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理论讲解
内燃机原理第1章

第三节 内燃机指示指标
bi H u 1kWh指示功需要耗热量: 1000
Hu燃料低热值, kJ/kg
按热功当量1kWh=3.6×103kJ
第三节 内燃机指示指标
3.6 103 3.6 106 it bi H u bi H u 1000
式中:
Hu—燃料低热值, kJ/kg bi—g/kWh
tv 1
1
k 1
Pa Ptv ( 1) tv 1 1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四、循环热效率与平均压力 3. 定压循环 : 1
1 tP 1 k 1 k ( 1)
Pa PtP ( 1)tP 1 1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四、循环热效率与平均压力 1. 混合循环
1 t 1 k 1 [( 1) k ( 1)]
Pa Pt [ 1 ( 1)]t 1 1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四、循环热效率与平均压力 1 2. 定容(Diesel)循环: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五、理论循环分析 2. 等熵指数 空气的等熵指数为1.4,燃料与空气混合气 的等熵指数小于1.4,混合气稀,等熵指数 增大,热效率增加。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五、理论循环分析 3. 压力升高比 1. 定容循环: 由公式知:加热量增加,压力升高比增 加,循环平均压力增加; 循环热效率不变。 2. 混合循环: 初始点一定,压缩比与加热量一定,压 力升高比增加,循环热效率增加。
第三节 内燃机指示指标
(2)指示燃料消耗率: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一 般以每kWh的耗油量表示。
第三节 内燃机指示指标
物理九年级内燃机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内燃机知识点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在内部燃烧产生能量的机械装置。
它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电机以及飞机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物理九年级中与内燃机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主要包括四个基本部分:进气系统、压缩系统、燃烧系统和排气系统。
进气系统负责吸入空气和燃料混合物,压缩系统将混合物压缩至高压状态,燃烧系统点燃混合物,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最后通过排气系统释放燃烧产物。
二、燃烧原理内燃机主要通过燃料的燃烧来释放能量。
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高压状态下被点火,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产生的热能将气体加热膨胀,从而驱动活塞工作。
利用连续的爆发和推动机械装置运动的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燃烧反应和燃料在内燃机中,燃料主要是液体燃料(如汽油、柴油)或者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不同类型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反应特点和燃烧产物。
例如,柴油机燃料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而汽油机燃料则会产生较多的碳氢化合物。
四、热力循环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可以通过热力循环来描述,常用的是奥托循环和迪塞尔循环。
奥托循环主要用于汽油机,其特点是在连续的四个行程中完成燃油的吸入、压缩、燃烧和排出。
而迪塞尔循环主要用于柴油机,其特点是在燃油被注入和压缩后点火燃烧。
五、效率和排放内燃机的效率是指输入输出能量的比值,通常以热效率和机械效率来衡量。
热效率是指燃料中释放的能量中转化为有效功的比例,机械效率则是指发动机输出功率与输入燃料能量之比。
此外,内燃机的排放问题也备受关注。
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对环境和健康造成重要影响。
六、内燃机的改进和发展为了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和减少排放,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创新。
一些改进措施包括采用高效燃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摩擦和辐射损失等。
此外,还出现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等新型动力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内燃机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内燃机车基本工作原理理论

内燃机车基本工作原理理论
内燃机车是一种利用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压缩:内燃机车使用活塞进行压缩空气和燃料混合物。
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将气体压缩到一个极高的压力,使其达到可燃的状态。
2. 燃烧:混合物被点火,燃烧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
点火可以通过火花塞来实现,当火花塞电极之间形成电火花时,混合物燃烧。
3. 膨胀:高温高压气体的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燃烧产生的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在气缸内做功,转化为机械能。
4. 排气:排气门打开,废气被排出。
排气门在活塞达到最低点时打开,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为下一次循环准备。
5. 往复运动:活塞循环上述4个过程,并通过连杆将动力传递给曲轴。
曲轴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车轮实现前进。
以上是内燃机车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不断循环这些步骤,内燃机车可以产生动力驱动车辆运动。
《内燃机》 知识清单

《内燃机》知识清单一、内燃机的定义与工作原理内燃机是一种通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
其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首先,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被吸入气缸,然后在压缩冲程中被压缩,使得混合物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接下来,火花塞点火(对于汽油机)或者在高温高压下自行燃烧(对于柴油机),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些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通过连杆和曲轴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最终输出机械能。
