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合集下载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通过假新闻现象,探讨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内涵,新闻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标签:新闻;新闻记者;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自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和神圣职责。

然而,这些本应烂熟于心的基本常识却不时被一些新闻从业者淡忘。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

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上的撒谎”〔1〕,不可原谅。

这种情形虽影响恶劣,但并不多见。

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一种不自觉状态下的行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一、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新闻真实,即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2〕,必须严格遵循“准确的事实”,选择“实事求是的叙述方法”〔3〕。

新闻真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个体真实又叫局部真实、微观真实,整体真实亦称总体真实、宏观真实。

个体真实是构成整体真实的基础,而整体真实则是对个体真实的总体统领和质的提升,但非简单相加。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既要个体真实,又要整体真实,而且还需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其一,新闻报道中的各个元素必须真实可靠。

列宁曾要求任何新闻报道都要做到“绝对准确,没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事实经过再三核对;材料来源可靠,引语和数据准确无误。

”〔4〕构成一条新闻报道的要素很多,如果某一元素失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便会大打折扣。

这个道理虽容易理解,但操作起来却易出问题。

其二,单个事实要与同类事实具有质的关联度。

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PPT)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PPT)

三、新闻真实不是对新闻进行静态式的判断,而是一个不断运动、
历经反复的过程。
总体来说,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就是:准确无误地报道事实,科学
地分析解释事实,没有任何曲解、夸大和缩小,从事实的整体和
联系上看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案例三:
上面是1993.4.1《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 其中一篇造成连锁反应的虚假报道《谁是世纪幸运婴儿?》。2000 年6月5日《大河报》 “特别报道”撰文披露事件始末。
疑问:
既然黄继光已经牺牲了,他在扑向敌人的火力
点之前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记者是怎样采访到的?
想一想,问 题出在哪? 案例二: „„在整个犯罪当中,男性受害人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女性受 害人占百分之三十六。 „„从犯罪者来说,男性占到百分之九十五,女性犯罪在百分之三左右。 ——《人民政协报》2000年11月10日
在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媒体格局走向多元的态势下,要想使新闻 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增强社会责任、担当历史使命,就要从高校新
闻专业学生中强化新闻真实性原则。让学生了解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正确把握真实性原则,是新闻采写教学的重要任务。
1
如何理解新闻真实? 新闻失实原因分析 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穆青追求新闻真实的实践给我们的启发
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
目。
造假者: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
【真相】:
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 “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赵凤桐副市长
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7月15日,北京市公
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案情大白——
2
新闻失实原因分析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摘要: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新闻传播的功能是通过新闻事实去把握世界及人类生活的本质,所以,新闻写作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最本质的规定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体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虚假;竞争;维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闻事业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也造成巨大冲击。

在此种情形下,新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采编人员经不起社会的种种诱惑,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使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

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内容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有三: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何人、何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确凿无误;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

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

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

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二、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第一,新闻报道的写作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

真实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准确地反映这种客观性。

正因为新闻是对真实情况的传播,才使其有价值,如果是虚假的,就会一文不值。

第二,新闻具有多种社会作用,而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新闻的真实性。

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者:刘子生来源:《活力》2016年第10期[关键词]新闻;真实;方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基本要求。

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

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条件和优势新闻是受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也就是说,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而后才有新闻。

事实是第一的,它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

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否则也就失去了新闻的本来面目,那么新闻也就不能称其为新闻了。

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同样,新闻采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客观地寻找事实的真相。

客观真实性是新闻受众的基本需求,也是新闻记者的追求。

事物的表象是纷繁复杂的,它往往会蒙蔽记者的眼睛,对事实也就很难掌握得一清二楚;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也会受记者的思想、立场、角度等一些客观因素所影响,选择哪个角度,突出什么思想,甚至引用哪段话,都会经意或不经意掺入记者的见解和观点。

这也就要求记者对事实一定要深入的调查,全面的了解事实的真相。

新闻一旦失实,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本条件,也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

新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成为受众的精神向导,达到鼓舞力量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人们心中是真实可信的。

