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1)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1、光源是指那些能够自身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看到物体。
4、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的物体和显示影子的屏幕。
5、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当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不透明的障碍物,并且会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发生反光或反射现象。
7、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玻璃纸,也能够部分穿过较薄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纸巾、纱布等。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不透明的物体会产生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8、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并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光。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9、利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10、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11、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因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
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每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教课版五上科学每课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4、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放3粒种子是因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1、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因为绿豆芽的根有(向水性);绿豆芽的叶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因为绿豆芽的叶具有(向光性)。
2、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是先长出(根),再长出(叶)的。
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空气吗”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空气)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4、“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阳光吗”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有阳光)相同的条件:(空气、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阳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阳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阳光,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的推测:(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改变的条件:(阳光)不变的条件:(水分、土壤、相同的绿豆芽)实验的方法:(把一盆绿豆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叫实验组;) (把另一盆绿豆芽放在黑暗的地方,叫对照组;)(过一段时间,观察两盆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的必须(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条件时,我们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对比实验中只有1个条件不同。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
6.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生物之间的存在的是被吃(→)...的食物关系。
7.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绿色植物一般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后面跟着的生物都为消费者。
8.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0. 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1.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2.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3.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4. 知道香蕉,仙人掌,松树的生活环境和叶子特点(书本第8面)香蕉的叶(宽大)水分丰富的热带雨林松树的叶(针形)水分较多的地区仙人掌的叶(刺)干旱的沙漠地区15. 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氧气。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蚯蚓生活环境试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有光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我们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湿润的泥土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三粒大小相同绿豆种子改变的条件:光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实验组:将蚯蚓放在黑暗的盒子里对照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对照组:将蚯蚓放在透明的盒子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那样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会举例:太阳、萤火虫、打开的...蜡烛、...电灯、点燃的打开的...手电筒等。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第一单元:光第一课:光源光源是指那些能自发地发出光的物体,如太阳、激光笔等。
这些光源的光线非常强烈,直接观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而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物体。
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的传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像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
第三课:光的阻碍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但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会在表面发生反射或反光。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当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时,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改变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第五课:棱镜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实际上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雨后出现彩虹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镜子的反光指的是光的反射。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册书的开端。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简单介绍了光,并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研究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1--4单元复习提纲1-2-3套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实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合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合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旧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旧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的必须(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条件时,我们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对比实验中只有1个条件不同。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
6.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生物之间的存在的是被吃(→)...的食物关系。
7.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绿色植物一般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后面跟着的生物都为消费者。
8.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0. 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1.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2.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3.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4. 知道香蕉,仙人掌,松树的生活环境和叶子特点(书本第8面)香蕉的叶(宽大)水分丰富的热带雨林松树的叶(针形)水分较多的地区仙人掌的叶(刺)干旱的沙漠地区15. 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氧气。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蚯蚓生活环境试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有光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我们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湿润的泥土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三粒大小相同绿豆种子改变的条件:光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实验组:将蚯蚓放在黑暗的盒子里对照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对照组:将蚯蚓放在透明的盒子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那样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会举例:太阳、萤火虫、打开的...蜡烛、打....电灯、点燃的开的..手电筒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包括:1.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这些器官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阳光等条件。
3.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4. 动物的种类和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介绍了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 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生存,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等。
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性。
6.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胎生和卵生。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孵化过程,有的则需要经过变态发育。
7.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则水资源匮乏。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8. 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从地表、大气和地下水源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9. 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10. 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自然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如节约用水、保护森林、治理污染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种子抽芽实验(一)【教课目的】科学看法:种子抽芽需要必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抽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察看、记录影响种子抽芽的条件。
感情、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察看的兴趣【教课要点】学习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抽芽的条件。
【教课难点】能依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课准备】绿豆种子若干,活动记录(作业本 1 面),课外察看记录(作业本 51 面附表一)。
【教课过程】一、议论种子抽芽的条件:1、讲话导入:植物的一世是从种子抽芽开始的。
那么,你感觉种子抽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议论,教师纲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取养料,需要浇水,需要适合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赐予弃取,保存学生的各样看法)3、进一步指引(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满的绿豆种子,假如要让它抽芽,方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否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抽芽的一定条件呢?(说明:从种子抽芽过渡到详细的绿豆种子抽芽,这样的议论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合理,由于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其他。
)4、师:大家的建议不同样,看来我们一定经过实验来鉴别了。
二、设计种子抽芽实验:1 / 31、师:该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谈谈要注意什么?(预设:制定周祥的实验计划,只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以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小组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实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合清除不适合讲堂研究的内容。
)第1页共2页4、以此中一个组为典范,集体议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如何做?(2)你们展望结果会是如何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如何知道改变的条件是否是对种子抽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什么?5、达成作业本 1 面,教师巡回指导。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至五年级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概念第一单元:《植物》◆我们利用感官(用手摸、用眼看、用耳听等)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共同特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结构: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第二单元:《动物》核心概念:◆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和知识要点1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年级:姓名:得分:一、填空。
1.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2.蚯蚓喜欢、的环境。
3.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如:、、。
4.光沿传播的。
5.地震、火山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6.地球内部可分为:、、三部分。
7.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叫。
二、判断题。
1.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2.1牛排100克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4.滚动的物体摩擦力大。
()5.土壤中含有水、空气等。
()三、回答题。
1.什么叫食物链?2.光的传播速度每秒多少千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___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3、地球表面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4、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_________。
