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记录一览表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记录一览表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记录一览表

环境记录一览表

环境管理体系 记录清单

记录清单 《行政行为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RZA.ER0201-01 《自身办公行为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RZA.ER0201-02 《管委行政行为中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3 《管委自身办公行为中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4 《管委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5 《法律获取、识别、传递登记》RZA.ER0301-01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目录》RZA.ER0301-02 《环境培训记录》RZA.ER0701-01 环境培训计划RZA.ER0701-02 环境培训需求表RZA.ER0701-03 《环境信息交流表》 RZA.ER0801-01 《环境信息交流台帐》 RZA.ER0801-02 《开放之窗》 《信访处理情况表》 RZA.ER0802-01 《文件收发清单》 RZA.ER1001-01 《文件更改履历表》 RZA.ER1001-02 《文件更改单》 RZA.ER1001-03 《受控文件清单》 RZA.ER1001-04 《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 《危险废物五联单》 《采矿登记(新办)审批记录》 《用纸登记表》 RZA.ER1110-01 《设备管理巡视表》 RZA.ER1119-02 《消防设施检查记录表》 RZA.ER1119-03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 RZA.ER1301-01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表》 RZA.ER1301-02 《环境记录一览表》 RZA.ER1501-01 《不符合报告》 RZA.ER1401-01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RZA.ER1601-01 《会议签到表》 RZA.ER1601-02 《管理评审报告》 RZA.ER17-01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无论是它们的结合体或部份(以下统称为组织),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所有制性质,无论它们处于何种环境表现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都可按ISO14001标准的规范要求实施适用于组织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为EMS)。EMS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建立程序与其运作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遵循著名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循环理论(简称PDCA循环),通常可分解为如下六个阶段和过程。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EMS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对于组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EMS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因此,必须首先得到最高管理者(层)的明确承诺和支持。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建立和维护体系,并向其汇报体系情况。组织应组建一支精干的EMS工作组,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在通过国际标准、环境知识、环境法律等培训后,即可着手建立体系。 二、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组织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EMS 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管理者代表和工作组应精心策划和实施评审,充分调动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广泛收集信息资源,编制评审报告。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明确组织应遵守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 (2)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活动和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作为改进和控制的对象; (3)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职责、程序、惯例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对照,确认有益合理成份,以作为EMS的基础。(4)对以前的环境条件和市场信息进行分析评审,以避免环境风险,争取竞争优势。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 2013年7月3日抽检单位:林业二中 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9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 54 2 放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 108 3 周清洁 4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54 5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54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 54 6 箱密闭

7 建有领导小组,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工 作,有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109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 2013年9月25日抽检单位:联营商场 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1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9 2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放 53 3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周 清洁 108 4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54 5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54 6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箱 密闭 54

建有领导小组,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工作, 7 109有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 2013年10月20日抽检单位:林海日报社 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9 2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放54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周 109 3 清洁 4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54 5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54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箱 54 6 密闭

建有领导小组,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工 7 109作,有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 2013年11月13日抽检单位:住房保障中心 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9 2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放53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周 108 3 清洁 4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54 5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54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箱 54 6 密闭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O14001体系的筹建工作,从体系的策划设计启动至最终的体系认证,主要分为6个阶段。 一、策划设计阶段 1. 了解期望目标,调查现存问题 (1)首先,了解公司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环境系统的期望; (2)在得到公司最高管理者对环境体系的建立认可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 ①系统地调查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能; ②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③系统地总结现有品质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④撰写调查报告,确定认证模式; 2.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制订咨询计划 (1)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详细安排认证咨询时间; (2)由公司高官层在公司管理层中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授与其如下职权: ①按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②向最高管理层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层评审,并为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③负责协调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关系,为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④环境管理者代表应是组织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至少由具备相关知识的中层管理者,最好是副总经理级的管理者担任。 (3)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提出对咨询方的具体要求; (4)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参加认证咨询和培训。 3.建立取证组织机构 (1)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建立ISO14000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 (2)由ISO14000工作小组初步确定EMS体系职能部门的成员和职责范围; (3)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和ISO14000工作小组讨论确定公司的环境方针; 4. 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ISO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制定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表; (2)制订职责分工草案; (3)与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方案; (4)与公司高管层讨论,如有修改,再次进行(3)和(4)的循环;最终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方案; (5)公司董事长审定批准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方案。 5. 列出文件清单 (ISO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列出环境手册的框架结构; (2)列出程序文件清单,指出各部门具体分担的内容; (3)列出工作文件类别; (4)与各部门讨论文件清单,确定各部门具体分担的文件清单。 二、培训辅导阶段(培训由认证咨询部门进行) 1. ISO14000工作小组和EMS部门成员培训 (1)由认证咨询师准备教材; (2)安排认证咨询师进行现场培训; (3)讨论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内容、结构; (4)问题答疑; 2.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 (1)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清单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一、环境管理标准 ?GB/T24001-96 idt ISO14001: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下载>?GB/T24004-96 idt ISO14004:96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24010-96 idt ISO14010:96 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GB/T24011-96 idt ISO14011:96 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GB/T24012-96 idt ISO14012:96 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GB/T24040-96 idt ISO14040:96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估原则与框架?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二、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一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12941-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15618-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7-97 海水水质标准 三、环保排放标准 ?GB1495-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GB3552-8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4-84 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5-84 黑索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8-84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9-84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共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4-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6249-86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GB6763-86 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 ?GB8172-8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 ?GB9132-88 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 ?GB9134-88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9135-88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9136-88 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GB9137-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1215-89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GB11216-89 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GB11217-89 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 ?GB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PDCA 循环流程图 第1 页共1 页