反之,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便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失去了产生社会影响的内在因素,也失去了自己特有的优势。

材料和其他因素对事实的影响材料和事实的关系。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了解事实的过程,也就是说材料不等于事实。

处理材料和事实的关系,是新闻报道客观事实的重要一环,所以就要求记者在收集材料时,要重视细节,从事实大局着眼,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去掌握事实;不能只看片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样就会扭曲事实,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真实——新闻的生命

真实——新闻的生命

真实——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我们每天都会通过读报、听广播、看电视等途径获得国内外新闻。

假如有一天,人们发现某则新闻是假的,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会对有关媒介的信誉产生怀疑,对它以后发布的新闻也不再信任。

这样,新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依旧阻止不了现实生活中“虚假新闻”的时有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个老生常谈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再认识。

一、何谓新闻的“真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

因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格地说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要求每个单片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

不仅所报道的具体事实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要完全真实可靠,每个数据、每句话都要经得起核对,不允许虚构掺假;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被概括事实的全貌。

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正如美国学者约斯特所说,做到“一件事情的地道正确的叙述”。

——要求一个新闻机构乃至一个国家的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概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的记录;而不是片面地突出报道某些方面,而避开或尽量少报道某些方面。

一句话,就是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和真实。

这是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

二、报道失实的表现和原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

可是偏偏有人忘记了这个基本的原则,假新闻事件频频发生。

多次受众调查都表明:新闻失实是受众对新闻媒介最不满意的问题。

1.从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即所写的事件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这类失实,大量表现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作者以为“油多不坏菜,好话说多人不怪”,说了许多过头的好话。

论当前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关键

论当前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关键

论当前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关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观。

但与此同时,新闻的真实原则却受到了严峻挑战。

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报道也开始频繁出现。

失实报道不仅引发了种种纠纷,也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要想正确行使好记者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又将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感受,在这里做一下浅析。

一、关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事实或随着事实发展的真实,它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事实的发展完结,报道的真实性也才能够全部展现出来;事实进展到什么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可能到达什么程度”①在新闻理论界,“真实性”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但它同时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

一般认为新闻中“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新闻中的每一个具体事例(事件)必须合乎客观事实,二是对每一种大众传播来说,要求连续不断的新闻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景,也就是说新闻真实在于不仅仅是客观事实,它必须是一个价值真实。

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传媒公信力形成的根本基础。

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第一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操作规范。

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是新闻报道真实可信的保证。

新闻报道要真实,似乎是一件无可争辩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实际新闻工作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往往也正在于此。

新闻的失实即使是在信息传播已经如此发达,媒体行业已经如此现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威胁新闻生命的第一杀手。

二、产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新闻事实的本原始终是固有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之所以会成为假新闻,是因为观照者后期的错误失实的价值判断的手段加工而造成的。

