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长乐辩论稿
知足常乐辩词
![知足常乐辩词](https://img.taocdn.com/s3/m/01faa23d5727a5e9856a61bd.png)
我将在财富追求、环境.身心健康3方面,高举“知足者常乐”的旗帜,进一步论证几千年来颠簸不破的真理:知足者常乐!1、财富追求无止境,人生为善乐知足。
何为知足,何为不知足,其实只是看是针对什么事物,取决与人心. 不知足?不知足的人的心,人心是无底洞,想要填满是永远不可能的。
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
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产,他从中获得的安乐究竟有多少呢?就象那些帝王一样,即使他拥有了天下所有的财产、人口,然而他一生享有的安乐,远远比不上一个知足少欲者修持一座世间禅(chán)定所得到的安乐。
最近香港无线电视台曾报道:香港有一位富豪,拥有财产约100亿港币,却因为贪80多万元触犯了法律,而被判入狱四年。
他在毫无人身自由的牢狱中度过四年,这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个例子说明世人贪得无厌,为了积累财富,不择手段,以身试法,增长罪恶,结果成为金钱的奴隶。
一位美国富翁曾说:“我很有钱,但我一点都不快乐!”2.环境,我们不能这不知足了.今天的知足常乐,如果用在环保方面,那就是说我们已经向大自然索取了很多很多,是应该收手的时候了!过度的挥霍让我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臭氧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多样性减少......图瓦卢举国搬迁,海面上一次次的恶臭的赤潮,再到离我们最近的深圳河水体污染,无一不是人们不知足常乐所造成的!3.欲望无止尽,学会知足常乐.在座的同学都学过项链这篇课文.文中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就是因为心中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陶醉”和“梦想”,欲望可谓大矣.不知足让她最后十年负债累累的痛苦生活,是对她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一种惩戒,是她自导自演了一幕欲望膨胀引起爆炸的悲剧。
当然,我们不是不要进取,只是今天我们必须强调,即使进取也终究会在某个领域内出现一个限度,那是因为人的能力确有局限。
我们今天强调知足常乐,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方立场的局限,而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确实需要在激情四逸的同时树立起一种理性冷静的价值观。
不知足者常乐四辩稿
![不知足者常乐四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e73c0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c.png)
不知足者常乐四辩稿正方选手所谓知足常乐,没说什么乐在哪,倒是不停的劝我们知足,要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问题,然后又用知足可以推出常乐,这不是循环论证吗。
我来试试解释看为何会知足常乐,大概是因为计较得少,快乐自然就多。
于是有些企业家放弃了公司上市的机会,选择了平淡是真,有些作家放弃了继续写深刻文章的心境,笔下不再辛辣,歌颂人生的一片美好,还有些人退出人情世态,选择暮鼓晨钟,心中安静得可以容下天地。
社会永远是平衡的,有人知足,便有人进取,有人劳作,便有人休息。
但我真的不愿看到整个社会都是知足者,届时将国之不国,司之不司。
一个学生可以知足,但老师却想把每个学生的心智都培养得胸容四海,义薄云天;一个普通市民为了过得幸福完全可以颐享天年,但政府领导为了发展、为了和谐、为了不负众望,那个敢有半刻知足!知足常乐,是对不平衡、不得法、还痛苦的追求者的劝慰。
劝其放下进取,抛开心爱,获得新生。
而那些不愿努力的人们总愿意走极端,说不知足的人就是贪婪的、欲望强烈的、伤害心智的,而知足、放下才是人生幸福的法宝。
我方所说的不知足,不仅仅是对于物质世界追求的不知足,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发展的不知足,不放松,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人生追求中感受到自身不断进步的快乐。
一个人的贪婪及其一切罪恶品质的暴露,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精神的自我满足与放松,上进是以为自我成长为目的的,能力的成长,知识的增加,经验的累积等。
贪婪的目的很简单,获取物质利益。
这正好说明,知足者无法常乐。
知足常乐的快乐实则是一种自私庸俗的快乐,因为知足而快乐的代价小,不知足也快乐的代价大。
人们不愿意多付出,说人生苦短,何不求欢?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小我,一个大我。
放纵小我的人,处处为自己考虑,最高境界就是知足常乐。
而心中有大我的人则从大局出发,凡事替他人考虑,提家庭考虑,替国家甚至民族和世界考虑。
这快乐,就是低级与高级的快乐,低级快乐可以称之为靠自然惯性向下坠落的快乐,而不知足的快乐可以称之为克服惯性向上攀登的快乐。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d7f0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6.png)
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辩辩词知足常乐(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辩辩词知足常乐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阐述我方观点:首先,让我们正本清源,明确知足常乐的概念,知足常乐一词最早出自《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运行合于道,连战马都可以还田耕种;国家的运行不合于道,战马只能在战场的恶劣环境生产。
祸害莫大于不懂得自我满足,罪过莫大于偏执性的贪求。
所以,懂得自我满足的富足,是长久的富足。
”统治者的贪婪、好战、不知足,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和灾祸,可见,知足常乐是对人的无限度、无休止的贪婪欲望的反对。
其次,知足常乐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洞察暂时的成功,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
乐观的心态才不至于扭曲前进的风帆。
知足常乐,真正意义上是个人永远追求的精神基站。
知足常乐要求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它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为今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平台。
第三,知足常乐是一种正确生活的态度。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足常乐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教导我们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懂得停下前进的脚步,思考自己的得失,珍惜自己的幸福,欣赏身边的风景,从而以一种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坎坷,脚踏实地地思谋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地走向前方。
正是因为人们不知足常乐,才会出现众多的贪得无厌的官员、才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造成一系列对自然社会的破坏。
不知足者常乐-一辩稿(辩论实战原创)
![不知足者常乐-一辩稿(辩论实战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8d4ef0991a37f111f1855b46.png)
知足者常乐一辩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者常乐。首先,正本清源,我方明确知足的定义为“满足于现状”,“知足者”说明知足的对象是人,以社会、国家为对象的“知足”最终只能在个人身上体现。知足的事件,是定义在时间线上的单件事情上,并不会使人生停滞不前。乐的定义是,乐是基于满足感与幸福感的一种感情。今天我方判断知足者常乐的标准是:在某一相同的时间段中,秉承何种态度造成的快乐时间更长。由于实际生活中,需要处理面对的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重叠进行。而常乐的比较建立在宏观视角上,即直接表现为时间长短。因此我方判断知足者常乐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二.知足带来的乐具有连续性。知足者秉持着知足的处世态度,懂得满足的精神被贯彻在几乎每一件事情上,在一定时间规模内长久地使人感到精神愉悦,从而快乐得以延续。而时间不会因为此人感到知足而停止。假设我对此时吸入的空气质量感到满足,我也不可能就此停止呼吸。在下一件到来的事件上继续以知足的角度评估或对待,才是知足的真正贯彻表现。或许一切事物的起因都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不知足”,但是这并不影响宏观角度上的所谓“贯彻知足精神”,否则世界上就没有知足的人了。
最后,我方承认不知足能带来社会积极影响力与发展推动力,也有带来乐的可能,是人类无法缺少的处世态度之一,但动力不等同于快乐,得到动力的人,并未得到常乐。
不知足者常乐作文800字
![不知足者常乐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903d16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3.png)
不知足者常乐作文800字篇一: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知足长乐〞反方1.不提倡“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良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3.提倡“知足〞对绝大局部个人不利。
