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率

合集下载

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Word版含解析

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3-1学案: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Word版含解析

1.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温度等有关。

2.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 &是电阻的决定式,公式R=半是电阻的定义式。

一、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 与导体电阻有关因素的测量方法(1) 电阻丝横截面积的测量把电阻丝紧密绕在一个圆柱形物体上(例如铅笔),用刻度尺测出多匝的宽度,然后除以圈数,得到电阻丝的直径,进而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或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进而得到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2) 电阻丝长度的测量把电阻丝拉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3) 电阻的测量连接适当的电路,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丝的电流I,由R=学计算得到电阻。

2.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项目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实验电路I卜4匚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素不同b、c、d与a分别有一个因导体的电阻谍前门上学习,基総才能楼高(V )① 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一条导线可看成有相同长度的多段导线串联,由串联电路 的性质可分析出导体的电阻 R 仝。

② 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多条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的导体紧紧束在一 起,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出导体的电阻R % S 。

③ 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由实验探究得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 阻不同。

二、电阻定律 1. 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 R 与它的长度I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导体电 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 公式丄R =區。

3. 符号意义I 表示导体沿电流方向的长度, S 表示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p 是电阻率,表征材料的导电性能。

4. 材料特性应用(1)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小的金属制作。

⑵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精密的电阻温度计用 铂制作。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第二章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第二章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含答案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一、实验目的1.练习伏安法测电阻,并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二、实验原理1.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的理论依据是电阻定律。

2.金属丝的电阻值可以用伏安法测出。

3.金属丝的长度应用毫米刻度尺测定,金属丝的直径可以用螺旋测微器测定。

4.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01 mm。

三、实验电路电流表仍然外接,而滑动变阻器一般采用限流式接法即可,如图所示。

四、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0~50 Ω)、电池组、开关、导线、待测金属丝等。

五、实验步骤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反复测量三次,并记录。

2.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测量次数123平均值金属丝长l/m金属丝直径d/m3.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测量次数123电阻平均值电压U/V电流I/A电阻R x/Ω5.六、数据处理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1)特别注意半刻度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

(也要估读)(2)把3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3.电阻R的测量(1)平均值法:可以用每次测量的U、I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图像法:可建立U-I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4.电阻率的计算将测得的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l=πd2R4l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6节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用电器距离电源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

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为( )A。

B。

C、 D、2、关于电阻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最大B、纯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ﻫC。

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因此在任何温度下对电流都没有阻碍作用ﻫD、电阻率的大小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与材料本身无关3、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阻值为64Ω,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 )A、 128ΩB、 32Ω C。

4Ω D、 2Ω4、如图所示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长方体容器(左右两侧是金属板,其他侧面是绝缘玻璃),P、Q为电极,设a=1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在P、Q两端加上电压U=10 V时电流I=5A,则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 )ﻫA、0。

04Ω·mB、 2Ω·mC、20Ω·mD、40 Ω·m二、单选题5、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A、 9ΩB、8ΩC、 27 Ω D、 3 Ω6。

在“探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将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测出宽度,除以圈数得到金属丝直径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纳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R=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B、据R=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阻不变C、据ρ=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 D。