同理,能真实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的真新闻的本原也同样是客观实在。

由此不难看出,真新闻具有真实性;假新闻不具有真实性;真新闻具有客观实在性。

而假新闻同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根源。

真实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真实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稿 系统 和后期 制作 系统 ,制 作 出数 字动
电视新 闻工作 者要 有高度 的新 闻敏 面对突发 现场 ,电视新 闻工作 者要 不畏 画 演示等 一些新 颖 的特 技融 会成 多种形 艰 苦 ,敢 打硬 仗 ,深入 第一现 场反 映最 式展 现无 法用 画面表 现 的真实 信息 。电 质 量 的画 面,从 不 同角度 、不 同视野 , 也 让播音 员 的播音效 果逐 步提 高 ,整个
为这 是一 种正 常 的经济规 律。通 过 电视 画面 ,更 需要 记者 换工 作服 ,坐矿 车 ,
媒体 正 面宣传 ,积极 引导 群众正 确对 待 深入地 下深处 进行 拍摄 。我们 的记 者克 行 真实 性和可 靠性 的核对 ,保持 高度 的 当前遇到 的经济困难 ,走 出去 、想办法 , 服很 多的 困难 ,拍 出了许 多矿工 吃苦 耐 工作责任感 , 追求真实 、 完美 的现场效果 , 努 力解 决各种 棘手 的 问题 ,确保 社会 和 劳、辛勤工作的感人真实画面 。这是电视 真 实反 映 、正 面鼓劲 报道积 极 向上 的时
谐 、经济平稳发展 。 2 引用材料要严格把关 。确保 真实
新 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高 尚的体现 ,对企业 代新风 , 采用丰富多样 的新 闻报道形式 , 的发展也起到了正面宣传的积极作用 。
更不 能道 听途 说 ,人 云亦 云。要从 新 闻 真 实 的过 程。充 分利用 摄像 器材拍 出高 视新 闻播 音用 提词器 等先进 设备 的运用
事件 的表 象看 到事件 发生 的真 实本质 ,
看到 存在 的各 种 内在联 系。应 当尽 可 能 或 采用 同期声 、现场 音等 音响效 果 ,拍 新 闻整体感更加 真实 、可视度更加舒适 。 挖掘 新 闻实质 性 内容 ,全 面、深刻 地反 出最真 实、最感 人 的画面 。不 能 因为新 虚 拟场 景逼真 地制作 ,还原 了新 闻事件 映事 件 的 内在 品质 和规律 ,还 原新 闻发 闻报道 内容相 近 ,画 面相似 而偷奸 取巧 的全过 程 ,使观 众更 容易 理解 和接 受 ,

论新闻的生命-真实性

论新闻的生命-真实性

论新闻的生命-真实性作者:何思远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2年第01期摘要: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新闻的基本条件。

虽然,当前国内外对于“新闻”的概念定义不同,但新闻的概念都与真实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广大媒体及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同时,新闻的真实性深受媒体和广泛受众的高度重视。

基于此,本文针对新闻真实性概念、新闻真实性的优势及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保证新闻真实性的相关措施展开概述,以期为诸多人员提供更多思路以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闻;生命;真实性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时刻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

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原则。

按照《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的相关规定:“各行各业的新闻媒体的工作者,应尽全部力量,保证公民所接收的新闻信息一定准确,他们应尽力核实新闻内容,明确相关的具体信息,切忌随意改变真实内容,更不能将部分重要的事情删除。

”保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新闻真实性定义概述新闻真实性是指媒体所报道的事件准确、客观、真实、全面、可信。

新闻真实性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将外界发生的事件真实地表达出来,保证其核心思想不会发生变化,其也是新闻真实性的根本特点。

其二,新闻不仅需要将事件进行客观呈现,还需从事件总体上抓住基本趋向和主要特征,以此实现事件发展趋势真实、准确的呈现。

新闻真实是由多个层次共同组成,不仅是客观事实,还是事件现状的整体真实情况,且现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都要准确无误。

同时,事件的内部联系具有真切、全方位、客观的特点。

大部分媒体常会报道近期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本身属于整体,或整体的某一个部分,其都与周围诸多事情存在密切的联系,且彼此制约。

所以,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事情整体的客观性,还表现在事件内存在的相互联系客观、全面、真实、可信。

新闻真实性的优势及影响真实是新闻的基本条件和优势新闻主要是将受众所关心的最新消息真实报道出来,新闻内容的真实感是新闻报道的最基础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浅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浅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卢 贤明
( 福清侨 乡报社 ,福建 福清