可以保持个人的进取之心,拼搏前进之心。
而且,个人对自身工作能力、学习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养的不“知足〞,可以促进个人提高自身素质。
对方可能立论:1.缩小概念。
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偷换辩题。
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栽赃嫁祸。
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强加修饰。
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
辩驳:1.指出对方缩小概念。
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2.清晰定义。
“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而“知好〞是认为现状很好。
但继续追求与“知好〞并不矛盾。
3.明确逻辑。
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而追求应用正当手段促成良性竞争,对于上述情况应用法律去标准竞争,而不应用“知足常乐〞去扼杀竞争。
4.指出对方强加出自主观意愿的修饰,而不顾提倡后的实际效果。
盲目认为社会对“知足常乐〞有符合他们主观意愿的理解。
知足者未必常乐常言道:知足不辱,知足者常乐。
于是乎,“知足〞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珍贵品质,事事以知足为荣不瘟不火。
然而,难道处处都应该“知足〞吗?恐怕并非如此吧,知足者也未必常乐呀!古时候,中国人总是以“圣人之邦〞自居,惟我独尊,于是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阜民主、人杰地灵??只要一说起中国,诸多溢美之词纷至沓来,真可谓知足之至了。
知足常乐辩论
![知足常乐辩论](https://img.taocdn.com/s3/m/85ff2f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6.png)
知足常乐辩论知足常乐,是一种由古老智慧所传承下来的哲学思想。
它强调了顺其自然,心安理得的态度,并认为对各种事物都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与此相伴随的是人们能够获得一种内在的欢乐。
然而,这种哲学思想并非无可辩驳,反而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很难确定什么可以称之为“知足”。
人们对于“满足”的定义存在着差异,有人认为自己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和高的社会地位才可以称之为满足。
而有些人则认为只要有简单而温馨的生活,就能够满足自己。
在如此广泛的定义下,究竟如何去判断自己是否知足,就显得十分困难。
其次,知足常乐在现实中可能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如果一个人总是停留在自己现有的状态下,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放弃了对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境遇的追求,那么他很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由此可见,知足常乐可能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知足常乐的正面效应也难以得到全面的认同。
尽管许多人认为知足常乐可以使人保持心态平和、心灵愉悦,但这并不一定是所有人所想要的。
有些人希望自己过的是高价值、高挑战性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平淡的日子,这种生活充满着挑战和激情,令人兴奋、激动。
最后,知足常乐的论点很容易被滥用,导致人们对不合理的处境过于宽容。
为了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快乐,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忍受不公、欺压、不技能平等等不合理的处境,放弃了争夺自身权利的机会。
这种态度对社会正义和潜在的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知足常乐的哲学思想或许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或每种人。
对于那些渴望寻求自我提升和追求更高目标的人,在尝试平衡渴望与现实之间时需要注意。
当然,知足常乐的确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提醒人们珍惜自身所拥有的东西,不抱怨自己缺乏的东西。
知足常乐的思想应当被看做是一条指引,而不是对人生的答案。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规律,在自己认定的目标范围内,探索那些可能性。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aab2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5.png)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我们都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那么知足常乐还是乐而知足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双方辩手:大家好!首先谢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辩论。
作为反方的四辩,我要对我方在陈述阶段和自由辩论阶段做出总结,并进一步说明我方的观点。
陈述阶段,我方一号辩手开始便申明了我方辩论的目的,是论证“乐而知足”这一词语中存在的快乐和知足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们因为精神世界上的快乐而感到满足。
我方辩手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来说明,只要精神上快乐,人们便不会感觉到不满足。
之后二号辩手和三号辩手则针对对方辩友立论中的矛盾对对方的论点“知足而乐”进行反驳,并且引用了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来反驳了对方辩友单纯从本我的快乐原则这一片面角度对“知足而乐”做出的所谓正确解释。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辩手开始便承接了陈述阶段三辩的问题,继续针对对方立论方面的根本矛盾做出反驳,对方辩友在我方再三要求下对自己的立论方面的矛盾做出解释,并且把开始时单纯的用本我的快乐原则来论证“知足而乐”变成我方三辩已经陈述过的完整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
在讨论过程中我方一辩把“乐而知足”引申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即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引起对物质上欲望的降低,从而达到乐而知足。
但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进行争论,直到自由辩论结束。
从上面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来说,我方辩手一直围绕“乐而知足”这一观点,用各种事实及理论进行论证,下面是我对于我方论点的补充解释。
“乐而知足”,并不是说,快乐产生了满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
这里面的“知足”,指的是对自身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满足。
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满足。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现在在做小职员,他感到快乐,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
并不是说他满足于十年之后他还是小职员,而是他知道按照目前的生活步调来说,十年后他会做到什么位置,他对这个位置觉得很满足。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3d82742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f.png)
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第一篇:不知足者常乐辩论稿攻辩杀手锏对方几位辩友洋洋洒洒地站起坐下来论证问题,其实不正是“不知足”的表现吗,不正是对我方“不知足常乐”观点的具体实践吗,如果对方辩友真的知足的话,还有必要站起来再和我们辩论吗?四辩稿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知足常乐,是对不平衡、不得法、而且还处在痛苦中的追求者的自我劝慰。
劝其自身放下进取。
是那些不愿努力的人们总愿意走的极端。
不愿付诸努力的人总是说不知足的人就是贪婪的、伤害心智的,而所谓的知足、放下才是人生幸福的法宝。
我方所说的不知足,不仅仅是对于物质世界追求的不知足,更是对自己精神世界发展的不知足,不放松,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人生追求中感受到自身不断进步的快乐。
一个人的贪婪及其一切罪恶品质的暴露,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精神的自我满足与放松,上进是以为自我能力的成长,知识的增加,经验的累积为目的的。
贪婪的目的很简单,获取物质利益,这正是知足与当下的体现,也正好说明,知足者无法常乐。
知足常乐的快乐实则是一种自私庸俗的快乐,因为知足而自欺欺人所获得快乐的代价小,不知足而努力进取所获得快乐的代价大。
人们不愿意多付出,便说人生苦短,何不求欢?殊不知,唯有不知足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不求上进,安之若命。
