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中国文学网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位女性角色,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她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中,展现出了各自特有的叛逆抗争精神。
她们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古代女性的命运,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通过对她们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她们的命运,更可以理解古代女性的叛逆抗争精神,以及对社会和道德的挑战。
崔莺莺,是出自元曲《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她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
崔莺莺原本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但她却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她不愿意被束缚在封建礼教和婚姻之中,她渴望自由和爱情。
在崔莺莺的故事中,她不顾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与杜丽娘私奔,并最终因为这段不被社会认可的爱情而以悲剧收场。
崔莺莺的叛逆抗争,表现在她对传统礼教和封建婚姻的不屈不挠,她用自己的叛逆行为,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和尊严,她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叛逆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
杜丽娘,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女主角,她的故事更是令人心碎。
杜丽娘原本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但她却受到了丧失父亲和被从父弟弟的欺凌,最终被害致死。
在杜丽娘的故事中,她没有选择妥协和逃避,而是选择了抗争和反抗,她用自己的叛逆行为,对抗了不公正的待遇,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杜丽娘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和困境,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叛逆精神和抗争意识。
这三位女性角色,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她们的故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她们都受到了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们都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她们都没有选择屈服和妥协,而是选择了叛逆抗争,以自己的方式捍卫了尊严和自由。
她们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和悲剧,也展现了她们的叛逆精神和抗争意识。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各自的故事里展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叛逆抗争。
这三个女性形象,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但她们身上所承载的对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她们的故事,探讨她们的叛逆抗争,以及这种抗争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崔莺莺生活在明代的中国,她是一位极具才情的女性,然而却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下。
崔莺莺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的人物,她以聪明漂亮而著称。
在故事中,她的丈夫因为她的美貌将她关在家中,并且对她采取了严苛的管教。
崔莺莺并没有因此就顺从于命运,她以其精湛的歌舞表演技艺,成功地吸引了一位官员的注意,最终获得了自由。
她的叛逆抗争无疑给了当时的女性以鼓舞,让她们明白,即便是处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只要勇敢抗争,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与崔莺莺相比,杜丽娘则生活在清代的中国。
她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形象,她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杜丽娘原本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千金小姐,但她却被迫嫁给了一个早逝的丈夫的哥哥,成为了一个继室。
在她的整个婚姻生活中,她都受到了丈夫家族的排挤和歧视,然而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尊严和骄傲。
她不断地展现出她的智慧与才情,在《红楼梦》中她以沉默、冷静的态度逐渐获得了她的尊重和地位。
杜丽娘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的叛逆抗争也启发了不少当时的女性开始反抗封建礼教的观念,追求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而在《红楼梦》中,也有另一个形象——林黛玉。
林黛玉是清代中国古典小说中一个最为经典的女性形象,她的叛逆抗争也尤为引人注目。
林黛玉是一个极具文学才情的女性,她深受贾宝玉的宠爱,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堕入了悲惨的境地。
在整个故事中,她表现出对于生活的不屈不挠和对于命运的反抗。
她并不愿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希望能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三位女性角色。
她们作为三代女性,展现了不同年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是《红楼梦》中第一代女性角色,她是荣府的媳妇,同时也是贾府的丫鬟。
崔莺莺机智聪明,性格活泼开朗,不甘于被命运束缚,在封建礼教约束下,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与贾蓉私定终身,不考虑社会地位和家族利益的束缚,表达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不满。
崔莺莺以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成功地脱离了贫寒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丽娘是《红楼梦》中第二代女性角色,她是贾政的嫡福晋。
杜丽娘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但她并不甘心接受被动的命运。
她独立自主,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
在面对封建社会的压力和阻力时,杜丽娘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她积极参与家族的事务,力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在她的努力下,她成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三代女性角色,她是贾府的贾母之外唯一嫡母贾母的孙女。
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又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虚伪的世态糅杂心怀反感。
林黛玉坚持自己的个性,不愿意向世俗的规范妥协。
她以诗词歌赋表达内心的激情和不满,在诗中吐露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追求。
