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血型
血型抗原的命名 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位置效应
复合抗原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血型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五、复合抗原
• 有些基因复合体控制的相关表面结构称为 复合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 复合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产生复合抗 如复合基因DCe的产物有C, DCe的产物有 e三种 体。如复合基因DCe的产物有C, D, e三种 抗原活性,同时也有顺式产物Ce Ce的抗原活 抗原活性,同时也有顺式产物Ce的抗原活 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时, 性,C、e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时,不 产生Ce复合抗原。同样还有ce cE、CE等 Ce复合抗原 ce、 产生Ce复合抗原。同样还有ce、cE、CE等 复合抗体只与复合抗原起反应,如抗Ce 。复合抗体只与复合抗原起反应,如抗Ce 只与Ce复合抗原发生反应。 Ce复合抗原发生反应 只与Ce复合抗原发生反应。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血型
血型抗原的命Biblioteka 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抗原位点数、剂量效应、 位置效应
复合抗原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血型抗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三、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
• 一种物质能对宿主引发免疫反应的程度,称 一种物质能对宿主引发免疫反应的程度, 为该物质的免疫原性。 为该物质的免疫原性。不同血型抗原的相对 免疫原性如下: 免疫原性如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办
血型系统
• 指不同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 指不同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 • 如果某一血型频率在另一血型系统各抗原间呈均匀 分布, 分布,说明这两种血型抗原在遗传上是各自独立的 或控制这2 ,或控制这2种血型抗原的基因位点在不同染色体 遗传时服从自由组合规律, 上,遗传时服从自由组合规律,也可以是在同一染 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但距离甚远, 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但距离甚远,在减数分裂时发 生交换重组而独立遗传, 生交换重组而独立遗传,这样两种血型抗原就属于 个系统。 抗原的分布频率在A AB型个 2个系统。如D抗原的分布频率在A、B、O、AB型个 体是相同的,说明D抗原与ABO ABO血型不是一个系统的 体是相同的,说明D抗原与ABO血型不是一个系统的 。 • 一个血型系统是一系列等位基因的产物。 一个血型系统是一系列等位基因的产物。
红细胞血型系统
整理版ppt
9
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分类: ISBT(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2002年,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 目前,30个系统,300多个抗原
整理版ppt
整理版ppt
17
(1)A1和A2:
抗A1凝集A1红细胞,不凝集A2红细胞 A1红细胞与抗A、抗A1发生凝集,A2红细胞只与抗A
凝集,不与抗A1凝集。 A1:具有A型共同抗原决定簇和A1特有抗原决定簇
A2:A1抗原决定簇丢失,仅有A共同抗原决定簇
抗原(红细胞)
A1亚型 A, A1
A2亚型 A
抗体(血清)
Rh系统有50个抗原,最复杂,重要性仅次于 ABO血型。
整理版ppt
25
1.遗传与发育规律
胎儿早期充分发育,脐带血/新生儿红细胞同 成人。
基因位于1chr,分别命名为RHD,RHCE, 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不同组合的CE抗 原,ce,cE,Ce,CE。
整理版ppt
26
整理版ppt
整理版ppt
32
Rhnull及RhAG RhAG (Rh associated glycoprotein), Rh相 关糖蛋白,与Rh血型蛋白形成轴心复合体。
完全缺乏Rh抗原成为Rhnull,由于RHAG突变所 致, Rhnull个体红细胞常呈口形。
整理版ppt
33
5.Rh抗体
Rh抗体产生 天然抗体罕见 主要通过输血和妊娠免疫产生IgG 初次免疫后3~6月出现,再次免疫后3周达高峰
规则抗体:ABO系统产生抗A、抗B是有规律的。 Landsteiner规律: A型-抗B,B型-抗A,O型-抗A,抗B
红细胞血型
四.Se和nS的检查
中和试验(凝集抑制试验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HAI)
检测唾液和精液中的HAB物质,来区分分泌型和 非分泌型。 胎儿检测羊水,新生儿检测唾液即可区分
第五节 MNSs血型系统
第二个被发现的红细胞血型 抗体是免疫获得,分别命名为抗M、抗N 出生时已发育完好,只存在于红细胞上,肾上皮,
血型抗原分类 1.从来源上分 2.从抗原特异性结构基础上分
血型基因产物
糖基转移酶 、糖蛋白
类似的血型抗原还可存在于某些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中
三.红细胞血型抗体
天然抗体、免疫抗体 寒冷抗体 、温暖抗体 IgM抗体、IgG抗体
四.红细胞血型检测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并集聚 成团块。
变异型
Du型 Du与D只有量的差别,无质的差异。可与某些抗 D血清发生弱反应,与另一些血清不发生反应
RH缺失型(—D—型) 红细胞上无CcEe抗原,血清 中有抗C,抗c,抗E,抗e抗体。为稀有变异型,多见于 近亲婚配
Rhnull型(RH无效型,RH-):RBC不与任何抗RH血清 反应,本质是基因表达受抑制。Xr基因纯合子阻断RH 抗原合成。家系调查子女仍有正常的RH基因遗传
