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1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练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特色专题专训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 (含解析)
题型五实验探究题基础作业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论】(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 ,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
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选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2.(原创)小赣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给室内消毒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刚削好的苹果上,发现苹果上立即冒出气泡,这激发了小赣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苹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猜想假设】猜想1:苹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猜想2:苹果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2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苹果,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苹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讨论交流】(1)在探究实验中,“实验1”起的作用是。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1.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解析】(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常考题型突破题型五物质的推断与转化题
5. (2023·陕西)如图所示为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
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
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X一定是Ca(OH)2 B. Y可能是钠盐
C. X与Y不可能都是盐
D. X与Y反应能生成NaOH
第5题
6. (2023·无锡宜兴一模)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
解推断类试题的步骤: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 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藏条件。其次,找 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 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为解题突破 口。然后,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 得出初步结论,最后做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第3题
(1) E的化学式为 HCl 。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
① C→B: 2H2O
2H2↑+O2↑ 。
② G与H: Na2CO3+Ca(OH)2 CaCO3↓+2NaOH 。
③ I与J: Fe+2AgNO3 Fe(NO3)2+2Ag 。
类型二 物质转化类 4. (2023·济宁)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 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B ) A. Ca(OH)2→CaCO3→Ca(HCO3)2 B. CuO→Cu(OH)2→CuSO4 C. H2→H2O→O2 D. NaOH→Na2SO4→NaCl
第2题
(1) 物质E的化学式为
H2O
。
(2) 物质B的用途为 用于灭火(或用于人工降雨等合理答案均
(云南专用近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5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
(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 实验探究题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 实验探究题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 实验探究题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的全部内容。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五1.(2018·深圳节选)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2)FeCl3溶液作催化剂,向5 mL 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问题】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假设二:可能是Fe3+假设三:可能是Cl-【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
【实验】操作现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②假设二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2.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Ⅰ.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②滤渣质量等于a g红砖粉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续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Ⅲ.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红砖粉末的快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已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1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 专题五 类型一1.(2018·曲靖)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
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 2和N 2 猜想二:N 2和NH 3 猜想三:H 2和NH 3 【进行实验】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则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 装置中除去氨气,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 、C 、D 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 中溶液不变色,C 中无明显现象,D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
装置C 的作用是吸收生成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合理即可),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uO=====△Cu +H 2O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 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
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2016·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在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 和滤液B 。
【查阅资料】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中性。
【分析与思考】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 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②(填序号)。
①CO 2 ②H 2 ③Cl 2(2)取A 加入过量稀盐酸,A 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 的化学式是Mg(OH)2。
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05实验探究题试题(沪教版附答案)含答案
题型突破(五) 实验探究题|针对训练|1.某同学对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假设]a.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c. 。
[实验]装置如图T5-2。
图T5-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装置B的作用是。
(4)①实验中,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说明;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二氧化碳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③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原假设(填字母)成立。
2.图T5-3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只需装置A中的反应发生,其余装置内的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依次连续进行。
图T5-3(1)①实验开始前先进行的操作是。
②打开装置A中活塞,实验开始,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中的物质是(写名称)。
(2)本实验过程中,在装置(填序号)中会有化合反应发生。
3.[2019·自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下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图T5-4(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五 实验探究题
