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语法歧义

合集下载

表述存在歧义,建议

表述存在歧义,建议

表述存在歧义,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人类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歧义经常出现。

歧义指的是一个词语、短语或语句存在多种可能的意思或解释,这种多义性可能导致理解的不准确或混淆。

歧义的出现是因为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解读和理解对方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歧义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和误解。

在商业谈判中,一句话的歧义可能被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的承诺或解释,从而导致合同争议或商业关系破裂。

在个人关系中,歧义也会导致隔阂和误解,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歧义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和语境的复杂性。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词语可以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意思,这就给交流带来了困难。

此外,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往往无法把所有的细节和信息都传达清楚,这也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歧义对交流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寻找解决歧义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探讨歧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歧义问题。

通过增强交流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我们可以避免许多交流中的误解和困惑,提高交流质量和效果。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表述存在歧义的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些歧义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展现问题和解决方案,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表述存在歧义的问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2. 歧义的定义和表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明确定义什么是歧义,并从不同角度展示歧义在表述中的具体表现。

我们将探讨歧义对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引发的误解和混淆。

3. 歧义产生的原因:本节将深入探讨导致表述存在歧义的原因。

我们将讨论语言的多义性、词汇选择不当、句法结构模糊、文化差异等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歧义产生的机制。

4. 歧义的影响:这一部分将重点探讨歧义对沟通和交流的负面影响。

我们将讨论在不同场景下歧义可能导致的误解、争议和冲突,并强调准确表述的重要性。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

3.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

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施受关系不同。

8.词语辖域不同。

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

11.蕴含不同。

12.预设不同。

13.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

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

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

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

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

对身边某人说的“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

“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

(对身边的人)。

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

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

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

这就给用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

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

”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

“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

而“废立”则指的是废除当时的皇上,是掉脑袋的大罪。

语法歧义的概念

语法歧义的概念

语法歧义的概念
一、语法歧义的概念
语法歧义是指在上下文环境中可能有多种解释结果的语句。

就是指当一句话中的语法结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时,就产生了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可以从语段或句子级别看待,也可以从词句义级别看待。

二、语法歧义的分类
1. 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指的是句子语句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而产生歧义的句子。

比如:“我们去买书吧”,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我们一起去买书”,另一种是“我们让别人去买书”。

2. 词句义歧义
词句义歧义指的是句子中词和短语的义项可以以不同的义项解释,而产生歧义的句子。

比如:“你应该服从他的命令”,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应该服从他的命令”,另一种是“你应该从他的命令中寻求帮助”。

三、语法歧义的处理
1. 通过上下文来消除歧义
语法歧义的消除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的分析来清楚消除歧义。

通常情况下,语法歧义可以通过分析话语的上下文来消除,因为上下文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确定语义的正确方向。

2. 简化句式
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尝试简化句式,以
便更清楚的表达出原本的正确意思,从而消除语法歧义。

3. 注意用词
在书面表达中,尽量使用更清晰的词汇来避免语法歧义的发生。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摘要: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蕴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表达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语音、词义、层次或语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歧义。

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换用适当的词语、增删词语或调换词语的顺序等多种手段来消除歧义。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生活和学习中,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歧义;现代汉语;语义;语法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1 / 12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内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歧义问题,因为很多单词、短语、语句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易引起误解。

为了避免歧义,在使用语言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一、表述清晰第一种方法是表述清晰。

我们在交流中,应尽量用准确、明确的语言表达意思,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和需要精确表达的情况下。

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述清晰,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简洁的语言:在交流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从而减少歧义的出现。

2.注意语气和语调:语气和语调也是影响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表达一些重要或紧急的事情时,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敬重和紧迫感。

3.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模糊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歧义,如“大概,可能,好像”等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二、使用上下文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上下文。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解释和澄清我们所说的话。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引用相关信息:引用与当前话题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和解释我们所说的话。

2. 继续对话:在保持对话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回答来澄清和解释歧义。

3. 表达实质内容:通过表达实质内容来澄清歧义。

例如,对于一些有歧义的语句,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或者用不同的词语重述。

三、使用符号或图像第三种方法是使用符号或图像。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符号或者图像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避免歧义的出现。

