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与海伦形象的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妲己与海伦文学形象的比较研究
摘要:明末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中的妲己与古希腊诗人荷马笔下的海伦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对象。
她们美丽且富有智慧,并且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年轻时都是被人强行掠走过;在爱情与婚姻方面有着同样的彷徨与迷茫。
可相同的传奇故事,并没有出现相同的结局:妲己用死结束了她被女娲利用的一生,而海伦则回到自己的丈夫身边,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正是这样相同与不同的对比,才呈现了不同语境中同一种类型的文化实践差异,拓展了比较研究的思路和视野,进一步找到中西方文化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妲己;海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在民间传说和众多文学作品中许多王朝的灭亡都与美貌绝伦的女子有关,如夏桀时期的喜妹,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义等等,她们都被后世的文人作家称为用美色诱惑帝王的典型。
妲己则因为许仲琳创作的《封神演义》而为更为世人所知,其更成为“淫妇”、“祸水”、“心如蛇蝎”的代名词。
海伦被称为“希腊第一美女”,她的美同样也受到后人的指责:“”残酷的荷马,你让那么多英雄倒在血泊中,仅仅为了染红一位美人的石榴裙,为了她你让一座城市玉石俱焚。
周英雄曾说:“女人的第一号敌人一向是历史,所谓的历史不外是男人的历史”。
[1]126
一、两人的人生经历比较
《国语·晋语》中记载:妲己原来是诸侯有苏氏的女儿,因为有苏氏反抗殷商的暴政,结果遭到镇压,有苏氏将要面临屠城和灭九族的危险时,把妲己献给了纣王。
妲己在后宫短短的几年之中,就由“罪犯”之身变成了集后宫三千佳丽宠爱于一身的皇后。
但她“蛊惑纣王,纵情声色,荒淫误国。
建鹿台,行炮烙,剖孕妇等”,被认为是“千古淫罪的罪魁祸首”,最后以死,结束了她的传奇人生。
海伦同样也给我们演义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传奇剧。
她和妲己一样是世上最美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一位女人。
她点燃了特洛伊战争的火焰,并给特洛伊城及其人民带去了空前的灾难。
她是宙斯的女儿,无可匹敌的美丽和魅力使希腊各地的英雄们迷恋于她。
年轻时的她曾被忒修斯掠走过,后被其兄救出。
继父又将她嫁给了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俄斯。
在帕里斯(特洛伊王子)没有来访之前,海伦的婚姻生活是平静的。
可他的出现让这平静的生活出现了波澜,第一次见面他们就相恋了,随着感情的不断升温,最终两人一起携带财宝私奔到了特洛伊城。
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越过海峡,将特洛伊城紧紧包围。
最后特洛伊城被希腊军夷为平地,海伦也成为战俘。
这时她的美丽却拯救了她自己,因为“没人忍心将剑刺向这令人销魂、妩媚、动人的女子之身。
”在希腊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里,海伦不仅没有死,反而又和丈夫墨涅拉俄斯过上了神话般的幸福生活。
二、两人具体的相同点及其产生原因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是那些并无交往影响和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在主题、文类、文艺理论、文学题材、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关系和规律的特点。
”[2]176虽然海伦与妲己有着地域、时间、空间的间隔,但是“妲己仍然既有中国妲己的一面,也有希腊海伦的一面。
”作为“希腊海伦式”人物的妲己,她与海伦的相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外貌
《封神演义》记载: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
因此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妲己的美貌也是不为过的。
妲己在后宫短短的几年之中,就由“罪犯”之身变成了集后宫三千佳丽
宠爱于一身的皇后,可见其美貌与智慧的不一般。
在“雷震子监斩妲己”这节中:刽子手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纷纷愿替其死。
可以说妲己的美实在让世人惊叹!