3 5 0 3 0 0 )
摘 要: 2 1 世纪是信息世纪, 科技发展 日 新 月异 , 各种讯息瞬间万变。新 闻媒体作为传播讯息的重要途径之 在人们 日常生活 中的地位 日显凸出。随着互联 网的 出现, 传统媒体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 , 受众市场之争更趋 激烈。新闻真实性作为四家媒体生存的基础 , 不管竞争如何剧烈, 它们始终把 它作为赖以生存的生命 , 作为竞争
参假。
新闻媒体和新 闻工作者是新 闻报道 的第一责任人 , 也 是防止新闻失误的把关者 。由于个别新闻工作者责任心不 强, 而 造成 的新 闻失误 也 时有发 生 。主要表 现为 : 有 的新 闻 工作者满足于道听途说 ; 有 的偏信受访者的空谈 ; 有的喜欢 于捕风捉影 , 有的干脆闭门造车。 五、 如 何维 护新 闻真实 性 新 闻报道失误不仅是新闻媒体 的大忌 , 也是新闻工作 者 的耻辱 。尽管各个媒体都全力防止报道失误 , 但 因各种 原 因新 闻失 误 总是 时有 发 生 。但 我们 也要 看 到 , 新 闻失 实 并不是绝症。只要新 闻媒 体和工作者坚持严谨的工作作 风,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坚持做到有错必纠 , 报道失误现象 是完全能够得到有效防止。 ( 一 )实事求是 , 严 防死 守 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 深入新闻现场, 对新闻事实 进行调查研究 , 才能掌握到事件现场的第一手 资料 , 才不 会被新 闻事实的表 面现象所迷惑。也许有人会说 , 现在通 讯技术 越来越发达 了, 一个 电话或者一个传真, 甚至一个 E — m a i l , 不就什么材料都到手了吗?的确科学技术的进步, 能快速检验调查研究工作的准确性, 但不能代替调查研究 。 在新时期 , 面对快节奏 、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 调查研究的工 作不但不能按照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 度要求 , 有多少, 新闻就反映多少 , 不夸大 , 不缩小, 实事求 是 。换句话说, 新闻报道要求就是 真实、 客观 , 没有半点虚 假 的成 分 。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平衡(一)真实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2、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基本特征就是真实。

它不允许虚构。

3、唯物主义者“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4、新闻真实也是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等不必要的麻烦的主要渠道。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主要为:根本原因是:虚假失实的报道粉墨登场,是媒体责任心不强,过分追求“眼球效应”,一味追求“卖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结下的恶果。

还有就是业务素质问题:不周全、不仔细。

当然还有就是政治需要,同时还有媒体本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政治上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新闻不分;经济上主要表现在有偿新闻,同时当前日愈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资本对媒体的控制。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我们都相信正版,都购买正版,我们都要努力成立正版。

所以1、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尊重,就应该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真实”当作第一要求,用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去抢发独家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是把道听途说的传闻变成所谓的“新闻”,即首先我们要保证我们报道的事实确有其事。

谣言不是新闻,传闻不是新闻。

在实践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对新闻的报道主题的选择要有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思想上要成熟,要摸清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要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

现象真实并不代表本质真实,个体真实也并不代表整体真实,也许只是一种假象或者一种偶然。

比如:1997年春节时期上海的报纸,一些新闻的标题让人大跌眼镜:真实的认识本来就是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新生事物。

3、真实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准确性。

每一个细节都要准确:(五个W和一个H)具体到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餐馆、咖啡厅、网吧的名称、年龄、年份、性别等都要准确;直接引语、各种引用的数字、资料都要核实准确;少用形容词,要把握好分寸,不要任意夸大、渲染和拔高。

浅谈新闻写作中的细节真实(精简篇)

浅谈新闻写作中的细节真实(精简篇)

浅谈新闻写作中的细节真实浅谈新闻写作中的细节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细节真实则是新闻的灵魂。

只有真实的细节,才能显示新闻的力量。

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是胜人一筹的重要砝码。

有特点有亮色的细节,常常成为一篇报道最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说: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有力得多。

一篇新闻作品,尤其是新闻通讯,能感染人并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细节。

因为取舍得当的细节,生动传神的描写,最能反映人物和事物的特征,增强感染力,使新闻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而细节,又建立在作者深入现场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采访的基础上。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细节真实呢?细节是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

新闻的细节真实就是新闻作品中的人物的形体动作、音容笑貌、手势眼神、服饰装束、心理活动,新闻事实中自然环境的风雨雷电、湖光山色、草木虫鱼,社会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活动场所等要真实、准确、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它是推动新闻事实发展,以构成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是新闻的六大要素,即六个W ,因此,新闻的细节真实也与这六大要素息息相关,它包括时间上一定要准确,地点也要真实,事件经过一定要与事实相符,不能模棱两可。