例如:1. 在撰写文件或报告中,可以使用数字、图表等来增强可视化效果,同时也更易澄清意思。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手势、表情等方式来搭配我们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澄清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总的来说,消除歧义是我们交流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表述清晰、使用上下文和符号图像等方法来减少歧义的发生。

当然,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考虑。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歧义是语言 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巧妙地运用歧 义现象 , 突出语言的表现力 , 使语 言含蓄、 表里 双关 ,
体 现 特 定 的语 用 价 值 。
1 . 歧 义 对拓 展 文 学的 意 义 空 间
文学 是 语 言 艺 术 ,作 者 有效 地 利 用 歧 义 的意 义 未确 定 性 和多 义 性 特 点 , 使 语 言 明晰 又 含 蓄 , 以拓 展

( 3 ) 变换 句式 , 有时也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 , ①A . 台上摆着酒席 。酒席摆在 台上 。 B . 台上摆着酒席 。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3 . 利 用 语 境

歧 义 的 类 型
对于歧义类型的描写 , 赵元任在《 汉语 中的歧义 现 象》 作过 概括的论述 , 可 以有不 同的分类 角度 , 根 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 的语境 中,把歧义 分 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 ;根据说话者或作文者是 否有意造成歧义 , 把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 义等。 现在 ,我们从歧义产生 的语言系统 内部的根源 角度 , 把歧 义分 为语 汇歧义 、 语法歧义 、 语用歧义 。 这 种 分 类 最 能 反 映 语 言形 式 和 内容 之 间 的种 种 关 系 。
1 彳4 用语 音
( 1 ) 轻声。轻声 可以帮助 区别词性 和词 义, 有时 还 能 区别 不 同的 语 法 关 系 。 例如 , ①他爬过山没有? ②我想起来 了。
作品的意义空 间, 使之 含义深远 , 从 而使作 品富有美 学价值 , 显示 出语 言具有 的独特魅力。如 : 雪莱 的诗 “ 冬天来 了, 春天还会远吗? ” 其有意造成的具体 意向 和抽象意 向之 间的象征性语 用歧 义,使得诗超 出了 字面的限制 , 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 的想象空间。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一、歧义的类型1.词汇歧义。

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常见的词汇歧义有三种成因:①同音歧义。

如“这件事没有yiyi”。

yiyi可以表示“意义”,也可以表示“异议”。

②同形异义。

如“你别上”,“别”既可以理解为动词,也可以理解为副词。

③一词多义。

如“他的包袱很重”,“包袱”既可以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指某种负担。

词语的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和一词多义都可能造成语句的歧义。

2.组合歧义。

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①语法结构歧义。

如“出租汽车”,既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

②语义结构歧义。

如“鸡不吃了”,可以理解为“鸡不吃食了”,也可以理解为“不吃鸡了”。

③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或不同的层次构造,就有可能造成语法结构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语义结构歧义。

二、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1. 补充语境法如:①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2.更换词语法如:①两个中学的老师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或两位中学的老师3. 调整语序法如:①“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或者“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几个饭店的服务员”可改为“几家饭店的服务员”或“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

4.增删词语法如:①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或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 补全省略法如:①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②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

(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③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④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6.改变结构法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7、明确指代法如:①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

语言简明中的歧义及消除

语言简明中的歧义及消除

语言简明中的歧义及消除山东郓城一中张均华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话语要尽可能的少,不能啰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其要求有三:第一,不说废话。

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言。

第二,不产生歧义。

第三,便于理解。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条。

形成歧义的因素有:1、同音词。

如:今天下午的活动,高三年级全部参加。

(听者可能理解为“全不”)2、多义词。

如:这饭不热了。

(可理解为“温度不够”或“不用加热”)3、语法关系的多种解释。

如:我们需要学习文件。

(可理解为“一种行为”或“一种文件”)4、语义关系的多种解释。

如:我在屋顶上看见了他。

(可理解为“我在屋顶上,他不在屋顶上”或“两人都在屋顶上”)消除歧义的方法有:1、口语中消除歧义的方法:①通过读音。

如:这个人好(hào)说话。

②通过重音。

如:你为什么打他?(应该打的是我)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③通过停顿。

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强调“两个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强调“你一个人说”)2、书面语中消除歧义的方法:①变换词语(包括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或“前往”,消除句子的歧义。

