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路径解读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临床路径工作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路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在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病史,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症状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询问,我们可以对患儿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

其次,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和中医理论,制定出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因此在治疗患儿时,我们需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病情和病理变化,选用适合的中药治疗方案,或者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此外,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还需要注重预防和康复。

在治疗患儿的同时,我
们需要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日常保健和饮食调理,帮助患儿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康复期患儿,我们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中医医生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临床路径工作的水平,为患儿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儿科医疗安全,加强儿科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和提高儿科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儿科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儿科疾病诊疗指南为指导,由相关专业的诊疗小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建立一套具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和目的、准确的时间要求、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

儿科临床路径是一个有关儿科临床诊疗的综合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第三条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以患者为中心,保证儿科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原则;(二)儿科临床工作标准化原则,责任落实到人;(三)院科两级管理原则,多部门分层次监管;(四)持续改进原则,管理工作有记录、有书面文件。

第二章儿科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制度第四条儿科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为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儿科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儿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第五条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儿科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儿科专家组成。

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儿科临床路径,监督和评估儿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

第六条儿科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儿科主任、护士长和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儿科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负责指导儿科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儿科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儿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儿科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儿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执行儿科临床路径,确保患者按照路径接受治疗和护理。

第三章儿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和修订制度第八条儿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和修订应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

第九条儿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和修订应经过以下程序:(一)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和讨论;(二)儿科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制定的儿科临床路径进行评价和反馈;(三)儿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对修订的儿科临床路径进行试点和评估;(四)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对儿科临床路径进行审批和发布。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或称临床要径、照顾图径、综合性照顾等。

是医疗或健康机构里的一组人员(医师、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模式,让服务对象从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照护的一种服务模式。

还可以这样理解,临床路径是由医师与护士及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国外文献报道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医疗品质的改良。

由于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控制品质与经费的模式,因此它是最好的模式。

这种先进的模式的特点可高度概括为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临床路径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通过近20余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一、临床路径的步骤1.成立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在PICU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骨干的临床路径推行小组。

选择开展临床路径的团队人员。

团队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及医技人员等。

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应强调团队精神,统一认识,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多专业人员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1)选择临床路径的疾病或手术,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业务专长、病例数量、病例对医疗质量和经济指标的影响等因素,并参考别人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疾病或手术进行临床路径,并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2)制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必须根据实施临床路径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范围制定职责。

例如,护士在推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不但负责具体实施路径内容的职责,还负有收集资料的责任。

(3)负责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如患儿需要做某项检查,而该项检查需要预约或排队,这时推行小组要进行协调,尽量优先临床路径患儿。

(4)确定各项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包括界定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进行的检查、每天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等预期目标。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引入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广和优化。

临床路径是以疾病预后为导向,以固定时间、诊疗标准和预期结果为目标的一种体系,实现工作流程、质量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疗资源的调整。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一、儿科临床路径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儿科临床路径是在儿童医疗服务中应用的一种临床路径,它主要通过明确疾病诊治的科学流程、规范化的诊疗标准和稳定、高效的医疗服务来实现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2.特点:(1)针对性强。

儿科临床路径建立在儿科疾病预后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实现个体化、精准化诊疗管理。

(2)模式统一。

儿科临床路径以标准程序、标准操作和规范诊断、治疗和护理为特征,可避免信息传递差、重复工作等过多耗时的问题。

(3)优化资源利用。

儿科临床路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检查和药品使用、增加医疗资源利用率等方式,提高了医院资源利用效率。

二、儿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流程1.制定儿科临床路径的组织和领导制定儿科临床路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儿科门诊部、儿科病区、麻醉科、急诊科、医技科室和药剂科等。

由儿科主管部门领导牵头,并邀请医疗专家和学科领域专家咨询协助,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2.制定儿科临床路径的方法和流程(1)疾病管理和进程的分析:选择代表性疾病并分析其流程,对疾病类型、临床特征、检查方法、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

(2)步骤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标准步骤,根据医学指南和临床经验制定医疗服务标准。

(3)评价和修改:根据评估指标,评价实施路径所达到的预期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更新。

3.实施儿科临床路径的具体流程(1)规范化信息采集:采用电子病案或纸质病案,标准化患者信息采集和文献资料整理。

(2)个性化诊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年龄、性别、遗传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的诊疗方案。