她在不公平的环境中表达自我,成为了女性反抗的象征。
这三位女性角色的互相呼应和衬托,展现了三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不同叛逆抗争。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她们在压抑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三位角色使得《红楼梦》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鼓舞着广大女性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人生价值。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她们都是叛逆的代表,以她们的独立个性和抗争精神,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传世经典。
本文将从三位女性形象的背景、性格特征和抗争过程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的背景都具有特殊性。
崔莺莺是明代元朝人,她的家境贫寒,父母双亡,靠自己做小姐为生。
杜丽娘是明代晚期的人物,她的家庭出身并不富裕,但她具有过人的才艺,被称为才女。
林黛玉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角色,她是贾家的宝玉的表亲,出身显赫。
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有相似之处。
崔莺莺有着独立而坚强的个性,她对爱情、事业都追求,不愿嫁给他人。
杜丽娘则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子,她不愿意嫁给当时社会认可的优秀男子,而是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
林黛玉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敏感的女子,她的反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道德规范的质疑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坚持上。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都进行了艰苦的抗争。
崔莺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在财富和名声上取得了成功,但却在感情上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杜丽娘在面对世俗的压力和舆论的指责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真爱相伴度过了一生。
林黛玉则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被迫离开贾府,最终因为病逝而与宝玉告别。
三位女性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抗争,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失败了,但她们都不曾放弃,坚持着希望和信念。
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与追求。
她们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压力,但她们的勇敢和坚持给了后世的女性以启示。
她们代表了古代女性在追求自由与平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在传统的束缚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女性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展示了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背负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却都展现了独立个性和坚持追求真爱的精神。
她们的抗争既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否定,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
一曲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颂歌—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爱情观之比
一曲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颂歌-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爱情观之比摘要:本文对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3位女性在爱情道路上不同层次的追求和体验进行比较和讨论,反映封建时代不同阶段的女性,为了追求真正自由美好的爱情,与残酷而不合理的封建礼教作斗争的艰难和执着。
与此同时,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抨击了千百年来禁锢、广大女性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对当代女性在爱情婚姻面前,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ﻭ关键词:爱情观封建礼教叛逆觉醒ﻭAbstract:Thistext through pare thepursue and experience of three women Cui YingYing,Dug andLinDaiyu in love roadfrom different aspect,has reflected womenin feudal era,in orderto pursuethereally free and beautiful love,Do difficult and persistentstruggle with the cruel and unreasonable feudal Confucian. In the meanwhile , t hroughcarryingonparative analysis to it,hecon demned feudal Confucian and feudal ral concept of confing the masses of women for lotsand lots ofyears , and about thelove and marriage to contemrarywoman ,he shownones ownview to the attitude that shouldbetaken.Key words:Love viewFeudal ConfucianRebelagainst Realize the truthﻭ。
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直到《红楼梦》的林黛玉看情的内容和发展
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直到《红楼梦》的林黛玉看情的内容和发展从《西厢记》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杜丽娘再到《红楼梦》的林黛玉,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情感和爱情的丰富内容和发展过程。
通过比较这三位女性角色的情感表达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情感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这些作品也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聪明、活泼和独立的女子。
崔莺莺对待爱情积极而坦诚,她对故事中的悲剧感到痛苦。
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与赵飞燕一起策划并实施了逃跑计划。
虽然最终的结局并不如她所愿,她却展示了一个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女性的勇气和决心。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和深沉。
她是一个感性而痴情的女子,对于与她分离的相思之情深感痛苦。