附件2: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工作流程 一、策划 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 识别: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和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的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 理方案的制订把影响环境的重大行为和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指标。 b)应有可行的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的时间和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运行控制 1)目的: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得 到实现。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IS014001体系的筹建工作,从体系的策划设计启动至最终的体系认证,主要分为6个阶段。 一、策划设计阶段 1. 了解期望目标,调查现存问题 (1) 首先,了解公司最高管理者经营观念和对品质、环境系统的期望; (2) 在得到公司最高管理者对环境体系的建立认可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 ①系统地调查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部门职能; ②总结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③系统地总结现有品质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④撰写调查报告,确定认证模式; 2. 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制订咨询计划 (1)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详细安排认证咨询时间; (2) 由公司高官层在公司管理层中确定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授与其如下职权: ①按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②向最高管理层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层评审,并为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③负责协调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关系,为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④环境管理者代表应是组织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至少由具备相关知识的中层管理 者,最好是副总经理级的管理者担任。 (3) 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提出对咨询方的具体要求; (4) 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参加认证咨询和培训。 3. 建立取证组织机构 (1) 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建立ISO14000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 ⑵由ISO14000工作小组初步确定EMS体系职能部门的成员和职责范围; ⑶由环境体系管理者代表和ISO14000工作小组讨论确定公司的环境方针; 4. 部门间的职责分工(IS0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 制定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表; (2) 制订职责分工草案; (3) 与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方案; (4) 与公司高管层讨论,如有修改,再次进行(3)和(4)的循环;最终确定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 (5) 公司董事长审定批准部门职责分工的正式方案。 5. 列出文件清单(IS014000工作小组负责) (1) 列出环境手册的框架结构; (2) 列出程序文件清单,指出各部门具体分担的内容; (3) 列出工作文件类别; (4) 与各部门讨论文件清单,确定各部门具体分担的文件清单。 二、培训辅导阶段 (培训由认证咨询部门进行) 1. ISO14000工作小组和EMS部门成员培训 (1 )由认证咨询师准备教材; (2) 安排认证咨询师进行现场培训; (3) 讨论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内容、结构; (4) 问题答疑; 2. 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 (1) 确定文件编写人员;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环境管理体系PDCA循环流程图

附件2: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工作流程 一、策划 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 识别: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和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的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 理方案的制订把影响环境的重大行为和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指标。 b)应有可行的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的时间和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运行控制 1)目的: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通用版)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通用 版)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afety prod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8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通用版) ●组织概况 (1)组织的位置; (2)组织的名称、地址、联络方式; (3)组织的规模、性质、隶属关系; (4)组织的人员结构,产品、活动或服务项目; (5)组织环境部门负责人; (6)组织的装备、设施; (7)组织环境管理及环境审核的历史及现状。 ●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体系 ①是否有一个形成文件的有效运行的环境管理体系? ②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包括了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

