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才兼备”出发探析学校的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范文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管理班级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治理班级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晚上好!首先要感激学校和年级领导给了我们如此一个交流经历的平台。
做班主任这项工作尽管也有些年头,但要说经历如何确实不敢,要谈的只能是本人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而已。
我们明白,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治国根本思想,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兼而用之。
在日常班级治理中,我也尝试着借鉴之。
一、以儒治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它注重人的要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络。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浸透到了教育领域,班主任的教育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师生之间能建立长期的和谐关系,我以为,这是治理好班级的一个根底,是班级治理的效益和目的之一,也是一个优秀班级成熟的一种表现。
为此,我一直奉行“尊重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
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班级。
1、尊重学生。
受尊重是人最根本的需要之一。
宽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桥,这是我的深切体会。
尊重学生,确实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觉、自我评价、自我开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实在做到尊重人,就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采纳民主、商量、讨论、交流等工作方式,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体验到并认识到本人的主体地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是成长的青青年。
在班级治理中,我力主尊重学生,注重学生意愿。
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总是用心考虑,慎重言行,“绝对”对事不对人,如此做能够特别好地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同时,也更容易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的话语权是特别重要的。
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我都不会先入为主,而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给他们有自述,讲情况时间,给予他们于真诚的对话空间。
然后协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咨询题的出口。
再循循诱导,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找出处理的方法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索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索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径。
民办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工作中,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出发,结合民办院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演变的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民俗习惯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尊师重教。
儒家文化强调孝道、仁爱和孝敬师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2. 注重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仪,尊重他人、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3. 追求和谐。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强调和谐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
4. 崇尚节俭。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适度为美,倡导俭约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二、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丰富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
2. 提升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注重仁爱和和谐,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3. 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4. 促进个性发展。
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对人的修养要求,还包括了对人生境遇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
三、融入传统文化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民办院校的德育工作中,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
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仍然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基于传统文化来进行初中班级德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
一、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在它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良的精神品质,如诚实守信、孝顺尊老、勤奋刻苦、团结协作等。
这些精神品质正是我们教育培养的重要对象。
通过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起尊老爱幼,关心集体,尊重师长,助人为乐等优秀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将其融入到班级生活和学习中,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氛围。
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打造学校独特的德育品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在班级德育管理中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德育品牌。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班级管理为核心,在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融入到班级的生活和学习中。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体现出班级特色,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行为和榜样意识,学生们的情操和道德心理也将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以“以德育人”为中心,借鉴传统文化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常说“以德育人”,而德育在班级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借鉴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德育管理。
班主任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所陈述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其为基础,完善学生的德育机制,如设置“德育积分制”,以激励学生的成长,奖励和提高其德育素质。
同时,还可以设置“德育宣传栏”,将它作为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公示、展示等形式宣传学生的良好行为,以达到带动整个班级的良好风气的目的。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管理班级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管理班级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网w 91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晚上好!首先要感谢学校和年级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
做班主任这项工作虽然也有些年头,但要说经验如何确实不敢,要谈的只能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而已。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治国基本思想,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兼而用之。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也尝试着借鉴之。
一、以儒治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班主任的教育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师生之间能建立长期的和谐关系,我以为,这是管理好班级的一个基础,是班级管理的效益和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优秀班级成熟的一种表现。
为此,我始终奉行“尊重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
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班级。
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宽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桥,这是我的深切体会。
尊重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切实做到尊重人,就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采用民主、商量、讨论、交流等工作方式,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体验到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成长的青少年。
在班级管理中,我力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意愿。
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总是用心思考,谨慎言行,“绝对”对事不对人,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同时,也更容易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
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我都不会先入为主,而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给他们有自述,讲情况时间,给予他们于真诚的对话空间。
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
