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

合集下载

淮安老百姓结婚风俗习惯

淮安老百姓结婚风俗习惯
新婚第四天,女方的父亲或兄弟到男方家带新姑爷、新姑娘回家做客,称为“回门”。
女方家自然也是盛情款待新姑爷、新姑娘,但饭后新姑爷、新姑娘必须返回,这也就是“新婚蜜月不空房”的习俗。如果新娘要想在娘家留宿,必须等到新婚满月。
新婚满月之时,娘家会派人来带姑娘回去过一阶段,称作“过十八天”。
闹洞房是婚礼中最热闹的场面,形式不拘、时间不定;闹洞房的人不分男女、不论年岁、不谈辈份(这也就是新娘“三朝无大小”的直接反映)。
闹新娘的人进入洞房,带头的人必须说喜话,其余的人跟着句句道“好”即可。进洞房所说的喜话种类很多,如:
踏入洞房来,荷花出水开。
要看新佳人,都跟我进来。
一撒栗子二撒枣,
三撒娃娃满堂跑,
四撒事事如意,
(也有说是:四撒四世同堂),
五撒五子登科,
六撒六六双全,
七撒七子团圆,
八撒发发发发,
九撒九九归一,
十撒实实在在。
送房喜话的最后两句也有是这么说的:
九撒十撒我不会,
今晚随你们怎么睡。
新娘吃块肉,养儿疼不够;
新娘吃块鸡,养儿笑嘻嘻;
驮驮(圆子)抱抱;
都富(豆腐)都富。
席间,新娘通常什么都不吃,只是陪坐,等到全福奶奶夹完4道菜,说完喜话就可以离席返回洞房。
回到洞房,新郎新娘就开始“站房”——背向新床,男左女右,并肩而立。此时,全福奶奶要找一个全福童男子先来看新娘和摸马桶。看新娘、摸马桶,全福童男子都要说喜话(也有的是全福奶奶代说),新娘然后要给喜糖。新马桶内通常放有花生、红枣、白果、喜糖以及点心包等等,摸马桶说的喜话一般是:
扫完地后,还要上锅煎豆腐,搅猪食缸等。
新郎起床后,立即就要赶往女方家,请岳父、新娘的兄弟到男方家做客,称为“会亲”。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婚俗大全)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婚俗大全)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婚俗大全)安徽地区城乡人民的婚俗,根据地区与民族杂居的特点,有其个性也有相似的共性,如回族的婚俗,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畲族的婚俗,盘歌活动就起重要的媒介作用。

〔父母之命〕无论高门大族或平民百姓,儿女婚姻大事基本上是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

这种封建的包办婚姻,有的是“指腹为婚”,即双方儿女出生前就为其安排了婚姻。

有的是儿女在孩提时,就为之订婚,如娃娃亲、童养媳,儿女成年时,父母就张罗代办其婚事。

“指腹为婚”如双方生男,结为兄弟;双方为女,即结为姐妹。

30 年代以后,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传统婚俗有所改变,如父母选择儿女婚姻对象之后,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父母决定,尤其是父亲说了算。

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前缺乏了解和爱情,只有在婚后的长期家庭生活中,才逐渐相互了解,也有部分建立夫妻情谊;但其中也有不少家庭因此陷于不幸的深渊,而酿成了多少悲剧。

〔门当户对〕家长为儿女择婚,一般都要了解对方的门户,做到门当户对。

门户即是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素质(如书香门弟)等;还有门风即勤劳、俭朴、忠厚等家风。

平民百姓议婚,不攀“高门坎”,有自己的门户标准:“高门对高门,笆门对笆门”;“穷和穷相好,富和富相交”。

公教人员也多愿彼此的子女相互攀亲。

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别,家居城市者是吃商品粮,就业较易,因而城市家庭相互结亲。

这是政治经济条件对婚姻的制约。

同姓不婚,是各地普遍的习俗,有些地方在同姓的五服之外,仍可联姻,有些地区(如霍山等)异姓间的舒、沈、何、韩、刘、赵等两姓中均不婚。

可能由于封建家族矛盾和传统习俗所致。

〔婚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具体婚龄,各地不一致。

建国前偏重早婚,皖南石埭(今石台)一带,有“十二爹,十四娘”之说。

皖中和县一带的俗话说:“男长十六当家汉,女长十五当家婆”。

大抵男女到十五、六岁,即认为已达婚龄,男女即可娶嫁了。

一般要求是男龄要大于女龄,如五河等地俗话说:“女大五,如老母”。

安徽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结婚风俗流程

安徽结婚前后的风俗流程
1、托媒提亲
安徽结婚时需要提亲的吗,在这里,大多数媒人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因此能够撮合大多数人的婚姻。

但是在此之前,大多数新娘都会提前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人品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2、过庚
当安徽的新人决定交往之后,男方家就会让媒人到女方家拿庚贴,再让先生推算一下两人是不是属相相合。

如果属相不合,双方的家长就会商量一下两人是否要继续结婚,或者找一些破解的方法,让两人的婚姻道路更加平坦。

3、定亲
当男女双方同意了与对方结婚之后,媒人就会和女方家长约定好两人见面的日子。

在此同时,双方家长也会参与这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男方父母会邀请女方父母到家里吃饭,然后再坐下来好好的交谈。

当然这个时候媒人也会在场协调这个过程。

4、下聘礼
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男方家就要给女方家下聘礼了。

其实下聘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两人的婚事能不能顺利就取决于此了。

这个环节一般是需要给彩礼的。

5、礼品车队
安徽结婚风俗表现在礼品和车队上,女方一般需要准备床上用品,而且被子里
面需要封入枣子、花生、桂圆、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结婚车队必须是双数,而且新娘和新郎要坐在头车位置。