第三节 H抗原与分泌型
H抗原是ABO抗原的前身物质。 由α 2-L-岩藻糖转移酶(α 2-FUT)催化L-岩藻糖(α 2-
FUC)转移至血型前身物质上形成 除了孟买型红细胞Oh外,所有人红细胞表面都有H抗原
一.H抗原与分泌型抗原的性质
概念:在唾液和非分泌型
检查法
胶体介质法 原理:水溶性胶体介质可提高水的介电常数,增加RBC表面 极性,降低ζ电位,使RBC间斥力减弱,距离靠近,在不完全 抗体作用下,发生凝集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红细胞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种血型抗原差异,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这些血型抗原的存在与红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和蛋白质有关,不同的血型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容的现象。
研究红细胞血型可以帮助医师进行输血配型,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一、ABO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ABO血型系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血型系统,它由两种糖基化抗原A和B组成。
在红细胞表面,如果存在A抗原,则称为A型血;存在B抗原,则称为B型血;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称为AB型血;如果红细胞表面没有A和B抗原,则称为O型血。
另外,还存在抗A和抗B两种血型抗体,分别存在于非对应的血型中。
这些抗体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血型之间的互不相容,如A型血不可输给B型血,否则会引起输血反应。
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即A和B。
A型血或B型血都是由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所决定,而O型血则由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决定。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表现为AO或BO,则表现为A型或B型血,而AA、BB或AB则表现为AB型血。
OO型血则意味着它没有A和B两种抗原的基因。
二、Rh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Rh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Rh抗原。
如果红细胞膜上有Rh抗原,则称为Rh阳性;如果没有,则称为Rh阴性。
Rh血型系统的命名源于一种猴类抗原,是在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的。
Rh血型的互不相容主要是指Rh阴性个体对Rh阳性血液产生的免疫反应。
Rh血型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两个等位基因,即Rh阳性和Rh阴性。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表现为Rh阳性,则表现为Rh阳性血型,否则为Rh阴性血型。
在Rh血型中,Rh阴性血型的个体在输血中更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因为它们会抗体抗原反应产生抗Rh抗体。
三、其他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除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还存在其他多个血型系统,如Kell、MNS、Duffy和Kidd等系统。
这些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和存在的抗原及抗体不同于ABO和Rh血型系统。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放散试验
• 通过改变物理条件把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 抗体解离下来
• 获得红细胞上致敏的抗体(自身抗体)用 于自身吸收
• 获得没有抗体吸附的红细胞,用于血型鉴 定和交叉配血
放散试验
• 试验方法:热放散技术、乙醚放散技术、 磷酸氯喹放散技术、冻融放散技术、柠檬 酸放散技术、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技术、二 甲苯放散技术
• 灵敏度高,可检出IgM和IgG类抗体
实验方法
• 两步:红细胞去电荷、红细胞复电荷 •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
可逆的非特异性凝集,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产生的凝集则不可逆 • 试剂:低离子介质、凝聚胺溶液、重悬液
第五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 临床应用
适用范围
多用于抗球蛋白试验、ABO血型正/反定 型、交叉配血及其他血型系统抗原检测。 •中性胶 不含抗体,相当于试管的作用 •特异性胶 含特异性抗体,如抗-A、抗-B, 可进行AB抗原检测 •抗球蛋白胶 含抗球蛋白,可进行IgG类抗体 的检测
优点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便于 保存、节约标本、标准化、使用安全
临床应用
•鉴定存在于红细胞上的弱抗原,分离、鉴定 混合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和免疫性输血 反应的抗体等 •IgM抗体检测时应使用冷吸收、热放散 •IgG抗体检测时应在37℃吸收、乙醚放散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
• 凝集抑制试验概念 • 唾液中可溶性ABH血型物质的检测 • P1、I等血型抗原凝集抑制试验
结果判读
• 阳性对照管凝集,阴性对照管不凝集,被检管出 现凝集为阳性,不出现凝集判定为阴性。
• 阳性对照管不凝集或(和)阴性对照管出现凝集, 试验失败。分析原因,重新试验。
红细胞血型检测技术
2)结果保存时间长:在室温条件下,凝胶试剂卡一 般可保存数天甚至数周,也可以拍照保留试验结果图 像存档备用。