再循循诱导,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找出解决的办法来。
王润承 从传统文化看新时期学校管理
从传统文化看新时期学校管理王润承(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信阳光山 46540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和治国方略对今天校长的治校方略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品味传统文化的精华,思考新时期学校管理,提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应该是民族文化在学校行为中的表现。
忽视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邯郸学步。
不仅学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学,最后连自家的珍宝也会丢失,给教育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中国传统文化可为中国化的学校管理提供崇高的价值理念和指导。
儒家的德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道家的循道无为而治思想、《易经》的变革思想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我们应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一、从儒家思想看学校管理——以德立校。
儒家思想崇尚“德治”。
强调“民本”(“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仁爱”(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些为学校管理中坚持以德立校提供了理论渊原。
①以德立校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学校管理的的终极目的,要落实到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有效、全面、可持续发展上来。
把学校建设成文化的殿堂、学习生活的乐园,师生共同成长的阶梯。
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与培养人,追求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
②以德立校要善于知人用人,广揽人才和挖掘人才,做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制度留人。
③以德立校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对师生进行理想、法律、道德等多种教育,真正让师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④以德立校更要加强学校管理者自身的修养。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人以正,孰敢不正?”学校管理者要做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知书达礼、公平正义的典范。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作者:陈志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第09期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中的法家、儒家、道家等思想,蕴涵许多哲学思想与道理,对学校管理有莫大的指导作用。
下面笔者就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述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与运用。
一、快速实效的管理模式——法家管理1.重“势”派慎到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法家代表人物。
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有不少学生,在当时享有盛名。
“势”就是权力、力量、势力,事物的情况或趋向。
慎到提倡重“势”。
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
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
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
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会听从。
对学校管理而言,校长的“势”来自校长职业本身的威信与职权。
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具有人事、财产、决策、表彰等权力,是其管理好学校的基础,但是这“势”有多大多强,取决于“下”、“众”支持的多少。
慎到提出国君由百姓供养,其权力是百姓授予的,而非天子自己取得。
因此,国君、天子为国家、为民众是当然的义务。
那么,校长管理学校就不能为一己之私利,而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这样“势”才会大,才会强。
校长要做好“势”的工作,利用职权树立好个人威信,进行班子队伍建设,建立管理体系,灵活运用“用势”、“造势”、“借势”、“蓄势”、“化势”等技巧,自主地行使管理主权。
2.重“法”派商鞅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
商鞅重“法”。
法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厚赏,“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根据商子的理论,学校制度是治理学校的最高准则,参照现代的“人性化”,校长也可以民主地制定出完整、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大力推行。
传统文化在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传统文化在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教育,要求通过校园教育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想品格。
初中生德育管理在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德育工作要求也逐渐提高。
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做出探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工作;运用意义;运用策略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班主任教师应改进自身的管理方法,结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管理知识储备,提升班德育工作的质量。
1.传统文化在德育管理工作的运用意义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工作考核标准就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思想状态不稳定。
结合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优秀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1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敬畏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敬畏意识的培养是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教育体系的改革,旨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充分的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敬畏意识对于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提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得到熏陶,增强行为约束意识,提升品格和素质。
初中教师应对初中生敬畏意识的培养进行充分的解析和思考,挖掘其中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契合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共同完成初中生德育管理工作目标。
1.2通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心态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渲染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理,并更加信任和尊重自己的老师。
初中生身体和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经常缺乏正确的指导,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
浅谈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方法因班主任不同而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深入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一、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教育学生学习做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大到维护国家荣誉,民族尊严,小到尊重他人人格,谦虚礼让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风貌。
班主任对学生严格要求,班级常规管理应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心态等细节方面着手,以传统的“诚、信、恒、勇” ,“恭、俭、礼、让”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
这是一种细致的、积累式的教育,是积日常行为习惯的涓涓细流,汇成良好品德的大海。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地、君、亲、师”的价值观,所以,教师享有崇高的声望。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信奉“师道尊严”之说,有的学生容不得老师批评,缺乏尊师意识,没有感恩之心。
丢弃了传统美德。
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不能接受批评等不良品德。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巧妙地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结合礼仪教育,可对学生提出一些严格细致的要求,如:进门喊“报告” ,接送老师的东西用双手等。
甚至对坐、立、行走的姿势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如起立没有声音等。
长此以往,不仅形成对老师的尊敬,也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我们通常的想法是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担心“物极必反”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应具备的素养,人心向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很乐于接受这些东西的。
二、以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至21 世纪,经济的发展令人振奋,却也使很多学生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的心理和习惯,贪图享受和安逸在学生中,特别是独生子女中很普遍。
所以教育面临的问题将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方面,传统美德不能丢弃。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高校管理学的启示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高校管理学的启示探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结晶,孕育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为现代高校管理学提供了许多价值和启示。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高校管理学的启示。
