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词句理解句子_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题成果报告

《XXX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苏联著名作家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西汉刘向在《说苑》写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在众多名人的阐释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这些,不通过大量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无法实现的。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扎实推进小学生阅读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的链接。

读书如此重要,可是有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家庭缺少阅读的氛围,孩子阅读量不够语文成绩提高难,孩子们的阅读水平缺少评价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读书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学校需要一种方式,来持续调动孩子们读书的热情,给他们一种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

阅读,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直被排在语文四个能力的第一位。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围绕这一目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正确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说话、作文诸多方面的能力,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运用得不灵活,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按规律认真去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由浅人深,由表及里。

要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多读、多看,并联系上下句作出比较加以理解。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难以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训练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差,许多学生的兴趣点还集中不到学习上,同时学生因为单纯,关于未来的激励性也很模糊,所以在缺乏动力懵懂状态下对于阅读感到枯燥,认为没有给他们带来乐趣,许多学生宁愿每天花很长时间看电视,也不愿看课外书。

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他们偏爱于电视声像材料。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XXX XXX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有社会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离不开阅读活动,要使后代研究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

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研究,研究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研究,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可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纵观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不想读。

有的学生阅读是老师和父母要求的,纯粹是为了完成阅读作业而阅读,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研究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求”而非“兴趣”。

2、阅读兴趣不高。

有的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积极性,但是阅读的内容不够吸引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3、阅读能力不强。

有的学生虽然喜欢阅读,但是阅读能力不够强,无法理解阅读材料,甚至出现阅读障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

2、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多种方法,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阅读技巧训练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阅读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使其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通过以上措施,我相信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增长,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阅读不仅意味着快速理解文字信息,还包括深入思考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

通过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首先,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了解了已有的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研究成果。

然后,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

4. 研究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读物,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培养阅读技巧: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识字、理解字句、推理推断等。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技巧。

- 提供适量练: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

适量、有针对性的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研究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对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有趣且适合学生的读物。

- 教师应该定期进行阅读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练和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机会进行适量的阅读练。

6. 结论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能力是一项需要系统研究和实践的任务。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校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所读内容,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

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

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题结题报告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题结题报告埭小王曹英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课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门路。

展开课外阅读能够惹起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念,丰富知识,宽阔视线;展开课外阅读还有利于学习和稳固老师在讲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风趣,学得扎实,学得开朗,是启示智慧、锻炼才能的一条主要门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着重感情体验,有较丰富的累积,形成优异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语言文字的累积,其门路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建立大语文观,去指引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讲堂,走向生活,广泛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博学多才,汲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髓。

所以,我提出“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经过研究,商讨科学的念书策略的指导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阅读:”教育心理学以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想、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要素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

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样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最常常的形式,是讲堂阅读的持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行少的构成部分。

“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能够理解为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浸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优异的念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课题研究目标1、激发小学生热爱念书的兴趣,培育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尝。

2、培育小学生优异的念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念书学习活动质量。

抓重点词句理解句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抓重点词句理解句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抓重点词句理解句子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郭春玲一、问题的提出(一)、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二)剖析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可是在一个班中,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好,能够做到阅读时专心致志,边读边思,有个别学生还喜欢在语句上做上记号,画下自己喜爱的句子,而且在读后都能够或多或少的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是一两句话,有的则可以说一段话,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自我阅读习惯并没有养成,在学习中,他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对于阅读没有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充分的热情,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就缺少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段的品读能力,只能够跟随在老师的讲解后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

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小组:美视国际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组研究成员:孟校长牟六洪田青李星霞王雪阳执笔:牟六洪完成时间:一学年(2014.9~~2015.6)“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言作为PYP的六大学科领域之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表达的载体,而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美视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课题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提高中段学生理解词语的研究上。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强化读的意识,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好,词语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更易让学生理解,一定要把它们作为例子,用来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及阅读理解的能力。

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理解词语”,“理解”是指能够结合语言环境从多角度区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

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年级学生,重点放在利用语境理解词语的研究上,本课题研究的词语理解,旨在学生能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以及词语的喻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文章、词语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提高小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对词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解决阅读客体,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同时,新课标中也提出要求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实验项目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实验项目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实验项目》结题报告兴县瓦塘镇明德小学一、实验背景读书是人类文明追求的象征。

