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和先进计量架构

合集下载

论智能电表在电网中的应用

论智能电表在电网中的应用

论智能电表在电网中的应用摘要:文章对智能电表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做了相关的研究,指出在高级计量体系(AMI)中,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能进行交互,实现合理用电,降低能耗。

另外,智能电表与各种通讯方式相结合,满足抄表计费、管理决策、工程分析的需求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计量检定引言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表已经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智能电表是由用户交费对智能IC卡充值并输入电表中,电表才能供电,表中电量用完后自动拉闸断电,从而有效地解决上门抄表和收电费难的问题。

同时,用户的购电信息实行微机管理,方便进行查询、统计、收费及打印票据等用户持IC卡到供电部门交款购电,供电部门用售电管理机将购电量写入IC卡中,用户持IC卡在感应区刷非接触式IC卡(简称刷卡,下同),即可合闸供电,供电后将卡拿走。

当表内剩余电量等于报警电量时,拉闸断电报警(或蜂鸣器报警),此时用户在感应区刷卡即可恢复供电;当剩余电量为零时,自动拉闸断电,用户必须再次持卡交费购电,才可以恢复用电。

1 智能电表研究现状与高级计量体系基于微处理器的电子式多功能电表取代传统的机械式电度表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在国内各行各业已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些高端的电子式多功能电表,除了提供各种电量的测量和计量功能外,还可提供电力参数实时测量、事件记录、负荷曲线存储、电能质量分析、通信等功能。

在通信接口方面,一般可提供可进行灵活配置的单向RS485、GPRS、电话MODEM和红外通信接口。

智能电网中采用的智能仪表(Smart Meter)技术,它是一种有别于电子式多功能电表的先进测量技术。

它是更多技术和功能的融合,提供更详尽的用电信息,并具有双向通信功能。

智能仪表一般是指用于计量和控制的智能电表,将来智能仪表可能应用于用户的水、气等计量和控制方面。

高级计量体系(AMI)是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第一步,在智能电网的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涉及大量的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其中智能电表占绝大多数。

智能电表与AMI

智能电表与AMI

智能电表与AMI关键信息项:1、智能电表的技术规格与性能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AMI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据采集与传输的频率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计费与计量的准确性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协议的有效期与终止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违约责任与赔偿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协议概述11 本协议旨在规范智能电表与高级计量基础设施(AMI)系统之间的合作与运行,确保双方在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传输和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明确和保障。

2、智能电表的技术规格与性能指标21 智能电表应具备高精度的计量功能,能够准确测量电能的使用量,误差范围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211 具备实时监测电能参数的能力,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

212 支持双向计量,适应分布式能源接入的需求。

22 智能电表应具备可靠的通信模块,能够与 AMI 系统进行稳定的数据传输。

221 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电力线载波、无线通信等,并具备自动切换和故障恢复功能。

222 通信协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AMI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31 AMI 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的功能,能够实现对智能电表数据的高效管理。

311 支持大规模智能电表的数据接入,具备并发处理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能力。

312 提供数据可视化和报表生成功能,为用户和能源供应商提供清晰直观的用电信息。

关于提高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技术的分析

关于提高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技术的分析

关于提高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技术的分析摘要:智能电能表运行可靠性技术可以优化智能电能表设计和使用,提升智能电能表检测精确性。

与传统的电能表技术相比更具优势,可对所检测的数据内容进行智能化信息比对分析,数据处理方式更为精准,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监测,进而提升电力管理的总体质量。

本文从智能电能表运行原理入手,探讨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技术提高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技术;分析引言:智能电能表具有比传统电能表更为全面的功能,但是由于运行环境的影响,导致智能电能表运行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智能电能表的可靠性分析,充分利用可靠性分析技术研究,分析智能电能表在运行可靠性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优化工作。

1智能电能表的原理和可靠性1.1智能电能表原理当前,在国际范围内,尚未形成对智能电能表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标准,但是在行业内部对智能电能表已经形成了相对宽泛的定义,智能电能表使用微型处理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作为基础,可实现电能数据的自动分析和采集,具有远程通讯功能,能自动完成计量工作。

实际工作中,智能电能表可以双向计量,使数据实现实时交互,从而完成远程断电操作,同时还能完成自动电费计价等相关工作。

智能电能表和传统电表相比结构更复杂,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构成,工作中会利用电压和电流实时采样获得数据,之后使用脉冲输出数据,由微处理器在处理之后输出脉冲所表示的电量值。

