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打不过纣王,妲己之父为何还敢题下反诗: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在古代,臣子劝谏君皇总能成为一段佳话。
而在这些劝谏的臣子当中,也有很多没有成功而受到迫害的。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篇1:关龙逢夏桀时大臣,关姓始祖,因忠谏而被桀所杀。
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
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
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
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
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
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在关龙逢被杀后,夏桀众叛亲离,夏朝不久就被商汤灭亡了。
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篇2:比干纣王亲近奸佞,排斥忠良,残害百姓,变成天怒人怨的暴君.他的哥哥微子劝他他不听,只好离开他,他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去了.比干想到自己是国家元臣,责任重大,他苦苦相劝,纣王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纣王被责问得无言以答,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比干连续三天进谏,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来验看一下!”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并且用火焚毁比干的王的叔父,由于直谏纣王以死相争,被摘心而死.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篇3: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苏护,《封神演义》人物,商朝冀州侯,商朝末年大将。
下面是有妲己父亲苏护介绍,欢迎参阅。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后周武王在西岐建周,与纣王为敌,两厢敌对,纣王令苏护出兵西岐攻打周武王,铲除异己,然苏护心已向周,不仅不出兵相对还一心投靠,终寻得良机与周兵汇合,投靠归顺。
其中,他顺利劝降郑伦,记一大功。
受命十一年,商纣王出兵讨伐东南夷,长期征战国家内耗加剧,暴乱四起,周武王当下决断掌握时机联合各部族发兵讨纣。
在潼关战役中,苏护被暗算死于余家二子余兆枪下,结束了一生。
周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将其与金奎、姬叔明、赵丙一道封为东斗星官星,手拿日月神镜跨坐凤凰。
苏护最为知名的,是他的女儿,一代妖女苏妲己。
然而据《封神演义》记载,苏护早早便与女儿苏妲己决裂。
苏护为人耿直,始保初心,一心为民爱民,虽手上大权在握却不居功自傲,不愚忠,明辨是非,冀州候苏护不是神秘莫测的高人,他有的就是一副铮铮铁骨,身为将领,面对残暴的纣王他能毅然说出:君乱臣纲,败坏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由此看出,苏护确有有一身正直的傲然之气。
妲己的个人资料每个人心中对于妲己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义,红颜祸水,绝色美女,狐媚妖姬,商纣宠妃,蛇蝎毒女,诸如此类的等等。
妲己这个人物,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通过频频在电视上热映的封神榜,我们初步了解到这个女人,又或是在历史经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纵观其生平,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性,她到底是谁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接触妲己这个人物的途径是在封神榜的相关影视剧中,妲己成了妖精狐媚的代表。
起初,妲己是苏家善良的小姐,可惜在进宫途中,由于九尾狐狸精嫉妒她的美貌,遂夺其性命,占据她的真身。
此后妖精幻化成妲己的摸样,进宫引诱纣王,将其迷得魂不守舍,两人整日饮酒作乐,荒淫度日。
妲己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就是她的残酷狠毒,以残暴施虐为乐,以血腥毒害为刺激,看得观众心惊肉跳,对她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神话归神话,妖精之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成立的,那么妲己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大家都知道,妲己被称作是红颜祸水的代表,是因为她是殷商最后一位君王帝辛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是在纣王攻讨有苏氏部落得胜归来后的战利品。
冀州侯苏护为何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
冀州侯苏护为何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本文导读:《封神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包含了很多民间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以周文王讨伐商朝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故事。
