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合集下载

《简.爱》中女性意识

《简.爱》中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妇女形象——简·爱。

《简·爱》渗透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具体体现在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敢于反抗意识的体现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平等独立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英国社会虽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妇女还远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更没有解决男女平等的问题。

当时的社会观点普遍认为,“女子唯一的出路是结婚”。

但夏洛蒂·勃朗特因属于下层知识妇女,而被排除在这一世俗权利之外。

夏洛蒂出身于穷牧师家庭,家境贫困,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过早地踏入社会,以当家庭教师为生,并时常经受着疾病的折磨,其人生可谓是苦涩的。

生活的磨难使夏洛蒂充分认识到女性在就业、婚姻及日常生活诸方面所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面对现实的不公,夏洛蒂代表女性发出了胸中的不平,通过《简·爱》这部作品,她塑造出简·爱这个人物形象来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和女人的尊严,体现了强烈的女权意识。

《简·爱》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

作家从自身的生存体验出发,来描绘女性生存的艰辛,表达了她内心女性意识的觉醒。

可以说,《简·爱》就夏洛蒂·勃朗特生平经历的一个缩影。

小说《简·爱》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它采取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一反传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多是“理想的淑女”和“家里的天使”的形象特点,塑造了一位敢于与命运抗争、追求爱情自由平等和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新女性形象简·爱。

她是英国文学史中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坚强的女性形象。

简.爱—“安琪儿”—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概念

简.爱—“安琪儿”—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概念

简.爱—“安琪儿”—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概念[收稿日期]2007-04-19[摘要]从人物的成长历程和爱情经历着手,探寻简·爱作为一名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人物,在她身上体现出的新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概念和对后世的行为典范意义。

[关键词]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概念;典范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英国女性文学迅速崛起的时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亨利·伍德夫人、乔治·艾略特等等。

正是她们使得女性文学正式叩响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也正是她们的文学进一步促进了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们不再甘愿做被男性奴役的家庭奴隶或男人的附庸,向传统意义的“家庭天使”样的女性定义提出了挑战。

正如伊莱恩·肖瓦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一书中提到的“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女性作家是在寻找这样的女主人公——职业上的榜样和小说中的典范——能够把力量和智慧同女性的温柔、技巧和家庭经验完美结合的女性。

同时,她们把她们自己以及她们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看作是能够成为后世行为榜样的创新者。

”(Showalter, 1978: 100)夏洛蒂·勃朗特正是如肖瓦尔特所言的这样的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

而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正式这样的榜样和典范,在她身上正体现了力量和智慧同女性的温柔、技巧和家庭经验的完美结合。

而这在夏洛蒂眼中就是理想的女性典范,她给“安琪儿”这一女性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简·爱在抗争中成长在《女性主义存在问题略谈》一文中,作者提到“拥有女性的身体并不就必然拥有女性的意识,更不天然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相反,由于在父权制社会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女性肉体和灵魂的高渗透性的压抑力量,使得许多女性实际已蜕化为父权制的凶恶‘帮忙’。

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_从女性主义观析_德伯家的苔丝_

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_从女性主义观析_德伯家的苔丝_
, ,
,

被遗 弃 的
,
与现 代 主 义 精 神息 息 通 相

J
,
苔 丝 又 回 到 娘 家 在 一 家 农场 干 着 男 人 们 一 样 的 繁
重工 作

成 了英 国 小 说 中现 代 主 义 的一 个先 驱

20 世纪 之
亚 雷 又 来纠 缠她 她 在苦 痛 之 余 写 了一 封
,
,
后 哈 代 成 为 英 国 当 时最 著 名 的 作 家 受到 普 遍 的
接受 认亲

” ,

,
身 份地 位 建 立 在克莱 对 她 的爱情 墓 础 之 上 心 甘 情
愿 放 弃 自 己 的 主 观 能 动性 她 的 言语 中就 透 薄 着她 就 把 她 与丈 夫 的 关 系 当 成 是 主 人 和 奴 隶 的 关