6、接亲敬茶
安徽结婚风俗表现在接亲和敬茶上,男方到女方家接亲时一般都会受到阴挠,需要塞红包才会开门,之后在结婚仪式上新娘和新郎会向双方父母敬茶,父母也会为新人红包祝福。

7、结婚流程
结婚流程安徽依次为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但是如今自由恋爱盛行,其中许多的环节以及被省略了,而月结婚仪式也诼渐简单或者西式化。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婚嫁习俗,在安徽就有自己独特的婚嫁习俗,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新娘离家前礼俗装新:新娘出嫁前一日或三日,在家*坐,不见外人。

皖南黟县一带,婚前一日,女家邀请四至八个姑娘陪新娘“坐房”,陪坐的姑娘叫“坐房囡”、“装新”或“坐房”;新娘出嫁前,能与同龄姑娘们叙谈,以求得心灵上的慰籍。

装箱:在淮北一带,新娘出嫁前一日,亲戚、家族迎亲,邻居纷纷赠送钱物。

到当天亥时,公认福气大的妇女都来为新娘装箱:有的箱内装新娘衣物,有的箱内装喜饼、果子、糖果、香烟等,以备众客人闹新房时食用。

有的还特装一些好果子,留新人在洞房吃。

箱子装好后,用红纸写封条斜贴箱口上。

绞脸:新娘在闺房梳妆,请有福气的妇女为其开脸,用白细线绞去脸上汗毛,搽上粉和姻脂,使新娘容光焕发,面目一新。

这是少女出嫁时的美容。

也意味着新娘告别了少女期。

有的地方是新娘入洞房后,由婆家请人绞脸。

哭嫁:新娘离家前一晚及翌日上轿前,要哭嫁,所谓“越哭越发”。

六安地区舒城一带,认为不哭嫁,生下的孩子将会是哑巴。

哭嫁实际是女儿离家的真情流露。

新娘哭,是对父母的依恋与感激;母亲哭,是既舍不得女儿离家,而又希望女儿幸福;同龄姐妹哭,是祝愿新娘今后的生活更愉快。

有的地方把“哭嫁”称为“劝嫁”,其寓意尤为深远。

饿嫁:新娘在出嫁前两天,逐渐减食,每天只吃少量的鸡蛋,以预防喜日途中或闹房时要大小便。

男家婚前礼俗铺房:合肥地区在婚前三天,女家将陪送的妆奁,以鼓乐为前导,雇请抬工送往男家,男家放鞭炮迎接。

新郎及其父母亲自布置好新房,新房内红红火火,环境一新。

缝被:婚前一天,男家请全福老太,即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老人,将新人盖被缝好。

缝被要用红线,以示吉庆。

压床: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晚,从至亲中选一位全福老太睡新床,以预祝新人幸福。

皖中一带,则是请新郎的表兄弟二人,在新床上睡一晚,以象征吉祥如意。

打花烛: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日,请两位十岁左右的漂亮小姑娘当“花烛姑娘”,手持点亮的喜烛,在全福老太的指点下,照射新房的每一个角落,以祝贺新人十全十美。

身为安徽人你应该知道的事,十六地婚嫁习俗大合集

身为安徽人你应该知道的事,十六地婚嫁习俗大合集

⾝为安徽⼈你应该知道的事,⼗六地婚嫁习俗⼤合集中国⽂化博⼤精深,婚俗更是中国传统⽂化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66带你了解安徽⼗六地的婚嫁习俗,有的是⽼传统,现代的婚礼可能多已弃⽤,有的还在延续使⽤,快来了解⼀下吧~⼀、合肥——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念吉祥句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元的⼏⼗封以及100的⼏封,红包等)。

新郎进门后有个⼩礼节,带花或给新娘穿鞋之类。

敬拜⽗母“改⼝”,⼀般以敬茶代替,⽗母需给红包,⼀般为1001,也有少数是10001,寓⽰万⾥挑⼀。

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背出家门,也有新郎抱出来的。

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踩糕上,再坐进车内,⽽有些地⽅则要带⼀条糕回男⽅家,寓⽰“⾼来⾼去”。

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念吉祥语句,⼿向地下撒花⽣,红枣之类的果⼦,叫做“撒喜果”。

⼆、芜湖——男童持盘候新郎,新娘头上插稻穗男⽅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先祭拜祖先。

礼车⾄⼥⽅家时,会有⼀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给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家。

新娘头上要插稻穗和红花,新郎给捧花之后,媒婆将新娘挽出⼤厅。

在新娘上礼车后,⼥⽅家长应将⼀脸盆挽脸的洗脸⽔泼出去,代表⼥⼉已是泼出去的⽔,并祝⼥⼉事有成。

礼车⾄后,由媒婆带着拿两个橘⼦的⼩孩来迎接新⼈,新娘要轻摸⼀下橘⼦,然后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新娘进⼊⼤厅后,要跨过⽕盆,并踩碎⽡⽚。

过⽕盆寓意去邪,踩碎⽡⽚则⽐喻“过去时光如⽡之碎”。

结婚当天,任何⼈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年到头都病倒床上。

三、蚌埠——喜期挑选要注意,新娘车⾥脚踩糕喜期注意避开双⽅⽗母出⽣⽉份和⽣⽇。

定后忌改,因旧时有以此定终⽣之说。

结婚当⽇清晨,男家向⼥⽅下礼,沿⽤旧时“⽔礼”习俗。

礼品亦⼤致相似,其中有的以⼤⾯包、罐头取代旧时所送的馒头、猪⾁等。

也有的不下⽔礼,是因为⼥家在⼥⼉回门时须款待亲友或在饭店设宴,商定让男⽅出钱。

淮北节日习俗作文

淮北节日习俗作文

淮北节日习俗作文篇一:淮北习俗淮北地区的饮食习俗淮北以产杂粮为主,饮食习俗历来主食以面食为主。

一般一日三餐,早、午饭多为稀饭、馍(卷子、馒头、烙馍),晚饭多为面条之类。

面食种类很多,烙馍较为人们喜爱。

过去,一般农家吃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等杂粮面和面食,蒸窝头、蒸花卷、贴饼子,或勾稀饭;配以红薯,红薯或烤而食之,或煮稀饭食之。