一、尊重师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教的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长是值得尊重的,传承人员应该忠诚尊重老师,遵从老师的指示,承担职责和责任。
现代高校管理学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教训,正确对待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进行有效的教育和传授知识,使得高校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
在现代高校管理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正视历史,珍惜现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加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加坚定的信仰和目标。
三、重视家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
对于现代高校管理学,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应该重视,建立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引导家长积极的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有益因素,使得学生的家庭教育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扬。
四、注重礼仪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高校管理学中,应该注重荣辱观念的培养,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对于每个人的关注,让每个人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得到实在的发展和提升,并且能够相互尊重、形成互助合作的习惯。
五、注重信仰和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于信仰和精神的培养。
现代高校管理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形成文明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六、注重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文关怀,包括关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等。
现代高校管理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现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怀之道,注重人性化的关注,使得学生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提升。
谈谈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
谈谈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谈谈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现代意义上的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很显然,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词汇。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愿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学校管理的问题。
因为文化是民族的DNA,它蕴含着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永远无法替代。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管”,竹制乐器,类笛,六孔。
所以管的含义是要想奏出美妙音乐,必须错落有致地按好六个孔,还要求嘴和手的配合,“管”就引申出了合作协调的涵义。
“理”,治玉也,把玉石雕琢成玉器。
治玉的过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重复性。
做之前要想好怎么充分利用材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否则就糟蹋了珍贵的玉材。
“理”就引申出了事先精心部署的意思。
那么,怎样在学校管理中做到精心部署,合作协调呢?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基本的治国思想,即儒家、法家和道家。
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总是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综合使用。
学校是微缩的社会,完全可以借鉴。
一、儒家思想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的管理。
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不同思想的人聚集在一起,如何管理?如何形成具有统一的价值认同感的有凝聚力的团队?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强调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努力追求的和谐社会。
儒家管理思想之一就是重人,管理就是解决人的问题。
如何做领导?靠领导的人格和智慧造成群体的归附感。
领导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强迫,压制,而是靠感化,通过人格感化促成下属对领导的信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行”,管理要重德,以德治校。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通过用一种人形成良好的群体导向,这就是儒家教给我们的用人之道。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所倡导的模范引领作用。
而儒家管理中所强调的激发人的自觉,又让我们想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索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索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民办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路径探索和创新,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融入民办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能够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本文将从融入路径和创新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传统文化教育要融入民办院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保持教学内容的原汁原味。
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时,保留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和精华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在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案例,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校园文化融合传统元素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德育影响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应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比如在校园建筑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校园环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和雕塑等。
学校可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大会、书法展、古典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
3. 师资队伍提升文化素养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的德育工作,就需要学校的师资队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
学校可通过邀请文化名家来校讲学、举办传统文化培训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只有师生共同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意义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融入民办院校的德育工作中,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情怀。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源远流长,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能够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高校管理学的启示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高校管理学的启示探析【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高校管理学的启示。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儒家文化、道德经的领导理念、传统礼法以及工匠精神对高校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对高校组织管理、师生关系、规章制度建设以及教育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传统文化对现代高校管理学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分析了可行性。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管理学,家族观念,儒家文化,道德经,礼法,工匠精神,教育质量,启示,总结,展望,可行性分析。
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管理学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管理学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
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积淀和传承,蕴含着诸多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高校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与高校组织管理密切相关。
家族观念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责任和忠诚,这种观念可以在高校组织管理中引导师生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从而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效率和绩效水平。
儒家文化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强调师生之间的师德和学德,提倡尊师重道、师者仁也的思想,这种观念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1.2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管理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领导者的重要阵地,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管理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已成为当今高校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扰。
传统的西方管理理念在面对中国高校的独特环境和文化背景时,往往不能完全契合。