儿科临床路径解读

儿科临床路径解读

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体征改善; 4.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
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肺炎:即对常规抗感染治疗 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不退、肺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 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 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3)肺炎吸收不明显。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 时间
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胸片; (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 (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本院没此检查可免); (5)血气分析(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 (6)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7)心电图(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 以上检查门诊已做可免 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 化。
儿科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二)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支气管肺炎。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 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变异
出现变异不需出路径患者且能在要求时间 内(肺炎10-14天,毛细支气管炎7-10天) 出院者不需填写《临床路径管理信息报告 卡》但要在临床路径表上填写清楚变异原 因及时间,同时在科内设置的路径登记本 上报告做好登记。
儿科临床路径督导小组
组长:赵长安科副主任 副组长:彭淑梅主任、谢丹宇副主任 成员:张颖护士长、住院总
本院的法规
临床路径表要归入病案保存,入组临床路 径病程要有记录。病程记录做重点检查, 它反应临床路径的动态过程(入组、变异、 变异分析、退出),病历归档后未做临床 路径病程记录的按病历的要求处罚。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评估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评估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评估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的危害和困扰也非常严重。

对于患儿,临床路径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评估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临床路径的概念和特点临床路径是根据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协调化、优质化的诊疗服务的管理模式。

它是将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和临床效能评估体系有机结合的一种管理工具。

临床路径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性:临床路径是从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为止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系统。

2.时间性:临床路径是一个时间的安排,围绕着治疗和康复的时间进度。

3.协调性:临床路径涉及到多科室的协调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工程师等。

4.规范性:临床路径是依据严格的规范标准进行实施。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治疗周期长。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优势如下:1. 优化医疗资源。

实行临床路径后,协调各科室人员的工作,降低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提高医院效益。

2. 规范治疗流程。

通过制定并实践临床路径能规范治疗流程、统一操作规范,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3. 缩短住院时间。

确定住院时间、确定出院指标、提高床位周转率都能缩短住院时间,释放床位,满足更多的患者需求。

4. 提高病人满意度。

对患者开展详细的治疗流程、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发布出院指导方案,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挑战和建议还有一些挑战需要面对和改善,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工作人员的理解偏差和管理的失误。

管理层面建议,建立合适的管理机制、制定合适但经济实用的管理预算和财务成本模型,让实践创新和经验分享得以自然地展开。

针对医护人员,应加强培训和引进那些有成熟临床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专家,提高临床路径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技巧。

四、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儿科抢救患儿的临床路径分析

儿科抢救患儿的临床路径分析

儿科抢救患儿的临床路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抢救患者的临床路径,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50例抢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抢救,实验组患儿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儿抢救的成功率。

结果对照组患儿抢救的成功率为76%,实验组患儿抢救的成功率为92%,对照组患儿抢救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儿科抢救中实施临床路径方案,效果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科抢救;临床路径;分析儿科是整体研究小儿时期保健、身心健康及疾病防治的部门,儿科收治的患儿一般为从出生到14周岁,儿科的主要目标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疾病防治的水平,增强儿童体质[1]。

临床路径是指以循证医学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疾病和管理疾病,针对某一类疾病制定全面的标准化的治疗方式与程序,其目标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治疗水平与质量,减少变异及规范医疗行为等[2]。

本院针对儿科抢救患儿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抢救,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抢救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2.07岁,其中休克3例,抽搐5例,心脏骤停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9例;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2.32岁,其中休克4例,抽搐6例,心脏骤停5例,新生儿窒息复苏10例。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抢救方法对照组抢救患儿采用常规抢救方法,实验组抢救患儿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抢救,具体如下:①制定临床路径总程序:根据医疗护理相关规定针对休克、抽搐及心脏复苏患儿制定抢救时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最后的定稿要由儿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科室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再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实施;②临床路径的培训:全科室相关医护人员都要接受临床路径的培训,培训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包括实践操作考核与培训知识考核),没有通过考核的医护人员择时重考至通过为止;③建立抢救队:将通过考核的医护人员分成三组进行24 h轮班,一个抢救队至少由2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若干护士及1名住院医师组成;④分配医护人员的负责范围:对抢救队里的每个成员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及负责范围,值班医师需负责分析患儿的病情,对患儿出现的临床症状及时处理,护士长需负责准备抢救时需要的医疗用品及连接呼吸机、插管,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抢救等,护士需负责患儿的监护工作,为患儿进行吸氧、吸痰等,住院医师需负责下达医嘱、记录患儿病情及各项指标参数等;⑤呼救方式:各值班抢救队的医护人员需佩戴对讲机,保证在第一时间发出及收到求救信号,快速转移到现场实施抢救;⑥记录:采用制定临床路径时自行制定的表格对患儿的病情等信息做清晰的记录,表格记录完成后应放在规定的位置,方便查看,以免丢失。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3页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3页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1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临床路径指的是在医院里的某一组人员同时针对某一种固定的疾病进行的先监测,再治疗,最后康复和护理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诊疗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应该要求有严格的顺序和准确的时间,以此来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给予服务对象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把临床路径的理念带到了临床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把临床路径作为一个可以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的平台,此方法即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

