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方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解析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实验器材:手电筒、纸屏、橡皮、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橡皮用细线系好放在纸屏前面,用手电筒照射纸屏,调整手电筒、橡皮和纸屏之间的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橡皮的影子。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还会有橡皮的影子吗?拿走橡皮,纸屏上怎样?3.思考影子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实验现象:1.纸屏上有橡皮的影子。
2.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没有橡皮的影子,拿走橡皮,纸屏上也没有橡皮的影子。
实验结论:当光照射不透明物体时,会产生影子。
影子的形成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实验器材:手电筒,铅笔、白纸、彩笔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在白纸上标好东西南北,将铅笔竖直立在白纸中间。
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依次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察铅笔,并在白纸上标出影子的位置(注意:手电筒距离铅笔10cm左右,在南方时手电筒最高,东西方向手电筒低)。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变化,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重复做几次,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变化的规律。
实验现象:铅笔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
影子移动的方向与手电筒光运动的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实验三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细盐、粗盐、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
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
2024年秋季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年秋季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名称:2024年秋季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表达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改变1. 季节更替与植物生长2. 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活3. 气温、天气与季节的关系4. 地球自转与太阳的光照角度5. 降雨与水的变化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互转化2.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重量、透明度等3. 物质的分类:硬物、软物、纸、布等4. 物质的测量:长度、质量、容量3. 声音与光线1. 声音的来源、传播与消失2.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3. 光线的来源、传播与消失4. 光线的颜色和明暗4. 动物的特征与栖息地1. 动物的外部特征:身体形状、身体覆盖物、四肢形状等2. 动物的能力和适应性3. 动物的栖息地:陆地、水中、天空4. 动物的食物来源教学方法:1. 实践探究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自然界的改变a.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
b. 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季节更替的规律。
2.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与性质a. 导入:通过示例和实物,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b.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观察和分类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c.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关系。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可喜之处: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乐于动手, 善于操作, 另外, 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 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 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 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 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 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戏中的科学知识, 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时间的关系;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学习简单的电路的连接, 知道电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了解我们的身体的结构, 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身体;第五单元: 动物王国,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昆虫、鸟、哺乳动物等的特征。
三、实验目标(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 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理解科学的真谛,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三)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 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 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 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如下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以及参考!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70人,二个班。
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第三单元电的本领安全用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课前准备: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准备材料: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同学们讨论: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
板书: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2.教师提问:(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①关电源②用干布擦)(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不能)(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①先切断电源。
②在灭火.)(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切断电源)(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一课影子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影子”,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先回想生活中观察过的影子,再说一说。
2.学生汇报。
二、探究活动(一)找一找哪里有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继续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原理。
3.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
4.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影子,汇报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二)画影子。
1.师生谈话:同学们画过影子吗?2.学生讨论,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画影子?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3.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配合画同伴的影子。
4.活动体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影子是灰黑色的;(三)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1.制造影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制造影子?可以用什么物品、什么方法?(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4个学生在一起做影子形成的实验,一个学生手握手电筒操作,两个学生配合,另一个学生记录。
(4)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的情况。
2.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如果没有橡皮,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还会有影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实验,做到边观察边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