研究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
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除了儒家文化之外,还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
以下是有关传统文化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怀范文,欢送参阅!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篇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绚丽,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
不行否认它里面当然有陈腐的旧质,但那些精华的局部,在此时此刻仍旧接着闪烁着它的光线!中国的现代教育管理,植根在中国的土壤之中,与中国的古老文明、传统教育有着自然的血肉联系,我们此时此刻谈中国现代的教育管理,当然更是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管理的负影响。
1、影响现代教育的方向,造成教育本性的紧要丢失。
教育表现为选拔官吏的工具,脱离生产和人自身开展。
读书多少与才能、实力大小及官大小简洁等同。
在中国古代,为了造就一个读书人,变更家族命运,有人情愿败尽家业,孤注一掷。
现代,各行各业都要求学历(读书多少),大多学问分子都梦想作官,衣锦还乡,有一些达不到这一目标,精神失常者有之,想不开自杀轻生者有之。
此时此刻很多中学生考不上大学,回乡务农,跟老农一起刀耕火种,从事那一套原始农业生产,教育脱离生产可见一斑。
2、影响了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把教育等同于读书、背书。
中国有着遵循、注意学问背记、听话恭顺为特征的唯书、唯上、唯权威的传统学风。
古人道师之所传,弟之所受,一字不敢出入,言而不称师谓之背,行而不法师谓之判,背判之人,明主弗纳,贤士大遇途而途而不与语这就是所谓师道尊言,扼杀了人民的缔造性。
我们此时此刻的考试仍注意学问的背记,出现贝多芬(背多分),有笑话讲中学政治教师改卷子,一手拿笔,一手拿子,看谁背得多,答得长,就得高分。
这样的教育怎能造就创新人才, 现代创新教育、素养教育搞得轰轰烈烈,是必要的,但收效如何,从哪儿着手,我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是很重要的一步。
3、影响教育文化的整合,片面强调教育的文化归宿,强调教育的政治倾向,把教育作为阶级斗争、阶级统治的工具。
刍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学生管理
刍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学生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民办院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民办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学生道德观念淡漠、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学生管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德行教育,倡导崇德向善。
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价值观念,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德育人”等,都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价值观念,他们将会在道德上有所提高,从而遵纪守法、明辨是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中讲究“为孝者也”,强调个人应当尽孝于父母和尊敬祖先。
将这种思想融入学生管理中,可以使学生更加关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通过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办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公德、个人品行的高素质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敬业精神和知识追求。
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专注和敬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智慧和道理,如“举一反三”、“和为贵”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智慧和道理,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团队中更加融洽和协调,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学术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民办院校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借鉴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更加优秀和有社会责任感的民办院校学生群体。
论传统文化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
论传统文化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为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
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培养当代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新时期构建当代班级管理工作有着深刻而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班级管理;必要性;借鉴意义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
其中有很多丰富的宝贵思想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光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当今,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为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
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培养当代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新时期构建当代班级管理工作有着深刻而又现实的意义。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它是一门艺术。
科学的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管理靠经验”,作为班主任,文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本文试图就“传统文化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来探究传统文化对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班级管理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文化是民族发展的血液,是民族源远流长的灵魂,它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是任何其它形式所无法取代的。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在诸多传统文化中,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当前社会,以“自我”为中心,令人触目惊心、反道德、反社会、反人伦的事件时有发生,大量反常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表明了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普遍缺失。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指导学校管理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指导学校管理所有问题无疑都是因“人”而起,在学校管理中只有抓住了“人”的要素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推动我们的工作发展。
正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土壤、水肥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板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地产生需要和实现需要是每个人发展的内驱力。
抓住“人”的要素,帮助其实现所产生的需要,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内容,而这恰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关于“人”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我、群我的思想精髓,隐含民本思想和成就理念:1、中国古代思想肯定人在天地万物间的重要地位,主张以“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认为人事万物之灵,人“最为天下贵”。
2、孔子把实现的人事和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
孔子说:“仁远乎,我欲仁,斯仁至矣”。
充满着“天人和谐”和“认为天地之心”以及人“最为天下贵”的古朴的人本主义思想。
3、儒家主张“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所谓“君子成人之美”。
而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仁者,人也”。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这种“博爱”、“仁爱”的思想主张“爱人、立人和达人”。
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我、群我的思想对管理者有何要求?1、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追求。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要能够弯下腰来做别人不愿做之事,做别人不甘做之事,做别人不能做之事,即要能够吃苦、吃亏、吃气。
2、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能够对待被管理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总有一颗培养之心、帮助之心、成就之心。
那将对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谐的校园管理环境大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才兼备”出发探析
学校的管理艺术
德是形成一个优秀集体的灵魂。
对于学校来说,应当从多方面入手,以留住优秀的教学骨干。
不但要给予他们丰厚的薪酬待遇,还应创设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让领导和教职工之间坦诚相待、互相帮助。
一
德还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长盛不衰的支柱,它必须成为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无数企业后浪推前浪,经过不断地筛选,才留下真金。
许多企业在风浪中倒下,其固然有经营不善的原因,然而更多的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不注重内在“德”的积累,还停留在企业起步时“原始丛林”的竞争法则,最终逃不了轰然倒下的命运。
“德”是企业的根,不仅要让企业花繁叶茂,更要看重企业的“根”。
既然德是企业的“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一个学校从上到下就应该注重德育。
学校要定期进行德育教育,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加强对教职工的道德教育。
这将是一项持久而又有常规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从上到下的压制、命令,更不是短期的行为。
二
是不是一个管理者单有“德”就行了呢?显然不是的。
现代社会竞争剧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所谓“才”,即是才能、技巧、能力。
作为管理者,究竟要具备怎样的才能?管理上该用怎样的管理方法?