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③是否有满足EMS运行所需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阐述其构成及内容? ——能够对组织现在或将要开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能够建立有关环境目标; ——有利于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开展策划、控制、监督、纠正措施及环境管理审核等工作。以确保环境方针的有效贯彻; ——建立有关的环境目标; ——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根据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凋整。 (2)环境方针 ①环境方针是否被批谁、签署要以书面形式发布? ②此方针是否指出了组织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各部门内部审核检查表【ISO14001内审按过程完整内容】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各部门内部审核检查表【ISO14001内审按过程完整内容】 文件编号:HR-Q4-028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被审核部门管理层审核员 审核日期2020.1.3 被审核部门确认 相关文件《环境手册》《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程序》 《职能部门人员岗位职责》 审核过程M1 经营策划 审核内容、证据及方法 (输入、输出、资源、人员、方法、指标)标准条款 符合情况 审核方法审核发现和不符合事项的描述 OK NG 1.内/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2.是否对识别的内外部因素定期进行 监视评审?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OK 查文件 与领导 沟通 1.已建立内外部因素清单,已建立内外部因素清单,并采用了 FMEA分析 2.内外部因素的监视和评审主要通过管理评审进行讨论 1.是否识别与公司提供合格产品和服 务有影响的相关方? 2.是否识别相关方的需求,并形成相 关方期望和需求清单?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OK 查看相关文 件。 已识别,并已形成相关方需求清单 1.是否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定义?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OK 查看相关文 件。 环境管理手册中有对其进行定义 1.是否根据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 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4.4 环境管理体系OK 查文件 与领导 沟通 符合要求

1.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明确了组 织结构、职责和权限?2.是否有EMS组织结构图?5.1 领导作用和承诺OK 查看相关文 件。 1.有制定相关文件 2.有环境组织结构图 1.环境方针是否制定和审批? 5.2 环境方针OK 查看相关文 件。 环境方针有制定并已得到审批 1.是否制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各职能部人员是否了解自身的职责和权限?5.3 组织的角色、职责的权限OK 查文件 与领导 沟通 1.有制定职能部门职责和权限 2.通过了解各职能人员,能够 了解各自的职责权限。 1.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有分解的目标、指标和方案? 2.是否具体和量化,并明确了负责人?6.2.1环境目标OK 查看相关文 件与记录。 1.有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分解的目标、指标和方案 2.有具体的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有进行量化,并明确了 责任人。 环境目标是否文件化?并得到批准? 6.2.1环境目标OK 查看文件对环境目标有进行文件化,并得到批准 1.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有分解的目标、指标和方案? 2.是否具体和量化,并明确了负责人?6.2.2 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OK 查看相关文 件与记录。 1.有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分解的目标、指标和方案 2.有具体的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有进行量化,并明确了 责任人。 本过程的衡量指标是否得到建立和监视?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OK 查看相关文 件与记录。 环境目标指标完成率100% 1.是否编制了管理评审程序,对管理评审是否进行了策划,实施情况如何?9.3 管理评审OK 查看相关文 件。 1.有编制《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并对其进行了策化,详见管理评审记录

环境管理体系规划实施步骤

环境管理体系规划实施步骤 1. 制定环境方针 (1)应收集和使用如下信息资源: ①初始环境评审的结果; ②组织的经营战略及战略计划,如组织长远战略中的环境条 款、能源及资源条款等; ③现有的关于环境问题的承诺和声明; ④现有的其他方针,如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等方针; ⑤相关方如员工、执法机构、居民、顾客、投资者等的观点 和要求; ⑥相关和适用的法律、法规; ⑦成文的环境标准,包括ISO14000系列标准; ⑧与组织相关的其他组织的环境总体原则声明,如政府、社 团、产业协会的环境声明,国际商会(ICC)可持续发展 宪章,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等; ⑨组织认同的其他法规和要求; ⑩其他类似组织的环境方针范例; 11明确限定方针适用的地理及组织界限,即方针适用于哪些 ○ 国家和地区的哪些现场、部门和活动; 12特定的地区或区域性环境规划和条件 ○ 13组织所从属的更大组织的环境方针。 ○ (2)起草环境方针