【实验二】 同学们初步了解电能产生的原理后,小周剥开一节干电池,发现除锌皮、 碳棒外,还有黑色固体 A(如图二)。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 A 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黑色固体 A 可能是①炭黑、②铁粉、③氧化铜、④四氧化 三铁、⑤二氧化锰等物质。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有磁性;二氧化锰不溶于稀 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方法突破】 1.反思与评价 对试题情境中所呈现的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等作出评价,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验评 价的角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科学可行: 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②实验操作步骤是否简单、科学; ③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易于观察、记录; ④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探究实验】小诗取滤液 C 进行以下实验:
(1)测得滤液 C 的 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存在大量的 H+,解释了干电
池的锌皮被腐蚀和产生电能的原因。
(2)取少量滤液 C 于试管中,加氢氢氧 氧化化钠钠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滤液 C 中含有铵盐。
(3)为证明滤液 C 中含有氯离子,请补充完整小诗同学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能力点 1:实验猜想 一、混合物成分的猜想 1.实验室有一包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 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 【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成分? 【作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以下四种可能:
猜想 1: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 2:木炭和二氧化锰; 猜想 3: 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 猜想 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能力点 2: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方法突破】 1.实验操作(或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物质+试剂―反―映→现象―决―定→结论(有无该物质) 2.常考形式 (1)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确定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确定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补充实现操作; (4)根据实验结论补充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1.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猜想2正确O2↑【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B(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四种元素组成。
2.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较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实验三向盛有5 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024年广东省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五综合实验(含科学探究)课件
考情分析
例题精讲 直击中考
年份
广东高频考点
分值 广州高频考点 分值 题型
二氧化碳制取、检查装
置气密性、多功能瓶使
2021 用、氨气制取、镁与盐
近年考
酸反应中“灰白色沉淀”
成分的探究
情
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
2022 确定纯验、催 20 化剂性质与探究、制 取氧气的仪器组装
【例题2】(2023年中考题)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钡
溶液,充分反应。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猜想二: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 氯化钠和氯化钡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 稀硫中酸,(答加案入合适理量即可)__(_答__案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
将玻璃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有气泡冒出,松
开手后形成一段稳定不回落的水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考情分析
例题精讲 直击中考
(4)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 称为氨水;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实验室用生 石灰和浓氨水在常温下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_生__石__灰__和__水__反__应___ 放出大量热,浓氨水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制备氨气选择的发 生装置是 A (选填字母)。制得的氨气用装置 C 收集,入 气口为 c 。 (5)氨气有刺激性, E (选填字母)装置不适合吸收氨气。
专题五 综合实验(含科学探究)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聚焦新课标
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2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含混合物和未知物质)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二1.(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做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讨论交流】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合理即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2018·重庆B)某未知气体X 可能含有CO 、CH 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 4能与CuO 反应生成Cu 、CO 2和H 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 g,2.1 g 。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4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四1.(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Ⅰ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Ⅱ【探究与结论】(1)实验Ⅰ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实验Ⅱ 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
(3)在实验Ⅱ 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资料卡片一20 ℃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 109Na2CO321.8资料卡片二20 ℃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 17.2Na2CO3<0.01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
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图1 图2【实验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 2AlCl3+3H2↑;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之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51张PPT)
谢谢大家
挑战自我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 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N_a_C_l_、__N_a_2_C_O_3 ___。
BaCO3 BaSO4
溶液中可能含有BaCl2
一、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部分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常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来验证二者发生 了反应。常见的方法如下: 1. 指示剂法 2. pH变化法 3. 温度变化法 4. 其他试剂法
二、 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 方法一 指示剂法 1. 实验原理:因氢氧化钠、稀盐酸、氯化钠三种物质的酸碱性都不同,故可借助酸 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特别提醒】实验中不能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_紫__色__石__蕊__溶___ _液__在__碱__性__溶__液__中__呈__蓝__色__,__在__中__性__溶__液__中__呈__紫__色__,__两__色__之__间__的__界__限__不__明__显__,__使__得__对___ _反__应__的__终__点__判__断__不__准__确________。
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__的_C_a_C_2加__入__Na_2_CO_3_溶_液__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云南中考化学 综合强化 实验探究题类型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含混合物和未知物质)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二1.(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做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讨论交流】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合理即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2018·重庆B)某未知气体X 可能含有CO 、CH 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 4能与CuO 反应生成Cu 、CO 2和H 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 g,2.1 g 。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 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究(课件)
