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
目录一、教学方法概述 (3)二、教学方法的概念 (3)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3)(一) 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3)(二) 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4)四、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4)(一) 讲授法 (4)(二) 讨论法 (5)(三) 直观演示法 (5)(四) 练习法 (5)(五) 读书指导法 (5)(六) 任务驱动教学法 (5)(七) 参观教学法 (5)(八) 现场教学法 (5)(九) 自主学习法 (6)五、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6)(一)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6)(二)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6)(三)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6)1)、示范教学法 (7)2)、模拟教学法 (7)3)、项目教学法 (7)(四)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7)六、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7)七、教学方法的运用 (8)(一) 复式教学 (8)(二) 现场教学 (8)(三) 尝试教学法 (8)1、基本要素 (8)2、基本模式 (8)3、灵活模式 (9)4、达到尝试成功的主要因素 (9)5、推广价值 (9)(四) 过程教学法 (9)1、基本含义 (9)2、产生背景 (10)3、理论基础 (10)4、基本程序 (10)5、优越性 (10)6、主要特点 (11)7、局限性 (11)(五) 主题教学法 (11)1、基本含义 (11)2、基本模式 (11)3、基本程序 (11)4、基本要求 (11)5、教学特色 (12)6、作用 (12)(六) 情境教学法 (12)1、创立者 (12)2、基本含义 (12)3、基本特点 (12)4、基本策略 (13)5、基本模式 (13)6、情境教学法专著 (13)(七) 快乐教学法 (13)1、基本含义 (13)2、产生 (14)3、原则 (14)4、策略 (15)一、教学方法概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
巴班斯基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巴斑斯基(1927-1987)是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77)、《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1982)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原理巴班斯基指出,"最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其本质在于"以最小必须的消耗,取得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是指,从现有的学校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学所能获得的最佳效果。
在他看来,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有两条衡量标准,第一条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 (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
"第二条标准是"学生与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批示所规定的课堂教育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二)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巴班斯基分析了教学最优化,提出了一些既能提高教育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的时间与精力的方法。
主要有:1、综合规划教学任务,以综合的观点来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
在拟定某个专题、某个篇章的教学任务时,应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能同时解决几个任务,这就直接促进了教学最优化。
2、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
这个具体的任务应"指向消除学生知识中的落后面,解决学生教育和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考虑教学现有的条件和可能性,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以及预见外在条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
巴班斯基指出:"不遵守这个办法,就不可能在合理花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下,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尤·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
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
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
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1、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一、简介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等等。
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
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巴班斯基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理论一、关于教学过程的结构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观点在前苏联影响很大。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六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掌握教学的目的任务,并在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条件、教师本身可能性基础上,使目的任务具体化;第二环节:考虑班级学生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第三环节:根据师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考虑教学形式和方法;第四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开展学习认识活动,在两者统一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第五环节: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机动地调整教学过程;第六环节:师生分析教学过程一定阶段的洁果,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供下一轮过程参考。
巴班斯基指出上述各环节,第四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二、关于教学规律按照巴班斯基的解释,教学过程存在四种基本联系,即相互影响的联系、因果联系、发生联系和控制联系。
相互影响的联系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只有师生双方都开展积极的活动,教学过程才能发挥作用。
因果联系指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之间的因果联系。
例如个别学生学习落后除了自身的种种因素,还应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找原因,即找出教学上所存在的缺点,以便通过以后的校正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能。
发生联系是指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发展变化的趋向。
要研究教学对学生年龄的依存关系,研究各年段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不同年段的衔接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矛盾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同学生实现这些任务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如果所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那么这个矛盾就成为推动整个系统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动力源泉。
反之,任务太难或太易,不处于他们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这种矛盾就不能促进系统最优的发展。
所以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摸清其“最近发展区”是很重要的。
控制联系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规划、组织、调整和检查上,这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
必须找出控制联系与学生主动性对比关系的最优尺度。
三、关于教学原则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原则是教学上的一些最重要要求,遵循这些要求,教师就有可能获取到最高和最巩固的教学效果。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
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五)区别对待学生;(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9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
他们是指(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2.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则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
3.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上具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
4.学习需要分析的核心是确定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7.学习者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内部参照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分析法。
5·内部参照法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6·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5.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为了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6.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准备行为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
7.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建立一个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还计划写—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著作,该著作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
8.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9.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摘要)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
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
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
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
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方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学方法的理论是教学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随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
在千百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人们创造和总结出难以记数的各种教学方法。
让我们来...教学方法的理论是教学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随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
在千百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人们创造和总结出难以记数的各种教学方法。
让我们来谈谈教师的教学方法吧:教学方法有哪些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教学方法的内涵 [重点]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
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弗拉基米尔•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知识植入法:
