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蛙一体养殖技术推广报告
稻蛙共养实施方案

稻蛙共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蛙共养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饲养蛙类,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稻蛙共养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能够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稻蛙共养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方案。
1. 确定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水稻品种的蛙类,如中华副蟾蜍、斑腿蛙等。
同时,要注意选择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蛙类,以适应稻田的生态环境。
2. 调整稻田结构,在稻田中设置适当的蛙类栖息地,如蛙塘、蛙窝等。
保证蛙类有足够的栖息空间,同时不影响稻田的灌溉和田间管理。
3.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稻田面积和水稻品种,科学确定蛙类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合理饲料供给,蛙类的饲料主要以水稻和杂草为主,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蛋白质饲料,保证蛙类的营养需求。
5. 生态环境管理,定期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残茬,保持稻田的生态环境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6. 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稻蛙共养的监测系统,定期对蛙类的生长情况和稻田的产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稻蛙共养的初衷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免对蛙类和稻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 防止捕捉和猎杀,保护蛙类资源,禁止捕捉和猎杀蛙类,加强对蛙类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3. 加强科普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册、宣传片等形式,向农民和社会公众传播稻蛙共养的理念和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四、实施效果。
稻蛙共养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控制稻田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稻蛙共养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稻蛙共养实施方案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民收益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稻蛙共养实施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稻渔生态种养是一种集中稻田与渔塘生态环境的农业养殖模式,通过在稻田和渔塘之间相互转换、融合利用资源,实现了粮食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
随着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资源的重视,稻渔生态种养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引言、稻渔生态种养技术概述、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分析及实践应用以及结论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稻渔生态种养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稻渔生态种养的概念、原理和特点,重点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总结出可行性较高的操作模式。
同时,对稻渔生态种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农业领域提供可持续发展方向上的参考。
2. 稻渔生态种养技术概述:2.1 稻渔生态种养概念:稻渔生态种养是一种将稻田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技术模式。
它利用稻田的自净能力和稳定供水的特点,同时在水中投放鱼类和虾类等水产动物,通过动物粪便的分解为肥料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增加水产养殖效果。
2.2 稻渔生态种养原理:稻渔生态种养通过整合稻田与水产养殖,实现了资源互补和环境协调发展。
首先,当稳定供水并保持适宜湿度时,稻田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供农作物使用。
其次,在稻田中投放鱼、虾等水产动物,它们的粪便可降解为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了综合营养成分。
同时,这些动物也可以消食废弃品和害虫等有害因子,起到保持田间清洁和防治农药过量施用带来的危害的作用。
此外,稻渔生态种养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并提高土壤质量。
2.3 稻渔生态种养特点:稻渔生态种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是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将稻田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土地的多功能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改善了农业系统中的资源利用方式。
其次是环境友好型。
稻渔生态种养依赖自然界存在的生物链条和循环机制,通过自然调控手段来保持农田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指将稻田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机遇的年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受到了来自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农民的生产造成了影响。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针对气候变化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抗灾能力,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量也在增加,资源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开发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面临种种挑战的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也迎来了许多机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1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也面临着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21年,随着公众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可以借助有机种植和绿色养殖的理念,提供高品质、安全、健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辟健康产业发展之路。
