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林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大林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大林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设计课题:基于大林算法的电路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专业:__ __

班级: __ _

学号:___ _______

姓名:_______ _ _____

2016年5月

目录

第一章课题简介 (1)

1.1课题的目的 (1)

1.1.1 本机实现的功能 (1)

1.1.2 扩展功能: (1)

1.2课题的任务及要求 (1)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2)

2.1 水温控制系统的总体介绍 (2)

2.2 系统框图 (2)

2.3 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

3.1 系统原理图 (3)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

第四章大林控制算法设计 (5)

4.1 大林控制算法原理: (5)

4.2 控制器的设计及公式推导过程 (6)

4.3 采样周期的选择: (7)

第五章水温控制系统的仿真 (7)

5.1振铃现象 (7)

5.2 Matlab仿真 (9)

5.2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编程设计: (10)

5.3各模块子程序设计 (11)

5.3.1主程序设计 (11)

5.3.2读出温度子程序 (12)

5.5.3数码管显示模块 (13)

5.5.4温度处理程序 (14)

第六章小结与体会 (15)

第七章参考文献 (16)

第八章附录 (17)

第一章课题简介

1.1课题的目的

1.1.1 本机实现的功能

(1)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当前的温度,通过AT89S52单片机进行控制,最后通过LED数码管以串行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2)可以通过按键任意设定一个恒定的温度。

(3)将水环境数据与所设置的数据进行比较,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当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从而实现对水温的自动控制。

(4)当系统出现故障,超出控制温度范围时,自动蜂鸣报警。

1.1.2 扩展功能:

(1)具有通信能力,可接收其他数据设备发来的命令,或将结果传送到其他数据设备。(2)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实现当设定温度或环境温度突变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3)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

1.2课题的任务及要求

一升水由800W的电热设备加热,要求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1)温度测量范围:10~100℃,最小区分度不大于1℃。

(2)控制精度在0.2℃以内,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小于1℃。

(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实际水温。

2.1 水温控制系统的总体介绍

本次设计采用采样值和键盘设定值进行比较运算的方法来简单精确地控制温度。先通过键盘输入设定温度,保存在AT89S52单片机的指定单元中,再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信号的采集,送入单片机中,保存在采样值单元。然后把采样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运算,得出控制量,从而调节继电器触发端的通断,来实现将水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水温超出单片机预存温度时,蜂鸣器进行报警。单片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的集数据采集、显示、处理、控制于一体的系统。由传感器、LED显示单片机及执行机构控制部分等组成。

2.2 系统框图

2.3 闭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设计以AT89S52单片机系统进行温度采集与控制。温度信号由模拟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输入AT89S52,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当前的温度,通过AT89S52单片机进行控制,最后通过LED数码管以串行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可以通过按键任意设定一个恒定的温度。将水环境数据与所设置的数据进行比较,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当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从而实现对水温的自动控制。当系统出现故障,超出控制温度范围时,自动蜂鸣报警。用单片机控制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保持温度不变。

3.1 系统原理图

在温度测量控制系统中,实际温度值由PT100恒流工作调理电路进行测量。为了克服PT100线性度不好的缺点,在信号调理电路中加入负反馈非线性校正网络;调理电路的输出电压经ADC0808转换后送入单片机AT89S51;对采样数据进行滤波及标定处理后,由3位7段数码管显示。输入的设定值由4位独立按键电路进行设定,可分别对设定值的十位和个位进行加1、减1操作。设定值送入单片机后,由另外一组3位7段数码管显示。数码管的段码由74HC05驱动,位码由三极管2N2222A驱动。

系统采用PID闭环控制方案。将预置初值与温度传感器反馈信号比较得到偏差(e)进行PID运算处理得到控制量(u),通过此量来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时间,从而控制加热功率。由于水本身具有很大的热惯性,所以必须对水温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并且根据需要及时反方向抑制,以防止出现较大的超调量的波动。在PID控制中,积分环节(I)具有很强的滞后效应,而微分环节(D)具有预见性,所以该方案最终采用PD算法,能够很好的控制超调,并且稳态误差也很小。

图3-1 系统原理图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基本的AVR硬件线路,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复位线路的设计

AT89S52已经内置了上电复位设计。并且在熔丝位里,可以控制复位时的额外

时间,故AVR外部的复位线路在上电时,可以设计得很简单:直接拉一只10K的电

阻到VCC即可(R6)。

为了可靠,再加上一只0.1uF的电容(C0)以消除干扰、杂波。

D3(1N4148)的作用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复位输入的最高电压钳在Vcc+0.5V 左右,另一作用是系统断电时,将R1(10K)电阻短路,让C0快速放电,让下一次来电时,能产生有效的复位。

当AVR在工作时,按下S0开关时,复位脚变成低电平,触发AVR芯片复位。

重要说明:实际应用时,如果你不需要复位按钮,复位脚可以不接任何的零件,AVR芯片也能稳定工作。即这部分不需要任何的外围零件。

图3-2 复位电路设计

(2)晶振电路的设计

Mega16已经内置RC振荡线路,可以产生1M、2M、4M、8M的振荡频率。不过,

内置的毕竟是RC振荡,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场合,比如要与RS232通信需要比较精确的波特率时,建议使用外部的晶振线路。

早期的90S系列,晶振两端均需要接22pF左右的电容。Mega系列实际使用时,这两只小电容不接也能正常工作。不过为了线路的规范化,我们仍建议接上。

重要说明:实际应用时,如果你不需要太高精度的频率,可以使用内部RC振

荡。即这部分不需要任何的外围零件。

图3-3 晶振电路设计

(3)电源设计

AVR 单片机最常用的是5V 与3.3V 两种电压。本线路以转换成5V 直流电压,电路需要变压器把220交流电压转换成28V 交流电,再通过整流器,把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通过7809和7805三端正电源稳压电路转化成直流5V 。电源如图3-4。