目前,智能电能表具备电压电流采样、电能计量、数据储存等功能,不但实现数据传输的同时,还能接收升级补丁实现软件升级,与此同时,集成远程抄表、电费充值等功能,完成数据高级处理与操作。

1.2智能电能表可靠性智能电能表也属于电子产品,因此可以从可靠性角度研究智能电能表的相关属性,以及通过使用可靠度对智能电能表的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

智能电能表的产品可靠性体现在,其能在规定时间内,使产品故障概率或者满足特定功能的概率达到最佳状态,能表现智能电能表的使用寿命,也能衡量智能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性,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电能表寿命一般都在10年以上。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智能电表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电力系统的电表,它具有远程抄表和实时监测电能使用的功能。

智能电表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计量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不仅可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能使用的监测和管理,为能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

一、智能电表的技术特点智能电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特点:1. 无线通信技术:智能电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GPRS、NB-IoT等)连接到电力系统,实现与电力系统的远程通信,可以实时传输电能数据和接收远程命令。

2. 多功能计量:智能电表不仅可以对电能进行计量,还可以测量各种电能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对电能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3. 数据存储和处理:智能电表内置存储器,可以存储大量的电能数据,通过内部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和统计结果。

4. 远程抄表和控制:智能电表可以通过远程通信实现抄表和控制,不再需要人工上门抄表,大大提高了抄表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电表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和数据备份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智能电表的应用领域智能电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居民用电计量:智能电表可以用于居民用电计量,实现准确的电能计费和用电监测,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用电信息和能源管理服务。

2. 商业用电计量:智能电表可以应用于商业用电计量,实现对商业用电情况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3. 工业用电计量:智能电表可以用于工业用电计量,实现对工业用电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4. 公共设施用电计量:智能电表可以应用于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等)的用电计量,实现对公共设施用电的统一管理和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新能源计量:智能电表可以应用于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计量,实现对新能源的计量和管理,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智能电表的设计

智能电表的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书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物联网工程20121班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题目现代小区智能电表课程设计教师符长友学生胥玉环刘依粒胡伟杰宋治桦设计时间:2014年7月5日至2017年7月11日前言近年来,在低碳经济、绿色节能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动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电网效率,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完善电力用户服务,适应更加开放的能源及电力市场化环境需要,对未来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全球电力行业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支撑中国乃至全球智能电网的将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

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装备,加快智能电表产业链整合,促进其产业化,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具有支撑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旨在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电表的设计。

本次设计基于单片机AT89C51是以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芯片为核心的可以存储大量的测量信息并具有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分析、综合和做出各种判断能力的仪器。

一般具有自动测量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自动调零和单位换算功能,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提示,具有操作面板和显示器,有简单的报警功能。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智能电表的设计背景、优点及发展现状本文首先分析智能电表的设计背景,其次讨论智能电表的优点及相关的应用。

(2)智能电表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分析智能电表应该具备的功能,给出该仪表的总体设计框图;详细讨论了该电路的核心芯片选取、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通信电路及输入输出系统的实现并给出了核心芯片.AT89C51的详细参数;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手段,利用单片机C语言程序实现按键的扫描并处理程序、数据的采集及后续的算法程序、红外或RS485通信方式的自动抄表程序、CPU卡的读写操作程序以及段式LCD的显示驱动程序。

(3)设计的结论分析、不足及未来的展望阐述了设计的测试结果并对结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将来的修改意见及改进之处,对智能电表的未来进行展望。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样本(三篇)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样本(三篇)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样本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智能电表作为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和计量用电情况的新型设备,在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____年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

首先,智能电表的成功计量解决方案需要具备高精度的计量能力。

传统的电表在计量上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准确地反映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

而智能电表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算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用电计量。

通过采集电网的电压、电流等信息,并结合电能表监测电能流动情况,智能电表可以准确地测量用户的用电量,并及时反馈给用户。

这样,用户就能够真实地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进而合理安排用电,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其次,智能电表的成功计量解决方案还需要具备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电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和计量用电情况,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实现自动化的用电控制。

例如,智能电表可以与智能家居系统相连,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用电需求,自动调整家电的用电状态,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此外,智能电表还可以与电力公司的信息系统相连,实现用电信息的及时传输和数据的分析。

这样,电力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合理的电网规划和能源分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智能电表的成功计量解决方案需要具备安全可靠的性能。