杜丽娘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诗歌和音乐来表现,她常常借助这些艺术形式来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杜丽娘虽然最终和她所爱的人团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这显示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诚和牺牲。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
她是一个敏感、聪明而才艺出众的女子,但她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的人物。
林黛玉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对爱情和友情的追求和执着上。
她对于自己的感情深情而专一,在与贾宝玉的相思之间,她经历了无数的忧伤和痛苦。
不幸的是,她最终没有能够与贾宝玉团聚,并且在悲伤与病痛中走向了死亡。
林黛玉最终成为《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之一,她不仅代表了爱情的美好和纯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反思和表达。
这三位女性角色尽管在不同的作品中,但她们对于爱情和情感的追求却具有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追求真爱和幸福的女性,她们勇敢地面对和追求自己的感情。
她们的情感表达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内在世界和情感状态。
同时,这些作品也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情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情感和爱情的制约和约束。
一曲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颂歌—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爱情观之比较
一曲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颂歌—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爱情观之比较自由爱情是青春中最勇敢、最纯粹、最美好的一段经历。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各自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启示人们,爱情不分贵贱,不受束缚,需要勇气去追求。
崔莺莺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角色,她个性开朗、潇洒自若,不拘小节。
她与刘姥爷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自由奔放的传奇爱情。
崔莺莺不愿被束缚,不愿过拘泥于尘世的平凡生活。
她爱自由,追求自由,但是这样的追求也让她失掉了爱情。
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真爱,并且付出了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心中所爱的人。
她没有人愿意娶,只好单身一生,虽然很孤独,但是她没有放弃。
她曾说过:“此身始终是自家身。
有意无意,两个人有缘无缘,犯不着冤枉自己。
”她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后悔,不放弃,一直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与爱情。
杜丽娘的生活写照了清朝初年青年女性的困境和命运。
她本是一位名门闺秀,有着优雅的气质和才华,但是家境破落,被迫卖身入宫。
在宫中,她深受宫闱之苦,最后得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皇帝的宠爱。
虽然杜丽娘没有获得自由,但是她在爱情中找到了一份温暖。
杜丽娘认为女性在爱情中应该顺应自己的内心,发自内心的去爱与被爱才是最珍贵的。
她教育自己的女儿:“视情别爱,自尊不失,心怀天地,重情重义。
”她不将命运归咎于爱情,而是选择自己去追求那份真爱。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她既是才情出众的女子,又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女子。
她厌恶众生的假面具,为了守护自己内心的自由,不乏仁慈宽厚的性情。
她崇尚自由,但是,她注重的是精神的自由,而不是肉体的自由。
她认为女子应该有自己的志趣,自己的人生价值,女性与男性一样应该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她在爱情中也追求自由,不为世俗地位而追求爱情。
她为自由而奋斗,为真爱而不后悔。
总的来说,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自由爱情的追求者。
她们各有所长,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己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
崔莺莺放弃婚姻,一心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杜丽娘在命运的压迫下,最终获得了真爱;林黛玉在自我价值的捍卫中,坚守自由的精神。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三位女性角色。
她们的形象
各具特点,通过她们的塑造,作者曹雪芹展示了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是一位来自富贵人家的女子。
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妖娆的身躯,但却被社会所
限制,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她的父亲崔进宝是纳妾合法的例子,而她却因为出身的
不同而备受歧视。
无论她多么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
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杜丽娘是一位出身于贫寒之家的女子。
她没有家族的背景,也没有丰富的财富,但她
却有着无限的梦想和奋斗的精神。
她不甘于贫困的命运,积极寻找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她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她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攀上了社会的巅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林黛玉是一位纨绔子弟,性格独立而敏感。
她对于社会的偏见和束缚有着强烈的反抗
意识。
她以自由自在和独立的精神,摆脱了家族和世俗的桎梏。
她崇尚真实和美好的情感,拒绝虚伪和世俗的追逐。
她追求爱情和自由,并且为了守护自己珍视的东西,不惜与世界
为敌。
通过这三位女性的形象,曹雪芹展示了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智慧,不仅在家族中获得了地位和权力,也改变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束缚。
她们是自
由和独立的代表,用自己坚持的信念和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她们的形象不仅是
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对于女性权益的呼唤和宣言。
杜十娘,林黛玉~崔莺莺比较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
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
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由于黛玉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
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
”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
