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 成语故事知识讲解
关于勤奋的成语及典故
关于勤奋的成语及典故
1.凿壁偷光: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3.悬梁刺股: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实用版】
目录
1.成语故事及人物的重要性
2.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举例
3.勤奋好学的人物故事举例
4.总结: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正文
一、成语故事及人物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及人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对于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语故事及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能够生动地展现古人的智慧和品质,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二、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举例
1.“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的人,如唐代文学家韩愈,为了完成《师说》这篇论文,他连续熬夜,勤奋写作,最终完成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2.“凿壁偷光”:形容家境贫寒但依然勤奋好学的人,如西汉学者匡衡,家里贫穷,无法买蜡烛,便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邻居家的光线读书。
三、勤奋好学的人物故事举例
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好学,广泛涉猎,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2.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倡“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成为后世的楷模。
四、总结: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及人物的例子告诉我们,勤奋好学是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成语故事及人物的重要性2.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3.勤奋好学的人物4.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的启示篇1正文一、成语故事及人物的重要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哲理。
成语故事及人物,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了先人们的智慧,又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通过这些故事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先人们的智慧,同时激励我们自身努力向他们学习。
二、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
为了能够游说各国,实现自己的抱负,苏秦勤奋学习,每当困意袭来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提醒自己不能松懈。
后来,苏秦终于成功游说六国,挂六国相印,成就一番事业。
2.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主人公是著名学者匡衡。
因为家境贫寒,匡衡白天干活,晚上才能学习。
由于家里没有照明,他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经过不懈的努力,匡衡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后来还担任了汉元帝的宰相。
三、勤奋好学的人物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和传播文化。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又善于教导学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至圣先师”。
2.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提倡“性善”,主张仁爱、忠诚、谦虚等品质,他本人也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者。
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讲述了自己小时候为了学习,不怕艰苦,不顾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渴望和追求。
四、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的启示成语故事及人物传递了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对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篇2 目录一、引言二、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2.凿壁偷光3.囊萤夜读4.废寝忘食三、勤奋好学的历史人物1.孔子2.孟子3.荀子4.颜之推四、结语篇2正文一、引言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许多成语故事和历史人物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中小学生知识积累: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小故事
中小学生知识积累: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小故事一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二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典故: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关于勤奋好学成语故事
关于勤奋好学成语故事导语: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勤奋好学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勤奋好学成语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
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
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牛顿的故事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
“知识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
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
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
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
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
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
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
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
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
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
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1、负薪挂角负薪挂角讲的是两个故事。
“负薪”讲的是朱买臣每天上山砍柴时都背着书,边走边看;“挂角”讲的是李密在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在牛吃草时他就坐在草地上读书。
负薪挂角这个成语出自宋·王应璘的《三字经》,原文是“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读书。
负薪挂角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应该坚持学习,勤奋读书,不畏辛苦。
2、韦编三绝在孔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家境清贫,无法像富家子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热爱学习,便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
他自十五岁开始勤学苦读,由于没有人教,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向所有懂点知识的人请教。
他曾请教过当官的人,也曾请教过寻常老百姓;曾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过,也曾向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请教过。
孔子一心向学,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了。