由于智能电表与用户的用电信息直接相关,因此在数据传输和隐私保护方面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一方面,智能电表的数据传输应采用加密算法,确保数据的传输过程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另一方面,智能电表应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隐私保护,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此外,智能电表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电表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最后,智能电表的成功计量解决方案还需要具备便捷易用的特点。

智能电表应设计简洁、操作方便,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了解和使用电表的功能。

同时,智能电表的显示界面应清晰明了,能够直观地显示用电信息。

此外,智能电表应具备远程控制和远程查询的功能,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监控和管理自己的用电设备。

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通过智能电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和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等组成部分实现电能计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管理。

本文将针对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系统需求分析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需求:1.实时监测功能:通过智能电表对电能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用电情况,减少电能浪费;2.计量数据采集功能:通过数据采集设备收集智能电表的计量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计量数据管理系统;3.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实现计量数据的传输,并将数据存储至计量数据管理系统中;4.计量数据管理功能:对采集到的计量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为用户提供各种统计报表和数据查询功能;5.远程控制功能:通过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智能电表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用电效率;6.安全性能:保护计量数据的隐私安全,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设计方案1.硬件架构设计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包括智能电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和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等。

(1)智能电表: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能的智能电表,支持远程通讯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电能消耗数据。

(2)数据采集设备:选用性能稳定可靠的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收集智能电表的计量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计量数据管理系统。

(3)数据传输网络: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通讯技术,建立数据传输网络,确保计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

(4)计量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一套功能完善、易用性高的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对采集到的计量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

2.软件系统设计智慧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传输软件和计量数据管理软件等。

(1)数据采集软件:与数据采集设备配套的软件,负责对智能电表的计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传输软件。

AMI智能电能表标准体系

AMI智能电能表标准体系

AMI标准体系介绍和规划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国际上两大标准化组织之一,它所制定的标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贸易和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共同遵循的技术依据,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采用。

IEC第13技术委员会(TC13)负责制定与《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设备》专业有关的国际标准。

TC13专业的所有标准根据其类别的不同、对象的不同以及技术要求的共性及特殊性分别编入IEC 62051~IEC 62059共九个分区内,具体内容如下:① IEC 62051: 交流电测量—术语② IEC 62052: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包括通用的定义、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③ IEC 62053: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按具体设备分别制定要求)④ IEC 62054: 交流电测量设备─费率和负荷控制─特殊要求⑤ IEC 62055: 交流电测量─付费售电系统⑥ IEC 62056: 交流电测量─抄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⑦ IEC 62057: 交流电测量─试验设备⑧ IEC 62058: 交流电测量设备─验收检验⑨ IEC 62059: 交流电测量设备─可信性标准信息汇总表注:有如下系列规范正在规划{ Q/GDW **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Q/GDW **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Q/GDW **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单元技术规范Q/GDW **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Q/GDW **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型式规范Q/GDW **7-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器型式规范Q/GDW **8-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Q/GDW **9-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与下行通信模块本地接口通信协议Q/GDW *10-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 *1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Q/GDW *1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Q/GDW *1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检验技术规范Q/GDW *1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单元检验技术规范Q/GDW *1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设计规范Q/GDW *1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应用软件设计规范} 但由于仅仅是国网的企业标准与DL698还有覆盖和交集,因此没有列入表内。

AMI 高级计量架构

AMI 高级计量架构

高级计量体系(AMI)智能电网: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来自论文发表网)智能电网主要由4 部分组成:1)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2)高级配电运行(advanced distribution operation,ADO);3)高级输电运行(advanced transmission operation,ATO);4)高级资产管理(advanced asset management,AAM)。

AMI作为智能电网最核心、最关键、最基础组成部分。

AMI由4部分组成:智能电表;广域通信网络;量测数据管理系统;户内网络分为以上四层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公司之间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双向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1. AMI功能简述AMI是英文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的缩写,翻译为高级(或先进)智能量测系统(或架构)。

AMI是一套完整的包括智能电表、先进通讯网络、采集器与集中器、后台软件的系统,它能够利用双向通信系统和记录有用户详细负荷信息的智能电表,定时和即时获得用户带有时标的多种计量值,如用电量,用电需求,电压,电流等信息,同时向用户端发布命令和信息,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