人教版高中物理-有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_选修3-1_26_导体的电阻_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有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_选修3-1_26_导体的电阻_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2.6 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3题;)1. 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2. 如图所示的长方体是用电阻率为ρ的均匀金属制成的,长度为2L,其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L,若将它的a、b端接入电路时的电阻为R,则将它的两个侧面上的c、d端接入电路时的电阻是()A.RB.R4C.R2D.4R3.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甲和乙,如果把甲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乙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处理后的甲、乙两导线某一横截面上通过相同的电荷量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8B.8∶1C.1∶16D.16∶14. 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A.R 1000B.10 000RC.100RD.R1005. 一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横截面积为S,设温度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下电阻丝的电阻仍为R?()A.长为L,横截面积为2S的相同材料的均匀电阻丝B.横截面积为S,长为2L的相同材料的均匀电阻丝C.长为2L,横截面积为2S的相同材料的均匀电阻丝D.长为2L,横截面半径为原来2倍的相同材料的均匀电阻丝6. 有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两导体为上、下面为正方形的柱体,柱体高均为ℎ,大柱体柱截面边长为a,小柱体柱截面边长为b,现将大小柱体串联接在电压U上,已知通过导体电流方向如图,大小为I,则()A.导体电阻率为ρ=ℎU2IB.导体电阻率为ρ=UℎaI(a+b)C.大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于小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D.大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小柱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7. 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丝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16cm时,测得电阻为R,若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练习:2.8 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练习:2.8 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时间:60分钟)1.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由ρ=可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 )A.金属丝直径d的测量B.电压U的测量C.电流I的测量D.金属丝长度l的测量答案 A解析四个选项中的四个物理量对金属丝的电阻率均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直径d,因为在计算式中取直径的平方.2.在测定阻值较小的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在测量其电阻时应选择的电路是( )答案 D解析金属阻值较小,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该用电流表外接法,题干中要求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故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接法,D正确.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答案解析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C操作错误.4.“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286所示,a、b 、c、d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丝.现有四根镍铬合金丝和两根康铜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图286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2A 镍铬合金0.80.8B 镍铬合金0.50.5C 镍铬合金0.30.5D 镍铬合金0.3 1.0E 康铜合金0.30.5F 康铜合金0.80.8(1)电路中四种金属丝应分别选用上表中的(用编号表示).(2)某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电路图中四种金属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的关系可用比例式R∝来表示.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3)在交流合作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287所示的电路,只要将图中P端分别和1、2、3、4相接,读出电流,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也能探究出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请你对其作出评价.图287答案(1) (2)不正确,因为它们的材料不完全相同(3)不能探究出.实验过程中无法保证每次金属丝两端的电压相等解析(1)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分别选用导体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不同,B、C符合要求;选用导体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不同,C、D符合要求;选用导体横截面积相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材料不同,C、E符合要求.故选B、C、D、E.图2885.某同学在一次“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米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长度为l=0.720m,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288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5Ω),然后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A.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3 V)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0.125 Ω)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3 kΩ)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E.开关、导线等(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4.0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600 (2)如图所示(3)1.6×10-6解析(3)由R=ρ得ρ==,将=4.0 Ω、l=0.720 m、d=0.600 =0.600×10-3 m代入得ρ=1.6×10-6Ω·m.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为15 kΩ)B.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为75 kΩ)C.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约为0.2 Ω)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E.变阻器R1(0~100 Ω,0.6 A)F.变阻器R2(0~2 000 Ω,0.1 A)G.电池组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H.开关S,导线若干(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289中(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2810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图289图2810(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表的示数如图2811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电阻值为 Ω.图2811答案(1) (2)乙实物图见解析(3)0.635 2.4解析(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3 V,所以电压表应选A;被测电阻约为5 Ω,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I==A=0.6 A,电流表应选D;根据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可知,变阻器应选E;还要选用电池和开关,导线若干.故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2)由于>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应选图乙所示电路,实物连接如图所示.(3)从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0.635 ,从电压表可以读出电阻两端电压为1.20 V,从电流表可以读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为0.50 A,被测电阻的阻值为==Ω=2.4 Ω.7.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2812所示,其读数应为(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2812(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1234567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是采用图2813中的图(选填“甲”或“乙”).图2813(3)图2814是测量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2814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图2814(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2815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2815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815(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填选项前的符号).A.1×10-2Ω·m B.1×10-3Ω·mC.1×10-6Ω·m D.1×10-8Ω·m答案(1)0.398(0.395~0.399均正确) (2)甲(3)见解析图甲(4)见解析图乙4.4(4.3~4.7均正确) (5)C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39.8×0.01 =0.398 .(2)由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的阻值大约为5 Ω.由题知≪,故电流表外接.若滑动变阻器接为限流的形式,则两端的电压最小值=E≈0.6 V,而从实验数据可知两端电压可为0.10 V,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的形式.(3)如甲图所示.甲(4)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乙所示.乙图线的斜率反映了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4.4 Ω.(5)根据R=ρ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Ω·m≈1.09×10-6Ω·m,故选项C正确.。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同步测验--实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同步测验--实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1.为了测量某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为30 Ω),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电流表A1(量程0-50 mA,内阻约10 Ω);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0.12 Ω);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很大);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很大);电源E(电动势约为3 V,内阻约为0.2 Ω);定值电阻R(20 Ω,允许最大电流1.0 A);滑动变阻器R1(0-10 Ω,允许最大电流2.0 A);滑动变阻器R2(0-1 kΩ,允许最大电流0.5 A);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字母代号)(2)请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 x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所测量范围尽可能大)(3)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U时,电流表示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为R x=________.2.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的实验中:(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对镍铬合金丝和康铜丝进行探究,a、b、c、d是四种金属丝.①实验小组讨论时,某同学对此电路提出异议,他认为,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电流表,只有测出各段金属丝的电阻,才能分析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你认为要不要串联电流表?并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

②几根镍铬合金丝和康铜丝的规格如下表所示:电路图中金属丝a、b、c分别为下表中编号为A、B、C 的金属丝,则金属丝d应为下表中的________(用表中编号D、E、F表示).(2)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长度为L=8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为________;②按如图丙所示连接好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获得六组I、U数据描在如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上.由图可求得金属丝的电阻R=________Ω,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b所示.(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__ cm,长度为________cm.(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D、L,测得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__.4.龙泉中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做《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课题时,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各装了一个电极,其间充满待测的自来水,然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某同学选用的电学器材如下: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约90 kΩ)、电流表(量程300 μA,内阻约50 Ω)、滑动变阻器(100 Ω,1 A)、电池组(电动势E=12 V,内阻r=6 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中测量情况如下:安装前他用图乙(a)的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乙(b)所示.测得两电极相距L=0.314 m.实验中测得包括0在内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将图乙(a)游标卡尺中的A、B、C三部分中的________与玻璃管内壁接触;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mm.(2)为保证安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________端(选填M或N).(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他测得水柱的电阻R=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水柱电阻R、玻璃管内径d、水柱长度L表示自来水的电阻率ρ=________.(4)该同学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通过比较水柱电阻、电表内阻时发现,实验中的电路设计有不妥之处,会引起较大的系统误差,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画出了改进后的电路原理图.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改进后的实验电路原理图.5.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b)所示,长度为________ cm,直径为________ mm.(2)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__(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6.现要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所用器材如下:标准电流表A1(量程250 mA,内阻r1=5 Ω);电流表A2(量程300 mA,内阻r2约为5 Ω);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内阻r约为1 Ω);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1)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量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用测得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阻值R1=________.7.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0 μA B.250 μA C.500 μA D.1 mA参考答案1. 答案 (1)A 1 V 1 R 1 (2)见解析图 (3)UI-R2. 答案 (1)①不需要,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②E (2)①1.600 mm ②0.52 1.3×10-63. 答案 (1)0.18444.240 (2)πD 2U4IL4. 答案 (1)A 30.75 (2)M (3)1.0×105 πRd24L(4)如图所示5. 答案 (1)5.01 5.315 (2)大 大 (3)1 2806. 答案 (1)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 (2)两电流表A 1、A 2的读数I 1、I 2 I 1I 2-I 1r 17. 答案(1)R 1 (2)连线如下图所示 (3)2 520 (4)D。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同步习题2.6《导体的电阻》新人教版选修3-1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同步习题2.6《导体的电阻》新人教版选修3-1及答案