一般农户只在麦收后短期内或逢年过节时,方能吃点麦面,称为“好面”。

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人民主食即以麦面和大米为主了。

豆杂面擀面条,农民多作为晚饭。

过去,淮北人早饭多吃自腌咸菜和酱豆。

冬天有一种常备的腊八菜,以葫萝卜、葱、蒜等加醋、盐闷制而成。

特别是农家自制的臭豆,用麻油调匀,味道甚为可口。

农家早晚以自家腌制的咸菜(酱豆、萝卜干、腌辣椒之类)佐餐,午餐多是炒些萝卜、白菜、豆芽、豆腐一般的蔬菜。

只有待客或逢年过节时,才买肉杀鸡,吃点鱼肉。

近年肉蛋之类的荤菜逐渐增多。

城市居民的中餐菜肴较为讲究,一般家庭有荤有素。

菜肴的口味一般偏爱咸辣。

现在,生活改善,饮食结构有所变化,长年吃麦面,平常日子也吃些肉类。

现在城乡之间在饮食上稍有差别,主要体现在菜肴的多少,食米的多少以及口味的追求方面。

馒头馒头又称大馍、卷子,因形状不同而得名,原料是麦面,放硷水或老面头发酵后上锅蒸成。

在北方,馒头是最大众化的主食。

烙馍淮北人最爱吃烙馍。

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白面)烙成,圆形,直径约1尺,厚薄如道林纸,两面皆有鼓起的大小气泡。

如果是纯麦面所做,圆圆的,白白的,糊花点点,非常美观。

烙馍很好吃,咬在嘴里松蓬蓬、干生生,又有弹性又柔软。

如果有鸡蛋、香油,摊在烙馍里,再放鏊子上烙,就更好吃。

烙馍搁得时间长,发干变硬了,就用水湿湿,做菜时放在菜锅边上蒸一下,吃起来又软和又有菜香味。

用烙馍卷上各种菜肴,也有用两张单饼拼合在一起,中间夹些青菜或鸡蛋烙熟后叫“菜合子”,吃来味道更佳。

拍打俗称“龟打”。

用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面团,略略拍按,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鏊子上。

安徽淮北的风俗

安徽淮北的风俗

安徽淮北的风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安徽淮北是一座充满着文化和风俗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热情好客,传统文化得到了高度的推崇,而这些美好的风俗不仅丰富了生活,也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动人。

婚俗婚姻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淮北的婚俗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淮北,新人在结婚前要将礼单送给长辈,以示尊重和感谢。

结婚当天,新娘穿上婚纱,向新郎敬茶,表示对丈夫的尊重和信任。

新婚之夜,会举行接亲、上房、吃喜饼等传统仪式,让新人更加亲密。

饮食淮北是一个美食之都,这里的人们饮食十分讲究。

在淮北,人们喜欢吃时令的蔬菜,保障了营养的均衡。

淮北的特色菜肴有草鱼、熘肝、辣油鸡等。

草鱼蒸得入味而不腥,熘肝切得薄而不老,是淮北老饕口中的必选。

文化淮北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在这里,古代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淮北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是秦腔,它既具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又充满了民间艺术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和学习。

还有古老的杂技、锣鼓、民歌等,充分体现了淮北地区的文化美。

节日淮北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淮北大胥山祭祀文化。

每逢祭典之日,人们会穿戴整齐,挑着竹筐装满了食品、水果和蜡烛。

在街道上沿街走唱,祈求神灵保佑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总之,淮北的风俗传统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光辉,也让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和美丽。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美好的家园。

淮北农村社会婚礼习俗的仪式过程及阐释

淮北农村社会婚礼习俗的仪式过程及阐释

淮北农村社会婚礼习俗的仪式过程及阐释作者:曹媞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9期摘要:婚礼是人类社会中很重要的习俗之一,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文章介绍了中国淮北农村社会中的婚礼仪式的过程,包括“阈限前”阶段、“阈限”阶段和“阈限后”阶段,婚礼具有着沟通感情、互助和新的身份的确定等功能,通过婚礼仪式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地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农村社会;婚礼;仪式;功能;阈限一、前言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要经历很多重要转折点,人们通常以各种仪式来纪念这些转折点。

亚历山大认为仪式是“就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层面说,仪式是按计划进行的或即兴的一种展演,通过这种展演形成了一种转换,即将日常生活转变到另一种关联中。

而在这种关联中,日常的东西改变了。

” 人们结婚时举行的婚礼仪式等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

婚礼仪式以何种形式举行与当地的风俗、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地域的婚礼仪式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婚礼仪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因为汉人社会覆盖的范围很大,其各地的婚礼习俗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笔者选择淮北地区的农村社会的婚礼仪式展开相关了研究。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基本模式婚礼仪式是生命仪式的一种,生命仪式也称为通过仪式,是指个人在某些生命过程中从一种社会身份转变为另一种社会身份,或一个生命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所举行的仪式。

关于生命仪式,范·盖内普在1909年出版的《通过仪式》一书认为:所有这些通过仪式都体现了分离(separation)、边缘或阈限(margin or limit or liminality)、融合(aggregation)三阶段的基本模式。

第一个阶段是以某种方式象征性的与先前的状态或位置相分离;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受礼的人身份变得模糊不清,既非此也非彼,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第三阶段是重新回到社会中,但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