3)标本用量少:标本用量为试管法的1/10~1/5,尤 其有利于新生儿及某些特殊血液标本的检测。
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技术 P36
血型血清学检验的重要性
血型血清学检验是输血前检查的必要内容,是 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生儿溶血病、 器官移植等重要的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基本理论
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无论是在体内或是在体 外,均可发生反应。
体外试验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本质是凝集反 应,其中抗体以前多从人血清中提取(但现在 的抗A、抗B试剂一般为基因工程制备的单克 隆抗体),又称为血清学试验。
微柱凝胶试剂卡分类
应用
中性凝胶试剂卡:用于ABO血型正反定型、RhD抗原 测定、其他血型抗原鉴定及盐水介质交叉配血等;
特异性凝胶试剂卡:用于ABO血型正定型、RhD抗原 测定和其他血型鉴定;
抗球蛋白凝胶试剂卡:用于IgG抗D抗体鉴定RhD抗原,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
卡式法的优点:
2. 原理 :葡聚糖凝胶颗粒-凝胶微柱-微柱凝胶卡。
是利用凝胶颗粒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分子筛作用,在微柱凝胶介质 中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经低速离心,凝集成块的红细胞因体 积大被凝胶阻滞不能通过凝胶层,留于凝胶介质的上层或中间, 即阳性反应;未凝集游离红细胞因体积小而通过凝胶之间的间隙 沉积于微柱凝胶检测管底部,形成细胞扣,即阴性反应。
7)药物: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聚乙烯吡 咯烷酮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血液粘滞性增 高,可使红细胞凝集而类似凝集表现。
红细胞血型系统及其检测PPT课件
红细胞血型系统
主要内容: 红细胞血型系统免疫学基础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 多凝集红细胞
一、免疫学基础原理
(一) 抗原(antigen)
免疫原(immunogen)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 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它可以 在体内和体外与其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可逆性 比例性 两个反应阶段:致敏和凝集阶段
影响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因素
抗原抗体的比例 反应温度 溶液的pH值 孵育时间 离子强度 红细胞间距离
常用红细胞抗原和抗体鉴定试验
生理盐水法
saline agglutination test
抗球蛋白试验 antiglobulin test , Coombs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抗原的功能
抗原能够刺激缺乏此物质的机体发生体液 免疫(humoral response)或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response) 反应。
前者通过浆细胞合成抗体输送到血液或体液 中;后者由淋巴细胞介导,出现延迟性超过敏反 应或排斥移植物的生物效应。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红细胞 红细胞
自然状态下的红细胞
黄色表示红细胞 表面的负电荷层
红细胞之间保持 24nm的距离
蓝色表示红细胞 周围的正电荷层
按抗体与抗原反应的最适温度,分为两种 冷型抗体 cold antibody 温型抗体 warm antibody
按照抗体与相应抗原的依存关系
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意外抗体)
输血前检查的要求
▪ 输入的红细胞 ▪ 输入的血浆成份
在受血者体内必须 不凝集或不溶血
红细胞血型系统
• (一)完全抗原 即同时显示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蛋白质
• (二)半抗原 只显示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多 糖、类脂
• (三)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上一种特异性的 呈立体排列的化学基团,每一个抗原有多个表位
• 血型抗原 是红细胞上的化学构型,依生化性质 分为:
红细胞血型系统
临检与血检教研室
• 一、输血学定义 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 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研究、开发、和 应用一切可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及管理措 施,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血液代用 品和人造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 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发展史
两个里程碑 • 1628年William
为E、C、c、e. 红细胞上正常D抗原数 1万到3.3万 弱D 抗原数 200-1万 增强D抗原数 7.5-20万
Rh血型抗原
2、 D抗原的分类 正常的D抗原 弱D型(Du型;weak D): 与正常的D抗原无质差别,但数量很少。 弱D红细胞与IgM类抗-D试剂反应呈阴性,抗球蛋
白方法检测为阳性 氨基酸改变位于细胞膜内或是跨膜区 不完全D型(Partial D ):
• (六)ABO血型系统与临床
• 1、输血: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 叉配血完全相合才能输血
• 2、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 3、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也必须ABO血 型相符才能移植。
二、Rh血型系统
应该怎么做?