2021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面对挑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需要加强合作,提高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摘要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泥鳅;共生养殖;经济效益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结推广当地稻鳅共生养殖经验,笔者于2012年5—10月在竹峰办事处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稻田套养泥鳅研究,试验取得成功。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泥鳅适宜在稻田浅水环境中生长,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1-4]。
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同时泥鳅的代谢产物又是水稻的肥料,因此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
现将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其效益总结如下。
1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1.1 稻田条件选择保水性能好、土质肥沃、黏土性、有腐植质丰富的淤泥层的稻田,且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排灌方便,面积0.2 hm2。
1.2 田间工程建设在插秧前挖环沟、鱼沟和鱼凼。
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一般沟宽为2 m、深1 m,沿田岸四周开挖,呈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
田间鱼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场所,选择“井”形设置,沟宽30 cm、深30~50 cm。
在稻田的最低处挖鱼凼,凼深80 cm,面积为200 m2,占稻田面积10%,沟凼相通。
环沟、田间鱼沟和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6.7%。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于鳅种放养前14 d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对水化浆后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
1.3 防护与配套设施准备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塌,大雨时水漫过田埂等都易造成泥鳅的逃逸,因此进行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夯实。
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

水位较浅, 虾苗易被捕食, 可在稻田中 拉线驱鸟。 投喂: 日投喂量为体重3%~5%, 均匀泼洒投喂, 投饵种类为小麦、 玉 米、 小杂鱼等。 7.捕捞 捕 捞 时间:4月~ 6月 ( 水稻 栽 种 前), 捕捞方法: 在环沟及田中间投放虾 笼进行捕捞, 捕大投小, 轮补轮放, 地 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8.第二年苗种来源
技术 交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首先从技术要点,而技术要点又分 为稻田改糙、清理消毒、水草种植施肥、虾苗放养和管理等。然后对稻虾鳅共作进行效益分析,最后 说说发展经验。
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
文/殷建平
稻虾鳅 “轮作+共作” 养殖技术即 “一季虾、 一季稻、 一季鳅” , 将稻虾轮 作模式和稻鳅共生模式相融合, 上半 年在稻田空闲期开展小龙虾养殖, 实现 水稻和小龙虾轮作, 下半年在稻田中养 殖一季泥鳅, 实现水稻和泥鳅共作。 该 模式实现了 “一地两用、 一水两养、 稻 渔互赢” 的目标。
表 2 稻虾共作种养经济效益 项目 类别 稻种费 田租费 基建(沟、防逃、哨 棚、水电等)费 化肥费 有机肥费 农药费 服务费(耕作、插 秧、收割、管理) 虾、鳅苗种费 水产饲料费(冰鲜 鱼、螺蛳) 水产药物费 产品加工费 产品营销费 劳动用工费 其他 合计成本 总产值 每亩产值 总利润 每亩利润 金额/元 100 600 500 500 400 1500 1000 基建成本按10%折旧 计算。 稻田面积:1亩 备注
用10kg/亩~15kg/亩茶籽饼浸出液全池 泼洒。 3.施肥 每亩施充分发酵的有机肥500kg+ 过磷酸钙15kg/亩后旋耕, 埋入深度为 10cm~20cm。 肥料用于培养水草和饵 料生物, 同时也是水稻的基肥。 养殖 过程定期用光合细菌和 EM 菌加强改 底。
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调研报告作者:孔令杰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9年第1期孔令杰(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为黑龙江省主推技术,自2013年开始示范推广以来,近六年累计示范推广214.0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8年,对佳木斯郊区、桦川、虎林、富锦、绥化、北安、肇源、杜蒙、肇东、桦南等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市)就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经营主体创新、典型示范宣传、相关关键技术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情况(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近些年来,主要示范推广了稻鱼共作、稻鳅共作、稻蟹共作等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小规模示范了稻鱼鸭共作、稻蛙共作等模式,开展了稻鳖共作、稻虾共作等试验。
调研的县(市、区)无论是养殖水产品种上,还是在配套技术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1.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导致养殖效果不理想。
近些年来,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
2015年勃利县稻田养殖台湾泥鳅在我省首获成功。
2016年,台湾泥鳅稻田精养模式在黑龙江省桦川县创业乡谷大村取得成功,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亩效益超过3000元,在产量和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
2017年,台湾泥鳅稻田精养模式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主要集中在前锋农场、洪河农场,桦川县、木兰县等,并且在技术上得到进一步完善。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较池塘养殖成本低,每千克成鳅养殖成本为12元左右,比池塘养殖低2元左右。