其中里面也有一些商朝的官员,因为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苏护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本来身为商朝的大将,被任命为冀州侯,起兵造反之后,被商纣王所打败。
只好把自己的女儿苏妲己给献上,来消除自己造反的罪责。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被狐狸精给附身,但是苏护对这一对奸夫淫妇都有所不满。
老版《封神榜》中的苏护之后,以周文王为主的西岐起兵,于是商纣王就派他去攻打,但是苏护一心想归附西岐。
但是被他的手下部将郑伦处处阻拦,导致他无法投降。
并且申公豹叫来了一些人,用来阻拦苏护,也让他没机会去归顺。
最终,还是被苏护找到了机会,率领自己的军队,说服了郑伦,举众投降到姬昌旗下。
在姬昌讨伐商纣的时候,打到了潼关,苏护跟余兆交手,却遭到杏黄幡的暗算,被一枪给刺杀。
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他被封为东斗星官之一。
在《封神榜》中,传说身为四大大王之一的苏护,他手中的法宝,名为火龙枪,长大概有一丈,全身都是用红铜所炼制,在枪的前端雕勾出火龙头的形状,样子看上去呈火焰状。
苏护还有一个兵器,那就是日月神镜,坐着凤凰,给人一种法力高深的形象。
苏护这个形象,在多个版本封神榜电视剧中都有所饰演,其中王伟饰演的苏护,应该是我们看过最多的一个版本。
苏护的女儿苏妲己出生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河内温,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温县境内,卒于公元前1046年。
她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但也是商纣王的妃子,可以说纣王看到她的美之后,就开始如痴如醉,逐渐不理朝政,商朝的灭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妲己身上。
温碧霞版苏妲己由于苏护对纣王的不满,起兵造反,在商朝大军的攻击下,冀州抵挡不住,在屈辱的情况下,苏护只好委曲求全,献出自己的钱财,以及自己的女儿妲己。
谁都知道商纣王是一个昏君,贪图享受,平时就喜欢喝酒,贪恋美色,过着奢靡的生活。
高中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及其遭遇。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世族也。
少时事楚怀王,为其左徒。
怀王亲幸之,与游戏。
而楚相孙叔敖恶其无礼,乃谮杀怀王,而立其弟惠王。
惠王之立,屈原去楚,游吴、越、宋、卫诸侯。
屈原既去,楚国之政由重耳与夫差共图之。
及重耳返国弑其兄而自立为王,夫差怒,乃图攻楚。
楚人使屈原之吴,以厚遗重耳,重耳弗纳。
吴王阖庐使夫差曰:“楚之有屈原者,能使楚楚者也。
今遗之以金,不如遗之以归楚之侯伯,以厚其心,使游说其君,以动其国,是无楚人之利也。
”夫差曰:“善。
”於是遗之楚之侯伯,而使游说楚王。
屈原乃入楚,说惠王曰:“臣闻之,善言者不讳於市。
今王不得意於夫差,是以乐正、毛遂之徒左右其门而舞,而群臣之议王者莫敢言王之过也。
臣敢为王言之:夫差之怒,岂独王之所及哉?王之府库非夫差不得入,王之舟楫非夫差不得用。
今王之境内三分,而夫差之柄制其二,此犹荆轲之割发也,而王弗能制夫差之口,以御夫差之心,而欲以礼义从事於诸侯,此亦不可得而为也。
王其图之!”惠王曰:“善。
”屈原曰:“请赐臣死,毋使楚国臣臣之辱。
”乃自投於汨罗。
汨罗水,湘江之所出也,而岳阳之山水极高,故水在山上,常有旋风,其水上下急,船不能济,溺者甚众。
翻译:屈原,本名平,是楚国的世家。
年轻时为楚怀王做左辅。
怀王非常喜欢他,经常与他一起游戏娱乐。
但楚相孙叔敖却认为他没有礼貌,于是诬陷杀害了怀王,立了他的弟弟惠王为王。
惠王登基之后,屈原离开了楚国,到吴国、越国、宋国和卫国等各国游历。
屈原离开后,楚国的政治由重耳和夫差共同谋划。
当重耳回国弑杀了他的兄弟自立为王之后,夫差非常生气,于是决定攻打楚国。
楚国派屈原去吴国,给重耳送去厚礼,但重耳并没有接受。
吴国的国王阖庐对夫差说:“楚国有个屈原,他能让楚国的人服从。
现在你们送给他金子,还不如送给归楚的侯伯,以此讨好他们的心,让他去说服楚王,这样才是对楚国有利的。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苏护,《封神演义》人物,商朝冀州侯,商朝末年大将。
下面是有妲己父亲苏护介绍,欢迎参阅。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后周武王在西岐建周,与纣王为敌,两厢敌对,纣王令苏护出兵西岐攻打周武王,铲除异己,然苏护心已向周,不仅不出兵相对还一心投靠,终寻得良机与周兵汇合,投靠归顺。
其中,他顺利劝降郑伦,记一大功。
受命十一年,商纣王出兵讨伐东南夷,长期征战国家内耗加剧,暴乱四起,周武王当下决断掌握时机联合各部族发兵讨纣。
在潼关战役中,苏护被暗算死于余家二子余兆枪下,结束了一生。
周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将其与金奎、姬叔明、赵丙一道封为东斗星官星,手拿日月神镜跨坐凤凰。
苏护最为知名的,是他的女儿,一代妖女苏妲己。
然而据《封神演义》记载,苏护早早便与女儿苏妲己决裂。
苏护为人耿直,始保初心,一心为民爱民,虽手上大权在握却不居功自傲,不愚忠,明辨是非,冀州候苏护不是神秘莫测的高人,他有的就是一副铮铮铁骨,身为将领,面对残暴的纣王他能毅然说出:君乱臣纲,败坏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由此看出,苏护确有有一身正直的傲然之气。
妲己的个人资料每个人心中对于妲己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义,红颜祸水,绝色美女,狐媚妖姬,商纣宠妃,蛇蝎毒女,诸如此类的等等。
