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名的传播学理论

合集下载

传播学 知沟理论

传播学   知沟理论

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知沟
信息沟 - 信息社 会的知沟 现象
数字鸿沟 - 网络时 代的知沟 现象
信息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信息社会的知沟现象
第一,互联网的接入与使用渠道。
信息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 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 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应 用程度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 而造成的一种信息享有的不均衡现 象。有学者指出,信息沟是一种无 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来源于国 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 会发展差距。
理论内容
第一 传播技能 上的差异。 知 识 量 第二 知识信 息储备 上的差 异。
除了接触媒介和学 习知识的经济条件 外,蒂奇纳认为, 还有五个因素是造 成“知沟”扩大的 原因
时间 “知沟”假说示意图
第三,社会交往 方面的差异。
第五, 发布信 息的大 众媒介 第四,对信息的 系统性 选择性接触、接 质上的 受、理解和记忆 差异。 方面的差异
“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和其 他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条件
《塞萨米大街》(又名《芝麻街》)电视系 列片应运而生
知沟理论产生背景
贯彻意图失败
实 证 研 究
扩大两者差距
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 假设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 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 的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 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 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呼声不断高涨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和其他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条件塞萨米大街又名芝麻街电视系列片应运而生扩大两者差距贯彻意图失败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假设理论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传播学人名名词解释大全

传播学人名名词解释大全

传播学人名名词解释大全传播学是研究信息、观念和文化在人际和群体之间传播的学科,主要关注信息传递的过程、方式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与传播学相关的人名和名词解释: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美国传播学家,提出了“谁说什么、通过何种媒介、对谁产生什么效果”(The Five Ws of Communication)的传播模型,强调了传播中的角色、信息、媒介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2.门罗传播模型(Monroe's Motivated Sequence):美国心理学家阿兰·门罗(Alan Monroe)提出的一种演讲和传播模型,包括触发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呼吁行动等步骤,用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演讲和信息传递。

3.互动传播理论(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Theory):由美国传播学家埃里克·霍尔辛(Eric Havelock)发展的理论,认为传播是一种互动过程,参与者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塑造和改变。

4.传媒理论(Media Theory):研究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理论。

代表性人物包括加布里埃尔·塔尔德(Marshall McLuhan)和尼尔·波斯特曼(Neil Postman)。

5.利用与满意模型(Uses and Gratifications Model):研究观众/受众如何利用媒介、满足自身需求的模型。

代表性人物包括伊利亚德·库茨(Elihu Katz)和雅库普·沃卡尔(Jay G. Blumler)。

6.传播伦理(Communication Ethics):研究传播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的领域。

涉及到正直、公正、透明、隐私等方面。

7.广告理论(Advertising Theory):研究广告的设计、创意、效果和社会影响的理论。

代表性人物包括约翰·瓦特斯(John Watson)和威廉·贝恩巴赫(William Bernbach)。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

(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

4、我国目前基本传播制度。

三、论述1、试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名词解释1、受众2、“小众化”(00传名)3、能动的受众4、受众即市场(01新名)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6、“拷贝支配”7、知晓权(98名、03 传名)8、传播权9、传媒接近权10、“使用与满足”论二、简述1、谈谈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解。

第14章传播学研究史及主要学派

第14章传播学研究史及主要学派

第 14 章流传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1.流传学形成于什么期间?有哪些因素推动了流传学的出生?答:(1)流传学的形成期间流传学研究发源于 20 世纪一二十年月,形成一门学科是在四五十年月的美国。

流传学的形成是有基本前提条件的,它最先在美国出现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2)推动流传学出生的因素流传学的形成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这主要包含:①大众流传媒介快速发展。

从流传媒介的发展状况来说,在这个期间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经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媒介的增添和社会影响力不停扩大,使得很多社会科学家愈来愈关注信息与流传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②大众传媒在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开战双方都利用各样流传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度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报刊宣传在动员和组织公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全部这全部,都使得社会科学家对流传特别是大众流传在战争和社会改革中的作用产生了激烈的关怀,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期间的热门课题。