尽管2017年台湾泥鳅价格有所下滑,养殖户在掌握种养技术、保证养殖成活率的情况下,稻田养殖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亩产200~300kg,亩可增效1000~1500元。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

44治药物;四是留意防风雨、兽害和农药化肥中毒。
(四)鱼鸭混养和鱼鹅混养注意事项1.鱼用杀虫药尽量不用敌百虫。
因为鸭舍最常用的消毒药是生石灰。
敌百虫生石灰发生脱氯化氢反应生成敌敌畏毒性很大,造成有机磷中毒。
如果必须用生石灰,生石灰和敌百虫分开使用,间隔两天。
有机磷中毒症状会出现瘫痪,肌肉震颤扭头。
解刨可发现口腔有粘液,消化道黏膜脱落,心肺肝脾肾充血肿胀,胃容物散发大蒜气味。
治疗方法为注射解磷定,让鹅鸭饮用维生素C 水。
2.喂鱼时,把鸭鹅赶出鱼池,一是防止与鱼争食,二是可以避免鹅鸭戏水扰乱鱼正常采食。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刘凤志1张慧忠2(1.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勃利154500)(2.勃利县九龙鱼种场黑龙江勃利154500)2015年,勃利县承担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支持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示范面积600亩,其中“水稻-鲤鱼”共作模式示范面积500亩,“水稻-泥鳅”共作模式示范面积100亩。
经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及目标,鱼稻喜获双丰收,并辐射带动周边面积6000亩。
“水稻-泥鳅”共作模式示范的泥鳅为台湾泥鳅,是2014年开始在我省养殖的名特优鱼类品种,具有易养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质鲜嫩的特点,且售价高、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继2014年稻田养殖地产野生泥鳅试验成功后,又于2015年在省内首次开展了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
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稻田的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勃利县九龙鱼种场(长兴乡中鲜村)。
试验田面积:100亩。
水源:系上游桃山水库水,由倭肯河灌渠流经试验稻田边,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
电力交通:长兴乡中鲜村位于勃利县与七台河市中心地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九龙鱼种场电力设施齐全,三相电贯通全场,且架设到试验田边。
“稻鳅蛙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总结

---------技术学堂JECHNOLOGY FORUM“稻缄蛙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总结■丁德明1杨万军2(1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53;2吉首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416000)青蛙,也叫田鸡,泥瞅俗祢“水 中人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畅销的名优水产品,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味卜保健食品;由于过谢捞,加上化肥农药的影响,天然 蛙类和泥鍬资源逐年减少,因青蛙属水陆两物,歸蝌蚪阶段不能离水,幼蛙和成蛙也需在水中或高湿度的岸边生活,且喜食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泥鍬 可利及青蛙的排泄物。
所以青蛙和泥瞅是稻田里开展种养结合最为适宜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稻鍬蛙共生”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是水稻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能实现水稻种植和青蛙(泥锹)养殖的翳开发利用,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在青蛙养殖上,利用稻田瘫遮阴、水层浅,可提 供青蛙良好的栖息场所,尽可能宓青蛙自然生活的环境,保持青蛙原有体表自然色彩、色泽以及口味。
在水稻种植中,青蛙和泥鍬又是水稻田中的捕虫能手,且青蛙和泥鍬的排泄物还是水稻很好的肥料,这样养蛙和泥鍬的稻田完全可以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农田土壤板结,通过青蛙和泥鍬的生命活动,达 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
稻瞅蛙和谐共生模式是一种立体、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新型《^展模式。
一方面,可以臧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蛭和生对此,我们积极 开展了稻鍬蛙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
2017年~2019年在长沙县楚源趣碾有限公司等行了“稻鍬蛙共生”生态喊种粳式蹄,取得了比瞬经冊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将这种模式的做法和经验总帥下:1材料与方法1.1田地的准备1.1.1选址试验基地选择在长沙县福临镇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稻蛙基地,总面积30亩,该基地地势低洼、有充足水源、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洪水不泛滥、天旱不干涸的稻田;每个养殖举元面积控制在M亩为宜。
天门市稻鳅共作养殖技术概述

天门市稻鳅共作养殖技术概述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1期天门市将稻鳅产业作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重点,笔者有幸参加了为促进市稻鳅产业发展而进行的稻鳅共作养殖技术试验。
该试验地址在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10月中旬完成,现将天门市稻鳅共作养殖技术归纳如下:一、稻种和鳅种稻鳅共作养殖技术采用的稻种要求抗倒伏能力强、稻谷品质好,因此选取适宜当地种植的新两优矮93品种;鳅苗分别选取本地野生苗和天门市四海鳅苗繁育公司的家鳅苗。
二、稻田工程改造稻田综合种养必须对稻田进行改造,选取稻田面积在10亩左右,将试验田块四周挖鱼沟,形成宽1.5m、深1.2m的环形沟及四角挖成边长为2m、深1.2m的正方形鱼溜,连接两边鱼沟,一边预留长宽为4m的农机进出口。
鱼沟、鱼溜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为宜。
开挖的泥土用来加固稻田堤埂,田埂高于田面0.6-0.8m,埂宽0.6m。
进排水口用25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有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低处,在排水管处安装保证水位的溢水管。
试验田块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鸟网,进排水口设防逃网,定期检查。
田间工程于放苗前20天左右完工。
