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 教案
寻梦者 教案,DOC
诗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能开出“娇妍的花”的美丽的梦是象征的中介物,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本文
学生了解作者,指导学生看注释和课件上的作者资料
引入本文所学
讲授新课
(35分钟)
1、朗读诗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目标
(1)读准字音,注意诗歌音韵美。
(2)读出节奏,标出停顿和重音。
(3)读出情感,把握诗歌的基调。
2、课堂探讨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诗歌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节):寻梦的过程。
教材分析
《寻梦者》是戴望舒所作的一部诗歌,全文感情真挚,艺术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光明、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教学条件
教材,教师用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诗歌线索,把握抒情脉络
2、理解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情感教育
诵读经典、感悟人生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诗歌独特的意境。请找出诗歌中与“梦”有关的意象,并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示例:第一部分中的诗歌意象是“娇艳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
寻梦者-北师大版必修3语文教案
寻梦者-北师大版必修3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讲解和分析《寻梦者》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1.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包括情节分析、人物分析、语言表现和主题阐述等方面;2.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写作技巧,如叙事手法、描写技巧、语言运用等;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本节课的标题是《寻梦者》,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
请自由讨论一下以下问题:•你们梦到过什么?有没有一个梦境特别深刻?•你们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记录自己的梦境?•你们觉得梦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分析文章情节(20分钟)1.先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寻梦者》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背景是什么?•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梦想?•故事的结局是什么?2.在同学们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可以让同学们开始详细分析情节。
可以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或者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同学们分析:•故事的起点是什么?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在主人公寻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困难?•主人公在经过一番探索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物分析(20分钟)1.分析主人公: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安迪是怎样一个人?他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安迪为什么要寻梦?他的梦想有何意义?•安迪在探索梦境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他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2.分析其他角色: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问题,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进行分析。
语言表现(20分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将会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表现方式:1.文章中有哪些描写形象的语言?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烘托气氛?3.文章中用词有哪些特点?主题阐述(20分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将会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1.故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故事中主人公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与你有何关联?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同学们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册第课《寻梦者》教学设计 (一)
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册第课《寻梦者》教学设计 (一)本次教学设计针对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二册第三课《寻梦者》的教学,旨在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未来寻找自己的梦想时能够勇敢前行。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概括《寻梦者》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学生能理解作者通过身边的小人物反映挫折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3.学生理解梦想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未来寻找自己的梦想时能够勇敢前行。
二、教学内容:1.导入: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梦想?为什么人需要有梦想?2.展示:推广影片《寻梦环游记》。
在观看过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3.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梦者》。
4.分析:分别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小人物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5.整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梦想,并思考实现梦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备的能力。
6.归纳:学生在团队里分享自己的思考,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梦想,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7.反思:老师围绕主题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与总结。
三、教学方法:1.口头讲解和讨论: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方式,达到知识的互动。
2.阅读:通过阅读《寻梦者》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梦想的力量。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励同学们互相交流想法,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4.个人分享:通过分享,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
四、教学重点:1.理解《寻梦者》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小人物进行分析,并解释作者的用意。
3.培养学生勇敢追梦的决心,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未来寻找自己的梦想时能够勇敢前行。
五、教学评价: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寻梦者教案2
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风涛,会让人心沉醉。喻示着贝的丰美与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5、但艰苦寻求的获得并非就是寻梦的终点,还需继续寻求,即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
“在海水里养九年”,“在天水里养九年”,如此精心呵护,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
2、意象异彩纷呈、意境高远
诗人善用多种意象构成诗歌独特的意境。
3、结构重叠复沓、一唱三叹
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先起后承,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全诗每节中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实践(语文)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师生互动