格鲁夫·克利夫兰曾两度出任美国总统,可他刚开始时只不过是一名商店的售货员,如果他满足现状,以为当好一名站柜台的售货员能够养家糊口足矣,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他刚进入企业界时只不过是一名锅炉工,如果他仅仅满足于烧好锅炉,当好锅炉工,那他至多不过是一名称职的锅炉工,不可能成为世界钢铁大王;福特是一名农庄主的儿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农民,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却身无分文地跑到了城市里闯世界,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创立了他的福特王国。
知足常乐辩论赛开场白
![知足常乐辩论赛开场白](https://img.taocdn.com/s3/m/8509086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e.png)
知足常乐辩论赛开场白知足常乐好辩论赛求犀利开场白你现在生活得快乐吗提及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给出很乐观的答复。
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都把物质的多少.形象的好坏看的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总是为了更多的身外之物而把健康,心情当做了身外之物,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很多人想不到,我们追求的越少,得到的快乐就越多,这便是知足常乐。
虽然不知足者也有他们的乐趣,但知足者一定常乐。
有些人永远不会知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中。
这种人的成就可能很大,但他的快乐可能很少。
有些人则安于自己目前的处境,他不必好高骛远,只希望自己每天都有小成绩。
而任何小成绩都能增加自己的信心而成为快乐的源泉。
这种人欲望不多,他懂得生活中哪些是必须拥有的,哪些是不必强求的,因为他会享受生活,所以他生活得十分快乐。
有人认为知足就是对生活无所要求,毫无欲望,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知足绝不是对生活无欲而求,也不是盲目乐观,更不是苟且不求进步而是怎样看待你所拥有的。
懂得欣赏路景的人,大多都知道,快乐有它的分量,像四季的交替,谁也无法贪多。
主持人的开场白--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观众朋友们好,现在进行的是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有的人得到了东西就非常知足,常常乐观地喜笑颜开,而有的人却不那么做,他们不感到满足,究尽哪种做法是对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辩论赛,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正反方…比赛开始,由正方(或反方)先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观点。
急辩论赛我方:知足常乐,求一辩的开篇陈词首先,解释下知足常乐的意思;其次,突出并强调自足常乐的观点;最后,用个简单的例子论证下自己的观点;再者,综上总结自足常乐的重要性和明确观点。
知足常乐辩论赛开篇立论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是的,一个人不能有过份的贪婪行为,不能有脱离实际的梦想,也抄不能有好高骛远的追求,应该有切实际的目标,只有这百样,才能使自己的奋斗有成就感,有前进动力,否则,将会使自己失去信心、耐心,反而没有好的结果。
辩论赛知足常乐
![辩论赛知足常乐](https://img.taocdn.com/s3/m/c48c40178e9951e79a892765.png)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和同学: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
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常乐,是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乐观向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与创新。
而知足不常乐,却在用消极的方式去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你说不常乐者能说是知足的?以一种消极不可取的方式?显然这并不可取,因此我方一致认为:知足常乐!对方四辩的总结很是精彩,但对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方要指出以下几点:第一,我方并没有缩小知足者常乐的概念,我方也没有一味强调知足常乐是十全十美的,我方只是说知足常乐与它的反面都有利有弊,但是,相比之下知足常乐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竞争强,压力大,一样为了生活忙碌的人,一个常乐,一个不常乐,你说哪个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呢?无疑是知足常乐者,他们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对外部的风云变化泰然处之。
第二,知足常乐并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安于现状,没有进取心,也不是说要消极的对待问题,裹足不前。
而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质追求上不计较太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处境,用进取的心去开创未来。
因为知足常乐,便不会患得患失,少了负担,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次提供一个更好的心理状态,这也必将事半功倍!第三,我方并没有说知足不常乐的人就会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是说不常乐者往往会趋于这样的心境。
而我方一开始就已经说明知足常乐是说要以正确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得失,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态度决定一切。
第四,对方辩友似乎偷换了乐的概念,把知足常乐换成明哲保身、软弱退缩之类的词。
不常乐者往往急功近利,而急功近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大家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是我所要告诫对方辩友的!下面我将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知足常乐!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看,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艺术,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13c2e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b.png)
【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第一篇:【原创】知足常乐辩论赛反方四辩总结总结陈词谢谢,大家好!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论都起源于对方开展论题时所犯下的几个关键性错误。
首先对方一辩告诉我们,知足常乐这一俗语为大家所熟知,可是,这句话出自没有经济危机没有核战争没有恐怖分子的老子时代,试问,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我们能对它们置之不顾像老子一样安逸出世吗?恐怕老子的悠闲得到的是清风拂面我们却只有擦着头皮飞过的子弹吧?第二:对方一辩还告诉我们,知足是。
可是这样的知足确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既然任何事物的源头都是不知足,那么知足常乐的观点就是以我方观点为前提的,对方辩友却在苦苦劝诫大家要知足常乐,这难道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根据这两个前提,他们开展出X个论点。
@注意自由辩论对方回避的重大问题。
第一:对方辩友主张在一方面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另一方面却鼓励我们设定合理的目标,有目标有梦想就是对现在生活状态的不满意不知足,难道对方辩友是要一半论证对方观点一半论证我方观点吗?第二: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对于个人知足常乐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却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视而不见,对方辩友这种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的看法能够让大家信服吗?第三:对方辩友提倡有选择适度的知足,这是主观上否认知足常乐。
因为部分不能代表全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同学饿了就都放学吃饭去吧?对方辩友以偏概全,这样的借口我们大家能接受吗?第四:“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但只有不知足才能对现状不满进而努力改变,对方所说的知足仍要进取恰恰证明了我方观点:不知足才能常乐。
对方同学以上种种例证都不能证明,如何否认我方观点呢!如果大家都知足,棉袄不会出现,平淡的家常菜不会出现,交通工具不会出现,房子不会出现,医院不会出现,而当最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成为问题时,我们今天就不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讨论知不知足的问题,而是围在山洞里讨论如何吃饭的问题了。