同时建好房屋和其他配套(水、电、路、仪器和工具等)的设施,每20亩左右配置太阳能灭虫灯1盏。
三、养殖操作步骤1. 放苗前的准备消毒:在鳅苗投放前15天进行消毒。
用生石灰30-50kg/亩或漂白粉3mg/L兑水全田泼洒。
施肥:栽秧前7-10天,全田施足腐熟的有机粪肥做底肥。
每亩施猪、鸡粪或其他有机肥200kg,繁殖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等天然饵料,便于泥鳅摄食生长。
2. 苗种投放放养时间:一般在插完稻秧10天后放养,最迟在6月10日之前放苗,或者在4月中旬投苗寄养。
放养一般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损伤鱼体。
苗种处理:鱼体采用3%-5%的食盐水或8-1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鳅苗10-15分钟,捞起后再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放入养鳅池中,具体消毒时间视鳅苗反应情况灵活掌握。
木兰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总结报告

3 1
2 0 1 6年第 6期
黑龙江水产
稻田养鱼项 目具体由县水产总站组织实施 , 成立稻田养鱼技术实施小组 , 水产总站站长周明任 组长 , 副站长 任朝 晖 、 技术 推广 站长华 正利 任副组 长 , 王越 新 、 康颖 、 陈 丹和 东兴镇 2名 科技 人员 为 成 员。负 责组织 、 协 调稻 田养鱼技术 措施 的协调 和实施工 作 。
黑龙江水产
2 0 1 6年第 6 期
员进行明确分工 , 落实了工作职责 。从项 目实施方案的制定 , 田间工程的建设 , 苗种的投放 , 鱼类生 长期间都投入了大量精力 , 他们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稻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 , 通过科 技人员几个月的努力工作 , 使项 目得以圆满完成 , 并取得 了较好的成绩。
( 二) 资金 管理
组织管 理 、 项 目管理 、 资金管理严 格按 照《 农业 技术推 广项 目和资金 管理办 法实施 细则 》 的规定 执 行 。项 目经 费按 项 目内容使用 , 严格财 务制度 , 遵守资 金报账 程序和手 续 , 确保专 款专用 , 使有 限 的资金发挥 最大 的效益 , 同时 , 经 费支 出情 况 自觉接受审 计监督 。 ( 三) 业务 工作 1 . 积极宣传 , 营造 稻 田养 鱼生产 的 良好 氛围 。一是 向农户 宣传稻 田养 鱼 的好 处 , 扶持 政策 等 , 努 力调 动农户 的养殖 积极性 ; 二是加 强对外 宣传 , 宣 传稻 田鱼 的品质和食用 价值 , 扩大 对外影 响 , 营造 定 的市 场氛 围 , 为销售 奠定一定 的基 础 ; 三是 制作展示 板牌 , 整 体宣传 。 2 . 公 示养殖 面积 , 准确把握 养殖户 数 。项 目实施 区稻 田养 鱼面积 由村 委会 和村组 长统计报水 产 站( 以习惯面 积和 田块为 单位计 ) , 水 产站将 实施 面积 在村 组 中张贴公 示 , 通过 公示 , 避 免漏 、 错、 多 现 象发 生 , 确保 面积 的真实准确 , 为下步 工作打 下坚实基 础 。 3 . 强化 技术培 训 , 提 高科 技支撑 力 。项 目实施 区内 的稻 田养 鱼户 , 每户必 须有 2个稻 田养 鱼技 术 明 白人 。开展 3期培训 , 共培训 1 5 0 人次, 第一 期计划 在 2 0 1 6年 5月 , 对 整个稻 田养 鱼技术 进行 培训 , 重是宣 传发 动上 ; 第二期计 划 2 0 1 6年 5月下旬 , 重 点在 田间工程 开挖 和鱼 种放 养 ; 第三期 培 训计 划在 2 0 1 6 年 7月 , 重 点是 日常管理 。 4 . 签订 鱼种购销 协议 , 保 障鱼种 质量和 有效供 给 。与具有 一定 资质和能力 的养殖 户或企业 签订 鱼种供应 协议 , 保 证苗种 供应质量 、 规格 、 品种 和数量 , 确 保项 目的有效 实施 、 增收。
北方稻鳅综合种养技术总结

栏目编辑刘柱军水产名特2019.7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
从2016年开始至今,东港市开展了稻鳅综合种养试验,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我地区稻鳅综合种养技术也日臻成熟,总结如下。
一、选择稻田和泥鳅品种选择的稻田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以1公顷为一个种养单元,最好多个单元连片,能结合低洼田改造更佳。
养殖泥鳅品种选择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生长快、个体大、味道鲜,且销路好、价格高。
二、稻田工程1.田埂的加固利用挖环沟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宽、加固田埂。
田埂加高至50~60厘米,埂顶宽40厘米,底宽50~60厘米,田埂要夯实。
2.开挖环沟在稻田离田埂1.5~2米开挖环沟,环沟宽2~3米、深1.2~1.5米,四角挖深至2米以上作为鱼坑,可暂养用。
田间开挖“十”字形的田间沟,沟宽0.8米、深0.8米,与环沟连通,挖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不超过10%。
开挖环沟、田间沟要留有机械插秧、收割等通道。
3.防逃设施(1)防逃墙。
外围田埂用塑料薄膜或5~20目筛绢作防逃保护,埋入土内20~30厘米,地上部分50厘米左右用竹竿立起固定。
(2)拦鱼栅。
稻田进、排水口成对角安置,并安装双层拦鱼栅,拦鱼栅孔的大小以养殖生物不能逃出为宜,并视泥鳅生长而加以调大。
防逃层用聚乙烯网,网目要小些;滤水和防外界杂鱼进入层的网用铁丝网,网目可稍大些。
4.防鸟网鱼沟两边每间隔5米左右插上1.5米高的竹竿,待放苗后用于支撑防鸟网,网距离环沟水面及两边50厘米以上。
防鸟网的布设是提高泥鳅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泥鳅养殖1.鳅苗放养(1)放养量。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
水稻选择抗病性好、丰产性高、米质优良的品种,最好在5月中旬前完成插秧。
鳅苗可提早放养在鱼坑中,一般在秧苗封垄后再放入稻田。
放养规格为5厘米以上的鳅苗,放养量为6万~7.5万尾/公顷,要求鳅苗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每个种养单元放养的鳅苗规格要尽量一致。
稻田菜蛙鱼综合种养模式技术

技术交流722019年第9期稻田菜蛙鱼综合种养模式技术文/王庆1 彭文广2安徽省农委推出的稻田“双千工程”,在全省特别是平原地区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形成了连片上万亩的种养规模。
起到了“以渔促粮、稳粮增效”的作用,有效的实现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农民的目标。
作为稻田资源和水面资源都相对匮乏的皖南山区,笔者通过近五年的跟踪实验,探寻出一种利用山区相对平整的稻田进行适度改造,进行蔬菜、青蛙、鱼三种生物综合种养模式,为小规模稻田综合产业效益的提升另辟蹊径。
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的“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保证了粮食的供应,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产品的有效供应,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山区小规模利用稻田进行的菜蛙鱼综合种养模式,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能有效的提高蔬菜、水产品生产和供应,现总结相关种养技术以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一)稻田选择选择相对平整连片50亩以上,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染污。
尽量避开农田保护区,或选择独立山间洼地的整片稻田,有利于水源的水质管理和生产管理。