)②移动词序。

如: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汉代文物。

(“新出土的”必须移至“两千多年”之前,才可以消除句子的歧义。

)③加修饰语。

如:在古人,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在“既”前加“因而现在”即可消除句子的歧义现象。

)④加语境。

如:“我要炒肉丝”一句,如果前边加“你要粉蒸肉”,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一种菜;如果后面加上“你把油拿来”,则表示自己要炒菜了。

⑤标点法。

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只需加一标点,成了“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l 20 ・
⑦公路一边有一棵树。
( 公路 的两 边各 有一 棵树 。 公 路 的一边 有一 棵树 。 )
( ) 汇方 面 二 词
南词 汇 产生 的歧 义 主要 也 有两 种 :词形 同词 性 1 形 同词性 不 同 . 词 ( ) 音相 同的同形 异性 词 1读
义 有 时会 给 我们 带 来 一定 的好 处 ,当然 大 部分 情 况 不 同和词 形 同词义 不 同。
④我 的房 间没 锁 。 ( 的房 问没有锁 头 。 我 我 的房间 开着 , 没锁 上 。 )
生 活 中我 们说 话 、写 文章 都要 求 符 合一 定 的语 重 读 。 言 规范 , 清 晰 明 了 。但 有 时 由于 一些 原 因 , 们所 要 我
说 、 写 的句 子 往 往 含 有 多 个 意思 , 人 产 生 误 解 。 所 让
1同音字 .
①上级领导到四川了解 当地的赈灾 / 震灾情况。
Vo .6 No 9 1 2 .
Sp2 0 e 0 9
歧义句产生 的原 因及消 除歧 义 的方法
张 雪
( 阳 师 范 大 学 , 宁 沈 阳 1 03 沈 辽 10 4)
[ 摘
要】 汉语使 用过程 中经常会产 生很 多带有歧 义的 句子 , 些 句子在 一定程 度 上影 响人 们 这
先 生 说 这 句话 是有 一 定 的原 因 的 ,他 的这 句话 之 所
2是 否重读 .
③ 我一早 上 就写 了三封 信 。
以会 得 到来 算命 人 的认 同 ,正是 因为这 句话 本 身 带 当 重读 “ ” , 示 效 率低 , 成 的数 量 少 ; 就 时 表 完 当 有 歧 义 , 一个歧 义 句 。由于这句 话 的理解 方法 可 以 轻读 “ ” , 是 就 时 表示 效率 高 , 成 的数量 多 。 完 有 很 多 种 ,而来 算 命 的人 都 从 中找 到 了符 合 自身 情 况 的解 释 , 以更 加相 信算 命 先 生 的话 了 。可 见 , 所 歧

歧义的产生和消除(网友来稿)

歧义的产生和消除(网友来稿)

歧义的产生和消除(网友来稿)武进市西林职业高级中学吴亚芳语言的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

它是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的前提。

人们无论是说话或写文章,准确性是最重要的。

只有正确地传达语意,才能给接受者以正确的信息,在听或读的时候不致造成误解。

因而研究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就显得致关重要。

汉语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这种同形异义的句子称为歧义句。

这里所谓的“句子”,实际上包含了若干个句子。

它能作几种理解就能有几个句子。

造成句子歧义的因素很多,它包括词汇、语法、语义及语用等多方面,消除句子歧义的办法相应也有好多种。

一、词汇方面1、词的兼类由于一个词可以同时兼有不同的词性,造成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不明确,从而形成句子的歧义。

例如:(1)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2)我跟他去过。

(3)我要炒鸡蛋。

句(1)中的“没有”和“锁”可以分别是动词和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分别是副词和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2)中的“跟”可以是介词,有“随”之意,也可以是连词,有“和”之意。