“不知足常乐”辩论会材料
![“不知足常乐”辩论会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ce9ac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b.png)
“不知足常乐”辩论会材料第一篇:“不知足常乐”辩论会材料1.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
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
对方可能立论:1.缩小概念。
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
2.偷换辩题。
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
3.栽赃嫁祸。
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
4.强加修饰。
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
辩驳:1.指出对方缩小概念。
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2.清晰定义。
“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
而“知好”是认为现状很好。
但继续追求与“知好”并不矛盾。
3.明确逻辑。
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而追求应用正当手段促成良性竞争,对于上述情况应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而不应用“知足常乐”去扼杀竞争。
4.指出对方强加出自主观意愿的修饰,而不顾提倡后的实际效果。
盲目认为社会对“知足常乐”有符合他们主观意愿的理解。
知足者未必常乐常言道:知足不辱,知足者常乐。
于是乎,“知足”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宝贵品质,事事以知足为荣不瘟不火。
然而,难道处处都应该“知足”吗?恐怕并非如此吧,知足者也未必常乐呀!那么,不知足的人呢?他们恰恰用自己的行动,从反面告诉世人:知足者未必常乐。
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个科学家,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便是“不知足。
”如:量子力学创立者之一的薛定谔,一生都在不懈求索,不断进取,他曾在一年之间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不断提出新观点。
又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更是从不满足,不断研究思考,在提出狭义的相对论后不久,又进一步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使人类科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四辩正式稿知足常乐
![四辩正式稿知足常乐](https://img.taocdn.com/s3/m/0870bd60f46527d3240ce0b7.png)
四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谢谢评委,感谢对方辩友今天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辩论。
下面我将反驳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方坚定认为对方辩友的定义有错误,知足就是对自己现状的满足。
对方辩友主张在一方面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另一方面却鼓励我们设定合理的目标,有目标有梦想就是对现在生活状态的不满意不知足,难道对方辩友是要一半论证对方观点一半论证我方观点吗?对方所说的知足仍要进取恰恰证明了我方观点:不知足才能常乐。
其次,对方辩友声称是不知足导致人贪婪无厌。
我方提倡的不知足常乐是在法律和道德这一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之下的,相反对方提倡大家知足常乐,连最基本的竞争和发展都反对的话,社会怎么办?国家怎么办?时代怎么办?当一切都停滞不前大家都沉迷安逸,这就是对方辩友想看到的吗?下面我将重述我方论点:首先,人怎么可能知足呢?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当我们因不知足而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时候,并且在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不知足,即不满足于现状,对现状的不满,迫使他们会努力去改变现状,为了改变而不断进取,正因如此,所以他们会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感受到“快乐因子的刺激”,所以这种人才是“常乐”的。
再者,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来看,同样说明了“不知足常乐”的必须。
中国为什么落后?正是因为近代中国的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沾沾自喜于“知足常乐”。
看看今天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不正是我们的前辈们吸取满足自我的教训,以敢为人先,励精图治不知足的精神做支撑吗?综上所述,“不知足”是无疑的社会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知足”只是相对的、阶段性的;“不知足”是永恒的、必然和必需的。
作为9点钟的太阳的大学生更应已不知足为乐!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做人应当不知足。
最新知足常乐议论文(实用14篇)
![最新知足常乐议论文(实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cf3b5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0.png)
最新知足常乐议论文(实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知足常乐议论文(实用14篇)知足常乐与知足未必常乐议论文总结能够帮助我们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https://img.taocdn.com/s3/m/6374410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c.png)
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辩论赛不知足常乐篇一1、“知足常乐”这句古话在中国,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可谓流行了,甚至还被人们奉为人生信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知足常乐”这种思想还应该存在吗?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比拟的,而封建社会历史如此之长的原因主要就是统治阶级成功地利用“知足常乐”的思想禁锢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头脑,使他们放弃反抗、不图进取,让他们满足于现状,任由统治阶级剥削。
于是,当英国解除封建束缚,大力发展生产的时候,中国人却高唱孔孟之道:“我知足了,我知足了!”结果自然是落在别人的后头。
3、历史发展到今天,“知足常乐”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了。
但是由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这种思想还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
而正是这种思想阻碍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连根拔起,彻底废除这种思想。
4、中世纪以来,科学上的各大发明和发现,从牛顿的三大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孟德尔的基因学说,为什么都是属于他们欧美人?又是为什么诺贝尔奖在中国总是空白?这能说明中国人笨吗?不,而是中国人还背有“知足常乐”整个思想包袱,使我们不能轻装上阵,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
5、“知足常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小农主义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麻痹和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今天的中国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才子大显身手,发奋创新的千载良机。
因此,我们应该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大力提倡“不知足常乐”,来永不满足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社会不应该/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
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
知足长乐辩论稿
![知足长乐辩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b9a10ade80d4d8d15a4ff4.png)
知足长乐辩论稿正方一辩姚远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
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
相同点在于乐。
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