临床路径式的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在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控制观念,锻炼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思维方式,初步的掌握并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习得系统化的现代医学知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儿科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弊端儿科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老师手把手式,灌输式讲解、学生主要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无法独立去探索和掌握知识和操作。

学生始终是出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缺乏独立思考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独立思考、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主动参与学习,这样的临床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只能够使经验型、知识性和模仿型人才,而不会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独立性、自主性人才。

在儿科教学中,学生往往面对的是一种家庭中宝贝,是重中之重,往往会放不开手脚去进行常规操作,在儿科临床生产实习常规操作中也是得不到具体的锻炼和操作练习,对某些学生来说,甚至是在学习结束,也没能够接受一次胸穿、骨穿、腰穿等操的操作机会,严重印象实习的内容和质量。

这也是儿科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弊端。

3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程序带教老师在以一种疾病作为运用对象时,必须先为学生提供一份该病的临床路径文本,而学生在教师提供文本之后应该尽快的去熟悉文本,并且去查阅有关资料解决一些问题,增加自己的知识,并结合有关临床病例和知识进行分析,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然后根据临床路径文本中的一些诊断。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案,是对临床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和流程控制。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系统,通过预定的治疗方案,使护理工作变得有计划、简便和科学。

儿科临床路径便是一种适用于儿科的临床路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理念的更新,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儿科临床路径的简介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一、儿科临床路径简介儿科临床路径是以患儿为中心,以达成最终治疗目标为导向,通过标准化护理流程和固定时间节点的护理行为,以保证患儿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儿科临床路径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患儿疾病夹杂的特点,综合评估不同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付诸实践的规划与实施过程。

儿科临床路径通过在儿童全过程的治疗中指导和监督护理干预的执行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同时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改善了康复效果。

1. 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儿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儿科临床路径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儿科护理中,临床路径的运用不仅可以规范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患儿治疗过程所遭受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 提高了医疗效益儿科临床路径可提高医疗效益,从而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临床路径的使用有助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调整诊疗方案,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化,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儿科临床路径在医护协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临床路径,医生和护士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有效地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医疗过程的连续性、流畅性和高效性。

4. 促进了信息化发展在儿科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使用需要依赖于信息化手段。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监控儿科患者的情况和治疗进程,对患者的护理记录和医疗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提高了儿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分析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儿60例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在05〜8 岁,平均465±250 岁。

本组患儿中包括腹泻27例,支气管肺炎18例,以及衣支原体肺炎15 例,全部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均排除各类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疾病。

采用随机法将其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30 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做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加强饮食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 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儿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治疗方案规划、每日膳食计划以及出院计划等全方位的治疗护理方案;2患儿入院后及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准确无误完成各项治疗措施及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于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实施的临床路径的效果及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 在患儿出院前夕,护理人员要做好行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患儿出院后身心均得到全面康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关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180 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士表示计量资料,用进行检验;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

以V 005时则视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有 3 例肺部感染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患儿则有5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V 005。

22 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V005。

3讨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在为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和心理感受等因素,且采取严格标准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护理质量效果也十分明显。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简介儿科临床路径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一般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诊疗方案和路径,以指导医生和护士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

目的儿科临床路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每个儿童在得到适当治疗的同时,减少患者和家属的不必要焦虑和痛苦。

通过统一的临床路径,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实施步骤儿科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如下:1. 确定常见疾病:根据现有医学研究和统计数据,确定儿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制定诊疗方案:针对每种常见疾病,制定出一套标准的诊疗方案,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等。

方案应经过专家组讨论和审查,并与相关临床指南相一致。

3. 制定路径指南:根据诊疗方案,制定出一套儿科临床路径指南,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执行时间、责任人等。