范·盖内普把“婚礼”、“葬礼”等类似的仪式统称为“过渡仪式”,并把“过渡仪式”分为三个阶段:“分离阶段”、“过渡或者通过阶段”、“统合或组合阶段”。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淮北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底蕴丰厚的城市,属沛郡故址,泗水旧治,淮海心腹。

做为一个建城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淮北显得既古老又青春,既古典又现代。

淮北地区的风俗习惯主要有三方面较有特色,即:婚嫁习俗、食俗、节庆礼俗。

一、婚嫁习俗:淮北地区的婚嫁习俗与一般皖北地区相似。

当代淮北婚俗有三个特点:“千里不同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城市简俭与农村繁复并存,婚俗表现丰富多彩。

具体表现为:1、订亲: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2、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4、嫁妆:在女方收到大礼后,女方的嫁妆也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之前送到男方家。

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祭祖:出門迎娶新娘之前,男方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5、迎亲:近年来,迎亲 ( 接新娘 ) 成为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6、燃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7、吃桌:在出发前,新娘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离别在即,新娘通常面带愁容,大家说一些吉祥的话。

8、等待新郎:在女方家门口,应有一男童手持茶盘等候新郎礼车的到来,新郎下车后,应赏男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9、拜别:离开新娘家前,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別,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鞠躬行礼即可。

10、礼车:在新娘礼车刚开动时,女方家长应在车后撒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清水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白米是祝愿女儿有吃有穿,事事有成。

11、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丟到窗外,表示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安徽淮北的习俗写篇作文

安徽淮北的习俗写篇作文

安徽淮北的习俗写篇作文提起安徽淮北,那可真是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

这里的习俗,就像一道道色彩斑斓的风景线,勾勒出淮北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先来说说淮北的婚礼习俗吧。

在淮北,婚礼可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充满了各种讲究和热闹。

我曾经参加过一场淮北的婚礼,那场面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

婚礼的前几天,男女双方的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女方家忙着准备嫁妆,被子、枕头、生活用品,样样都要精心挑选,力求喜庆又实用。

男方家则要布置新房,大红的喜字贴满了门窗,床上铺满了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

到了婚礼当天,一大早男方的迎亲队伍就出发了。

车队浩浩荡荡,头车通常会装饰得格外漂亮,鲜花、彩带,喜气洋洋。

新郎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脸上洋溢着幸福又紧张的笑容。

迎亲队伍到了女方家,可没那么容易就能把新娘接走。

女方的姐妹们会堵在门口,向新郎要红包,这叫“开门红包”。

新郎得好好表现,说些甜言蜜语,红包给得够大方,才能顺利进门。

进了门,还有一系列有趣的环节等着呢。

新郎要找到被藏起来的新娘的鞋子,这可不容易,伴娘们把鞋子藏得那叫一个巧妙。

有时候在衣柜里,有时候在床底下,新郎和伴郎们得费好大一番功夫才能找到。

找到了鞋子,给新娘穿上,接下来就是拜别女方父母。

新娘和父母都会忍不住落泪,这是不舍的泪水,也是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然后,新娘被新郎抱上婚车,迎亲队伍返回男方家。

一路上,鞭炮声不断,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送上祝福。

到了男方家,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新人要跨过火盆,寓意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接着就是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婚礼的酒席也是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

客人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说着祝福的话,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宴会厅。

除了婚礼习俗,淮北的春节也别有一番风味。

一进入腊月,淮北的大街小巷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人们开始忙着置办年货,超市里、集市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淮北家乡的风俗250字作文

淮北家乡的风俗250字作文

《淮北家乡的风俗》在淮北,有很多独特的风俗。

每逢过年,那可热闹了。

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忙着准备年货。

蒸馒头、炸丸子,那香味能飘出老远。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先放一挂鞭炮,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然后晚辈们就开始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红包。

到了正月十五,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各种造型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孩子们提着小灯笼在人群中穿梭,欢声笑语回荡在大街小巷。

淮北的风俗,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淮北家乡的风俗》淮北的风俗丰富多彩。

结婚的时候,有很多讲究。

迎亲的队伍要热热闹闹的,一路上敲锣打鼓。

新娘进门时,要跨过火盆,寓意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婚宴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

还有在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插艾草。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种,有红枣粽、豆沙粽、肉粽等。

插艾草可以驱邪避灾。

在淮北,老人过生日也很有特色。

子女们会为老人准备丰盛的寿宴,还会送上寿桃和长寿面,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这些风俗承载着淮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淮北,那独特的家乡风俗》在淮北,有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大年初一拜年。

天刚蒙蒙亮,人们就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一家老小出门去拜年。

走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敲门,送上新年的祝福。

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热情地招呼着。

小孩子们最开心了,因为可以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

拜年的时候,还会端上糖果、瓜子等小吃,让大家一起分享新年的喜悦。

淮北的这个风俗,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亲近,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淮北家乡风俗之婚俗》淮北的婚俗很有特色。

结婚前,男方要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提亲,双方家长商量好结婚的日子。

到了结婚那天,一大早新郎就带着迎亲队伍去新娘家。

一路上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新娘家会设置一些小关卡,让新郎和伴郎们完成任务才能接走新娘。

接到新娘后,回到新郎家举行婚礼仪式。

在仪式上,新人要向长辈敬茶,长辈们则会给新人红包和祝福。

晚上还有热闹的婚宴,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幸福时刻。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

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传统结婚风俗(安徽婚俗大全)安徽地区城乡人民的婚俗,根据地区与民族杂居的特点,有其个性也有相似的共性,如回族的婚俗,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畲族的婚俗,盘歌活动就起重要的媒介作用。