此次开展试验研究的养殖场占地面积59亩,其中实际养殖生产面积57亩。
(二)稻田改造根据稻田的原始现状,以单个田块为改造单位,开挖5m宽的养殖沟和3m宽的平埂,沿埂边1.3m处竖立80cm高的聚乙稀围栏网,形成一个长条形独立的养殖种植区域,相邻两个种养区域间留40cm的人行通道。
每亩稻田经改造后所形成的养殖沟与平埂比为5:3。
整个养殖场上空搭建2.5m高的防鸟网,防鸟网由养殖区外缘四周的水泥柱和中间毛竹支撑,支撑点之间用3号铁丝连接形成支撑防鸟网的铁丝网格。
试验点菜蛙鱼种养池面积55亩,青蛙苗种孵化池2亩,稻田改造后形成了29个独立种养区域。
(三)苗种投放按每亩12万尾蝌蚪计算,3月27日从湖南共引进青蛙受精卵1400万枚,技术交流732019年第9期集中投入在2亩的苗种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孵化。
一周后获得1150万尾蝌蚪,孵化率80%左右,按每亩12万尾的密度平均投放于29个养殖区域。
“蛙鳅稻”生态种养模式

“蛙鳅稻”生态种养模式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2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这两种世世代代所见寻常之物被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填入词中,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
曾几何时,稻田蛙声就只存在于儿时的记忆之中了。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水稻田中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以来,稻田中的青蛙、泥鳅逐年减少,直至近乎绝迹。
然而最近走进宜昌当阳,青蛙跳,泥鳅闹,稻穗点头笑弯腰,这一稻田景观随处可见。
在防鸟网保护下的稻田里,成千上万的青蛙在水稻行间栖息跳跃,泥鳅甚至把头扭到岸上寻找蹦落的青蛙饲料,这就是宜昌蛙稻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推广的“蛙鳅稻”生态种养模式。
一、模式简介“蛙鳅稻”模式是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和资源,合理安排茬口,突出青蛙、水稻、泥鳅三者之间和谐的生态关系,该模式下,水稻为青蛙遮阴、消化蛙粪,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青蛙控制稻田害虫,蛙粪肥育水稻;泥鳅清除青蛙浪费的饲料,净化水体。
在这个稻田生态系统中,蛙鳅稻互相补充,废物被综合利用,完全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稻田产品。
“蛙鳅稻”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关系如图1。
二、技术要点(一) “蛙鳅稻”生态种养模式(二)种养池的准备工作1.种养池的选择:①水源充足,没有农药与除草剂污染。
②旱能灌涝能排。
③远离粉尘污染和地面震动干扰。
④种养池形状为长方形,宽度10m,长度不限。
2.稻田改造:按图2进行稻田改造,稻田改造可因地因时制宜,插秧前改造完毕备用。
3.防护设施:①围网:围网的作用,一是防止青蛙外逃,二是防止外界天敌(鼠类、蛇类、黄鼠狼等)进入。
网布的宽度以选择1.2m的比较合适,埋入地下部分为20cm,围网高度为80cm左右,顶端做一个向内折的遮拦,这样即便有青蛙顺网爬到网顶,也能被顶端的遮栏挡住,从而有效的防止青蛙外逃。
围网的支撑可以选用角钢,也可以选用木棒、竹竿等,只要能够达到围网应有的效果并且物美价廉即可。
稻田轻简化高效生态立体种养——稻蛙鳅模式

好、水源充足、方便排灌、不易受淹,无污染,历年病害发生 蚜酮、21%噻虫嗪、80%烯啶.吡蚜酮等,稻瘟病纹枯病可使用:
选择高产、高抗的优质稻品种。
3.2.1 食盘安放。在稻田四周沿边每4m摆放一个漂浮泡沫喂食
2.2 育苗及移⣦栽৺䶒〟ᔰĀᰕāǃĀӅāǃĀ⭠āᆇර⋏DŽഋ盘ઘ,食⋏盘ᇭ规格为̚2 m×1 Pmǃ×0␡.03m,̚放置食 盘P低˗密ѝ度䰤30个/667m2;
采用旱育秧或薄膜湿润育秧,3月25日—4月5日播种,宜早不 中密度为35个/667m2;高密度40个/667m2。食盘上方天网上加盖宽
促早生快发;鳅、蛙苗投放后,水深确保0.06~0.08 m为宜,根据
稻田生态ॆ种养ޫ是利ˈ用䱀稻䘠田Ҷ的䈕生⁑态空ᔿ间,采ᢰ用ᵟ共生⍱和〻轮৺作ᢰ的ᵟ方 㾱⛩稻ˈ株㿴生㤳长高度可৲逐ᮠ步加ˈ深ᒦ到ሩ0.⭏15~ᘱ0ǃ.18㓿m⍾;水৺稻矢灌Պ浆᭸成熟期,需逐
式,在稻田中⳺养䘋鱼㹼、࠶蛙、᷀虾ˈ、Ѫ憋ᔰ等水ኅ产䈕生⁑物ᔿ或两栖ޫ生ᨀ物的৲生㘳产模DŽ
如图1所示,根据䦙田䒎块形ℤ状⡥及面积开“日”、“井”、“田”字
型沟。四周沟宽1.2~1.5 m、深0.5~0.6 m;中间沟宽0.5 m,深
3 蛙、鳅饲养与管理 3.1 蛙、鳅的投放
0.3~0.5 m;稻田四䦙个䒎角䗢设彧置捕㉇捉泥鳅的地笼区,地笼区沟宽1
m、深0.8~1 m,水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
投放顺序:选择幼蛙投放,先放鳅苗,后放蛙苗;选择蝌
鸟。
杜蒙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总结

杜蒙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总结作者:冯兴占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3期2016 年,我县承担并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 在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波贺岗水稻园区建立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280 亩,集成示范“稻蟹共作”辐射带动面积7000 亩。
同时尝试了“水稻—泥鳅—沙塘鳢”(套养)模式20 亩。
取得很好的成效,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指标。
一、项目完成情况在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波贺岗水稻园区建立示范区面积1280 亩,辐射带动面积7000 亩。
在示范区示范推广“水稻—河蟹”、“水稻—泥鳅—沙塘鳢”(套养)共作二种模式,其中:示范推广“水稻—河蟹”模式1260 亩,“水稻—泥鳅—沙塘鳢”(套养)模式20 亩。
示范稻鱼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平均亩产23kg,辐射区平均单产20kg。
水稻—泥鳅—沙塘鳢”(套养)共作模式平均亩产63kg。
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增效77.8% 以上,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一次性施基肥, 水稻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达到了绿色有机水稻标准,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
培训技术骨干38 人、农民110 人。
二、项目工作措施(一)建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我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工作的管理,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监督、联络等工作,组长由县委常委、副县长董海龙担任;项目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设在县水总站,主任由邵渠魁担任,负责日常事务及项目的具体实施。
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示范场户开展全程跟踪服务,组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和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指导小组组长由县水产总站生产股长李亚琴、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崇娟及项目乡镇水产助理担任。