路径指南应简单明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培训和交流:针对制定的临床路径,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熟悉并能正确执行路径指南。

同时,建立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和问题,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特点儿科临床路径具有以下特点:- 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确保每个患者得到相同的规范化治疗。

- 协作性:要求医务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改进。

- 迭代性:临床路径应不断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结论儿科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指南,可以确保每个儿童得到适当的治疗,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路径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临床情况。

儿科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A.临床表现:1.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局部症状:可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咽部不适等,多于3-4天自愈;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因发热引起惊厥;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2.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表现为明显咽痛、高热、流延、厌食、呕吐等,病程约为1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咽的粘膜表面有多个2-4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病程约为一周左右;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3、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未特征;常发生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结合膜炎,可伴有结合膜出血;颈后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B.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CRP有不同程度升高;2病原学检查:视需要可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可用免疫荧光法、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前降钙素原可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3ASO、ESR测定:ASO↑、ESR↑常提示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4胸部X-ray: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数呈双肺纹理清晰、无炎症影像学改变;5心电图:必要时做该项检查,以排除心肌炎;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开窗通风、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氨基酸、维生素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病毒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或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可给适量镇静药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呕吐、腹泻者及时予液体疗法;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6.9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编码;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2.必要时检查:ASO、ESR;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3.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避免接触性交叉感染等护理、注意观察高热者病情变化;七入院后3-5天;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3ASO、ESR复查;4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复查;2.必要的告知: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如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计委发〔2014〕版执行;九出院标准;1. 连续3天腋温<37.5℃;2. 症状明显减轻;3. 体征改善-炎症明显吸收;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对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体温不退、局部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感染药物;2病情进行性加重,炎症向邻近器官蔓延出现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十一费用标准;1200-2000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7天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炎ICD-10:J21;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病诊断要点为:1.病史: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2.症状: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2-3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3.体征:大多数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听诊呼吸音粗糙,可有;不过定的散在干罗音、粗中湿罗音;婴幼儿有痰不易咳出,可在咽喉部或肺部闻及有痰鸣音;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5.胸部X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重;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感染: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等;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4.对症治疗: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可用祛痰药、平喘、抗过敏等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支气管炎疾病编码;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与CRP、尿常规、粪常规、胸片检查;2.根据病情科选择: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呼吸道病毒检测;呼吸道细菌培养及药敏;血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心电图;3.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七入院后第3-5天;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气分析检测;心电图复查;血清过敏原检查;超声心动图;复查血支原体、衣原体;2.必要的告知: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出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八出院标准;1.喘息消失,咳嗽明显减轻;2.连续3天腋温<37.5℃;3.肺部体征明显改善;九变异及原因分析;支气管炎患儿住院经综合治疗10天,仍有反复咳、喘发作,迁延难愈,称为难治性支气管炎,应当及时退出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十标准费用控制;2600-3300二、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炎ICD-10:J2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两肺固定性细湿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 正常或轻度升高;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60%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供给充足水分,给营养丰富饮食;2.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补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液体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但有注意输液速度,过快还可加重心脏负担;3.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4.对症治疗:1氧疗:有缺氧表现,如烦躁、发绀或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时,需吸氧;2气道管理: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气道的湿化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3腹胀的治疗:低钾血症科补钾,缺氧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和胃肠减压,也可用酚妥拉明;4其它: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若烦躁不安可适当用镇静药;5.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与微循环,降低颅内压;使用指征:1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合并感染中毒休克;4出现脑水肿;5胸腔短期有较大量渗出;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8.0支气管肺炎编码;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胸片;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心电图;2.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七入院后3-5天;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气分析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肺功能检查;肺CT;支气管镜检查;2.必要的告知: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4〕版执行;生物制剂:重症患儿可酌情给予血浆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九出院标准;1.