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
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
但是,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不是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吗?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
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位来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女性,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叛逆的、有思想的女性。
她们不因社会期望而被束缚,而是勇敢地投身到反抗和抗争的行动中,奋斗着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自主与平等的权利。
崔莺莺,明代著名女诗人。
她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社会禁锢女性的传统思想十分严重,女性的地位低下,甚至存在着“门当户对”的束缚。
但崔莺莺不顾这些限制,用她的文学才华掀起了一股女权主义思潮。
在她的作品中,她不仅讨论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情感生活,更表达了对于妇女地位的关注和批判。
她的《怨歌行》中,用悲怨的笔调控诉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苦难和不公,尤其是面对男性的压迫、束缚和背叛时的无奈与绝望。
她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境遇,激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境遇的关注和思考。
杜丽娘,元朝杂剧《汉宫秋》中的角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叛逆女性形象。
她宁愿选择早死,也不愿沦为权贵的妾室,是对于当时女性内外困境抗争和反抗的写照。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商品和附属品。
但杜丽娘却敢于挑战这种价值观,选择跳楼而死,以此来表达对于自我尊严的维护和对于生命的珍视。
她的这个行动,虽然被当时的社会大力谴责,但却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呼唤,影响了后人。
三位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展现出了对于女性地位的关注和阐述,她们不仅有个人抗争的勇气,更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女性平等和自由的呼唤。
她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塑造了一种勇敢、坚强和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信仰。
她们的反抗和抗争,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面对传统价值观、制度体制和男权文化的解构与颠覆,是三代女性在抗争中崛起的象征。
她们为中国女性的自主和平等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赋予了女性更为高远的价值和意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来自不同时代的女性,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展现出了叛逆抗争的精神。
她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我的追求,使她们成为了不同时代的女性英雄。
本文将以她们的故事为主线,探讨她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叛逆抗争,以及她们的抗争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第一代:崔莺莺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著名角色,她是林黛玉的祖母,也是一个极具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红楼梦》中,崔莺莺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机智、独立、有自己主见的女性。
她不被传统的封建礼教所束缚,自由奔放地生活着。
崔莺莺的叛逆表现主要体现在她的婚姻生活上。
她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敢于拒绝她的未婚夫许宝麟,并且坚决主张自己的爱情观念。
她没有因为家族的利益而妥协,而是选择了自己真心爱的人。
她的叛逆行为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更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颠覆。
崔莺莺的这种叛逆抗争,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一个勇敢追求真爱的榜样,对当时社会的婚姻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代:杜丽娘杜丽娘是清代文学《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和自主精神的女性形象。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对传统礼教和家族压力展现出了强烈的叛逆精神。
第三代:林黛玉林黛玉的叛逆抗争主要体现在她的性格和行为上。
她拒绝接受封建礼教的禁锢,以她的敏感和聪明、她的执着和坚韧,在家族和社会的压力面前,她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反抗,使得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年度。
以上三位女性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但她们的叛逆抗争的精神是相通的。
她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自我、真爱和独立生活的权利。
她们的叛逆精神和对抗能力,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当时社会的女性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追求真爱的楷模,她们的叛逆抗争,开创了中国古代女性解放的先声,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位在古代中国文学中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形象,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却都展现了她们的叛逆抗争精神,彰显了她们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妥协和追求。
崔莺莺是明朝的著名戏曲人物,她是《杂剧归》中一位受尽欺凌与压迫,却一直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崔莺莺失去了亲人,被奸人侮辱,却依靠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正义的追求,最终杀死了奸人,坚决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她的坚毅和勇敢,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抗争,更是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杜丽娘是唐代的女诗人,她的《长恨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诗中,杜丽娘以自身遭遇来抒发了对于命运的不满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怒。
她用诗歌表达了女性的声音和情感,同时也触动了无数女性的心灵。
杜丽娘的叛逆抗争,不仅表现在她对命运的反抗,更体现在她通过艺术的方式,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平等和尊严。