这种方法非常强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所学知识,以深入理解知识。
教师要让学生利用知识去建构,而不是简单地去记忆。
二、解决问题法:
弗拉基米尔•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他提倡通过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思维训练法:
他强调学生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完全依靠原来的知识。
教师应该探究学生是如何推理出结论,让学生把一些复杂的难题归结为较为容易理解的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情景教学法:
弗拉基米尔•巴班斯基强调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情境中,以方便学生理解并较好地记忆。
教师应该在实际场景中构建案例,利用各种手段来表现出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接触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的目的。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巴班斯基教学方法是由苏联教育学家伊格纳季·巴班斯基在20世纪初提出的,是一种针对特殊教育儿童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驯化教育法(Conditioning Method):驯化教育法是巴班斯基教学方法的基础,该方法通过逐步训练和强化,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技能和行为规范。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采用系统化、集中化和教育娱乐化的手段进行教学。
2. 整体学习法(Holistic Method):整体学习法强调整体感知和理解,通过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具体的整体学习任务,并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和学习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差异化教学法(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差异化教学法是一种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法。
在巴班斯基的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和个体化指导,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制约教育法(Imposing Method):制约教育法是通过控制和调节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教师通过提供学习任务和指令,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管理,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积极动机法(Positive Motivation Method):积极动机法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采用奖励和赞扬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
配套教学法是将特殊教育儿童与正常学龄儿童在一些课程内容上相互融合,共同学习和合作。
教师在课堂上将特殊教育儿童和正常学龄儿童放在一起,通过互相协助、互相学习来促进两者的进步和发展。
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解读
班级:17数学学号:4171012021 姓名:施维一、巴班斯基(简介)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方法论基础》,他根据顿河罗斯托夫几个学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应用现代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最优化的理论。
二、核心观点(加阐述)1、教学的动力: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的动力源于教学的“主导矛盾”,即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产生的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与学生所拥有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
)2、教学的目的:巴班斯基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三者相互联系。
(学生应掌握各门学科的技能,并熟练的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一般技能,使其能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
又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公德、政治和伦理道德,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巴班斯基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内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得到以下规律:(1)教学过程受制约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及对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需要(社会所需的人才制约了我们教学内容与方式)(2)教学过程与作为统一体的教养、教育、发展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教养、教育、发展的过程依赖于教学)(3)教学过程依从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教学要在学生的能够接受的范围内)(4)教学过程依从于它得以进行的各种条件(依赖于学校环境、教具、设施等)(5)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知识的传授包括教与应用)(6)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存在)(7)教学的刺激方法、组织方法、检查方法均取决于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8)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例如教学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或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合作学习,因此应组织小组交流的学习模式)(9)只有具备必要条件并保证教学过程各成分相互联系,才能使教学结果具巩固性和效用性教学原则:(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平衡发展)(2)教学的科学性以及与生活实践想联系的原则(将知识与实际相连便于理解)(3)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原则(形成知识体系)(4)教学的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依赖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教学在质不在量)(5)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兴趣和求知需要的原则(6)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原则(7)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最优结合的原则(最优结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9)为教学创造最优条件的原则(10)教学成果的巩固性和效用性原则4、优选教学内容的标准:(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标准(2)教学内容的诸多组成部分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标准(3)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该年龄学习的可能性标准(4)教学内容符合用于学习该教材的法定时间的标准(5)教学内容符合该方面的国际经验的标准(6)教学内容符合当前教师的教学的实际可能性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的标准5、教学方法: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旨在通过教学达到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目的的一种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第一种方法: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第二种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第三种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第四种方法: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4、李秉德教授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5、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
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
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
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
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6、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常用方法。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013-11-25 梦想教育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
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
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简介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
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
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
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理论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1927--1987是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土,着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一、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准则;所谓"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衡量是最好的;"最优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当是各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准则是:1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方面都达到他该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2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归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二、教授最优化的八个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前者更为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1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2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3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的顺序;4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包括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5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采取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6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7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8按最优的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1组织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2激励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3检查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四、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在这巴班斯基提出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他认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就是他的心理、生理和精神潜力的总和,学习超过了这个总和就是