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康复中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CMT)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强制性运动疗法(CMT)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二〇二一年八月至二〇二二年九月收治的七十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HT组及QZ组,两组均三十五例,前者采用常规运动治疗,后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能力(BI、FIM评分)。
结果:QZ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HT组(P<0.05);治疗后QZ组患者BI、FIM评分均高于HT组(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观察脑卒中在临床较为常见,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受损,对患者脑组织造成较大损害。
其中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其正常生活。
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并改善患者生活能力[1]。
其中强制性运动疗法(CMT)是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为研究该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本文以七十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意在分析CMT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具体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七十例,收治时间(二〇二一年八月至二〇二二年九月),将患者采取Spread软件分组的方式分为QZ组与HT组。
其中HT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5例,其年龄集中在50-81岁之间,均值(67.57±1.51)岁。
QZ组3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6例,其年龄集中在49-80岁之间,均值(67.55±1.53)岁。
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HT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干预。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2-03T11:08:30.9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期作者:唐勇[导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因其高致残率、唐勇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因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极大威胁。
本文阐述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运动疗法介入的作用机理、介入时间、分类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早期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早期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运动疗法;体位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有36例。
试验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22例、14例;年龄介于49岁至82岁之间,平均为(69.5±4.3)岁;偏瘫部位:左侧19例,右侧17例。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9例、17例;年龄介于51岁至81岁之间,平均为(69.9±4.5)岁;偏瘫部位:左侧21例,右侧15例。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可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神经生理疗法,对患侧进行 PT训练,逐步进行躯干训练,平衡能力训练,联合训练,每天2次,每次训练2个小时内,每周5次。
试验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措施如下:(1)上肢训练。
在限制健肢的前提下对患肢进行拿物训练,物品重量宜轻,在训练时需对患者仅需鼓励,以提升其训练依从性和康复信心,在拿物训练后还可进行放松、牵拉训练,上述训练每天2至3次,每次5分钟左右。
(2)下肢训练。
需要指导病人每天进行150次左右的起坐训练,座椅高度在20~50公分,并可进行上下楼梯及平衡训练,每天步行1000米左右,如身体条件允许,也可进行单腿负重训练,以上训练每天2次,每周5天。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以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组参与研究;在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随机选出其中34例患者组成研究组,增加i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另外34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FMA指数、MWS评分、Barthel指数均更高;总有效率91.2%也更高,P<0.05。
结论: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增加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引言: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越来越多临床实践表明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能力有不错的效果。
所以近年来关于早期康复治疗介入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近年来刚刚兴起并得到应用的新型康复方法,尤其对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方面作用显著[2]。
为了对其效果有更全面了解,我院展开此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间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组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且有完整的病历资料。
随机从中选取34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52岁到79岁之间不等,均值(6.39±7.41)岁。
另外的34例患者组成参考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52岁到78岁之间不等,均值(6.26±7.66)岁。
基线资料两组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每一名病人,均为其提供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的方法和频率均完全相同。
与此同时,对于研究组的患者,增加强制性运动疗法,主要内容如下:上肢训练:对于健侧上肢,通过使用连指手套的方式,对其活动能力进行哟小限制。
要求每天除睡觉、洗澡,至少90%的时间健侧上肢处于固定状态。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当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本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编号,1-76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3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脑卒中偏瘫需要长期进行康复治疗才能逐渐恢复各项功能,但是常规的康复治疗,见效比较慢,需要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优化[1]。
为探究最佳的康复治疗方式,本文采取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研究,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0例和36例,年龄在55岁-82岁之间,平均(68.95±4.49)岁。
选取患者的时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
对患者分组采用随机编号方式进行,每组38例。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没有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桥式运动、步态运动、站位平衡等。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如下:(1)塑性训练。
首先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训练动作,如写字、握球、下棋、举杯、拧螺丝等,监督患者反复训练,并指导患者使用正确姿势,确保患者可以完成要求的动作。
强制性运动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强制性运动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1.2.周彦妮 2.张艳正3.上海邮电医院200040 上海市上海禾滨康复医院201700 上4.海市【摘要】目的对强制性运动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强制性运动干预,对比两组干预结局。
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康复治疗后患者的上下肢功能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高,卒中量表评分更低,应用效果更好。
(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展开强制性运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降低患者治疗后卒中量表评分,提高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强制性运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脑卒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严重者患者病后无法生活自理,让患者深受打击,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当然也为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对患者展开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肢体功能的退化,促进患者运动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恢复[1]。