妲己这个人物,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通过频频在电视上热映的封神榜,我们初步了解到这个女人,又或是在历史经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纵观其生平,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性,她到底是谁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接触妲己这个人物的途径是在封神榜的相关影视剧中,妲己成了妖精狐媚的代表。
起初,妲己是苏家善良的小姐,可惜在进宫途中,由于九尾狐狸精嫉妒她的美貌,遂夺其性命,占据她的真身。
此后妖精幻化成妲己的摸样,进宫引诱纣王,将其迷得魂不守舍,两人整日饮酒作乐,荒淫度日。
妲己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就是她的残酷狠毒,以残暴施虐为乐,以血腥毒害为刺激,看得观众心惊肉跳,对她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神话归神话,妖精之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成立的,那么妲己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大家都知道,妲己被称作是红颜祸水的代表,是因为她是殷商最后一位君王帝辛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是在纣王攻讨有苏氏部落得胜归来后的战利品。
【冀州侯苏护】冀州侯苏护的介绍,苏护的女儿是苏妲己吗
【冀州侯苏护】冀州侯苏护的介绍,苏护的女儿是苏妲己吗《封神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包含了很多民间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以周文王讨伐商朝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故事。
其中里面也有一些商朝的官员,因为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苏护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本来身为商朝的大将,被任命为冀州侯,起兵造反之后,被商纣王所打败。
只好把自己的女儿苏妲己给献上,来消除自己造反的罪责。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被狐狸精给附身,但是苏护对这一对奸夫淫妇都有所不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之后,以周文王为主的西岐起兵,于是商纣王就派他去攻打,但是苏护一心想归附西岐。
但是被他的手下部将郑伦处处阻拦,导致他无法投降。
并且申公豹叫来了一些人,用来阻拦苏护,也让他没机会去归顺。
最终,还是被苏护找到了机会,率领自己的军队,说服了郑伦,举众投降到姬昌旗下。
在姬昌讨伐商纣的时候,打到了潼关,苏护跟余兆交手,却遭到杏黄幡的暗算,被一枪给刺杀。
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他被封为东斗星官之一。
在《封神榜》中,传说身为四大大王之一的苏护,他手中的法宝,名为火龙枪,长大概有一丈,全身都是用红铜所炼制,在枪的前端雕勾出火龙头的形状,样子看上去呈火焰状。
苏护还有一个兵器,那就是日月神镜,坐着凤凰,给人一种法力高深的形象。
苏护这个形象,在多个版本封神榜电视剧中都有所饰演,其中王伟饰演的苏护,应该是我们看过最多的一个版本。
苏护的女儿苏妲己出生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河内温,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温县境内,卒于公元前1046年。
她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但也是商纣王的妃子,可以说纣王看到她的美之后,就开始如痴如醉,逐渐不理朝政,商朝的灭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妲己身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苏护对纣王的不满,起兵造反,在商朝大军的攻击下,冀州抵挡不住,在屈辱的情况下,苏护只好委曲求全,献出自己的钱财,以及自己的女儿妲己。
谁都知道商纣王是一个昏君,贪图享受,平时就喜欢喝酒,贪恋美色,过着奢靡的生活。
天问的原文和译文
天问的原文和译文天问的原文和译文《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除《离骚》之外的另一篇长诗,有浓厚的道家色彩。
下面为同学们带来关于天问的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天问先秦:屈原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苏护为什么要杀妲己?原因是什么_1
苏护为什么要杀妲己?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纣王一听,卿言甚善,纣王八年四月,天下八百镇诸侯朝商,纣王呢,就悄悄地把冀州侯苏护传进宫来,示以天家恩典,准备开开心心的当冀州侯苏护的乖女婿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苏护对这件事非常抵触,不但冒着杀头的危险当面顶撞,还在纣王大度的原谅他之后,于午门墙壁题诗一首,曰:“君坏臣纲,有败五常。