• 车祸伤者大出血,急需输血 • 查为RH阴性血 • 医院及血库无RH阴性血 • 若不输血患者生命垂危
• (六)、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亚型
• 亚型是指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 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数有一定差异
红细胞血型检测
7)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某些白血病患者和难治性贫血患 者中,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性可受到抑制,检出困难。
8)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表面异常, 发生多凝集现象。
9)获得性B:由于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 的活性。
4. 若受血者使用右旋糖酐、PVP等治疗,应注意洗 涤被检红细胞。
5. 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保存于 2~8℃至少7天。
红细胞血型检测
6
二、受血者和供血者ABO和Rh定型
(一)、原理
根据红细胞膜表面上有无A 抗原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 A型 、B型、AB型、O型4种。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B 型人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O型人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和 抗-B抗体,AB型人血清中不含ABO抗体。
红细胞血型检测
21
三、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
5. 微柱凝胶卡式检测法
三、不规则抗体的鉴定
抗体筛选试验用的试剂筛选红细胞,通常是2或3个人份的 O型红细胞成为一套试剂,每套试剂筛选红细胞中至少有 以下常见的抗原:D、C、E、c、e、M、N,条件不足的 实验室不一定具备Lua、V、Cw、Kpa、Jsa 类的抗原。 一旦抗体被检出,应作抗体鉴定试验,以确定其特异性。 抗体鉴定实验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自身细胞检查:观察患者(受者)的血清与患者(受者)自 身细胞的反应情况,确定血清内是否有自身抗体或自身抗 体和同种抗体二者同时存在。 (2)普红细胞:使用试剂细胞中的谱细胞,应用各种抗体检 查技术,检测患者的血清,确定其抗体的特异性。
正定型:用抗-A及抗-B试剂与被检红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 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或B抗原。
红细胞血型检测
05
红细胞血型检测的挑战 与展望
检测技术的改进
自动化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红细胞血型检 测正在逐步实现自动化,减少人
为误差,提高检测效率。
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用于红细胞血 型检测,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 的优点,为血型检测提供了新的手 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 ,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红细胞血型, 为稀有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提 供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类型的血液,因为他们的红细胞表 面同时存在抗原A和抗原B,不会与任何其他血型的抗体发生 反应。然而,AB型血的人只能给A型、B型或AB型的人捐献 血液。
04
红细胞血型检测的应用
输血配型
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检测,以确 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血型检测可以预防因血型不匹配 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检测。
缺点
准确度不高,易受环境 温度、盐浓度等因素影
响。
酶法
01
02
03
04
原理
利用酶促反应,使红细胞表面 的抗原或抗体与相应试剂发生
反应,从而判断血型。
步骤
将待测血液与酶反应试剂混合 ,观察红细胞的反应情况,从
而确定血型。
优点
准确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 多种血型抗原的检测。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成本较高,需 要专业人员操作。
进行准确的血型检测。
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红细胞血型检测中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检测的准确 性和效率。