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
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
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
《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
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
《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
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
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
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
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
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
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
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
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
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
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鲍天聪总结陈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知足常乐辩论 (2)
![知足常乐辩论 (2)](https://img.taocdn.com/s3/m/9fadb4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4.png)
知足常乐辩论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感和满足感已经成为普遍的追求。
然而,对于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人们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其中,“知足常乐”和“不知足者常乐”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辩论。
本文将探讨“知足常乐”这种人生态度的意义和价值。
知足常乐的解释与内涵“知足常乐”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已有的、现有的状况或得到的东西心存满足和感恩之心,不贪求过多,而能够对自身拥有的事物或境遇感到满足和快乐。
这种人生态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珍惜现有的幸福知足常乐的人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并不追求过多的财富、地位或名誉。
他们明白,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条件。
2. 善于感恩知足常乐的人非常感恩,对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小小的快乐和满足,并对此心存感激。
这种感恩之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增加幸福感。
3. 快乐来自内心知足常乐的人明白,快乐来源于内心的满足感,而不是外部环境的改变。
他们相信人的内心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快乐与否,而不是所拥有的外在条件。
4. 少欲知足知足常乐的人不贪求太多,他们明白追求无止境的欲望只会带来焦虑和不满。
相反,他们懂得满足于现状,真正享受生活的过程。
知足常乐与幸福感1. 幸福感的定义幸福感是指人们主观感受到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程度。
幸福感体现了人们对自身生命质量的认知和满足程度。
2. 知足常乐与幸福感的关系知足常乐的人相对于那些不知足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因为他们能够对现状心存感激和满足,不被外部环境或他人的评价所左右。
3. 知足常乐与心理健康知足常乐的人更倾向于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他们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更容易积极应对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4. 知足常乐的实践方法实践知足常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培养感恩之心:每天写下几个自己感激的事情,帮助自己更加感恩。
知足常乐(四辩稿)
![知足常乐(四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233c598502d276a200292e16.png)
谢谢主席!作为全场最后一个发言的选手,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大家做最后一次梳理。
首先,我希望对方辩友能够好好看看今天的辩题:是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乐?而不是当今社会需要人们知足还是不知足。
其次,对方辩友明显对“知足”的理解过于浅显,仅仅将知足理解为知道满足,轻易满足。
而事实上,知足应当是懂得满足,只有懂得满足,才能真正享受满足所带来的那种快乐;只有懂得满足,才会明白什么时候自己应该满足。
既然对方辩友对知足的理解本身就有错误,那么对方辩友所认为的知足等于固步自首,放弃追求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知足不是放弃追求,知足与不知足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有没有追求,而是两者的追求不同。
一方面,知足追求的是一种简单化,一种适合自己的。
你能说陶渊明纵情山水就是没有追求?只不过他追求的是一种恬淡的生活罢了。
另一方面,知足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过程,而不知足追求的是结果。
人生道路上,知足的人更在意的是路两旁美丽的风光,或许我走的比较慢,但我更能享受美丽风景所带来的愉悦,我也就更加珍惜我所走过的每一步。
知足教会我们欣赏与珍惜,纵然走得不快,却获得更多。
而不知足的人,他们的眼中只有一条条所谓的终点线。
纵使一次次达成目标,所能看到的依旧是与下一个目标之间遥远的距离,走得很快,走得很急,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还得忍受摔倒时的艰辛,看似走的很远,实际上失去的更多。
最后,对方辩友总是一再强调不知足会使人积极向上,充满斗志,学会拼搏,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这个观点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对方辩友悄悄地设置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不知足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前提是:你的欲望依旧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倘若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极限,那叫贪婪,无知,自负,试问这个时候不知足还能带来积极影响吗?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不知足也是无止境的,那这是不是说明对方辩友你只论证了一半呢?再者,将欲望限制在能力范围内,这本身是知足的表现啊!如果不知足只有在知足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那对方辩友是不是在论证我方观点呢?知足是一种智慧。
现代社会应不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的辩论稿品质保证5则范文
![现代社会应不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的辩论稿品质保证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225a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3.png)