主要的功能体现为:改进客户服务、停电管理、窃电监测、线损监测、远程连接/断开用户、电能质量管理、负荷预测、远程改变计量参数、远程升级仪表固件、预付电费购电、电价/事件信息通知,因此AMI是在智能电表和电网公司之间的一种自动双向流通的架构。

2 AMI组成及特点AMI系统架构即AMI计量主站系统设备为:数据集中器,通信通道,智能电表,及用户户内网络。

是一个用来测量、收集、储存、分析和运用用户用电信息的完整的网络和系统。

2012-7-8AMI国际标准和国标AMI国际标准和国标2012-7-8需要中国电能计量专家专题研究和制定长远规划、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执行的标准,总结欧美发达国家AMI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设立目标逐步实施,建立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AMI系统。

智能电力电网智能电表系统集成

智能电力电网智能电表系统集成

智能电力电网智能电表系统集成智能电力电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智能电网通过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为整个电网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智能电力电网系统中,智能电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能电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电力使用情况,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一、智能电表系统的基本组成智能电表系统是由智能电表、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的。

智能电表通过采集电力使用数据以及其他能源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和调控。

同时,智能电表还可以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1. 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是智能电力电网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智能电表具备实时监测电力使用情况的能力,并能够记录和传输使用数据。

智能电表还可以通过内置通信模块,与数据传输网络实现连接,从而实现与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

智能电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电力使用数据的准确性,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电力管理方式。

2. 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传输网络是智能电表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智能电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传输网络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有以太网、GPRS、CDMA等。

数据传输网络具备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实时数据交互的需求。

3. 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是智能电力电网智能电表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接收、存储和管理智能电表传输过来的数据。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对电力使用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有效的能耗管理建议。

数据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协同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智能电表系统的应用领域智能电表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居民用电智能电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居民的用电情况,并通过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给用户详尽的用电报告和用电建议。

《物联网导论》第11章-物联网应用案例-智能电网

《物联网导论》第11章-物联网应用案例-智能电网

, 需要建设坚强的输电网,并强调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关于智能电网性能的描述,三方基

点相近,建设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的新型电网,是中美以欧特发高压展电智网能为电骨网干的网共架同、追各级求电。
网协调
中国国
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家电网
发特展的征坚,强包网含架电为力基系础统,的以发通电信、信输息电平、台变
物联网应用案例- 智能电网
01 智能电网概述
传统能源日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是 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各种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要集中在可再生 能源发电和终端用户方面,使传统电网的发电 侧和用户侧特性发生了重大改变,并给输、配 电网的发展和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智能电网的概念应运而 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成为世界 电力工业的共同发展趋势。
通用信息模型和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框架
FSGIM
Data elements Data type
Data associations Semantic checks Data optionality
Information model
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为了在工业设备中实施FSGIM,需要设计骨干和无线网络的协议。
通用信息模型和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框架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工业以太网技术已被广泛部署并促进了工厂控制和企业网络的融合,因此使用工业以太网技术。 工业以太网的示例包括PROFINET,EtherCAT,以太网Powerlink,RAPIEnet和EPA。能源决策者可 以通过访问制造应用程序级别的关键性能指标和数据分析来得到实时信息,且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 工业过程,以提高生产灵活性。 由于使用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电收发器无处不在,且许多最近开发的工业无线电栈是基于 IEEE 802.15.4的,如ISA100.11a,WirelessHART和WIA-PA。因此对于现场网络,使用无线电技术 IEEE 802.15.4标准。 网络层 对于工厂控制而言,透明的端到端通信,大型寻址空间,自动寻址方法,更高效的路由协议,增 强的移动功能以及自主网络形成和配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IP网络处于IPv4向IPv6的过渡阶段, 因此工厂控制网络将迁移到IPv6,并且企业内部网和Internet将相互集成。 除了IPv6过渡和不同网络的集成之外,支持IP的无线现场网络的出现是另一个重要趋势。与现有 的有线解决方案相比,使用基于IP的无线技术为工业能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优势。这些技术 可以更轻松地访问与流程本身和流程中使用设备的更多的相关信息。 轻量级IP堆栈和基于IPv6的通信协议使得在无线现场网络中实现IP通信成为可能。6LoWPAN是 IPv6 和 IEEE 802.15.4 之 间 的 适 配 器 层 。 它 用 于 低 功 耗 和 有 损 网 络 (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LLNs),其中用于互连节点的链路是IEEE 802.15.4链路。6LoWPAN甚至可以应用于非常 小的设备,包括具有有限处理能力的低功率设备,允许它们参与物联网。在这项工作中,能源管理 器,负载和发电系统位于工业设备中,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范本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范本