林黛玉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是一个敏感、聪明又叛逆的女子,不仅拥有才情和美貌,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命运的追求。
在小说中,林黛玉与传统女子不同,她拒绝将自己限制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存在感。
她与贾宝玉的爱情也是一个叛逆的存在,他们不顾封建礼教和家族的阻挠,坚守对彼此的真爱。
这三位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抗争和追求。
她们不满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积极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对于命运的不妥协与抗争,成为了古代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
她们的反抗行为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女性走出封建的桎梏,追求自由和平等。
崔莺莺杜丽娘人物比较
在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女性形象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历代文学大师为我们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
在这其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就是三个光耀千古、具有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
她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又独具姿彩。
下面,我就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理解,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同样的家庭出身,同样的封建礼教教育,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有着同样的反抗性格。
崔莺莺是相府的小姐,美貌多才,却生活在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中。
崔相国去世后,家道中落,“食前方丈,从者数百”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给崔老夫人带来无限伤感,但贵族家庭所遵循的礼教道德、家门规范还顽固地保留在她的心目中。
她是“治家严肃”的相国夫人,一心守着“相国家谱”,并时时搬出“相国家谱”来维护自己高贵的门第。
她爱自己的女儿,却严格地按照封建道德标准管束女儿的行动,想把女儿培养成那个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淑女”。
崔莺莺在她的管教下,连闺房门都不能出,因为崔夫人认为“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为了不使“女孩儿折了气分”,又派了个红娘行监坐守。
当孙飞虎兵困普救寺,她想到了女儿的安危,却更重视相国的家声,怕崔莺莺被孙飞虎抢走,她将崔莺莺许嫁给任何能退兵解围的人,这是因为“虽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
但在张君瑞的帮助下兵退身安之后,那遵从封建礼教及维护相国门第的观念就占了上风,老夫人便企图赖婚,,让崔莺莺和张生以兄妹之礼相见,并打算以金帛来打发张生离开,以便坚持她不招“白衣”女婿的家谱,惟有张生考上状元,方肯将莺莺许配于他。
老夫人表面上是爱女儿的,但她爱的具体内容就是严厉的管教和防范,实际上爱的是“相国家谱”。
因为相府里“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怕辱没了家谱,才舍不得将莺莺献于叛军孙飞虎。
一旦当莺莺违背了相国夫人的道路而追求真正的幸福时,却硬要拆散他们的姻缘。
封建婚姻制度、家世利益和门第观念是她言行的准则,她好象处处为女儿着想,却处处给女儿带来痛苦,这更显示封建礼教残酷的本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夫人表面是慈母面目,而实际上是思想上维护封建礼教、行动上干扰男女爱情自由的封建家长典型。
崔莺莺、杜丽娘与林黛玉三者形象之比较
崔莺莺、杜丽娘与林黛玉三者形象之比较摘要:《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三朵奇葩,三部作品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
本文分三部分对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形象进行分析,首先从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入题,证实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其次,分析她们各自的形象,给读者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最后浅析她们形象的异同,分别从年龄、感情、性欲和叛逆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突出崔莺莺的、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位艺术形象体现出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性格Comparison of Cui Yingying , Du Liniang and LinDaiyu’s ImageAbstract: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Peony Pavilion " and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have been two exotic flowers inside the Chinese tradtional opera centre of the arts , have reflected youth men and women breaking through feudalism feudal ethics and rite fetters and running after the amatory free ideal.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mark of tripartite carries out analysis on the Cui warbler warbler , Du Li mother and beautyful image of Lin Dai.Background enters a problem first from society got along by them, relation confirm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ersonage character; Secondly, analyse their respective image , give reader a upper cognition of overall; The tray analyses their imag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inally , the comparison carrying out a comprehensiveness's analyses , the inner laying stress on the Cui warbler warbler restrains acracholia , Du Li mother and Lin Dai respectively from aspect such as age , affection , sexual desire and rebellious characterKeywords: Cui Y ingying Du Liniang Lin Daiyu character提起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叛逆形象,人们往往会想起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这三位美丽纯情的少女。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代女性的叛逆抗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形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封建社会中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叛逆抗争。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三位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出现在《北宋绮云楼赋》、《杨家将》和《红楼梦》中,展现出了不同的叛逆抗争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通过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她们所承受的压迫和矛盾,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封建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地位。