冀州苏护,永不朝商!”什么意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即所谓的三纲五常,古代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也就是苏护率先给了纣王一顶破坏纲常,不堪为君的帽子,然后向天下宣告,他也是被逼无奈,所以才造反的,可问题是,纣王怎么破坏纲常了?此时纣王才登基八年,封神演义里也说,这时候的殷商天下,还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就因为纣王想娶妲己进宫,然后,原本很贤明的君王一下子就变坏了,纣王变坏的这么突然,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上哪儿去了?由此可知,因为纣王率先破坏纲常,所以才导致苏护愤而反商,完全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苏护既然不是因为暴政反商,那他为什么不愿将女儿献给纣王呢?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担心妲己未谙人事,到王宫里吃苦,如果是因为这一点,冀州侯苏护当然还是个好父亲,然而……纣王登基不久,就有下臣如此挑衅,好好地凑一张笑脸过去,被人家打的啪啪响啊,打的啪啪响怎么办?纣王当然很生气,当时就准备御驾亲征,解决这个叛臣,然而,大臣们不干,认为他如此小题大做,实在有失一国之君的风范,不过,冀州侯苏护也的确做得非常过分,必须拿过来明正典刑,可派谁去呢?北伯侯崇侯虎,因为他是冀州侯苏护的直接上司,当然,同时领命的还有西伯侯姬昌,谁让两家离得近呢。
崇侯虎领命之后,率五万军马,率先出发,很快就和苏护乒乒乓乓的打起来,本来两家互有胜负,孰料崇黑虎赶来帮他的哥哥,崇侯虎得了生力军,加之崇黑虎还有点本事,苏护就有点吃不消了,吃不消怎么办?“仗剑走进后厅,不若先杀妻女,然后自刎,庶不失大丈夫之所为”,为了保全名节,准备杀掉老婆、妲己,来他个玉石俱焚,简而言之,是宁肯杀掉妲己,也不愿献给纣王,是个人都贪生恶死,妲己献给纣王,只是有可能受苦,可现在呢,这还是爱女儿吗?多亏后面来了个郑伦,仰仗高明的哼术取得胜利,眼看局势即将有所转机的时候,怪事发生了,什么怪事?西伯侯姬昌派散宜生带来一封书信,提出三利三害之说,大概意思是:献出妲己,一则永享富贵,二则永镇冀州,三可免百姓受苦;如果不献妲己,家亡、城破、百姓苦,实在是很不划算。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对照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对照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
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
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
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
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
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
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
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
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
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史记·淮南衡⼭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中。
该⽂详实地记录了西汉历代淮南王和衡⼭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化等各个⽅⾯的发展状况。
下⾯是⽆忧考分享的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列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淮南衡⼭列传》原⽂ 作者:司马迁 淮南厉王长者,⾼祖少⼦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
⾼祖⼋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
厉王母得幸焉,有⾝。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
及贯⾼等谋反柏⼈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得幸上,有⾝。
”吏以闻上,上⽅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吕后,吕后妒,弗肯⽩,辟阳侯不彊争。
及厉王母已⽣厉王,恚,即⾃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葬厉王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世县也。
⾼祖⼗⼀年⽉,淮南王黥布反,⽴⼦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患害,⽽常⼼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帝初即位,淮南王⾃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朝。
甚横。
从上⼊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兄”。
厉王有材⼒,⼒能扛⿍,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阙下,⾁袒谢⽈:“⾂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也。
赵王如意⼦母⽆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谨为天下诛贼⾂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诸⼤⾂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汉法,出⼊称警跸,称制,⾃为法令,拟於天⼦。