另外,记者报道所引用的数字、引语、史料、背景材料,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有任何差错、虚构、夸大、缩小的成分;记者对事实进行的说明和解释,应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曲解或掩饰。

具体说,细节真实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新闻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结果必须准确无误。

其二,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

其三,新闻报道所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

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和程度衡量,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然而,失实这一阴影却伴随着新闻事业的每一个阶段,是一个极难根除的顽症。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在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受市场利益驱使,把明明没有的,但却能吸引读者的“新闻”登上报纸。

例如2002年1月,某刊物刊载了一篇名为《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的新闻,报道的是山西某地的一名记者因为写批评报道而遭报复,被人贩子拐卖到一个山沟里呆了61天,最后获救的经历。

全国许多媒体都转用了这条新闻,该新闻后来证明是条假新闻,这一事件对媒体的信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宣传任务,任意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夸大细节,添油加醋。

最近最引人注意的事件是张柏芝,谢霆锋离婚案件,两人从未说过离婚,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宣称两人已离婚。

3.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有时由于地方利益的驱使或为了报答某人的恩惠,记者和新闻单位会故意隐瞒事实给读者制造假象。

4.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记者和新闻单位为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光辉形象,把别人做的事移植到典型身上。

例如有些电视台在拍摄专题经济新闻时,让一些长的漂亮的文艺员代替工人装模作样操作机器,代替农民喜迎丰收。

5.因果不符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危害最烈的是炒新闻。

何谓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那些广告公司、公共公司为包装明星、宣传企业形象、推销商品,伙同新闻从业人员炒作假新闻时有发生。

例如,2003年元月,一些媒体炒的火热的“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就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就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目的是提高三亚的知名度。

炒新闻,失实新闻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形象,降低了媒体的威信,而且间接导致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的下降。

记者本身职业素质不高和职业道德缺失是新闻失实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只是为了获得个人名利,将很可能导致新闻失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近年来,新闻领域存在的这些不良现象,凸显了部分媒体和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严重缺失。

这些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不仅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队伍的形象,而且损害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危害社会稳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必须坚决从严治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迁,新闻事业如何深化改革,新闻传媒如何竞争激烈,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永远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同时,这也是新闻界弘扬职业精神,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新闻职业道德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立业之本。

新闻界有句行话:“先做人,再作文。

”只有具备崇高道德追求和严格道德自律的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准确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才能赢得读者和群众的信任。

反之,忽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放松新闻职业要求,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违纪违法现象。

这些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出现,既有部分新闻工作者能力素养不足的原因,也有相关媒体和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把关不严的原因。

因此,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方面着手。

河北、上海等试点省市率先建立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查处。

这是一个有利于完善新闻媒体责任监督制度,有利于新闻媒体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创新之举。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对于新闻媒体的采编行为,包括采访是否规范、报道是否准确、引述是否全面、格调是否高雅等,代表社会公众的新闻道德委员会显然比新闻媒体自身更为客观,更有发言权。

把新闻媒体的采编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赋予社会公众监督新闻媒体的权利,就是为了增强发现和查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力度。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队伍建设,既要有自律,也要有他律。