③与流传学有很多连接点的学科已经充足发展,为流传学供给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在这个期间,与流传学有着很多连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足发展,为流传学供给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比如,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奥地利精神剖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剖析法以及初期的大众社会理论等等,都对初期的流传学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流传学之所以出生在美国,也有两个直接的原由:①美国是世界上流传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流传研究供给了最适合的环境和社会条件;②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量欧洲学者为闪避法西斯伤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华。

霍夫兰《说服与传播》

霍夫兰《说服与传播》

霍夫兰《传播与说服》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许多有名望的美国社会科学家都进行着传播学研究。

霍夫兰作为当时最令人敬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开始涉足传播学。

霍夫兰首先在第一章介绍中说出了传播学在当时的美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对有效交流的研究成为人际关系研究中最有意思的课题,这引起了学者的兴趣。

这个现象归功于大众传播在经济、政治、现代社会的社区机构方面的作用,以及先进的技术使民众依赖大众媒介传播信息。

接下来介绍了本研究有这样三个特质:第一,本研究是参考理论文献和基本研究,是一篇进展报告。

第二,本研究是跨学科的,来自多个来源。

第三,本研究运用了设置对照组,控制变量的方法。

之后霍夫兰探究了意见改变的本质和说服性交流的本质,这包括对意见,态度,现实的区别,以及导致意见改变的刺激性因素。

在这之后,霍夫兰把研究大致可以分类为传播者、传播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反应四个方面。

在第一章介绍中,霍夫兰大致的介绍了这四个方面,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描写并得出结论。

这四个方面相似于熟知的理论,谁对谁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who says what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传播者。

霍夫兰提出引发交流的人或团体对有效交流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可以控制谈话的可靠性,目的性,以及与信息来源的关系。

但是大部分日常生活的说服性交流,会作为一种刺激来诱导受众改变意见。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会影响阅听者对这些刺激的反应。

霍夫兰要研究的是传播者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专业性对接受者对演说的评估和对见解的拥护的影响。

传播讯息。

霍夫兰从两个角度研究,激发呼吁和说服性争论的结构。

具有刺激性的传播讯息能引起阅听人的情感共鸣或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刺激,能让阅听人接受新的意见或者放弃原有的意见。

争论的种类、结构会影响阅听人的接受力。

阅听人。

他也是从两个方面研究,小组遵从的动机和个人个性的因素。

传播者及其传播的内容对个人的影响与个人所依附的小组有关。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之启发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之启发

4 《理 解 媒介》 在 网络 新媒体 时代 里 的新体现 首先 ,网络 时代 的 “地 球村 ” 和麦 氏所提 到 的 “地球村 ”不 尽 相 同 。《理解 媒 介》 中 的地 球村 理论 建 立 在技 术 的 基础 上 ,由于技 术 的发展 ,交 通工 具的进 步大 大缩 短 了距 离 ,通讯 技 术 的进 步 又使 人跨 越空 间 ,地 球 就犹 如一个 小村 落 ,村落 里 的人 在 任何 时 间任 何 地点 都可 以方 便快 捷 的与其 他人 交 往 。然 而 ,进 入 网络 时 代 , “地 球村 ” 依 旧是建 立在 技术 的基础 之 上 ,但是 这里 的地球 村却 联 系 的 更加 紧 密 ,犹如 一 张针脚 细密 的大 网,没有 中心 点 ,站在 每 个点 上 都可 以延 伸 到任何 方 向。 其次 ,网络 新媒 体作 为媒 介本 身 的 巨大作 用 也不 容 忽视 ,如手 机 已成为人 们必 不 可少 的物 品 ,它 不仅 仅是 通 讯 工具 ,它 还 是人 们 休 闲娱乐 的工 具 ,甚 至 是 工作 工 具 ,最 常 用 的 QQ、微 信 、微 博 等 社交 软件 更是人 们 日常生 活工 作不 可 缺少 的部 分 。很 多人 每 天一 睁 眼就 是拿起 手机 刷微 博 ,看 微信 ,QQ,走路 、坐车 、上课 上 班都 不 忘玩 手机 ,这就 是 被 手 机绑架状 态 ,然 而大家 都是 心甘情 愿被 绑的 , 这就充 分说明了手机这一媒介真正改变 了人的行为和思想 。网络新媒介 方便人们 生活 的同时也带来负 面影响 ,其 日渐丰富的功能吸引 了人们 太 多注意力 ,花 费了人们太多 时间和精力 ,这绝对是不提倡 的。因此 ,我 们要正是 网络新媒介 的出现和发展 ,肯定它的巨大作用 的 同时不能过度 依赖 ,要看到 网络新媒体不 断更新迭变的趋势 ,适度用之 。