在实际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很多患者无法适应肢体控制能力的丧失,也有患者意志力不够不相信自己能够恢复,导致实际接受的康复训练强度要比他们身体能承受的要小,影响康复效果[2]。
鉴于此,本院对强制性运动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对照组各49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脑卒中的判定标准,且出现偏瘫后遗症,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将认知能力完全丧失者、不配合者排除在外。
观察组男女比例25:24,年龄56-81岁,均龄69.21±10.54岁。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戴蓉【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性的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别为(36.66±2.22)分、(46.31±4.62)分,对照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别为(52.33±2.06)分、(66.82±4.88)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袒患者康复治疗中运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优化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0【总页数】3页(P37-38,41)【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作者】戴蓉【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苏南京 2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其在临床中也比较常见。
主要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堵塞造成血液不能够流入到大脑中,造成脑部的组织损伤[1]。
脑卒中的一种后遗症是偏瘫,该次就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脑卒中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但存活的患者中仍有75%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1]。
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推拿、针灸、中药等方式进行康复干预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缺乏早期系统的进行康复训练的运动疗法,导致干预效果不理想[2]。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以往多用于脑卒中上肢康复,且获得较好的效果[3]。
本研究将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8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常规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0~73岁,平均(56.37±5.21)岁;病程10~30天,平均(21.78±4.21)天;偏瘫位置为左侧17例,右侧17例;Brunnstrom分期为Ⅲ期28例,Ⅳ期3例,Ⅴ期3例。
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6.41±5.25)岁;病程10~30天,平均(21.83±4.23)天;偏瘫位置为左侧18例,右侧16例;Brunnstrom分期为Ⅲ期29例,Ⅳ期2例,Ⅴ期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且首次发病;②病程小于1个月;③有上肢功能障碍,且患肢Brunnstrom分期大于等于Ⅲ期;④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脑血管疾病遗留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③癫痫病史或伴不稳定的心脑血管疾病;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常规康复治疗。
以神经生理疗法为主,本体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曹娟娟,邵雅楠,宋新建(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0)[中图分类号]R245.319.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8)10-1256-02[摘 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其作用效果。
方法:2017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起止时间,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强制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普通组和强制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1(例)70.00%,强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7(例)90.00%,(x2=10.726,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强制性运动疗法;效果脑卒中属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脑部组织缺氧缺血后,对其脑部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进而出现各种症状。
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偏瘫的概率特别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语言等障碍情况,因次对其开展及时有效的运动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特定的再塑训练和密集练习来促进上肢功能恢复一种方式,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并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分析情况报告在下文中[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普通组和强制组,普通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0例,30例患者中最小的为48岁,最大的为77岁,均值62.48±3.13岁,其中男性占据17例,女性占据13例;强制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0例,30例患者中最小的为47岁,最大的为76岁,均值63.02±3.75岁,其中男性占据16例,女性占据14例。
(p>0.05),两组无差异性,可做临床对比。
1.2方法1.2.1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先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干预,患者体征状态平稳后开展康复治疗。
1.2.2强制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主要涵盖有:起坐训练: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监督和指导患者每天开展起坐训练,每次持续性起坐训练需要开展200次左右,每周开展两组即可。
脑卒中偏瘫康复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 量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脑卒中 ; 偏瘫 ; 强制性运动疗法 ; 治疗效果
D O I: 1 0 . 1 4 1 6 4 / j . c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2 2 . 2 0 9
包括 重心转 脑 卒中是一种与神经 系统有关 的多发病 ,目前 已经成 为 节 等进行平衡训练 。对患 者进 行负重平衡训练 , 了威胁人类健康 的三大疾病之一 l J 。虽然脑卒中疾病 的存 活 移 、木 钉训 练 、斜板站立和滚筒训练等 , 2次 , d , 3 0 mi n / 次, 率有了明显改善 , 但其中 6 0 %左右的 存活者都会留下严重的 根据患者 的实际情况酌情加减 。两组患者 的治疗 时间均为 1 后遗症 , 尤其是偏瘫 患者 , 给患者和家属都 带来 了巨大 的痛 个 月 。
・
2 7 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o 1 5 年1 1 月第9 卷第2 2 期
C h i n J M o d D m g A p p l , N o v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2 2
衡功能 和运动功 能 。在训练的过程 中 , 根据患者 的承受 能 力和恢 复情 况选 择不 同的倾斜角度进行训 练 , 可避免长期 卧 床 出现 的并发症 。患者在站立负重 的过程中 , 可提高肌张力 ,
观 察组 患者 的各项 指标 改善情 况均 优 于对照 组 , 差异 具有
[ 3 ] 蔡 亦强 , 郑兢 , 吴赛珍 . 早期起立 床站 立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
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这与相关 的报 道结果相类似 , 说 明电 动 起立床 站立 训练对 早期脑 梗死偏 瘫患 者 的训练恢 复效果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疗效观察作者:许丰尹晓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
方法将48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治疗组(24例),一组为强制治疗组(24例)。
强制治疗组在2-3周内固定或降低健侧肢体的使用,给予集中的、重复的强制使用训练。
比较两组功能改善的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测试运动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结果治疗后强制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普通治疗组(P【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偏瘫患者;疗效近几年,康复在我国的发展迅猛,随着人才储备量的增多,一些建立在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涌现,强制性运动疗法作为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应用到脑卒中的康复医疗上来。
