来促进血栓的形成。

在出血结束后,血小板会聚集在受伤血管处,逐渐退化和消失。

血细胞分类的意义血细胞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初步的评估。

例如,红细胞数量过少可能导致贫血,而白细胞增多可能表示感染或其他疾病。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血细胞的比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类型。

在实验室中,血细胞分类也是常见的检测项目。

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

同时,现代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血细胞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研究领域,它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疾病和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功能和变化规律,科学家们能够揭示人体内部的微观环境和机制,为改善人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血型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

血型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

血型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血型是血液中红细胞表面所存在的抗原决定的一种分类方法。

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人类的血型分为四个主要类型:A型、B型、AB型和O型。

这些血型类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特定抗原决定所决定的。

了解血型对于血液输血、器官移植以及疾病风险的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的红细胞表面都存在着特定的抗原决定,这些抗原决定可以是糖类、蛋白质或糖蛋白复合物。

血型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这些抗原的存在与否以及其类型的不同进行的。

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上存在着A抗原决定,而B型血则存在着B抗原决定。

AB型血具有A抗原决定和B抗原决定。

而O型血则没有A和B抗原决定。

此外,还有一种与血型相关的Rhesus(Rh)抗原决定,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血型又可以用一些特定字母和符号进行标识,如A型血可以表示为AA或Ao,B型血为BB或Bo,AB型血为AB,O型血为oo。

血型的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

人类的血型遗传主要受到ABO和Rh基因的影响。

ABO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人体的每一对等位基因都决定了一个人的血型。

A和B是相对显性的,而O型是隐性的。

因此,一个人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具体遗传机制如下:- AA和AO基因型决定了A型血,其中AA表示两个A基因,AO表示一个A基因和一个O基因。

- BB和BO基因型决定了B型血,其中BB表示两个B基因,BO表示一个B基因和一个O基因。

- AB基因型决定了AB型血,其中A和B基因均为显性。

- OO基因型决定了O型血,其中O基因是隐性的。

Rh抗原的遗传是在ABO血型遗传之外的额外遗传因素。

正常情况下,Rh阳性是显性遗传的,Rh阴性是隐性遗传的。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Rh阴性,而另一方是Rh阳性,那么他们的子女可能是Rh阳性或Rh阴性,具体遗传机制如下:- RR表示Rh阳性基因型,即纯合子。

- Rr表示Rh阳性基因型,即杂合子。

- rr表示Rh阴性基因型。

对于血型的研究和了解对于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8
三、血小板生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小板是由骨骼中软骨髓的特殊血细胞
生成。当身体受伤时,血小板被激活,帮助
修复破损的血管,并促使血液凝固。
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0
(一) 功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⑴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 支持和修复;
止的时间。正常1~3min,反映生理止血功能。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因素有三
⑴损伤刺激血管反射性收缩; ⑵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 ⑶粘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TXA2
(血栓烷A2)等缩血管物质
1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纤维外露→血小板 粘附其上→ADP及TXA2活化并促使血小板 聚集→形成松软止血栓→堵塞伤口
3.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主动外排生物活性
物质的现象。
ADP, ATP,Ca2+; -血小板巨球蛋白等。
4.收缩:与血小板收缩蛋白有关。
5.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凝血因子。
12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理性止血: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中流出,
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 出血时间:自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到其自行停
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 作用。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
组织因子
tissue thromboplastin
钙离子
Ca2+
前加速素
proaccelerin
前转变素
proconvertin
抗血友病因子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PTC
Stuart-Prower factor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PTA
接触因子
contact factor
动的凝血过程; ②始动因子是因子Ⅲ ; ③TF是血管组织损伤释放出的,属辅 因子,与Ⅶ结合并使Ⅶa催化效力增 加千倍; ④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因子 少,因而耗时短, 比内源凝血快。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ibrin-stabilizing
17
(二)凝血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Xa,Ca2+,Ⅴa,PF3)形成 ↓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a) ↓
纤维蛋白原(Ⅰ) 纤维蛋白(Ⅰa)
(溶胶状态)
(聚合而成凝胶状态)
1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颗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无颗粒细胞
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变形运动:所有的白细胞(除淋巴细胞)都能 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并凭藉这种运动穿过 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2.化学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 游走的特性,称为化学趋化性。
2.两条凝血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 ①所有参与凝血的因子均来自血液; ②始动因子是因子Ⅻ; ③因血管内皮露出胶原纤维(或血液 接触带负电荷的异物)而启动; ④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的因 子多,因而耗时长, 比外源凝血慢。
1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外源性凝血途径 ①由血液外组织因子(TF,FⅢ)进入血液所启
⑵参与生理止血全过程
⑶参与凝血: 如血小板磷脂,PF3
⑷促进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11
(二)生理特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处,请联系改正。
1.粘附: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表面。
如粘着于损伤的血管内膜胶原纤维上
2.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
分可逆与不可逆两个时相,分别为受损组织释
放外源性和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所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为辅酶,参与DNA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发育 成熟。
VitB12吸收需要内因子(胃壁细胞产生)的参与。
VitB12
叶酸
四氢叶酸
*缺乏叶酸或VitB12时, 红细胞成熟受影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胃大部切除或胃壁细胞损伤时
2
三、白细胞生理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血液凝固: 血管损伤→启动凝血系统→血浆中可溶 性纤维蛋白原→不可溶性纤维蛋白→交织 成网→网罗血细胞→加固止血栓→局部纤 维组织增生→长入凝血块→永久止血。
14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5
二、血液凝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液凝固: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由多种凝血因子 参与的、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一)凝血因子
共14种,其中国际命名的12种,此外有 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肽原。
1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国际命名的凝血因子
编号
因子Ⅰ 因子Ⅱ 因子Ⅲ 因子Ⅳ 因子Ⅴ 因子Ⅶ 因子Ⅷ 因子Ⅸ 因子Ⅹ 因子Ⅺ 因子Ⅻ 因子ⅩⅢ
中文名
英文名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1)铁: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源性铁(1~2mg/d) 内源性铁(25mg/d)
蛋白质 铁(20~30mg/d)
红细胞被破 坏后释放
血红蛋白 其他物质
红细胞
*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 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1
(2)叶酸和VitB : 12
3.吞噬作用:白细胞游走到达产生这些化学物 质的发源地,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质内 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
6
中性粒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
要反应细胞。急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
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
(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 分类: 中性粒细胞占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