高二物同步训练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某些金属、合金和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阺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的二分之一答案:2.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A.4ρ和4R B.ρ和4R.16ρ和16R D.ρ和16R解析:选D导体的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温度一定时电阻率是不变的.导线拉长后,直径变为原的一半,则横截面积变为原的1/4,因总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的4倍,由电阻定律计算可知电阻变为原的16倍.3.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图2-6-6所示的图象中分别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的关系曲线,则( )图2-6-6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解析:选D图线1反映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是金属导体的电阻,图线2反映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是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故、D正确,A、B 错误.4.(2011重庆南开中高二检测)两粗细相同的同种金属电阻丝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2-6-7所示,可知( )图2-6-7A.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3∶1B.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1∶3.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D.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解析:选B由I-U图象可知R1∶R2=1∶3,B选项正确根据R=ρ,L=,所以L1∶L2=R1∶R2L∶L2=1∶3,、D都不正确.15.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A.8∶1 B.4∶1.1∶1 D.1∶4解析:选A同种材料的导线体积之比等于质量比:V1∶V2=2∶1,面积之比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 随堂练习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 随堂练习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随堂练习1.研究小组欲测一新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体的电阻率.步骤如下:(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m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2,由图2可知其直径为______cm;(3)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待测圆柱体电阻R(阻值约为200欧)电流表A1(量程0~4mA,内阻约50Ω)电流表A2(量程0~15mA,内阻约30Ω)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开关S导线若干电流表应用______,电压表应用______,滑动变阻器应用______(填所用器材的代号)2.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1)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mm,长度为______cm.(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D、L表示,则用测得的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d= ______ mm(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阻值约3Ω)可选用的器材规格如下:电源Ε(电动势3V,内阻不计);电流表Α(0〜0.6Α,内姐约0.5Ω);电流表G(0〜10mA,内阻为50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0〜5Ω,额定电流2A);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ΚΩ,额定电流1A);定值电阻R3=250Ω;定值电阻R4=2500Ω;开关S和导线若干.①为了便于操作,并使测量尽量精确,定值电阻办应选,滑动变阻器R应选______ .②某次测量时电流表G的读数为5.0mA,安培表示数为0.50A,计算R x的准确值为R x= ______ Ω.(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的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某一次测量结果(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______mm.(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的阻值(约为15Ω),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A.电池组E(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1Ω)B.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5Ω)C.电流表A2(量程为0~3A,内阻为0.02Ω)D.电压表V1(量程为0~3V,内阻约为5kΩ)E.电压表V2(量程为0~15V,内阻为15kΩ)F.电阻箱R(阻值范围为0~99.99Ω,额定电流为1A)G.开关S,导线若干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电流表应选用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标号)应采用图2给出的______电路进行测量.(3)根据记录的电阻箱阻值R及对应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在坐标纸上作-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可得金属丝的电阻R x=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根据以上数据估算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标号).A.4×10-2Ω•m B.4×10-3Ω•m C.4×10-6Ω•m D.4×10-8Ω•m(5)关于本实验的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标号).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的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5.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电阻丝阻值约为6Ω.(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读数为d=______mm.(2)为了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10kΩ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电流表A2,量程100μA,内阻约2000Ω滑动变阻器R1,0~1750Ω,额定电流0.3A滑动变阻器R2,0~50Ω,额定电流1A电源E1(电动势为1.5V,内阻约为0.5Ω)电源E2(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1.2Ω)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请选用适当的实验器材,在图2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丝电阻应采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3)已用刻度尺测量出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为L,请用测量值表示计算材料电阻率的公式ρ=______(注明测量值所用符号)答案和解析1.【答案】(1)50.15;(2)0.1200;(3)A2;V1;R1【解析】【分析】(1)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示数,不估读;(2)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的示数,需估读一位;(3)根据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根据电源电动势选择电压表,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电阻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电阻率

测电阻率1.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时,有位同学按图所示电路进行连线,他共用7根导线:ab 、cd 、ef 、ff ’、e 'd '、d 'c '、b 'a ',由于其中有一根内部断开的导线,所以当他合上开关S 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读数都约为4.5 V ,电流表读数接近零.(1)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出是导线________或_______断开.(2)若他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进行检查,合上开关S 后,那么选择开关最好置于_______挡.(填序号)A .1 VB .5 VC .25 VD .250 V(2)接下来测量ff ’间直流电压时,红表笔应接触_______ 端,若测试结果为4.5 V ,则是导线_______断开.3)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材料的直径时,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读数为________mm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9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1.010m 。