” “ ”
上 的纯 洁 的 婚 姻

即使 遭 受 如 此 重 的 打 击 她仍 然
她 们 受制 于 男 性 听 从 于 他 们 的 安 排
,
、 、 ,
女 性人 物 都 具 有 更 深 刻 的 社 会 意 义

,
因 为 她 有 时被
,

她 们在 经 济

认 为是 唯 一 的 一 位 逃 脱 了决 定 主 义 的人 她 的悲 剧
” 。
上 心 理 上 生 活 上 依 附 于 男 性 而 男 性 亦 习 惯于 此
着 巨大 的 同 情 描 写 了 苔 丝 的形 象 她 纯 朴 感 情真
挚 有 着 一 颖 善 良的 心 灵
, 、
存 在 的 问题
,

尤 其 是 男 女 不 平 等 问题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分析》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分析》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分析一、引言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指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统治下的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英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这些变化也影响到了文学创作。

本文将详细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特点。

二、现实主义与道德意义1.现实主义: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要风格,着重描绘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呈现细致入微且具有客观立场的描写。

2.道德意义:由于当时社会价值观念深受宗教影响,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普遍带有强烈的道德意义,强调个人和社会责任。

三、对抗社会问题与揭示阶级冲突1.对抗社会问题:以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提醒读者关注社会不公及贫困等问题,并试图促使社会变革。

2.揭示阶级冲突: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分化,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充满了对阶级冲突、社会不公以及资本主义压迫的揭露。

四、女性权益与家庭观念改变1.女性权益:维多利亚时代见证了妇女运动的兴起,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更多关注女性权益、平等和独立的主题,反映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复杂的家庭关系。

2.家庭观念改变:传统家庭观念受到挑战,作品中有更多描写复杂家庭关系、离婚和自由选择爱情的情节。

五、哲学思考与科技进步1.响应哲学思考: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经常表达对人类存在意义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并探索宗教信仰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冲突。

2.科技进步背后:工业革命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科技进步,在文学中也可以看到对机械化、工业化及其带来的人类困境的思考。

六、文学风格和代表作品1.文学风格: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通常正式、精细,注重细节描写,同时使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2.代表作品:《雾都孤儿》(Charles Dickens)、《简·爱》(CharlotteBrontë)、《怪医杜立德》(Robert Louis Stevenson)等作品被广泛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之作。

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统治与作品隐含的女性意识——《苔丝》的女性主义视觉解析

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统治与作品隐含的女性意识——《苔丝》的女性主义视觉解析

艺 术技 巧 , 打动并震撼 着无数读 者的心 , 它成为 众多评论家关注 的焦点 之一 。本 文结合 文 本所反 映的时 代特
征, 探索和挖掘作 品折射 出的男权统 治思想与文本 隐含 的女性 意识 。
关键词 《 苔丝》 时代特 征 ; ; 男权统 治思想 ; 女性意识 作者简 介 蒋橹 (90 1 —— )男 , 仪 陇人 , 7 , 四川 攀枝 花学 院外 国语 学 院讲 师 , 研究 方 向: 美 文学 、 语 教学 英 英
整个男权社会主流话 语 的权力在 苔丝 以及 她妹妹 的人生 中的蔓延 。苔 丝被 吊死 了, 丝的妹妹 将 被安琪 儿培养 成他心 目 苔