崔莺莺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欧阳修的妻子,她在《北宋绮云楼赋》中展现了一种以文学才情为武器进行叛逆抗争的方式。
崔莺莺在丈夫出征南唐时,主动提出写信给南唐皇帝,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期待。
通过这封信,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文学修养,还利用这种方式维护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
崔莺莺的表现显示了她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心。
她以文学艺术为武器,进行了一种有力的叛逆抗争,同时也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提出了质疑。
杜丽娘是元代军事将领杨再兴的妻子,她在《杨家将》中展现了一种以行动抗争的方式。
杜丽娘的丈夫杨再兴于战场上受了重伤,她不顾一切地冲进战场,用自己的身体为丈夫挡住敌军的刀枪。
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极低的,但杜丽娘并没有被束缚在传统的封建观念中,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丈夫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
杜丽娘的行为展现了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传统妇女地位的质疑,她的抗争精神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主动追求。
林黛玉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展现了一种以情感抗争的方式。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感情的女性,在整个小说中,她对封建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男权至上和官宦世家的虚伪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和抗争。
在家族安排的婚姻中,她坚决拒绝嫁给贾政,她的情感和意志受到了封建体制和家族的束缚,但她并没有完全屈从于压力。
她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对封建社会传统的反叛和抗争。
对崔莺莺、林黛玉、杜丽娘的比较分析
对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比较分析刘荣荣0920110241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独一无二的古典贵族形象。
本文将之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从爱情理念、情欲、结局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爱情理念情欲结局“红颜命薄古今同。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处在社会的最高层,素以温顺、贤良著称于世。
但是,她们身上也不乏斗争精神,特别是为了爱情而做出的抗争。
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
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
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如何?我们从这里面能够得到启示?翻开中国文学史可以看到,女性反抗命运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从崔莺莺、杜丽娘直到林黛玉,反抗命运的火炬一代传一代。
(一)、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爱情观念爱情观念是社会思想的一部分,他的内容的变化、发展,是和封建理性斗争的结果。
我们从三个时代的三个女性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
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女儿,林黛玉是清贵之家的女儿,又寄居在四大家族的贾府。
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他们受到的是封建的礼制教育,遭到的是封建家长们对男女自由爱情的干扰。
崔莺莺是个足不出户的贵族小姐,她在红娘的鼓励下单独外出,与张生相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这种“眼角传情不言心自省”的情感,在“墙角连吟”后,便在两者心灵中沟通了。
于是这位相国小姐便对穷酸书生一网情深。
而此时的崔莺莺正处于“父丧未满”时,且老相公在日“曾许下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①,莺莺竟自产生异端邪念,岂不是大逆不道?显然,着恰恰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高估了它的意义。
这种一见倾心的恋爱方式,其产生原因,对于张生来说是悦色,对崔莺莺来说则是内心自然喜欢的萌发和流露,人的自然要求和个性觉醒的力量,转换为内心感情的萌发和冲动。
因此,就其实质而言,莺莺的爱情只是一种男女最初性爱的要求,还没上升到一种理性的理想追求。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之比较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之比较作者:王冬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2期摘要: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是中国文学殿堂里三位极具个性的女性,她们对待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可谓“前无古人”,正是拥有这样的反抗勇气才让她们的形象大放异彩。
然而她们大胆追求爱情的思想和方式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也就注定了别样的结局!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比较作者简介:王冬梅,安徽合肥人,现就读于安徽大学,为2010级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81-02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是中国文学殿堂里三位极具个性的女性,她们对待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可谓“前无古人”,正是拥有这样的反抗勇气才让她们的形象大放异彩。
然而这三位女性追求爱情的思想和方式还是迥然有别的,正是这种差别反映出了不同时代女性思想的变化,渐变的过程表明了时代的进步,女性的觉醒,但往往也注定了爱情的结局。
一、不求“夫贵妻荣”的崔莺莺崔莺莺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早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终身早就许给了门当户对的公子哥郑桓。
这时的莺莺无力反抗,只能软弱的顺从,但是在莺莺的心里早有想冲破寂寞藩篱的愿望,希望能够遇见一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