例(3)中的“要”可以是动词,意为我需要一份炒鸡蛋,炒鸡蛋则为偏正词词组,也可以是副词,意为将要,我将要炒鸡蛋了。

这样就造成了对句子的不同理解,从而形成歧义。

这种由于词性不明的歧义句,要消除它的歧义,应明确兼词的具体词性,可采用改换词语,增加词语,限定语境,近义词替换等方法来明确词性,消除歧义,像(1)可换词语,变为“没有锁上”(副词、动词)或“没有装锁”(动词、名词);(2)可近义词替换“我和他去过”(连词)、“我跟着他去过”(介词);(3)可限定语境,增加上下文,改成“现在,我要炒鸡蛋了(副词)”、“我还需要一份炒鸡蛋(动词)”这样便排除了歧义。

2、词语的多义这里所说的是一个词语的词性虽然相同,但一词有多种含义,使词义在句中不够明确,从而造成句子歧义,例:(4)这是我校的一辆机动车。

(5)洪书记,那个工程队就是让你停了职的那个王长兴承包的。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消除歧义是在沟通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可以避免误解和误导,使信息传达更加准确和清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除歧义的方法。

1.使用明确的语言和词汇:在交流中,使用明确的语言和词汇可以帮助消除歧义。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概念,要选择具有明确含义的词汇,可以通过解释定义来澄清一些概念的含义。

例如,有人说“这个箱子很大”,这个描述是模糊的,因为“大”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参照。

为了消除歧义,可以使用明确的词汇,如“这个箱子的尺寸是1米乘以1米”,这样就可以更明确地表达箱子的大小。

2.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为了解释自己的观点或意思,可以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

这样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并减少可能的歧义。

例如,如果你想解释“成功”的概念,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如成功的个人故事、著名人物的成功经历等。

这样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所说的“成功”是什么意思,而不会出现不同解读的歧义。

3.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在沟通中,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避免让对方猜测你的意思。

可以使用直接的表达方式来消除歧义。

例如,如果你想邀请一个朋友一起去看电影,而且你希望他能够付钱,请直接表达这个意图,而不要含糊其辞。

可以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我想我们可以分担一下费用。

”4.倾听和确认对方的理解:为了消除歧义,要对对方的理解进行倾听和确认。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保你和对方的理解是一致的。

例如,如果你向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并且他给出的回答让你感到疑惑,可以进一步询问他的理解和意图。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了解和澄清对方的想法,并消除可能的歧义。

5.使用图表和图形化工具: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形化工具来帮助解释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图表和图形化表示可以提供更直观和可视化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减少歧义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你想向团队成员介绍一个复杂的项目计划,可以使用甘特图或流程图来展示关键任务和时间表。

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作者:贺鹏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8期歧义是指“一形多义”,即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

一般说来,语言表达中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因一词多义导致歧义句子中某些词语是多义的,句子的含义就可能有多种理解方式。

1. 这本书是黄色的。

这里的“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书的颜色是黄色的”;也可以指“书的内容不健康”,因此有歧义。

2. 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这里的“走”既可作“步行”讲;也可作“离开”讲。

二、因词的多功能(语法功能)导致歧义1. 李明和王娟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此句中的“和”可以是连词,表示两个人都说话了;也可以作为介词,表示李明跟王娟讲话,而王娟可能没有讲话。

2. 桌面上没有油漆。

该句中的“没有”既可以看作动词,意为“桌面上不存在(没放着)油漆”;也可作副词,意为“桌面上未上油漆”。

三、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歧义1. 表演的是位教师。

句中的“教师”和“表演”的关系,可以是施事,意为“表演者是位教师”;也可以是受事,意为“所表演的是位教师”。

2. 他谁都认识。

句中的“他”可以是“认识”的施事者,意为“他认识的人很多”;也可以是“认识”的受事者,意为“大家谁都认识他”。

四、结构层次不清导致歧义1.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句中的“禁止”和“取缔”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动宾关系,并列关系表示“取缔药品交易市场”;动宾关系表示不取缔。