咳嗽明显减轻;2.连续3天腋温<37.5℃;3.肺体征改善;4.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难治性肺炎:即对常规抗感染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温不退、肺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3肺炎吸收不明显;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十一标准费用控制;2600-3300二、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0–14天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婴幼儿也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病;2.热度不一,可呈高热、中等度或低热,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3. 咳嗽突出而持久;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咳嗽,常有粘稠痰,偶带有血丝;4. 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有“游走性浸润”特点;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1:32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7.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X线胸片;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计委〔2014〕版执行;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肝肾功能、胸片;九出院标准;1.咳嗽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2.连续3天腋温<37.5℃;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即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应不佳的支原体肺炎,包括三方面: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情;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周,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无吸收好转;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2.对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可在炎症反应的极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静注丙种球蛋白,亦可合用利福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十一标准费用控制;2000-3000二、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七药物选择;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2.肠道菌群调节剂;3.胃肠粘膜保护剂;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电解质;九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2.无呕吐,脱水纠正;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2.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十一标准费用控制;2000-2500二、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A08.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7天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D69.004;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见于2-8岁儿童;男多于女,常无明确诱发因素,但病初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2.体征:高出皮面可触及紫癜为典型表现,皮疹常为对称性,四肢为主,伸侧面为多;可伴关节、消化道或肾脏症状;偶可并发颅内出血与其它部位出血倾向;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增高;免疫球蛋白IgA部分病例可增高,血清补体正常;血沉增快;重症血粘度增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普通型紫癜单纯皮肤紫癜:注意休息及对症治疗可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双密达莫片、维生素C、维生素P等;2.如合并关节或腹部症状: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3.如合并肾脏症状:按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判断临床类型,必要时行肾组织活检判断病理类型作分型治疗;四标准住院日;普通型3-5天,关节型或腹型一般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69.004过敏性紫癜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C反应蛋白CRP、血沉;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免疫球蛋白、补体;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尿微量蛋白系列、抗核抗体、抗中心粒细胞抗体、胸片、B超等;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如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胺药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可禁食,静注西咪替丁;2.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合并关节或腹部症状:首选治疗,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并停用;注意观察和预防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严重过敏性紫癜肾炎可用免疫抑制剂;3.抗凝治疗:阿司匹林、肝素、尿激酶等;4.其它:钙拮抗剂、飞甾体抗炎药;中成药等;九出院标准;1.皮疹减少或消退;2.无明显关节症状、腹部症状;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皮肤紫癜反复出现,需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处理干预;2.患儿入院时发生严重关节症状、腹痛、血便以及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和或肾功能异常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十一费用控制;1500-3000二、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D69.00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10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ICD-10P59.901;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常有母婴RH或ABO血型不合、G-6PD缺陷症、喂养不足、胎粪排出延迟、寒冷、感染、窒息等诱因;2.起病或急或缓,表现为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3.可伴或不伴有拒奶、吐级、腹胀、腹泻、发热、烦燥、易惊、嗜睡、口周发绀、呼吸、心律节律不齐、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新生儿原始反射亢进或减弱等;4.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或高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所对应的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根据新生儿胎龄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24-26℃及湿度50-60%,新生儿呈裸体状态,仅包尿布及戴眼罩以保护性腺及视网膜;进食正常的患儿多喂奶、水,进食不足的患儿补足液体量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烦燥者适当应用镇静剂,缺氧者予吸氧;2.光疗:一般选择蓝光;根据病情选择连续或间歇、单面或双面照疗;3.换血:大部分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症需换血治疗;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4.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5mg/kg·d分次口服,连续4-5日;5.供给白蛋白:白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避免过高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输血浆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1g/kg;6.口服肠道益生菌:改变肠道环境,减少肝肠循环;7.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多采用一次大剂量疗法1g/kg,于6-8小时内静脉滴入;8.其他治疗:有感染者,可予抗生素治疗,窒息患儿复苏后给予相应处理;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寒冷损伤、饥饿等;9.中药治疗:根据辩证分析,可分为如下证型:①湿热熏蒸:治宜清热利湿,方选茵陈蒿汤加减.②寒湿阻滞:治宜温中化湿,方选茵陈理中汤加减.③淤积发黄:治宜化瘀消积,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四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住院日3-7天;五进入标准路径: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入院后第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功能;3肾功能及离子四项;4CRP;5血气分析;6血菌培养及药敏;7G-6PD活性测定;8溶血病测定9心电图;2.必要的告知:入选临床路径、加强喂养等护理、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及生命症变化;七入院后第2-3天: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2复查血常规;3根据入院时检查结果可复查离子四项;4复查血气分析;2.必要的告知: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八出院标准: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220.5μmol/L12.9mg/dl以下;2.观察24-48小时黄疸未出现反复;3.患儿一般情况好转;九变异及原因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住院经综合治疗黄疸水平未明显下降即出现抽搐等胆红素脑病症状或持续溶血导致严重贫血、肝肾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危及生命的重症时,应当及时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十标准费用控制;1500-2200。