图3-4 电源电路设计图

第四章 大林控制算法设计

4.1 大林控制算法原理: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被控对象一般都有纯滞后特性,而且经常遇到纯滞后较大的对象。美国IBM 公司的大林,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假设带有纯滞后的一阶、二阶惯性环节的对象为:

1()1

s

C Ke G s T s τ-=

+

()()()

1211s

c Ke G s T s T s τ-=

++ 式中,τ为纯滞后时间,1T

、2T

为时间常数,K 为放大系数。为简单起见,设τ=NT ,N 为正整数。

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具有时间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而且要求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等于对象的纯滞后时间。

4.2 控制器的设计及公式推导过程

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10

s =

s+10

C G 采样周期T=1s,期望闭环传递函数的惯性时间常数:=4s T τ 设期望闭环传递函数为:()

-2s 1

s =e 4s+1

Φ?

系统的广义对象传递函数:()()-1-11-e 1-e 10

s =s =s s s+10

C G G ??

系统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1

1-+1-/-1

1-3

-3

-/1-1-1

-1

z

1-e 1-e

101-e 0.632z z ===z

=s s+101-e z 1-0.368z

1-e z N T T G Z ττ--????

???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s -3-2s -11-e 10.221z z =e =s 4s+11-0.779z

Z ??Φ??????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1-3

z 10.221z ==z 1-z 1-0.779z -0.291z D G Φ?Φ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输出为:

-3345

-11

0.221z Y (z )=(z )(z )=0.2210.1240.284...(1-0.779z )(1)

R z z z z ----Φ=-++-控制量的输出为:

-3-1-1-1

-113-11

()0.221z 1-0.368z 0.350(1-0.368z )(z )=0.350+0.129z +...()(1-0.779z )(1)0.632(1-0.779z )(1)

Y z U G z z z z ---?===--

4.3 采样周期的选择:

在本实验中,定时中断间隔选取100ms ,采样周期T 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要满足,而由被控对象的表达式可知,所以取N=1,τ=T ,τ=1s ,取T=1s 。

因为,()()()()()y k =m k -m k-=m k =m k-1N

τ,因为采样周期T=1s ,定时中断为

1s ,就是说1个定时中断后进行采样。

第五章 水温控制系统的仿真

5.1振铃现象

直接用上述控制算法构成闭环控制系统时,人们发现数字控制器输出U (z)会以1/2采样频率大幅度上下摆动。这种现象称为振铃现象。

振铃现象与被控对象的特性、闭环时间常数、采样周期、纯滞后时间的大小等都有关系。振铃现象中的振荡是衰减的,并且于由被控对象中惯性环节的低通特性,使得这种振荡对系统的输出几乎无任何影响,但是振铃现象却会增加执行机构的磨损。在交互作用的多参数控制系统中,振铃现象还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在系统设计中,应设法消除振铃现象。

可引入振铃幅度RA 来衡量振荡的强烈程度。振铃幅度RA 的定义为:在单位阶跃信号的作用下,数字控制器D (z )的第0次输出与第1次输出之差值。

设数字控制器D(z)可以表示为:

)(11)(2

2112211z Q kz z a z a z b z b kz

z D N N

------=++++++=ΛΛ

(5-1)

其中

ΛΛ

++++++=

----2211221111)(z a z a z b z b z Q (5-2)

那么,数字控制器D (z)输出幅度的变化完全取决于Q (z),则在单位阶跃信号的作用

下的输出为:

ΛΛ+-+-++++=------2121122111

)()1(111)

(z a a z a z b z b z z Q (5-3)

Λ+-+-++-+=-2)()1(1122111z a a b z a b

根据振铃的定义,可得:

1111)1(1b a a b RA -=+--= (5-4)

上述表明,产生振铃现象的原因是数字控制器D (z )在z 平面上位于z=-1附近有极点。当z=-1时,振铃现象最严重。在单位圆内离z=-1越远,振铃现象越弱。在单位圆内右半平面的极点会减弱振铃现象,而在单位圆内右半平面的零点会加剧振铃现象。由于振铃现象容易损坏系统的执行机构,因此,应设法消除振铃现象。

大林提出了一个消除振铃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先找造成振铃现象的因子,然后令该因子中的z=1.这样就相当于取消了该因子产生振铃的可能性。根据终值定理,这样处理后,不会影响输出的稳态值。

本设计的被控对象是含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大林算法求得的数字控制器为式:

])1(1)[1(1)(1()()1(/1//)

1//11+--------------=

N T T T T T z e z e e k z e e z D τττττ (5-5)

有可表示为式3-14所示:

)1)]()(1(1)[1()1)(1()(121//1//11----------+++-+---=

z N z z z e e k z e e z D T T T T Λττττ (5-6)

可能引起振铃现象的因子是式3-15所示:

))(1(121/N z z z e T -+++-+---Λτ (5-7)

其振铃的幅度为:

ττ//1T T e e RA ---= (5-8)

根据r 值的不同,有一下几种情况:

(1)当r=0时,不存在振铃极点因子,此时不产生振铃现象 (2)当r=1时,存在一个极点z=-(/1T e

τ

--);

当τ<=1τ 时,z ≈-1,存在严重的振铃。 当r=2时,存在极点

Z=/11(1)22

T e j τ--

-± 当τ<

≈122

j -

±,Z ≈1时,存在振铃现象。 对于r=2时的振铃极点,令Z=1代入式中可得:

11//1

/1/12(14)(14)