2. 老师看到我们很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聊天。

句中“很高兴”与“我们”联合构成主谓式的宾语,意为“我们”高兴;也可以作“看到”的补语,意为“老师”高兴。

五、指代不明导致歧义1. 几个讨债的股民来到商场经营部,经理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他们。

句中的“他”指代的助手是经理的还是副经理的,不够明确。

六、省略不当、成分残缺导致歧义有些语句由于省略主语和宾语,指代对象不明;或由于省略状语和定语,补充限制不够;或由于省略中心语,解释说明不够,都会导致歧义。

歧义的消解

歧义的消解

歧义的消解歧义就是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意义解释,且其中不同的意义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

如“开刀的是我父亲”→①我父亲给病人开刀;②医生给我父亲开刀。

两种意义都成立。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与形态发达的语言相比,汉语的歧义现象更具普遍性和必然性。

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歧义往往能被消除,消除歧义的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语音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语义手段、语境手段、认知心理手段。

1.语音手段A.声调:这个人好说话→a.好(hǎo),b.好(hào);B.重音:a.想起来了(记起来了)b.想起来了(不想躺了)在a中“起来”是补语,表示趋向,轻读;在b中“起来”是宾语,表示动作,重读;二者语法重音模式不同。

2.词汇手段A.变多义词为单义词:这些人多半是学生→a.多半(可能),b.多半(多数);B.词语替换: 两个大学的学生→a.个(所),b.个(位);C. 添加虚词:文学历史→a.文学和历史,b.文学的历史;D.增补省略词语:张处长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a.张处长有一个女儿,张处长很骄傲。

b.张处长有一个女儿,女儿很骄傲。

3.语法手段A.明确句法关系:“学习文件” →a.定中关系,b.动宾关系;B.划分结构层次:新职工宿舍→a.新职工/宿舍,b.新/职工宿舍;C.变换句式:你烦死我了→a.你把我烦死了。

b.我把你烦死了。

4.语义手段A.明确语义关系:母亲的回忆→a.母亲(施事),b.母亲(受事);B. 分清语义指向:这些苹果孩子们都吃了→a.“都”指向“这些苹果”,b.“都”指向“孩子们”;C. 归纳语义特征:屋里摆着酒席→a.摆[+状态]→b.摆[+持续];D. 注意逻辑结构:每个小偷都被一个警察捉住了。

→a.“每个小偷”都被某个警察捉住了,而捉住小偷的警察可能是不同的人;b.每个小偷都被同一个警察捉住了。

歧义的原因是全称量词“每个”和存在量词“一个”具有两种不同的相对辖域;E.直接分解语义:小明在桌上写字→a.坐在桌前往纸上写字;b.坐在桌上往桌面上写(人和字都在桌上);c.坐在桌前往桌上写(字在桌上,人不在桌上);d.坐在桌上往纸上、墙上或其他地方写(人在桌上,字不在桌上)。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

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

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消除歧义的四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就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我们称之为歧义。

那么,我们怎样消除句子的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利用语境消除歧义。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创设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

例如:
“我去上课”可以改为“我去听老师上课”或“我去给学生上课”。

2、通过换用或添加适当的词语消除歧义。

如果造成歧义的原因是词语的多义性,将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例如:
“我要炒肉丝”可以改为“我要去炒肉丝”或“我要吃炒肉丝”。

3、通过调整词语之间的顺序消除歧义。

有时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例如:
“这个人谁也不认识”改为“谁也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谁”就行了。

4、通过增加或改变标点符号消除歧义。

例如:
“这封信我读不好”可以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我能力有限,或者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不应该由我来读。

在辨析句意时,我们只要明晰歧义的不同现象,了解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几种方法,比较分析,多方推敲,歧义是可以消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一种特性。

歧义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习惯用语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歧义可作不同分类。

就触发歧义的语言层面而言,歧义可分为:构词歧义、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邱述德1998: 20) ,其中以句法歧义现象最为复杂。

对此,国内学者(林洪志2001;马登阁2003)等多采用生成语法模式对英语句子结构歧义进行了分析和剖解。

与一味追求结构形式描写的形式语言学不同,以Halliday为首的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成份的功能,主张通过语言的使用来解释语言结构。

