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卷
2007—201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
2007—201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2.(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3.(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答案】A4.(2008·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答案】B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07·广东单科·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考点】重农抑商【解析】‚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
‚比‛是差不多的意思。
因而选C项。
A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
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
D项过于绝对。
【答案】C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
而朱熹是主张格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 。
【答案】D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考点】辛亥革命【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反封。
【推荐下载】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键入文字]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
1。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Array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2013年高考真题 广东文综卷及详细答案(高清图)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地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搬运作用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2. 开心果耐旱怕涝。
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这种现象表明A. 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B. 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优质农产品C. 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有效手段D. 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3. 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A. 内蒙古自治区B. 广东省C. 西藏自治区D. 甘肃省4. 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A. 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 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 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 局地气流下沉增温5. 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6.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 0B. 1/3C. 1/2D. 2/37. 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 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 上中游水库的增加D. 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8. 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
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A. 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 发展 B. 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 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CBDD. 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9.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新课标I卷)解析版 含答案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中对儒家经典解读的标准答案,孟子地位快速提高,“孔孟之道”成为儒学精神的核心表达,答案选C,A项表述错误,B项是孟子地位提高的重要条件但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发生在汉代之后,D项与题意无关。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演说家生动的演讲易于鼓动雅典公民,由于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模式,公民的拥护就将演说家的主张变为公民大会的决策,最终影响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走向,因此演说家能成为政治领袖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答案选A。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广东卷)Word版含答案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参考答案A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8 CACDA 29-33 CBDDC 34-35 BB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共52分)36.(28分)(1) ①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规定。
(3分)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3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3分)④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分)【评分说明】其它解答若超出答案要点,且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高不超过12分。
(2)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对根本政治问题和权力的认识,通过广汇民意、广集民智作出决策,着力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3分)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分)把群众放在首位、秉持正确权力观、问计于民、帮助就业等,实践了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巩固了群众基础。
(3分)【评分说明】必须准确答出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
37.(24分)(1) ①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
(2分)②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上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下滑。
(2分)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2分)【评分说明】若答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因素”可给2分,但该问最高不超过6分。
(2) ①促进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带来新供给,推动产能扩张。
(2分)②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分)③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带动与新型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2分)④创造新的劳动力。
产能扩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体会2013年高考广东卷解析课件相关,.ppt
1)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 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 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3分) (制度化、体系化)
2)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 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区域集团化)
3)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 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 (全球化趋势加强)
2013年高考广东卷
历史部分
阿gh,
一、选择题
12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 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阿gh,
一、选择题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 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 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2)原因:
A.欧洲:
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政治)(2分)
进行工 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
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
(经济)(3分)
B.中国:
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 (政治)(2分)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经济)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政策) 3分
阿gh,
遭到西方侵略。
(时代)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 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
阿gh,
一、选择题
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 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 那它和‘正当’贸易九区分不开来。”体现该 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阿gDh, .实行余粮征集制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3课 辛亥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
因而D项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答案】B2.(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
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
《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B。
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
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D。
【答案】A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辛亥革命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
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应届生整理版)[1]1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好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讲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讲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搬运作用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2. 开心果耐旱怕涝。
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这种现象表明A. 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B. 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优质农产品C. 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有效手段D. 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3. 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A. 内蒙古自治区B. 广东省C. 西藏自治区D. 甘肃省4. 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A. 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 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 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 局地气流下沉增温5. 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 143 19.5 72 75印度 1.4 389 30.6 63 66法国0.7 118 18.4 78 85美国0.9 34 20.1 76 81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6.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部分解析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分封制下墓葬分等级,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等级差别不明显,但东方六国级差明显。
东方六国墓葬等级明显,是符合分封制规定的(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无明显差别,显然集中彰显了“君王”的地位(水平面上的一枝独秀)。
A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济发达,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说明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
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学习”的不好(类似的还有南蛮楚国),较早实行“县”制。
B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D项东方六国遵循分封制度是不是“严格”姑且不论,从解题的角度看,本项以偏概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核心意思,忽略了秦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
答案:C建议:开好选修课。
对学过选修一《商鞅变法》的同学,做对本题的概率会增大。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能力:考查基础知识,需要考生深度把握课标。
解题关键:以宋朝为界,儒学称谓由“周孔之道”变为“孔孟之道”,抬高了孟子的地位。
答案:C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2013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历史)(时间:50分钟)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B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历史2013.4本试卷共11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c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答案】C【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锯子、刨子、钻子”均是铁质手工工具,所以这一时期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依靠的我国冶铁技术的进步,故而答案选C,A B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13. 右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
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B.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C.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D.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答案】D【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该图画为甲骨文书法作品,由此可以判定这幅作品在商代不会出现,商代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的;中国书法作品出现在魏晋时期,之后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一直以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为主要形式,直到清末发现甲骨文,甲骨文的纸质书法作品才得以呈现,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Ⅰ卷及答案
2 013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合历史试题解析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解析】考点:史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
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B流民问题严重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
(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小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
A、与材料及史实不符,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答案:D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
B、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
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大纲卷及答案
2 013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越弱 D.疆域变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考点】古代中国监察制度【解析】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
B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与题干不吻合。
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
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
【答案】A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考点】汉初治国念【解析】材料中“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意思是说葬礼过于浓重,服丧过度的话,这都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汉文帝认为“吾甚不取”,说明他反对这种奢靡的做法,崇尚的是节俭之风。
AB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考点】北宋的改革与变法【解析】范仲淹认为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在于吏治不整,因此,他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腐败的官僚制度。
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因此,他改革的重点在于增加财政收入。
故排除AD三项。
【答案】B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普通民众的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考点】元明清时期的文成就【解析】《窦娥冤》和《水浒传》都表达了底层百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寄托了他们的期待与愿望,故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
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
的问题。
——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
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
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9分)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
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
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
(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
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
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
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
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题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号
A C
B D B B
C A B A C D
A
卷
B C D B A B C A C B A D
B
卷
38.(27分)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6分)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2分)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
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遭受西方侵略。
(3分)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分)建立了北
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
强;(3分)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
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9.(25分)
(1)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
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
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
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分)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