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
1
.
2
.
3
大雁南飞
.
4
白雪皑皑
.
5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 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 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 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各种活动。 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人有人言, 鸟有鸟语,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 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 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
6
.
7
古 麻雀囤食要落雪。 代
农 谚
蚂蚁垒窝要落雨。
选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
52
古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代 龟背潮,下雨兆。
农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谚 选 泥鳅静,天气睛。 粹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
53
①“清明前,开秧田”,根据节气来确定开 秧田的时间。
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 来确定点豆种瓜的时间。
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出一段你眼中的的语言写出一段你眼中的春夏秋冬的景色春夏秋冬的景色33收集身边的农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身边诗文或记录身边的物候现象说的物候现象说说它们包含的物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 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 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 何地,你将如何判断季 节呢?
六天。
.
43
(4)分类别
影响物候的四 个因素……首先 是纬度……
作用:运用了分 类别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楚地说明 了影响物候的因 素有哪些。主次 关系如何。
.
44
(5)举例子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 南约1°,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 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 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 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 无几,但烟台靠海,春 天便来得迟了。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语文 5 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但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
《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时间的脚印》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就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
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这些文章,不仅是优秀的说明文,也具有散文之美,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给人美的享受。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围绕“科学思考方法”这一核心,引导学生去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学习分析推理、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特点,体会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文章是如何把科学事实和科学道理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在获得美感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法。
本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合适的说明顺序,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切合实际,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5.大自然的语言 2 1.积累生字词,记诵优美的语句。
2.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进行信息提炼。
在筛选信息时,把握文章内容和重点,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大雁归来18.时间的脚印1写作 说明的顺序 2 3. 学习运用准确、简明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科学道理讲得深入人心、富有风趣。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rù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读一读,分析其中物候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二首 其一)
早春天气,鸭子最 先感知春江水暖, 嬉戏水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知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萌发
ménɡ
簌簌
sù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áo
孕育
yùn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形容不断循
环的规律。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5《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把握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知识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生动形象,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说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草木枯荣,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第二单元科学事理
5 大自然的语言
体裁:事理说明文
作者:竺可桢
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它的另一种说法叫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3)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文章结构
跳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下列信息: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活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更灵敏。
朗读句子,说一说: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高下差异
文本解读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 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的 另一种说法叫什么?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 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
整体感知
2.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 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感知
3.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读读写写
多音字
补充
簌簌(sù)
连翘(qiáo)
连翘(qiáo) 纬度(wěi)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周而复始 年年如是
翘起(qiào)
风雪载途 载重汽车 (zài) 载歌载舞 千载难逢 记载 (zǎi) 刊载
词语解释
注释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 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 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文本解读
10.“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 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 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 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 内容和目的。
“桃花开”照应“草木荣枯”,“燕子来” 照应“候鸟去来”。
文本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科学事理
草木枯荣,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 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 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 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解析版)-“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早读卡《5.大自然的语言》
5.大自然的语言❶生难字翩.然(piān)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农谚.(yàn) 簌.簌(sù) 刺槐.(huái) 连翘.(qiáo) 纬.度(wěi) 风雪载.途(zài) ❷多音字、形近字载⎩⎪⎨⎪⎧(zǎi )记载(zài )载重 翘⎩⎪⎨⎪⎧(qiào )翘首(qiáo )连翘 ⎩⎪⎨⎪⎧衰(shuāi )衰败衷(zhōng )衷肠 ❸词语积累①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②孕育:怀胎生育,本课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③衰草连天:形容一片枯草,连绵不绝,几乎像是与天连接。
④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⑤风雪载途: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⑥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周,环绕一圈。
复,又,再。
⑦短促:时间短暂而急促。
❹作家作品竺可桢(1890-1974),浙江省绍兴县东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❺难点探究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一: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即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中的科普文章。
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如文章首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
❻主题解说本文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5课大自然的语言笔记
5课大自然的语言笔记
以下是《大自然的语言》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概述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的文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物候学知识娓娓道来,向读者介绍了物候学的意义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物候学的基本知识。
二、重点段落解析
1. 第2段:本段主要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以及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其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一定时期的现象……”、“指示季节,预知农时”等语句突出了物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 第4段:本段通过比较古今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称呼,阐述了物候学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其中,“沉睡”,“苏醒”,“凋零”,“新生”等词语运用得非常贴切。
3. 第6-10段: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作者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方式,具体说明了这四个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
三、难点解析
1. 如何理解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答: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在于,通过观察和研究物候现象,可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
通过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物候学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 如何理解物候学的本质?