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

(2)若根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R x =4.2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为 Ω·m 。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螺旋测微器的旋钮每转一周,可动刻度恰好转过等分,此时测微螺杆就前进或后退 mm。

如图14-10-2所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

(6分)4. (Ⅰ)下图中的图A 、图B 、图C 分别为用游标卡尺测某物体宽度d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某一电阻上电压U 和电流I 的刻度示意图。

请分别写出对应的读数:d= mm ,U= V ,I= A.0 1 2 cm 0 1 2 3 4 5 6 7 8 9 0 2 3 4 5 图9 02530图14-10-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检测2-6导体的电阻.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检测2-6导体的电阻.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二章·第六节导体的电阻基础夯实1.(2011·桐乡高二检测)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超导体是指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都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答案:BCD2.(2011·苏州高二检测)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答案:A解析:根据R=ρLS可判断A正确,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C、D均错.3.(2010·包集高二检测)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阻值为64Ω,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 )A.128ΩB.32ΩC.4ΩD.2Ω答案:C解析:由电阻定律知,原来电阻为R=ρLS=ρL14πD2,对导线来讲,体积是不变的,当直径减为原来的一半时,由V=L·14πD2知,L将变为原来的4倍,所以变化后的电阻为R′=ρ4L 14π(12D)2=16R,故原来电阻R=4Ω,C正确,A、B、D错误.4.(广东实验中学模拟)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横截面积为S,设温度不变,在下列情况下其电阻阻值仍为R的是( )A.当l不变,S增大一倍时B.当S不变,长度l增大一倍时C.当长度l和面积S都减为原来一半时D .当l 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时 答案:C解析:由电阻定律R =ρl S 知,选项A 中,R ′=12R ;选项B 中,R ′=2R ;选项C 中,R ′=R ;选项D 中,R ′=12R .A 、B 、D 错,C对.5.如图所示,a 、b 、c 、d 是滑线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 向接线柱c 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 .a 和bB .a 和cC .b 和cD .b 和d答案:CD6.如图所示,分别把一个长方体铜柱的ab 端、cd 端、ef 端接入电路时,计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各是多大.(设电阻率为ρ铜)答案:R ab =ρ铜lm ·nR cd =ρ铜ml ·nR ef =ρ铜nl ·m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 =ρlS可以算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由图可以看出,当接入点不同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是不一样的.当接入a、b端时,电阻R ab=ρ铜l m·n当接入c、d端时,电阻R cd=ρ铜m l·n当接入e、f端时,电阻R ef=ρ铜n l·m7.一只鸟站在一条通电的铝质裸导线上(如图所示),导线的横截面积为185mm2,导线上通过的电流为400A,鸟的两爪间的距离为5cm,求两爪间的电压.(P铝=2.9×10-8Ω·m)答案:3.12×10-3V解析:R=ρlS=2.9×10-80.05185×10-6Ω=7.8×10-6Ω故:U=IR=400×7.8×10-6V=3.12×10-3V8.电厂到用户两地之间原用电阻率为ρ1、横截面半径为r1的导线输电,由于农村电网改造需要换为电阻率为ρ2的导线输电,为达到原输电线路电阻不变的设计要求,新换导线的半径为多大?答案:r1ρ2ρ1解析:由题意知R=ρ1Lπr21=ρ2Lπr22,∴r2=r1ρ2ρ1能力提升1.(2011·宁波高二检测)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一根导线对折起来当一条导线(R 1)使用,把另一根均匀地拉伸到原来长度的2倍(R 2)使用,假如它们的密度和电阻率不发生变化,则第一条电阻R 1与第二条电阻R 2的比值为( )A .1∶4B .1∶8C .1∶16D .1∶32 答案:C解析:根据电阻定律知:R 1=ρL /22S =R 4,R 2=ρ2LS2=4R ,所以两个电阻之比为:R 1R 2=116,C 正确.2.白炽灯的灯丝由钨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上使用,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W ,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34,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 )A .30WB .45WC .60WD .80W 答案:D解析: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34,电阻变为原来的34,照明电路中电压220V 不变,则由P =U 2R 知功率变为原来的43倍,即80W ,D 选项正确.3.如图所示为将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测得的I -U 图线,试根据图线回答: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电阻( )A.等于4.0ΩB.大于2.0ΩC.小于2.0ΩD.等于2.0Ω答案:C解析:由图象知R=2Ω,若保持长度不变,增大横截面积,则电阻要变小,C正确.4.(2010·古田高二期中)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A.9ΩB.8ΩC.27ΩD.3Ω答案:C5.如图a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答案:U/I UπDd/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ρlS,怎样确定l与S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图b,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厚度d,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图b由欧姆定律可得R=U/I;由电阻定律:R=ρlS=ρL2πD2·d=ρLπDd,则:UI=ρLπDd,ρ=UπDdIL6.某电路需要20A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A”和“5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接入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保险丝1 2直径1mm2mm额定电流5A15A解析: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S1:S2=1:4,由电阻定律R=ρlS得电阻之比R1:R2=S2:S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R2:R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所以不能这样来使用.7.A 、B 两地相距40km ,从A 到B 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800Ω.若A 、B 之间的某处E 两条线路发生短路.为查明短路地点,在A 处接上电源,测得电压表示数为10V ,电流表示数为40mA.求短路处距A 多远?答案:距A 端12.5km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如图所示.A 、B 两地相距l 1=40km ,原输电线总长2l 1=80km ,电阻R 1=800Ω.设短路处距A 端l 2,A 、E 间输电线电阻R 2=U I =1040×10-3=250(Ω)由R =ρl S ,得R 1R 2=2l 12l 2∴l 2=R 2R 1l 1=250800×40=12.5(km)即E 处距A 端12.5km.。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作业与测评:2.6.1 导体的电阻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作业与测评:2.6.1 导体的电阻 Word版含解析