3 ・ 7
维普资讯
第 2 卷 3
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4 期
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 天使 。女性 回归传 统 , 故事开始循环 , 男性话语统 治将继续 。由此可 见 , 妇女要 获得彻 底的解 放 , 需要人们尤其是男性要消除男权至上 、 男性 中心主义的思想根源 , 真正从精神 上尊重 女性 和关 怀女性 。只有这样 , 妇女 才 可 能获得真正彻底的解放 。
行婚礼 的当天晚上, 安琪儿坦 白了他曾与一个坏女人有过放荡 的行为 , 而且得到 了苔丝 的原谅 , 是 当苔丝 告诉安琪儿她也 但
犯过和他同样的错误时 , 竟遭到 了最严厉的惩罚 — —被安琪儿抛弃了 。造成他们 这种 观念的根源就 在于男权传 统文化 对于
女性贞洁问题 的偏见 , 既然男人把 自己的价值 与占有女人 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 么女人 的贞操也就成 了男人最关心 的事情。 那 于是 , 双重性道德标准也就 产生了 , 男人可以拥有多个性 伙伴 , 只能是一个 , 女人 否则就 是“ 贞” 失 。所 以安琪儿会 理所 当然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2512018年39期总第427期ENGLISH ON CAMPUS《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文/李嘉曦引言在上个世纪,女权主义兴起,各国掀起了维护女性主义、构建女性形象的热潮,甚至很多学者、专家开始将女权意识融入文学作品之中。

《简·爱》作为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作品,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在书中描述了女性的不公待遇,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生存环境,是女性文学的典范之一。

一、《简·爱》创作背景概述《简·爱》于1847年出版,作者为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是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最早的国家之一,《简·爱》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

在维多利亚时期,勃朗特关注女性精神,重视女权意识的表达,将女性的问题融入在书中,并充分的表达了资产阶级背景下的女性意识。

有人说《简·爱》是作者的一部自传,表现了作者的理念、憧憬,揭示了资产阶级女性的命运,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的典范。

二、《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女性生活经历。

简·爱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在男性的歧视与压迫之中生存。

书中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那个时代,女子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随着资产阶级运动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女性意识不断崛起,但女性的生活还没有得到改善。

《简·爱》一书中的很多女性均在这种困境之中,简·爱从小被虐待,被男孩子欺负,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倔强女生,她在慈善学校读书,被限制了自由与权力,严重的伤害了女孩子的自尊心。

在做家庭教师的时候,甚至遭受着男主的欺骗,忍受客人的嘲讽,她一直处于无自由的生活状态之下。

简·爱无法忍受这种压迫,无法忍受女性的依附,男人的施舍,最后出走。

她成为了流浪汉,在黑夜与恶劣的天气中谋生,在无法生活的时候,被约翰兄妹收留,约翰作为一个牧师,强迫简·爱与他有相同的信仰,被简·爱所拒绝。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也随之有所变化。

在这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模式。

本文将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包括当时女性面临的挑战、女性文学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面临的挑战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结构非常封闭,而女性又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

当时,女性文学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包括:1.社会禁锢: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被认为是与家庭相关的生物。

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性都在男性的控制之下。

这种社会禁锢使得女性很难在文学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

2. 女性教育:女性的教育水平在当时非常低,只有少数女性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充分的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她们参与文学创作的能力。

3. 传统观念: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观念都是男性至上的,这使得女性在家庭及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都大受限制。

这种传统观念也深深影响着女性文学家在文学领域中的表现和发展。

二、女性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女性文学在维多利亚时代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主题:女性文学的主题主要涉及到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描写,例如爱情、家庭、社会地位等。

2. 文学形式:女性文学的形式呈现出较为柔和、幽雅、真实而凝重的特点。

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通过女性视角来反映她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3. 文学语言:女性文学的语言通常采用深刻而真实的句子,表达的情感饱含内涵,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文学得以发展。