在行使批评与监督职责的同时,新闻媒体自身也必须接受批评与监督。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略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略论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闻工作者十分珍视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早在 1925 年,毛泽东同志就要 求新闻工作者“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 1943 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 指出: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 实是 第 一 性 的,新 闻 是 第 二 性 的,事 实 在 先,新 闻 ( 报道) 在后。”1950 年元旦,周恩来同志给上海《新 闻日报》题词: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同
2012 年第 3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81 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3 2012
General No. 8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略论
潘晓霞
( 铁岭广播电视台,辽宁 铁岭 112000)
义的先进经验、典型人物,从而指导自己的工作、生 活和学习。新闻报道对广大新闻受众的组织、鼓舞、 引导、激励、教育作用正是以受众对新闻报道的真实 性的信赖为基础的。马克思说: “人民的信任是报 纸赖以生存 的 条 件,没 有 这 种 条 件,报 刊 就 萎 靡 不 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234 页) 如果 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准确,新闻受众上当受骗之后就 会失去对新闻真实性的信任感,而不去买你的账,新 闻便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新闻失去真实性不仅是对 广大新闻受众的伤害,也是对新闻自身的伤害。
动中的一些虚假报道,首先由党中央晋绥分局机关 报《晋绥日报》开始,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 1952 年,围绕《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通讯展开了 一场严格划 清 新 闻 与 文 学 的 界 限 的 讨 论,得 出“合 理想象”是新闻写作的大忌的结论。粉碎“四人帮” 之后,我国新 闻 界 的 首 要 任 务 之 一 是 肃 清 十 年“文 革”期 问 充 斥 新 闻 界 的 假、大、空 现 象,维 护 新 闻 真 实性原则。近些年来的新闻改革中,我们也一直将 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虚假报道放在重要位置, 不止一次地开展了新闻打假活动。胡锦涛就这个问 题谈到: “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 情 况,坚 决 反 对 弄 虚 作 假。 要 切 实 改 进 文 风,写 文 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 八股习气。”依照胡锦涛的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就新 闻真实问题正在进行专项整顿,从行政规章和职业 道德两方面,切实遏制这种不良作风的蔓延。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者:翟战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0期【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造假,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采而写,通篇捏造;二是作风浮躁,渲染夸大。

防范新闻造假,应该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闻真实自律他律央视《焦点访谈》,开篇第一句话:“用事实说话!”,道出了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属性,时效性、思想性、趣味性等均居其后。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以及描述的细节、引用的资料,都要真实。

想到“假新闻”,皖南花鼓戏传统小戏《假报喜》的剧情,便浮现眼前:年关将至,姚妻给姚大金三百文钱,去买些年货回来准备过年。

好吃懒做的姚大金,把老婆给的钱拿去赌博输光了。

为了能骗得年货回家,他竟跑到丈母娘家去“报喜”,说老婆刚生了娃娃。

丈母娘信以为真,高兴地将一担鸡鸭鱼肉蛋和不少钱币给他带回去庆贺。

当几天后丈母娘和幺妹来姚家看娃娃时,骗局才被戳穿……我眼中的一些假新闻的始作俑者,和上面的“姚大金”,可谓一丘之貉。

他们制造的假新闻,毒瘤般侵蚀着新闻行业的信誉。

他们或是别有用心,或是工作不扎实,有意无意地造了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侵害他人利益和触犯法律。

回顾我所遇见的一些假新闻,其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种。

不采而写,通篇捏造例如,2007年8月30 日,我浏览即将付印的《宣城日报·皖南晨刊》的版样时,看到一篇“现场新闻”。

它讲的是头天晚上,一家企业在城区彩螺广场举办“舞狮子晚会”的事。

稿子现场感强,生动描述了舞狮队的演员们是如何两人一组,披着“狮子”道具,跳上高高的木桩,表演令人咋舌的“高空走梅花桩”;观众如何喝彩,如何赞扬等等。

我看了后,当即告诉该版编辑,这是一篇假新闻,建议撤掉,并讲了“假”之所在:原定的这场演出,是某公司成立庆典活动的一部分。

当天,这家公司请来了南方一个大型舞狮表演队助兴演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者:王立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8期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本质的要求。

报道真实才能取信于民。

广大人民群众是新闻事业的服务对象,他们每天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就是为了要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信息,了解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媒体;假新闻;新闻的真实性随着纸质媒体以及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界开始举办关于年底的“十大假新闻”总结。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真相,但面对如此多的假新闻我们还是不自觉地眼前一亮。

终于懂得一个谎言经过媒体的传播,会变得如此的强大,在现如今人人是记者的时代,我们更加担忧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回顾过往,无论是2003年“非典”时期,还是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无论是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冰冻灾害的时刻,还是目前的关于日本大地震的报道,媒体所显现出了的巨大力量和新闻给人们的震撼力,都无不令人赞叹。