一直以来使用CIMT方法的入选标准要符合Taub和Wolf的试验受试者标准,而研究者发现符合CIMT标准的人仅在20%-25%的患者,适用范围比较狭窄,直到最近,有实验者证明CIMT应用在功能低下患者的工作证明是很有希望的,提示强制性使用疗法可以在另外75%的患者中应用。
我院通过对48例患者6个月的临床研究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普通康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09年4月-2011年6月间,本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并符合入选条件的4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脑卒中后遗有肢体功能障碍。
②经头颅CT、MRI 检查证实有脑卒中或有明确病史。
③排除严重的心肺和其他脏器疾病,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严重的失语症。
④无严重药物不能控制的问题。
⑤穿上吊带和夹板后能维持一定的平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
排除条件:运动功能恢复很好,几乎达到恢复的最高水平,从CIMT中不能获得益处的患者。
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制康复组和普通康复组。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神经发育疗法+主动功能运动)与实验组(神经发育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
观察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分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参照组,P<0.05。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参照组的72.00%,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恢复,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能力脑卒中偏瘫多是因脑出血压迫脑组织或脑梗塞,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1-2]。
脑卒中偏瘫典型症状为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3],强制性运动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偏瘫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生存质量。
基于此,我院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前瞻性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且肢体功能Brunnstrom IV期及以上。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
参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66.12±2.12)岁;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65.89±2.82)岁。
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实施神经发育疗法+主动功能运动:(1)神经发育疗法:包括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等。
(2)主动功能运动:包括背伸、行走、跑等功能锻炼。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其在临床中也比较常见。
主要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堵塞造成血液不能够流入到大脑中,造成脑部的组织损伤[1]。
脑卒中的一种后遗症是偏瘫,该次就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48~73岁,平均年龄为(59.58±0.33)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61.18±0.36)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有站立、步态训练等。
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具体如下:①起坐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调整好椅子的高度,初始高度为50cm,每天保持150~200次,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将椅子高度下降到20cm [2];②运动平板训练。
保持速度在0.6~1.0km/h,40min/次,2次/d;③室外步行训练。
每天步行100m,保持速度最高不超过1.3km/h;④上下楼梯训练:健康的一侧先上,患侧先下,进行上下楼梯进行训练,训练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DOI:10.16662/ki.1674-0742.2018.10.037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戴蓉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苏南京211300[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0月下第20卷第30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朱卫娟 余芳(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 苏州 222000)【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病例抽选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BI评分及VAS疼痛感评分、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等指标。
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以及疼痛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10 m步行试验结果。
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强直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36-081-04临床上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严重后遗症则是偏瘫,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并且脑卒中发病具有突发性,且进展迅速[1]。
通常可按照临床症状以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为高血压。
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昏迷以及语言功能丧失、口眼歪斜、协调能力不足等[2]。
进而引发偏瘫后遗症,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同一侧上下肢感觉异常、无力、肢体麻木等,往往需要长期卧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相对较大的负担[3-4]。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
将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72.81±12.72)分,高于对照组的(61.46±15.36)分,差异显著,(P<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评分(41.60±5.58)分、(24.26±4.30)分,高于对照组的(6.23±5.30)分、(20.31±4.40)分,差异显著,(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不但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典型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
因患者脑组织受到损伤极易导致其出现偏瘫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临床在治疗该类患者时在给予常规药物的同时还要求患者开展康复训练。
通过有效刺激患者患侧肢体和神经,使其肢体功能得以改善,有利于疾病的尽快康复。
然而因训练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上患者在日常行为中无法有效运用患侧肢体,从而导致整体训练效果不理想。
为此,应进一步寻找更加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案。
在有关研究结果中提到,通过对该类患者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对患者健侧肢体活动进行一定限制,促进患侧肢体进行运动,旨在提升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1]。
现对比和试验不同干预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产生的不同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21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促康复效果。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
结果:康复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4.59% vs 83.7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提升康复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强制性运动疗法;康复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进步,通过给予脑卒中患者科学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然而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仍然较为显著,例如表现为偏瘫情况,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需提供科学的康复治疗[1]。
强制性运动疗法属于近年来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在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下将分析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康复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本院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均值为(63.9±1.2)岁;出血性脑卒中12例,以及缺血性脑卒中25例。