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出现,竹子成了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
人们通常是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竹签,轻轻把上面的青皮刮去,用火烘干后,才在上面写字,人们称之为“竹简”。
竹简拥有一定的长度与宽度,一根竹简只允许写一行字,最多写几十个,少则写八、九个。
一部书的完成需要许许多多的竹简,书的内容全部落到竹简上以后,还要用极为牢固的牛皮绳子将这些竹片按照一定顺序编联起来,这样就方便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称为“韦编”。
一部书的完成,常常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如《易经》这样的书,自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所以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时期才开始研读《易经》。
《易经》这部古书,是比较难读懂的,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才把它完全读了一遍,还仅仅只是了解了它的内容。
接着,他读了第二遍,才掌握了《易经》的基本要点。
后来,他又读第三遍,这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
从此以后,为了深入研读这部书,同时也为了方便给弟子们讲解清楚,他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这样下去,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只好换上新的再读。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有许多成
语与勤奋读书的学习过程息息相关。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首先是成语“勤奋好学”。
相传,古代有个叫孔融的人,他非常聪明而勤奋好学。
由于他每天不辍学习,很快就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重视教育的人们常常以他为榜样,对勤奋学习表示赞赏和鼓励。
另一个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是“躬亲教子”。
这个成语讲述了唐朝的一位名叫韩
愈的文学家。
韩愈非常重视教育,他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严格要求,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
通过韩愈亲自教育的辛勤努力,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成就非凡。
还有一个与勤奋读书相关的成语是“勤能补拙”。
相传,宋朝时,有一个叫李白
的学生十分笨拙,但他非常勤奋读书。
他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学习,勤奋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勤奋努力,哪怕起点低,也能通过学习不断进步。
勤奋读书是提升自我修养和学识的重要途径,这些成语故事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勤奋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总之,勤奋读书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态度,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各位同学应当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知识。
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会在每个人的学习历程中散发着光芒,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加油吧,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就!。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勤奋好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事业和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
以下是一些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1. 闻鸡起舞 (Wén jī qù xiào):比喻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晋朝的祖逖。
祖逖是当时的名士,他非常注重学习时间,常常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锻炼身体,然后开始勤奋学习。
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被誉为“闻鸡起舞”。
2. 凿壁借光 (Zào bì jiàn guāng):比喻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汉朝的匡衡。
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勤奋好学,为了借光读书,他用绳子把窗户上的墙壁打通,让光线透过来。
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被誉为“凿壁借光”。
3. 牛角挂书 (Jiān niú guà shū):比喻学习勤奋,不怕辛苦。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南北朝时期的李密。
李密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他非常勤奋好学,常常在牛角上挂着一本书,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被誉为“牛角挂书”。
4. 程门立雪 (Chéng mèng lì xuě):比喻尊敬老师,勤奋好学。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宋朝的杨时。
杨时是一个著名的学者,有一次他在程颢的门前站着等了很久,直到程颢醒来,杨时才向他请教问题。
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杨时在雪中站立了很久,因此得到了“程门立雪”的赞誉。
以上是一些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这些人物通过勤奋好学,成为了当时的名士或著名学者,他们的勤奋好学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
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
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
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手不释卷发音 shǒu bù shì juàn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
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
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
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
”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
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
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小故事
古代人勤奋好学的成语小故事1.囊萤映雪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由于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来看书。
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
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猛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的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
同时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每天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让时间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2.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经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汉代的孙敬啊,那可真是勤奋得让人佩服啊!他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战国的苏秦也不示弱,他为了深夜读书有精神,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咱想想看,要是咱坐在那,困了就睡了,哪会想到用这么狠的招啊!就像你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有点这种狠劲,才能学好啊!2. 凿壁偷光:匡衡家里穷得连灯都点不起呀,但他想读书的心那是挡都挡不住啊!他竟然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邻家的光亮读书。