生物信息学
红细胞血型免疫学基础
红细胞血型的临床应用
输血配型
通过血型鉴定,确保输血安全,预防因血型不合 引发的溶血反应。
亲子鉴定
在法医学领域,血型鉴定可用于亲子关系的判定。
疾病诊断
某些疾病可能影响红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通过 血型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红细胞血型的输血原则
同型输血
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相容,避免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
02
红细胞血型在人类中有ABO、Rh 、MN、P等血型系统,其中ABO 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最为常 见的。
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分类
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具有A或B抗原, 将人类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
Rh血型系统
其他血型系统
除了ABO和Rh血型系统外,还有其他 一些血型系统,如MN、P等,但这些 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相对较少见。
06 红细胞血型的鉴定与应用
红细胞血型的鉴定方法
传统方法
通过观察红细胞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的凝集反应来判断血型,包括 盐水法、抗球蛋白法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基因,准确度高,适用于 大规模筛查和新生儿血型鉴定。
生物芯片技术
将多种抗原抗体固定在芯片上,通过与待测红细胞反应,确定血型, 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特点。
Kell血型系统
总结词
Kell血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由多个抗原组成,对输血和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具有重要 影响。
详细描述
Kell血型系统由K抗原和k抗原等组成,这些抗原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不同,因此Kell血型系统的检测 对于输血和器官移植的配型具有重要意义。K抗原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产生相 应的抗体。同时,Kell血型系统的遗传特征也比较复杂,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有关。
红细胞血型
动电位=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与
介质阳离子的电位差
滑动面
红细胞 表面负 电荷 介质的阳离子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及动电位
动电位(zeta potential)
由红细胞表面的静电荷与正离子团外自由 正离子间形成的电位差。动电位的大小取 决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程度与介质中的 离子浓度,也决定了红细胞间距,与凝集 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二)红细胞血型抗体(Antibody)的命名
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命名一般在抗原前加 “抗” 与半字线,如抗-A、抗-M等。
(三)红细胞血型写字母右 下方加角注; 2、Kell及P血型等用一大一小字母表示,如 K-k+、K+k+、P及p等;
第八章 红细胞血型(Blood Group)
第一节 概论
许冰莹 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血型(blood group)
血液的遗传学差异统称为血型。人类的血 型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 红细胞的遗传学差异称为红细胞血型(red cell blood group)。
血型(Blood type)具有个体特异性和 终身不变的特征,作为人类遗传标记在法 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型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及人类学研究 中也是重要的遗传标记。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血液
白细胞 血小板
水