所谓管理,主体是人,既然是管人,那首先要了解人性和人才的定义。
历代有无数的学者对人性加以定义,其实人性应该是中性的,是真善美假恶丑的综合体。
世界上并没有白玉无暇的完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恶魔。
这并不是对人的真伪不分,而是管理者在人事安排时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
要明白人才是普遍性的,并没有天生的人才,只要有条件和机会,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谁都可以是某方面的人才。
领导要认识到人的共性,以区分每个人不同的缺点和优势,扬长补短,给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这才是企业管理架构的关键所在,我们教育事业也不应例外。
拿破仑说过:“一只狮子带领的99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99只狮子。
”这句话说明了主帅或者说是领导者的重要性。
选好领导者,是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不断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
因此,学校领导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开展切实可行的培训活动,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要选拔好中层的管理者和班主任,对其中落后的要大胆进行淘汰。
尤其是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管
理中是“领头雁”,是指挥者,对班集体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教育管理中,我们必须认真而科学地选好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让我们的队伍中出现好的“领头雁”,具有“狮子”一样的领导效益。
还有一种跟狮羊有关的管理方法。
笔者认为,在一个学校最初成立阶段,中层行政、教师队伍正是一盘散沙的时候,管理者应该拿出狮子般的魄力和威慑力,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制度约束之下的执行力。
当学校成长到一定程度的阶段,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管理者对人性基本掌握,此时此刻就要用一只绵羊的弹性,用学校的文化,用管理者自身的修养从内心真正说服教师,这就是软件。
只有这样管理,学校的制度才能真正有执行力。
我们讲强大的执行力的时候,就要导出另外一个管理力,也就是现在整个学校所需要的凝聚力。
没有凝聚力,执行力就无从谈起。
执行力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当管理者用“绵羊”的弹性管理收到了效益,人人自觉自愿地来为领导服务,来贯彻领导的指示时,这就是凝聚力。
只有建立在凝聚力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讨论执行力才有意义。
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仅想着如何去控制人,如何去管理人,而应该多想一些如何去吸引人的措施。
当然,人才的运用没有固定的定律。
所谓“法无常法,道无常道”,只要能真正体会到以德为基础,充分理解人性
和人才的含义,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
三
确定了管理系统的人才构架,那就是如何运作了。
我们的命令和决策,习惯了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命令,再由下至上反映问题,这是一个直线型的信息通道,其实这往往是不够的。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从上层到下层,多人传递,会变“味”,而从下层到上层反馈问题也会失“真”,所以完美的信息互通不应是直线型的,应该是环线型。
这虽然有难度,但信息互通系统在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将原本可以控制的局面变成大难题。
总之,中国传统的“德才兼备”,内涵深远。
俗话说:“一滴水只要融入大海,就会永不干涸。
”如果我们学校的管理能做到“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能够以“德才兼备”的理念为基础,运用管理的艺术使每个教职工都能融入集体中,集体再融入社会,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长久而持续地发展壮大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