当才貌双全、风流倜傥的张生出现后,莺莺本不平静的心绪更是荡漾起一阵阵的涟漪,她的心从此系在张生一人身上,这也激发了莺莺反抗母亲之命的动力。
随着莺莺对张生的一步步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在生根发芽,于是莺莺越来越不满母亲的约束,执意要和张生私下会面,这既是对“父母之命”的公然反抗,也是对自由平等爱情的一种追求,更表明了莺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得到一份不受封建礼教束缚限制的“有情”的婚姻。
当老夫人许婚之后,沉醉在爱情当中的单纯美丽的莺莺以为自己的幸福指日可待,谁料老夫人竟提出要张生进京“挣揣一个状元回来”,否则“休来见我”,这样苛刻要求对还沉浸在甜蜜爱情当中的崔莺莺和张生来说犹如五雷轰顶,全然不知所措,同时也激起了莺莺对出尔反尔的老夫人的强烈不满。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高雪芳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6(000)011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三部成就很高的作用,我们的文学大师在这三部作品中分别塑造出了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各具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
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女儿,林黛玉是【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高雪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反叛高歌三人奏--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形象分析
2.对女性抗争命运的一点思考——从崔莺莺、杜丽娘看林黛玉的觉醒与追求
3.三个叛逆的女性r——从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看中国传统女性的弱德之美
4.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林黛玉
5.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中国文学网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的叛逆爱情,宛如三颗璀璨的明星,划出了妇女运动的爱情轨迹。
今天,我们进一步比较分析她们叛逆爱情的异同、发展和传递关系,也许对我们认识古代女性追求爱情的坎坷历程有所助益。
一、急剧变化的时代从爱情萌生的时代看,崔莺莺所处的元代,一方面民族压迫政策在客观上强化了“门第观念”,使魏晋以来的封建等级婚姻制进一步畸形发展。
在《西厢记》中,老夫人极力维护“相国家谱”的清白,“三辈子不招白衣女婿”,就是这个原因;另一方面由于蒙古统治阶级对汉民族文化比较隔膜,统治阶级崇信佛道,更有甚于儒教。
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比较历代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造成了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这些都有助于崔莺莺叛逆思想的萌生。
另外,元初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废除了科举,当时有“九儒十丐”之说,文人的社会地位降至最底层,他们不得不混迹于教坊勾栏,嘲风弄月,创作了大量有关爱情、婚姻的杂剧,使俗文学登上了大雅之堂,社会风习为之一变。
这种时代因素,势必会给当时门第已明显败落的崔莺莺提供“非礼”的契机,启发了她的叛逆爱情思想。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张君瑞一见钟情的地点就在普救寺,爱情酬答的情诗,也都受到当时社会风习的影响。
杜丽娘和崔莺莺都是贵族千金,教养和经历颇为相似,但杜丽娘所处的环境更为令人窒息:明代的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后妃亲自编写提倡贞操节烈的妇女道德教科书,大肆旌表所谓的贞妇烈女,以束缚和愚弄广大妇女。
由此可见,明代的妇女在精神和肉体上所受到的压迫和摧残更为严重。
这种理学统治的强化,使杜丽娘根本不能像崔莺莺那样邂逅青年男子。
因此,杜丽娘的爱情只能靠自己的本能觉醒,靠自己灵与肉的不懈追求,因而,她的反抗比崔莺莺更加主动、坚决、彻底,性格也更为坚强。
晚杜丽娘一百多年的林黛玉,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到烂熟的时期。
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到了运终数尽、无可挽回的地步;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他们摇摇欲坠的统治,他们更加穷凶极恶。
贵族、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垄断商业和手工业,进行高利贷剥削,农村失去土地的人口游离出来,社会阶级分化更加加剧,高利贷和商业资本大大活跃,农产商品化的过程不断加快,城市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起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封建经济内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萌芽,新兴的市民力量有了发展,市民思想明显抬头了。
林黛玉的思想就有这种市民思想的因子。
但这种与封建思想相对立的市民思想的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封建经济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不能脱离封建经济的母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林黛玉的这种思想只能是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表现在林黛玉的性格中,就有了多愁伤感的一面。
从她们的家庭因素来看,崔莺莺、杜丽娘的父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她们的爱情,但可以说,他们的主观动机并不坏,只是以传统礼教来尽上辈的职责,没有理解女儿的苦心罢了。
天伦之乐,母女情长还是有的。
另外,崔莺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离不开红娘的穿针引线、热情鼓励,否则别说是结成夫妻,连互通情愫也不可能;《牡丹亭》中,天真的春香虽不如红娘,但对杜丽娘的青春觉醒也有所启发,而林黛玉却双亲俱亡,寄人篱下,贾府正如探春所言:“一个个像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难怪林黛玉发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沉痛控诉。
林黛玉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培植了自己爱情的幼苗。
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再到林黛玉,她们所处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正因为如此,她们爱情的底气也愈来愈足,叛逆性也越来越强。
二、逐步深化的爱情内涵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都具有反对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爱情的共性;但表现出来的爱情内涵却又有别。
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入手,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西厢记》中,最主要的矛盾发生在崔莺莺和崔老夫人之间。
崔老夫人要女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甚至要红娘“行监坐守”,使礼教的枷锁牢固的禁锢女儿的身心。
崔老夫人如此处心积虑,用封建礼教调教好女儿,其最终的目的,还是想通过封建宗法制的“父母之命”,把崔莺莺许配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名门望族,以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