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5~79岁,均值为(63.8±1.3)岁;出血性脑卒中11例,以及缺血性脑卒中26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治疗,如良肢位摆放,偏瘫一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应用牵张技术等;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方法为:(1)上肢训练:将连指手套佩戴于患者健侧手部,从而对其健侧手指以及腕部功能活动进行限制,患者睡眠以及二便时可暂时解除,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确定健侧的固定时间。
指导患者进行塑形训练包括写字、使用筷子、拧螺母、握球以及插孔练习等,并结合其功能缺陷的具体类型合理选择训练方式。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评价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与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ADL评分、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而NIHSS 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除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外,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值得采纳、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强制性运动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脑卒中是当前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破裂或者阻塞,造成血液进入脑组织受到阻碍,无法将脑组织正常功能发挥出来,最终造成脑组织损伤[1]。
近年,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并表现为增加趋势,疾病经过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如肢体肿胀,导致患者患侧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使得患者痛苦程度及经济负担增加[2]。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强制性运动疗法逐渐被用于临床中,并取得一定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次研究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收,随机分组,对照组(n=38):男、女例数比是20:18;年龄分布:55-83岁,均值(67.53±3.13)岁;观察组(n=38):男、女例数比是22:16;年龄分布:55-81岁,均值(67.49±3.15)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9T14:52:53.60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李田超张垒[导读] 目的: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李田超张垒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广元 628000【摘要】目的: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4-2022.4收治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可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群体[1]。
患者发病后,其临床表现为言语障碍、突发性头晕、偏瘫等,严重者神经功能受损,且伴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循环系统障碍等,且大部分患者于抢救后,躯体功能会严重损害,形成偏瘫,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带来较大影响。
为了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需对患者予以强制性运动疗法。
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43-80岁,均值(65.11±2.12)岁。
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44-81岁,均值(66.23±2.03)岁。
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价值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价值发布时间:2023-03-01T03:35:24.139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1期作者:张雅雯[导读] 目的:本文对比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张雅雯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上海市金山区 201501【摘要】目的:本文对比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年6月-2022年6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常规康复组FMA评分(48.7±10.5)分、SF-36评分(54.04±8.19)分,强制运动组FMA评分(74.09±9.44)分、SF-36评分(71.28±10.37)分,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效果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进步,通过给予脑卒中患者科学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然而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仍然较为显著,例如表现为偏瘫情况,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需提供科学的康复治疗【1】。
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治疗以及传统的康复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然而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强制新运动疗法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其研发的理论依据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60例,患者年龄在65-85岁之间),经随机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和强制运动组(各30例),其中常规康复组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5:15,患者平均年龄(74.29±1.27)岁,平均病程(1.27±0.43)年;强制运动组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7:13,患者平均年龄(73.87±1.72)岁,平均病程(1.82±0.12)年,为保证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有患者经神经内科专科临床医生诊断,且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脑卒中后偏瘫、在医院进行急性期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Brunnstrom分期处于I-III期,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且自愿配合,病历资料完整,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评价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评价
秦霖
【期刊名称】《益寿宝典》
【年(卷),期】2022()16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治疗的 100 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时间范围在 2020
年 2 月到 2021 年 2 月,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其中,试验组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中应用常规运动疗法。
使用的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治疗效果、简式Fugl-Meyer(FMA)量表、10m 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Barthel 指数(BI)评分量表。
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
在治疗后,试验组的 FMA 评分,MWS 评分,BI 评分都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脑卒中的偏瘫的患者中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患者社会参与的适应
性也能增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0064-0066)
【作者】秦霖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
【相关文献】
1.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2.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4.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5.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本院从2021年7月-2022年8月中,抽取6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的Barthel 指数、运动能力与步行速度。
结果观察组指标变化,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其运动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偏瘫,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身体功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治疗上,患者以康复为主,配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的锻炼,可以让患者的身体得到很好的恢复。