(3)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记录。
(4)学生交流观察的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当橡皮挡住手电筒的光时,纸屏上就形成了橡皮的影子。
如果没橡皮,纸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如果没有手电筒,纸屏上也不会出现物体的影子。
(四)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1.玩手影游戏。
(1)教师导课:刚才,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们一起来学做几个手影吧。
(2)教师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出手影的动作。
(3)学生分组模仿教师进行手影操作。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3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辅导材料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胡占山全册内容概述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本册教科书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注重对学生进行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延续三年级上册编排体系,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动植物,空气,光,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本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春去夏到》,《地球的外衣》,《太阳与生活》,《电的本领》,《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6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包括科学探究所需的各种技能,还包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讲授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主要导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单元说明: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逻辑构建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本单元包括五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弹簧的学问》,《有趣的磁铁》,主要研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单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使学生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次为出发点和生长基,衍生出探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课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所以又衍生出《跷跷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着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的规律性变化.教具学具:《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的接触面——书皮与桌面的对比,酒盒或三合板正反两面;《跷跷板》:简单机械盒——杠杆尺;《有趣的磁铁》:磁铁性质实验盒,磁性玩具——如磁力棋.1, 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编写思路: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认识推力和拉力——玩小车,探究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做推和拉的游戏——课堂评价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设计控制变量探究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方法一:(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方法二:让桌面某一静止的物体(木块,铅笔盒,小车等)运动,从桌面A地沿直线或曲线到B地.A□━━━━→ □B A □┗━━→━┓□ B(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物体)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着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的意识并使其对"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探究程序建立初步的认识.)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 实验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小车运动的时间我们的发现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游戏规则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发现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认为那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认为那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课后札记学生对小车的运动非常感兴趣,但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没有全部完成,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内容的安排.4,弹簧中的学问教科书说明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编写思路:用弹簧做游戏,了解,发现弹簧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弹力——了解生活中的弹力——设计弹力玩具,进一步认识弹力和弹簧——课堂评价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活动过程: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3,活动小结及交流.(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 学生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自由活动1,设计弹力玩具.(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2,自我评价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装置".板书设计:弹簧产生力课后札记:同学们对设计"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的效果并不很理想.这跟同学平时的练习太少有关,今后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单元春去夏到单元说明:季节变换,斗转星移从幼年开始就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感受着四季中各种动植物的存在,目睹着植物随季节变换发生的变化,思考着神秘莫测的星空……大自然中的一切为孩子们留下了无数的问号,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本单元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较为关注的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及四季星空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构建了这一研究体系.本单元主要研究春,夏季的动植物及春,夏季的星空的相关知识,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介绍四季星空的主要星座,并对四季变换对动植物的影响和四季星空变化规律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形成持之以恒坚持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本单元主要是研究春,夏天的到来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了解,认识春,夏季天空中的星座及其变化规律,引领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本单元沿"春去夏到"这条主线展开.《春天里的动植物》,《夏天里的动植物》两课以"春天到了,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夏天到了,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为探索主题,让学生借助各种器官来认识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生活,生长的影响,认识到感官在人们认识自然,科学探索中的重要作用;《春季星空》,《夏季星空》两课,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了解春,夏季星空的特点,知道春,夏季星空的典型星座,初步了解其变化规律,并会运用这个规律进行预测.本单元不仅引领学生在校园里展开观察,探究活动,而且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到他们的家庭,到大自然中去认识科学,发现科学,学习科学.6春天里的动植物本课与"秋天里的动植物","冬天里的动植物","夏天里的动植物"共同构成对动植物观察的系列课.在学生学习了《秋去冬来》之后,对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中长期的观察记录,继续探究春天的到来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的能力.编写思路:观察春天校园里的动植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观察结果——赞美春天——课堂评价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气温计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3.