第6节 导体的电阻第1课时 导体的电阻对应学生用书P451.探究导体的电阻与Ω·m 。

而电阻R 反映的是导体的属性,与导体的材料、□10 □11 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12 □13 3.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S l 成的长度为1_m ,横截面积为1_m 2的导体的电阻。

□144.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15 减小;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常用于制作标准电阻;某些材料□16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成为超导体。

对应学生用书P45 考点一电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多选)关于导体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R =ρ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l 、电阻率ρ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l S比B .由R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U I反比C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 .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AD解析 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A 、D 正确,B 、C 错误。

2.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A 和B ,其长度分别为1 m 和2 m ,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 和B 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A .2∶3B .1∶3C .1∶2D .3∶1答案 B解析 A 、B 两导线两端的电势差分别为6 V 、4 V ,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

根据电阻定律R =ρ得S =,则横截面积之比==,故B 正确。

R A R B 32l S ρl R S A S B R B l A R A l B 13考点二对电阻率的理解3.(多选)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材料导电的性能越好B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超导现象是指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一临界温度时,材料的电阻突然变为零D .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成标准电阻答案 BCD解析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小,材料导电性能越好,故A错误;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超导现象是指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一临界温度时,材料的电阻突然变为零,故C正确;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成标准电阻,故D正确。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导体的电阻》同步检测卷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导体的电阻》同步检测卷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导体的电阻》同步检测卷1.以下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把一根平均导线分红等长的两段,那么每局部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的一半B .由ρ=RS l可知,ρ与R 、S 成正比,与l 成正比 C .一切资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D .对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降低时,假定不计导体的体积和外形变化,发现它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资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答案 D2.(多项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把一根金属导线平均拉长为原来的4倍,电阻相应增大为原来的16倍B .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 .所谓超导体,是当其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无量大D .某些合金的电阻率简直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造规范电阻 答案 AD3.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中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电阻应是( )A .大于121 ΩB .小于121 ΩC .等于121 ΩD .无法判别答案 B4.(多项选择)温度能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资料的导电功用,在如图1所示的图象中区分为某金属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那么( )图1A .图线1反映半导体资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B .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C .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D .图线2反映半导体资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答案 CD5.(多项选择)如图2所示,R 1和R 2是同种资料、厚度相反、外表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 1的尺寸比R 2的尺寸大,在两导体上加相反的电压,经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下图,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图2A .R 1中的电流小于R 2中的电流B .R 1中的电流等于R 2中的电流C .R 1中自在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于R 2中自在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D .R 1中自在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小于R 2中自在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答案 BD6.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丝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40 cm 时测得电阻为R .假定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反.现将管中盐水柱平均拉长至50 cm(盐水体积不变,仍充溢橡胶管).那么盐水柱电阻变为( )A.45RB.54RC.1625RD.2516R 答案 D7.(多项选择)额外电压为U 0的电灯,其平均灯丝常温下的电阻为R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常温下,假定将灯丝平均拉长为原来的10倍,那么电阻变为100RB .常温下,假定将灯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4R C .给灯丝加上从0到U 0逐渐增大的电压,其U I比值不变 D .将灯丝温度降低到相对零度时其电阻才会突变为0答案 AB8.有些资料沿不同方向物理性质不同,我们称之为各向异性.如图3所示,长方体资料长、宽、高区分为a 、b 、c ,由于其电阻率各向异性,将其左右两侧接入电源时回路中的电流,与将其上下两侧接入该电源时回路中的电流相反,那么该资料左右方向的电阻率与上下方向的电阻率之比为( )图3A.ac b 2B.a 2bcC.c 2a 2D.a 2b 2 答案 C9. (多项选择)两根资料相反的平均导线A 和B ,其长度区分为L 和2L ,串联在电路中时,其电势的变化如图4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4A .A 和B 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2B .A 和B 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C .A 和B 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2∶3D .A 和B 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3答案 AD10.在如图5所示电路中,AB为粗细平均、长为L的电阻丝,以A、B上各点相对A点的电压为纵坐标,各点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那么各点电势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图5答案A二、非选择题11.给装在平均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加一电压,使经过水银柱的电流为0.1 A,假定将这些水银倒入一个内径为前者2倍的玻璃管内,接在同一电压上,经过水银柱的电流为多少?答案 1.6 A12.工业上采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测量液体的电阻率,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6所示,A、B是两片面积均为1 cm2的正方形铂片,间距为d=1 cm,把它们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假定经过两根引线加上U=6 V的电压时,测出电流I=1 μA,那么这种液体的电阻率为多少?图6答案6×104 Ω·m13.如图7所示,P是一个外表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经过它的电流为I.那么金属膜的电阻为多少?镀膜资料的电阻率为多少?图7答案UIUπDdIL14.如图7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 m,b=0.2 m,c =0.1 m,当外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间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时,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图8答案40 Ω·m。