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成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技术保障。
(二)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为使生产的全过程严格地按照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我们采取“专家+农技人员+ 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机制模式。
稻鳅共生新型养殖模式与技术典型案列

4、日常管理时做到勤巡塘,严防堤埂破损和渗漏,经常清理进排水口的拦鱼 设备,发现破漏及时补休,确保泥鳅不外逃,暴雨、强对流天气时加强巡塘,加 固拦鱼设施,避免水面塘埂。捕杀田鼠、水蛇等敌害生物,定期清理网边杂草。 六、养殖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21.7 万尾/亩 8000 株/亩
2014 年/9 月 /30 日后 2014 年/10 月/15 日后
25 尾/公斤 60 公斤 480 公斤
收获的台湾鳗鳅分三批次由饲料经销商收购,规格约 25 尾/公斤,累计收购
3600 公斤,起捕时间为 9 月 30 日后。稻谷收割采用人工收割方式,收割时间为
小计 折旧后
235200 22344
品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2、苗种(种 泥鳅水花(万尾)
子)费
水稻种子(kg)
1300 25.6
60
78000
100
2560
小计
80560
成 本 3、饲料费
类别 豆浆 蛋黄 配合饲料
数量(kg) 6000
单价(元) 6
总价(元) 2800 24000 36000
农田改造
培水放苗
水稻种植
稻鳅收获
材料提供:开化县念红家庭农场 邹念红 18357073458 撰写人:开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葛宏培 13750700690
业对泥鳅的伤害,提高成活率;2、放养的泥鳅水花成活率极低,不足 2%(有部 分未捕获),建议选择规格大些的苗种,一般为 150-250 尾/公斤为宜;3、所有养 殖塘架设防鸟、防虫网,可以减少鸟害、虫害等,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稻米 品质;4、该模式下种植的稻谷,质优价高,售价可达 8 元/公斤,如加工成大米出 售价格可达 12 元/公斤,可适当提高优质稻米的生产比例,提高综合效益。
稻鳅共生绿色高效种养技术

稻鳅共生绿色高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稻鳅共生绿色高效种养技术是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对稻田开挖养殖沟坑(面积不超过10%),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水体养殖泥鳅,使水产养殖建立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础上,融种稻、养鳅、蓄水、提高地力为一体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水稻可为泥鳅遮阳,净化水质;泥鳅可为稻田松土,清除虫害,其粪便又为水稻提供肥料,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两收”,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率。
同时,泥鳅养殖也对水稻种植过程有毒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大了限制力度,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建立稻鳅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实现“田中种稻,水体养鳅,鳅粪肥田,稻鳅共生”绿色高效种养,促进生态安全和稻鳅食品安全。
该技术具有稳粮、增收、保水、节地、节肥、节药、节本增效、生态安全等特点。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主要有中稻+鳅、中稻+鳅+鱼、中稻-再生稻+鳅、中稻-再生稻+鳅+鱼等。
二、技术要点1.产地环境选择。
选择空气清新,生态安全, 周边无污染源,日照充足,水源条件较好,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排灌方便,灌溉用水水质符合相关要求,pH值呈弱碱性的稻田。
产地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应符合GB 11607[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渔业水质标准)和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等相关规定。
2.品种选择2.1 水稻品种。
选择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引种备案,适宜当地生态条件,株叶紧凑,茎秆直立,叶片窄而短,叶色浓绿,丰产稳产性好、抗病虫及抗倒力强、食味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2.2 泥鳅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的品种,如台湾泥鳅、本地泥鳅等。
3.生产投入品使用要求3.1 肥料使用。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的规定,遵循持续发展、安全优质、化肥减控、有机为主的原则;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减控化学肥料,不用可能含有安全隐患的肥料。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成效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成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6T11:23:35.82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9期作者:吴军[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形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吴军怀宁县农业农村局安徽安庆 2461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形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水稻不仅效益低,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粮食的总产量。
所以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渔促稻、稳粮增收、质量安全、生态保护”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旨在推进现代渔业与农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渔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稻田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关于加速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相吻合。