二、内燃机的分类1、按燃料类型分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通常应用于小型汽车、摩托车等。
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多用于卡车、大型客车、工程机械等。
2、按气缸排列方式分直列式:气缸呈直线排列,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V 型:气缸呈 V 形排列,缩短了发动机的长度,常用于中高级轿车。
W 型:可以看作两个 V 型发动机的组合,结构更加紧凑,但制造工艺复杂。
3、按冷却方式分水冷式:通过冷却液在气缸周围的水道中循环来散热。
风冷式:利用空气直接冷却气缸。
三、内燃机的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气缸体是内燃机的基本框架,容纳活塞和气缸。
气缸盖则封闭气缸顶部,上面安装有气门、火花塞或喷油嘴等部件。
2、活塞与连杆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
3、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输出动力。
4、气门机构控制进气和排气,包括气门、气门弹簧、凸轮轴等。
5、燃油系统汽油机:包括油箱、油泵、喷油嘴等,将汽油雾化喷入气缸。
柴油机:由油箱、高压油泵、喷油器等组成,以高压喷射柴油。
6、点火系统(汽油机)产生高压电火花,点燃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7、润滑系统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8、冷却系统防止发动机过热,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
四、内燃机的性能指标1、功率表示发动机做功的快慢,单位为千瓦(kW)或马力(hp)。
2、扭矩反映发动机输出的转矩大小,单位为牛·米(N·m)。
3、燃油消耗率衡量发动机的经济性,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
内燃机原理(全)

7、按气缸布置形式分:有卧式、直列式、V形、 对置式及星形(航空)内燃机等,如图1--1所示。
8、按汽缸数分:单缸、双缸和多缸内燃机。
9、按用途分:可分为汽车用、特种车辆用、工程机 械用、农用、拖拉机用、发电用、铁路机车用、内 河(淡水)和海洋(咸水)船舶用、飞机用、摩托 用、军用等内燃机等。
10、按转速分:有高速、中速和低速内燃机。目前 汽油机均为高速内燃机,最高转速一般在6000转/分 以上,比柴油机的转速高;汽车用柴油机最高转速 4000转/分左右;而工程机械柴油机最高转速一般为 1500转/分—2000转/ 分。船舶用柴油机转速一般为 中、低速,100转/分—500转/ 分左右。
4.排气过程
排气过程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保持关闭 。示功图上的曲
线br表示排气过程。残余废气约占进入气缸的新
鲜混合气的5%--15%(以质量计)
三、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样,每个工作循环也 经历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4个过程。其工 作过程与汽油机的不同,在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 着火的方法。在柴油机中吸进和压缩的是空气,燃 油以很高的压力被喷入压缩后的高温空气中形成混 合气而自行着火燃烧。
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时,曲轴则绕 其轴心线作旋转运动。很明显,曲轴每转 一周,活塞向上向下各行一次(两个行 程)。
一.基本名词术语
1、上止点(TDC): 活塞离曲轴中心最大
距离的位置称为上止点, (图1—3); 2、下止点(BDC):
活塞离曲轴中心最小 距离的位置称为下止点。 注意:在上、下止点时, 活塞的运动方向改变, 同时它的速度等于零。
四冲程柴油机的构造除点火系和供给系外, 与汽油机的大体相同。
七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在学习物理中,内燃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内燃机的原理到运行过程、应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内燃机相关知识点。
一、内燃机的原理内燃机是利用燃料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推动活塞做功的一种发动机。
内燃机中的燃烧受到火花塞的控制,而气体的膨胀能则被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二、内燃机的运行过程内燃机分为四个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过程中,活塞运动向下,进气门打开,使混合气体进入汽缸;在压缩过程中,活塞运动向上,进气门关闭,混合气体被压缩,并且温度和压力都逐渐升高;在燃烧过程中,当活塞最高点时,火花塞发出火花,使混合气体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在排气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汽缸。
三、内燃机的应用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摩托车、船舶等各个领域。
汽车内燃机的种类还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其中汽油机主要应用于私家车辆,而柴油机则主要应用于工业机械、卡车等车辆。
船舶上则主要使用柴油机作为主要动力源。
四、内燃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料的选用。
应该选用质量较好的燃料,并适当控制燃料质量,以避免燃油过多导致内燃机出现故障。
2.日常保养。
内燃机需要经常检查清洁,如更换机油、火花塞、滤清器等部件,以确保内燃机正常工作。
3.正确驾驶。
驾驶内燃机的车辆时,需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行驶时过度加速或启动时引起内部损坏。
总之,内燃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动机类型,其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学习和应用内燃机时,我们需要掌握其原理、运行过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内燃机,并且保障内燃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
内燃机理论讲解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第一节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热力循环:是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多个过程所组成。