哎呀呀,这得是多大的渴望呀!你说你要是也处在那样的环境,能有他这股劲吗?3. 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可太有办法啦!夏天抓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哇,这多神奇啊!还有孙康呢,大冬天的借着雪的反光读书。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诶!你要是学习也这么会想办法,成绩能不好吗?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那真是有志向啊!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你想想,如果你每天早上也能跟他们似的早早起来学习,那不得进步飞快呀!5.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啊,骑在牛背上还不忘读书,把书挂在牛角上。
这也太牛了吧!要是你出去玩还能顺带学习,那多棒啊!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竟然多次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翻断了。
我的天呐,这得读多少遍啊!难道你读课本就不能多读几遍吗?7. 昼耕夜诵:西汉的倪宽啊,白天种地,晚上读书,多不容易啊!这生活多艰苦还坚持学习呢,你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不惭愧吗?8. 手不释卷:三国的吕蒙啊,本来没什么学问,后来听了别人的劝告,就手不释卷地读书。
这变化多大呀!难道你不能也多拿拿书,好好学一学吗?9. 圆木警枕:司马光啊,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滚开了,人也就醒了,立马起来读书。
哇,这招可真绝!你说你要是有他。
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
古人求学的成语故事和含义1. 囊萤映雪:这个成语说的是晋代的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含义就是努力克服困难勤奋读书呀!你想想,在那没有电灯的时代,他们得多有毅力呀!就好比现在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条件艰苦,也会想尽办法去学习。
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
这是多么拼命呀!这不就像那些为了考个好成绩,熬夜复习的学生们吗?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把墙壁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读书。
哇塞,这得有多渴望知识呀!就像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读书不惜一切代价。
4.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
这是多么执着啊!这就好像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反复去钻研一样。
5.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多勤奋呀!这不就跟那些白天工作,晚上还坚持学习的人一样嘛。
6. 牛角挂书:李密骑在牛背上,还在看书,这也太痴迷了吧!好比现在那些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人。
7. 手不释卷:三国时的吕蒙无论何时都拿着书,这是对知识有多大的热情呀!就像有些人一有空就看书,根本停不下来。
8. 目不窥园: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往园子里看一眼。
哎呀,这得需要多大的自制力呀!就像有些人为了达成目标,能排除一切干扰。
9. 闻鸡起舞: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这是多么有行动力啊!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吗?10.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努力学习或工作。
这简直就是全身心投入啊!这不就是那些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人的写照吗?我觉得呀,古人求学的这些成语故事真的太激励人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也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摘要:一、引言二、成语故事及人物: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1.囊萤夜读:车胤用囊装萤火虫照亮书本的故事2.悬梁刺股:苏秦为了学习,用悬梁刺股逼迫自己保持清醒3.凿壁偷光:匡衡为了学习,凿壁偷邻居家的光线三、结论正文:一、引言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成语故事及人物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个描绘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二、成语故事及人物1.囊萤夜读囊萤夜读讲述的是车胤用囊装萤火虫照亮书本的故事。
车胤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小时候家境贫寒,白天干活,晚上才能抽出时间学习。
由于晚上没有灯光,车胤便捉来萤火虫,用囊装起来照亮书本,继续学习。
车胤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学,后来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名臣。
2.悬梁刺股悬梁刺股指的是苏秦为了学习,用悬梁刺股逼迫自己保持清醒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纵横家,他为了学习游说之术,每天都刻苦攻读,但常常因疲惫而昏昏欲睡。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悬梁刺股逼迫自己保持清醒。
经过长时间的勤奋学习,苏秦终于成为了一名卓越的纵横家,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3.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讲述的是匡衡为了学习,凿壁偷邻居家的光线的故事。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无法买得起蜡烛。
晚上,匡衡便在墙上凿一个洞,借邻居家的光线读书。
经过不懈的努力,匡衡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后来还成为了汉朝的丞相。
三、结论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这三个成语故事及人物,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奋好学的典范。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关于勤奋学的成语故事
关于勤奋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7 条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从前有个人叫孙敬,那可真是勤奋刻苦到了极致呀!他为了读书,竟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头皮就会被扯痛。
还有个人叫苏秦,读书疲倦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哎呀,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就好像你在玩游戏冲关的时候,遇到再难的关卡也不放弃,一直拼命地去挑战,只为了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就是这样拼命学习的啊!这就是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坚定不移。
2. 凿壁偷光你能想象吗?匡衡小时候家里那么穷,连灯都点不起,可他对知识的渴望那真的是超级强烈啊!他竟然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这就好像你特别想吃巧克力,但是没钱买,你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得到它,匡衡就是这样为了读书想尽办法的。
所以呀,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3. 囊萤映雪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他捉来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哇,那画面多美呀!还有孙康,在冬夜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
这就如同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克服。
他们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努力读书,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难道不更应该好好学习吗?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两人真是有气魄啊!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坚持不懈。
这就好像每天早上你的闹钟响了,你能立刻起床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一样,需要强大的自律呀!他们这样的勤奋,难道不令人敬佩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呢?5. 牛角挂书李密这个厉害呀!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拿起来看。