在社会效益上稻虾共生是实现一田两用、互利共生,资源节约、虾稻双收、增产增效,粮食安全、产品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在生态效益上稻渔综合种养的示范带动效果显著,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有效的较低了70%的化肥使用量和60%的农药使用量,提高了龙虾品质和生产出的大米符合绿色无公害的要求。
关键词:稻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效益分析1.1 社会效益评估1.1.1辐射带动效果经过前期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种养大户圈内迅速传开,特别是2017年,各种养大户争先恐后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例,2016年全县农田总面积为49664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为400公顷,仅占全县农田面积的0.81%,经过两年的推广和示范带动,到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740公顷,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3.5%,带动贫困户2000余人,由此可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效果,为怀宁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整改
第一,稻田四周开挖四道水沟, 田间开挖一条水沟。水沟一般宽 80~100cm,深50cm。田间沟宽 80cm,深30cm。沟的面积占整个 稻田面积的6%左右。第二,四周 田埂要加高、加固。一般埂高 50cm,宽30cm。田埂至少要高出 水面30cm,且斜面要陡,堤埂要 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 内侧用聚乙烯网片拦好,底部埋 入土中20~30cm,防止泥鳅逃跑。 四周田埂之上也要用聚乙烯网片 拦好,底部埋入土中20~30cm, 以防止青蛙逃跑和蛇鼠等敌害进 入。稻田上方架设细丝鸟线,以 防止白鹭等飞鸟侵袭青蛙和泥鳅。 第三,开挖鱼窝。鱼窝最好选择 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 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盛夏时, 泥鳅可入沟窝栖息避暑;秋冬季, 便于捕鱼操作。通常情况下,每 个鱼窝4~6m2,深60cm,形状为
第三,青蛙品种。优选黑斑蛙,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是 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食品,故有“田鸡”的美称。蛙肉入药有消肿、 解毒、止咳的功效。黑斑蛙为农田害虫的天敌,如1只黑斑蛙每天能捕 食害虫70多只,享誉“农田卫士”。黑斑蛙又是重要的经济两栖动物,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由于农药、化肥污染, 城市的扩张以及非法过度捕捉,目前黑斑蛙的种群生存现状令人堪忧。 该品种的选择也旨在保护此蛙类资源自然存续。
水洗淘干净再适当消毒(3%~5%食盐水,10min左右)。 第五,水质管控。预防病患,养鱼先养水。稻田养鳅蛙,更应加强对于水质的监测 和控制。一般而言,青蛙和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趋于一致。水位要稳定保持在40cm, 盛夏时水位要至少高出水稻根部10cm,每5d交换一部分水量。水要肥、活、嫩、爽, 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肥而不腐,颜色呈现黄绿色为佳。要定期对pH进行检 测。当pH为6.5~7.5时,适宜台湾龙鳅生存。当pH大于8时,要换水或注入新水, 还可泼洒白醋,以平衡pH。当pH小于6.5时,按照20g/m3使用生石灰全田泼洒。
第二,蛙稻鳅模式效益分析:根据现在的养殖技术,青蛙亩产可达2000斤以
上,稻谷亩产可达600--800斤,泥鳅自然放养亩产可达150斤,青蛙按平均批
发价15元每斤,每亩青蛙产值为3万元以上,稻米平均消费价12元每斤,每亩
稻米产值在6000元以上,自然放养泥鳅平均消费价25元一斤,每亩泥鳅产值
3800元,每亩总产值4万元以上,Leabharlann 蛙稻鳅的养殖成本:1.5斤饲
料可生长1斤青蛙,每斤饲料3.5元,再加上一些杂费,每斤青蛙的成本是6─7
元,稻谷和泥鳅的成本就是苗种钱加一些人工费,每亩不会超过1000元,每
亩总种喂养成本在1.5万左右。 所以每亩总收益在2.5万元以上。
第三,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的预期成果有3个特点:低投入且高产能、可复 制性强、规模化发展趋向明朗。“稻鳅蛙和谐共生”模式遵循自然、立体、 循环,如果要追求更大效益,只需要对泥鳅和青蛙进行少量天然饵料(如自 繁自养的蚯蚓、蝇蛆等)的饲喂,季节性强、周期不长,成本较低、产出较 高,能最大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种地积极性,为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 利国、利民、利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其农业理念、实验成果 及相关技术可在全国水稻产区进行复制推广,对国内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具有前瞻意义,可以进一步丰富大众膳食结构和满足多元营养需求,为大众 提供绿色、有机、健康食品。
握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管理要点
第一,定期消毒。稻田整改前后,选择晴天,都要用生石灰(300kg/亩)进行一次全 田泼洒,彻底消毒。此后,在稻鳅蛙正常生长期间,要定期(20d左右)用漂白粉 (1∶500)或EM菌(1∶400)进行消毒。 第二,施足底肥。利用EM菌充分发酵猪粪、鸡粪等农家粪,备足有机肥。稻田整改
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模式解析
迄今为止,有机稻米生产领域采用的模式大多为稻蟹共生、稻 虾共生和稻鳅共生等该模式的基本原理为:此模式综合利用了 自然界生物链的有机循环。“软黄金”泥鳅在水下层面活动为 水稻松土促其根系发育,并能有效吞食水中蜉蝣生物,其排泄 粪便为水稻的生长持续供肥。“农田卫士”青蛙在水上层面活 动,杀灭水稻根部以上害虫,其粪便也能为水稻提供大量养分。 水稻为泥鳅和青蛙遮阴蔽阳供其休养生息。另外,田间地头太 阳能杀虫灯的补充使用,可基本消灭田内各种病害,全程避免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如此,便形成一个 “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模式可以做到一地多用、一季三收,
台湾泥鳅样本
青蛙样本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核心问题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农 业技术的支撑。实施“稻鳅蛙 和谐共生”模式,达到经济利 益最大化,要充分考虑项目的
核心问题即“两个链条”: “生态链”和“技术链”。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生态链”
“生态链”“稻鳅蛙和谐共生”模式“生态链”如图1所示。 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一要满足水稻全程营养。除了泥鳅和青 蛙提供的养分,还可以运用EM菌发酵技术通过对鸡粪、猪粪 等农家肥进行发酵之后将其直接输入田间,定期追肥。二要满 足泥鳅和青蛙的饵料供应。杜绝饲料喂养,通过对畜禽粪便等 废物回收利用或廉价购买来养殖蚯蚓、蝇蛆等活体食物,成本
选择种鳅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
蝌蚪开始变态 已经完全变态 商品蛙养殖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模式值得尝试! 谢谢大家!