现代社会应不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的辩论稿品质保证5则范文第一篇:现代社会应不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的辩论稿品质保证知足常乐是一种乐观自信、理性自律的健康心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理性地进取,快乐地奋斗.=L回顾历史、反思现代,知足常乐的当代价值已昭然若是.^B盲动浮躁的现代人,只有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审视,才能真正认清什么是我所拥有的,什么是我所追求的.“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不加审视而一味追逐欲望的满足,必然带来迷惘与困惑.只有珍惜现有,立足现实,才能真正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历史已清晰地昭示出,只有以知足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纷扰,才能有所立,有所成,有所进.b&“i欲望膨胀的现代社会,只能靠知足常乐的心态去规约、去整合.面对现代社会的纷争与冲突,我们已无法否认,无节制的欲望与贪婪,带给人类的只能是战争与血泪;面对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也必须正视,无度的开发与索取,只能将人类推向灾难与毁灭.此情此景,我们已深刻地意识到:无视知足常乐的意义,无异于讳疾忌医;无视理性自律的引导,无异于饮鸩止渴.!d6-U“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只有这种对需要的冷静把握,才能使我们在光怪陆离中不再迷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有这种对欲望的合理制约,才能使我们在物欲横流中保持一份操守;“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这种对功利的理性超脱,才能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实现人类最终极的幸福.?我真诚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人类摆脱了欲望的驱使,在阳光下、在微风中快乐的生活着.?<4E面向大海,春暖花开.Jvg 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哲学系一辩稿MV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T7y%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c谢谢主席,大家好!@ej`6@很高兴今天能和对方辩友讨论现代社会是否提倡知足常乐这个问题,对此,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应提倡知足常乐.g(UQ 知足,就是指对已经获得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肯定和满足,而知足常乐,就是指,积极肯定目前自身的状态,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有一客观的认识并能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安定.《老子》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尤应提倡这一点.lzW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求发展的人,不能对工作和生活没有一点追求和期望,但这并没有否认知足常乐的态度.“知足”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人在对待客观事物和精神追求上的认识水平,而“常乐”更是一种自信、愉悦的精神状态.-第一,知足的人才能揣着平和的心,才能常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能病态地沉溺于欲望的满足,而知足则是一种心理的健康,一种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人如果只为满足欲望而活着,那么永远也满足不了.因为满足了一种欲望,同时就有十种欲望受到压制,又有百种欲望随之产生……它们不可能一一得到满足,定会使人常不乐或者乐不常.`而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盲目攀比,贪得无厌,最终造成理智的决堤和人性的泯灭.只有窥破利欲、知足常乐,才能真正走出物欲的枷锁,体验到满足的快乐.w第二,知足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稳定恰恰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因而,知足常乐,并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提倡知足,才能求得发展.AO” 第三,人的欲求是无限的.世界上的资源够全世界享用,但不够一个人贪.满足人适当的欲求是必要的,但是人必须学会知足常乐.不知足,只会走向无止境的挥霍,导致资源的浪费.即使带来了一时的乐趣,也必然导致乐极生悲.?SqF 综上所述,知足常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它平衡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平和的心态,稳定人的心理,从而保持整个社会和自然界的稳定和平衡.因此,我再次阐述我方观点:“现代社会提倡知足常乐.”r3+30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w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6L6 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哲学系教练稿z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q%:vCw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_ 明确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知足就是对已经得到的生活或者愿望感到满足.基于此,我方认为,知足常乐就是客观地认识和准确地判断已经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并充分肯定目前的状态,从而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e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a?2.观点阐述:基于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出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但人的心理压力日益沉重,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际关系日益冷漠,贪污腐败日益盛行,社会发展急剧失衡.而这种种现代病的困绕,使现代人处于“常不乐”和“乐不常”的状态.所以,应该提倡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知足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恰恰是因为贪图安逸,放纵身心,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Lz_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9W 猜想对方可能的理论角度:@ 1.把知足常乐等同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我方应对:知足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恰恰是因为贪图安逸,放纵身心,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T~g++ 2.片面强调不知足作为进取的动力的作用.我方应对:理性的进取应该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基础作为理性制约的./m 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理工学院辩手稿©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a[?o我方认为,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这是因为,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下面,我将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方观点.~AH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mea首先,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2M 我们知道,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不知足的本性,就一直以一股内力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一次次进步和改革.从茹毛饮血到燧木取火,从刀耕火种到机械作业,从原始交换到商品贸易,人类的每一次不知足,都总会带来新的改进,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从而一步步地提高社会的生产力,给社会创造一笔又一笔的社会财富.基于以上客观事实,不难发现,提倡知足常乐,必会导致:1,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降低;2,人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的关心程度的降低;3,人对推动生产力的创新的投入程度的降低.也就是说,因为知足了,也即对现状满足了,人们在许多直接影响着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行为上都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态度,工作不努力了,问题不解决了,创造办不到了.这样一来,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又如何得以发展呢?dD;Cj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r$YY6其次,提倡知足常乐不利于现代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FQYU$& 我们知道,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更迫切需要与其想适应的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思想行为等风气的营造和形成.然而,提倡知足常乐,却会带来以下这些不可忽视的精神层面的后果:1,人的精神营养摄取量的降低;2,人执行道德准则的严格程度的降低;3,人提高情操品行的投入程度的降低.也就是说,因为知足了,也即对线装满足了,人们在许多直接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行为上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态度,书不读了,坏品行不约束了,好品行不追求了.