智能电表成功计量解决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计量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实时计量和远程管理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能电表应运而生。

智能电表是基于先进的计量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消费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的电力计量设备。

它通过与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的连接,能够实现对电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实现对能源消费的精确计量和智能管理。

二、智能电表计量解决方案设计智能电表计量解决方案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硬件设计智能电表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路设计和产品结构设计。

电路设计要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品结构设计要符合实际使用环境的要求,并便于安装和维护。

2. 软件设计智能电表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设计和通信软件设计。

嵌入式软件负责电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通信软件负责与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3. 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电表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等功能,数据分析包括对能源消费的趋势分析和异常报警等功能。

4. 远程监测与控制智能电表通过与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的连接,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电力数据,并对能源消费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

5. 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电表作为一种智能设备,对于安全和隐私保护有着重要的要求。

智能电表的设计应考虑对外攻击的防范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三、智能电表计量解决方案的优势与传统的电力计量系统相比,智能电表计量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准确计量:智能电表采用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能够对电力消费进行准确计量,满足实时计量的需求。

2. 实时监测:智能电表能够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电力数据,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电力数据,实现对能源消费的实时监测。

3. 远程管理:智能电表通过与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的连接,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上位机或能源管理系统可以远程获取电力数据,并对能源消费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能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

智能电网的高级量测体系结构

智能电网的高级量测体系结构

智能电网的高级量测体系结构智能电网的高级量测体系结构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集成先进的测量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以下是关于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结构的详细分析。

一、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结构概述智能电网的高级量测体系结构(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是一套集成了智能电表、通信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的系统。

它不仅能够实现电能的精确计量,还能提供实时的用电数据,为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1.1 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是高级量测体系结构的核心,与传统电表相比,它具有双向通信能力,能够实时地将用电数据发送给电网运营商,同时也能接收来自电网的控制信号。

1.2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智能电表和数据管理系统的纽带。

它采用多种通信技术,如无线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等,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高可靠性。

1.3 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是高级量测体系结构的大脑,它负责收集、存储和分析智能电表上传的数据,为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决策支持。

二、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的高级量测体系结构涉及多项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共同支撑着系统的高效运行。

2.1 智能电表技术智能电表技术包括高精度计量技术、低功耗设计、安全认证机制等。

这些技术确保了电表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的基础。

它包括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优势,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通信方式。

2.3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的运行需求,为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2.4 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保障智能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智能电网的安全防护体系。

三、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结构的实现与应用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结构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硬件部署、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