在这些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机械摩擦、散热、燃烧、节流等引起的一系列不可逆损失也大量存在。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将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忽略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变化复杂、难于进行细致分析的物理、化学过程〔如可燃混合气的准备与燃烧过程等〕进行简化处理,从而得到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或简化循环。
对理论循环进行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以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内燃机不同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建立理论循环的简化假设:1)以空气作为工作循环的工质,并视其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工质比热容为常数。
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泄漏损失,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忽略进、排气流动损失及其影响。
3)把气缸内的压缩和膨胀过程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
4)分别用假想的加热与放热过程来代替实际的燃烧过程与排气过程,并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内燃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形式: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分析:当初始状态一致且加热量及压缩比相同时,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介于两者之间;当最高循环压力pz(或称为最高燃烧压力)相同、加热量相同而压缩比不同时,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仍介于两者之间。
由热效率表达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提高压缩比εc可以提高热效率ηt,但提高率随着压缩比εc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_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
(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响,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一样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_。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拟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一样的条件下进展比拟。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_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内燃机知识点

内燃机知识点内燃机是指通过燃烧燃料使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以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内燃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工业等领域,成为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本文将从内燃机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燃料与充气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由燃烧和力推两个部分组成。
当活塞运动过程中进入气缸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被火花点燃后,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活塞做功并推动曲轴,在曲轴的转动下输出动力,并通过传动系统实现对机器或车辆的运动控制。
二、结构组成内燃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气缸、曲轴机构和阀门机构。
气缸是内燃机中最基础的部件,以圆柱体的形状出现。
曲轴机构是实现内燃机转动的主要部分,由转动轴(曲轴)和连杆轴组成。
阀门机构是控制气缸中空气和燃料混合物进出的部分,由进气门和排气门组成。
三、燃料与充气系统内燃机燃料为汽油、柴油、天然气等。
充气系统包括进气道、进气门、空气滤清器等部分,其作用是将空气引入气缸。
四、点火系统内燃机点火系统主要由火花塞、点火线圈、点火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点燃空气和燃油混合物,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推动活塞。
五、润滑系统内燃机润滑系统有两种,分别是干式和湿式。
干式润滑系统直接润滑曲轴和活塞,而湿式润滑系统则需要将油泵抽取的油润滑到各个部位。
综上所述,内燃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对于制造内燃机的企业来说,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燃料与充气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等知识点至关重要,只有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才能生产出性能更为出色的内燃机,促进内燃机行业的不断发展。
内燃机理论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第一节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热力循环:是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多个过程所组成。
在这些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机械摩擦、散热、燃烧、节流等引起的一系列不可逆损失也大量存在。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将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忽略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变化复杂、难于进行细致分析的物理、化学过程〔如可燃混合气的准备与燃烧过程等〕进行简化处理,从而得到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或简化循环。
对理论循环进行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以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内燃机不同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建立理论循环的简化假设:1)以空气作为工作循环的工质,并视其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工质比热容为常数。