()4(1)(1)[1(1)(.......)]T T T T T T T r e e z D z e z e z z z ττ-----------=

--+-++

=11

//1//1(1)(1)4

(1)(32)(1)T T T T e e z e e z ττττ-----------

此时就求得的消除振铃的数字控制器D (z)表达式为

11//1//1(1)(1)()4(1)(32)(1)T T T T e e z D z e e z ττττ--------=

---

1111(10)(1)4(10)(32)(1)e z e z ------=

---

5.2 Matlab 仿真

Matlab仿真图(无振铃现象)

5.2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编程设计:

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和键盘设置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监控程序结构,然后根据实时性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监控软件和各执行模块之间地调度关系。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根据系统功能,可以将系统设计分为若干个子程序进行设计,如温度采集子程序,数据处理子程序、显示子程序、执行子程序。采用Keil uVision3集成编译环境和C语言来进行系统软件的设计。本章从设计思路、软件系统框图出发,先介绍整体的思路后,再逐一分析各模块程序算法的实现,最终编写出满足任务需求的程序。

采集到当前的温度,通过LED数码管实现温度显示。通过按键任意设定一个恒定的温度将水环境数据与所设置的数据进行比较。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开启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当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停止加热。当系统出现故障,超出控制温度范围时,自动蜂鸣报警并对温度进行实时显示。采用C语言编写代码,鉴于篇幅限制及DS18B20的应用已经规范和成熟,本文仅就主程序流程图和显示子程序流程图及其代码进行说明。通过定时器T0 P3.4口的定时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有关DS18B20的读写程序,编程时序分析等请见附录三。功能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通过调用温度采集子程序完成温度数据采集,然后调用温度转换子程序转换读取温度数据,调用显示子程序进行温度显示和判断温度数据。

主程序(见附录二)调用四个子程序,分别是温度采集程序、数码管显示程序、温度处理程序和数据存储程序。

温度采集程序:对温度芯片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判断和显示。

数码管显示程序:向数码的显示送数,控制系统的显示部分。

温度处理程序:对采集到的温度和设置的上、下限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向继电器输出关断或闭合指令。

数据存储程序:对键盘的设置的数据进行存储。

图1 系统总流程图

5.3各模块子程序设计

5.3.1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读出并处理DS18B20的测量的当前温度值,温度测量每1s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在一秒之内测量一次被测温度,其程序流程见图2所示。

通过调用读温度子程序把存入内存储中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存放在不同的两个单元中,然后通过调用显示子程序显示出来。

图2 主程序流程图

5.3.2读出温度子程序

读出温度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读出RAM中的9字节,在读出时需进行CRC校验,校验有错时不进行温度数据的改写。DS18B20的各个命令对时序的要求特别严格,所以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时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要注意读进来的是高位在后低位在前,共有12位数,小数4位,整数7位,还有一位符号位。

DS18B20的数据读写是通过时序处理位来确认信息交换的。当总线控制器发起读时序时,DS18B20仅被用来传输数据给控制器。因此,总线控制器在发出读暂存器指令[BEh]或读电源模式指令[B4H]后必须立刻开始读时序,DS18B20可以提供请求信息。所有读时序必须最少60us,包括两个读周期间至少1us的恢复时间。当总线控制器把数据线从高电平拉到低电平时,读时序开始,数据线必须至少保持1us,然后总线被释放在总线控制器发出读时序后,DS18B20通过拉高或拉低总线上来传输1或0。当传输逻辑0结束后,总线将被释放,通过上拉电阻回到上升沿状态。从DS18B20输出的数据在读时序的下降沿出现后15us内有效。因此,总线控制器在读时序开始后必须停止把I/O脚驱动为低电平15us,以读取I/O脚状态。

图3 读出温度子程序

5.5.3数码管显示模块

本系统采用八位共阳极数码管,用模拟串口的动态显示数据。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数码管显示流程图

5.5.4温度处理程序

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和设置的温度上、下限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如果低于下限温度或是高于上限温度,则报警器进行进行报警。

第六章小结与体会

这次的课程设计分配到两个人一组完成,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是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收获巨大,让我更加深刻的复习了课本知识,使得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自己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与周航一组,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指导及同学的帮助,我主要负责软件的仿真,周航负责硬件系统的设计。在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中,遇到了许多的难题,对于原理概念十分模糊,一些公式也忘了如何去使用,拿出了以前的课本对遗忘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在同学的帮助下,与周航的讨论中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控制器的设计和大林算法公式的推导。使得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此次的课程设计,通过完成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这次的课程设计很,但两人一组的团队的合作使课程设计简单了许多,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这样,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终能取得成功。

感谢此次的课程设计让我收获良多!

第七章参考文献

[1]于海生主编,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小坚,赵山林,冯晓军,龙怀冰.Protel DXP电路设计与制版实用教程(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第一届-第五届).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张琳娜,刘武发.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

[5]沈德金,陈粤初. MCS-51系列单片机接口电路与应用程序实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6]周立功等.增强型80C51单片机速成与实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7

[7]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社.1998.10

[8]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社.1996

[9]李志全等.智能仪表设计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6

[10]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1

第八章附录

附录一:系统程序

#include //52系列头文件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s=P3^4;

sbit dula=P2^6;

sbit beep=P1^4; //定义蜂鸣器

sbit led=P1^1;

sbit jdq=P1^0;

uint temp,t,w; //定义整型的温度数据

uchar flag;

float f_temp; //定义浮点型的温度数据

uint low; //定义温度下限值是温度乘以10后的结果uint high; //定义温度的上限值

sbit led1=P1^0; //控制发光二极管

sbit led2=P1^1; //控制发光二极管

sbit s1=P3^5;

sbit s2=P3^6;

sbit s3=P3^7;

uchar flag1,flag2,flag3,flag4,s1num,qian,bai,shi,ge;

uchar code table[]=

{

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0xc6

}; //共阳数码管段码表

uchar code table1[]=

{0x40,0x79,0x24,0x30,0x19,

0x12,0x02,0x78,0x00,0x10};//带小数点的编码

void delay(uchar z) //延时函数

{

uchar a,b;

for(a=z;a>0;a--)

for(b=100;b>0;b--);