这就像我们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还能抽空学习知识,多棒啊!他能做到这样,我们也一定可以的呀!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可真是太投入啦!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多次。
哇塞,这得是读了多少遍呀!这就好像你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反复地看,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
孔子对知识的追求简直无人能及,我们也得加油呀!7. 圆木警枕司马光呀,真是有办法,用圆木做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人也就会醒。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1.人物介绍:(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匡衡,西汉时期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兰陵县鲁城镇)人。
(3)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福建南平市)人。
(4)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县(今福建省将乐县)人。
2.故事介绍:(1)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2)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3)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4)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正文(篇1)一、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一生不仅在教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他的知识非常渊博,据说他曾经多次反复研读《易经》这本书,甚至将书翻断了三遍,这便是成语“韦编三绝”的由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西汉时期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兰陵县鲁城镇)人。
匡衡家境贫寒,为了学习,他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引光读书。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在古代,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无论环境如何艰苦,都能找到学习的途径。
三、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福建南平市)人。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但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供自己读书。
为了学习,他在夏天抓来萤火虫,装入绢袋中,用它来照明读书。
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不仅在古代,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
目录(篇2)一、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描写刻苦读书的典故2.囊萤映雪:描写夜间学习的典故3.凿壁借光:描写节约学习资源的典故4.负薪挂角:描写利用时间学习的典故二、人物简介1.匡衡:西汉经学家,以勤奋好学闻名2.孙敬:东汉著名经学家,以刻苦读书闻名3.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以勤奋学习闻名4.匡衡:西汉经学家,以勤奋好学闻名5.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以勤奋好学闻名正文(篇2)一、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悬梁刺股”是指东汉时期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故事。
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
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标题: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正文:勤学苦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和习惯。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都因为勤奋好学而著称,这些人物的故事也经常被用作激励人们努力学习。
下面是一个关于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李密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
在他的童年时期,他的父母就教育他要勤奋学习,因为学习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
李密听从了父母的教诲,从那时起就开始努力学习。
李密每天早早地起床,读完书后再去干活。
他从不厌倦学习,不论是在干活还是在休息,他总是在思考知识和学问。
他觉得,只要不停地学习,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有一天,李密听说有一位老人精通经书,于是他便前往请教。
老人看到李密的勤奋和决心,便认真地给他讲解经书。
李密听后深感受益匪浅,他深深地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从此以后,李密更加勤奋地学习,他经常读书到深夜,直到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为止。
他甚至为了更好地学习,放弃了自己的娱乐活动,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终,李密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他的勤奋和努力也被人们广为传颂。
他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就能取得成功。
拓展:关于李密的其他故事:李密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公元 636 年,逝世于 702 年。
他的代表作品有《陈情表》、《鹦鹉赋》等,被誉为“文章巨公”。
李密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密曾经写过一篇《陈情表》,讲述了他自己的身世和成长经历,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于勤学成语故事的30字解释
关于勤学成语故事的30字解释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
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二、苏秦刺股: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
苏秦为之大耻,发奋读书。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三、悬梁苦读: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
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
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四、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
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
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五、截蒲为牒: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
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六、临池学书:古代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
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
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七、负薪挂角: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篇一: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日复一日地学习,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但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艰苦的劳动。
勤奋学习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许多成语都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列举几个成语,并讲述它们的故事。
一、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指不以问对方为丢脸的行为。
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
孔子曾经在他的一个学生前向另一个高级学生请教。
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妥,会让孔子失去尊严,但孔子毫不在意。