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泄漏损失,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忽略进、排气流动损失及其影响。
3)把气缸内的压缩和膨胀过程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
4)分别用假想的加热与放热过程来代替实际的燃烧过程与排气过程,并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内燃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形式: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分析:❖当初始状态一致且加热量及压缩比相同时,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介于两者之间;❖当最高循环压力pz(或称为最高燃烧压力)相同、加热量相同而压缩比不同时,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仍介于两者之间。
由热效率表达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提高压缩比εc可以提高热效率ηt,但提高率随着压缩比εc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内燃机》说课稿

《内燃机》说课稿内燃机是一种通过内燃作用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
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发电机组等领域。
本文将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1 内燃机利用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1.2 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驱动曲轴旋转,从而输出机械能。
1.3 内燃机通过循环工作,不断地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二、内燃机的分类2.1 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内燃机。
2.2 按照燃料形式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3 按照气缸排列形式可分为直列式、V型、对置式等。
三、内燃机的优缺点3.1 优点:功率密度高、启动快、燃料易获取。
3.2 缺点:燃烧产生废气、噪音大、维护成本高。
3.3 随着技术的发展,内燃机的效率和环保性得到了提升。
四、内燃机的发展趋势4.1 节能减排:研发高效燃烧技术、增加废气处理装置。
4.2 电动化: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内燃机替代方案。
4.3 智能化:引入智能控制系统,提高内燃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五、内燃机的应用领域5.1 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飞机、船舶等。
5.2 工业设备:发电机组、水泵、压缩机等。
5.3 家用电器:发电机、割草机、农用机械等。
总之,内燃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燃机在效率、环保性和智能化方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动力支持。
内燃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工作原理内燃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动力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可燃气体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做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状态方程。
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可燃混合气体(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等)与空气在气缸内充分混合,然后通过点火装置点燃混合气体。
点火后,可燃气体会燃烧释放出热量,使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
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向下运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1. 进气阶段:活塞向上运动,通过进气门让新鲜空气进入到气缸内。
为了保证燃烧效率,进气时空气应尽量充分混合。
2. 压缩阶段:活塞向下运动,将气缸内的气体压缩。
气体在压缩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加,形成高压高温气体。
3. 燃烧阶段:在活塞达到下止点时,点火装置产生火花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
可燃气体在火焰的驱动下燃烧,释放出大量热能,使气体的压力迅速上升。
4. 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推出气缸。
通过排气门将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这四个阶段组成了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内燃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循环形式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有四冲程循环和两冲程循环。
二、内燃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内燃机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点火系统、燃油供给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等组成。
1. 气缸:气缸是容纳活塞上下运动的空间。
内燃机通常采用单缸、多缸或星型多缸结构,根据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气缸数目。
2. 活塞:活塞是内燃机中的运动部件,直接受到燃烧气体的推动力。
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3. 连杆: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连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高频率的往复运动。
4. 曲轴:曲轴是内燃机中的动力输出元件,通过连杆的传动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内燃机》说课稿