}

void init()

{

EA=1;

ET1=1;

TR1=1;

TMOD=0x10;

TH1=(65536-4000)/256;

TL1=(65536-4000)%256;

flag=0;

high=100;

jdq=1;

}

void didi()

{

beep=0;

led=0;

delay(500);

beep=1;

led=1;

delay(500);

}

void dsreset(void) //DS18b20复位,初始化函数

{

uint i;

ds=0;

i=103; //延时最短480us

while(i>0) i--;

ds=1; //等待16-60us,收到低电平一个约60-240us则复位成功i=4;

while(i>0) i--;

}

bit tempreadbit(void) //读1位数据函数

{

uint i;

bit dat;

ds=0;i++;

ds=1;i++;i++; //i++起到延时作用

dat=ds;

i=8;

while(i>0)i--;

return(dat);

}

uchar tempread(void) //读1字节的数据函数

{

uint i,j,dat;

dat=0;

for(i=1;i<=8;i++)

{

j=tempreadbit();

大林算法课程设计

摘要 在控制系统应用中,纯滞后环节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工业过程中如钢铁,热工和化工过程中往往会有纯滞后环节。对这类系统,控制器如果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的超调和持续振荡。由于纯延迟的存在,使被控量对干扰、控制信号不能即时的反映。即使调节机构接受控制信号后立即动作,也要经过纯延时间t后才到达被控量,使得系统产生较大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当t>=0.5T(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时,实践证明用PID控制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对这类具有纯滞后环节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往往是次要的,通常要求系统稳定,要求系统的超调量要小,而调整时间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这样的一种大时间滞后系统采用PID控制或采用最少拍控制,控制效果往往不好。本课程设计介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直接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大林(Dahlin)算法。 关键字:纯滞后、大林(Dahlin)算法

目录 0引言 (1) 1被控对象模拟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 (2) 1.1被控对象 (2) 2大林算法 (3) 2.1一阶被控对象的达林算法 (3) 3振铃现象和消除方法 (4) 3.1振铃现象的产生 (4) 3.1.1振铃现象的分析 (4) 3.2振铃幅度RA (6) 3.3振铃现象的消除 (6) 3.4Simulink 仿真 (7) 4一种改进的消除振铃现象的方法 (9) 5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0引言 大林算法是由美国IBM公司的大林(Dahllin)于1968年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纯滞后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算法。该算法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带有原纯滞后时间的一阶惯性环节。大林算法是运用于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算法,是一种先设计好闭环系统的响应再反过来综合调节器的方法。设计的数字控制器(算法)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具有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此算法具有消除余差、对纯滞后有补偿作用等特点。

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设计课题: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

目录

1 课题简介 课题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课题任务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 、DA 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滤波电路、被控对象电路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DAC0832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4.仿真设计:用Matlab 仿真闭环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 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选择被控对象:G (),3.341 s c e s T s τ-= =+ 4. 对象的纯延迟环节s e τ-用软件通过数组单元移位实现。 5. 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 ,采样周期T 既要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满足 (0.2~1)T τ=。 6. 闭环系统时间常数T τ按倍的被控对象最大时间常数选择。 2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大林算法总体介绍 + )(r t ) (t e D(Z) U(Z) s e Ts --1G(S) C(T) - 图2-1 大林算法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纯滞后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这种系统如果控制器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产生大的超调或振荡。对这类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是次要的,

大林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自动化901 A B C

一、课题名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采样周期为T=0.5s ,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D(z),并分析是否会产生振铃现象。 四、课程设计要求 1、用大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D(z) ; 2、在 Simulink 仿真环境画出仿真框图及得出仿真结果,画出数字控制; 3、绘制并分析数字控制器的振铃现象; 4、对振铃现象进行消除; 5、得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6、程序清单及简要说明; 7、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以及仿真结果及分析)。 五、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在控制系统应用中,纯滞后环节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工业过程中如钢铁,热工和化工过程中往往会有纯滞后环节。对这类系统,控制器如果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的超调和持续振荡。 由于纯延迟的存在,使被控量对干扰、控制信号不能即时的反映。即使调节机构接受控制信号后立即动作,也要经过纯延时间t 后才到达被控量,使得系统产生较大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当t >=0.5T (T 为对象的时间常数)时,实践证明用PID 控制很难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 对这类具有纯滞后环节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往往是次要的,通常要求系统稳定,要求系统的超调量要小,而调整时间允许在较多的采样周期内结束。 这样的一种大时间滞后系统采用PID 控制或采用最少拍控制,控制效果往往不好。本节介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直接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 ——达林(Dahlin)算法 ()1s e G s s -=+