父母之命无论高门大族或平民百姓,儿女婚姻大事基本上是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

这种封建的包办婚姻,有的是“指腹为婚”,即双方儿女出生前就为其安排了婚姻。

有的是儿女在孩提时,就为之订婚,如娃娃亲、童养媳,儿女成年时,父母就张罗代办其婚事。

”指腹为婚”如双方生男,结为兄弟;双方为女,即结为姐妹。

30 年代以后,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传统婚俗有所改变,如父母选择儿女婚姻对象之后,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父母决定,尤其是父亲说了算。

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前缺乏了解和爱情,只有在婚后的长期家庭生活中,才逐渐相互了解,也有部分建立夫妻情谊;但其中也有不少家庭因此陷于不幸的深渊,而酿成了多少悲剧。

门当户对家长为儿女择婚,一般都要了解对方的门户,做到门当户对。

门户即是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素质(如书香门弟)等;还有门风即勤劳、俭朴、忠厚等家风。

平民百姓议婚,不攀”高门坎”,有自己的门户标准:”高门对高门,笆门对笆门”;”穷和穷相好,富和富相交”。

公教人员也多愿彼此的子女相互攀亲。

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别,家居城市者是吃商品粮,就业较易,因而城市家庭相互结亲。

这是政治经济条件对婚姻的制约。

同姓不婚,是各地普遍的习俗,有些地方在同姓的五服之外,仍可联姻,有些地区(如霍山等)异姓间的舒、沈、何、韩、刘、赵等两姓中均不婚。

可能由于封建家族矛盾和传统习俗所致。

〔婚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具体婚龄,各地不一致。

建国前偏重早婚,皖南石埭(今石台)一带,有”十二爹,十四娘”之说。

皖中和县一带的俗话说:”男长十六当家汉,女长十五当家婆”。

大抵男女到十五、六岁,即认为已达婚龄,男女即可娶嫁了。

一般要求是男龄要大于女龄,如五河等地俗话说:”女大五,如老母”。

北方婚嫁习俗

北方婚嫁习俗

北方婚嫁习俗我们都知道南北方的风俗习惯是大不相同的,那么你知道在北方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北方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放定放定是订婚的一种仪式,也叫下定礼。

当时男女婚事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还不多,一般仍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民智已开,结婚双方本人也都有了发言权。

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

大媒是双方亲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下,由父母将情况转告子女,带有对方像片,如双方全有意,即可提出当面向看。

面相是由媒人选定合适地点,使双方见见面,也只是偷看两眼而已。

经过面相,如未发现本人有大的缺残,就必须放定。

放定时需择专日通过媒人,将男方交给女方的信物转送女方,并更换双方的庚帖。

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小型金玉如意等,为男方认为贵重之物庚帖是书写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

一般使用纸店印好的龙凤帖。

龙风帖一份摺子两个;颜色不同,一红一绿。

红色的属男方,绿色的属女方,上面印有黄色的龙凤花纹,帖内正中并排分写“干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

庚帖例由男方备办;请人书写。

写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

所谓“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怀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

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时,媒人将女方庚帖带回,便完成放定手续。

放定仪式也可以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选一家饭庄宴请大媒,双方当面办理,一并选定结婚吉期,再办理过礼手续。