《内燃机》说课稿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
它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中最常用的动力装置之一。
本文将从内燃机的原理、分类、工作循环、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内燃机的原理1.1 燃烧原理:内燃机利用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活塞上方的燃烧室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1.2 活塞运动原理: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产生机械能。
1.3 活塞往复运动原理:通过连杆和曲轴机构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二、内燃机的分类2.1 按工作循环分类:分为两冲程和四冲程内燃机。
2.2 按燃料分类:分为汽油机、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等。
2.3 按气缸排列方式分类:分为直列式、V型和W型等。
三、内燃机的工作循环3.1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3.2 两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包括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两个冲程。
3.3 工作循环的优缺点: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稳定,能效高;两冲程内燃机功率密度高,但排放污染较大。
四、内燃机的性能指标4.1 功率: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
4.2 热效率: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与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之比。
4.3 扭矩:内燃机输出的转矩。
五、内燃机的应用领域5.1 汽车领域:内燃机是汽车的主要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轿车、卡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5.2 工业领域:内燃机作为发电机组的动力源,广泛应用于工厂、建筑工地等场所。
5.3 航空航天领域:内燃机被用于飞机、火箭等飞行器的动力装置。
综上所述,内燃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内燃机的原理、分类、工作循环、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燃机技术。
内燃机燃烧理论及其应用

内燃机燃烧理论及其应用内燃机是一种通过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燃烧反应来产生动力的机器。
它的操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和化学原理:在压缩空气与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点燃混合物,然后让高温、高压的气体爆发,从而驱动活塞或转子,推动机器运动。
本文将探讨内燃机燃烧理论的基础原理、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燃烧理论基础内燃机的基础是能够在发动机中创建高压高温环境的燃烧过程。
与喷气式发动机不同,内燃机中的燃烧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中发生的。
因此,内燃机燃烧理论的基础是在理想气体方程式的背景下对热力学循环的分析。
在内燃机燃烧过程中,空气和燃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可燃的燃气混合物。
当这个混合物被压缩时,混合物温度会增加,达到点火温度。
然后,点火器会发出火花,将混合物点燃,产生焰核。
这个焰核将传播到混合物中,使其燃烧并释放大量的热量,维持燃烧过程。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燃烧并不是完全理想的,因为燃料和空气之间的混合度是不完全的。
相应地,为了更加准确地建立理论模型,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燃烧模型。
典型的燃烧模型有早期燃烧、中期燃烧和晚期燃烧等。
严格地说,火焰核心以及燃烧速率常数的取值是影响燃烧模型的关键因素。
二、内燃机的应用内燃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一些应用包括以下内容:1.汽车的动力系统:汽车发动机就是典型的内燃机。
它利用汽油、柴油等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在汽缸内通过火花点火来产生驱动力。
2.电力系统:内燃机可以用于创造电力。
这些发电机被广泛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以便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3.轻型飞机的动力源:内燃机驱动的飞机发动机被用于让轻型飞机飞行。
与喷气式发动机的比较,内燃机发动机更加经济,但速度较低。
三、未来的发展前景虽然内燃机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燃料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内燃机的未来发展也进行了很多研究。
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1.混合动力:混合动力车辆使用两种动力系统,即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的原理及应用

内燃机的原理及应用一、内燃机的概述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机械装置。
它是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动力装置,可以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发电机组等领域。
二、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
1.进气:通过进气门将空气与燃料混合后进入气缸。
2.压缩:活塞向上运动,使混合气体被压缩,增加了混合气体的温度与压力。
3.爆燃:在活塞顶死点附近,点火系统引发火花,将燃料点燃,产生爆燃。
爆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排气: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气缸。
三、内燃机的类型根据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不同,可以将内燃机分为两大类:四冲程内燃机和两冲程内燃机。
1. 四冲程内燃机四冲程内燃机由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爆燃冲程和排气冲程组成。
它的工作循环更稳定,效率较高,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和大型机械设备。
