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成果总结
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涉及到文学创作的个体表达,也关系到社会和文化的认同与识别。
本文将探讨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旨在剖析这些形象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一、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有一部分女性形象展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她们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够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其次,还有一部分女性形象体现出了柔情和温柔的一面。
她们善良、温和,以关怀他人为己任。
另外,还有一些女性形象是自由奔放、热情开朗的代表。
她们追求自由、享受生活,勇敢追求梦想。
这些多样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代汉语文学作品对女性角色的全面关注和多元审视。
二、女性形象的反叛和革新在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反叛和革新成为一个突出的特点。
传统观念中,女性被视为柔弱、依附和附庸的存在。
然而,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表达出了自身的独立想法和情感诉求。
她们勇于挑战权威和社会观念,追求自我实现和解放。
这种反叛和革新的精神使得女性形象在当代汉语文学中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三、女性形象的社会反映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关注。
一方面,女性形象的独立自强和自我价值的探索,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崇尚和尊重。
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展示自我,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
另一方面,女性形象中仍然存在一些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一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仍然被困于传统角色模式,缺乏真正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社会反映使得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创造和塑造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四、女性形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更新,当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仍然充满潜力和可能。
首先,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将得到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展示。
作家们将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表达女性的独特风采和思考方式。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评析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点使女性作家能够更直接地与读者沟通 ,及时了解读者反馈,调整创作方向。
传播速度与广度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有助于女性文学作品迅速 传播,扩大影响力。
未来女性文学发展前景展望
创新与实验
跨界合作与融合
随着文学观念的更新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化 ,女性文学将继续在创新与实验方面取得 突破。
女性作家的作品在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她们关注女性命运和社会问题,通过文学作 品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06
女性文学发展趋势预测与前景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趋势预测
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女性文学将更加 注重跨文化交流,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女性经验,拓展创作视野。
多元主题探索
女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母女关系 既有亲密无间的一面,也有矛盾 冲突的一面,揭示了母女关系的 复杂性和多样性。
女性身份的认同与
传承
通过对母女关系的描写,女性文 学作品探讨了女性身份的认同与 传承问题,以及女性如何在家庭 和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
情感纽带的独特性
母女之间的情感纽带具有独特性 ,女性作家在描写母女关系时能 够深入挖掘这种情感的内涵和意 义。
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尝试
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如小 说、散文、诗歌等,展现出丰富的文学创作才华。
05
当代女性作家作品评析及影响研究
代表性作家作品介绍及评价
铁凝
《玫瑰门》、《大浴女》等作品,以细腻笔触刻画女性内 心世界,展现女性生存困境和抗争精神。
01
王安忆
《长恨歌》、《小城三月》等作品,通 过女性视角审视历史变迁和人性复杂, 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浮出历史地表 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以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深度 探讨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此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被忽 视的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女性文学在现代中国历史中逐渐崭露头角。从1917年至1927年,伴随着社 会的变革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文学领域中寻找自我表达的途径。这一时期 的女作家们,如庐隐、冰心、丁玲等,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尝试着从 不同角度阐述女性的独立和自由。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也为我们 展示了女性对自我认知和价值追求的坚定信念。
精彩摘录
书中对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丁玲对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 的独特思考。在这篇小说中,丁玲通过对主人公钱文贵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她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的独特见解。张爱玲通 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籍,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摘录值得一读。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也揭示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一本以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专著。 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对现代妇女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和阐释。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摘录,以下是其中几个: “浮出历史地表”这个隐喻,形象地描述了女性在历史上被掩盖、被边缘化的状态。这个隐喻也 表达了女性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过程,展示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者通过对庐隐、冰心、丁玲等现代女性作家的分析,展现了女性文学在表达女性自我和性别的 独特之处。这些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自己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看法和思考,展 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萧红评价史研究

萧红评价史研究萧红评价史研究论文报告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命运。
然而,面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人们对萧红的评价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萧红评价史的研究现状,并且列举出以下九个提纲标题:一、萧红的文学及其时代背景简介萧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的尖锐、敏感和细腻的观察。
同时,她的作品也记录了中国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历程。
二、40年代的萧红评价在40年代,萧红作为一位革命文学家,她的作品引起了当时文坛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一时期,她的作品被誉为“红色的玫瑰”,并被称为典型的“正面写作”。
三、50年代的萧红评价到了50年代,中国的文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萧红的作品也被重新审视和评价。
她的作品受到了左派文艺批判的批评,被指责为“民主主义的抒情主义”。
同时,她的生活经历也被怀疑和质疑。
四、文革期间的萧红评价在文革期间,萧红受到了严重的批斗和迫害。