答:物候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通过对自然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5.大自然的语言(共30张PPT)
品读赏析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 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 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引号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引号表示特定含义,“活的仪器”是指“活 的生物”。去掉之后,就违背了事实。
问题探究
1.结合课文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 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大自然的语言”意 思就是“物候”。这是作者的形象说法。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八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导入
观察以下图片,你会想到哪首诗呢?
万碧 条玉 垂妆 下成 绿一 丝树 绦高 。,
课堂导入
映接 日天 荷莲 花叶 别无 样穷 红碧 。,
课堂导入
霜停 叶车 红坐 于爱 二枫 月林 花晚 。,
课堂导入
风纷 掣纷 红暮 旗雪 冻下 不辕 翻门 。,
板书设计
一、(①-③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 自
现象
二、(④、⑤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逻
然
纬度
的 语 言
三、(⑥-⑩段)决定物候现象 经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来临的因素
高下
空间
辑 顺 序
古今 四、(⑪、⑫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时间
本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然的语⾔》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品⽂。
此⽂通俗⽣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5课《⼤⾃然的语⾔》课⽂原⽂ ⽴春过后,⼤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燕⼦翩然归来。
不久,布⾕鸟也来了。
于是转⼊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间草际的昆⾍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年年如是,周⽽复始。
⼏千年来,劳动⼈民注意了草⽊荣枯、候鸟去来等⾃然现象同⽓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好像在暗⽰要赶快种⾕⼦。
布⾕鸟开始唱歌,劳动⼈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这样看来,花⾹鸟语,草长莺飞,都是⼤⾃然的语⾔。
这些⾃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产,已经发展为⼀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来等⾃然现象,从⽽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的⽣物。
它⽐⽓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温、湿度等⽓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候条件对于⽣物的影响。
应⽤在农事活动⾥,⽐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
下⾯是⼀个例⼦。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刺槐的花期⽐1961年迟⼗天左右,⽐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5 大自然的语言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内容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次第:依次。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二、主题概述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内容,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于农业丰产的科学,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为农业带来更大的进步。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探究1.课文第1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
《大自然的语言》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5、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
萌发méng fā次第cì dì翩然piān rá
n 孕育yùn yù
农谚nóng yàn 海棠hǎi táng 悬殊xuán shū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周而复始zh ōu ér fù shǐ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草长莺飞cǎo zh ǎng yīng fēi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融化[róng]: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升高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
萌发[méng]: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piān]: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荣枯[kū]: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农谚[yàn]: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悬殊[shū]:形容差别大。
销声匿迹[xiāo、nì]: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shuāi]: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花香鸟语: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zhǎng、yīng]: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5.大自然的语言(用)
文体介绍 【事理说明文】
定义: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 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 什么”的问题。
1.读准字音
竺可桢 zhú zhēn 萌发 ménɡ 融化 rónɡ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呈现 chénɡ 衰草连天 shuāi
§3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 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 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 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探究: 1.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 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1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
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2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正是平地上繁花落尽的时候, 大林寺中的桃花竟然才盛放。 我常常惋惜春天逝去,无处寻觅, 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 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 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 比山下的迟开。
第九自然段 ——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十自然段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第 1 页 共 4 页 5 大自然的语言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图片或者视频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图片或者视频) )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
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资料助读,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人物介绍。
竺可桢竺可桢(1890.3.7(1890.3.7(1890.3.7——1974.2.7)1974.2.7),,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2.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目标导学二: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主旨
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主旨1. 主旨:大自然的语言是季节变换的信号。
- 我常常想,大自然可真是个神奇的魔法师啊。
就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