一个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的环境方针应包括如下几个基本 承诺: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承诺持续改进; 承诺污染预防。环境方针中应指明实现上述承诺的基本途径,即要向全体员工传达文s件化的环境方针并付诸实施,方针可 被公众获取以接受监督。 (3)环境方针的公布、实施及评审 ①方针的公布应内部优先于外部,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应熟悉 和理解环境方针,管理者不应错过与全体员工关于环境 问题的对话的机会; ②被授予足够权限的环境管理者代表和其他管理者,应负责 安排人员,依据环境方针和环境初始评审的结果,起草 制定详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从而进入体系建 立和实施的实际性阶段,环境方针实施之前,组织要对 初始环境评审阶段的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进行重新审定, 以使环境方针中的有关要求在重要环境因素中得到体现; ③为确保方针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即使在体系建立阶段, 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应对方针进行重新评审和修订: a.市场形势发生变化; b.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更新或增加; c.生产过程、产品发生变化; d.组织合并或兼并其他组织; e.公众或相关方提出新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PDCA 循环流程图 1

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工作流程 一、策划 1、5.4.3/4.3.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如 识别: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和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的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5.4.1、5.4.4/4.3.3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的制订把影响环境的重大行为和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和指标。 b)应有可行的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的时间和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7.5.6/4.4.6运行控制 1)目的: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得到实 现。 2)内容: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污水、资源能源消耗、原材料。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2013年7月3日抽检单位:林业二中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 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 9 2 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 堆放 5 4 3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四周清洁10 8 4 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 5 4 5 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 洁 5 4 6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 圾箱密闭 5 4 7 建有领导小组,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 工作,有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10 9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2013年9月25日抽检单位:联营商场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 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 9 2 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 放 5 3 3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 周清洁10 8 4 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 5 4 5 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 5 4 6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 箱密闭 5 4 7 建有领导小组,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工 作,有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10 9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2013年10月20日抽检单位:林海日报社 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 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 9 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 5 4 2 放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 10 9 3 周清洁 4 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 5 4 5 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 5 4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 6 5 4 箱密闭 建有领导小组,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工 7 10 9 作,有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2013年11月13日抽检单位:住房保障中心 序号检查内容分值得分 1 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10 9 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边无垃圾杂物堆 5 3 2 放 环卫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四 3 10 8 周清洁 4 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 5 4 5 卫生间管理规范、设备完好、卫生整洁 5 4 6 办公楼内环境整洁、绿化、美化、垃圾 5 4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概述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过程概述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无论是它们的结合体或部份(以下统称为组织),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所有制性质,无论它 们处于何种环境表现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都可按ISO14001标准 的规范要求实施适用于组织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为EM S)。EMS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建立程序与其运 作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遵循著名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 理循环理论(简称PDCA循环),一般可分解为如下六个阶段和过 程。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EMS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对于组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EMS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因此,必须首先得到最高管理者(层)的 明确承诺和支持。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建立和维护体系,并向其汇报体系情况。组织应组建一支精干的E MS工作组,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在经过国际标准、环境知识、环境法律等培训后,即可着手建立体系。 二、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组织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EMS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管理者代表和工作组应精心策划和实施评审,充分调动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广泛收集信息资源,编制评审报告。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明确组织应遵守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 (2)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作为改进和控制的对象; (3)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职责、程序、惯例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对照,确认有益合理成份,以作为EMS的基础。(4)对以前的环境条件和市 场信息进行分析评审,以避免环境风险,争取竞争优势。 三、体系策划与设计:依据评审结论,结合组织战略和实力,组织应进行如下策划活动: (1)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和签署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明确承诺 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应指明总体环境目标指 标的架构; (2)制定尽可能量化和分层次的环境目标指标,应符合环境方 针的承诺,考虑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要求、技术和财务自行性及相关方的要求; (3)制定确保目标指标实现的环境管理方案,明确职责、时限 和方法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流程图

环境管理体系PDCA 循环流程图

附件2:环境管理体系各条款得工作流程 一、策划 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得行为与活动。 识别:就就是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有得生产与生活影响环境得行为与活动都识别出来。通过识别建立《环境因素台帐》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与八个方面: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得作业与程序。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就是例行性得作业。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得紧急事件。 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得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得、并持续未来得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八个方面: 向大气得排放; 向水体得排放; 向土地得排放;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得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与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评价:根据识别得《环境因素台帐》进行评价,列出《重大环境因素台帐》,环境因素得评价方法采用重要性准则法与多因素打分法。 评价得原因: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2、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针对重要环境因素,通过目标、指标及管 理方案得制订把影响环境得重大行为与活动控制在法律、法规得范围内 2)目标与指标得制订应具有可测量性 3)管理方案得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明确要实现得目标与指标。 b)应有可行得技术措施。 c)注明完成得时间与进度要求。 d)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e)方案应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 二、实施 1、运行控制 1)目得:针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确保环境目标、指标得 到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