六年,令男⼦但等七⼗⼈与棘蒲侯柴武太⼦奇谋,以輂车四⼗乘反⾕⼝,令⼈使闽越、匈奴。
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长安。
《封神演义之第四回》完整版原文全文
《第四回》原文恩州驿狐狸死妲己天下荒荒起战场,致生谗佞乱家邦。
忠言不听商容谏,逆语惟知费仲良。
色纳狐狸友琴瑟,政由豺虎逐鸾凰。
甘心亡国为污下,赢得人间一捏香。
话说宜生接了回书,竟往西岐。
不题。
且说崇黑虎上前言曰:“仁兄大事已定,可作速收拾行装,将令爱送进朝歌,迟恐有变。
小弟回去,放令郎进城。
我与家兄收兵回国,具表先达朝廷,以便仁兄朝商谢罪。
不得又有他议,致生祸端。
”苏护曰:“蒙贤弟之爱,与西伯之德,吾何爱此一女而自取灭亡哉。
实时打点无疑,贤弟放心。
只是我苏护止此一子,被令兄囚禁行营,贤弟可速放进城,以慰老妻悬望。
举室感德不浅!”黑虎道:“仁兄宽心,小弟出去,实时就放他来,不必罣念。
”二人彼此相谢。
出城,行至崇侯虎行营。
两边来报:“启老爷:二老爷已至辕门。
”侯虎急传令:“请!”黑虎进营,上帐坐下。
侯虎曰:“西伯侯姬昌好生可恶!今按兵不举,坐观成败。
昨遣散宜生来下书,说苏护进女朝商,至今未见回报。
贤弟被擒之后,吾日日差人打听,心甚不安。
今得贤弟回来,不胜万千之喜!不知苏护果肯朝王谢罪?贤弟自彼处来,定知苏护端的,幸道其详。
”黑虎厉声大叫曰:“长兄,想我兄弟二人,自始祖一脉,相传六世,俺兄弟系同胞一本,古语有言:‘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长兄,你听我说:苏护反商,你先领兵征伐,故此损折军兵。
你在朝廷也是一镇大诸侯,你不与朝廷干些好事,专诱天子近于佞臣,故此天下人人怨恶你。
五万之师总不如一纸之书,苏护已许进女朝王谢罪。
你折兵损将,愧也不愧?辱我崇门。
长兄,从今与你一别,我黑虎再不会你!两边的,把苏公子放了!”两边不敢违令,放了全忠,上帐谢黑虎曰:“叔父天恩,赦小侄再生,顶戴不尽。
”崇黑虎曰:“贤侄可与令尊说,叫他速收拾朝王,毋得迟滞。
我与他上表,转达天子,以便你父子进朝谢罪。
”全忠拜谢出营,上马回冀州。
不题。
崇黑虎怒发如雷,领了三千人马,上了金睛兽,自回曹州去了。
且言崇侯虎愧莫敢言,只得收拾人马,自回本国,具表请罪。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影评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影评作为一个《封神演义》的书迷,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感受是:它表面上打着宣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实际上却在模仿美国的畅销作品,而且还学得不伦不类。
因此,我只能给这部电影打 1 分,因为实在不能再低了。
我并不反对对经典进行魔改和与时俱进的新演绎,但前提是必须尊重原作品的世界观设定。
以下是我在观影过程中发现的 18 个严重问题以及一些其他小瑕疵:1. 电影开篇就说,封神榜是女娲的救世遗物。
我真是无语了,原本的剧情是纣王看到女娲像后写诗调戏她,导致女娲大怒并报复人间。
现在为了删掉纣王的恶行,直接把女娲给埋了,还说封神榜是拯救天下苍生的宝物,这不是太可笑了吗?2. 电影中说封神榜唯天下共主开启。
我真的很无语,封神是姜子牙的职责,这是他的分内之事。
他作为人与仙之间的桥梁,代表着天道和人德,是辅佐明君、匡正天下的领袖人物。
只有他才有资格张挂和祭祀封神榜。
现在却让拥有各种私欲和人格缺陷的帝王们凭借血脉获得封神榜的争夺权,编剧的这种想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3. 电影中说苏护拒交贡纳,永不朝商。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苏护之所以反商,是因为纣王想强抢他的女儿,这是多么荒唐的理由!冀州侯苏护是一个忠诚的将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英雄,在这个编剧的笔下、导演的镜头下,却变成了不忠不义的叛贼,你们不觉得愧疚吗?4. 电影开篇纣王没有登基,也不是储君,而是二王子,还在外征战了 8 年。
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商纣王不是唐太宗,你们这是在串戏吗?而且在原作中,纣王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哥叫微子启,二哥叫微子衍。
在这部电影中,纣王的哥哥微子衍被编剧给“埋”了,而冀州侯苏护的儿子苏全孝却被编剧编造为非嫡长子,这真的是太荒谬了! 5. 冀州城被描绘成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这让我非常无语。
冀州位于中国北方,虽然冬季可能会比较寒冷,但也不至于像电影中那样寒冷刺骨吧?这种神话故事是从哪里来的?6. 质子团的设定缺乏逻辑。
原著中根本没有质子团这回事,这是编剧为了增加剧情冲突而编造的。
古代最狂的5首反诗
古代最狂的5首反诗
在古代,反诗通常是指那些表达反抗精神、不满情绪或对统治者批评的诗歌。
以下是五首被认为是非常“狂”的反诗,每首都超过500字:
《君坏臣纲》:这是商朝大将苏护所作,因不满纣王的暴虐而起义。
诗中表达了对纣王残暴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精神,最终被纣王所打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诗出自陈胜吴广起义,表达了对于王侯将相社会地位的不满和反抗。
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它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为后来的秦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心在山东身在吴》:这是宋江所作,表达了他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的决心。