远在希腊的海伦不仅有着“希腊第一美女”的称号。
海伦与帕里斯私奔到特洛伊,当特洛伊的长老们聚在议会室讨论是不是把海伦留在特洛伊时,海伦进来了,“她的美让老人们肃然起敬”。
她的美已经让经历沧桑的老人们肃然起敬。
由此她也成为了闻名于世的特洛伊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于是有人说:“残酷的荷马你让那么多英雄倒在血泊中,仅仅为了染红一位美人(海伦)的石榴裙”。
(二)婚姻与爱情
根据正史记载:帝辛(纣王)20岁嗣位,当时商朝已经300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人心稳定。
帝辛血气方刚,威武有力,神勇在当时无人可比。
就在他在位的第40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因为苏部落叛变,帝辛的大军去讨伐,苏部落抵挡不住,酋长只好把女儿——苏妲己献出去求和。
那时帝辛已是60开外的人了,而妲己正值青春年少,可以说这场婚姻就是一种“交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封神演义》把妲己的爱情建立在了伯邑考身上的,虽然其对伯邑考的喜爱说成是由于他比纣王更俊美,比纣王更有强壮的体魄,更能够满足她的性欲。
同样海伦也曾在婚姻与爱情间彷徨。
继父虽然将她嫁给斯巴达的国王墨涅拉俄斯,可那“父母的精心安排”并没有阻挡她对爱情的渴望。
帕里斯的出现,使她的这种渴望达到了极点,于是她就和帕里斯一起私奔到了特洛伊。
妲己与海伦都在婚姻与爱情之间彷徨过,但她们对待爱情的方式不同:妲己是利用权势引诱,海伦直接私奔。
两人都为自己的所爱付出了行动。
(三)坎坷的遭遇
妲己原来是一位雄霸一方的诸侯之女,美丽、善良、天真、活泼,由于其父反对纣王的暴行,并被镇压,为了苏氏家族,妲己被送进宫。
而正值青春年少的她被召进宫后所处生活环境、甚至说是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小有着父母保护的她,现在要整日陪伴与君王左右,并且还要面对着后宫的尔虞我诈,这对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小姐简直是人生的一个灾难。
这个灾难的最可悲之处是:当时的妲己没有人把其作为是一个女人,而是当成父辈为了家族生存的一个工具,一个盾牌。
海伦作为宙斯的女儿,斯巴达王又是其继父,她的身份和地位与妲己一样的高贵。
年轻的海伦“在阿耳忒弥神庙跳舞,被忒修斯与庇里托斯抢走”,并被分给忒修斯做妻子,后被其兄救回。
表面上是逃出了虎口,但父亲为了其政治利益,又将其嫁给了阿伽门农。
海伦与妲己出生在同样的高贵家庭,有着同样的人生遭遇,在人生轨迹中出现了许多“交叉点”。
而这些交叉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中西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
正如钱钟书说的:中西文化“东海西海,心里攸同;南学北学,道术位裂”。
[3]45
三、两人的不同点及产生原因
妲己和海伦是两个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环境下形成的两个不同形态的人物形象。
如果用马克思的辩证论来分析:虽然她们两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联系和影响,也就是有共同点;但是共性包括个性,个性又孕育共性之中。
基于此观点我们就再看看她们的个性所在,也就是不同之处。
妲己与海伦的最大不同是在于她们各自的命运结局。
《封神演义》第四回指出妲己被“狐狸精”吃了。
也就是说以后的“妲己”生命已经死去,她已经被“狐狸精”所取代了,可作者为了突出妲己的唯一出路只有死,在最后再一次把那个已经不是妲己的妲己又杀了一次,并且她的灵魂也没有飘向封神榜,也就是没有得到超生。
只有这种不仅要死,而且要死两次并且永不能超生的结局,才能让国人感到合适。
可见妲己的结局是多么地悲惨!而海伦和命运结局则和妲己不同。
“当墨涅拉俄斯在残破的特洛伊中找到海伦时,海伦比过去更加动人了。
”最后海伦不仅得到希腊人的谅解,而且“与丈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种神话般的大结局,可以说寄寓了当时希腊民众的人生理想,
这种境界超越了依赖物质现实的需求,更超越了对人性欲求的简单惩罚与报复。
同时,此种境界也让《荷马诗史》有了更迷人的光芒。
那么为什么有相同命运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呢?其根本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
中国文化以孝为本,对家庭观念、家庭伦理非常重视,并以孝道作为一切德行的基础;另外中国文化重视伦理。
中国文化常以亲亲为大,家庭伦理是中国人道得生活的核心;西方文化则重视个人,提倡家庭成员应互相尊重对方意愿,家并且西方存有重国体多与重家庭的文化传统。
与西方悲剧主人公相比, 中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似乎并不具备彻底的反抗精神,更多的是忍受
和寄希望于某种超脱的存在:或者是“天理”,或者是“神意”,或者是迟来的正义———这又恰好是一种对命运的顺从,而不是抗争。
它所暗含的是一种对于圆满结局的期盼。
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喜剧式的结尾: 先苦后甜, 苦尽甘来, 是冲突的和解。
使主人公得到虚幻的满足:正义得到伸张,邪恶遭到报应。
[4]p46
另外,在故事的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距离上东西方也存在着普遍的差异:在中国的故事中讲述者与叙述对象的距离接近,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体现出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渗透着一些封建主义思想和因果报应观念。
相反,西方的故事叙述者更显客观超脱,故事情调更显得比较轻松、幽默、更富于喜剧性和娱乐性。
[5]P261通过许仲琳先生的口吻可以证实,关于妲己故事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由道德意义联结的,这道德意义一方面保证叙述者的叙述自由,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讲述任何读者感兴趣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得保证这个故事的最终道德性,“中国文学具有一种极深的教育功能,故中国文化要达到至高境界,则必然会具有一种深微的教育功能。
”[6]45而海伦的故事形态尽管也在考验和赏罚主人公之中融入某种道德原则,但其重心还是在通过波澜起伏的故事内容,寄予读者面对人生应有着美好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当然两个人物的不同结局,也更适合各自国人的审美需求。
“审美是各民族独特社会历程和文化传统的浓缩,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理想。
”[7]128 通过对“妲己”与“海伦”相同类型人物的不同命运结局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必须承认,故事中人物的魅力依赖于特殊的叙述形式和文学品质,虽然妲己与海伦这两位同命相怜的姐妹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但由于其所处的语境不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以她们都只能寻求适合各自本国的读者能接受的人生结局,也就是说“共同情节的相同性反而能够大大突现变化部分所暗示的不同价值观与假设”[8]284最重要是通过对她们之间的比较,更加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多采和斑斓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