5、土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混合物。
6、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会影响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
7、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________;(2)要有________;(3)要有__________。
8、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
9、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____________ 。
10、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_________ 。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彩
- 研究云的种类和形态
- 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 探索云与水的循环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图
- 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分布
第三单元: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 分类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 探索动物的生殖方式、生长发育及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单元:秋天里的一切
- 研究秋天的特点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秋天农作物的收获
第五单元:让我们行动起来
- 探索力和运动的关系
- 研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器官
-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第六单元:水中的仙境
- 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来源
- 探索水的不同状态和净化方法
- 研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以及变化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WORD格式..可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键。
9.食物键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备色至望宪。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他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佣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统、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2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单元光LL有关光的思考1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
2 .伽利略巧妙地让铜球从斜面上滚下,这样运动时间就比竖直下落长得多,最终发现了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伽利略又利用推理的方法,将结果推广到斜面竖直的情况。
他认为物体下落的时间与重量无关,仅与下落高度有关,推翻了上千年来的错误观点。
3 .伽利略还用自己制造的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首先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一发现对于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的世界里,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他的温暖;到了夜晚,月亮反射的光、灯光、火光都是光的来源。
5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6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7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8 .是光源的物体有太阳光、星光、电灯光、萤火虫、烛光、发光鱼、荧光灯、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火光等等。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10 .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11 .虽然我们人眼在完全黑暗的世界中不能看到物体,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夜视仪来实现黑暗中看见物体的愿望。
12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 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1. 2.光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能够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教科版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1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教科版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2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4、植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氧气和食物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作用。
2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6、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7、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答:影响有:1)动植物数量锐减。
2)疾病增加。
3)自然灾害频发。
4)生态失衡。
最终导致将无法生产、生活、生存。
光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月亮、镜子、点亮的日光灯、太阳、星星中属于光源的是点亮的日光灯、太阳、星星。
2、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长短不同。
4、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大小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长短不同。
5、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物体、影屏。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也叫反光。
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照镜子、看书、白色墙壁、潜望镜、反光镜、月球的光、电筒灯罩、凹面镜等。
8、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9、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和长短发生变化。
10、阳光下,上午的影子由长变短,下午的影子由短变长,正午的影子最短。
11、光在空气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12、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的现象能证明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3、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
14、教室的墙面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光的反射。
15、光强,得到的温度就高;光弱,得到的温度就低。
16、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产生高温的原理制造的。
17、不能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18、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就是瞳孔。
当光强时,瞳孔会缩小;当光弱时,瞳孔就会放大。
19、在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实验中,升温最快的是黑色。
2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候在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在正午。
2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2、奥运会圣火是利用凹面镜聚光聚热取得的。
23、反射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24、深色物体的反光能力弱而吸热能力强。
浅色物体的反光能力强而吸热能力弱。
25、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称日晷)来记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6、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而凹面镜则是通过光的反射聚光的。
27、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28、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29、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30、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低,物体的影子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
31、晚上灯亮后,就能看到书上的字。
是因为灯光照在书上,灯光又从书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
32、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
制作中用到的原理有黑色材料吸热,用镜面聚光,与阳光垂直,保温等原理。
33、阳光下测得影子长5米,如果一会儿变短,则发生在上午;如果一会儿变长,则发生在下午。
34、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
35、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阳光下,旗杆的高度是影子的2倍,则周围所有物体的高度都是影子的2倍。
36、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物体的两边。
37、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1、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2、影子的形状变化光源照射得到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3、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38、物体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
39、一天中早晨物体影子长,正午短,傍晚又长了。
40、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物体向着光的一面明亮、背光的一面黑暗。
41、凹面镜、凸透镜把光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光很亮,温度很高。
你知道光有哪些特性?答: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遇到物体能反射。
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每秒30万千米。
4)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答:1)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铝箔纸反光。
2)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
3)盒子可以改变角度,与太阳光垂直。
4)盒子内外涂成黑色。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2、地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3、火山和地震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
4、许多科学家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两个地球板块挤压撞击而形成的。
5、地球的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6、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7、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8、火山和地震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9、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现在的大陆板块。
10、火山和地震会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是很猛烈的,但是地球板块的挤压、摩擦和拉伸有时也是非常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都是非常缓慢的。
11、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火山灰也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海底火山爆发还会形成新的岛屿。
1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有水的作用、大气的作用、气温的作用和动植物的活动。
13、由于受大气、水、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
这种现象叫风化。
14、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地球表面形成的海洋、陆地、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15、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岩石变化虽然不大,但是还是一直在发生缓慢变化。
16、土壤是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空气和盐分等物质的混合物。
17、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大小几十亿个生物。
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18、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跟雨量、坡度、和植物覆盖等因素有关。
19、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粉沙和黏土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大,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越明显。
20、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一般形成大河的下游流域。
21、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变慢。
22、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23、上游的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的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的河床堆满了细沙。
24、自然界每时每秒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的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5、除了流水,还有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能引起地形的侵蚀和沉积。
26、人们采取了加强灾害预警预报、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27、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28、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29、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30、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31、在地球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32、地球深部的物质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运动。
33、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
34、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35、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36、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37、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坡度较缓的地方水流速度小,容易发生沉积。
38、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
侵蚀使土地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
用纸表示岩层,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力。
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按在纸上,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发生怎样的变化?答:纸的中间会抬升、隆起、褶皱。
运动和力1、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2、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3、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4、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用手掂一掂,我们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力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5、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6、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长度越长。
7、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里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