智能电网建设与运维操作手册

智能电网建设与运维操作手册

智能电网建设与运维操作手册第1章智能电网概述 (4)1.1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 (4)1.2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征 (4)1.3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概述 (5)第2章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5)2.1 输电与变电设施 (5)2.1.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6)2.1.2 智能变电站 (6)2.1.3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6)2.2 配电网设施 (6)2.2.1 智能配电站 (6)2.2.2 网络重构技术 (6)2.2.3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6)2.3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 (6)2.3.1 分布式发电 (6)2.3.2 储能系统 (6)2.3.3 储能应用场景 (7)2.4 通信与信息网络设施 (7)2.4.1 通信技术 (7)2.4.2 信息网络架构 (7)2.4.3 数据中心 (7)2.4.4 信息安全 (7)第3章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 (7)3.1 智能调度系统概述 (7)3.1.1 智能调度系统结构 (7)3.1.2 智能调度系统功能 (7)3.1.3 智能调度系统技术特点 (7)3.1.4 智能调度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7)3.2 分布式发电与电网调度 (7)3.2.1 分布式发电概述 (7)3.2.2 分布式发电对电网调度的影响 (8)3.2.3 分布式发电与电网调度的协同优化 (8)3.2.4 分布式发电调度策略 (8)3.3 负荷预测与优化 (8)3.3.1 负荷预测概述 (8)3.3.2 负荷预测方法与技术 (8)3.3.3 负荷预测优化策略 (8)3.3.4 负荷预测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 (8)3.4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 (8)3.4.1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概述 (8)3.4.2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关键技术 (8)3.4.4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案例 (8)第4章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8)4.1 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8)4.2 光通信技术 (8)4.3 无线通信技术 (9)4.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9)第5章智能电表与用户互动 (9)5.1 智能电表技术概述 (9)5.1.1 技术特点 (9)5.1.2 功能与应用 (10)5.2 用户侧能源管理与优化 (10)5.2.1 能源管理策略 (10)5.2.2 能源优化措施 (10)5.3 需求响应与负荷管理 (11)5.3.1 需求响应 (11)5.3.2 负荷管理 (11)5.4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 (11)5.4.1 互动方式 (11)5.4.2 电网影响 (11)第6章智能电网运维管理 (12)6.1 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2)6.1.1 管理体系概述 (12)6.1.2 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12)6.1.3 运维组织架构 (12)6.1.4 运维管理制度 (12)6.2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2)6.2.1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12)6.2.2 故障诊断方法 (12)6.2.3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12)6.3 运维策略与优化 (12)6.3.1 运维策略制定 (12)6.3.2 运维优化方法 (13)6.3.3 运维效果评估 (13)6.4 智能巡检与无人机应用 (13)6.4.1 智能巡检技术 (13)6.4.2 无人机巡检系统设计 (13)6.4.3 无人机巡检应用案例 (13)6.4.4 无人机巡检管理 (13)第7章智能电网信息安全 (13)7.1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3)7.1.1 内部风险 (13)7.1.2 外部风险 (13)7.2 安全防护策略与措施 (14)7.2.2 安全防护措施 (14)7.3 恶意代码与攻击防范 (14)7.3.1 恶意代码防范 (14)7.3.2 网络攻击防范 (14)7.4 信息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 (14)7.4.1 信息安全监测 (15)7.4.2 应急响应 (15)第8章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接入 (15)8.1 新能源发展概述 (15)8.2 风电与太阳能发电接入技术 (15)8.2.1 风电接入技术 (15)8.2.2 太阳能发电接入技术 (15)8.3 孤网与微电网技术 (16)8.3.1 孤网技术 (16)8.3.2 微电网技术 (16)8.4 新能源并网运行控制 (16)第9章智能电网市场与商业模式 (16)9.1 市场体系构建与运营 (16)9.1.1 市场结构 (16)9.1.2 市场主体 (16)9.1.3 市场规则 (16)9.1.4 市场监管 (17)9.2 商业模式创新与实践 (17)9.2.1 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17)9.2.2 商业模式实践案例 (17)9.2.3 商业模式推广与应用 (17)9.3 电价制定与需求侧管理 (17)9.3.1 电价制定原则与方法 (17)9.3.2 需求侧管理策略 (17)9.3.3 需求侧管理案例分析 (17)9.4 跨区域电力市场交易 (18)9.4.1 跨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机制 (18)9.4.2 跨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 (18)9.4.3 跨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政策建议 (18)第10章智能电网案例分析与发展趋势 (18)10.1 国际智能电网案例分析 (18)10.1.1 美国智能电网发展案例 (18)10.1.2 欧洲智能电网发展案例 (18)10.1.3 日本智能电网发展案例 (18)10.1.4 韩国智能电网发展案例 (18)10.2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18)10.2.1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概况 (18)10.2.2 我国智能电网政策与规划 (18)10.2.3 我国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18)10.2.4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特点与趋势 (18)10.3 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方向 (18)10.3.1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8)10.3.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8)10.3.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18)10.3.4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发展 (18)10.4 未来智能电网展望与挑战 (18)10.4.1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 (19)10.4.2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消纳中的作用 (19)10.4.3 智能电网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19)10.4.4 智能电网标准化与法规建设 (19)10.4.5 智能电网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拓展 (19)第1章智能电网概述1.1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智能电网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末期,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电网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能源需求。