2. 两冲程内燃机两冲程内燃机由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组成。
它结构简单、重量轻,但工作不稳定,排放污染物较多。
主要应用于小型机械设备,如链锯、割草机等。
四、内燃机的应用领域内燃机作为一种通用的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汽车内燃机是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它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来驱动汽车行驶。
2.飞机大型喷气式飞机通常采用涡轮风扇引擎,而小型飞机则常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
3.船舶船舶主要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使船只行进。
4.发电机组内燃机可以与发电机组合成发电机组,用于产生电能,供给工业、建筑和家庭使用。
5.工业设备各种工业设备,如泵、压缩机、切割机等,也常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
五、内燃机的优势与不足内燃机具有以下优势:•动力强大:内燃机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来驱动各种设备。
•可调性强:内燃机的转速和负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燃料多样:内燃机可以适应多种燃料,如汽油、柴油、天然气等。
•维护成本低:内燃机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九年级内燃机 知识点

九年级内燃机知识点内燃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中。
九年级学习内燃机的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是进气阶段,通过进气门,燃油混合物进入汽缸中。
然后是压缩阶段,活塞向上移动,将燃油混合物压缩,使其达到点火的温度和压力。
接下来是燃烧阶段,点火系统引燃混合物,产生爆炸,活塞被推向下面。
最后是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移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汽缸。
二、内燃机的分类内燃机可根据燃料类型和工作循环方式进行分类。
按燃料类型分,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柴油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按工作循环方式分,内燃机可分为两冲程和四冲程机。
两冲程机是指将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这四个步骤合并在一个活塞行程内完成;四冲程机是指每个步骤都在一个活塞行程内分别完成。
三、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内燃机包括多个关键零部件,如汽缸、活塞、曲轴、连杆和气门等。
汽缸是内燃机的工作腔室,内壁光滑,保证活塞的正常运动。
活塞是内燃机的动力元件,通过连杆与曲轴连在一起,将燃烧产生的力量转化为机械能。
曲轴是内燃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连杆起到连接活塞和曲轴的作用,使活塞的往复运动能够传递给曲轴。
气门控制着燃油进入和废气排出汽缸,是内燃机中重要的调节部件。
四、内燃机的优缺点内燃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功率密度高:相比于其他发动机,内燃机在体积和重量上更具有优势。
2. 启动快速:内燃机无需预热即可启动,适用于快速启动和短途行驶。
3. 燃料种类广泛:内燃机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
然而,内燃机也有一些缺点:1. 燃料消耗较高:内燃机的燃料消耗率相对较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高中内燃机知识点总结

高中内燃机知识点总结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进而驱动机械设备的装置。
作为一种常见的发动机,内燃机在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内燃机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内燃机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分类、内燃机的循环过程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高中内燃机的知识点。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一般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点火装置、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等部件组成。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1. 进气过程:气缸活塞向下运动,使气缸内的压力降低,气门打开,外界空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缸。
2. 压缩过程:气门关闭,气缸活塞向上运动,使气体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
3. 燃烧过程:点火装置将火花引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 排气过程:气缸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气缸,气门打开。
以上四个过程便是内燃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些过程能够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
二、内燃机的分类1. 按照燃料分类: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汽油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柴油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2. 按照工作循环分类:a. 两冲程内燃机:每个活塞在往复运动时,只需要进行进气和压缩、工作和排气的相位各占一次往复运动,即工作循环为两冲程。
b. 四冲程内燃机:每个活塞在做两次往复运动时,需要进行进气、压缩、工作、排气四个基本过程,即工作循环为四冲程。
3. 按照点火方式分类:包括点火式内燃机和压燃式内燃机两种。
点火式内燃机利用高压电弧或高温火花来点燃混合气,而压燃式内燃机则是通过气体高温高压自燃来点燃混合气。
三、内燃机的循环过程根据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内燃机有不同的工作循环过程。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内燃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利用气体膨胀推动活
塞运动,从而做功。
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2. 内燃机的组成部分:内燃机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和排气系统、点