当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电视画面和一处处如在眼前的现场报道以及身临其境的文字描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闻,所产生的力量,无以言表。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然而,随着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也发生了诸多变化,问题就随之而来,假新闻事件屡禁不止。

有些媒体为增加收视率哗众取宠,不惜炮制假新闻,特别是在文体娱乐报道领域,假新闻更是泛滥成灾。

新闻真实性受到质疑和影响。

2012年一些假新闻如“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广电总局出台六禁令”、“南京市民排队喝鹿血”、“柴静:央视“你幸福吗”提问方式简单粗暴”、“90后男孩破解世界数学难题”、““最美钟点工”救人”、“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记者扮流浪汉进救助站被打”等等,虽然制造假新闻的最终都被处理,但是,假新闻造成的影响却是一言难尽的。

究其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种:一是职业道德水准下降,直接影响了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了哗众取宠,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和新闻规律,制造假新闻,违背客观,夸大其辞;二是新媒体的大量介入,催生滋长了假新闻的蔓延态势,诸如网络、手机、QQ、微博客等新媒体的迅猛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首创者和发布者,助长了不实信息的扩散;三是对虚假新闻缺少规范和约束,对虚假新闻制造者的处理办法“隔靴搔痒”,不外乎如扣发稿酬、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等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作者:孙锐来源:《活力》2011年第12期关键词责任心;报道效果;真实性“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像流言。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条短信,这个流言讽刺了目前有些新闻报道,夸大失实的现象。

开始听到这个短信,心理颇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谁愿意听到这样讽刺的话呢!可细细想来。

目前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的确存在。

仅自己所见所闻这样的事情就可以用“可观”来形容了。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就已经严格界定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失实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新闻了。

水出有源,事出有因,不真实报道的出现也有其出现的原因,粗浅归纳就有几类。

一、由于记者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弱造成的有的记者采访不深人,作风浮躁,甚至道听途说就挥笔成文。

有一位记者听说原来尚未搬迁的哈尔滨市动物园要在十一期间租用大量的珍贵动物来哈尔滨表演,他认为,十一期间举行的表演。

动物肯定会提前到达哈市。

于是发挥了想象,什么印度孔雀开屏。

温顺的海狮表演,猴子走钢丝……现在到动物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这篇生动的报道刊发后,引得哈尔滨市市民争相来到动物园,结果大家失望了,纷纷责怪动物园制造了虚假的新闻,可动物园也很委屈。

这篇报道使一些人们丧失了对新闻的信任。

二、由于带着偏见进行采访报道,无意中矛盾纠纷中的一方造成的有些记者仅仅通过新闻热线提供的线索,就以为民伸冤的“热情”投入到采访中。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不真实的报道。

一次,一位同事得到老百姓提供一条线索,哈尔滨市附近的西泉眼水库强行拆迁了库区内经营了多年的商服房,不给补偿,百姓失业了。

这位记者听后义愤填膺,当即对这件事做了采访,为了找到根据,记者还找到了熟识的律师采访到了有关的“法律规定”,而事实上,水库的管理部门进行的是以整治水库环境为目的的清理活动,老百姓不愿意到有关部门免费提供场所的库区外经营。

而按照有关规定以及当初与百姓签订的合同,老百姓不应该得到补偿。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摘要]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

该文剖析了新闻失真的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措施。

[关键词] 新闻报道真实性存在问题措施1 前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所要做的就是力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尽可能客观、准确的报道。

然而,“真实性”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却最容易受到挑战。

无论是历来享有盛誉的著名媒体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报,在真实性问题上出现犯禁的现象屡见不鲜。

2003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爆出该报记者布莱尔一系列假新闻丑闻。

甚至标志新闻界最高奖项的普利策奖的获奖新闻中也屡次被揭露出虚假制造的新闻,在日常各类媒体报道中因新闻的真实性都引发出的纠纷和争议更是不胜枚举。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是,目前在我国新闻报道失实情况还有一定市场,有些恶意炒作新闻的现象影响极坏。

笔者通过对我国目前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2 我国新闻报道失实原因简析出现新闻报道不真实的原因是复杂的,这不仅有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作风、观念方面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所以经济因素对新闻实践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明显。