血浆 (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 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一、 血型的命名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Antigen)的命名 1、用大写字母命名,如A、B、M、N等; 2、用大小写字母命名,如K、k、S、s等; 3、有些亚型抗原用右下角码表示,如A1、 A2等 ; 4、有些用一大一小两个字母后加右上角码命 名,如Lea、Fya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l-GlcNAc-Gal-GalNAc
H物质
Gal-GlcNAc-Gal-GalNAc FUC
A抗原
GalNAc—Gal-GlcNAc-Gal-GalNAc
FUC
B抗原
Gal—Gal-GlcNAc-Gal-GalNAc
FUC
O(H抗原)
Gal-GlcNAc-Gal-GalNAc FUC
ABO抗原不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基因的直接 产物是糖基转移酶,通过催化不同糖链的生成而 产生ABO抗原
Ss出生后可证明。B)MN抗原十分稳定,耐高 温,高压和反复冻融。
剂量效应:纯合子较杂合子表现出更强的抗原 性。这种现象称之为剂量效应。
类N特异性:抗N抗体可被M型红细胞吸收,由
于M型红细胞上存在类似于N的受体。
分型方法
MN血型判定:凝集反应—玻片法和试管法
Ss型判定:抗人球蛋白法(Coombs法)
分泌型表达是由双结构基因控制的 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两个紧密连锁的FUT1(H)和FUT2(Se) 基因座,各自编码表达一种α 2-岩藻糖转移酶 FUT1基因座编码3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岩藻糖转移酶 FUT2基因座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岩藻糖转移酶, 只作用于分泌腺细胞 红细胞上的H抗原为II型糖链,分泌型人唾液腺细胞有Se 和H基因,因此唾液中同时表达I型和II型H抗原;非分泌 型为se隐性基因,唾液中不表达H抗原
Bernstein三复等位基因学说
ABO基因座主要有三个等位基因A、B和O A、B对O为显性,O为隐性
表型与基因型关系
A(AA,AO);B(BB,BO);AB(AB);O(OO) ABO基因型可通过表型的家系调查推定,也可通过DNA分
技术直接检测。
ABO血型的亚型与变异型
最常见的A亚型
A1与A2亚型
RHD基因:也有10个外显子,编码一条417个氨基酸残
疾的多肽
RHD座位有两种表现型D(+),D(-)。RHCE座位有4
种表型,所以共有8种单倍型
RH抗原多态性的分子学基础
RHD基因编码D抗原,RHCE基因编码C,c,E,e抗原
Cc抗原的产生是由于RHCE基因第1-2外显子发生了6个碱 基替代,而使4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以致产生C或c抗原
血型抗原分类 1.从来源上分 2.从抗原特异性结构基础上分 血型基因产物 糖基转移酶
、糖蛋白
类似的血型抗原还可存在于某些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中
三.红细胞血型抗体
天然抗体、免疫抗体 寒冷抗体 、温暖抗体 IgM抗体、IgG抗体
四.红细胞血型检测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并集聚 成团块。 红细胞凝集反应 红细胞与对应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
三、H抗原缺失型—孟买型(Oh)
概念:是红细胞上和唾液中全无A、B与H抗原的O型变异型, 不能与抗-A、抗-B与抗-H发生凝集反应,血清中含有抗-A、-B 与抗-H抗体,可分别凝集A、B、O型红细胞 两种类型: (1) FUT1和FUT2基因是hh和sese纯合子,没有岩藻糖 转移酶 合成。也无H物质合成。即使有正常的ABO基因,也无A、B、 H物质。
一.ABO抗原的结构
ABO血型抗原的类型 酯溶性糖酯类 水溶性糖蛋白 膜糖蛋白 ABO血型抗原的基础物质
H物质和血型前身物质
血型前身物质
由单糖顺序连接形成糖链,根据其非还原末端核心结构 中糖的种类和二糖之间的糖苷键连接方式可分为6种类 型(I~VI型)。不同类型的血型前身物质存在于人体不 同部位,用于不同产物的合成。红细胞膜上为II型结构。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ABO血型表型
ABO基因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9q34),有7个外显子,
编码产生糖基转移酶。
ABO基因长度约1060bp,编码353个氨基酸。
A和B基因的cDNA有7个碱基差异,造成第176、235、 266、268位置上4个氨基酸的不同。是A和B基因产物特异 性不同的分子基础。 O基因由于258位碱基G缺失和第349位碱基缺失导致框架密 码位移,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合成无酶活性短肽。
分泌液: Galβ 1-3 GlcNAc—Gal—GalNAc 红细胞: Galβ 1-4 GlcNAc—Gal—GalNAc
*化学成分相同,但结构有微小差异
*红细胞上的ABH物质属脂蛋白,醇溶性,不溶于水; 而分泌液与体液中的ABH物质为水溶性糖蛋白,人以I型
结构为主
二.基因结构与命名
异常的ABO血型
获得性B抗原
CIS AB型
过路人抗原型 、脱乙酰酶型
三.群体遗传学
表现型频率: 中国汉族绝大多数地区为B>O>A>AB
四.分型方法
血清学方法—正试验、反试验 玻片法 试管法 DNA分型方法 PCR-SSP PCR-RFLP
第三节 H抗原与分泌型
H抗原是ABO抗原的前身物质。 由α 2-L-岩藻糖转移酶(α 2-FUT)催化L-岩藻糖(α 2FUC)转移至血型前身物质上形成