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

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

矮小症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 edia tric End ocin olog 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 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 ediatric En docinology》(Mark A.S perlin g主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1.孤立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治疗: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说明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说明

儿童J06. 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J06. 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一般年长儿轻,婴幼儿重。

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发热、咽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

重症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可引起高热惊厥、急性腹痛。

2.查体咽喉壁淋巴组织充血、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炎咽部可有疱疹、溃疡。

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表面可见斑点状白色渗出物。

3.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多增高,严重者可减低,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

2.病毒感染多用中药,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支持疗法、局部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儿童J06. 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 C反应蛋白(CRP),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肌酶谱、降钙素原;(4)心电图、胸片。

2.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RP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 43号)执行(八)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V37. 5℃o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2.合并以下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1)感染自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如鼻窦炎、喉炎、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上颌骨骨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2)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时可导致化脓性病灶,如皮下脓肿、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脑脓肿、泌尿系感染等。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是指根据儿童疾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药理论
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成本。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管理模式,为儿童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规范。

首先,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充分理解中医药理论,掌握儿童疾病的发病
规律和临床表现。

只有对儿童疾病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为儿童疾病的诊治提供正确的指导。

其次,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临床路径。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临床路径,以适应不同病情和治疗需求。

最后,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与团队合作,形成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模式。

在儿童疾病的诊治中,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总的来说,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管理工作,它能够为儿童
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为患儿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指在中医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患
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以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中医儿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临床路径,以期提高中医儿科的诊疗水平。

首先,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

通过对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中医药理论,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这些方案需要考虑到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差异、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以确保针对性和个性化。

其次,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加强团队合作。

在制定临床路径的过程中,
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

在临床实践中,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可以更好地实施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果。

另外,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临床路径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

及时吸收新的临床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中医儿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
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中医儿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只有不断完善临床路径,加强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儿科的优势,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儿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ICD-10编码:D69.004)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5)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过敏原测定、C反应蛋白(CRP)、尿NAG酶、血沉、ENA抗体谱、血型、肝胆肾脏彩超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输血前检查;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学检查。

儿童医学临床路径

儿童医学临床路径

儿童医学临床路径引言儿童医学临床路径是指通过规范、标准化的流程来管理儿童的诊疗过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完整版,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儿童医疗服务。

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规范化的流程,能够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延误,提高医疗质量。

2.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明确的路径和流程,医院能够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 促进团队合作:儿童医学临床路径鼓励不同专业间的协作和沟通,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4.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规范的流程,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患者满意度。

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组成部分儿童医学临床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1. 预设流程:确定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目标和步骤,明确诊疗流程和时间节点。

2. 监测指标:设定关键指标用于监测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进行周期性评估和改进。

3. 管理和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确保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顺利执行和落实。

4. 患者教育和参与:提供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教育材料和参与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医疗过程。

5. 专业培训和持续改进: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持续改进。

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实施儿童医学临床路径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医院制定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确定目标和流程。

2. 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熟悉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流程和执行要求。

3. 实施:医院按照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要求,执行诊疗流程,并进行记录和监测。

4. 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儿童医学临床路径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指标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措施。

5. 持续改进:医院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改进儿童医学临床路径的执行效果和质量。

结论儿童医学临床路径是提高儿童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保障。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管理制度
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以儿童健康为核心,以协调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为目标,以规范治疗行为、增强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提高治疗结果为手段,实现临床医疗服务优质高效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儿科临床路径工作的内容和管理制度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儿科临床路径工作的内容
1. 临床路径的制定:根据不同疾病,制定不同的临床路径模板,明确疾病的治疗流程、时间节点、关键路径等。

2. 临床路径的实施:创新流程标准化、流程管理、关键节点把控机制,引导患者健康行为,提升医疗效率与质量。

3. 临床路径的评价:构建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搜集和分析数据,评估临床路径的效果并优化临床路径。

二、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 责任分工:明确儿科临床路径工作的责任主体,包括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医院管理层、医生、护士等。

2. 建立管理机制:建立完整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包括规章制度、流程管理、考核评价、培训教育、信息管理等。

3. 建立临床路径工作小组:选派合适的人员组建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包括主要责任人、专家学者、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

4. 建立临床路径评价体系:制定临床路径的定期评价和改进措施的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分析整改意见和效果。

5. 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与教育:开展义务教育和定期培训、进行技能鉴定等,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工作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总之,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推动规范化管理而开展的有序、系统的临床工作。