她的作品被贬低为资产阶级的文艺产物,成为了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之一。
五、80年代之后的萧红评价到了80年代,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思想环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萧红的作品也受到了重新评价。
她的作品被重新发现和认识,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重要参照。
六、海外学术的萧红评价萧红的作品在海外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评价。
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角度来看,萧红的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价值。
七、萧红评价史的学术研究萧红评价史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许多学者对萧红的作品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八、萧红评价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萧红评价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是深远的。
它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也反映了文学作品如何成为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的变迁过程。
九、萧红评价史的启示萧红评价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不可归于某一特定的政治和文化倾向,而应该以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和人性的深刻共识来衡量。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探讨女性作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地位。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作为文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女性文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也为全球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介绍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探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伤痕文学、到80年代的女性文学高潮、再到9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女性作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传统男权文化的挑战;注重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广泛。
当代女性文学的主题主要包括性别认同、女性形象、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女性作家通过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勇敢。
很多女性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的反思,以及对两性关系的深入探讨。
当代女性文学中蕴含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化,表现为对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生殖权利等问题的。
女性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呈现女性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传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和追求平等的精神。
很多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父权文化的批判和对母系文化的怀念与重构。
当代女性文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文学作品为受众提供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审美体验,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女性文学传达出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女性文学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为全球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迟子建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谢谢观看
1.迟子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 特的艺术风格。
2.她的作品深入挖掘了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 的地方风貌。
3.迟子建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和思考,传递了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4.她在文学形式的创新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为丰富中国 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梳理迟子建的文学作品,探讨其文学特色和创作风格。通 过对迟子建成长经历、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其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 成就,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迟子建及其作品概述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漠河,代表作有《额尔古纳河右岸》、 《山川册》等。她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以独特的叙事手法 和醇厚的情感氛围深受读者喜爱。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 关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迟子建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研究现状
03 三、结论
02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 04 参考内容
迟子建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中国当代女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 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在过去的20年中,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一直受到广泛和 研究。本次演示将对迟子建文学创作2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 究提供参考。
三、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
1.家乡黑龙江的描绘
迟子建的作品中,对家乡黑龙江的描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些描 绘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黑龙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2.女性命运的思考
迟子建的作品还深入探讨了女性的命运。她通过塑造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这些思考触动 了社会的痛点,引起了广泛。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篇一: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正文: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政治、性别、家庭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在当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推动性别平等、探讨人类存在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作品涵盖了多种类型,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其中,一些女性作家以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珍妮特·珍·吉德、乔治·奥威尔、弗吉尼亚·伍尔芙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飘》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描绘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展现了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劣势,同时也探讨了家庭、婚姻、爱情、自由等主题。
阿特伍德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珍妮特·珍·吉德是20世纪另一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探讨了青春、爱情、友情、自我探索等主题。
吉德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伍尔芙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探讨了文学、艺术、自由等主题。