认识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活动准备:要顺利进行本课教学,教师课前要提醒学生进行一些细致观察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本地主要有哪些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在春天里有哪些主要变化,越具体越好.如迎春花,白玉兰花什么时间开花柳树什么时候萌发新芽蜜蜂什么时候见得最多青蛙什么时候开始活动燕子什么时候从南方飞来……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还需要提示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广泛了解动植物在春天里的变化和活动情况.另外,有许多动植物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动植物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资料,特别是相关的录像资料与图片资料,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了能使课前准备活动落到实处,教师课前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初步的交流,为课上交流春天中动植物的变化及活动信息提供丰富的资料.活动过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春天到了,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引入新课.也可以由教师播放一些春暖花开,蚂蚁出洞,燕子北回等内容的录像片段,引出问题,导入新课.☆活动一:本活动重在让学生汇报课前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实表述出来.教师要尊重学生观察到的事实,让其通过汇报交流,切实感受周围的动植物因季节的变换而产生了许多变化.教师可提出问题:校园的动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先根据自己日常的观察及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猜测,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展开观察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观察,从而获得证据,数据,并做好记录. 本活动也可放到课前进行,与"活动准备"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校园里的动植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活动二: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对春天里动植物的变化进行小结,对比秋,冬季节这些动植物的特点,从而得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习性,生长有影响的结论.教科书中体现了三种交流形式:观察日记,生长图,对比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三种形式,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录,交流观察结果.当然如果能让学生将三种形式一一进行运用是最好的.交流的方式可采取小组内交流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的情况下再进行班级交流.可以将自己小组的交流内容做成一个小的展板进行展示.通过多种交流途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以及季节变换对动植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可以让学生一开始就自由地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将学生的汇报重点(如观察方法,观察到的现象,现象发生的时间等)记录在黑板上.教师的记录既可以使学生的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观察进行方法上的提示.学生交流时,最好结合所搜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与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直接的实际观察与间接的借鉴他人的经验都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自由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赞美春天的方式进行小组内交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也可以以演讲比赛的形式展开活动.采用这种形式,师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好较充分的演讲材料,避免活动"华而不实".本课的自我评价可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内外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是观察方法,观察发现,也可以是活动中的体验,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收获,重在让学生充分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为今后的科学探索打好基础.拓展活动:教师要告诉学生长期观察动植物的活动,生长情况的意义,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记录.7,春季星空本课与《秋季星空》,《冬季星空》,《夏季星空》共同组成了观测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春季星空》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进行了秋季星空与冬季星空观测的基础上,使学生探究春季里星空又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星空变化的规律.编写思路:交流观察和发现——继续观察研究星空——寻找北极星——课堂评价二,教学目标: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测活动中培养学生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并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三,教学建议:活动准备: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同样要做大量的组织指导工作.同时教师要准备一些音像资料,以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建议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或图),搜集有关四季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准备观星箱.教师准备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整理
本册重点试验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 的关系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光滑程度的关系 探究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串联电路实验 并联电路实验 蚂蚁触角的实验
1、小车的运动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它细线) 【实验过程】: 1、用一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果】:用5个垫圈的拉力,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最短,所 以,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注意事项】: 1、作出假设。其实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很多,在这里,我们只研究拉力大 小的因素。 2、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教师要提醒学生,其它的条件都不变,只需要改变 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3、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考虑如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记录更便捷。比如变量“拉力(垫圈数量)” 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更合适,既要现象明显,又要便于记录。
不可思议的碰撞
【实验器材】中间有槽的尺子(如图,可用两个木板代替)、桌子、玻璃 球。 【实验过程】 1、把尺子放在桌子上,在尺子(或木板)的沟槽里一个挨一个的排放5个 玻璃球。令取一个玻璃球放在离其它玻璃球3---4厘米处,推动这个球 撞击另5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如图一)。 2、再用两个玻璃球撞击。把这两个玻璃球紧靠着放在距另5个球3---5厘 米处。推动后面一个球,使两个球一起滚向令5个球,观察球的运动情 况(如图2) 【实验结果】 第一次:5个球中最前端的那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球停在第5个球后面。 (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 就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的玻璃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 递到最前面,前面的2个球就运动起来。) 第二次:5个球中最前端的2个球向前运动,撞击的2个球停在第5个球后 面。(滚动的玻璃球向前滚动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 时,具有一个冲力,撞到静止的玻璃球时,就把这个冲力传递到静止 的玻璃上,于是一个传递一个,一直传递到最前面,前面的2个球就运 动起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探秘植物世界课时1:认识植物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的功能和结构–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用常见植物进行分类练习3.植物的生长繁殖–种子的结构和发芽–利用种子进行观察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4.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的植物环境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2.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进行植物的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将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6.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7.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视频:植物生长的过程•实物:常见植物、种子•图片:植物的不同部分、植物的分类等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的分类练习成果展示。