尤其是诗中的“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一句,充满了豪迈和霸气。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由张角提出。
诗中表达了对于汉朝统治的不满和对于新秩序的渴望,黄巾起义最终帮助汉朝和人民度过了危机。
《不第后赋菊》:这是黄巢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的诗,以菊花自比,表达了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诗中的“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充满了豪迈和霸气。
这些反诗都是古代反抗精神的体现,它们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统治者或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充满了豪迈和霸气的情感。
虽然这些反诗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渴望和追求。
不敢倒反西岐的典故
“不敢倒反西岐”是一句古代的谚语,出自小说《封神演义》,指的是黄飞虎一家人九世忠良,从未犯上作乱,只因惧怕商朝的律法,不敢造反。
黄飞虎是殷商武成王,他擅长用兵,为纣王所器重。
然而,他忠心耿耿,对纣王残暴的行为颇有不满。
他的夫人死后,他的妹妹黄妃是纣王的堂妹,多次为他进谏,但纣王并不采纳。
后来,姜子牙施用各种计谋,让黄飞虎深感无力回天,最终决定归周。
在小说中,黄飞虎一家被称为“五岳”,他们忠于殷商,但从未犯上作乱,只因惧怕商朝的律法。
黄飞虎的弟弟黄飞彪和黄飞彪的儿子黄天祥都是英勇的将领,在战争中英勇战斗,最后死于周将郑伦之手。
而黄飞虎在归周之后被封为“东岳泰山之神”,成为神仙。
黄飞虎的家族和个人的故事展示了忠孝节义等古代价值观。
他们的忠诚和谨慎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
然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忠诚和谨慎却成为了他们无法反抗纣王的原因。
这句谚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
在那个时代,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人们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就会面临严重的惩罚。
因此,黄飞虎和他的家族虽然对纣王不满,却不敢造反,因为他们知道这会触犯商朝的法律,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总的来说,“不敢倒反西岐”这个典故描绘了一个古代忠诚家族的故事,展示了忠孝节义等价值观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这个典故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孟山誉王子闾文言文
《墨子》中的“孟山誉王子闾”原文如下:
孟山誉王子闾曰:“昔白公之祸,执王子闾,斧钺钩要,直兵当心,谓之曰:‘为王则生,不为王则死。
’王子闾曰:‘何其侮我也!杀我亲而喜我以楚国,我得天下而不义,不为也,又况于楚国乎?’遂而不为。
王子闾岂不仁哉?”子墨子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
若以王为无道,则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为不义,何故不受王,诛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
”
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如下:
孟山称赞王子闾说:“从前白公发动叛乱,抓住了王子闾,用斧钺勾住他的腰,用直兵器抵住他的心口,对他说:‘如果你同意做王,就让你活着;不同意,就让你死。
’王子闾回答说:‘这是多么地侮辱我啊!杀了我的亲人,却用楚国的王位来讨好我。
就算我能够得到整个天下,如果不符合仁义,我也不会去做,更何况是楚国的王位呢?’于是他坚决不做。
王子闾难道不是仁者吗?”墨子说:“虽然他的行为很难得,但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仁。
如果他认为国王无道,为什么不接受王位去治理国家呢?如果他认为白公不义,为什么不接受王位去诛杀白公,反而要返回王位呢?所以说,虽然他的行为很难得,但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仁。
”
这段文字讲述了王子闾在面对白公的威胁时,坚守正义,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背弃道德和忠诚。
墨子对此表示赞赏,但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翻译
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翻译
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翻译如下:
部分原文为: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
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帅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
译文为:金人不讲道义,专用诈谋来取胜,我们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幸亏天命没有改变,陛下统帅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护爱戴,迎接徽、钦二帝回朝,安抚周边各国,这个大任就由陛下担任了。