提问回答环节
方形或圆形
稻田整改后的效果图
品种选育
第一,水稻品种:抗病力强,米质柔和香甜。
第二,泥鳅品种。优选台湾泥鳅。中医学认为,泥鳅是“水中人参”, 味甘、性平,药食两用,有补中益气、祛邪除湿、养肾生精、祛毒化痔、 消渴利尿、保肝护肝之功能,还可治疗皮肤瘙痒、水肿、肝炎、早泄、 黄疸、痔疮等症状。台湾泥鳅为新兴培育品种,相对于大陆一般泥鳅品 种而言,具有个头大(最大个体可达0.75kg)、长得快(长至50g,仅 需3个月)、雌雄个体大小无差异、饲养成本低(其饵料系数远低于大 陆泥鳅,最低至1.3)、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显著特点, 被誉为“鳅科中的王者”。
低、产量高、品质好、效果佳。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 “技术链”
“技术链”“技术链”问题是一个技术集群。该 项目的实施需要泥鳅养殖技术、青蛙养殖技术、 沼气池发酵技术、EM菌发酵养殖蚯蚓和蝇蛆技 术等。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泥鳅和青蛙养殖技术, 关键点在于通过掌握自繁自育(即孵化、培育等) 技术可最大限度降低引种成本,以利于迅速扩大 规模。实践证明,沼气池发酵技术,EM菌发酵 粪便养殖蚯蚓和蝇蛆。技术等难度不高,容易掌
是理想高效的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
稻田选择及整改
稻田选择 第一,稻鳅蛙共生模式下,田块不宜过 大,以1334m2大小即可,便于进行基础
建设和田间管理。 第二,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 通风顺畅。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 殖质丰富为佳。在此环境中生长的泥鳅,
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
和中鳅进行EM菌或食盐水(3%~5%)消毒15~20min。 第四,科学投喂。青蛙、泥鳅除了在田间捕食害虫,还要加强营养,才能如期达到 上市规格。投喂食物以蝇蛆为主,以蚯蚓为辅。可在稻田四角各建一个简易小料台 (有4根木棍和1个聚乙烯包片构成,包片沉入水中10cm,站在田埂上清晰可见)。 将蚯蚓和蝇蛆投在包片上即可。此外,可在青蛙休憩的4个椭圆形小水坑内各放置1 个泡沫板,喂食时将蚯蚓和蝇蛆投在上面。投喂鳅蛙之前,务必将蚯蚓和蝇蛆用清
以前,将腐熟的有机粪肥按照500kg/亩标准均匀施入大田。农用机械耕耙以后,粪肥 融进土壤。待水稻壮苗之时,再追肥1次,补足水稻所需营养。
第三,合理放养。秧苗下田10d扎根牢靠以后,开始放养青蛙和泥鳅。放养规格为: 青蛙统一为幼蛙,泥鳅为3cm中等规格。这可以避免大蛙吃小鳅的生物现象,从而达
到“和谐共生”。放养密度为:幼蛙30000~35000只/hm2,中鳅10000~20000尾 /hm2。放养鳅蛙7d前,可用EM菌对稻田进行消毒。正式放养鳅蛙前,要分别对幼蛙
稻-蛙-鳅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推广 报告
新宁县夷江鱼渔业有限公司 新宁县出山口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推广
陈政松,2009年毕业中国人 民大学培训学院,安江农校 2016年第二期4班学员。回 乡创业成立新宁县夷江鱼渔
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养
殖泥鳅、黄骨鱼、鸭嘴鱼,
泥鳅孵化技术推广培训及稻
田一体化生态养殖项目研究。 公司养殖基地45亩,养殖户 12家,养殖水域面积达110
稻鳅蛙一体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夷江鱼公司和出山口公司利用农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显著。第
一,生态效益。近年来,人类滥用化肥农药、非法过度捕捉,青蛙销声匿迹, 泥鳅日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该项目的实施,采取自然农耕法和生态种养 相结合,保护了泥鳅尤其是黑斑蛙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种群延续和扩张, 再现了昔日的田园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回归现实。
亩。
稻-蛙-鳅一体生态养殖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新情况、 新困境接连涌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促进 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 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强 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 溉行动。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 用,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支持开展病虫 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 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这为中国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