通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规范、高效地进行儿科临床路径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效率和质量、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实现健康中国的正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入路径病例均于首日在住院人员一览表 及床头卡附标识并在路径记录表登记住院 号(护士)
3、在普通区提示板上写下此路径患者姓名 等(暂未设置)
精选课件
15
入路径流程等
4、第二天查房报告上级医生并于病记中特 别说明此例病人已进入临床路径 5、根据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记录等 6、完成、变异或出径均于普通区提示板上 进行标记(主管医生) 7、护士根据普通区提示板上标记完成 《×××临床路径登记本》的登记工作
精选课件
16
变异
出现变异并需出路径患者需填写《临床路 径管理信息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打印出 来交给质控科,同时发一份给住院总、李 颖护士长以方便其统计数据。住院总汇总 后需同时备打印版本于科室(毎月一次,9 号前上交临床路径督导副组长之一)
精选课件
17
变异
出现变异不需出路径患者且能在要求时间 内(肺炎10-14天,毛细支气管炎7-10天) 出院者不需填写《临床路径管理信息报告 卡》但要在临床路径表上填写清楚变异原 因及时间,同时在科内设置的路径登记本 上报告做好登记。
以上检查门诊已做可免
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 化。
精选课件
3
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血气分析检查; (3)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 (4)各种呼吸道病原学复查; (5)肺功能检查; (6)肺CT; (7)支气管镜检查。 2.必要的告知: 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 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精选课件
10
出院标准
1.喘息消失,咳嗽明显减轻。 2.连续3天腋温<37.5℃。 3 肺部体征明显改善。
精选课件
11
变异及原因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经综合治疗10天, 仍有反复咳、喘发作,迁延难愈,称为难 治性毛细支气管炎,应当及时退出毛细支 气管炎临床路径
精选课件
12
本院的法规
不实施临床路径的主要科室,不得参加各 级重点专科申报。 1、对符合进入路径标准要求的病人进入路 径情况检查,填写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 (格式见附件1)。 2、对已进入路径的病人在医疗、护理等医 疗活动中执行临床路径表(按卫生部要求 由科室设计)情况检查、监督。 3、进入路径的出院病人路径完成情况的检 查、监督。
精选课件
18
儿科临床路径督导小组
组长:赵长安科副主任 副组长:彭淑梅主任、谢丹宇副主任 成员:张颖护士长、住院总
精选课件
19
最新路径增补意见
1、所有进入临床路径的病历内均要有临床 路径的病程记录。 2、所有进入临床路径的病历内如出现变异 除在路径表有记录,在病程记录也要有体 现。 3、要求符合条件者要100%进入临床路径。
儿科临床路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选课件
1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二)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支气管肺炎。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 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精选课件
2
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胸片; (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 (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本院没此检查可免); (5)血气分析(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 (6)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7)心电图(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
以上检查门诊已做可免
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 化。
精选课件
9
入院后第3-5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检测; (2)肺功能测定; (3)心电图复查; (4)血清过敏原检查; (5)超声心动图; (6)复查血支原体、衣原体; (7)支气管镜检查。 2.必要的告知: 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出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精选课件
13
本院的法规
临床路径表要归入病案保存,入组临床路 径病程要有记录。病程记录做重点检查, 它反应临床路径的动态过程(入组、变异、 变异分析、退出),病历归档后未做临床 路径病程记录的按病历的要求处罚。
精选课件
14
入路径流程等
1、入路径病例均于首日入院病历附设一份 路径表并告知主管医生及主班护士、病人 家属(医生)
(3)肺炎吸收不明显。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 时间
精选课件
6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
(二)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精选课件
7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毛细支气管炎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 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精选课件
20
临床路径管理信息报告卡
填报科室:儿科普通病区 填报时间:20 年 月 日
病人基本信息:
床号: 床,住院号: 入院日期:20 年 月 日
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入院诊断:肺炎
报告事项及理由: 1. 事项:变异
2. 理由:(1)体温不退、肺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3)肺炎吸收不明显。
3.不存在下列情况:
(1)年龄小于3个月;
(2)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
(3)伴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免疫功能缺陷。
精选课件
8
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胸片; (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 (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本院没此检查可免); (5)血气分析(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 (6)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 (7)心电图(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
精选课件
4
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体征改善; 4.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
精选课件
5
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肺炎:即对常规抗感染治疗 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不退、肺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 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 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