B点pH_=__7,表示_恰__好__完__全__反__应__;C点pH_<__7,可判断出该反应是将
_酸__加__入__碱__中__(填“碱加入酸中”或“酸加入碱中”,下同)。同理可判断出
图2是将_碱__加__入__酸__中___。
②曲线上各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写化学式)
图像 A点 M点 B点 C点
微专题 中和反应及反应 后溶液成分的探究
1 专题精讲 2 跟踪训练
命题点1 实验原理 中和反应过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 完全,因此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命题点2 实验操作及现象
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 _红__色,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恰好变为 _无__色为止。
命题点4 微观实质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中的_氢__离__子_与碱中的_氢__氧__根__离__子_结合成_水__分__子_ ,即H++OH-=== H2O。
命题点5 反应过程中pH及温度变化曲线 (1)pH变化曲线 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
图1
图2
图1
图2
①曲线类型判断
图1中,A点pH_>__7,可判断出在未反应前溶液为_碱__(填“酸”或“碱”)性;
图1 _N__a_O_H__ _N__a_C_l__ __H_C__l __ _N__a_C_l__
图2 N__a_O_H__、__N_a_C__l _N__a_C_l_、__H_C__l _ _N__a_C_l_、__H_C__l _ _N_a_O__H_、__N__a_C_l
(2)温度变化曲线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 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2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含混合物和未知物质)真题精练05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二1.(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做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讨论交流】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Ca(OH)2+Na 2CO 3=== CaCO 3↓+2NaOH(合理即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2018·重庆B)某未知气体X 可能含有CO 、CH 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 4能与CuO 反应生成Cu 、CO 2和H 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 g,2.1 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专题五 类型一
1.(2018·曲靖)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
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 2和N 2 猜想二:N 2和NH 3 猜想三:H 2和NH 3 【进行实验】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则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 装置中除去氨气,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 、C 、D 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 中溶液不变色,C 中无明显现象,D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
装置C 的作用是吸收生成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合理即可),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uO=====△
Cu +H 2O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 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
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2016·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在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 和滤液B 。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中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 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②(填序号)。
①CO 2 ②H 2 ③Cl 2
(2)取A 加入过量稀盐酸,A 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 的化学式是Mg(OH)2。
【提出问题】滤液B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 猜想二:NaCl 、MgCl 2; 猜想三:NaCl 、NaOH ; 猜想四:NaCl 、MgCl 2、NaOH 。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理由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水,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拓展】将钠与MgCl 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 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 +MgCl 2=====△
2NaCl +Mg 。
3.(2018·临沂)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 2NaOH +H 2↑。
在实验室,小亮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 2SO 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 2SO 4 猜想二:Na 2SO 4和NaOH 猜想三:Na 2SO 4和CuSO 4 猜想四:Na 2SO 4、CuSO 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2NaOH +CuSO 4=== Na 2SO 4+Cu(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
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一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及前面的金属不能(
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4.(2018·西宁)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
(2)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
(3)甲同学把反应后的C、D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甲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和CaCl2
猜想Ⅲ:NaCl和Na2CO3
猜想Ⅳ:NaCl、CaCl2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Ⅳ一定不成立,其原因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Ⅲ成
立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2)B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CaCO3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对滤渣B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①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
变成黄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结论:滤渣B中有Fe2O3和
CaCO3。
实验操作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l3+
3H2O(答出一个即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
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
荡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滤液C中有
NaOH、Na2CO3
2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以防止对检验氢氧
化钠产生影响。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固体样品中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Fe、Fe2O3、Ca(OH)2、Na2CO3。
6.(2018·葫芦岛)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地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
Ⅰ.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原因是CaCO3+2HCl=== CaCl2+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FeCl3。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含有FeCl3。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HCl(填化学式)。
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小雨的猜想成立
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SiO2。
【得出结论】最终同学们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
7.(2018·江西)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
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 CaSO3↓+H2O。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C(填序号)。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