这样一来,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又如何得以发展呢?w@r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3M最后,我方要补充的是,我方并不反对对现代社会提倡常乐.同时,我方认为,想要得到常乐这种乐观的态度,方法也有很多.而其中,在不满足现状的推动下,不断追求更高更好,并从中获取过程之乐、奋斗之乐、充实之乐,我方认为,最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演讲网】/8600.html 辩题: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k<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k 分析:“知足”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对现状表示满足.这样的心态,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如果一个人对已得到的,对现状表示满意,同时还有进取之心,去争取更好的东西.那么,他对现状只是满意,却不是满足.他并不“知足”,他只是“知好”,(即认为现状很好,表示满意,但还可以希望更好).!gy 定义:知足常乐:即满足于已得的,满足于现状,因此保持了长久的愉快的心境.py.$)J 现代社会:即民主、自由、法制充分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人有充分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并且这种追求与发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相统一.*3x 现代社会不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即认为提倡知足常乐,有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BYXY 立论:5x-)Gd 1.不提倡“知足常乐”,即既不提倡对物质层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对精神境界、个人修养的知足.$ 2.提倡“知足常乐”对社会不利.U1+{jz 人们对社会现状不知足,就会改进社会弊端,使社会更进步.相反,知足了之后,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源泉,从而停滞不前.3.提倡“知足”对绝大部分个人不利.# 可以保持个人的进取之心,拼搏前进之心.而且,个人对自身工作能力、学习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养的不“知足”,可以促进个人提高自身素质.>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op50` 对方可能立论:Y{=``w 1.缩小概念.提倡有选择的“知足常乐”,即只讲在某方面应提倡“知足常乐”,对另一些不应提倡的方面视而不见,不加以阐释.jz 2.偷换辩题.把知足常乐说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即知足后还不放弃对事物的追求.IgJ 3.栽赃嫁祸.把现代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归为不知足之错.EF/h0 4.强加修饰.给知足常乐强加“适度”、“有选择”等修饰,用“提倡适度的、有选择的知足常乐”来代替“提倡知足常乐”.~O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Hog 辩驳:(7D 1.指出对方缩小概念.从全面的角度并阐述现代社会不应提倡“知足常乐”.8>^SG 2.清晰定义.“知足”是对现状感到满足,感到已经足够,自然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什么.而“知好”是认为现状很好.但继续追求与“知好”并不矛盾.qf 3.明确逻辑.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追求应用正当手段促成良性竞争,对于上述情况应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而不应用“知足常乐”去扼杀竞争.*q 4.指出对方强加出自主观意愿的修饰,而不顾提倡后的实际效果.盲目认为社会对“知足常乐”有符合他们主观意愿的理解.MGnk< ©华语辩论网--好辩者家园辩论风格:][@L 1.保持以微笑作为与对方辩论的态度; 2.保持以与对方讨论作为辩论的方式.第二篇:中国应不应该提倡有偿献血今天要推行有偿鲜血,针对对方首先从必要性来看,有偿鲜血并不具有其必要性,无偿献血作为献血制度的发展趋势,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截止2010年,在调查的162个国家中,仅有45个国家还存在有偿献血的血液来源,并且国际红十字会也倡导将无偿献血作为血液来源,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各国通过无偿献血的观念教育和和制度完善,都可以将本国的无偿献血率提高到3%到4%,远高于我国现状下的0.8%,从而满足社会的用血需求,而立足我国现状,中国调查网的一份调查显示,导致民众不愿意献血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第一担心献血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第二,担心献血会传染疾病,第三,对于献血后的血液用途存在质疑,所以,要提高我国的献血率就必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显然这三个问题,和是否有偿献血并没有直接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足长乐辩论稿正方一辩姚远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大家好。
希望我们的辩论能给大家带来感官和心灵的满足,并使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方的观点是知足常乐。
第一,从概念内涵方面,今天正反方的不同点在于知足与不知足。
相同点在于乐。
快乐,乐趣,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何为快乐呢?自然是满意已经得到的生活或愿望等。
这又构成了知足的概念。
然而知足又绝不等于自满。
古人将睿智的人生哲理浓缩在短小的成语中可谓经典之作。
《汉语成语词典》解释“知足常乐”意为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
还常用以劝人勿追求宝贵、享乐等。
《老子》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而不知足的人通常会陷于贪欲不能自拔。
欲望的泥污会搅得大脑中根本不会有幸福和满意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
所以,古人用知足常乐以育后人,若是留下“不知足常乐”的成语,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吧。
第二,从知足的外延来看,我们这里说的知足,是一种明智的知足。
是在对自己能力正确估价后的目标线。
是对既得的人生结果的积极看待。
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价值。
我们有理由不快乐吗?知足还是一种处世艺术。
是源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充实富足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真相后的必然选择。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无处下金钩。
”人满足于既有事物,能使人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情趣。
正所谓笑口常开天地宽,知足者心底坦然。
第三,从现实意义上看,我们常听到多少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但我们若是看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时,我们是不是会快乐很多,幸福不少呢?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知足。
所以不知足的人得到的是烦恼和忧虑,而知足的人满足于自己既得的,进而享受生活,品味快乐。
这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我们有理由坚信,知足者常乐。
正方四辩鲍天聪总结陈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
奢侈的人即使富甲天下,仍不知足。
怎能比得上知足节俭的人。
尽管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
不知足的人要的东西太多,因为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去追求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知足的人们不会把心挂在追求上,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真正的快乐从心里开始。
一颗喜悦的心随遇而安不因为别人拥有而羡慕,因为自己早已经拥有。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知足者对于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能感到满足。
就像有仙境不知足的人怨天尤人,叹息自己命苦,就会失去太多机缘而多灾多难。
把握快乐的分寸,能决定一个人思想的纯度。
人世间的快乐,总是不经意的翩然而至。
快乐不是强求而来的,愈强求,愈不知足,就愈让自己陷于痛苦之中,既便你用尽了各种手段去得到,但你也会发现你因此而失去更多。
甚至从来没有得到过。
平生修得随缘,粗茶淡饭也知足。
简简单单,牧野春笛,院落秋箫。
便能将你的快乐吹得哪里都是。
如果我们不知足,硬要死拼活赚足够的钱,去听昂贵的音乐会。
就算有听到的哪一天,也觉得不过如此。
贪得无厌的人有了金子还嫌没有宝玉。
作了宰相还嫌没有被封为王侯。
本是权贵高门,偏要要可怜巴巴像个乞丐。
知道满足的人,吃菜汤也比山珍海味鲜美,穿布衣也比毛大衣暖和。
何尝没有王公贵族快乐。
游子梦想有一天,能与家长团聚。