功能语法在解释歧义现象方面显现出了一些优势,这为歧义的分析开拓了一条新路(邱述德1998: 584)。

但目前在学术界,仅有少数学者选取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语歧义进行过分析(马博森1995;孔亚明2007)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笔者拟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主要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重点讨论英语名词词组和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并尝试对这些结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2.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2. 1形容词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英语中, 名词词组通常由“修饰词+中心词”构成。

我们以一首英文歌曲的名称Red Red W ine为例。

这个歌名存在歧义:它既可以被理解为“红红的酒”,又可被解释为“红色的葡萄酒”。

类似这样的歧义例子还有许多。

Halliday在论述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experiential structure)时,提出了类属词(Classifier)和修饰语(Epi2thet) 的概念(1994: 184)。

类属词的功能是说明事物类别:例如, bus station, railway station, train station 中的bus, railway和train这些词的功能是区分车站的不同种类;修饰语的功能是说明所修饰物体的特征,例如:在new station, noisy station这两个词组中,形容词new和noisy的功能只是展现车站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对“车站”这个概念进行精细分类。

Bloor和Bloor认为类属词和修饰语都可用于名词词组中,对中心词进行限定。

如果脱离语境,在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功能区分方面,许多表达都是歧义的(2001: 138)。

据此,上文提到的例子Red Red W ine可被作如下分析:(1) Red Red Wine(a) Red Red Wine修饰语类属词事物红葡萄酒(b) Red Red Wine修饰语修饰语事物红红的酒例(1)的两种解释分别是“红葡萄酒”和“红红的酒”。

〓24〓作前一种意思(a) 讲时,第一个Red的语义功能为修饰语,第二个Red的语义功能是类属词,表明事物的种类,整个词组的意思是“酒类的一种———红葡萄酒”;作后一种意思(b) 理解时,两个Red的语义功能均为修饰语,表明事物的特征,整个词组的意思是“红颜色的酒”。

如此,Red RedWine这个词组的歧义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请看另一个例子的分析:(2) small children’s cot(a) smal children’s cot修饰语类属词事物小型儿童床(b) small children’ cot类属词事物幼儿床例(2)的两种解释为“小型儿童床”和“幼儿床”。

作前一种解释(a) 时, small一词的功能成分为修饰语,说明床的尺寸大小;作后一种意思(b)理解时, small和chil2dren联合起来作类属词,说明床的类别。

我们在英语当代语法中可以发现类似的表述:特性修饰语(qualitative modifiers)和类别修饰语( classifying modifiers)。

这两个概念可以互相转化。

通常表示大小、颜色、特征等的形容词为特性修饰语,当它们说明中心词的本质属性时,便转化为类别修饰语; 通常表示处所、国别、原料和用途的修饰语为类别修饰语,当它们用来说明中心词的风格、式样、特征等意义时便成了特性修饰语(张克礼2005: 460)。

但是这样的分类和表述很容易使学习者感到困惑。

与之相比,Halliday提出的类属词和修饰语这两个概念概括性更强,在实际语言分析过程中更简便更易于操作。

2. 2 V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英语中经常出现动词2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词的结构。

这种结构也易产生歧义。

Halliday在其功能语法体系中使用名词性词组(nom2inal group)这个术语来统括传统语法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数量词和限定词,把它们都视为名词词组的下属类别(1994: 185)。

不仅如此,可以充当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动词2ing和2ed形式也被韩礼德归入到名词性词组这一类。

Bloor和Bloor在论及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功能区分与歧义的关联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some dancing girls(1995: 138)。

他们认为这个名词短语存在歧义,它的意思既可以指“一些以跳舞谋生的姑娘———舞女”也可以指“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

传统语法在解释some dancing girls的两种含义时,往往引入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概念。

如果把dancing当动名词,词组的意义为“舞女”;如果将dancing视为现在分词,整个词组的意思就是“正在跳舞的姑娘”。

但是这种解释很难让学习者理解。

我们如果依照功能语法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情况便会简单许多。

(3) some dancing girls(a) some dancing girls指示词类属词事物一些舞女(b) some dancing girls指示词修饰语事物一些正在跳舞的姑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词组作(a) 解释时, danc2ing的功能是类属词,指明这些姑娘的职业是跳舞;作(b)解释时, dancing的功能是修饰语,所说明的是这些姑娘正在进行的动作。