他说:“人无完人,我在这位学生前向他学习,何有羞耻之理?”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勤奋学习不应该被高傲和自负所束缚,而应该敞开心扉去学习。
二、勤能补拙“勤能补拙”意思是勤奋可以弥补不足。
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富勒。
“富勒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但他勤奋好学,喜欢看书,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个木匠,就像我们现在的工人一样。
但是,由于他勤奋好学,他决定成为一名知识分子。
他拼命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勤奋可以弥补底子不够好的不足。
三、刻苦钻研“刻苦钻研”是指用刻苦的精神去研究和学习。
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叶企孙。
叶企孙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总是用尽全力去研究和解决各种学科难题。
他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
这三个成语都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学生,必须拥有这种努力精神。
务实、勤奋和刻苦钻研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珍惜学习时间,坚定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
范文二: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学生应该拥有的品质之一就是勤奋学习。
当我们为了未来而学习时,我们需要拥有这个品质,并且为了拥有这个品质,我们需要从大量的成语中寻找灵感。
下面是几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1、千辛万苦“千辛万苦”是指经历了很多的辛酸,但是为了达到目标的人会承受。
和刻苦好学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刻苦好学有关的成语故事【原创版3篇】篇1 目录一、刻苦好学的成语故事1.介绍刻苦好学的成语“囊萤映雪”2.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分析故事的教育意义4.总结刻苦好学的精神篇1正文一、刻苦好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是一个来自中国古代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一个名为“囊萤夜读”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孙康的穷苦学生,他在贫困中依然勤奋好学。
他的生活很困难,连买油灯的钱都没有,但他依然坚持在夜晚读书。
他的母亲教导他,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知识积累,他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二、故事的主要情节孙康家境贫寒,买不起油灯,但他对学习充满热情。
一天晚上,他在院子里看到有萤火虫在飞舞,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些微弱的萤火虫来读书。
他坐在地上,用衣服盖住自己的脸,让微弱的萤火虫透过衣服照射到书本上。
就这样,他开始了“囊萤夜读”。
三、分析故事的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学习。
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更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应该像孙康一样,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学习创造条件。
此外,这个故事还强调了勤奋和刻苦的精神。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四、总结刻苦好学的精神“囊萤映雪”这个成语体现了刻苦好学的精神。
篇2 目录一、刻苦好学的成语故事1.背景介绍: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学习,勤奋刻苦是学习的重要品质。
2.成语诞生:一些经典成语就是源自刻苦学习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
3.深入理解:刻苦好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篇2正文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学习,勤奋刻苦是学习的重要品质。
因此,一些经典成语就是源自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悬梁刺股”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一位名叫孙敬的年轻人去读书。
由于读书时间长且枯燥,孙敬经常犯困。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他开始在头上系一根绳子,当自己打瞌睡的时候,绳子就会滑落,把他敲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奋好学成语故事中国古代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001凿壁偷光 -------用心读,看看人家多不容易!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002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中的囊萤是晋代的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003 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真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004 韦编三绝春秋战国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
比喻读书勤奋。
)005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006 闻鸡起舞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
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
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
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
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
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
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007不耻下问圉【拼音】:[yǔ]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
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
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
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008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009圆木警枕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代著名的大学问家,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
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
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
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
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
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
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
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
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010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跑去玩,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他很好奇问老奶奶在干吗?老奶奶说在磨针!李白不敢相信,老奶奶就说:铁棒再粗,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李白听到这话深有感悟,之后李白开始奋发图强,好好学习!最终成为人称诗仙的大家!我觉得你也应该学学李白,先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但是这样的精神值得钦佩!这故事告诉我们:想要有好的成绩或成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011 手不释卷释义“卷”指书。
手中的书舍不得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指看书入了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
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
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