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2) 1.2 炉温控制的发展与进步 (3) 2退火电阻炉的结构以及系统介绍 (4) 2.1退火电阻炉结构介绍 (4) 2.2系统建模 (5) 3 控制算法 (7) 3.1 大林算法 (7) 3.2参数确定 (10) 3.3大林算法的途径 (10) 4硬件核心电路部分 (11) 4.1模块的选择与设计 (12) 4.1.1输入模块的选择与设计 (12) 4.1.2输出模块的设计 (13) 4.2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4) 5 PID算法对比研究 (15) 6 控制算法仿真设计 (16) 6.1 PID系统仿真 (17) 6.2大林算法系统仿真 (20) 6.3大林算法与PID算法对比仿真 (21) 7扰动状态下的系统性能分析 (22) 结论 (24)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摘要 电阻炉对于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而温度的控制对于电阻炉而言是其核心的关键技术。对于电阻炉的温度控制的精度来说,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不稳定都会对产品生产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也并不利于产品生产的效率,工业上电阻炉的系统是一个纯滞后控制环节,其特点是纯滞后、大惯性以及非线性,使用传统控制方法会使而且多参数进行整定也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效果,而采用大林算法这一直接的数字设计法来进行对电阻炉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加上一个惯性环节串联以便实现工业上对于温度的精确要求。 关键词:大林算法;电阻炉;自动控制 Abstract Resistance furnaces are widespread used in industrial spheres such as metallur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resistance furnaces. For the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of resistance furnace, too high or too low temperature and instability will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roduct production, and also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 production. For the industrial resistance furnace, the control system is a pure lag contro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pure hysteresis, large inertia and nonlinearity. The control method will make the overshoot amount relatively large, the control precision is low, and the adjustment time is long,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conditions for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of the product.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life, people's expectation for the control system is that there is no overshoot or overshoot, especially in the control system with hysteresis. The scheme using the ordinary follower system is definitely not feasible. Use PID. The control method is also not suitable.In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uses the PID method of calculation to dominate, but in the case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 Resistance Furnaces with larger residual Properties, the PID Control has a less trends and static control., and Multi-parameter tuning is also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and the direct digital design method of Dalin

基于某Vensim PLE啤酒游戏仿真实验报告材料

基于Vensim PLE啤酒游戏仿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一班 姓名:石洋洋 学号:20100770223

2 基于Vensim PLE啤酒游戏仿真 1.实验报告 2.提交啤酒游戏的因果关系及仿真结果 基于Vensim PLE啤酒游戏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VENSIM软件的仿真模拟过程,认识并了解VENSIM软件 VENSIM是一个建模工具,可以建立动态系统的概念化的,文档化的仿真、分析和优化模型。PLE(个人学习版)是VENSIM的缩减版,主要用来简单化学习动态系统,提供了一种简单富有弹性的方法从常规的循环或储存过程和流程图建立模型。本实验就是运用VENSIM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加深对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理解。 (2)以上机题目所给的啤酒游戏为案例实际操作VENSIM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VENSIM软件构建了啤酒游戏的供应链模型,以及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模型。模拟仿真一个供应链流程的运行。从而将系统动力学的知识与软件实际操作融会贯通,更加了解该软件的应用。

(3)通过模拟仿真的结果来分析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就是指当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销售商的需求信息进行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通过增加供应链模型节点个数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证明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牛鞭效应也愈加明显;对VMI 库存管理模式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及运营绩效进行了比较,说明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弱化牛鞭效应。 1.2实验要求 啤酒游戏中包含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三个成员。同时对游戏中的参数进行如下假设:消费者对啤酒的前4周的需求率为300箱/周,在5周时开始随机波动,波动幅度为±200,均值为0,波动次数为100次,随机因子为4个。假设各节点初始库存和期望库存为1000箱,期望库存持续时间为3周,库存调整时间为4周,预测平滑时间为5周,生产延迟时间和运输延迟时间均为3周,且为3阶延迟;不存在订单延迟。仿真时间为0~100周,仿真步长为1周。期望库存等于期望库存持续时间和各节点的销售预测之积。 策略1:不补充以往缺货需求N T I I Q j a j ej j + -= 策略2:考虑以往缺货需求N T I I Q k a fj ej j +-= 根据啤酒游戏基于VENSIM 软件的上级题目要求,分析确立所需建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 、DAC 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滤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每个同学选择不同的被控对象: 5 10 0.5 1.5(), ()(1)(0.81) (1)(0.4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8 8 10.5(), ()(0.81)(0.41)(0.41)(0.5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5 8 1.52(), ()(1)(0.21) (0.81)(0.2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 5 5 12(), ()(0.81)(0.31) (0.81)(0.21) s s G s e G s e s s s s --= = ++++

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一、极点配置原理 1.性能指标要求 2.极点选择区域 主导极点: n s t ζω 4 = ;当Δ=0.02时,。 n s t ζω 3 = 当Δ=0.05时,

3.其它极点配置原则 系统传递函数极点在s 平面上的分布如图(a )所示。极点s 3距虚轴距离不小于共轭复数极点s 1、s 2距虚轴距离的5倍,即n s s ξω5Re 5Re 13=≥(此处ξ,n ω对应于极点s 1、s 2) ;同时,极点s 1、s 2的附近不存在系统的零点。由以上条件可算出与极点s 3所对应的过渡过程分量的调整时间为 135 1 451s n s t t =?≤ ξω 式中1s t 是极点s 1、s 2所对应过渡过程的调整时间。 图(b )表示图(a )所示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的分量。由图可知,由共轭复数极点s 1、s 2确定的分量在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即主导极点。因为它衰减得最慢。其它远离虚轴的极点s 3、s 4、s 5 所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衰减较快,它们仅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系统过渡过程进行近似分析时。可以忽略这些分量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 n x o (t) (a ) (b ) 系统极点的位置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二、极点配置实例 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设计 1.1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原理 图1是一个主动控制的磁悬浮轴承系统原理图。主要由被悬浮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四大部分组成。设电磁铁绕组上的电流为I0,它对转子产生的吸力F和转子的重力mg相平衡,转子处于悬浮的平衡位置,这个位置称为参考位置。 (a)(b) 图1 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 Fig.1 The magnetic suspension bearing system principle drawing 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转子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转子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向下运动,此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其参考位置的位移,控制器将这一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又将该控制信号变换成控制电流I0+i,控制电流由I0增加到I0+i,因此,电磁铁的吸力变大了,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反之,当转子受到一个向上的扰动并向上运动,此时控制器使得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由I0,减小到I0-i,电磁铁的吸力变小了,转子也能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不论转子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扰动,都能回到平衡状态。这就是主动磁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即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到的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使转子维持其悬浮位置不变。悬浮系统的刚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一、问题提出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最主要是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工程中,如何综合地运用前面学过知识点,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合理组合成控制系统,在此介绍组成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1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1 )拟定控制系统设计的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一般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来确定,它是整个设计的依据; ( 2 )选择电气传动形式和电动机、电磁阀等执行机构; ( 3 )选定 PLC 的型号;