智能电网技术_6_高级计量体系AMI

智能电网技术_6_高级计量体系AMI

果(如实时电价、电表调控信息等)通过下行信道传输至
智能电表,予以显示或控制相关设备。 另外,故障报警和
干扰报警信号也可通过通信网络近于实时地传送到数据
中心,确保了用电安全及供电可靠性。
在通信网络结构方面,常见的有分层系统、星状和网
状网。 在分层系统网络中,电表通过局域网(LAN)与数据
集中器相连接,数据集中器再通过广域网(WAN)和数 据
也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实现数据的统一共享、
双向传输, 需要在电网公司和电力用户之间建立多级通
信网络。 通信网络一般分为上行信道(主站与数据集中器
之间)和下行信道(数据集中器与智能电表之间)。 将采集
到的电能数据通过上行信道传输至量测数据管理系统
(MDMS),经主站中心计算机的计算分析后 ,再将相关结
他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如用电信息系统、账单系统、停电
管理系统、电能质量管理系统和负荷预测系统等。 同时,
利用 MDMS 的设计功能,电网公司可实现 AMI 的分时分
地区计费、用电时间模式设计、信息定时发布、远程安防
监控等功能。 另外,MDMS 在故障定位和停电修复方面也
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智能城市的建设,
栏 目
电效率;将智能家电和分布式电源接入 HAN,可实现用户
编 辑
侧能量管理功能。 如合理控制用电设备启停、自主选择储
梁 能设备充放电时间等,加强智能家电和智能电网之间的互
学 造
动。 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 适用于 HAN 的通信方式主要
有:BPL 技术、HomePlug 技术和 ZigBee 技术等。
1 AMI 概述
高级计量体系 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是基于开放式双向通信平台,结合用电计量技术,以一定 的方式采集并管理电网数据,最终达到智能用电的目标。 AMI 的显著特点之一是: 能为用户提供分时段或即时的 计量值,如用电量、电压、电流、电价等信息,便于用户高 效用电,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并支持电网协调运行。

智能电表和先进计量架构

智能电表和先进计量架构

P019-10-01 day3_v1_0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Slide 4
AMR采集分类
低压抄表管理系统 低压用户包含普通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动力用户等。
低压用户是发、输、变、配、用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低压用户端的电能数据采集、电量计算分析、线损计算分析、用 电控制、告警监测、窃电分析、后台管理、业务管理、付费管理、统计分析、电表 分布图等功能。
付费管理实现电量结算,付款等业务。
电表分布图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设备管理方式,通过软件界面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可快速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用户操作方便简单。
P019-10-01 day3_v1_0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Slide 5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Slide 1
电能表发展历史
机械表
简单电子表
电子多功能表
智能电表
功能单一 • 简单计量
功能简单
• 简单计量 • 支持滚轮显示 • 支持LCD显 示
P019-10-01 day3_v1_0
•计量(14个费率,8个通道,支持累计值和增量值) TOU电能量 TOU最大需量 TOU最大需量发生时间

P019-10-01 day3_v1_0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Slide 7
AMR采集分类

科技让城市更智能、更宜居

科技让城市更智能、更宜居

科技让城市更智能、更宜居意法半导体【期刊名称】《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5页(P39-43)【作者】意法半导体【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物联网简称IoT,是由若干个智能节点组成的网络,其中大多数节点是低成本的低功耗传感器,能够感测目标物体的数据,并向网络云端上传信息,所有活动无需人工干预。

网络云端设备负责采集、处理并保护这些信息数据,只与公用事业机构指定人员或直接相关人员分享数据。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日常生活品质。

物联网共有四大应用领域,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

近几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大量涌现,成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应用包括智能楼宇、智能表计、智能路灯、智能交通、智能停车、智能环境监测、智能垃圾收集和智能健康服务。

可穿戴设备概念包括能够监测健身运动和健康状况的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智慧家居概念包括智能室内照明、智能家电和能够监控用电情况且安全的智能电源插座。

智能汽车概念提出汽车联网,为驾驶员提供多项网络服务,例如,汽车远程诊断、实时交通信息和适地性服务(LBS,又称位基服务)。

本文只讨论智慧城市,不讨论智能汽车、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

智能表计是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中首批获得成功的应用,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表计的发展归功于单向通信的集中抄表(AMR)和双向通信的先进电表架构(AMI)两大技术。

AMI架构支持在每户表计和能源服务企业之间信息数据双向传输,分享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信息,让能源企业能够远程实时抄表,采集全部已装表计的相关信息,分析总体能源消费情况和趋势,按照能源使用协议动态选择能源特价,监控并维护整个系统的运行,防止故障和电能损失发生。