伍尔芙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女性的困境和挑战,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女性作家的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意义,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探讨人类存在等问题。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作者对于女性个体的塑造,更是社会性别建构的产物。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性别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反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可细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女性、现代女性和超越性别的女性。
传统女性形象体现了传统社会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和期望,她们通常被描绘为温柔、善良、顺从的家庭主妇。
现代女性形象则呈现出女性解放运动后的社会变革,她们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超越性别的女性形象则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颠覆和解构,她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表达出更为复杂和多元的人性。
这些女性形象的建构不仅仅依赖于作者对于女性的理解和塑造,也受制于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和批判。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传统的性别观念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地位,因此传统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依然十分常见。
这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限制和期待,强调女性的柔弱和顺从,传达着对于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维护。
而现代女性形象则成为了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的集体表达,她们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由,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权益。
一些作家则通过超越性别的女性形象,试图解构和颠覆传统性别观念。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拥有男性化的特质,她们追求权力和自由,不再被传统的性别角色所限制。
这种形象的创造正是作家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批判和反思,试图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重新构建女性形象。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到社会性别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反映。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呈现不仅仅代表了作者的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研究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认识到性别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差异,更是一种社会构造和文化建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通过对多元性别角色的塑造和呈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意识的提升。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篇一: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探讨女性作家的文学世界,了解她们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内涵,并分析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综述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和读者评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思想内涵和影响。
正文:一、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1. 成长背景:女性作家的成长环境往往与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有关,她们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创作风格:女性作家的文学风格多样,有的以描写女性生活为主,如文学作品《红楼梦》;有的以描写战争、社会动荡为主题,如文学作品《百年孤独》。
二、女性作家的文学思想内涵1. 主题思想:女性作家的作品往往关注女性的生命、情感和社会地位,探讨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表达女性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2. 文学表达:女性作家的文学表达多样,有的通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表达女性的情感和思想,如文学作品《雪国》;有的通过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女性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如文学作品《花开富贵》。
三、女性作家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1. 文学史地位: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读者群体:女性作家的读者群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女性读者为主,她们更关注女性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四、结论女性作家的文学世界丰富而多样,她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关注女性的生命和爱情,在文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女性作家的读者群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女性读者为主,她们更关注女性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篇二:标题: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创建与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正文:女性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有效抵抗形式之一。
女性作家通过创作,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本质、情感和生命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认知和意识,是女性身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综合体现。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研究方向,旨在探究当代中国女性的身份认知与意识,以及女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角色。
一、女性身份认知的历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长期根深蒂固。
女性常常被定位为妻子、母亲、媳妇等传统家庭角色,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创造的空间。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身份认知逐渐发生了转变。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开始勇敢地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思和解构。
例如,《莲花》一书中的女主人公兰花,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
她从小被父亲教育成一个性格独立、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因而她没有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男性身上。
当她在与男友分手之后,家人和社会对她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她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内心和选择。
小说中的兰花固执地坚持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展示了一种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觉醒。
二、女性角色的反思和解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中的自我解构作品,主要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并对传统女性角色提出了批判。
女性开始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开始反思和解构性别和身份的定位,进而探索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活着》中的凤霞,是一个强烈的女性形象。
小说中,凤霞虽然是传统家庭的女儿,但是她的内心世界却是复杂的。
她渴望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自由的空间,不希望像传统女性那样被动地等待婚姻和家庭的到来。
她愿意自己去拼搏和争取,不愿意被安排和束缚。
凤霞代表了当代女性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思和解构,她在传统价值观和个人追求之间进行了选择和权衡。