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负担过重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应区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巴班斯基强调,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最优化;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有赖于课堂教学方法各个成分的完善;因此,不管是拟定授课计划,还是安排提问和讲授新课的时间,以及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都应把重点放在讲授新教材上;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消除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现象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最优化本身正是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尤其要强调指出,语文、数学、物理等科优选必要数量的练习,对形成学生必要的技能技巧具有重大意义;教学的技巧就在于通过一、二道练习,向学生指出解决该类习题的一般方法,并教会他们解决类似性质的其他习题的特殊算法;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方法,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解决好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消除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做作业的时间一样,但疲劳可以减轻,因为,有兴趣地做一项工作,所耗精力要少得多;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具体措施包括:使课堂教学各个成分不断完善;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最优化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合理化;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该理论对原苏联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教学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它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革新了教学论范畴,打破了传统教学论独树一帜的局面;2它采用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突破,往往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由于他采用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构建了崭新的原则体系和方法体系,使该成果处处闪耀着创造性的光辉;3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最优化理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可能性、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条件、环境等灵活运用;第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1该理论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2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力、物力及时间与精神因素的约束下,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工作效果能达到最好;3重视教学教育规律的探讨和揭示;第三,完整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思想的系统性;2强调教导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中教养职能、教育职能和发展职能的统一性;3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教授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性;第四,实用性;主要表现在:1最优化理论是苏联顿河--罗斯托夫地区教学教育工作先进经验的总结,是经过学校教学教育实验验证的成功理论;它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它具有普遍的实用性;2它提出的最优化的标准,不仅有助于教师论证自己选择该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各种课堂教学结构等的最好方案,而且能够为教学教育结构的评价提供客观标准,使教学教育过程形成了一个有闭合回路的系统,可以实行有效地控制,3它提供了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可以预防和克服学生因成绩不良而出现的弊端,对优秀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提供了最优化的途径,使该理论具有可操作性,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教学方法的实质与分类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教学方法的实质与分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余文森现代教学方法范畴是个由许多具体方法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强调教学方法分类的重要性。
否则,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无从入手,可以说科学分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逻辑起点。
关于教学方法分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什么?或者说,教学方法旨在解决什么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显然,毛泽东把方法比喻成桥和船,我们认为这个比喻十分贴切。
就其实质而言,教学方法就是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桥梁。
从个体认识论来说,教学任务是解决知识内化问题,通俗地说,就是知识怎么由外在进入内在、由书本跑进学生头脑?而内化的途径便是教学方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建构论思想,知识内化的途径有同化和顺应两条。
与同化和顺应两种基本途径相对应,奥苏伯尔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划分为我们科学地进行教学方法分类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属于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依其层次高低可分为: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这类教学方法的共性是教学内容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属于发现学习的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我们简要列表如下:知识直接呈现(直接法以知识为中心):讲授法——读书指导——自学法知识间接呈现(间接法以问题为中心):发现法——独立探究法———研究法在直接法体系中,知识的载体是语言,讲授法是通过口头语来呈现知识,读书法和自学法则是通过书面语言来呈现知识。
在讲授法中,教师既讲知识,又讲方法;在读书法中,只讲方法(方法指导),不讲知识(书要学生自己读);在自学法中,教师既不讲知识也不讲方法,主要由学生独立学习。
教招常考知识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招常考知识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招常考知识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一、基本概念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学过程”和“最优化”两个概念组成的。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对于巴班斯基的相关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的考察方式出现,主要考察他的“最优化教学”,今天中公的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在总结60年代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经验基础上,运用辩证的系统方法来改进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巴班斯基认为,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的规律性,但只是过程的某个侧面、某种关系,往往以偏概全。
因此要运用辨证系统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置于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以期达到最优地处理教学过程问题,即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
这里所指的“最优”,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具体条件相联系的。
在某一条件下的最优,在另一条件下未必最优。
这就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达到最优或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该如下:(1)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在研究学生、教学条件、教师本身可能性基础上使之具体化;(2)考虑全班学生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3)计划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出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制定课的计划;(4)计划的执行,这是中心环节,要把教师的教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起来,形成师生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5)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进调整教学过程的进程;(6)分析教学效果,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供下一轮过程参考。
巴班斯基以系统论研究教学过程,较全面、具体地阐述了教学的实际进程。
这有助于教师最优地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效果。
但是,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过于繁琐,要为广大教师掌握与推广,尚需作很大的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理论的详细介绍,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学习,能够理解巴班斯基的理论,便于同学们更好地做题,下次我们会继续为大家解读教育学的重要考点。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里所阐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 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 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复式教学
教学方法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 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纪或班级的活动。
适用: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 不足: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
现场教学
教学方法定义:是任课教师、现场有关人员或二者协同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上课,上课时限可长可短。 意义:加强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改变信息性质,帮助消化、 巩固和系统化知 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种种因素制约,使用有限;学生只能了解现实的局部情况或局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班斯基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分类,应以马克思关于活动过程的描述为依据。
马克思把活动分为引起、调整和控制三阶段。
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组织和进行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学习认识活动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
这三大类方法的每一类都还可以继续分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又包含若干更具体的方法。
(见表)
巴班斯基认为他的分类是比较完整的,是考虑到了活动的组织、激励和检查等各个基本结构成分,完整地提到认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知、领会和实际运用。
也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各种基本职能和基本方面。
特别是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相互联系,要求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考虑其最优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