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其实就是它的精神发育史。

对学校而言,这层意思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快乐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为人身奠基;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的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二实验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9、7)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阅读计划,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9、9-----2011、7)边观察、边研究、分析,及时汇报诵读篇目,个人诵读总结、学生读书体会,做到周周有汇报,月月有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今)汇报总结材料,形成交流资料,攥写结题论文。

实验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文积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围绕“汲取清泉,葱茏人生”这一主题,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

2、倡导我校学生、教师及有能力的家长逐步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风尚,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家庭文化氛围的形成。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思维更加活跃,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实验过程:1确立活动主题:汲取清泉,葱茏人生2 成立领导机构:组长:吕建文(校长)副组长:付平平、雷春莲主要成员:各班语文教师3 确定阅读时间1)周一周五(早7点50------8点20)每日确保半小时诵读。

2)周一下午兴趣活动时间为全校爱书日,学生老师共读书。

3)周四下午兴趣活动时间《弟子规》学习日。

4)周五上一节课外阅读拓展延伸课每月月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举行读书交流活动。

4明确具体职责1)积极营造书香乐园。

楼道校园由组长、副组长负责分类专题装扮。

教室班班都设图书角,由班主任负责。

2)楼道设有读书长廊,由值日班级负责借书、还书记录,值日教师协助。

3)各班语文老师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本年级阅读计划、诵读篇目、课外拓展课展示课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

阅读,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直被排在语文四个能力的第一位。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围绕这一目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正确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说话、作文诸多方面的能力,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运用得不灵活,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按规律认真去培养学生理解的能力,由浅人深,由表及里。

要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多读、多看,并联系上下句作出比较加以理解。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难以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训练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差,许多学生的兴趣点还集中不到学习上,同时学生因为单纯,关于未来的激励性也很模糊,所以在缺乏动力懵懂状态下对于阅读感到枯燥,认为没有给他们带来乐趣,许多学生宁愿每天花很长时间看电视,也不愿看课外书。

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他们偏爱于电视声像材料。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结题报告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与新课程对接的实验研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通河县实验小学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前提;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知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校自接受这项课题任务后,经过学校上下努力,在半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果。

下面,我就学校一学期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验进行阶段性的小结。

一、思想统一是实验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被省厅定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与新课程对接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后,校领导高度重视,马上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孙彦玲副校长担任课题实验小组的组长,语文科组长担任监督员,在实验的年级中选拔出有创新意识,敢于改革,思想新锐,与时俱进的年青老师担任实验班级的实验老师,一年级由曹晶老师、冯秀丽担任、伞喜翠老师,二年级由谢小华老师、栾玉梅老师担任,三年级由王德生老师、邢入元老师担任,四年级由李雪老师、革彦萍老师担任,五年级由施彦哲老师、谢红英老师、赵美玲担任,六年级由王新月老师、贾春波老师担任。

此外,学校要求非实验班级的老师也应在教学上紧跟形势,以课改教材为主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尝试。

二、学校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在人员、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

为了给实验老师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营造一个实践的教学氛围,学校根据每年教学大赛要求的基础上,额外加了实验老师必须参赛且课程要达到课改要求,这不仅给了实验教师一个练兵的空间,而且也为实验教师进行实践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再造生成的实践空间和演练平台。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

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

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指向课本以外的校内外各个场所。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抓重点词句感悟课文,逐步提升阅读水平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提升口头表达水平和写作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而阅读水平较弱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协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抓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那么究竟该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抓住中心句或中心段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实行教学,能有效地协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文,我抓住“小镇的早晨真美啊!”这个重点段展开教学。

在学生预习和初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多美的小镇的早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小镇早晨的美?学生在仔细读文的基础上,找画关键的句子。

学生交流的句子有: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小镇的早晨是忙碌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细心的同学马上脱口而出:热闹。

在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后,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小镇早晨的热闹的?学生边读边画出了写小镇早晨热闹的词句。

在交流中,学生朗读道: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引导理解“欢闹的海洋,”联系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

欢闹的海洋是什么意思?你在哪儿见过什么地方像欢闹的海洋?在交流中,学生理解了欢闹的海洋就是指人非常多,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热闹的特点。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5篇)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5篇)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5篇)第一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操作、思维、创新、实践、阅读、写作等能力)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小结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谌丽群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课题进展情况:1、确定重点,制定计划。

