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201510)

合集下载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容纳。

)二、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③项王许诺.. / 项伯许诺(古:答应;今:许下诺言。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很、甚。

)⑤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臣战河南⑥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说)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沛公军霸上(军,驻扎、驻军)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做王)③不可不语(语,告诉)④秦地可尽王也(王,统治)⑤吾得兄事之(事,侍奉)⑥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⑦范曾数目项王(目,使眼色)⑧若入前为寿(前,上前)⑨刑人如恐不胜(刑,对……用刑)⑩道芷阳间行(道,取道)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指摘过失、找岔子)2.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③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整日整夜,日日夜夜)④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⑦道芷阳间行从小路(间,从小路)3.形容词作动词①为击破沛公军(破,攻破、打败)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破,攻破)4.形容词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老交情)5.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当王)④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碎)。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鸿门宴文言知识

鸿门宴文言知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所有。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3毋从俱死也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采取,使进入4距关距:通“拒”,坚守的意思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膜,嫌怨1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1不者不:通“否”,不这样的话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采取,使进入14沛公不胜杯杓杓: 同“勺”,酒器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 范增说项羽曰说:古义,劝告,劝告;今义,说话2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3亡去不义去:古义,走开,逃脱;今义,走开某处前去某处4 秦时与臣游游:古义,交往;今以,游乐5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子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成婚而形成的夫妇关系6 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特别:古义,不一样平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7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古义:致歉;今义:感谢8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此刻他人(指沛公);今义,此刻的人,与先人相对9 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10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11若入前为寿寿:古义,动词,敬酒时献祝颂之词今义,长寿12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认真说来,详尽地讲13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三、活用1 沛公霸上:名作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名作3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形容作名4素善留侯良善:友好、交好形容作5伯乃夜之沛公夜:在夜里名作状6沛公今事有急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紧急的事急状况形容作名7亡去不:遵守道名作8 君安与伯有故故:故交情形容作名9 伯人,臣活之活:使他活形容使10吾得兄事之兄:像兄一名作状事:服侍名作11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籍册或登名作12昼夜望将至昼夜:每天每夜名作状13于是伯复夜去夜:夜名作状14沛公旦日从百余来王从:使⋯⋯随从使15王、伯向坐;父南向坐。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旦日飨士卒旦日:明天飨:犒劳补充: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幸:宠幸补充:故幸来告良幸:幸亏补充:素善留候张良素:一向善:交好、友善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具告以事夜驰:在夜里奔驰之:到具:“具”通“俱”,详细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亡:逃走6.具告以事具:“具”通“俱”,详细(去掉,前面有)7.为之奈何奈何:怎样;如何8.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距”通“拒”内:通“纳”,接纳,使进来9.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故:老交情补充:孰与君少长和你相比,谁年长,谁年少?补充: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10.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1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12.沛公奉卮酒为寿卮酒:乘酒器皿为寿(改):祝其长寿13.籍吏民籍:登记补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之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忘恩负义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并力,合力补充: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自己不曾想到。

意,料想1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隔阂补充:张良西向侍侍:陪坐18.范增数目项王数:屡次补充:目以目示意补充: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坐:通“座”1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若属:你们这些人20.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补充:臣请入,与之同命与之同命:同他(项羽)拼命。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与他(刘邦)同生共死补充: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帐21.嗔目视项王,目眦尽裂嗔目:睁大眼睛,怒目而视目眦:眼眶(眦单独出现也是眼眶的意思)补充:则与斗卮酒卮酒:一大杯酒22.赐之彘肩彘肩:大猪的前腿23.而听细说细:小人离间之言补充:亡秦之续已灭亡的秦的后继者24.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个人意见25.因招樊哙出因:趁机2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切肉的砧板鱼肉:鱼和肉27.大王来何操操:携带补充: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28.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留下29.道芷阳间行间行:抄小路走补充:度我至军中度:估计,猜测补充:间至军中由小路到军中补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补充充: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do you get some 知识点?)补充: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补充: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小子二、通假字1.成五采通“彩”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7.不者通“否”8.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9.具告以事通“俱”10.因击沛公于坐通“座”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驻军(2)不可不语告诉(3)籍吏民登记(4)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5)沛公欲王关中称王(6)刑人如恐不胜惩罚(7)道芷阳取道名词用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在夜里,连夜(2)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里,连夜(3)吾得兄事之用对侍兄长的礼节(4)日夜望将军至日日夜夜(5)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向上(7)道芷阳间行抄小路(8)持剑盾步走徒步动词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2)交戟之卫士欲止(改)不内使之止,制止(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4)拔剑撞而破之使…破碎形容词用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2)沛公今事有急危急的事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四、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入今义:不一致;不相符古: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4、沛公已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对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qìng家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五、句式解析判断句①用“……也”表示判断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言文篇目。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胜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刑人如恐不胜(尽)4、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使子婴为相(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皆为龙虎(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出,谋划)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在安)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得复见将军于此(于此得复见将军)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而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表修饰)2、之珍宝尽有之(代珍宝)项伯杀人,臣活之(代项伯)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七、文章理解《鸿门宴》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的一次激烈交锋。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鸿门宴》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啗—啖:拔剑切而啗之8.坐─座:置之坐上。