必备冲刺名解10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0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0 |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一、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定义+前提+特点+原则+局限+例子+评价)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故自称为经验学派。

(定义)其基本前提为:一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些客观性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揭示;二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观性的科学方法;三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前提)研究特点包含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关注焦点集中在传播效果上。

(特点)原则如下,一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二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三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原则)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复杂,而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说明;当下,其研究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其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对微观现象有一定效用,对宏观情况缺乏有效手段;无法做到纯客观。

(局限)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所进行的选民调查,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例子)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他们忽视和回避了许多宏观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

(评价)二、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定义+起源+观点+流派+特点)批判学派是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定义)批判学派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8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三功能说

必备冲刺名解18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三功能说

必备冲刺名解18 |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三功能说0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来源+内容+意义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较全面分析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三功能。

(来源)他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❶环境监视功能(surveillance of the environment)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❷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correlation of the parts of society)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❸社会遗产传承功能(transmission of social heritag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内容)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

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影响)02赖特四功能说来源+内容+意义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中,继承了拉斯韦尔“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来源)❶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❷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浅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浅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浅析《报刊的四种理论》作者:陈丽(Four Theories 50年前,即1956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推出了3名新闻学者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of the Press)一书。

该书共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

一时间,该书和它的3名作者声誉鹊起。

学界公认,此书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它不但在美英等国被当作教科书,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争辩,得到美国领导团的赏识,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曾授予研究奖章,而且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属于最畅销的非虚构类书籍”⑴,成为新闻史研究的经典。

在我国,《报刊的四种理论》(下文简称《四种理论》)的中译本自1980年公开出版以来,对我国新闻学界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新闻理论著作,我们理应细细研读。

下面我将浅析一下该书作为新闻理论研究经典的生成、消解及其在新闻史上产生的主要影响。

一、《四种理论》作为新闻理论研究经典的生成1、满足社会需求《四种理论》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

不论是从美国传媒环境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环境来说,那个年代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从美国传媒环境来说,战后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以报业发展呈现出兼并的倾向和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为突出标志。

传媒业的兼并导致垄断化和集中化趋势,造成消息来源的单一化,破坏了传媒信息内容的多样化,这同美国立国时即确立的言论、观点的多样化原则显然格格不入;此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私有的营利企业的美国传媒业,受追求利润的目的驱动,不时出现滥用新闻自由、大量刊播耸人听闻、低级庸俗内容的现象;同时,由于广电传播的频道/波段等电讯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会相互干扰,所以需要实行统一的电波管制……这些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原则逻辑构成了挑战,促使美国社会极力寻找应对办法。

研究界围绕着传媒——政府——公众的关系,对传媒自由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反思,探索传媒的社会责任,也就势所必然。

西南大学《传播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传播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1、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人类终于创造出自身特有的、一无二的符号体系――文字。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2、20 世纪初,英国发明了只能放映1分钟的早期电影。

参考答案:错误3:[判断题]3、1844年美国的巴莫尔斯通过架设在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两地之间电线杆上的20 英里长的铜线,用电码发送了"上帝创造什么”这几个字,从而揭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

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4、通常,大众传播媒介的"大家庭”,可分为两支:印刷媒介"家族”声像媒介"家族”。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5、英尼斯提出了用以分析传媒影响力的两个范畴:空间和时间。

参考答案:正确6:[判断题]6、起始于60年代末,被称作"回归强效果论”阶段。

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学者纽曼。

参考答案:错误7:[判断题]7、在有关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研究领域里,迄今积累起不少理论成果。

其中,最独特的,还数加拿大米尔顿的学说。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8、电脑与大众媒介、社会通信系统的高度而完美的结合,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并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9、所谓"新媒介”,包括录像、有线电视、光纤通信、电传、综合数字通信网等。

其中,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是"高速信息公路”和"多媒体”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10、自1998年5月起,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这标志着学术界对因特网的大众传播媒体身份的普遍确认。