(1).确定学期研究重点:自“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认真对课题进行讨论,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确定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a.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研究策略。

b.更新观念,结合教研活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c.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

d.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学期初,在校级研究课题下,结合各年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各年段学期研究计划:低段(1、2年级):夯实字词基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段(3、4年级):强化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高段(5、6年级):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2、认真调查,深入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本校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通过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1、学生缺乏指导,盲目阅读;2、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3、家长忽视阅读,观念落后。

3、更新观念、加强管理。

(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为此,我校组织语文教师每两周集中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我国,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果不明显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我们开展了《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索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3. 研究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方法。

4. 设计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其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问题。

3. 实验研究法: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阅读效果,以验证所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4. 案例研究法:选取一些成功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为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提供参考。

四、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如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不当等。

2. 探索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

3. 研究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4. 设计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其效果。

五、研究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成果:1.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果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重点词句理解句子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郭春玲一、问题的提出(一)、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二)剖析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可是在一个班中,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好,能够做到阅读时专心致志,边读边思,有个别学生还喜欢在语句上做上记号,画下自己喜爱的句子,而且在读后都能够或多或少的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是一两句话,有的则可以说一段话,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自我阅读习惯并没有养成,在学习中,他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对于阅读没有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充分的热情,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就缺少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段的品读能力,只能够跟随在老师的讲解后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课题负责人:郭春玲(执笔)人员:富娟胡媛媛赵冬艳张宁李英二、课题基本情况在2010年3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小学语文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

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

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研究方法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完成了洼兴镇中心学校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最好在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

课题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二)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半年来,课题组共召开2次会议,即于2010年3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讨论申请课题的提出,完在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5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课题正式批复开始实施的阶段,分别与承担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安排任务,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3、在实验学校进行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及分析。

2010年6月,问卷调查负责人郭春玲设计出“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于每年开学初分别对各个年级段学生进行调查,汇总并完成了一份小学生学习方法调查及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三、研究的具体实施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3、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

为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

4、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一些感悟、体会以及论文等。

如富娟、胡媛媛等老师的阶段性论文或感悟现已上交课题组,作为资料保留。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

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群情高涨。

融入了文本当中。

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当中。

如果说这节课的遗憾有两点:1.生字的认识还保留在一二年级的特点。

缺少三年级识记生字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字的进一步学习,如找近义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等等可以放手让小组间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文章开课之初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一个问题,教师也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全片的解读。

可是在课堂的结尾,教师确没有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即在结尾处,应该让学生明确“课文进入尾声了,现在你理解了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呢?”这样才会让问题不失去意义价值,也紧扣全文中心。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使其掌握词句并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能够正确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词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

它的优点是:(1)、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查检字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其缺点是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句,即使查了字典,知道了意思,但脱离了语言环境,学生对它们并没有真正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第二种方法,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就很必要。

1、用形象化的手段讲词语有些词语让学生说意思,学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用语言表达。

如教学“精神饱满”这个词时,教师可以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走上讲台,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刚才的神情和精神状态,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有精神”。

再如“抖擞”这个词,可以让学生回忆运动会上参加百米比赛时参赛同学的精神状态,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就能恰地运用。

又如“千奇百怪”这个词,可以结合文中插图说说各种贝壳的形状、颜色等,再归纳出描写贝壳或其它形状怪异、品种多样的物品时就可以运用它。

以上所讲的这一类词语,只需要一个动作,一种神情,一幅画面,就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目的。

2、将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进行比较,区别理解如“宁静”、“寂静”、“安静”三个词,先让学生比较分析:“宁静”运用的范围没有“安静”广,但形容环境静时可以通用;“寂静”不仅有很静的意思,还有冷清之义。

比较后出现具体句子要求填空:()的夜晚,园子里很(),偶尔有几声小虫子的叫声,房子里非常(),大家都睡熟了。

又如“稠密”、“稀少”两个词,可以问学生向阳和背阳的树叶有什么区别,以具体的事物为例,学生既感兴趣,又理解词义,还长了知识。

3、仿照例子,进行说话训练如“诧异”一词,学生查字典后能读出意思,但意思抽象,在头脑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在教这一类词时,可以将它放在句子中,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要求学生仿照例子说几句话,看谁说得恰当准确。

学生如能在另一种环境中准确运用,词义就不讲自明了。

4、根据朝代背景讲解《八角楼上》中的“星星之火”本指一丁点的小火星,联系实际背景就不那么简单,学生只有了解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及“星火燎原”的意义后,才能懂得这里的“星星之火”就是指“中国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