一、MNSs血型抗原的结构
MN和Ss血型抗原决定簇分别由血型糖蛋白A
(glycophorin A, GPA)和血型糖蛋白B
(glycophorin B,GPB)携带,是人红细胞表面的 唾液酸糖蛋白
红细胞膜的构成成分。无水溶性形式,用唾液 酸酶或蛋白酶处理,可丧失M与N的抗原活性
抗原性质
一般性质:A)MN抗原发生早,胚胎期可证明。
一.RH抗原结构
RH蛋白 (RHD分子 、RHCcEe分子 ) RH相关糖蛋白——与RH抗原性无关 RH蛋白为含有12个跨膜区多肽,N末端和C末 端均位于细胞质,6个亲水性多肽环位于细胞外
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
RH基因由紧密连锁且高度同源的RHD和RHCE基因组成
RHCE基因: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17个氨基酸多肽。 根据氨基酸序列不同,有Ce,CE,cE,ce四种抗原
第七节 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
P血型 Duffy血型 Lutheran血型 Kell血型 Kidd血型 Diego血型 Xg血型
红细胞上无CcEe抗原,血清
中有抗C,抗c,抗E,抗e抗体。为稀有变异型,多见于
Rhnull型(RH无效型,RH-):RBC不与任何抗RH血清
反应,本质是基因表达受抑制。Xr基因纯合子阻断RH
抗原合成。家系调查子女仍有正常的RH基因遗传
检查法
胶体介质法 原理:水溶性胶体介质可提高水的介电常数,增加RBC表面 极性,降低ζ电位,使RBC间斥力减弱,距离靠近,在不完全 抗体作用下,发生凝集 木瓜酶法(酶法) 原理:蛋白水解酶使RBC膜上唾液酸及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 游离,细胞表面电荷减少,细胞膨胀,血型受体露出细胞表 面,与不完全抗体作用发生凝集反应。有木瓜酶,菠萝蛋白 酶,胰蛋白酶等。 抗人球蛋白法(Coobms’法) 原理:不完全抗体不能使RBC发生凝集,但可使RBC上的相应 抗原致敏。不完全抗体是球蛋白,本身也是一种抗原。当加 入抗人球蛋白抗体后,即可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使RBC凝集。 直接凝集反应
第六章
红细胞血型
第一节 概述
血型(blood group):人类血液由遗传控制 的个体性状之一,是血液的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 红细胞血型: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由遗传所决定 的个体差异 广义的血型概念:指包括血液、体液、分泌液、 排泄物及组织细胞上,由遗传所控制的个体性 状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
血痕的MN型判定:吸收试验,解离试验
第六节
Rh血型系统
1940年,landersteiner与wiener用恒河猴RBC免
疫家兔得到一种抗体,发现抗血清不仅能与猴子 RBC发生反应,还与纽约85%白人的RBC发生反
应。
因为这类抗原存在于所有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上,故命名为RH因子。将凡 能与这种抗RH血清起反应的85%白人称之为RH 阳性,不能起反应的15%白人称之为RH阴性。
(2) 具有正常H和Se基因,分泌液中也有正常的岩藻糖转移酶,
但没有H物质生成。认为是岩藻糖转移酶在催化H物质合成过程 中由于缺乏某种条件所致
四.Se和nS的检查 中和试验(凝集抑制试验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HAI)
检测唾液和精液中的HAB物质,来区分分泌型和 非分泌型。
(一)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致敏: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 种结合是可逆的。细胞结构无改变, 无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凝集:抗原抗体结合物继续反应,细 胞黏着并凝结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为不可逆反应
动电位(zeta potential)
由红细胞表面的静电荷与正离子团外自由 正离子间形成的电位差。动电位的大小取决于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程度与介质中的离子浓度, 也决定了红细胞间距,与凝集反应的发生有密 切关系
(二)红细胞凝集反应的促进因素
缩小红细胞的间距,降低红细胞的动电位 1.用水解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红细胞 2.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可降低介质中离子的 介电常数 3.用低离子强度溶液作为反应介质 物理作用 离心作用
第二节 ABO血型
1900年由Landsteiner发现 特点:个体血清中含有与自身红细胞 ABO抗原相对应的“天然”抗体,恒 定地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为“规 则抗体” 利用抗A和抗B血清可以测定未知血液 的ABO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