情境导入
暮春的江南,在一条修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雨巷,走近这位《寻梦者》。
唤醒学生情绪,导入新课。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引导。
探究新知
1、作者介绍
原名:戴梦鸥,笔名:戴望舒,浙江杭州人。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其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中学毕业就开始文学创作。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1924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41年底,日本侵占香港。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25日,逝世于北京。
寻梦者学案及答案
寻梦者【学习要求】1.了解“雨巷诗人”戴望舒,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仍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3.理解诗文中丰富的意象及其含义和作用;学习诗人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文中丰富的意象及其含义和作用;学习诗人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
【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了解作者;熟读全诗,标出停顿及重音,反复诵读,体会感情;理清结构。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通过图书馆、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戴望舒及其作品,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全诗,把握诗文感情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作铺垫。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词:娇妍.注音:释词:瀚.海注音:释词:开绽.注音:释词:鬓.发斑斑注音:释词:2.文学常识填空:(1)戴望舒(1905—1950),原名,又名,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
1929年4月,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其中《》一首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被称为“”。
代表诗集有《》、《》、《》等。
(2)《寻梦者》发表在1932 年11月出版的《》第卷第期上。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一直笼罩着戴望舒敏感的心灵。
3.思考答问(1) 题目为“寻梦者”,谁是寻梦者?寻找什么梦?(2)根据抒情脉络本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归纳层意。
二、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反复朗诵诗歌,标出诗歌朗读的停顿和重音,体会其思想感情。
(划在书上)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抒情脉络是什么?3.根据抒情脉络本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归纳层意。
(二)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娇妍.(yán)瀚.海(hào) B.鬓.发(bìng)苍穹.(qióng)C.朦.胧(méng)黯.淡(àn) D.梦.想(mèng)氛.围(fèn)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风滔珍宝意乱情迷B.沉醉蒙胧丰富多采C.辫证开绽眼花缭乱D.衰老和谐荒谬绝伦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壮阔)。
寻梦者导学案
现代诗歌阅读之一—寻梦者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意象特点和情感特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把握本诗赞扬讴歌寻梦者的意义。
3.了解本诗作为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和2。
教学难点:3。
学习过程一、活动导引1.了解诗歌这种文体的一般特点,并作摘要;2.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特点;3. 搜索名家诵读其代表作《雨巷》的音频,引起对诗歌的兴趣。
二、活动流程(一)导语同学们,人类的审美活动,如果说是人们用感情观照的方式来把握现实美的话,那么,诗歌,这一古老而又高级的文学样式,便是最集中而强烈地体现了这种审美特点。
谈到诗歌,你们感觉它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总结归纳诗歌特点: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音乐美。
(二)研究诗歌,理解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概况每节内容。
提示:戴望舒的这首诗歌,形式上有人说是圆圈式结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照应,形成了浑然一体的美丽花环,但要注意的是,结构上是回应,但内容和情感上,却是沿着两条线索交错纵深发展的。
明确:第一节,扣题写梦,把梦喻为“无价之宝”。
号召人们去“求宝”,即求“梦”;二节,点出寻找宝贝的地点和名称;第三节,写历尽艰难,终于逢到了贝;第四节,写贝的不同寻常,惹人心醉;第五节,写贝经过时间的孕育磨砺,终于开绽;第六节,写贝在寻贝人年老时,终于结了桃色的珠;第七节,写由珠而升起的梦;第八节,写梦终于开出娇妍的花。
梳理归纳线索:诗歌内容由“去求宝”而“得宝”而“宝之开绽”而“宝之结珠”而“升起梦”而“梦开花”,如此层层递进,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
这就是寻梦追梦梦之成真的线索。
而与这条线索相对照的则是人生各个阶段的历程。
寻梦之始,也许我们还青春年少;寻梦之中,也许我们正年富力强,风华正茂;而到贝之结珠,梦之开花时,我们已鬓发星星,年老眼花。
这大凡是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这条人生线索,戴望舒先生在诗里以形象的语言概况了。
2.探究主题和技巧(1)提问:作者把这两条线索交错对应,尤其是最后把衰老的容颜和梦之开花相对照,有何深意?明确:人生只要有梦,只要有追求梦想的激情和勇气,尽管到了风烛残年,但依然心灵有寄托,依然娇妍美丽,全然没有人生老去的哀伤和凄凉。
戴望舒《寻梦者》教案word(诗歌赏析)
课的类型
讲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
多媒体
一、新课导入
以知识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发展和诗歌的文学常识。
二、内容讲解
(一)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3.5-1950.2.28)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也是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代表作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节):寻梦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七、八节):实现美好理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2.品读赏析(重点分析意象)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娇妍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青色的大海:象征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梦)不能轻易获得。
·金色的贝:象征梦的珍贵难得,突出梦的美好绚丽。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冰山、旱海:
象征寻梦历程是艰苦而且漫长的。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云雨声、风涛声:
喻示贝的丰美与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二)复沓反复
“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色彩一层层浓烈起来。给人一种纵深感和层次感。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3【教学设计】《寻梦者》
《寻梦者》“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
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2、掌握象征性手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准确理解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教学重点】理清线索,欣赏诗歌鲜活俏丽的意象美。
【教学难点】把握脉络,领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美。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戴望舒及相关背景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追寻过梦想么?你的梦想实现过么?你为了梦想付出过怎么得努力?描述一下梦想实现或破灭的心情吧。
(学生各自分享心情)有了梦想之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追寻梦想。
今天我们跟大家一起走近戴望舒先生的《寻梦者》,看他是如何寻梦的。