火系统以及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3. 四冲程往复式内燃机:四冲程往复式内燃机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
排气冲程。
进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充满混合气;压缩冲程进气
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燃烧冲程点火后,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
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
4. 内燃机的燃料:常用的内燃机燃料有汽油和柴油。
汽油为轻质油品,在较低温度下
易挥发燃烧;柴油为重质油品,相对汽油燃点较高。
5.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用于在燃烧室中提供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包括点火塞、点火
线圈、分电器、蓄电池等组成。
6.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包括排气管、消声器等。
7.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保持发动机温度适宜,防止过热。
一般采用循环冷却方式,通过水泵将冷却液流动起来,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8. 发动机效率:发动机的效率指的是发动机输出的功的比例。
理论上,发动机效率可
以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但实际上常常小于这个值。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第一节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热力循环:是燃料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多个过程所组成。
在这些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机械摩擦、散热、燃烧、节流等引起的一系列不可逆损失也大量存在。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将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忽略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变化复杂、难于进行细致分析的物理、化学过程〔如可燃混合气的准备与燃烧过程等〕进行简化处理,从而得到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或简化循环。
对理论循环进行研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以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内燃机不同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建立理论循环的简化假设:1)以空气作为工作循环的工质,并视其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工质比热容为常数。
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泄漏损失,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的,忽略进、排气流动损失及其影响。
3)把气缸内的压缩和膨胀过程看成是完全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
4)分别用假想的加热与放热过程来代替实际的燃烧过程与排气过程,并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内燃机理论循环的三种形式: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分析:当初始状态一致且加热量及压缩比相同时,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介于两者之间;当最高循环压力pz(或称为最高燃烧压力)相同、加热量相同而压缩比不同时,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高,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仍介于两者之间。
由热效率表达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提高压缩比εc可以提高热效率ηt,但提高率随着压缩比εc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2.增大压力升高比λp可使热效率ηt提高。
3.压缩比εc以及压力升高比λp的增加,将导致最高循环压力pz的急剧上升。
4.增大初始膨胀比ρ0,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压力,但循环热效率ηt随之降低。
5.等熵指数k增大,循环热效率ηt提高。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1)结构条件的限制从理论循环的分析可知,提高压缩比εc和压力升高比λp时提高循环热效率ηt起着有利的作用,但将导致最高循环压力pz的急剧升高,从而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这势必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为此只好增加发动机的质量,结果造成发动机体积与制造成本的增加。
2)机械效率的限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ηm是与气缸中的最高循环压力pz密切相关的。
不加限制地提高εc以及λp,将引起ηm的下降。
从有效指标上看,将直接导致压缩比εc,以及压力升高比λp提高而带来的收益得而复失。
3)燃烧方面的限制若压缩比定得过高,汽油机将会产生爆燃、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的现象。
对于柴油机而言,过高的压缩比将使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变得很小,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燃烧室设计的难度增加,也不利于燃烧的高效进行。
柴油机的压缩比εc一般在12~22之间,最高循环压力pz=7~14 MPa,压力升高比λp在1.3~2.2左右。
汽油机的压缩比εc=6~12,pz=3~8.5 MPa,λp在2.0~4.0左右。
第二节内燃机的燃料及其热化学一、内燃机的燃料(一)石油燃料(二)天然气燃料(三)代用燃料(一)石油燃料1、石油中烃的分类2、石油的炼制方法与燃料3、柴油和汽油的理化性质1、石油中烃的分类从化学结构上看,石油基本上是由脂肪族烃、环烷族烃和芳香族烃等各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
脂肪族烃包括烷烃和烯烃,烷烃是一种饱和链状分子结构,其中直链式排列的正构烷热稳定性低,在高温下易分裂,滞燃期短,适合作柴油机的燃料;非直链排列的异构烷抗爆性强,自行着火的倾向比正构烷小得多,适合作汽油机的燃料,并且常用异构烷来作为评价汽油燃料抗爆性的标准。