参考答案:正确11:[多选题]11、信息论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任务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和。

A:度量B:质量C:传递D:变换规律参考答案:ABC1:[判断题]1、信息论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任务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质量和变换规律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2、从功能的角度看,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工具性传播和消费性传播。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及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

代表作有《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及《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提出5W 模式。

2、卢因传播学研究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有《群体生活的渠道》。

3、霍夫兰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实验》。

他的贡献在于: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4、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有《人民的选择》。

他提出“两级传播”的观点、肯定“意见领袖”的作用,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改进了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法。

符号(名):日本学者永川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者表述关系,“X能够代表或者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

拉斯韦尔模式(简/名):①1948年拉斯韦尔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他们排列,形成“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5个W分别是英语中5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②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

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

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集合行为:(名)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传播学名人及批判学派

传播学名人及批判学派

传播学名人卡尔.霍夫兰地位: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代表著作是《传播与说服》。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个人的社会交往以及态度、信念转变的先驱。

曾于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部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战后在耶鲁大学组织“传播和态度改变研究”,被后人称为“耶鲁研究”。

对传播学的贡献:1、将“控制实验法”引入传播效果研究。

2、以学习论为框架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对传播者特性、传播技巧、受众对说服效果影响作了研究,提出信源可信度、免疫效果、恐惧诉求等概念。

3、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霍夫兰研究了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尤其是传播技巧在当下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在今天,霍夫兰的许多劝服研究或多或少被直接应用于广告和营销当中。

局限:他的研究方法没有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媒介和大众传播,使用实验法研究,研究范围有限,因此存在局限性H.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政治学家,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

代表作有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革命的宣传》、《宣传与推行》、《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

他两次提出宣传的定义,认为宣传是通过操纵象形物来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

这些象征物可以采用口语的、书面的、图片或者音乐的的形式;在《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中论及宣传的四个主要目标:激起敌人仇恨;瓦解敌人士气;保持与盟军的友好关系;保持与中立国的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他对一战的宣传品进行内容分析,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影响到了“魔弹论”的出现;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三功能观和5W模式,三功能观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继承;5W为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开创了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10哈钦斯委员会)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10哈钦斯委员会)
哈钦斯委员会 《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的出版标志着新 闻社会责任论的成熟。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自 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其目的有二:一是防 止资本主义传媒垄断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日益 激化;二是防止媒体内容的进一步低俗化,以 保证社会道德和精英文化不致没落。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哈钦斯委员会 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自身 利益而置正义和品味于不顾。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报刊不再象杰弗逊所论述的那样容易成为思想的 自由市场。正如新闻自由委员会所说的:“现在,仅 仅反对政府的干涉,并不足以保证一个人要说什么就 有机会去说。报刊的老板和 经理决定着哪些人哪些事 以及这些事实的哪一种说法可以向大众公开”。这种 忧虑就是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基础,报刊书籍的权力 和几近垄断的地位带给它们一个义务,那就是它们有 社会责任对各方面的立场都公平地加以报道,并保证 大众能掌握充分的消息去加以判断。如果报刊没有担 负起这种责任,必须有别的公众机关来执行。
哈钦斯委员会 他们先后听取过58家报纸、杂志、广播电 台、电影界人士的证词,收集了255人的意见。 在撰写报告前,他们提出并准备了176份文件 和分析材料,召开了17次委员会全体会议。经 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1947年3月2日,委 员会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与负责的新闻 业》。 ”
哈钦责任论 罗伯特·哈钦斯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是芝加 哥大学的第五任校长(1929—1951),被誉 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 哈 钦斯曾经说:“你们知道芝大为什么学术第一 流吗?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因 此只能再回图书馆。”哈钦斯提出“博雅教育” 理念。 “博雅教育”含了好多个意思,其中 有一层意思是跟“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 相关的。

传播理论:起源_方法与应用_笔记

传播理论:起源_方法与应用_笔记

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一、媒介环节的变化1、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2、报纸的发行量和读者人数下降3、电视频道增多、变无限为有限(ABC、CBS、FOX、公共广播)4、录像机出现,打破了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限制5、杂志电子化6、新闻旧新7、广告占据一席之地8、电子空间流行新媒介环境一个特点:数字化二、新旧媒介更替模式:新技术并没有完全挤走旧的传播技术,而是引发就的传播基础承担新的角色。