( 4 )编制 PLC 的输入 / 输出分配表或绘制输入 / 输出端子接线图; ( 5 )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软件规格说明书,然后再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常用梯形图)进行程序设计; ( 6 )了解并遵循用户认知心理学,重视人机界面的设计,增强人与机器之间的友善关系; ( 7 )设计操作台、电气柜及非标准电器元部件; ( 8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根据具体任务,上述内容可适当调整。 2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图 1 所示。图 1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

( 1 )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a .被控对象就是受控的机械、电气设备、生产线或生产过程。 b .控制要求主要指控制的基本方式、应完成的动作、自动工作循环的组成、必要的保护和联锁等。对较复杂的控制系统,还可将控制任务分成几个独立部分,这种可化繁为简,有利于编程和调试。 ( 2 )确定 I/O 设备 根据被控对象对 PLC 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传感器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电磁阀等。 ( 3 )选择合适的 PLC 类型 根据已确定的用户 I/O 设备,统计所需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点数,选择合适的 PLC 类型,包括机型的选择、容量的选择、I/O 模块的选择、电源模块的选择等。

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大林算法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1)构成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2)大林算法设计 3)硬软件设计 4)实验研究 5)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 6)撰写实验报告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2天,查阅文献,构成闭环温度控制系统 2)第3天,大林算法设计 3)第4~5天,硬软件设计 4)第6天,实验研究 5)第7~9天,THFCS-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 6)第10天,撰写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专业负责人: 201 年月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1.课题简介 (2) 1.1课题目的 (2) 1.2课题内容 (2) 1.3课题要求 (2) 2.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 2.1控制系统总体介绍 (3) 2.2控制系统闭环工作原理 (3) 3.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3.1 A/D采样电路 (4) 3.2 D/A输出电路 (5) 3.3给定对象硬件电路设计 (6) 3.4总硬件图 (7) 4.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算法设计 (8) 4.1 控制算法的原理 (8) 4.2 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公式推导 (8) 4.3 采样周期的选择 (9) 5.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软件编程设计 (10) 5.1 主程序与中断流程图 (10) 5.2 部分控制程序代码 (11) 6.结论 (15) 7. 小结与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电阻加热炉用于合金钢产品热力特性实验,电加热炉用电炉丝提供功率,使其在预定的时间内将炉内温度稳定到给定的温度值。在本控制对象电阻加热炉功率为20KW ,有220V 交流电源供电,采用双向可控硅进行控制。本设计针对一个温区进行控制,要求控制温度范围50~350℃,保温阶段温度控制精度为±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计算机输出信号经转换后通过双 向可控硅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两端的电压,其对象温控数学模型为:()1s d d K e G s T s -=+τ其中:时间 常数d T =350秒,放大系数d K =50,滞后时间τ=10秒,控制算法选用大林算法 。 关键词:单片机;A/D 、D/A ;大林算法;传感器;炉温控制

基于大林算法的温度控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基础实践) 题目: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仿真专业班级:自动化101班 姓名:周强 学号:33号 指导老师:杨国亮 2012年12月22日

摘要 电阻炉在化工、冶金等行业应用广泛,因此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控制系统属于一阶纯滞后环节,具有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等特点,导致传统控制方式超调大、调节时间长、控制精度低。采用单片机进行炉温控制,具有电路设计简单、精度高、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对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规的温度控制方法以设定温度为临界点,超出设定允许范围即进行温度调控:低于设定值就加热,反之就停止或降温。这种方法实现简单、成本低,但控制效果不理想,控制温度精度不高、容易引起震荡,达到稳定点的时间也长,因此,只能用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电加热炉是典型的工业过程控制对象,在我国应用广泛。电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具有升温单向性,大惯性,大滞后,时变性等特点。其升温、保温是依靠电阻丝加热,降温则是依靠环境自然冷却。当其温度一旦超调就无法用控制手段使其降温,因而很难用数学方法建立精确的模型和确定参数,应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 在温度控制技术领域中,普通采用PID控制算法。但是在一些具有纯滞后环节的系统中,PID控制很难兼顾动、静两方面的性能,而且多参数整定也很难实现最佳控制。若采用大林算法,可做到无或者小超调,无或小稳态误差。 大林算法是运用于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算法,是一种先设计好闭环系统的响应再反过来综合调节器的方法。设计的数字控制器(算法)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具有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此算法具有消除余差、对纯滞后有补偿作用等特点。 本设计主要采用大林算法来实现炉温控制,并与PID算法进行比较。 关键词:PID控制;大林算法;控制算法;MATLAB

PID控制器设计

PID 控制器设计 一、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形式及数学模型 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规律各自的特点,其运动方程为: dt t de dt t e t e t m K K K K K d p t i p p ) ()()()(0 ++=? (1-1)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 ? ??++=S S s K K K G d i p c 1)( S S S K K K d i p 1 2 ++? = (1-2) PID 控制的结构图为: 若14