三、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随着女性身份认知和角色反思的持续深入,女性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开始兴起。
女性主义思潮最早由西方国家引进中国,其基本精神是追求性别平等、尊重女性人权、关注女性自由和发展。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我国以来,这种女性主义理论就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实践,对我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的改进,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批评方式和理论视角。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接轨,表征着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对人性的深层探索,表明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本文尝试从女性意识的内涵与理论出发,梳理了中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女性主义的某些理论来解读作品,深入研究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挖掘出女性意识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以求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建构女性文学。
一、引言。
归纳总结学术界关于“女性意识”这一重要命题及与之相关命题的研究成果,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女性意识”进行研究阐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文。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部分:从女性意识的内涵阐释及理论渊源出发,辨析在女性文学批评里歧义很多经常引起争论的几个文学概念,借鉴当今学者对这些概念的种种理解,本文以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参照物,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
并具体分析了女性意识的内涵:即对女性经验的强调;女性要求平等自由的政治诉求。
通过对异域化女性主义的阐释,分析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轨迹。
第二部分:梳理中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衍变过程。
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状况、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历史的各种因素形成了传统的女性意识;具有现代性质的女权启蒙思潮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女性生命体验的内在探寻导致了女性意识的消融;当代女性作家在对男性中心文化霸权的解构中建构女性空间和女性意识。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为下文对当代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分析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阐释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这一部分是论文论述的重点。
219404806_数字人文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2022 年
SVM 统计机器学习模型,以词汇为实验单元,对鲁迅、沈从文等 8 位作家的 60 余部作品进行了作者身份
识别研究 ① 等。包括对文章来源、真伪、语言亲属关系的判定都属于这一类型的研究。二是基于网络分
析的人物关系挖掘。邰沁清等人利用 Gephi 可视化工具构建金庸小说的人物关系网络,通过人物中心性
思数字人文研究的局限与困境。
一、现状与趋势:数字人文介入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可能性
2009 年,武汉大学王晓光发表《
“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一文,正式将“数字人文”这一舶来词
带入国内研究视野。十多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研究组织陆续开展以“数字人文”为主题的学术活
动 。 武 汉 大 学(2011)、南 京 大 学(2018)、中 国 人 民 大 学(2019)、北 京 师 范 大 学(2020)、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关键词:数字人文;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2)04-0098-08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信息技术正在向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迅速推进,
全面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并与各种知识生产机制形成积极互动,生成信息整理、分析、阐
学科建设意义的多元探索,再到如今突破性别视域对女性文学的再思考,女性文学研究在理论建构、史学
研究、批判实践、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受传统人文研究自限性与主观性等方面的影
响,女性文学研究在稳健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如创新性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亟待更新等问题。而数
字人文的出现或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综述》,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个领域中,女性主义视角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性别议题。
一、女性主义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女性主义视角是一种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论,它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主义视角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当时,一批女性作家如徐志摩、陆小曼等开始关注女性的自我解放和独立意识,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她们的观点和诉求。
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分析1. 性别角色的重塑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视角常常关注性别角色的重塑。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作家们试图突破传统的性别框架,呼吁女性的自由和平等。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妹妹,她勇敢地站出来反抗父权制度,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2. 家庭与职业的冲突女性主义视角还关注家庭与职业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要责任人,而忽视了她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追求。
一些作家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与职业之间的挣扎,呼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例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两位女主角,她们分别代表了传统家庭与现代职业的冲突,展现了女性在这个问题上的困境和挣扎。
3. 性别歧视与暴力女性主义视角还关注性别歧视与暴力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中,性别歧视和暴力问题长期存在,对女性的发展和权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作家通过揭示这些问题,呼吁社会对性别歧视和暴力进行关注和改变。
例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女主角茉莉就是一个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的受害者,她的遭遇引发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女性主义视角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
如王蒙、王安忆、张洁、冯骥才等。
在她们的作品中,均深刻地体现了她们对女性意识的理解与感悟,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揭示和追求。
但是,随着女性文学的不断发展,女性作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80年代中期出生的许多女作家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私人世界,而是把关注对象转移到了社会现实之中。
例如李娟等人写下了大量关于新疆农村生活的作品,她们开始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风俗等进行观察与探索,并且在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女性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创作类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发展到了如今的勃兴状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但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本文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切入点,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笔者认为,女性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已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研究的背景出发,进而分析其崛起与特征。