通信技术是智能表计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

不论是采用电力线通信(PLC)还是无线通信技术,只有建立一个通信网络,智能表计才能向数据集中器发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表发展历史
机械表
功能单一 • 简单计量
简单电子表
功能简单
• 简单计量 • 支持滚轮显示 • 支持LCD显 示 TOU电能量 TOU最大需量 TOU最大需量发生时间
电子多功能表
智能电表
更多技术和功能的混合,提供 更详尽的用电信息,并具有双 向通信性能
1.具备多功能表的所有功能 2.带有控制功能 3.更强大的通讯功能(双向通讯) 4.和电器间的交互 5.支持CIM(future)
AMR采集分类
低压抄表管理系统 低压用户包含普通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动力用户等。 低压用户是发、输、变、配、用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低压用户端的电能数据采集、电量计算分析、线损计算分析、用 电控制、告警监测、窃电分析、后台管理、业务管理、付费管理、统计分析、电表 分布图等功能。 上层数据主要来源于配变监测分系统以及变电站分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 数据采集支持各种电表,机械表、机电一体表、多功能电子电表等,支持多种规约, 如DL/T 645电表规约、威胜表规约,以及市面流行的其他电表规约。通过本系统的 配置程序,将其它规约录入规约库,实现多种采集设备的集成,节省了项目改造中 更换大量采集设备的费用。本系统支持多种通信方式:以太网、电力线载波、GPRS 、 CDMA、红外、232、485串口通讯等方式,可通过手机短信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控制 和部分数据采集。 线损分析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方法,分区域、分相、分时、分总表、同期线损分析, 可以发现用电异常现象,防止用户的违规操作以及发 生危险。
告警监测可以设定各种参数,对某些用电异常情况进行告警,提高服务质量。
低压抄表后台系统包括任务调度机与前置机,实现采集和计算任务处理的集群化管 理。 业务管理主要对用户的装表、拆表、换表的业务操作。 付设备管理方式,通过软件界面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可快速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用户操作方便简单。
2 (3)element
标准分级
ANSI 美洲
IEC 欧洲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2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AMR发展状况
自动表计采集
传统采集
人工抄表
不精确,费时费力
半自动化采集
HHU 红外抄表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1
电能表分级
使用分级
居民表 精度 2级
工商业 电能表 精度 1 级,0.5级
关口表 精度 0.2 S,0.5级
1element
2 (3)element
•计量(14个费率,8个通道,支持累计值和增量值)
• 负荷曲线(通道和时间间隔任意设置,且每个通道具有状态) •遥测值 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频率 •事件记录(正常) •PQM事件记录(失压,过压,电流.电压不平衡…) •PQM状态报警(失压,过压,电流.电压不平衡) •LCD显示 显示项目可以配置 通过按钮可以上下翻页 •Harmonic 分析 •时钟(广播对时和读取) •安全(三级密码保护+硬件保护) •窃电报警 •通讯(RS485,网卡,拨号,GPRS,红外)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4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AMR采集分类
低压抄表管理系统拓扑图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5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自动化程度高,采集 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过分依赖于HHU,且依 然费资源
自动化采集
AMR
省力,省成本
精确度高
完全依赖于通讯
AMR系统分类
低压抄表管理系统 配变及负控管理系统 变电站电能量管理系统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3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AMR采集分类
配变及负控管理系统 主要实现了对大用户的负荷控制和配变监测,以及各种告警检测和线路损耗分析。 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管理、告警管理、后台管理、数据采集、线损分析、统计分析、 负荷预测、资源管理等功能。 控制管理包含自动控制,方案控制,剔除控制等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具备很强的 负荷控制能力,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灵活定制。 控制管理系统的后台包括前置机和调度服务器,除了支持负控、配变系统外,还支 持其它分系统。前置机主要实现数据的采集,参数下发,配变监测,告警管理等与 底层终端的有通信的功能以及部分业务功能(如线损分析),调度服务器主要是为 了实现集群化的管理,将电量采集和计算统计任务动态分配给前置机,保证了系统 负荷的均衡负载。 举例说明,当系统大量增加集中器、采集器电表等设备后,导致 前置机负荷增加, 这时系统可以增加一台前置机,此时,任务调度机就可以将任务 均衡到新增的前置机上, 减少原有前置机的负担,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数据采集支持2004负控规约,并可扩充到多种规约。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线损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得到用电异常现象, 防止窃电及其他违约行为, 丰富的统计分析报表、图表等可为电力公司及用电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负荷预测提供了多种预测模型供用户选择,有灰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神经网络 等,可以从时间、空间、行业等角度进行预测,是领导决策的有力工具。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6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AMR采集分类
配变及负控管理系统拓扑图
P019-10-01 day3_v1_0
Slide 7
© GE HARRIS Energy Control Systems UK Limited,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