3.学生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课时2: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掌握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
•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的差异2.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显性和隐性适应性–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适应能力3.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态度和看法–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思考。
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2021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记录报告
2021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记录报告实验现象:1、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粗盐溶解速度比细盐慢。
2、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在热水中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
3、在同样条件下,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
实验结论:食盐的溶解速度与颗粒大小、溶液温度以及搅拌有关。
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在同样条件下,溶解速度不同,粗盐溶解速度比细盐慢。
温度高的溶液中,食盐的溶解速度比温度低的溶液中快。
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因为搅拌可以使溶液中的食盐颗粒与水分子更加接触,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度。
实验结论:通过利用磁性,可以将铁屑和木屑分离开来。
方案二:实验器材:木屑和铁屑混合物、筛子、实验步骤:1、将混合物放在筛子上,轻轻摇晃筛子。
2、木屑会通过筛子落在里,而铁屑会被筛子上的小孔挡住。
实验现象:木屑落在里,而铁屑留在筛子上。
实验结论:通过利用筛子的小孔,可以将木屑和铁屑分离开来。
2、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二:同样大小的物体,密度不同,浮力也不同。
1、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篮球,一个是塑料球。
2、将两个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重力有关。
1、在水槽中放入一些水,再放入一个木块。
2、在木块上挂上钩码,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
3、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受到水的浮力和物体的密度、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
2、在木块上挂上一个钩码,再用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
3、再在木块上挂上一个钩码,重复步骤二,直到木块上挂满钩码。
4、比较每次测量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现象:随着木块上挂钩码的重量增加,测力计的示数也随之增加。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
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
实验步骤:1、将木块放在光滑的长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并记录测力计示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生交流。)
师小结:利用太阳可以辨别方向。
(二)、太阳位置变化引起影子变化的情况
师提问: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太阳早中晚的位置变化(指着黑板上太阳贴)会引起同物体的影子发生什么变化。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记录纸、粉笔、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学法指导
(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10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
师生活动
复案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课件展示: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找找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影子?
3、课件展示影子图片,提问:从图片中,你有什么问题?
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课题:影子)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观赏导入首先,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对直观事物感兴趣这个特点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再次感知影子的魅力。让学生进入探究和影子间关系的学习状态,同时从中培养学生对影子形成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有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表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做出假设;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展开检验;3、能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晓得小车从斜坡龙日下,向前冲上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2、认识到“控制变量”就是一种收集证据的关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化解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至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准备工作: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
(每组一套)三、教学过程:(一)观赏片断,谈话引入1、观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2、过渡阶段:怎样就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5、明确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
坡度越大,冲上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检验1、我们的假设究竟设立不设立?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去检验这个假设。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1个分组实验8个实验1: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小车、秒表、尺子、垫圈、线实验步骤:1、用4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6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8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1、4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6个垫圈的拉力用()秒。
3、8个垫圈的拉力用()秒。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5: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柱形磁铁、圆形磁铁、小磁针、纸片、棉线铁钉、大头针、收音机、纸板等。
(磁性实验盒)实验步骤:1、观察磁铁的形状。
2、“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3、“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吊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它静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4、“接链游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5、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察能不能吸住?6、用磁铁接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 1、条形、蹄形、环形、柱形、圆形磁铁等。
2、有磁性能吸铁。
3、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指示南北方向。
5、有穿透力,能隔着纸吸铁。
6、听到“嗤嗤”声。
实验结论:磁铁的基本性质是:有磁性,能指示南北,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穿透力,能干扰电磁波信号。
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了的实验实验目的:组装最简单的电路,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实验盒)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9课多变的纸(教学设计)
软硬件资源:
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滴管、透明塑料袋、火柴、计时器等。