病危者梦想有一天能快乐恢复健康。
聋子们梦想有一天,能听到声音。
跛脚者梦想有一天,能走得好。
瞎子们梦想有一天能看见。
我们原本以为自己平凡,竟是许多人的梦想。
我们应该知足了呀。
一道电光劈开天幕,苍穹间我们疾呼知足常乐。
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王旋开篇陈词:人类的发展史证明,当人们看到天空,最初想到用望远镜遥望天际,进而用宇宙飞船在太空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
当人们看到足下的土地,建立茅棚小屋,进而创造出无数雄伟壮观的建筑。
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世间伟迹。
正是由于人类的不知足才使世界变得如此包罗万象,美丽斑斓。
当今世界行进步伐如此之快,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更需要我们有不知足的精神。
不知足之所以常乐还缘于以下两点。
一是修身之道和生活之道。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奋起,因为立志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立志就是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一个有坚定信念的和远大志向的人,会认为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为自己的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志不立天下则无可成之事。
常乐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成才之道和求知之道。
博学多闻总让人敬慕。
韦编三绝的孔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马背书馆的顾炎武,正是由于他们对知识的不知足,才有了成就,才会有爱因斯坦对科学永不停歇。
我对生活常抱乐趣。
难道不知足者不应该常乐吗?所以我方的观点是不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愉悦,一种默契,一种品德。
因为知足常乐,我们在阴暗中可以感受阳光,在野外的雪地上可以读出暖意,在燥热里可以体悟清凉。
知足常乐,是一种恬淡雅致,是一种淡泊明志,是一种超然脱俗,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
因为知足常乐,我们才可以让丑貌吟出温柔,让寂寞绽放成鲜花,把郁闷当成力量,甚至把平凡化作伟大。
知足常乐,就如淙淙流水,隽永而长久,如盈盈春光,明丽而照人,如硕果累累,沉重而丰富,如绵绵秋雨,平静而执著。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种欲望而已。
然而,又有几个人能顺利的达到那令人梦寐以求的欲望彼岸呢.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人想要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就像普希金童话中的那个老太婆,当了女皇后还想做教皇,要天下所有的国王都臣服于她的魔杖之下;就像神话中的年轻人,获得了黄灿灿的金子,却还要那仙人点石成金的手指,最后只能一无所有。
正是那颗永不知足的心才演绎出同样残酷的恶果,才刻意追求物质上的丰盈,才一再抱怨自己的命运如何悲惨,那种欲望就会像喝海水一样,总是越喝越渴。
太多的追求,只能让自己活得太累,太多的牵涉和羁绊只会让自己日渐憔悴。
好高务远,食幕虚荣,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和怨恨。
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可以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毕竟,世上每个人的际遇,环境等因素不同,生活也有差异。
但是,这也无须抱怨,不必愤懑,因为你已经拥有了纯真的友谊和神圣的爱情。
其实,知足常乐,就是一种心态,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知足常乐,不是一种生活的停滞,心灵不闭塞,更不是生命的自我践踏,它是一种物质上的贫乏,精神上的富有:它是一种自我设计和自我调整,它与我们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没有冲突,没有矛盾。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雄壮,可以有小溪的潺缓;没有鲜花的芬芳,可有小草的翠绿。
请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吧,这样你的人生花朵就会从容的绽放,你的前程将充满阳光。
“知足常乐”是人们常挂在嘴边不时提及的一句老话,却包含着无数的人生生真谛。
那么,到底是“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乐”?人各有其辩。
但“知足常乐”有时却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收获。
“知足常乐”者能永享健康长寿。
从人皆知,凡年过半百的老人们,总有一条延年益寿的秘方,就是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自然身心舒服,少忧虑,少烦心,不用为那些得不到,而又想得到的东西有所希翼,知足只须安份守己,开心快乐的过自己的一生。
医学上指出,知足者不容易得胃肠方面的疾病,而且身心健康,自然长寿。
可见,知足常乐乃人生难得的一副药方,凡拥有此方,则可少病多福,则有一份永远的快乐伴随,这样的人生不好吗?“知足常乐”能减少人的违法行为。
有人总是无法做到知足常乐,而作出一些不益之事。
于是,这个世界上就多出几个以“小偷”为职业的人。
大凡以此为职的人,总是无法知足,他们并不满足现状,有的人以是小康了,但仍然想要得到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就想方设法弄到,结果自各儿却进了派出所。
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前途,而且还给他人造成了损失。
这不是没有做到“知足常乐”,而损人不利己吗?某些高官们有时也没有知足常乐。
震撼一时的许多案件,有时总免不了几个授受不益之财的高官,他们如果能知足,又怎会受到金钱的诱惑呢?可见,“知足常乐”是人生真谛。
如果说那些犯法的行为是一颗恶毒的种子,那么知足常乐便是除掉这些种子的斧头。
所以,知足常乐对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它在人生这条长路上左右相拌,时时为人们提供愉快的心情,给人们健康的身体,又在内心深处告戒人们,要知足,不要为不益之财所诱惑。
人如果作到知足常乐,就会有所收获,这是不辩的真理。
所以,作为当今的人们,应该知足常乐。
“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是不知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造成了“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棘。
“造成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同样是帝王的不知足,造成了木兰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古来帝王的不知足就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应该吸取教训。
辩论稿古人云:“知足常乐”。
老子也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谓知足,就是满足;知不足,简单理解,就是不满现状。
满足会使事物停止不前;知不足,能使事物得到发展或进步。
尤其在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一个人各方面的进步或者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基于在学习之上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
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通过自己刻苦自学,发表了有创见的数学论文,后来于研究数论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
试想如果当初他初中毕业后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不去刻苦自学,他能发表数学论文吗?对待工作,我们也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现在中国国企里工作的人们,也许是深受古代“知足常乐”思想的影响吧,几乎大部份的人对待工作如同肚子饿了就要吃饭----条件反射似的工作态度。
他们脑子里有着弄不清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不求变异,不求创新,只求完成任务即可谓又“工作”了一天。
如此“知足常乐”的工作态度,国企能不衰落吗?又如微软公司在DOS操作系统面世后,又相继推出了Windows9X、2000、me、xp。
如果微软知足于DOS带来的效益,而放弃研究,我们今天还停留在DOS时代。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要有知不足的精神。
古时有句俗语: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后来自行车便实现了人们的这个愿望。
交通运输的发展日新月异,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相继出现。
又如:在没有风扇之前,人们都用扇子解热,有了风扇之后又有了空调。
这些都是人们在不满足于现状的情况下做出努力后的结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国民平均收入还很低。
不能因为目前改革开放取得了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止不前。
我们应该不满现状而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关于“知足常乐”的名言警句1、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