“女性文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由女性作家群体所创作的一种文学作品,其所体现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之下社会女性群体的生活状况、审美情趣以及思想感情等。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女性文学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男作家”与“女作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性别化倾向。
近三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回顾与思考

基金项 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 目 “ 女性文学视域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路径与困境”阶段性成果
5 8
为 国 内女 性 主义 研 究 的 主要 资 源 。在 此基 础 之 上 , 世 纪 之 交 的译 介 视 野 更 开 阔 ,也 更 具 有 现 实 针 对 性 。 19 年 西 方 女 性 主义 历 史 上 的经 典 之 作凯 特 ・ 99
当下女性文学研究 中存在 的问题和误 区进行 思考 ,以期对女 性文 学研 究提供某些可供借鉴 的资料 。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 ;近 三十年研 究现状 ;回顾 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10 6 2 7.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3 1 (0 2 10 5 — 8 6 1 15 2 1 )0 — 0 8 0
与发展的社会 空间。但始于此阶段止于 2 世纪 7 O 0 年 代末 的女 性 文学研 究 ,相对 而 言性 别意 识 比较贫
弱 ,研 究 者较 少 采 用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视 野 。 因 此 ,我 们认 为 真正 意义 上 的 中国女性 文学 研究 的 崛
论 的是关注英美 女性 文学 的学 者朱虹 ,她在 18 91 年和 18 年相继 出版 了 《 国女作家作品选 》和 93 美 《 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 美 ,对美 国女性主义作品进 行 了翻译 ,并 在该 书 的 “ 言 ” 中 ,对 西方早 期 女 序
不断开拓和发展的新 阶段。本文 以2 世纪 8 年代 O 0 以来 的研 究 成果 作为 考量 的范 畴 ,通过 五个 层 面梳
理 了近 三十 年 中 国女 性 文学研 究 的发 展脉 络 ,描述
出中 国女性 文学 研究 的基 本 面貌 ,分 析述 评其 重要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发展及其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女性意识的概念及其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体现,接着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多维度表达,包括女性主题、女性形象、女性叙事等。
通过对一系列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文章揭示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文章也关注到女性意识在文学表达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了对女性文学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女性意识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二、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概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逐渐崭露头角,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女性文学的优秀传统,还深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题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女性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以女性的视角和立场来审视和反映社会现实。
无论是描写女性在社会、家庭、职场中的挣扎与抗争,还是探讨女性的爱情、婚姻和亲情,女性文学都力求揭示女性内心的真实世界和情感体验。
在创作手法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女性作家们不仅善于运用传统的叙事手法,还大胆尝试现代派、后现代派等多样化的文学手法,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技巧来展现女性的复杂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主题表达上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女性作家们不仅关注女性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世界,还积极探索女性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以及女性与男性、女性与自然、女性与文化等多重关系。
她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女性价值的独特理解。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它不仅丰富了文学宝库,也为女性争取平等地位和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文学支持。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1、试论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初期女性意识觉醒的异同。
“五四”与新时期是女性文学发展的两个高峰,“五四”开创了中国女性文学的传统,新时期初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与突破,二者之间有对话更有超越,有相同又有不同。
相同点:1、“五四”时期与新时期初期女性文学都带有浓厚的启蒙主义色彩。
启蒙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解放与独立,而“五四”与新时期初期的女性文学表现的就是女性作为人争取解放语独立的努力。
2、新时期初期女性文学承接了“五四”女作家的自主创新精神。
以女性的身份来体悟人生,构建女性的写作空间,向男性的话语权发起挑战。
3、新时期初期女性文学延续了“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的写作模式。
新时期初期女作家们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叙事模式与探索思维并没有超越五四时期的探索,而仍是延续男性作家的写作模式,她们止于“女人和男人一样”这样抽象的平等,模仿男性话语。
不同点:1、女性的解放在“五四”与新时期初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五四”女性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的是女性反抗封建制度的勇敢与决绝。
新时期初期不仅仅表现女性与外部世界的抗争,更注重对女性内在世界的表现,在审视男性的同时表现出深刻的自审意识。
2、“五四”与新时期初期女性文学中女性自我的表现不同。
“五四”文学创作表现了就是女性与新式女性在新旧夹击的时代中的生存困境;新时期初期则变现为对女性真实历史的打捞,对女性真实自我的揭示,同时两性关系成为女性变现自我的一个重要题材。
3、新时期初期文学对“五四”女性文学主题的发展。
爱是“五四”女性作家表现自我的以一种话语方式,新时期女性作家在爱的追求中进一步深化,变成对女性完整生命的表现。
4、“五四“时期与新时期初期女性文学的叙事话语不同。
五四时期的女性创作大都选择自叙传叙事形式、大都通过日记、书信等体裁来表达;新时期初期通过女性叙事与男性叙事的对照来剖析男性叙事中女性的他者身份,结构男性叙事中的性别权利关系,以此彰显女性叙事话语的重要意义。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创作探讨

添加标题
女性主义理论在 女性文学研究中 的应用:通过分 析女性作家的作 品,探讨女性在 社会、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地位 和权益,以及女 性在文学创作中 的角色和地位。
添加标题
性别研究与女性文学的关系
性别研究:研究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性别认同等
女性文学:以女性视角、女 性经验、女性情感为创作主 题的文学作品
0 4
女性文学的语言特点
细腻生动: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细腻生动,能够 深入描绘人物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
情感丰富: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情感丰富,能够 表达出女性特有 的情感体验和情
感表达方式。
形象鲜明: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形象鲜明,能够 塑造出鲜明生动 的人物形象和场
景。
语言优美:女性 文学的语言往往 优美,能够展现 出女性特有的审 美情趣和审美追
女性文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分析女性作家的社会背景和创 作环境
女性文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研究: 研究女性作家的历史背景和创 作背景
女性文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 探讨女性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 作理念
女性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学作品 的文本分析,探讨女性作家的 创作特点和思想内涵