强迫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方法,它通过强制限制健侧肢的动作,并在健侧肢上施加一定的刺激,促进健侧肢的功能恢复。
1 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2021年7月-2022年8月中,我院选择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2例。
纳入条件:肢体出现偏瘫,患者知晓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自身严重心脏病,不能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7:15;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6岁,中位年龄(68.41±3.05)岁。
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56-77岁,中位年龄(69.73±2.98)岁。
上述资料对比,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参照组给予该组常规康复治疗,辅助其下肢,进行物理训练,对关节、躯干等,进行平衡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训练。
一般从被动运动开始,慢慢转为主动运动。
分析耐受情况,控制运动的强度。
1.2.2观察组常规干预上对此组强制性运动干预:(1)加强塑形训练: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结合评估结果,找出他们最需要的训练部分,如握笔、下棋和拧螺丝等,进行反复性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偏瘫康复中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6T14:06:54.6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作者:王静
[导读]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予以强制性运动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康复科 410016
【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予以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参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2例。
参照组接实施基础运动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的前提下给予强制性运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运动能力(FMA)以及残疾水平(Barthel)。
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参照组30例(71.43%)。
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均优于参照组。
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予以强制性运动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强制性;运动;效果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并且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近几年来,伴随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脑卒中的发生几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
伴随医疗技术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几率逐渐提高,然而,患者经过治疗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机能障碍,如偏瘫等,已经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为患者自身身体健康以及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予以强制性运动干预,预后效果明显。
具体详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参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2例,所有患者皆符合脑卒中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心、肝、肾、肺功能障碍者,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
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为22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65.4±4.2)岁,病程3个月~6.5年,平均病程(1.8±1.1)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为24例,女性为1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66.4±5.3)岁,病程3.5个月~7年,平均病程(1.9±1.6)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运动、坐位以及站位平衡、走路训练、连带运动以及其他对于膝盖和肩部等日常运动等。
每天运动时间控制在1h左右,每天运动两次,4周为一个治疗疗程。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强制性运动治疗。
强制性运动主要包括:对患者瘫痪一侧肢体进行强化性训练,通过采用手夹板对患者健康一侧肢体进行限制,采用吊带的方式对患者健康一侧肢体进行限制,限制时间控制在清醒时间的90%左右,患者在如厕、睡觉、洗澡或者是其他进行可能影响身体平衡以及安全的运动时,解除限制。
强化对患者患病一侧手部以及上肢的运动和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程度,主要包括使用筷子、写字、吃饭、拿东西、叠被、下棋以及梳洗等日常动作等,在患者被强制运动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减限制程度,做到循序渐进,确保患者付出和效果成正比。
若患者能够轻松完成日常的强制活动,则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的增加训练程度,训练内容需要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动作相融合。
在患者接受强制性运动的同时,可以引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其中,积极鼓励患者训练。
每天运动时间控制在1h左右,每天运动两次,4周为一个治疗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运动能力(FMA)以及残疾水平(Barthel)。
上肢评定:采用FMA对患者上肢的运动能力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内容为:肩部、肘部以及腕关节协同运动以及分离运动等方面共33项内容,总计分数为66分,未完成为0分,部分完成为1分,全部完成为2分。
总分与肢体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临床效果:①痊愈:患者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②显著有效:患者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评分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评分有所改善;④无效:患者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评分均未发生任何改善,甚至恶化。
总体有效率=(痊愈+显著有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的形式来替代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可以表示为(n,%),此时应用卡方展开检验。
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
实验组患者接受强制性运动后的总体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参照组30例(71.43%)。
X2=8.571,P值=0.00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均好于参照组。
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还将为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3]。
传统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欠佳,没有真正恢复患者身体运动功能。
强制性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和推
广[4]。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恢复程度,制定计划性的护理方案,使得患者每日重复训练日常动作,并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通过强制性训练,能够激活患者肢体前侧的中央功能与同侧大脑皮层,有利于患者大脑内部功能的进一步重建,利于患者活动能力的快速恢复[5]。
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接受强制性运动后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MA水平和Barthel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充分说明,强制性运动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实施强制性运动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活动能力,加快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康复,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会阳.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19-220.
[2]朱振丽,陈莉丽,张庆,王滌清,王跃丽,毕胜,王文清.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1):55-56.
[3]王阳,闫雪华,弓颖慧.脑卒中偏瘫康复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70-271.
[4]梁爱萍.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238-239.
[5]李俊颖,王文清,刘长江,刘艳伟,李艳双,薛莲.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705-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