“朔,农历每月的末一天”错误,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不道”意为“不讲道义”,“金人”为“不道”主语,故“道”后当断;“专”意为“专门”,修饰“以诈谋取胜”;“中国”是“不悟”的主语,故不能断开;“天命未改”是主谓短语,“陛下”是“总帅”的主语,而非“未改”的宾语。
《汉书》之《纪·高帝纪下》原文+翻译(分段)(全)
《汉书》之《纪·高帝纪下》原文+翻译(分段)(全)【原文】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
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
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
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
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
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散也”。
于是汉王发使使韩信、彭越。
至,皆引兵来。
【译文】高祖五年(前202)冬十月,汉王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部,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约好日期会师攻打楚军,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没有来会合。
楚军攻打汉军,大败汉军。
汉王又逃回营垒垒,挖深沟固守。
(汉王)对张良说:“各位侯王不跟从(我们),怎么办?”张良答道:“楚军即将被打败,(韩信和彭越)还没有分到土地,他们不来会师是情理中的事。
(如果)大王能和他们共同分享天下,(他们)就会马上前来。
韩信立为齐王,并非出自大王本意,韩信也不自信(能做齐王)。
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当初大王因为魏王豹的原因,才封彭越为魏相国。
现在魏王豹已死,彭越也希望自己称王,而大王不早就给以确定。
现在如能划出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区都给彭越并封他为王,划陈县以东到渤海的地区给齐王韩信,韩信故乡在楚地,他本意就想得到故乡的土地。
大王舍弃这两块土地来许诺给(韩信、彭越)二人,让他们各自为战,那楚军就容易打败了。
”于是汉王派使者出使韩信、彭越。
使者一到,(韩信、彭越)都率兵前来了。
【原文】十一月,刘贾入楚地,围寿春。
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
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
【译文】十一月,刘贾攻入楚地,包围寿春。
汉王又派人诱降楚军大司马周殷。
周殷反叛楚国,率领舒县的军队屠戮六县,率领九江的军队迎接英布,一起行军并屠戮城父县,然后随刘贾都去(和汉王)会师。
战国策·秦策五
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曰原文: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月塞入不忿,故能从邻。
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骄忿非伯部之业也。
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
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蓄;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
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
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
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
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
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
齐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
秦先得齐、宋,则韩氏受奖;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
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
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译文:有人对秦王说:“我不明白大王为何要小看齐、楚,轻慢韩国。
我听说:‘王者,出兵取胜而不骄傲;霸者,主持盟约而不暴躁。
战胜了不骄傲,所以能使诸侯诚服;结盟而不暴躁,所以能使邻国顺从。
’理在,您大大地施惠于魏、赵,而轻易地失掉齐国,这就是骄傲;在宜阳打了胜仗,而不顾楚国的邦交,这就是暴躁。
骄傲、暴躁绝不能成就霸王的事业。
我为大王考虑,这种做法实不可取。
“《诗经》上说:‘万事都有个开始,但很少能够善始善终的。
’所以先王看重的就是善始善终。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瑶灭掉范氏、中行氏,又围逼赵都晋阳,赵、魏、韩三国联合,终于杀了智伯瑶,而智氏被三国所耻笑。
前徒倒戈典故
前徒倒戈典故
前徒倒戈”比喻军队背叛,调转枪口攻击自己。
此典出自《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
商纣王是个暴虐的国君。
人民非常痛恨他。
当时,周国是商朝的附属国。
周文王励精图治,积极准备力量,决心消灭纣王。
他善于笼络人心,因此许多诸侯国都背离商朝,归附了周国。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
周武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完成灭商大业。