女性主义理论:从女性视角出 发,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 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权益
发展。
丰富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丰富了 文学创作的多样 性,为文学创作 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思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女性文学对性别平等的推动
女性文学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 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文学促进了性别平等的观 念和意识
女性文学为女性提供了表达自 己观点和情感的平台
女性文学推动了性别平等的社 会变革和进步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在中国当代思想史的脉络里,女性文学最为突出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比如舒婷和林子等,接受五四文学彻底反叛精神,从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被打破,妇女解放问题一开始就受到五四先驱者的青睐。
女作家本身就是一种新型人格的探索者,他们大多置身于男作家“寻根”的集体意识之外,这也是女性文学一直表现的特点,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更直接细腻地表达极为新奇特异的感触和思想。
一、“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具体的时间是指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女性创作,涌现第一批有独特色彩的女作家,对于整个现当代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男女都一样”。
打破传统观念,通过作品的描述,表达女人从此要站起来的希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十七年”女性创作,从整体上呈现出性别意识淡漠与消解的特点。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赋予“女性”新的历史地位,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选举权、工作权、教育权、参政权等,现实中反映女权主义的诞生。
“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推广,通过一些作品彰显女人的魅力。
在这个时期的作家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
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英姿飒爽的豪杰,与唯唯诺诺的柔性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主人公的命运很多坎坷,女子不再逆来顺受,开始反抗各种压迫,对于封建家庭的思想更是强烈反感。
张爱玲《半生缘》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反抗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与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
通过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突出的反映了“十七年”中普遍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
这些思想在整个文学界中,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认识,开辟女性文学另一条道路。
由于女性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觉,不再只注重于小家碧女情怀,更多现象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女性也是社会一员,开始抨击政治现象。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些作品曾被指为表现小资产阶级意识并遭受批评与批判。
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现状述评毕业论文

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现状述评内容摘要:创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和法国,而后又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得到长足发展的女性文学批评给传统的文化和文学批评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动摇了文学研究领域中由男性文化为中心的思想观。
同时,它的出现给世界文坛带来新的生机和力量,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和传播,自然而然地波及我国新时期文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实践的有力参照。
论文试图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现状着眼,解析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力图在西方女性文学批评和近现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参照下,从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文本批评的视角揭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并思索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兴起;批评方法;反思Abstract:Founded in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and then in the West and the whole world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 to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concept hitherto unknown Some of the impact will shake the area of literary study by the male culture of the ideological center. Meanwhile, it has the appearance to the world literary bring new vigor and strength in the world and the practice spread, naturally affected China in the new era literary circles, as Chinese women practi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powerful light. Papers from the Chinese women trying to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status quo - oriented, analytical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status, Western women in an attempt to literary criticism and near the modern Chinese woman in the light of literary criticism, social history from criticism Psychology criticism, the criticism of text reveals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of women's unique and complementary. and ponder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efforts to find contemporary Chinese 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 trend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Women’s literature research,rise,cirticsm ,relection引言中国女性的文学创作历史悠久, 然而在20 世纪以前的漫长时期, 妇女的文学活动本质上仅作为男性中心文学传统的附庸而存在, 她们的创作被纳入正统文化圈内, 成为一种增添别趣的点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成果总结
一、《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是为专科层次的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初等教育等相关专业撰著的必选课教材。
该教材撰著于2004年1月开始,2006年1月结稿,2006年4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历时2年。
全书共25万字,上起1917年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独特开端,下迄上个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女性文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贯穿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三十年的具有史论规模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二、撰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几年来,在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95%以上都是女生,并且发现她们对女性作家、作品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课程改革方案,有意识加大了女性文学部分的比重,并尝试以女性文学专题的形式讲授给同学们,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是始料未及的。