二、走近诗人:1、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2、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
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
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
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
寻梦者教案
寻梦者学习目的1.学生能利用已知,调动储存,初步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美。
2.学生能把握好停顿、重音、节奏等,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并用心感受“寻梦”的历程。
3.学生能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品味诗情,理解“寻梦者”、“寻梦”、“梦”的内涵。
4、学生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所经历的寻梦故事。
学习重点能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品味诗情,理解““梦”、“寻梦”、寻梦者”的内涵。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你有梦吗?有过什么样的梦呢?你的梦实现过吗?你为了寻梦付出怎样的努力?描绘一下梦实现或破灭时的心情吧。
●走近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首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创办工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1932——1935年留学法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名篇。
解放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
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
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
寻梦者 导学案
寻梦者导学案寻梦者导学案寻梦者导学案《追梦者》第一课时Auron学案课题:《寻梦者》课型:新授执笔:徐龙凤审核:时间:2021-9-4【教学目标】1、介绍作者,认知作品。
2、掌握象征手法,找出文中的意象,体会其独特的意境。
3、学习其独特地结构特点,诵读作品,体会其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象征手法,找出文中的意象,体会其独特的意境。
难点:学习其独特地结构特点,诵读作品,体会其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反反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蕴藏的思想感情,认知诗歌的声韵美。
指点法:对于诗歌,指点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工作】多媒体投影【课时精心安排】1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雨巷》诗人早已唱起了一个追梦者在谋求的道路上,对于梦的得而复失的伤感美感,而且爱情也就是“比天风更轻,更重”的,永远也跟随没的”。
直面如此困境诗人就可以收到悲痛的感慨、:“回去吧,欺人的美梦,欺人的幻想,世人恩能够痴想。
”那么诗人就是怎样追梦的?(二)、朗诵诗歌注音提问思考娇妍()鬓()发衰()老朦胧()(1、寻梦者比喻谁?“娇妍的花”寓意:“桃色的珠”是喻体2、梦是什么样子的?3、无价之宝的珍宝就是什么?4、珍宝在哪里?5怎样获得?6、这样做值得吗?7追梦没暂停,稳步找寻,怎么找寻的?结果怎么样?开绽())诗人在追梦中写下了四个“九年”,存有什么本意?1、下列诗句和原文一致的一句是()a在你眼睛深邃的时候。
b于是一个梦静悄悄地仅至了。
c当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d当你鬓发斑白了的时候。
2、对作者叙述有误的一项就是()a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
b1933年八月处出版发行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发行了《灾难岁月》,一生遗留下的诗篇92首。
c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寻梦者》即收入此集中。
d诗人因诗作《雨巷》,存有“雨巷诗人”的美称。
一、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你的梦送出____的肉桂了。
《寻梦者》优秀教案
寻梦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朗读,了解意象特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能力目标:理清线索,欣赏诗歌鲜活绚丽的意象美。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了解意象特点,把握本诗赞扬讴歌寻梦者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作为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由《雨巷》导入:“雨巷诗人”是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寻梦者》。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2.写作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之间激烈的矛盾,笼罩着他们敏感的心灵。
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体。
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
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最忠实的寻梦者。
3.文体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特点: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音乐美。
4.意象指创作主体经自身情感活动,以客观事物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意象一般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朗读课文,注意需要停顿和重读的地方。
例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吧。
..的/珍宝2.整体感知(1)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诗歌的引子。
把梦喻为“无价之宝”,号召人们去“求宝”,即寻“梦”。
第二部分(2-6),写寻梦的过程。
《寻梦者》教案
《寻梦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1、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一、导入——《雨巷》(1927)“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雨巷诗人”浙江余杭人(1905、3、5——1950、2、28)1929、4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叶圣陶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人。
二、朗读,备注娇妍:娇嫩美丽开绽:从缝隙处裂开了发瀚海:指沙漠原文断句:1、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3、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4、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5、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6、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7、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8、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三、理解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重叠复沓、一唱三叹具体阐释:每段三行,每段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先起后承,并用重复递进的句式推出,以加深对诗的内在情绪及韵律的渲染和强化。
第三句则升华。
形成了全诗中每节“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绵密而通脱,典雅而有致,不仅具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能给人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意象寻梦者:作者自喻象征手法四、讲析1、梦(好梦、美梦)“娇妍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
2-6,寻梦的过程。
寻梦者教案
前期诗歌中寻梦者的心路较为灰暗,现实人生的悲哀和苦闷,将“我”的精神梦想导向了内心的狭小天地,只期望得到一份爱情。换言之,这是一次寻找爱情的精神之旅。这一旅程是寂寞的、苦闷的,因而也是艰难的,并且因为现实的残酷最终只能归于幻灭。
《乐园鸟》的出现是戴望舒作为一个寻梦者的精神转折点。此后,寻梦者终究寻到了他理想的道路,圆了他的梦。这是真正的现实的理想和希望的实现,只是他的爱情之梦,将终究成为永远的缺憾留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在世人的感叹中。
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心中的梦想,教师做适当点评。
有一首诗歌把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这首诗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戴望舒的《寻梦者》。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6、何时梦才会降临?