人教版选修3-1《26_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人教版选修3-1《26_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人教版选修3-1《2.6 导体的电阻》同步练习卷(2)1. 用图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 x是待测电阻,R0是定值电阻,G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l1,PN=l2,则R x的阻值为()A.l1 l2R0B.l1l1+l2R0 C.l2l1R0 D.l2l1+l2R02. 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图1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________(选填“A““B”或“C“),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2)选择电阻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图2甲中R 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2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4)为测量R x,利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I2/mA20.040.060.080.010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U2−I2图像.(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 x=________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3.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1)有以下两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A.量程0∼100mA,内阻约2Ω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________Ω.的理解,正确的是()4. 对电阻率及其公式,ρ=RSLA.金属铂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电阻率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率越大C.同一温度下,电阻率跟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乘积成正比,跟导体的长度成反比D.同一温度下,电阻率由所用导体材料的本身特性决定5. 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质量之比为1:3,长度之比为2:1,当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两导线的电流之比为()A.12:1B.1:12C.3:4D.2:36. 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如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A.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C.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7.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粗细均匀、长为L的电阻丝,以AB上各点相对A点的电压为纵坐标,各点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则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A. B.C. D.8. 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R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4比值不变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0,则任一状态下的UID.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9. 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电阻丝:R 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源: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2)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选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10. 将粗细均匀、长为L、电阻为R的金属导线截去Ln,再均匀拉长至L,导线电阻变为()A.(n−1)Rn B.RnC.nR(n−1)D.nR11. 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1,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图所示,则x、y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A.2:3B.1:3C.1:2D.3:112. 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①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mm,②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

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时作业:第三章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时作业:第三章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1.在测定阻值较小的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在测量其电阻时应选择的电路是()解析:选D.金属的阻值较小,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该用电流表外接法,题干中要求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故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接法,D正确.2.读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甲图读数为________mm;乙图读数为________ cm.解析:甲图读数为:2 mm+32.0×0.01 mm=2.320 mm乙图读数为:13.5 mm+37.0×0.01 mm=13.870 mm=1.3870 cm.答案:2.3201.38703.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 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2 Ω;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定值电阻:R 0=3 Ω;电源:电动势6 V ,内阻可不计;开关、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 1”或“R 2”),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端(填“a ”或“b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R =ρl S,得铜导线的阻值约为R x =1.7 Ω,即R x +R 0=4.7 Ω.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若选R 1,则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a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 V ,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大,超过电压表量程,故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R 2.闭合开关S 前应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故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至a 端.(2)连线如图所示.(3)电压表的示数为2.30 V .(4)根据欧姆定律,铜导线与R 0的串联电阻R =U I =2.300.50Ω=4.6 Ω,所以铜导线的电阻R x =R -R 0=1.6 Ω.根据R x =ρl S 得导线长度l =R x S ρ=1.6×1.0×10-61.7×10-8m ≈94 m . 答案:(1)R 2 a (2)见解析图(3)2.30(2.29~2.31均正确)(4)94(93~95均正确)4.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表:).x(3)如图2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 =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 .1×10-2 Ω·mB .1×10-3 Ω·m C .1×10-6 Ω·m D .1×10-8 Ω·m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则为主尺读数+可动刻度读数×精度=0+39.7×0.01 mm =0.397 mm .(2)由记录数据知,若采用图乙限流电路,则当U =0.10 V ,I =0.020 A 时,滑动变阻器须串入的电阻约为144 Ω,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0 Ω,所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R 应采用分压式连接,故他们采用图甲电路.(3)实物连接图见答案图(a),连线时要注意:①电压表的正、负极不要接反.②滑动变阻器中滑片P 的位置应使最初R x 两端电压为零.(4)U -I 图线见答案图(b).求出图线斜率即R x 的阻值.即R x =2.5-00.56-0Ω≈4.5 Ω. (5)R =ρl S ,则ρ=S l ·R =π⎝⎛⎭⎫d 22lR ≈1.0×10-6 Ω·m . 答案:(1)0.397(0.395~0.399) (2)甲(3)如图(a)所示 (4)如图(b)所示 4.3~4.7 (5)C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小练:(15)导体的电阻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小练:(15)导体的电阻

导体的电阻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由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导体形状、温度都无关2、一段长为L,电阻为R的均匀电阻丝,把它拉制成3L长的均匀细丝后,切成等长的三段,然后把它们并联在一起,其电阻值为( )A.3RB.RC.R/3D.R/93、在测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B.实验中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和I的值,然后求出平均电阻C.实验中电流不能太大,以免电阻率发生变化D.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整根金属丝的长度三次,然后求出平均长度l4、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将其中的一根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2倍,另一根对折,然后将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 )A.1:4B.1:16C.16:1D.1:85、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横截面积为S,设温度不变,在下列情况下其电阻阻值仍为R的是( )A.当L不变,S增大一倍时;B.当S不变,长度L增大一倍时;C.当长度L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时;D.当长度L和面积S都减为原来一半时。

6、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型的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

