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本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以及第六单元)。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涉及到了两个量的计量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察,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与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知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从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涉及到了统计知识,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另外,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36页的《我长高了》和92页的《看一看摆一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本册的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上都有,在这里不再重复说明了。下面我就从第一单元开始具体分析一下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例1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同一物品的长度。教材中引导学生分别用硬币、曲别针、小刀、三角形、木块等量数学课本的宽度。由于标准不同,量得的结果也肯定不一样,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再一方面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或以让学生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像皮量剪刀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数据却可能相同。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从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例1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框的长,如果学生看不清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这里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练习时既可让学生量书上提供的物体,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第3题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计能力,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是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确实有一定困难,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但是无论测量哪种物体,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教材第3页例2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其实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些认知基础,但是对于1厘米和1米具体有多长可能没有一个直观的表象。前面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尺子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实物和自己的尺子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小正方体、图钉的长度帮助学生看到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活动,如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1厘米的长度等。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长度,然后交流总结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如回家量一量自己书桌的长和宽等等。

教材第4页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度,感到这样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由此引出米尺,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然后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使学生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例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长的绳子有多少厘米,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得出1米=100厘米。学生可能直接用老师提供的米尺去量,一下就看出1米长的绳子是100厘米。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注意对量的方法的指导,同时要注意测量时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对于第一单元的教学,我们还配合教材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回家测量地板砖的长度、测量自己的床的长度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能够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