过礼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

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

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

(糕点一般是龙风饼、状元饼、水晶糕)鹅、酒、鱼各占一拍。

衣服、首饰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围以小栏杆,桌面下穿两条棍,由两人抬着)。

其它食品则用食盒(长方形双层大木盒,盒子置于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着)。

安徽省淮北市地方婚礼流程

安徽省淮北市地方婚礼流程

婚礼工作安排细则***、***婚礼活动安排总主持:————主持:——————参加人员分工车辆组织调度:————来宾记簿:————————现场布置、来宾接待及其他事务:——————————————摄像:——照相:——音箱:——点燃喜炮:——八月初九上午8:00婚礼现场布置位置:大门、院内、正厅、新房人员:————————工作事项:张灯、结彩、贴喜联、调试音响如天气下雨,筹备雨布,以备塔篷下午送红衣领队:——————成员:——————————车辆:——————备物:(1)皮箱(新娘服装、鞋、压箱礼、首饰)(2)喜炮4盘(2盘2盘中)(3)红布一块(4)摄像机、照相机(5)新娘胸花(6)自带喜炮一盘程序安排(1)参加人员于16:00前李家集中(2)16:15分所带物品装车到位(3)16:18分点燃喜炮中盘、发车(4)16:38分到达陈宅,燃放喜炮(小盘)待女方回礼燃放喜炮后,所去人员把所带物品,随女方迎接人员送到陈宅(5)双方主事人员共同协商迎亲相关事宜(6)17:38分返回李家八月初十一、车辆集合、扎花车领队:——————人员:各车司机及摄像人员7:00前将6辆车带到花店扎花8:30将彩车返回李家,在一路排开摄像车、工作车8:00前到李家待命二、迎亲事宜(1)领队:(2)随行(3)摄像、照相:(4)报迎亲鸡:(5)燃放喜炮:(6)伴娘:备物(1)迎亲喜被一床(2)迎亲红公鸡一只(套头红布2块、捆脚布2块)(3)喜炮3盘(中盘2盘、小盘1盘)散炮若干(出发时燃放中盘、到达王宅燃放中盘,返回后燃放小盘)(4)伴娘礼品:红手帕8条、喜礼袋4只)(5)喜烟8条、喜糖40袋、散糖3斤(6)红伞一把(7)盒底、红盆各一个,内放红色花生、核桃、棉籽、红枣(8)迎亲礼品:鱼、肉、酒、香烟、点心相关事宜安排(1)8:30前将迎亲所需物品集中齐全(2)8:50前所有迎亲人员必须到位,做好发车准备(3)车辆排序及人员安排、摄像工作车前行一号车:新人车:新郎、伴娘××(抱喜被)、××(拿红伞)二号车:××回来时转坐三号车三号车:负责带迎新礼品四号车:五号车:负责盒底、红盆并将花生、核桃、棉籽、红枣放入盆中六号车:负责散发喜糖3--4斤,××(抱迎亲鸡)(4)路线、时间安排8:58分燃放中盘喜炮,迎亲队伍出发路线:————————————————10:08分发嫁,迎亲队伍由×---×10:30回×,燃放喜炮,告知迎亲队伍回来10:30由新郎请新娘下车,并把新娘抱入婚礼现场,同时,由××、××、××撒彩花、拉花筒三、婚礼仪式场地布置主持人:××人员:××、××备物:(1)大方桌一张(2)音响一套(3)椅子3把(4)典礼仪式墙面布置(5)红纸2张(6)喜烛一对(7)香炉、香烛(8)彩花、拉花筒(9)喜糖4斤、喜烟(10)红地毯一块(11)迎亲喜炮一盘(中盘)及典礼喜炮一盘(大盘)相关事宜安排(1)所有人员8:00钱到×家集中(2)××负责音响摆放、调试、操作(3)10:30前场地布置结束(4)10:30分由××负责燃放进门迎亲礼炮(中盘)四、婚礼仪式时间:10:38分主持人:××典礼仪式(1)婚礼仪式开始,鸣炮奏乐(由××燃放大炮一盘)(2)主婚人讲话(3)来宾讲话(4)拜堂(5)新郎、新娘送入洞房(6)新人与亲朋合影五、婚宴(一)婚宴准备1、负责人:2、人员:3、物品:(1)白酒10箱(2)烟6条(3)红酒4箱(4)喜糖500盒,散糖12斤,瓜子12斤(5)酒店喜联一对(6)婚宴横幅(7)红纸签到条(8)喜礼簿(一本)、记簿人:(10)席卡条(建委、煤气公司、徐州工院、战友、新人席)4、相关事宜(1)10:30前将酒店所需物品集中到位(2)10:40人员物品上车出发(3)11:00由-——————与酒店协调相关事务(4)————负责张贴喜联,张桂新人迎宾照,酒店现场布置(5)————负责每桌喜糖、瓜子摆放(6)宾客到齐后,每桌摆放白酒2瓶,红酒1瓶,喜烟2包(二)婚宴接待及服务安排(1)11:28分新人父母携新郎、新娘在酒店门口迎宾(2)——————负责几代安排亲戚:————负责接待安排战友,————负责接待安排同学,————负责接待安排徐州工院来宾,————负责接待安排建委来宾,————负责接待安排合肥来宾(3)席位安排北厅:煤气公司来宾南厅:亲戚6桌聚源厅:新人席(含伴郎、合肥来宾)信源厅、源丰厅:徐州来宾同源厅:战友同学4桌南厅东侧1——3号桌建委来宾。

淮北婚庆策划活动方案

淮北婚庆策划活动方案

淮北婚庆策划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婚庆策划活动是为了满足新人对婚礼的需求,让他们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中拥有完美的婚礼体验。

淮北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婚庆策划活动对于推动淮北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拟定了以下婚庆策划活动方案,以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二、活动规模与时间活动规模:预计有50对新人参与本次活动,每对新人的宾客约50人,总共参与人数约2500人。

活动时间:预计活动时间为3天,在周末举办,确保新人与宾客的便利。

具体日期将根据新人的意愿和场地的可用性来确定。

三、活动策划内容1. 婚礼主题设计选择一个独特且能让新人和宾客无法忘记的主题是一个成功婚礼的关键。

我们将与新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意愿,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设计一个独特的主题。

在淮北市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建议以“淮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为主题,以展示淮北的传统和现代之美。

2. 婚礼场地选择和布置根据主题,我们将选择一个合适的婚礼场地。

场地选择应考虑到宾客的数量,设施以及与主题的契合度。

同时,我们将根据主题进行场地布置,通过灯光、鲜花和装饰品的搭配,营造出浪漫而独特的婚礼氛围。

3. 婚礼仪式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婚礼仪式策划和主持人服务,确保整个仪式流程顺利进行。

仪式将包括婚纱照拍摄、签订结婚证书、交换婚戒等环节,并根据新人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4. 宴会安排在宴会方面,我们将根据新人的意愿和预算,提供多种菜肴选择,包括淮北特色美食和其他亮点菜品。

同时,我们将为新人和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团队,确保宴会过程的顺利进行。

5. 婚庆活动为了让新人和宾客度过愉快的时光,我们还将举办一系列婚庆活动,包括婚礼舞会、婚礼游行、婚礼游戏等。

这些活动将为新人和宾客带来无限欢乐和回忆。

四、活动宣传与推广为了吸引更多的新人和宾客参与活动,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包括:1.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并邀请本地知名媒体人士参与活动报道。

安徽古代婚嫁习俗

安徽古代婚嫁习俗

安徽古代婚嫁习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婚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安徽的结婚习俗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安徽古代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安徽传统结婚习俗之父母之命无论高门大族或平民百姓,儿女婚姻大事基本上是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

这种封建的包办婚姻,有的是“指腹为婚”,即双方儿女出生前就为其安排了婚姻。

有的是儿女在孩提时,就为之订婚,如娃娃亲、童养媳,儿女成年时,父母就张罗代办其婚事。

“指腹为婚”如双方生男,结为兄弟;双方为女,即结为姐妹。

30 年代以后,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传统婚俗有所改变,如父母选择儿女婚姻对象之后,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父母决定,尤其是父亲说了算。

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前缺乏了解和爱情,只有在婚后的长期家庭生活中,才逐渐相互了解,也有部分建立夫妻情谊;但其中也有不少家庭因此陷于不幸的深渊,而酿成了多少悲剧。