烯烃是种不饱和的链状烃,其热值较低,着火性能差,只适合作汽油机的燃料。
环烷族烃的碳原子不是链状而是环状排列,属饱和烃,其热稳定性比脂肪族高,自燃温度较脂肪族高,适合作汽油机的燃料。
芳香族烃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在高温下分子不易分裂,抗爆燃性能极强,自燃温度比脂肪族烃和环烷族烃高,也适合作汽油机的燃料或作为汽油的抗爆添加剂。
其中,属于芳香烃的α-甲基萘与正十六烷还用作评定柴油机自燃性能(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
2. 石油的炼制方法与燃料直接蒸馏法:将原油在专用的炼油塔(分馏塔)中进行加热蒸馏,不同的分馏温度,得到不同成分的燃油,最终获得的燃料约占原油的25%一40%;裂解法:将蒸馏后的重油等一些高分子成分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裂解为分子量较轻的成分。
其中,通过加温加压的方法进行裂解的称为热裂解法,使用催化剂(触媒)进行裂解的称为催化裂解法。
表3—2给出了在从原油提炼液体燃料过程中,不同炼制工艺对油料性质的影响。
热裂解法虽然工艺简单,但由于所得到的燃油稳定性较差,一般还需要进行催化裂解等炼制过程,以保证质量。
值得强调的是,每一种商品燃料都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而且是各种炼制工艺所得油料的调和产物;近年来,为了提高汽油燃料的辛烷值,大量采用催化重整工艺,即将低辛院值的汽油在铂、镍等催化剂的接触催化下进行重整,使其辛烷值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 柴油和汽油的理化性质(1)柴油的理化性质与柴油机性能有关的燃料特性是自燃温度、馏程、粘度、含硫量等,其中,以自燃温度和低温流动性(凝点)影响最大1)自燃温度柴油在无外源点火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着火的性质称之为自燃性,能够使柴油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
柴油的自燃性用十六烷值衡量。
十六烷值的评定需用两种自燃性能截然不同的标准燃料作比较,一种是正十六烷C16H34,自燃性很好,其十六烷值定义为100;另一种是α-甲基萘C11H10,自燃性很差,其十六烷值定义为0。
在标准的专用试验机上,分别对待试柴油和一定混合比例的正十六烷与α-甲基萘混合液进行自燃性比较;当两者自燃性相同时,混合液中正十六烷的容积百分比,即为所试柴油的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高的柴油,其自燃温度低,滞燃期短,有利于发动机的冷起动,适合于高速柴油机使用,但过高十六烷值的柴油在燃烧过程中容易裂解,造成排气过程中的碳烟。
因此,一般情况下,常限制柴油的十六烷值在65以下。
2)低温流动性(浊点与凝点)温度降低时,柴油中所含的高分子烷族烃(如石蜡) 和燃料中夹杂的水分开始析出并结晶,使原来呈半透明状的柴油变得浑浊,达到这一状态的温度值就是柴油的浊点。
此时尽管柴油仍然具有流动性,但其析出的结晶会堵塞滤清器和油管等;当温度再降低时,柴油即完全凝固,此时的温度称为凝点。
柴油在低于凝点后,无法正常供应与工作;用降凝剂可以降低凝点,但对浊点影响不大。
我国的国标中对轻柴油的标号,即是按照柴油的凝点来规定的。
如国产0号柴油凝固点为0℃,适合夏季使用。
-20号柴油凝固点为-20℃,适合冬季或寒冷地区使用。
3)化学成分及发热量燃油的化学成分是用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的,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一般在85%以上,而含氮则很少,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1kg燃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发热量或热值,其单位为kJ/kg。
高热值:计及水蒸气冷凝时放出汽化潜热的发热量;低热值:不计及汽化潜热的发热量。
在内燃机中,燃油的发热量常用低热值:—般柴油机的低热值为42500~44000kJ/kg。
(2)汽油的理化性质对于汽油机来说,与其性能有关的燃料特性主要是挥发性和抗爆性。
1)挥发性表示液体燃料汽化的倾向,与燃料的馏分组成、蒸气压、表面张力以及汽化潜热等有关。
汽油馏出的温度范围称为馏程。
汽油蒸发—般以蒸发馏程中馏出一定比例的燃料时所对应的温度来表示。
10%馏出温度越低,则汽油机在低温下越容易起动,但过低的馏出温度,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气阻;5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的平均挥发性,是保证汽车加速性和平稳性的重要指标;90%馏出温度和终馏温度过高,易产生积碳并稀释曲轴箱润滑油。
一般初馏点为40~80℃,终馏点为180~210℃。
汽油的饱和蒸气压是用标准仪器在一定条件下(38℃)测定的。
蒸气压高,挥发性强、汽油机容易起动,但产生气阻倾向和挥发损失也大。
一般规定蒸气压在夏季不低于67kPa;、冬季不大于80kPa。
汽油的挥发性应当满足发动机冷起动和暖车过程在内的所有工况的要求,但挥发性过高,会增加因蒸发而形成的有害HC排放物。
2)抗爆性燃料对于发动机发生爆燃的抵抗能力称为燃料的抗爆性。
烷烃抗爆性最差,烯烃次之,环烷烃较好,芳香烃最好。
在同一种烃内,轻馏分优于重馏分,异构物优于正构物。
从炼制工艺来看,直馏汽油的辛烷值最低,热裂解汽油的辛烷值较低,而催化裂解、重整汽油的辛烷值较高。
汽油的抗爆性是以辛烷值来表示的。
汽油的抗爆性的评价也是基于两种标准燃料:辛烷值为100的抗爆性能较佳的异辛烷C8H18和抗爆性较弱、辛烷值为0的正庚烷C7H16。
在专用的试验机上,将所试油料的爆燃强度同标准混合液(异辛烷与正庚烷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液)的爆燃强度相比较,当两者相同时,标准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分数,即为所试油料的辛烷值。
根据试验规范的不同,所得的辛院值分别称为马达法MON或研究法RON辛烷值。
我国生产的汽油是按研究法辛烷值RON分级的。
不断提高汽油燃料的辛烷值,以适应发动机强化的需求,是汽车工业对于石油化工工业提出的要求。
提高辛烷值的传统方法,是在汽油中添加高效抗爆剂如四乙铅Pb(C2H5)4,但由于该添加剂含铅量高,对人体及环境有较为严重的危害,同时还会使排气催化转换器中的催化剂严重中毒而导致失效,因而逐渐被淘汰。
目前,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先进的炼制工艺和使用高辛烷值的调和剂,如加入甲基叔丁基醚(MTBF)、乙基叔丁基醚(ETBE)或醇类燃料等,以获得较高辛烷值而无其他不利于环保的副作用。
汽油和柴油的物性差异决定了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混合气形成、着火和燃烧上的差异 1)混合气形成汽油机:柴油机:外部形成内部形成均匀混合气非均匀混合气α较小α较大量调节(负荷)质调节(负荷)2)发火方式汽油机:柴油机:外源点火自行着火单火源发火多火源着火3)燃烧方式汽油机:柴油机:以火焰传播方式为主以扩散燃烧方式为主接近等容燃烧接近先等容后等压燃烧(二)气体燃料内燃机所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煤气、沼气等。
1.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为链烷烃化合物的甲烷CH4 (容积比可达95以上),另外还包括乙烷C2H6以及丙烷C3H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