2. 实验材料:各种类型的纸张(如新闻纸、打印纸、包装纸等)、水、酒精灯、石棉网等。
3. 展示台和投影仪。
课程平台:
1. 科学教学管理系统。
2. 在线实验模拟软件。
信息化资源:
1. 纸张生产过程的短视频。
2. 纸张相关知识的PPT。
5. 例题五:纸的在生活中应用
题目:列举三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纸张的情景。
答案:打印文件时使用的打印纸、包装物品时使用的包装纸、清洁时使用的纸巾等。
九.板书设计
① 纸的吸水性:纸张吸水性实验结果
② 纸的透光性:不同厚度纸张透光性比较
③ 纸的可燃性:纸张燃烧现象及燃烧条件
④ 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纸张的起源及制作工艺
(5)纸的在生活中应用:学生难以将纸张的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纸张的特性。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纸张的吸水性、透光性和可燃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⑤ 的在生活中应用:生活中的纸张使用实例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字体和图像,或者将板书设计成纸张的形状,增加学生的视觉兴趣。同时,通过有趣的例子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纸的特性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实验计划(全学年)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
学的志趣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
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
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
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
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HDLSD1301KXFZ006 制作指南 指南针 条形磁铁 分
6指南针42
针
组
第二单元太阳和时间
7认识太阳
HDLSD1301KXFZ007 测量太阳 太阳高度测量器 分
8太阳和影子49
的高度
组
9用太阳计时
HDLSD1301KXFZ008 制作计时 自备
分
10制作计时工具416
工具
组
※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
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
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
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培养
HDLSD1301KXFZ009 简单电路 小灯泡 开关 导线 分
11灯泡亮了423
电池盒 灯座
组
HDLSD1301KXFZ010 串联、并 小灯泡 灯座 开关 分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430 联电路 导线 电池盒
组
HDLSD1301KXFZ011 检验物体 小灯泡 灯座 开关 分
13谁的本领大57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支配一、课标要求: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留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实力培育上,留意了层次上的改变,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试验、进行定量视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打破“学问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嬉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事》《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探讨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
以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阅历”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学问和情感看法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嬉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嬉戏的生活阅历为线索绽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识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到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识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
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视察、初步相识科学探究,渐渐过渡到定量视察、做限制变量的探究试验的实力的培育上,体现了探究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及科学学问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19人,1个班。
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学问的驾驭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喧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化思索方面却特别缺乏,动手试验时,经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支配有目的的去玩,想出方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经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化,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学问的实力进行特地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实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实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试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1 土壤的成分1.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活动目的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用简单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活动材料放大镜、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活动步骤1.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看到了什么?2.用手捻土壤,感觉到什么?3.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发现了什么?4.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5.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又观察到什么现象?6.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活动现象观察感知土壤的干湿度、颗粒大小、成分等;放进水里有气泡冒出;沉降后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给土壤加热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说明有腐殖质。
活动结论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2.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3.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2 土壤的种类3.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3 认识岩石1.采集、观察岩石2.你还知道有哪些岩石?4 矿物和矿产2.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方解石等都是矿物,你还能说出几种矿物吗?3.矿产和人类有什么关系?5 玻璃1.研究玻璃的特点2. 玻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6 纸1.研究纸的性能2.不同性能的纸各有哪些用途?7 多变的纸1.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2.折个纸飞机,看谁飞的远?8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生活中材料是从哪里获取的?活动目的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活动材料沙子、木材、羊毛、棉花、玻璃等活动步骤1.说说这些材料是哪里来的?分别是什么材料。
2.再列举生活中的其他这两种材料。
活动现象有的是天然材料,有的是人造材料活动结论棉花、木材、羊毛、沙子来源于大自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属于天然材料,人造革、水泥、玻璃等材料是人工制造的,属于人造材料。
2.列举说说材料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9 温度计的秘密1.水的热胀冷缩实验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10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活动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
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
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19人,1个班。
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
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四、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
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