安徽传统结婚习俗之门当户对家长为儿女择婚,一般都要了解对方的门户,做到门当户对。

门户即是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素质(如书香门弟)等;还有门风即勤劳、俭朴、忠厚等家风。

平民百姓议婚,不攀“高门坎”,有自己的门户标准:“高门对高门,笆门对笆门”;“穷和穷相好,富和富相交”。

公教人员也多愿彼此的子女相互攀亲。

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别,家居城市者是吃商品粮,就业较易,因而城市家庭相互结亲。

这是政治经济条件对婚姻的制约。

同姓不婚,是各地普遍的习俗,有些地方在同姓的五服之外,仍可联姻,有些地区(如霍山等)异姓间的舒、沈、何、韩、刘、赵等两姓中均不婚。

可能由于封建家族矛盾和传统习俗所致。

安徽传统结婚习俗之婚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具体婚龄,各地不一致。

建国前偏重早婚,皖南石埭(今石台)一带,有“十二爹,十四娘”之说。

皖中和县一带的俗话说:“男长十六当家汉,女长十五当家婆”。

大抵男女到十五、六岁,即认为已达婚龄,男女即可娶嫁了。

一般要求是男龄要大于女龄,如五河等地俗话说:“女大五,如老母”。

安徽出嫁风俗

安徽出嫁风俗

安徽出嫁风俗安徽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个省份,其出嫁风俗也是独具特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徽出嫁的传统习俗吧!安徽人重视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所以在婚礼上,他们注重细节和仪式的庄重。

一般来说,安徽人的婚礼分为三个环节:迎亲、婚礼和送亲。

迎亲是安徽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新娘的家人会事先准备好许多礼品,如茶叶、糖果、水果等,用来迎接新郎一家的到来。

在迎亲的时候,新郎的家人会带着婚车和婚礼队伍,来到新娘家门口,然后由新娘的家人接待。

接待过程中,双方家人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仪式,如敬茶、插喜烛等,以示彼此的尊重和喜庆。

婚礼是安徽婚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婚礼上,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戴上珍贵的首饰,整个人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在婚礼仪式上,双方家长会向新人祝福,并为他们敬上一杯酒。

新人还会进行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他们将共同度过一生的幸福时光。

此外,婚礼上还会有舞狮表演、唱戏等节目,为新人和嘉宾们增添喜庆的氛围。

送亲是安徽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新娘离开娘家前,她的家人会为她准备一些嫁妆,如衣物、首饰、钱财等,以帮助她开始新的生活。

送亲的时候,新娘会坐在装饰精美的婚车中,由新郎一家送到新家。

在到达新家后,新娘会迈过门槛,并用脚踩碎一只红色的瓷碗,寓意破除一切厄运,迎接新生活的开始。

除了上述的传统习俗,安徽的婚礼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

例如,在婚礼上,新郎会在新娘的额头上描红,象征着美满幸福的婚姻;新娘会用红布覆盖自己的头部,寓意祝福和吉祥。

此外,安徽的婚礼还会有一些特色的菜肴,如双蒸鸽子、红烧狮子头等,让宾客们品尝到地道的安徽美食。

总的来说,安徽的出嫁风俗体现了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注重仪式和庄重。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彰显了安徽人的传统文化,也让婚礼更加隆重而有意义。

无论是安徽人自己还是外地人,都能从这些婚礼中感受到浓厚的喜庆氛围和家庭的温暖。

希望这些传统习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安徽的文化。

【婚礼大全】安徽结婚礼仪

【婚礼大全】安徽结婚礼仪

【关键字】婚礼大全安徽结婚礼仪安徽结婚礼仪合肥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元的几十封以及100的几封,红包等)。

新郎进门后有个小礼节,带花或给新娘穿鞋之类。

敬拜父母“改口”,一般以敬茶代替,父母需给红包,一般为1001,也有少数是10001,寓示万里挑一。

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背出家门,也有新郎抱出来的。

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踩糕上,再坐进车内(有些地方要带一条糕回男方家,寓示“高来高去”)。

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

芜湖男童持盘候新郎,新娘头上插稻穗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先祭拜祖先。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给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新娘头上要插稻穗和红花,新郎给捧花之后,媒婆将新娘挽出大厅。

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脸盆挽脸的洗脸水泼出去,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有成。

礼车至后,由媒婆带着拿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结婚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床上。

蚌埠喜期挑选要注意,新娘车里脚踩糕喜期注意避开双方父母出生月份和生日。

定后忌改,因旧时有以此定终生之说。

结婚当日清晨,男家向女方下礼,沿用旧时“水礼”习俗。

礼品亦大致相似,其中有的以大面包、罐头取代旧时所送的馒头、猪肉等。

也有的不下水礼,是因为女家在女儿回门时须款待亲友或在饭店设宴,商定让男方出钱。

一般男方下礼至女家,便带回新娘嫁妆。

往返时双方均用鞭炮迎送。

男家在下礼带回新娘嫁妆后,即发车迎娶新娘。

新娘在轿车里脚下有云片糕两条,意为“步步登高”,沿用旧婚礼中“新人不走旧路”的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
婚姻习俗是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不仅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安徽淮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可谓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近年来,由于淮北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的进步,婚礼形式也趋于了多样化。

提媒:旧时联姻讲求门当户对,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

一般都由乡里好事的“媒公”“媒婆”来牵线,俗称“媒人”,还有的是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人”前往提亲。

而今已有所不同,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恋爱、网上聊天、婚介。

相亲:亦称“见面”。

往日,须经媒人往来游说,巧言撮合之后,女方要选定吉日见见男方,女方家的亲人基本上要到,这一天小男孩一定要注重外表,言谈举止略略大方,见面的地点大都有女方来定,时间大都要安排在上午,见了面后,大人在一起聊家常,一对孩子要撇开众人单独在一起,偷偷的作一个简介,相互留下一点信物,这个时间一般不长,等一对孩子回来后,各自告诉自己的家长,尔后寒暄几句就要回家了,这一关过去往往要等上几天,有媒人回话,方可知晓。