2.1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开始逐步实行双轨制,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经济效益成了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有些新闻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弃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切向钱看,将经济效益放在社会效益之上,利益关系成为一些媒体运作的首要原则,这必然导致一些不顾真实原则、追求轰动效应的报道的出现和“有偿新闻”的泛滥。

比如在2002年6月“山西繁峙矿难”的记者受贿事件,又比如不加任何控制的虚假广告、企业形象宣传等就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2 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在思想上强调与党保持一致。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对新闻媒介开始采用“双轨制”运作方式,逐步扩大了媒体管理的自主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人们重视新闻是因为它传播了客观的事实真实如果事实不准确,新闻本身价值便不复存在了。

需要人情的是,媒体作为宣传的的工具,是无法命令受众的,要产生影响力获得受众的信赖就必须报道真实可靠的消息,如果任虚假的新闻大行其道,新闻的世界再无“真实”这一方洁净的水域,新闻只会以狼来了似的悲剧惨淡收场。

近日,一则新闻——《2017年英语将不再参加高考》在网上发酵,通过网络传播后,演变成《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高考牵动人心,此条新闻的受关注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久,事件的当事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通过媒体表示:“英语退出高考”系误读。

其实,这个改革方向,此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对外透露,各地也已经推出了改革时间表,并引发了各种讨论。

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明确英语退出高考。

而在此次的网络传播中,“英语退出高考”却成了新闻热点和卖点。

不管是恶意炒作、断章取义还是信息误读,虚假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防止此类假新闻“兴风作浪”,除了媒体要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外,受众也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避免为其传播推波助澜。

新闻事实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竞争激烈。

为争夺受众,夸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乐此不疲的制假以产生轰动效应,迎合“宁求奇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二是媒体的整体素质降低与行业管理的缺陷。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及时快捷的获取新闻,事实上人为放宽了行业标准,庞杂而混乱的新闻采编队伍使媒体整体素质下降。

最后,新闻造假问题不仅仅是个业务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

虚假新闻的背后是一个沽名钓誉、声色犬马的恶性循环,违背了新闻从业者基本的职业道德,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让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良心一再被质疑与拷问,变得一文不值。

新闻就是用事实说话。

脱离了现实,在冠冕华丽的的外衣也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躯壳了无生机,无数的事实证明真实才是新闻的根本,是新闻的生命与核心所在。

如何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实现新闻良性发展迫在眉睫。

首先,加强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是维护新闻真实的基础。

事实要转化成新闻,离不开传播者的劳动,而传播者品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新闻的质量。

在一大堆虚假新闻的背后,是部分新闻人浮躁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由此可见,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应该从培养诚实公正的品德做起。

其次,深入调查研究是维护新闻真实的可靠保证。

有的人出于各种目的,会给记者提供虚假新闻,这就要求记者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还要树立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深入调查研究,记者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编辑才能正确地识别、把握新闻的真假优劣,才能层层把住真实关口。

再次,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是维护新闻真实的重要条件。

假新闻之所以成灾,客观上讲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章立制,缺乏刚性的惩罚措施。

假新闻在国内新闻界虽然被认为不光彩,但是并没有被当成太严重的罪错,长期以来对假新闻的炮制者,除了批评与谴责,并没有实质性的惩处。

这是假新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大打击与处理力度是杜绝防范假新闻的有力措施。

对散布假新闻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对曾经杜撰假新闻的从业人员,要予以批评与处分,性质恶劣的还应清除出采编队伍,只有这样,才可正本清源。

最后,客观公正的态度是维护新闻真实的有效途径。

不少新闻媒体都十分强调“卖点”,然而,一些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迷失了自我,为追求“轰动效应”,丧失了对新闻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把明知是假但能“夺人眼球”的所谓“新闻”登上报纸电视。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应努力排除主观和私心对事实报道的干扰,不因主观愿望而改变事实,也不因个人私利而歪曲事实。

编辑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加大对新闻报道的核对审阅力度,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