9.豪—毫:秋豪不敢有所近10.参—骖: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1.桮杓—杯勺:沛公不胜桮杓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三、一词多义1.军驻扎:沛公军霸上军队:项王军在鸿门下/还军霸上/为击破沛公军军营:从此道至吾军/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

行大礼的人不推辞小的责备。

课本翻译“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把“辞”对应“计较”,古汉语“辞”没有“计较”的意思)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故故交、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所以:故听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且将:且为之奈何?/若属皆且为所虏。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6.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让自己感到幸运):故幸来告良。

7.如及,比得上:固不如也/不如因善遇之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到……去:沛公起如厕8.举举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尽、全:杀人如不能举9.因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窃为大王不取。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汇总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二、通假字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因: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2、如:①万事如意(顺从)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到)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⑤杀人如不能举(尽)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5、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6、置: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四、词类活用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五、句式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六、难句翻译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物关系: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季父,与留侯张良关系友好。

2. 地理方位:沛公军驻扎在霸上,项羽军驻扎在新丰鸿门。

3. 通假字:文中的“距”通“拒”,表示把守;“内”通“纳”,表示接纳;“倍”通“背”,表示违背;“蚤”通“早”,表示早些;“不”通“否”,表示否定。

4. 重要句子: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表示沛公自谦不如他人。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表示沛公第二天早晨要向项王道歉。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表示杀人如麻,惩罚人时生怕不够狠。


5. 事件梗概:鸿门宴是项羽和沛公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会晤。

沛公刘邦误入楚军阵地,遭项羽疑虑,但在张良的劝说和项伯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

这次事件奠定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地位,也为后来的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6. 文言知识:文中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人物关系、地理方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旦日省略主语沛公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鸿门宴》 鸿门宴》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 拒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 纳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要 邀 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 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 隙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坐 座 置之坐上。 8 .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 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Hale Waihona Puke 附一: 附一:古代的礼节1、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 、 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 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 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 3、 3、 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 顿首”礼节更重, 、 稽首: 间较“顿首” 间较“顿首”长。 6、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 7、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表最后的: 表最后的: 今杀相如, 终: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卒廷见相如, 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竟:胥竟不调 表恰在其时的: 表恰在其时的: 会其怒, 会:会其怒,不敢献 适大病, 适:适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表急速的: 既定策, 急:既定策,则仆需急归营 急击勿失 疾: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今不速往, 速: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cu) 卒:( )百万兵难卒合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知识梳理

《鸿门宴》知识梳理

《鸿门宴》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2)要项伯(同“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5)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6)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7)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8)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9)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同“否”,不这样)(10)具以事告(同“俱”,全部)(11)沛公不胜桮杓(同“杯勺”,)2.古今异义(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指意外之事、意外变故今义:十分,很(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叙说(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沛公居山东时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省名(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对南地区今义:省名(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古义:谢罪今义:感谢(8)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3.一词多义(1)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副诃,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仍然,仍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缘故,原因)(2)如不如因善遇之(动词,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同)(3)意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动词,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猜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详细)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详细) ——《鸿门宴》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鸿门宴》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鸿门宴》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鸿门宴》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鸿门宴》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鸿门宴》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鸿门宴》9.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让进去)10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鸿门宴》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鸿门宴》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鸿门宴》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鸿门宴》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鸿门宴》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鸿门宴》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15.与……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鸿门宴》三、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驻扎,动词)霸上。

(2)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3)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4)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5)吾得兄事(侍奉,动词)之。

