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名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2、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

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3、物理吸附定义:物理吸附也叫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的吸附
特点:无选择性、吸附解析可逆、可快速进行,故用的最广
(2)化学吸附定义: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因为具有选择性、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故用的较少。

4、苷类定义: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5、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

6、非还原糖:如果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聚糖就没有还原性,称为非还原糖。

7、醇苷:通过苷元上醇羟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醇苷。

8、酯苷:通过苷元上的羧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酯苷或酰苷。

9、硫苷:通过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硫苷。

10、氮苷:通过苷元上的胺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氮苷。

11、碳苷:通过苷元碳上的氢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碳苷。

12、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13、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从化学结构看,环烯醚萜又是含有环戊烷结构单元且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环状单萜衍生物。

包括取代环戊烷环烯醚萜和环戊烷开裂的裂环环烯醚萜两种基本碳架。

14、Diels- Alder加成反应带有共轭双键的萜类化合物能与顺丁烯二酸酐产生Diels- Alder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加成产物,可借以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15、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16、生物碱: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一、名词解释
1、天然产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一次代谢过程是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过程,几乎所有绿色植物中都存在。

一代产物:葡萄糖、蛋白质、脂质、核酸。

二次代谢:二次代谢过程是指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的过程。

二代产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

3、正相分配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液等,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性有机溶剂
反相分配色谱::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极性溶剂。

4、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5、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6、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
7、香豆素: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基本骨架。

简单香豆素:指仅仅在它的苯环上有取代,且7位羟基与其6位或8位没有形成呋喃环或者吡喃环的香豆素类。

呋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

吡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碳或8位碳上取代的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及双吡喃香豆素类。

8、黄酮类化合物: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9、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 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0、薁类化合物:一种特殊的倍半萜,它具有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基本骨架。

11、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总称。

12、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

以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合酚类所需的KOH的毫克数来表示
13、酯值:代表挥发油中脂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来表示
14、皂化值: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表示。

事实上,皂化值等于酸值与脂值之和
15、三萜皂苷: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

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

16、生物碱: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17、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1.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2.有效成分:是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3.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4.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群体物质。

5.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6.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7.酶解:苷类物质在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次生苷的一种水解方法。

8.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9.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10.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11.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12.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

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13.大黄素型蒽醌:指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

14.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15.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16.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

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

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 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7.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18.精油:是一类难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混合物。

19.SF/SFE: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

20.脑: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时某些挥发油中含量高的主要成分可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

21.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

它的水溶液经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似肥皂样的泡沫。

22.酯皂苷:糖链和苷元分子中的羧基相结合形成酯苷键,这类带有酯苷键的皂苷称为酯皂苷。

23.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来源红血球、等渗、恒温等)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溶液浓度。

24.酸性皂苷:分子中含有羧基的皂苷,常指三萜皂苷。

25.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

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

26.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的寡糖苷。

27.次皂苷:皂苷糖链部分水解产物或双糖链皂苷水解成单糖链皂苷均称为次皂苷。

28.中性皂苷:分子中无羧基的皂苷,常指甾体皂苷。

29.单糖链皂苷:皂苷元上连接一条糖链的皂苷。

30.双糖链皂苷:皂苷元上连接两条糖链的皂苷。

31.强心苷:是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32.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α、β-γ-内酯)环称为强心甾烯,即甲型强心苷元。

由23个碳原子组成。

33.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α(β),γ(δ)-δ-内酯)环称为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

由24个碳原子组成。

34.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35.两性生物碱:分子中有酚羟基和羧基等酸性基团的生物碱。

36.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中常见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结构中含有内酯环,环的大小差别较大,从十元环到六十元环都有。

37.乙酸原化合物:系指从乙酸乙酯或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的一类化合物。

38.单项预实验:根据工作的需要,有目的地检查某一类成分或某一种成分。

39.液-液萃取分理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0.甙:又称配糖体、生物化学中称苷,它是糖或糖衍生物的端基碳原子与非糖类物质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41.黄酮类化合物的广以概念: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联结,具有6C-3C-6C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42.鞣质: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了类分子较大的复杂多元酚类化合物。

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又可与生兽皮中的蛋白结合形成致密、揉软、不易腐败又难透过水的皮革,故称鞣质。

43.供电子诱导效应:使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的诱导效应即称供电子诱导效应。

44.杂化:由不同类型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新轨道的过程叫做杂化。

45.共轭效应:具有共轭双键结构体系叫共轭体系,在共轭体系中,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引起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的效应叫做共轭效应。

46.生物碱沉淀试剂:能与生物碱产生的沉淀的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如碘化铋钾试剂等。

48.径向纸层析:用圆形滤纸作层析材料,将供试液点在圆心的周围,作水平径向展开分离,经显色后,再确定各种成分存在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47、永停滴定法:根据依据外压小电压下,溶液中有可逆电对就有电流、无可逆电对就无可逆电流的现象,来进行终点判定的。

4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价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的电磁辐射后,在不同分子轨道上的跃迁造成的。

分子中的价电子包括: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和非成键的n电子(也称p电子)。

分子轨道可以认为是当两个原子靠近而结合成分子时,两原子的原子轨道以线性组合而生成的两个分子轨道。

能量高的为反键,能量低的为成键。

49、生色团:结构中含有π→π*或者n→π*,即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50、助色团:是指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当他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使该生色团或饱和链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

51、红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的改变,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52、蓝移:是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吸收带:R: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

K: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B: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E: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是由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系统的π→π*跃迁产生的。

紫外可见区(200—700)
53、红外:由于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而分子的振动能级的跃迁会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54、振动形式:伸缩振动、弯曲振动(面内和面外、变形之分),4000---1500cm-1的区域为特征频率区,1500---600cm-1的区域为指纹区。