至今仍有个别地方保留着这个传统。

过礼:俗称“彩礼”“下聘礼”、“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好酒席,择其吉日将女方的家人请来搓上一顿,然后奉上“聘礼”。

女方收下的礼金,这样就算是正式定亲了。

以前是“若要发,108”,什么“毛头羊、盖子猪,三转一响大瓦屋”,后升
格为“电视、冰箱、洗衣机、自行车、家具带聘礼,四礼准备在手中,三间瓦房带台灯”,后来又兴什么“两棚楼,拉上院,打眼轧井好淘菜”。

而今要求越来越高,婚事开支名目繁多,费用节节攀升。

当前又流传“市中小楼100平,万里挑一才能行”,聘礼升为1万零1百元。

由此可见社会生活水平是在不断的提高,彩礼的数目也在提升。

择期:定亲后,就要选择喜日成婚,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得到应允后,由男方带着礼品去女方家要帖,也就是女方把自己的生辰八字书写在红柬上给男方,这就叫“年门帖”。

据说当日还不能把“年门帖”带走,要等第二天由女方的主事人和媒人一同送到男方家,表示已经完全同意了这门亲事。

男方接到喜帖之后,就开始张罗找人择喜日。

如今这一风俗仍在延续。

治嫁:过去是喜日已定,女方家就要开始张罗着为女儿做嫁妆,添置衣物等,嫁妆多少随家庭条件而定,俗语说“配不尽的闺女,过不了的年”。

现在基本都是“一头沉”了,全部由男方承担,可见女方的地位是在逐步提高。

过轿:其实这一天也就是成婚前的一次“彩排”,为第二天做好的一切准备,男方家门前要早早的贴上大大的喜子、对联,俗称“满堂红”。

下午男方家还要找媒人或者是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带着男方的嘱托及“唢呐班”,俗称“响”,三盘鞭炮、拜盒(里面大都放上结婚时用的一些必须品,诸如:腰带、袜子、年门贴等)、皮箱,皮箱里面要放上新娘的红衣服(俗称上轿红)、两双鞋子、胸花等,更主要的还要放上压箱礼,以前是“一角放一百,中间要搁一大堆”,现在
不同了,兴起了万里挑一“中间要放两千一,每角还要放两千”,可见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逐步提高啊!另外临走前媒人还要再问问女方还有什么需要的,缺什么东西要补的,实际是客套话。

娶亲:亦称“迎亲”“成婚”,迎娶新娘以前是用轿,现在已改为用车,至少要用六辆,还必须是好车,什么宝马之类的方可派到用场。

迎娶汽车漂漂亮亮,喜气洋洋,车身上缀满鲜花,车窗玻璃上贴上大红的“喜”字,称为“花车”。

新郎着西服,带着伴娘,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新郎要亲自前往,备上猪后退肉一块,谓之“离娘肉”、两条鱼、两箱酒、果品类若干,盒齐子(放女方妆奁的特制用具),还要带一抱鸡的男孩,先抱去一只公鸡,回时女家送一只母鸡一同抱回,以求吉利。

虽然这些繁琐的礼节至今仍然存在,但值庆幸的是“上车礼”和“下车礼”渐渐销声匿迹了。

拨米:很早以前在迎亲的当天,女方的长辈要给新娘开面,即用两根丝线靶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否则要被讥笑为“毛脸”,开面意味着姑娘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这个规矩已经失传了,但“拔米”这一条习俗至今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在“新娘”临行时,要坐在主房当中,由女方的长辈用红筷子,把预先用碗准备好的米,拨在新娘的嘴里,但不能咽下去啊,然后新娘把米再吐在自己兄弟的衣兜里,由兄弟再把米倒进自家的粮食囤里,意味“发家”,也就是发嫁的谐音。

拜堂:亦称“拜天地”,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过去大都是有男方的老表或同学担任,俗称“喝礼生”。

现在已经换成了专门的司仪,但仪式大同小异。

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燃
放鞭炮,鼓乐齐鸣,案桌上点燃两支香烛、放上柳条编的斗,内放五谷杂粮,斗上插一杆秤,称上还要用红线系上几元钱。

而今桌上又放上了红枣、花生、桂圆、栗子,意味早生贵子。

“开口礼”、“香火传递”等一些新的习俗渐已步入殿堂。

喜闹之后新娘入洞房暂时休息,等候敬酒。

认祖: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由妯娌们(大多是近房的老嫂子)领着去男家祖坟祭拜,谓之“认祖”,也叫“烧喜纸”。

现在已经改为当天,认祖之后在给来参加贺喜的客人敬酒。

闹房:俗称“闹洞房”。

过去花烛酒宴散席后,亲戚好友聚集新娘房里,俗语“三天不分大小”,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逗新娘发笑或是出一些难题来捉弄他们,以此取乐,而今这一不雅习俗已不复存在了。

回门:新婚第三日,婚后新郎新娘同去拜见岳父岳母或女方亲友,有的带些粉丝、糖果、点心等礼品,谓之“回门”。

新女婿的宴座必须设在正堂首席上坐,新女婿不懂筷,别人是不能随便吃的。

饭前女方弟弟给姐夫端洗脸水,姐夫必须给小舅子掏洗手礼钱,俗称“喜礼”。

午后则回,切记第一次回门,不能等太阳下山,否则会瞎婆婆的眼,临走前娘家还要给女儿带上一块圆饼馍,说是给婆婆吃,堵住嘴,日后少少说话,少生气。

综上所述,让我们找到了历史婚姻的痕迹,对传统的婚姻习俗多了一份了解,同时也对现代婚姻现象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