正如恩格斯所言:“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工具,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非个人的意愿。
”但事与愿违,崔莺莺却竭力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
她与张生佛殿相逢后,就“非礼而视”,接着隔墙联吟,更是“非礼而听”,“非礼而言”。
老夫人赖婚后,她骂母亲是“狠毒娘”,对封建家长表示强烈的不满。
最后终于“非礼而行”,与张生私自结成夫妻。
由此看来,《西厢记》中的矛盾冲突,表面上是家庭内部的母女冲突,实质上是礼教卫道者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反礼教青年之间的矛盾冲突。
——即“情”与“礼”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个外在的“情”“礼”矛盾,与崔莺莺内在的“情”“礼”矛盾——青年女子内心的情感要求与无形的礼教藩篱之间的矛盾——内外交流,相辅相成,都是生活化了的“以情抗礼”,这种“以情抗礼”的爱情内涵,作者又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一种心理的满足。
虽然这种胜利不得不以矛盾双方的妥协为代价,以张生中进士然后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模式来完成,但毕竟张扬了受压抑“情”的权力,对封建礼教某些方面形成有力的冲击。
在《牡丹亭》中,似乎并不存在与杜丽娘相对立的反面人物,杜丽娘的梦中之爱,以及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都不曾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干涉,杜宝对他们婚姻事实的反对,出现于全剧的结尾。
然而,作品又确确实实写出了封建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势力对杜丽娘的压制,使人感受到她在一张看不见的罗网中挣扎。
杜丽娘的父母一个是国家栋梁,为官清廉正直,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他们决不是坏人,作为封建常规道路上的成功者,他们以自己的“爱”给予女儿深重的压迫;杜丽娘的塾师陈最良,是个考白了头发的老秀才,作为封建常规道路上的失败者,也只是拿社会教导自己的东西来教导杜丽娘,同样给予杜丽娘深重的压迫。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杜丽娘当作一个可以塑造的“物”,而决非有个性的“人”。
作者如此描写杜丽娘所处的环境、周围人物,深刻揭示了她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杜丽娘这个有情的人与无情的世界就这样无形而尖锐的对立着。
而进一步抗争的结果,这种人与环境的矛盾便必然转化为“情”与“理”的矛盾,在明代理学思想强化的特定时代,汤显祖认为“情”是指生命的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然和真实的状态,“理”是指使社会生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
“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具有活跃性,两者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汤显祖“以情抗理”的理想,即杜丽娘所追求的“天然之情”,追求人性与人的本能被体认,在晚明的黑暗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杜丽娘的现实结局只能是含恨而死,以杜丽娘之死作为全剧的结局,未始没有深刻的批判性,但汤显祖的创作目的并不在此。
在写出压制力量强大的同时,他还要写出反抗力量的强大,从而,使生命自由意志与陈腐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达到尖锐的程度。
这种强烈的反抗在现实中是缺乏可能的,因此,汤显祖就托之于幻想,托之于浪漫的虚构,给了“情”以神力,能起死回生。
于是,一切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都在虚幻的世界中寻得了寄托。
“情”终于战胜了灭绝人性的“理”,个性解放的潮流终于战胜了程朱理学。
汤显祖在《题辞》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表明作者并非追求情节的离奇,而是要通过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意志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抹杀,它终究要得到一种实现。
文学的本质功能之一,是以创造自身生活的方式提出生活方向,汤显祖“以情抗理”的巨大创造,明显给俗世中的人们一种启发,一种精神的食粮或反抗的酵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崔莺莺的“以情抗礼”与杜丽娘的“以情抗理”,两者的“情”并非一致。
崔莺莺的“情”更多的是男女之间一种互相爱慕的情感情愫;杜丽娘的“情”,更多的则是一种本能的情欲,一种天然的原始的生命冲动。
肯定人的欲望存在和存在的合理性,是《牡丹亭》空前的时代特点,也是杜丽娘形象独特性和进步性的意义所在。
虽然崔、杜两人的“情”的确有所不同,但她们似乎都是爱情至上主义者,斗争的最终归宿仅仅是爱情。
只要获得自己的爱情,她们就会对封建势力感激涕零。
崔莺莺最后的局部妥协,让张生去科试;杜丽娘在虚幻的世界里,“以情抗理”,义无返顾。
当故事回到俗世,作者又无法找到现实的方式完成杜丽娘的人生理想,不得不借用皇帝下旨完婚的俗套。
这些说明,“为爱而爱”正是崔、杜两人的致命弱点。
鲁迅先生说:“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林黛玉的爱情就明显具有更多的社会内容。
从黛玉爱情这方面来看,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她“癖性喜洁”,反对的不只是封建婚姻制度,更重要的,她厌恶那整个污浊的社会,尽管悲苦和不幸如影随形,但她不象杜丽娘那样,只要实现自己的自由,就可向封建家长妥协。
爱情自由只是林黛玉人生理想的一部分,即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她也不愿向封建势力屈服,而苟且取得。
何以见得呢?宝玉曾对史湘云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指‘仕途经济’)否则,我也要和她生分了。
”不说“混帐话”,这意味着宝黛的爱情是以政治道路上的叛逆为基础的。
钗黛之间在爱情上的纠纷,实质反映了她们思想上的冲突。
钗黛之间的矛盾,不仅反映为一般的从性爱对象上争夺贾宝玉,更主要的是在政治道路上争夺贾宝玉。
说到底,就是要宝玉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
可以说,假如在人生道路上,宝黛没有共同的叛逆意识,也就没有他们逐日深化的纯真爱情。
从作者描写宝黛的爱情意图来看,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宗教迷信、婚姻恋爱等几乎所有的上层建筑。
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封建社会全面崩溃,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曹雪芹以宝黛的爱情为线索,赋予它更多的社会内容。
因为爱情、婚姻、家庭密不可分,而中国的家庭制度又与政治制度相交融。
封建的“三纲”之说,为封建宗法家族制基础上的专制主义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它以父子、夫妇这种家庭关系为依据,以封建宗法制下的家庭制度为基础,以君亲、忠孝为连接的纽带,以移孝作忠为目的,通过移孝作忠的情感转移,实现家庭政治化和国家家族化。
家庭制度的内在控制和国家制度的外在控制,使社会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曹雪芹洞察入微,以如椽巨笔深入细致的描写宝黛的爱情,揭示封建制度下爱情婚姻制度的腐朽,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否定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来动摇封建国家制度的根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黛玉的爱情内涵具有更多的社会内容,含有更多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