3000---2850为烷烃的主要特征峰;3100---3000为烯烃的特征吸收峰;3333---3267为炔烃的特征吸收峰;芳烃:3100—3000;醇、酚和醚类:3640—3610;羰基化合物:1870----1540;胺:3500---3300。

55、荧光:有些物质受到光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出比原来所吸收光的波长更长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现象。

最常见的为荧光和磷光。

5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蒸气中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原素的含量的方法。

67、核磁共振波普法: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能级,当用一定频率的射频照射分子时,可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NMR)
68、质谱分析法(MS):是利用多种离子化技术,将物质分子转化为离子,按质核比的差异分离测定,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分析的方法。

69、过碘酸裂解反应:亦称为Smith降解法,适用于苷元不稳定的苷和碳苷的裂解。

不适用于那些苷元上有邻二醇羟基以及易被氧化基团存在的苷。

70、苯丙素类:天然成分中苯环与三直链碳连在一起形成的C6-C3单元,统称为苯丙素类。

常分为;苯丙酸类香豆素和木质素三类成分。

71、香豆素类:是邻羟基桂皮酸内酯成分的总称。

多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结构骨架,7-羟基香豆素被认为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母体。

60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途径
70、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生理活性或医疗价值的有一定的分子式结构式,这一物理常数的单体成分
71、有效部位:有多个有效成分构成的尚未分离的混合物,通常称有效部位
72、无效成分:一些在中药中普遍存在的通常无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
73、生物合成假说:结构相似的天然化合物在多数情况下意味着它的生物合成上可能为同一起源。

74、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75、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

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76、超临界流体SF: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 C临界压力P c以上状态时,成为单一相态,将此单一相态称为超临界流体
77、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以接近临界点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利用其在超临界状态下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性质选择性地溶解其他物质,先将某一组分溶解,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溶物会析出,从而从混合物中得以分离地技术
78、正相色谱: 流动相的极性是非极性的,而固定相的极性是极性的。

79、反相色谱: 固定相的极性小,而流动相的极性大
80、苷类定义: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81、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该碳原子称为端基碳,形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
82、氨基糖:当单糖上一个或几个醇羟基被氨基置换后,则该糖称为氨基糖
83、去氧糖:单糖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羟基被氢原子取代的糖称为去氧糖
84、多聚糖: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称为多聚糖
86、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
87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
88、非还原糖:如果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聚糖就没有还原性,称为非还原糖
89、醇苷:通过苷元上醇羟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醇苷。

90、酯苷:通过苷元上的羧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酯苷或酰苷。

91、硫苷:通过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硫苷。

92、氮苷:通过苷元上的胺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氮苷。

93、碳苷:通过苷元碳上的氢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碳苷。

94、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95、β-构型:非糖物质与β-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苷。

96、原生苷:原存于植物体中的苷。

97、次生苷:从原生苷中脱掉一个以上单糖的苷
98、苯丙素类定义:天然成分中有一类苯环与三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元(C6—C3)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苯丙素类。

99、香豆素类定义: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

100、呋喃香豆素:是指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者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

101、吡喃香豆素:是指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者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及双吡喃香豆素。

102、碱溶酸沉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103、醌类化合物: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104、黄酮类化合物定义: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
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105、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类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指其二聚物。

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而得名。

106、萜类:萜类化合物是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骨架庞杂且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成分。

107、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异戊二烯是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前体物质,因为大多数萜类的基本骨架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顺序相连而成
108、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Folkers证明3(R)-甲戊二羟酸是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的关键性前体物质,由此证实了萜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109、单萜类:指分子骨架中由两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110、环烯醚萜定义: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从化学结构看,环烯醚萜又是含有环戊烷结构单元且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环状单萜衍生物。

包括取代环戊烷环烯醚萜和环戊烷开裂的裂环环烯醚萜两种基本碳架。

111、挥发油: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112、脑: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时某些挥发油中含量高的主要成分可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113、单萜:一般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目对萜类进行分类,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114、三萜皂苷:三萜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杨的泡沫。

115、强心苷类: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116、甾体皂苷: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寡糖苷。

117、溶血指数:对同一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稀悬浮液,在同一等渗、缓冲及恒温条件下造成完全溶血的最低指数
118、酯皂苷:结构中有酯键的皂苷
119、酸性皂苷:结构中含有羧基的皂苷
120、Ⅰ型强心苷:强心苷元直接与2,6-二去氧糖连接的强心苷
121、生物碱: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122、生物碱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络合物而生成沉淀的反应123、生物碱的pka:生物碱共轭酸解离常数的负log值
124、水溶性生物碱:易溶于水的生物碱,如季胺碱、分子量较小的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的生物碱等
1、有效成分:a、在药理和生物学角度看是指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化学上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来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b、在食品领域,其范畴可扩展到除生物活性成分、功效成分之外,如营养成分、天然食品添加剂成分等。

(生技班书p1笔记)
2、生物碱:为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3、pH梯度萃取法:是利用被分离成分的碱性或酸性不同而分离生物碱类成分、酸性及酚性成分等的一种方法。

(详见生物碱、黄酮、蒽醌类成分的分离)
4、碱溶酸沉淀法:碱性成分则在酸中溶解,在碱中沉淀的性质,来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

5、Rf值:化合物所移动的距离与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0.01<Rf<0.99
6、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通式为(C5H8 )n 。

7、先导化合物:也称新化学实体,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一PPT 上找的)
8、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9、MS质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GC气相色谱:是用一种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

按其固定相状态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仪由色谱柱、加热器、载气和检测器4个部分组成。

(p80书上抄的)
10、二次代谢产物:从某些一次代谢产物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特殊生物化学反应生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生物本身无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多酚类等。

(生技班书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