二、实验内容一: 自己选定一个具体的控制对象(Plant),分别用P 、PD 、PI 、PID 几种控制方式设计校正网络(Compensators ),手工调试P 、I 、D 各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Response to Step Command )尽可能地好(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控制对象(Plant)的数学模型: ()()??? ? ??++=115.01 )(S S S G 2 322++=S S 实验1中,我使用MA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调试和编程调试相结合的方法 不加任何串联校正的系统阶跃响应: (1) P 控制方式: P 控制方式只是在前向通道上加上比例环节,相当于增大了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了系统的阻尼,从而增大了系统的超调量和振荡性。 P 控制方式的系统结构图如下: 取Kp=1至15,步长为1,进行循环测试系统,将不同Kp 下的阶跃响应曲线绘制在一张坐标图下:

谈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112791.html, 谈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作者:李绍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6期 摘要: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五大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不但要求每个要素具有高性能和高功能,更强调它们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功能。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传动系统设计中,存在着机电有机结合如何实现,机、电、液传动如何匹配,机电一体化系统如何进行整体优化等问题,以达到系统整体最佳的目标。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在机电传动与控制中,将与控制设备的运动、动作等参数有关的部分组成的具有控制功能的整体称为系统。用控制信号(输入量)通过系统诸环节来控制被控变量(输出量),使其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变化,这样的系统称为控制系统。 1、控制系统的分类 控制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但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常按系统的组成原理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输出量只受输入量控制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在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输出量都不与参考输人量进行比较。对应于每个参考输人量,都有一个相应的固定工作状态与之相对应,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量不断直接或间接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到输入量,再将输入量输入到系统中去的过程)。用步进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经济简易型数控机床,其控制系统就是一个开环系统。这种机床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根据机床的坐标进给控制信号推动工作台运动到指定位置,该位置的坐标信号不再反馈;当控制系统出现扰动时,输出量便会出现偏差。因此,开环控制系统缺乏精确性和适应性。但它是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类控制系统,一般使用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机械设备中。 在有些控制系统中,输出量同时受输人量和输出量的控制,即输出量通过反馈回路再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这种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纾控制系统。全功能型CNC机器人属闭环控制系统。在CNC机床的坐标驱动系统中,以坐标位置量为直接输出量,并在工作台上安装长光栅等位移测量元件作为反馈元件的系统才称为闭环系统。那些以交、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角位移作为输出量,用圆光栅作为反馈元件的系统则称为半闭环系统。目前的CNC机床大多为半闭环控制系统。采用半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没有将伺服电动机与工作台之间的传动机构和工作台本身包括在控制系统内,系统易调整、稳定性好且整体造价低。 2、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1模块化设计法

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

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 系统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设计课题: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

目录

1 课题简介 课题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课题任务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 、DA 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滤波电路、被控对象电路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DAC0832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大林控制算法。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4.仿真设计:用Matlab 仿真闭环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 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选择被控对象:G (),3.341 s c e s T s τ-= =+ 4. 对象的纯延迟环节s e τ-用软件通过数组单元移位实现。 5. 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 ,采样周期T 既要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满足 (0.2~1)T τ=。 6. 闭环系统时间常数T τ按倍的被控对象最大时间常数选择。 2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大林算法总体介绍 图2-1 大林算法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纯滞后往往是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不利因素,这种系统如果控制器设计不当,常常会引起系统产生大的超调或振荡。对这类系统的控制要求,快速性是次要的,而主要要求系统没有超调或很少的超调。大林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林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2、进一步熟悉MATLAB 的使用方法; 3、掌握在MATLAB 下大林算法控制器的调试方法; 4、观察振铃现象,并且尝试消除振铃现象 二、实验原理 1.大林算法的原理及推导 大林算法是IBM 公司的大林(Dahlin)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其目标就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φ(s ) 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 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G 0(s )的纯滞后时间τ相同。 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τ ,纯滞后时间τ与采样周期T 有整数倍关系, τ=NT 。 其控制器形式的推导的思路是用近似方法得到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然后再由被控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反推系统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由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可知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应 当是零阶保持器与理想的φ(s )串联之后的Z 变换,即φ(z )如下: 对于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 其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的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于是相应的控制器形式为: 1 ()1 s s e T s ττ φ-=+1 /1 () 1(1)()=()11T s ττ T/T s N T T -Y z e e e z z Z z R z s T s e z ττ φ------??--==?=? ? ?+-?? 011()11s NTs Ke Ke G s T s T s τ--== ++11/1/1111()11T T Ts s N T T e Ke e G z Z Kz s T s e z τ-------??--=?=? ?+-??

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基础) 题目:基于大林算法的炉温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专业班级:自动化101班 学号:26号 学生姓名:许瑞新 指导老师:杨国亮 2012 年 12 月 21 日

摘要 在许多实际工程中 , 经常遇到一些纯滞后调节系统,往往滞后时间比较长。对于这样的系统, 人们较为感兴趣的是要求系统没有超调量或很少超调量, 超调成为主要的设计指标。尤其是具有滞后的控制系统, 用一般的随动系统设计方法是不行的, 而且 PID 算法效果往往也欠佳。在温度控制技术领域中, 普遍采用控制算PID法。但是在一些具有纯滞后环节的系统中, PID控制很难兼顾动、静两方面的性能, 而且多参数整定也很难实现最佳控制。 IBM公司的大林于1968年提出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的控制算法,即大林算法。它具有良好的效果,采用大林算法的意义在于大林控制算法能在一些具有纯滞后环节的系统中兼顾动静两方面的性能,若采用大林算法, 可做到无或者小超调,无或小稳态误差,控制效果比较理想。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下面就PID设计和大林算法设计比较,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用Matlab的GUI功能将两者制作成可简单操作的用户图形界面。 关键词:大林算法;PID控制;GUI界面;Matlab;