——当我们“鬓发斑斑”“眼睛朦胧”的时候,金色的贝才会吐出桃色的珠。
7.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
——放在怀里,放在枕边。
8、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
——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课题序号
6——8
授课班级
数控131
授课课时
3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名称
寻梦者
9.《寻梦者》导学案
9.《寻梦者》导学案戴望舒【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清诗歌线索,把握抒情脉络。
2.理解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
3. 诵读经典、感悟人生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出版的诗集有《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37)、《戴望舒诗全编》(1989)。
一、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娇妍( ) 瀚海( ) 开绽( ) 鬓发( ) 斑斑( )二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1.“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激发你怎样的欲望?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两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梦呈现给我们怎样一种姿态?3.“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寻梦是怎样的一种历程?4.这个梦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值得我们去追寻?5.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6.何时梦才会降临?7.这“桃色的珠”还需如何呵护?8.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三、仔细赏读,找出与梦有关的意象并体会含义。
娇妍的花青色的大海金色的贝桃色的珠冰山、潮海海水、天山云雨声、风涛声两鬓斑斑、眼睛朦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了解作者,指导学生看注释和课件上的作者资料
引入本文所学
讲授新课
(35分钟)
1、朗读诗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目标
(1)读准字音,注意诗歌音韵美。来自(2)读出节奏,标出停顿和重音。
(3)读出情感,把握诗歌的基调。
2、课堂探讨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诗歌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节):寻梦的过程。
教师紧扣课题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第一节的示例,试着标出诗歌其他各节的停顿和重音,每组有一名同学按标好的重音和停顿起来诵读
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派代表回答
1.通过对文章的详细讲解,较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诗歌线索,把握抒情脉络
2.理解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生实战训练(25分钟)
分析意象,说出作用
专业名称
语文
教学章节
第一单元第二篇寻梦者
教学学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会计Z161,高铁Z161,高铁Z162,高铁Z163,数控Z161,物流Z161,电商
Z163,汽车Z162,机电Z161
班级人数
授课地点
东B506,东B515,东B509,东B513,东B511,东C402,东B507,东A130
学情分析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能开出“娇妍的花”的美丽的梦是象征的中介物,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教材分析
《寻梦者》是戴望舒所作的一部诗歌,全文感情真挚,艺术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光明、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教学条件
教材,教师用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诗歌线索,把握抒情脉络
2、理解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情感教育
诵读经典、感悟人生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诗歌线索,把握抒情脉络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8分钟)
复习《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一文中太阳的象征意义;按停顿和重音朗诵课文
提问总结
思考回答、诵读课文
复习上节课所学
新课导入
(6分钟)
“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戴望舒,浙江杭州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第三部分(第七、八节):实现美好理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3、分析课文
1)“梦会开出花来”,“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这里的“梦”是什么?它激发你怎样的欲望?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两句之间有着怎样的不同?梦呈现给我们怎样一种姿态?
3)“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寻梦的过程是怎样的,注意哪些词语要重读?
认知水平
语文活动就是认知活动,听说读写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认知的过程,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知识结构
学生在初中和中职教育语文课程第一年学习中,初步涉及诗歌的学习,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诗歌的意象及诗歌精炼的语言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把握的不太准确
教学资源
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诗歌独特的意境。请找出诗歌中与“梦”有关的意象,并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示例:第一部分中的诗歌意象是“娇艳的花”,象征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
指导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理解意象:青色的大海,金色的贝,冰山,瀚海,云雨声,风涛声
练习、巩固诗歌知识点
总结提炼
(8分钟)
4)如何理解“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5)要真正实现这个梦,还需付出怎样的努力?
6)如何理解 “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7)这“桃色的珠”还需怎样的呵护?
8)经历了重重艰辛,付出了滴滴呵护,“桃色的梦”会让我们获得怎样的心灵震颤?
指导朗读:明确要求、进行示范,标出诗歌第一小节的停顿和重音,每组出一名同学诵读
课后延伸
(8分钟)
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有梦想,人生才不会苍白无力。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寻梦者---戴望舒
第一部分(第一节):诗歌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二到六节):寻梦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七、八节):实现美好理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本文意象:
青色的大海,金色的贝,冰山,瀚海,云雨声,风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