公元前1066年,武王率领兵士四万五千人,勇士三千人,战车三百辆,讨伐商纣王。
各诸侯国纷纷起来响应。
周武王指挥大军向商朝别都朝歌,(现在河南省淇县)发起猛烈进攻,攻到牧野,(现在河南省汲县北部),距朝歌七十里路。
周武王在牧野召开誓师大会,列举了纣王的种种罪状,号召将士团结战斗,奋勇杀敌。
当时,商纣王正在宫中和妃子饮酒取乐,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惊慌不已,匆忙率领七十万大军,赶到牧野迎战。
商军官兵不愿替纣王打仗,战斗一开始,纣王前锋部队的士兵就,配合周军,掉转矛头向纣王杀去。
结果商军大败,死伤无数,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把木杵都漂起来了。
纣王走投无路,自焚而死。
从此,商朝灭亡。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
事例甲子昧爽会牧野,~反回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知打不过纣王,妲己之父为何还敢题下反诗: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商朝末期,朝中腐败。
商纣王宠用费仲、尤浑两位奸臣小人。
虽然说“敬君子,远小人”,但同朝为官,朝臣们眼见费、尤二人把持朝政,知道惹不起,便
有意讨好。
这些大臣,包括天下诸候中的东伯候姜桓楚,南伯候鄂崇禹,西伯候姬昌、北伯候崇候
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别的大臣们慑于费、尤二人擅权作威,纷纷在进见时送礼示好。
但有一人却不这么做!他就是冀州候——苏护。
“源易缘”注意到,天下事,大概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故讲求“中庸之道”。
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奸臣费仲、尢浑两人看到众朝臣都送有礼单,却独不见苏护礼物,于是怀恨在心。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没过几天,两人便在好色的纣王面前进了谗言,告诉商纣王帝辛:苏护家有国色天香,极为美姿漂亮的千金女——苏妲己。
纣王一听,求之不得。
于是当即宣诏召见苏护,却遭到了拒绝。
苏护因此又得罪了纣王,遭
下令限期离开朝歌。
就在辞行前,气愤不过的苏护在驿亭的午门墙上,题下一首反诗,全诗为:君坏臣纲,有败五常。
冀州苏护,永不朝商!然后扬长而去。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五常”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五行五德有关。
天地五行中的“五德”:木、金、火、水、土,就分别对应着人的核心价值体系“五常”:“仁、义、礼、智、信”。
苏护公然题下反诗,因言获罪,更加激怒了纣王,于是发兵征讨。
结果基本上没有悬念:苏护虽为一方诸候,勇猛有加,但纣王彼时还拥有天下之力。
苏护肯定不能取胜。
那么,苏护明知打不过商纣王,为何还敢公然题下反诗,自留证据呢?
通读《封神演义》,“源易缘”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性格的原因,一时的冲动
性格能决定人生,也能决定人的命运。
从朝臣们都向奸臣送礼,而只有苏护不送这一件事的细节上,不难看出,苏护是个耿直、正直的人;
从他题下反诗的细节中,又可看出,他还是性情直率、容易冲动的人。
再从他受到纣王提亲遭拒,有意掉为难他,而他敢于反抗一事上,还说明他是个性子刚烈,宁折不弯的人。
所以,冀州候苏护,敢公然题下反诗,应该大部分因素,就是自己的冲动使然,盛怒之下。
二、错误的判断,抵估了形势
苏护再怎么冲动,再怎样义气行事,但也不会傻到不知题反诗的严重后果。
要不然,苏护也做不到冀州候,苏家也不可能满门均为忠烈。
苏护在明知题下反诗,会遭到商朝大军的围攻下,依然题诗,是他对眼前的形势有个判断。
《封神演义》中,曾多次提到,纣王无德,沉迷色酒色,朝政大乱,百姓颠倒流离,这是亡国的征兆。
“可怜成汤社稷将化为子虚乌有……”这是苏护与众家将的原话。
在苏护的心里,他已经认定商朝要败亡,而自己行的是道义之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既然纣王无道、百姓苦不堪言,苏护又是忠良君子,忠心为国,治兵有方……即使开打,自己也不一定就会输。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老人家,早就说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错就错在,苏护高估了自己的形势一方,而忽略了纣王拥有的天下大势和四方力量:百足之虫,尚死而不僵。
三、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贡,昏君必兴师问罪之师;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使德,使天下人则耻笑我不智;”
《封神演义》第2回,“冀州候苏护反商”一章节中,苏护就曾对众人说过上面的话。
或许,苏护明知道反出朝歌,自己会败,但他还是这么做了,视死如归!
权衡利弊之后,身为将军诸候,他宁为玉碎,也不愿瓦全,这就是苏护选择的人生之道。
后来,“源易缘”也看到,原本想亲征的纣王,被众人劝下;只是动用了北方、西方二诸候的
力量,便令苏护陷入了困局,差些惹下灭门之祸。
好在西伯候姬昌的“大丈夫当舍小节,而全大义”的劝说解围下,苏护最终向纣王进献了自己
的女儿苏妲己。
冲动是魔鬼!人在生气激动的时候,智商等于零。
从苏护公然题下反诗,自留罪证的举动看,此举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中,我们也得出一个经验教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少说多做,谨言慎行!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中国通史》、《易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