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值最小的是边长分别为a、b、c,且a b c( )A. B.C. D.7、一只“220V 、100W ”的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484Ω,如果在它未工作时测量其电阻,应有( )A.等于484ΩB.大于484ΩC.小于484ΩD.无法确定8、用电器电阻值为R ,距交变电源的距离为L ,输电线电流为I ,电阻率为ρ,要求输电线上电压降不超过U .则输电线截面积最小值为( ) A.LRρ B.2LI Uρ C.U LIρ D.2UL I ρ 9、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即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的剩余部分)的碰撞,且金属导体中通过恒定电流形成了稳恒的电场,已知铜的电阻率为ρ,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量为n,自由电子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e,假设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后减速到零,且碰撞时间极短,则铜导线中自由电子连续两次与金属离子碰撞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为( ) A.2m n e ρ B. 22m n e ρC.22m neρ D. 22nm e ρ 10、某个由导电介质制成的电阻截面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阻定律同步练习(6).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阻定律同步练习(6).docx

桑水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电阻定律 同步练习1.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有关B .电阻率表征了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材料决定,与温度有关C .电阻率ρ越大的导体,电阻也越大D .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一定为零2.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横截面直径为d ,电阻为R ,现把它拉成横截面直径为d /10的均匀细丝,它的电阻变为 ( )A.100RB.1000RC.10000RD.R/100003.如图12—6—2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为使变阻器的滑动触点P 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下列连接正确的是 ( )A .a 和b 接入电路B .a 和c 接入电路C .c 和b 接入电路D .c 和d 接入电路4.一只“220V ,100W ”的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为484Ω,拿一只这种灯泡来测量它不工作时的电阻,应是 ( )A .等于484Ω B. 大于484ΩC .小于484ΩD .无法确定5.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中,通过5A 的恒定电流,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导线散热损失不计,则导线升高的温度应与 ( )A .导线长度成正比B .导线长度的平方成正比C .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D .导线的横截面积的平方成反比6.如图12—6—3所示,P 为一块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极A 、B 之间,测出它的电阻为R ,然后将它再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C 、D 之间,这时它的电阻应为( )A .RB .R/2C .R/4D .4R7.关于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有以下特点:一般而言,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有的合金电阻率图12—6— 2图12—6—3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成8.甲、乙两根粗细相同的不同导线,电阻率之比为1∶2,长度之比为4∶1,那么两根导线加相同的电压时,其电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___;如果通过两根导线的电流强度相同,则其电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____。

新人教版选修3-1《26_导题的电阻》同步练习物理试卷有答案

新人教版选修3-1《26_导题的电阻》同步练习物理试卷有答案

新人教版选修3-1《2.6 导题的电阻》同步练习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50分)1. 关于导体的电阻和电阻率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一半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0,这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据R=UI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B.据R=UI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阻不变C.据ρ=RS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3. 用电器距离电源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A.ρLR B.2ρLIUC.UρLID.2ULIρ4. 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设温度不变)()A.当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B.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C.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一倍时D.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扩大一倍时5. 做电学实验时经常用到电阻箱,关于电阻箱内的电阻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以下猜测可能正确的是()A.纯银B.纯铜C.石墨D.某些金属的合金6. 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具有很大的电阻,经实验测得髓质的电阻率为ρ=8×106Ω⋅m.某生物体中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看作高20cm、半径为4cm的圆柱体,当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100V时,该神经发生反应,则引起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最小电流为()A.0.31μAB.0.62μAC.0.15μAD.0.43μA7. 如图是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V,8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V的电源E 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亮.按此图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A.变暗B.变亮C.亮度不变D.可能烧坏灯泡8. 甲、乙两根保险丝均为同种材料制成,直径分别是d1=0.5mm和d2=1mm,熔断电流分别为2.0A和6.0A.6.0 AB.7.5 AC.10.0 AD.8.0 A9. 如图是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甲、乙两根电阻丝的l−R图像.现将甲、乙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则()A.甲电阻丝两端电压比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小B.甲电阻丝的电阻率比乙电阻丝的电阻率小C.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乙电阻丝产生的焦耳热少D.甲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比乙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小10. 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 A:I B=1:4,则横截面积之比S A:S B为()A.1:2B.2:1C.1:4D.4:1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测出其长度L、直径d和电阻R(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读数如图甲,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作业与测评:2.6.2 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率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作业与测评:2.6.2 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率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 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率对应学生用书P47考点一仪器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1.某学习小组为测量一铜芯电线的电阻率,他们截取了一段电线,用米尺测出其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D,用多用电表测得其电阻值约为2 Ω,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该小组的人员从下列器材中挑选了一些元件,设计了一个电路,重新测量这段导线(用R x表示)的电阻。

A.电源(提供的电压U0为3.0 V)B.电压表V1(量程为0~3.0 V,内阻约为2 kΩ)C.电压表V2(量程为0~15.0 V,内阻约为6 kΩ)D.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1 Ω)E.电流表A2(量程为0~3.0 A,内阻约为0.1 Ω)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0 A)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 kΩ,额定电流1.0 A)H.定值电阻R0(阻值为3 Ω)I.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并画在下面的虚线框中。

(2)实验时电压表选________,电流表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只填代号)。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则该铜芯电线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答案 (1)图见解析 (2)B D F (3)πD 2U 4IL解析 (1)比较电压表内阻、电流表内阻和待测电阻的大小关系,可得测量电路必须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均可(如图所示)。

(2)电源电压为3.0 V ,考虑到电压表的量程和精确度两个因素,电压表应选V 1;干路中电流的最大值I max == A =0.6 A ,电流表应选A 1;考虑到实验U 0R x +R 032+3的准确性,滑动变阻器应选R 1。