目录 第一章大林算法在炉温控制中的应用 (3) 1.1大林算法简介 (3) 1.2大林算法在炉温控制中的设计思路 (3) 1.3大林算法实现炉温控制中的代码算法及波形图 (5) 第二章 PID实现炉温控制的仿真 (7) 2.1 PID的原理及介绍 (7) 2.2 PID炉温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8) 第三章大林算法和PID实现炉温控制的SIMULINK仿真 (11) 3.1 大林算法SIMULINK仿真结构图及波形 (11) 3.2 PID的SIMULINK仿真 (12) 3.3 大林算法和PID的比较 (12) 第四章 GUI图形用户界面编程设计 (13) 4.1 GUI简介 (13) 4.2 GUI界面的建立 (13) 4.2.1编写pushButton回调函数 (17) 4.2.2仿真波形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matlab下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

下面将根据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一步步利用Matlab工具箱设计模糊控制器。 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为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非常便捷的途径,通过它我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模糊化、模糊推理及反模糊化运算,只需要设定相应参数,就可以很快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控制器,而且修改也非常方便。 首先我们在Matlab的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中输入fuzzy,回车就会出来这样一个窗口。 下面我们都是在这样一个窗口中进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确定模糊控制器结构:即根据具体的系统确定输入、输出量。 这里我们可以选取标准的二维控制结构,即输入为误差e和误差变化ec,输出为控制量u。注意这里的变量还都是精确量。相应的模糊量为E,EC和U,我们可以选择增加输入(Add Variable)来实现双入单出控制结构。 2.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即把输入输出的精确量转化为对应语言变量的模糊集合。 首先我们要确定描述输入输出变量语言值的模糊子集,如{NB,NM,NS,ZO,PS,PM,PB},并设置输入输出变量的论域,例如我们可以设置误差E(此时为模糊量)、误差变化EC、控制量U的论域均为{-3,-2,-1,0,1,2,3};然后我们为模糊语言变量选取相应的隶属度函数。

在模糊控制工具箱中,我们在Member Function Edit中即可完成这些步骤。首先我们打开Member Function Edit窗口. 然后分别对输入输出变量定义论域范围,添加隶属函数,以E为例,设置论域范围为[-3 3],添加隶属函数的个数为7.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分别对这些隶属函数进行修改,包括对应的语言变量,隶属函数类型。

大林算法控制器设计

2. Gs=e-1ss(s+1) 采样周期T=0.5s,试用达林算法设计数字控制器D(z)。写出设计过程,对比输出与给定的效果波形,并显示控制器输出波形。解: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Gz=Z1-e-TssGs=Z1-e-Tss e-1sss+1 =Z[e-s-e-s1+T1s2s+1] =z-21-z-1Z[1s2-1s+1s+1] =z-21-z-1[0.5z-11-z-12-11-z-1+11-e-0.5z-1] =z-30.1065(1+0.8474z-1)1-z-1(1-0.6065z-1) 根据达林算法,构成的惯性环节与滞后时间τ=1s的纯滞后环节串联而成的理想闭环系统。设Tτ=0.5s Φs=1Tτs+1e-τs=e-1s0.5s+1 它所对应的理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Φz=Z1-e-TssΦs=Z[1-e-Tss e-NTsTτs+1] =z-N-11-e-TTτ1-e-TTτz-1 因为N=τT=2, T=0.5s,Tτ=0.5s 所以:Φz=0.632z-31-0.368z-1 所求数字控制器为: Dz= Φz Gz [1- Φz] =0.632z-31-0.368z-1z-30.10651+0.8474z-11-z-11-0.6065z-1(1-0.632z-31-0.368z-1) =5.9341-z-1(1-0.6065z-1)1+0.8474z-1(1-0.368z-1-0.632z-3)在Gz中可以看到有一个零点z=-0.8474靠近z=-1,所以如果不对达林算法进行修正必会产生振铃现象,令因子(1+0.8474z-1)中的z=1即 Gz=0.1967z-31-z-1(1-0.6065z-1)

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目次  1 文档用途 (1) 2 阅读对象 (1) 3 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1) 3.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 (1) 3.2 整车控制系统结构 (2) 3.3 整车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3) 4 整车控制器设计 (4) 5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 (5) 5.1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需求分析 (5) 5.2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要求 (6) 6 整车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方案 (7) 6.1 软件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7) 6.2 软件程序基本要求说明 (7) 6.3 程序中需要标定的参数 (7) 7 整车控制器性能要求 (8)

整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 文档用途  此文档经评审通过后将作为整车控制系统及整车控制器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2 阅读对象  软件设计工程师 硬件设计工程师 产品测试工程师 其他相关技术人员 3 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3.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XX6120EV纯电动客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后置后驱架构,电机○3通过二挡机械变速箱○4和后桥○5驱动车轮。车辆的能量存储系统为化学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组○8),电池组匹配电池管理系 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用以监测电池状态、故障报警和估算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简称SOC)等,电池组提供直流电能给电机控制器○2通过直-交变换和变频控制驱动电机运转。 整车控制器○1(Vehicle Control Unit,简称VCU)通过CAN(Control Area Network)和其它控制器联接,用以交换数据和发送指令。该车采用外置充电机传导式充电,通过车载充电插头利用直流导线联接充电 机○9,充电机接入电网。 ○1整车控制器○2电机控制器○3交流永磁同步电机○4变速箱○5驱动桥 ○6车轮○7电池管理系统○8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9外置充电机○10电网连接插座 图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