(联系各种传播媒介的变化)麦克卢汉,新媒介以旧媒介为内容。

三、大众传播的概念1、大众传播的特征:(1)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的;(3)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2、新的媒介环境的特征:(1)先前象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的技术正在渐渐消失;(2)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3)正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的窄播;(4)正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四、新的媒介环境:媒介融合、电子商务……1、数字电视:(DTV)以数字方式而非利用信号的渐进变化旧方式进行传输信号的系统。

特点:①一种新型的电视传送系统,能够提供更多分辨率和不易受干扰的画面,更高质量的声音。

②能够提供更多频道选择,其中包括提供信息、数据服务、购物等服务。

③以数位方式传输信号,更大传输容量的图像和数据。

④利用MPEG-2技术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将数字化和压缩技术结合起来。

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利用原频道的全部容量传送分辨率非常高的画面。

特点:①不是数字电视②但与旧式系统相似,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需加一个转换控制面。

2、互联网:许多电脑连在一起组成的网络。

浏览器的变化:马赛克网景(98年1月,德鲁奇利用网页宣布,《新闻周刊》隐瞒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互联网被赋予了充当新闻媒介的新角色,98年9月11日,《斯塔尔报告》在网上公布)互联网三种最普遍的使用方式:A、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传递电子消息B、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一种电子消息共享系统,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交换信息和看法C、万维网D、博客互联网的优点:①提供广告服务②为用户提供在线获得和资源(互动)③为政客、明星提供宣传自己的机会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缺点:①散文集伯克茨认为,从印刷品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变会导致语言枯竭。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几种有名传播模式的优缺陷【2 】(一)亚里士多德模式长处:简略,简明简要的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最实用于大众演说这类的传播模式.缺陷:对传播进程没有明白地解释.(二)拉斯韦尔模式长处:有掌握剖析.内容剖析.媒体剖析.受众(对象)剖析和后果剖析,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率先首创了传播学模式研讨办法之先河.缺陷:1.过于简略,疏忽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2.没有看重“为什么”或念头的研讨问题(受众为何应用传播媒体.传播着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3.看重传播者的地位,疏忽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三)喷鼻农—韦弗模式长处: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同时还剖析了传播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身分——噪音的问题.引申模式寄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进程.缺陷:模式“非人类”.(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轮回模式长处:较好的反应了人际传播的情形.缺陷:不太合适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授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模不雅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长处:1.战胜了单向直线模式的缺陷,明白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序言举措措施和反馈举措措施),使传播进程更相符人类传播互动的特色.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并且对传达和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邑产生影响.加深了我们队噪音的熟悉.第1页,-共2页3.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寄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长两者的一致性.4.实用规模比较广泛,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传播的进程,都可以经由过程这个模式得到必定的解释.缺陷:同样具有局限性.一是对人类,特殊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序言为主的大众传播进程要素的浩瀚性和庞杂性反响不够,有简略化的偏向;二是对人类传播的新序言和新技术未能足够看重,甚至“往往低估新的传播技巧的后果的偏向”.(六)贝罗的S—M—C—R模式长处:揭示了教导传播的纪律,把人么的留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缺陷:此模式是单项和线性的,缺乏反馈环节.(七)加涅的进修信息流程构造模式长处:应用信息加工理论,模仿进修进程,提出一小我的进修信息交换构造模式.它解释, 人类的所有进修进程都是经由过程内涵的乙烯类心理操作,对外来信息或已消失人类记忆中的信息进行不断的加工而完成的.缺陷:人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与进程,是一个异常庞杂而至今尚未被人们彻底接收弄清的进程.本身设计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

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

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

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

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

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据“第三人效果”理论,受众倾向于认为传媒信息对其他人(第三人)的影响更大。

在此次碘盐危机中,受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家里缺不缺盐,而是预计其他人会因为碘盐恐慌而抢购。

因此,为了避免“后下手遭殃”的结局,就必须“先下手为强”。

当群体不约而同形成这种共识时,“恐慌购买”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9.媒介霸权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

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

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

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