这些“五四”后现代才女们的作品不仅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吸引了我的学生们,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女学生。
“五四”后现代才女们的精神气质与我们的心性是如此缘通,她们通过精心塑造的一个个女性人物,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对男权社会的许多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提出挑战,发出自己的声音,使我们能够通过她们去领略其实是超越时代的女人的爱欲、自由、理想和痛苦的真实。
于是便在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积累的基础上,本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宗旨,撰写了深浅程度适用于专科学生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三、《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全书共分9章,涉及9个专题:
第一章陈衡哲与中西合璧的女性意识
一、陈衡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独特开端
二、陈衡哲的性格特点与事业家庭兼顾的新女性主义
三、陈衡哲的创作与中西合璧的女性意识
第二章冰心“爱的哲学”与“问题小说”
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二、基督教对青少年时期的冰心及其创作的影响
三、冰心“爱的哲学”的内涵
四、宣扬冰心“爱的哲学”的“问题小说”
第三章庐隐的自叙传与她矛盾人生理念下的痛楚
一、自叙传:现代女性作家的写作途径
二、现代悲情女作家庐隐与她的自叙传
三、庐隐矛盾人生理念下的痛楚
第四章凌叔华小说的创作视野与二三十年代的闺阁文学
一、凌叔华小说的创作视野
二、从凌叔华和曼叔菲尔的代表作谈起
三、二三十年代的闺阁文学
第五章石评梅与她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
一、风流才女石评梅
二、寻找文学史中的石评梅
三、石评梅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
第六章丁玲与女性文学
一、女性文学的内涵
二、现代女性文学的三个时期
三、丁玲的写作描述
第七章萧红小说的审美世界与《呼兰河传》的女性空间
一、萧萧落红——一代才女萧红的人生与创作
二、萧红小说的审美世界
三、《呼兰河传》的女性空间
第八章“传奇”小说、“流言”散文与“张爱玲热”
一、超人才华,绝世凄凉——张爱玲的生平创作
二、“传奇”小说评析
三、“流言体”特色
四、“文革”后“张爱玲热”与张爱玲研究状况
第九章梅娘与其执著的女性书写
一、梅娘创作的四个阶段
二、“北梅”与“南玲”
三、梅娘执著的女性书写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取得的教材建设成果是:
1、《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
教材将编写方针明确定位为面向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宗旨,力求以专题形式的新视角去展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
这是一种长廊式的现代女性文学读解。
2、符合教改思路,编写了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教材。
一是结合专业实际。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是一门带有初步研究性质的课程,共涉及9个大专题,29个小专题。
这门课是为已经学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同学设计的,或许还可以引起同学们对某一研究课题的兴趣,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或许还能找到毕业论文的方向或题目。
二是结合学生实际。
在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过程中发现这几个专业的学生95%都是女生,而且对女性文学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为此编写了这部教材。
3、比较全面地揭示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探索成就。
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展示了现代女性文学的独特开端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同步发展的特点;
(2)所研究的内容基本涵盖了现代女性文学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经典作品;
(3)通过专题研究展示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启蒙历程,使读者能够看到这些非凡的现代女书写者们是如何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寻找自我,对男权社会的许多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提出挑战,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行表象性的文学自赎;
(4)明晰了女性文学的内涵及其相关的妇女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和女性意识等概念。
4、丰富了教材编撰的方法。
从专题研究的新视角,通过人物和作品的思索体现出史论规模,力求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专题研究和生动的历史内涵统一起
来,展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
5、展示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新材料和新成果。
教材比较充分地吸取了20世纪以来的为女性文学研究界公认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本人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升了教材建设的质量。
四、《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的创新点
1、《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上起1917年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独特开端,下迄40年代的沦陷区女性文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贯穿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三十年的具有史论规模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2、教材编撰的方法新颖。
以专题研究的新视角,力求展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
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现代女性文学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经典作品,“以点带面”,通过这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思索体现出史论规模,力求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专题研究和生动的历史内涵统一起来,从而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
3、注重特征性研究。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没有更多地沉浸于文本读解,而是确认其特征,进行特征性研究,把研究对象的各自特征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历史长廊中予以审视与阐发。
例如,由陈衡哲引出现代女性文学的独特开端;丁玲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人物,因此把丁玲与“女性文学”置放在一起,不但阐释了女性文学的内涵,而且还介绍了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把庐隐的自叙传与“自叙传:现代女性作家的写作途径”置放在一起;把凌叔华小说的创作视野与“二三十年代的闺阁文学”置放在一起等。
4、专题研究避开了“女性”樊篱。
在内容上,注意把握中国现代女性启蒙的历史语境,追求合乎人物生平的历史语境真实,而不是刻意于性别同一性的超乎历史实际的发掘。
如对陈衡哲,明确指出“陈衡哲是以超然两性差异的姿态,以结构在美国求学时的生活题材而步入文坛的,因而使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有了一个独特的开端。
”
五、《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的应用情况
该教材出版后作为专科层次的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初等教育等专业的教材,实际运行效果还是不错的。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虽然具有初步研
究的性质,但难易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学生普遍对这部教材产生了浓厚兴趣,是一部符合学生实际的好教材。
“五四”后现代才女们的女性意识、创作个性、惊世才华、传奇人生、红颜薄命、社会影响、文学史地位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尤其是引起了占绝大多数的女生的共鸣。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作为专科层次的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必选课教材,应具有良好前景。
该教材得到业内好评。
主要评论文章有: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凯征(高楠)先生为本书撰写了5000多字的序言,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是“中国女性解束与解放意识启蒙的着力之作”。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副教授、文学博士巫晓燕撰写了书评:《历史文化语境中现代女性文学的书写——简评卢云峰女士的新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辽宁师专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