那天,风儿吹过来有点凉飕飕的,小伙伴小明突然说:“哎呀,这风好像在告诉我们秋天要来了呢。
”可不是嘛,路边的树叶开始慢慢变黄了,就像被大自然这个画家悄悄染上了黄色颜料。
我就说:“大自然肯定在给我们发信号,就像妈妈提前告诉我们要准备换季的衣服一样。
”你看,树叶变黄就是大自然在说秋天快到啦,这就是它的语言呀。
2. 主旨:大自然的语言是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 你知道吗?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们可会说话了。
有一回,我去爷爷家的农场。
我看到小燕子飞得很低很低,我就好奇地问爷爷:“爷爷,小燕子怎么飞得这么低呀?”爷爷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要下雨喽,小燕子低飞就是大自然在给我们报信呢。
”我又看到地上的小蚂蚁在匆匆忙忙地搬家。
我想啊,这小蚂蚁就像一群勤劳的小战士,接到大自然的指令,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
这小动物们的行动不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吗?就像我们在学校听到上课铃响了就知道要进教室一样。
3. 主旨:大自然的语言是花朵的开放与凋谢。
- 我特别喜欢花,感觉花朵也在跟我们聊天呢。
那天我和姐姐去花园。
我看到有些花已经凋谢了,花瓣落了一地。
我有点难过地对姐姐说:“姐姐,这些花怎么都谢了呀?”姐姐摸摸我的头说:“妹妹呀,花开花谢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花盛开的时候,就像在欢呼着美好的季节到来了。
现在凋谢了,可能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季节快过去了。
”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你看那些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派对。
这花朵的开与谢,不就是大自然的独特话语吗?4. 主旨:大自然的语言是星辰的排列。
- 晚上的时候,我和爸爸在院子里看星星。
我指着天上的星星问爸爸:“爸爸,这些星星怎么排得这么奇怪呀?”爸爸说:“孩子,这星星的排列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你看那北斗七星,像不像一个大勺子?它就像一个路标,给那些在黑夜里迷路的人指引方向。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大自然的语言》5.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背景链接: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962年,在他的领导下,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
1963年出版《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合著),系统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事的方法等。
本文即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3、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衰.草连天( ) 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海棠.()纬.度()草长莺.飞()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②():风雪遍地。
载,充满。
③():每年都这样。
是,这。
④():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⑤():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后多用来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⑥():鸟儿叫,花儿香,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3、常识填空: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三、预习新知课前初读课文,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我的疑问: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3.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法指导】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
【自主探究】问题一:1. 快速阅读课文,做读书摘要,填写课文提纲:第一部分(1-3)用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2.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 快速浏览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圈点勾画批注:(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问题二:1.精读课文6~10段,思考探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为什么?【拓展思考】: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归纳主旨。
【合作探究】联系全文品味,回答下列问题:1.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植物的叶子渐渐..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2.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º。
3.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打比方等。
请结合课文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第5段)(2)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第8段)(3)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第7段)(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第10段)(5)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第4段)【归纳主旨】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课后拓展】课后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总结】常言道:鸟有鸟语,人有人言,本节课我们了解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语言,其实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吧!训练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孕.育(yùn)翩.然(biān)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g)B.簌簌.(shù)萌.发(méng)缄.默(jiān)销声匿.迹(nì)C.衰.草(shuāi)窥.见(kuī)纬.度(wěi)草长莺.飞(yīng)D.连翘.(qiáo)逆.温(yì)海棠.(tánɡ)风雪载.途(zh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苏醒隔膜嘻戏破釜沉舟B.和蔼悲怆伫立鞠躬尽猝C.悬殊次第屏障迫不及待D.羁绊气慨萧瑟洗耳躬听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B.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 他仍是教练眼中一个遵守纪律的队员,是山东大学老师眼中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
D. 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 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C. 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 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二、阅读课文1、2段,回答5—10题。
5.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第1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6. 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7. 结合第1段内容,说说词语“次第”有什么作用?8.第2段中,“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9. 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10. 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Piān yùn yàn sù shuāi shū méng cù qiáo zài tánɡWěi yīnɡ 2. ①销声匿迹②风雪载途③年年如是④周而复始⑤草长莺飞⑥花香鸟语 3.事理物候物候学竺可桢第一课时【自主探究】问题一:1.具体生动 4—5 6—10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 2.物候和物候学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4)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合作探究】问题二:1.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纬度和经度的不同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而高下差异是指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排列使文章条理清晰。
2.不能。
“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为了便利”这几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说明极富条理性。
【拓展思考】答: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