(6)籍(登记,动词)吏民。

(7)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8)刑(处罚,动词)人如恐不胜。

(9)道(取道,动词)芷阳。

(10).亡去不义(义:动词,合于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11).若入前为寿(前:动词,上前;寿: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B.名词作状语(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翅膀一样)蔽沛公。

(3)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4)头发上(向上)指。

(5)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至军中。

(6)持剑盾步走(徒步)(7)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C.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友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D.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2).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急难之事)(3).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情)(4).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让:动词用作名词,谦让)E、使动用法(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之为王,称王)(2)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3)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5)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6)拔剑撞而破之(使……破裂)四、一词多义:1、如:①闻妻言,如被冰雪(如同)——《促织》②天时不如地利(比、及)——《得道多助》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到、往、去)——《〈指南录〉后序》④万事如意(顺、随)——成语⑤如其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如)——《赤壁之战》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鸿门宴》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或者)——《子路、曾……侍坐》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同上⑨空空如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成语⑩沛公起如厕(往,到……去)——《鸿门宴》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鸿门宴》2、意:①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意图、意愿)——《促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鸿门宴》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意思)——《伤仲永》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态、神情)——《口技》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狼》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指南录〉后序》卒起不意(意料)——《荆轲刺秦王》⑤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怀疑、猜疑)——《史记?张仪列传》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鸿门宴》3、举: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起、抬起)——《静夜思》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鸿门宴》②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提出、举出)——《屈原》③举兵伐徐,逐灭之(发起、发动)——《韩非子?五蠧》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陈涉世家》④戌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阿房宫赋》⑤举贤任能(推荐)——成语孙叔敖举于海(推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⑥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科举考试)——《柳毅传》⑦杀人如不能举(全、尽)——《鸿门宴》⑧举世无双(全部、整个)——成语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过秦论》4、谢: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动词)——《廉颇蔺相如列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鸿门宴》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推辞、谢绝)——《孔雀东南飞》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孔雀东南飞》④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感谢)——《汉书?张安世传》哙拜谢(感谢)——《鸿门宴》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孔雀东南飞》⑥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芙蕖》⑦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鸿门宴》⑧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陌上桑》5、军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鸿门宴》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鸿门宴》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鸿门宴》6、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告诉,动词)——《鸿门宴》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鸿门宴》7、幸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鸿门宴》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鸿门宴》8、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鸿门宴》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鸿门宴》9、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鸿门宴》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鸿门宴》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形容词作名词)——《鸿门宴》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鸿门宴》11、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鸿门宴》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古人盘膝坐)——《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口技人坐屏障中(动词,坐在椅子上)——《口技》⑤王曰:“何坐?”曰:“坐盗。

”(动词,犯……罪)⑥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介词,由于,因为)——《陌上桑》12、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鸿门宴》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鸿门宴》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鸿门宴》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鸿门宴》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形容词)——《岳阳楼记》14、击①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鸿门宴》③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击)——《廉颇蔺相如列传》15、内①少间,帘内掷以纸出(里,内部)——《促织》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对内)——《出师表》③内怀犹豫之计(内心,心里)④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16、为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鸿门宴》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鸿门宴》②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鸿门宴》③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鸿门宴》④为击破沛公车(wèi,替、给,介词)——《鸿门宴》⑤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鸿门宴》⑥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鸿门宴》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替,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⑧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鸿门宴》17、因: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依靠、凭借)——《毛遂自荐》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借用,凭借)——《过秦论》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顺着、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廉颇蔺相如列传》因言曰:……(趁机)——《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趁机)——《鸿门宴》④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因为、由于)——《梦溪笔谈?雁荡山》⑤因合纳斗盆(于是、就)——《促织》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鸿门宴》⑥陈陈相因(沿袭)——成语⑦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原因、理由)——《孔雀东南飞》⑧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继承,沿袭)——《过秦论》18、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鸿门宴》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鸿门宴》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鸿门宴》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鸿门宴》19、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鸿门宴》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鸿门宴》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鸿门宴》20、于①长于臣(介词,比)——《鸿门宴》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鸿门宴》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鸿门宴》21、然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鸿门宴》②不然(这样,代词)——《鸿门宴》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鸿门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也)——《鸿门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鸿门宴》亚父者,范增也(……者,……也)——《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者,……也)——《鸿门宴》(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