通过界定dancing一词的双重功能, some dancing girls这个词组的两种含义就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展现。

在传统语法框架内,学习者区分歧义往往需要借助复杂的语法范畴和项目。

在some dancing girls这个例子里,学习者需要详述现在分词和动名词这两个语法范畴的差别来解释这个词组的歧义。

而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区分动词的这两种非限定形式历来都是非常困难的。

这无疑会加剧学习者对上述歧义现象的解析难度。

相反地,如果我们依据功能语法的理论对此进行解释,情况会有很大不同。

学习者依托系统功能语法知识,明了danc2ing这个单词的双重功能———既可作类属词又可作修饰语,再充分考虑到语境因素,就能够识别和剖析词组歧义。

由此,功能语法的优势可见一斑。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传统语法将英语动词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

通常,限定性动词充当句子的谓语,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

谓语动词的句法功能不同,其他关联成分的句法地位也随之改变(邱述德1998: 344)。

谓语动词本身的多重含义必然会导致整个句子产生歧义。

国内学者秦洪林早在1991年分析谓语平面上的歧义时,就注意到了行为动词与系动词、系表结构与及物动词进行时态之间的歧义现象(1991: 24428)。

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没有谓语动词、系表结构等概念。

Halliday 率先提出语言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

在概念功能中,小句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system) 来表述语言使用者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Halliday 1994: F25)。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 ,即通过语法形式对经验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2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胡壮麟,等〓34〓2005:75)。

Halliday把人类经验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其中,前三种过程是英语及物性系统中主要的类型过程。

但是,上述各个过程之间的界线并非泾渭分明,某些过程既可以被归入一种类别同时又可以被归入到另一种类别。

这种情况下,歧义的产生就在所难免。

英语结构歧义较多的发生在对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这三种主要过程的判定。

有时,一个小句既可以解读为物质过程又可以解读为关系过程;既可以解读为心理过程又可以解读为关系程。

这种判定上的模棱两可直接造成了句子意义的多种解释。

下面我们依据系统功能语法来辨析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3. 1主动语态产生的歧义3. 1. 1简单结构:不及物动词产生的歧义在英语句法中,“名词短语+不及物动词”结构是常见的一种句式。

它所产生的歧义现象层出不穷。

我们以Mary looked very hard为例说明。

按照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歧义是与某个短语的范畴地位相关联的(Radford 2000: 66)。

在这个句子里,歧义涉及到的是very hard这个短语的范畴地位。

当very hard被视为形容词性的短语时,它的意思是“非常严厉的”;当它被看作是一个副词短语时,其含意是“非常使劲地”。

如此,Mary looked very hard这句话的双重含义即得以展现。

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分析方法固然可行,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将句子中的一些组成成分单独进行了语法分析,割裂了局部语法结构与整体语义构成的逻辑关系。

如果我们依照功能语法对此例句进行分析,情况会得到很大改观。

(4) Mary looked very hard.(a) Mary looked very hard.行为者过程:行为环境的:方式玛丽非常努力地看。

(b) Mary looked very hard.载体过程:关系属性玛丽看起来非常严厉。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例(4)作(a)解释时,是一个行为过程。

其中,Mary是行为者, very hard是环境成分,表示行为的方式,整个小句的意思是“玛丽非常努力地看”;作(b)解释时,小句展现的是一个关系过程。

其中,Mary作为过程的载体, very hard 表示属性,整个小句的意思是“玛丽看起来非常严厉”。

这个句子歧义产生的根源在于look一词的多重意义。

传统语法中, look一词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系动词。

功能语法认为,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做梦等生理和心理行为。

Halliday在对关系过程的论述中把look一词归入到表达感觉—感知一类的动词里面(1994:120)。

在论述行为过程时,他又把look一词归入到出现在行为过程中的几类典型动词之列(1994: 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