(3)由R ==ρ=得:ρ=。

U I L S ρL π(D 2)2πD 2U 4IL 考点二数据处理和实物图的连线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的阻值,并求出电阻率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实验:测定导体的电阻率
P47
仪器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
考点一
其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D,用多用电表测得其电阻值约为2 Ω,为提高测量的精确度,该小组的人员从下列器材中挑选了一些元件,设计了一个电路,重新测量这段导线(用R x表示)的电阻。

A.电源(提供的电压U0为3.0 V)
B.电压表V1(量程为0~3.0 V,内阻约为2 kΩ)
C.电压表V2(量程为0~15.0 V,内阻约为6 kΩ)
D.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1 Ω)
E.电流表A2(量程为0~3.0 A,内阻约为0.1 Ω)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0 A)
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 kΩ,额定电流1.0 A)
H.定值电阻R0(阻值为3 Ω)
I.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并画在下面的虚线框中。

(2)实验时电压表选________,电流表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只填代号)。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则该铜芯电线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答案(1)图见解析(2)B D F(3)πD2U 4IL
解析(1)比较电压表内阻、电流表内阻和待测电阻的大小关系,可得测量电路必须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均可(如图所示)。

(2)电源电压为3.0 V,考虑到电压表的量程和精确度两个因素,电压表应选
V1;干路中电流的最大值I max=
U0
R x+R0

3
2+3
A=0.6 A,电流表应选A1;考虑到
实验的准确性,滑动变阻器应选R1。

(3)由R=U
I=ρ
L
S=
ρL
π⎝ ⎛⎭⎪⎫
D
2
2
得:ρ=
πD2U
4IL。

电流表(内阻约为40 Ω)、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待测电阻(约为250 Ω)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电流、电压能从0开始调节)。

(1)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图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求出的电阻值R=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

(5)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图见解析(2)见解析
(3)229 Ω(221~237 Ω均正确)
(4)0.800 cm0.190 cm
(5)8.11×10-2Ω·m
解析(1)由于R x<R A R V,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要求测量电流、电压从0开始调节,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如图所示。

(2)①作U-I直线,使其过原点,舍去左起第2个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②求该直线的斜率k,则R=k。

(3)在图象中的直线上取两点,求出斜率
k=R≈229 Ω。

(4)图甲读数l =0.800 cm +0=0.800 cm , 图乙读数d =1+45×0.02 mm =0.190 cm 。

(5)由R =ρl
S ,得
ρ=RS
l =229×π⎝ ⎛⎭⎪⎫0.1902×10-22
0.800×10-2
Ω·m ≈8.11×10-2 Ω·m 。

1.(多选)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将会使ρ测>ρ真
B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并联引起了金属丝分压的减小而引起测量误差
C .由ρ=πd 2U
4Il 可知I 、d 、U 、l 中每一个物理量的测量都会引起ρ的测量误差 D .由ρ=πd 2U
4Il 可知对实验结果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直径d 的测量 答案 CD
解析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时,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会引起测量误差,使I 测
>I 真,由R =U I 可知R 测<R 真,即ρ测<ρ真,A 、B 错误;由ρ=πd 2U
4Il 可知要测量的物理量是d 、U 、I 和l ,都会引起测量误差,且直径d 在公式中是平方关系,所以
影响最大,C、D正确。

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

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1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2中的R1,其阻值约为5 Ω。

(1)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______(填“a”或“b”)、导线②连接________(填“c”或“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3)已知图2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
的边长是R1的1
10,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①连接a,②连接c 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 D.①连接b,②连接d
答案(1)a d(2)如图所示 4.4~4.7(3)B
解析 (1)因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R 1的阻值,则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而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故测R 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a ,导线②连接d 。

(2)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如答图所示,则 R 2=ΔU ΔI =2.2
0.5 Ω=4.4 Ω。

(3)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 =ρ
L dL =ρ
d
,故R 2=R 1,要测R 2的阻值,与测量R 1一样,最优的连线应①连接a ,②连接d ,B 正确。

3.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

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 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 所示。

图a 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图b 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__ mm 。

答案0.010(0.009或0.011也对) 6.870(6.869或6.871也对) 6.860(6.858~6.862)
解析依据螺旋测微器读数的基本原理,0.5毫米以上的值在主尺上读出,而在螺旋尺上要估读到千分之一毫米,则图a读数为0.010 mm,图b读数为(6.5+37.0×0.01) mm=6.870 mm,故金属板的厚度d=6.870 mm-0.010 mm=6.860 mm。

4.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d时的刻度如图1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用伏
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由ρ=R S
L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1)从图1中可以读出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mm。

(2)为了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小组取来两节干电池,如图2所示,将金属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带有刻度的绝缘底座两端的接线柱上,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可沿金属丝滑动的金属触头P,触头上固定了接线柱,按下P时,触头才与金属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以从刻度尺上读出。

实验采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请根据该原理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图4)连接成实验电路。

(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P的位置,
得到几组U、I、L的数据,用R=U
I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后作出L-R图线如图5所
示。

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ΔL和ΔR,若金属丝直径为d,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____。

答案(1)1.700(2)见解析(3)πd2·ΔR 4ΔL
解析(1)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1.5 mm+20.0×0.01 mm=1.700 mm。

(2)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3)由R=ρL
S可得
L
R=
S
ρ,又因为
L
R=
ΔL
ΔR,所以有
ΔL
ΔR=
S
ρ,所以有ρ=
ΔR
ΔL·S=
πd2·ΔR
4Δ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