一些女性文学家,例如查尔蒂·勃朗特、伊丽莎白·贝瑞·博文和乔治·艾略特等人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她们的作品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女性,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虽然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但是她们在文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可忽视。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3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4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5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6 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7 论性别歧视8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0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11 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12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13 《麦克白》的独白14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15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16 Influence, Barriers and Soft Cultural Pow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7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8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19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20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世界21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22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23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24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25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26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27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28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29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30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31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32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33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34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35 词汇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36 目的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译本对比研究37 旅游与文化38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39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40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41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42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43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44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45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46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47 试论库珀的种族观——以《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为例48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49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50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51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52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53 论汉英诗歌翻译中对“真”和“美”的追求5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55 从人类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56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57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58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59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60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61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62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极简主义在短篇小说中的应用63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64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65 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66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67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68 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69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7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71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72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73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74 浅谈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75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76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救赎的意义77 浅谈英语中歧义78 中西方文化差异79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80 英汉红色词的语义对比研究81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82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83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84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8586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87 Rabbit’s Predicament and Dreamland8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89 挣脱世俗枷锁,定义自我人生意义——解读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人生哲学90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91 On Success of Gone with the Wind92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93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94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95 语法型课堂和交流型课堂的整体研究96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97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98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99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100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10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2 Social Featur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3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104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105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106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0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108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09 An Analysis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110 论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中国后111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1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113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114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15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开题报告+论)116 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117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118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19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120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21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122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123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124 浅析《远大前程》中的两个乡村女性形象——乔大嫂和毕蒂125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126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127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128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129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130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13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132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以《雷雨》为例133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134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135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136 浅析英语外加状语的语用功能137 广告英语的翻译138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139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40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141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14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43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144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145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146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47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148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49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Grapes of Wrath150 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1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54 分析《等待》的悲剧155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56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15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158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159 疯女人的呐喊——《简爱》中失语疯女人的解析160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161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162 世纪英国继承制度对婚姻的影响163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164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系列为例165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66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167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168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169 论广告与文化170 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171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172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173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174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75 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176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177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78 论中美广告伦理观的差异——从“性感平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9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看中西方古典文学中的性别歧视18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181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182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83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184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85 浅析中西方宗教习俗展现出的文化差异186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187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188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89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90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191 西方文化视域中《简爱》刍议192 论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193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194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195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196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197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198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99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200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 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作家和文学作品,其中简·奥斯丁、盖斯凯尔和乔治·艾略特等人最具代表性。

她们的作品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对此,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小说繁荣的背景,并从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高涨、退潮三个领域,梳理了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女性意识觉醒高涨与退潮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关于女性文学的定义,文学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总的来说,目前对女性文学的定义具有一致认可的是:女性文学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学及其作品,如理查逊的《帕梅拉》等。

而狭义上的女性文学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出发来显现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

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主要是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的认知,如女性的独立、自尊自爱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和抗争等,并试图体现女性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视。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迅速崛起,产生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女性小说家。

如简·奥斯丁被誉为“散文化的莎士比亚”,乔治·艾略特被称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家”之一等。

后来,学术界把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时代称作“女性小说家的时代”。

对此,本文以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为研究视野,通过分析19世纪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梳理出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一小说繁荣的背景19世纪的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英国社会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和改观。

文学领域的广大女性开始写出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学,开始了对自由、平等、独立的追求。

1792年,作家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一部名为《为女权辩护》的小说,在文中,她强调男女平等,呼吁社会要更多地关注女性,并给予女性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这种呼吁得到了众多女性的共鸣。

1854年和1855年,著名女小说家卡洛琳·诺顿夫人先后出版了《19世纪英国妇女法》和《一份给女王的信》,这两部小说具有共性,即抗议男性在家庭中比女性享有更多的特权和待遇。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简·爱》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压迫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简·爱》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压迫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简·爱》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压迫1. 引言1.1 概述:本文探讨的是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简·爱》中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压迫之间的关系。

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限制和压力,他们被视为家庭的主妇角色,并被期望服从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

然而,在《简·爱》这部小说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刻画了一个异常坚强和独立思考的女主角——简·爱,她通过对自我的认知和追求自由的表现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同时,其他一些女性角色也展示了相似的特质和抗争之路。

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描写和行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所处逆境下挣扎并渴望自由与平等的内心世界。

1.2 文章结构:为更好地探究《简·爱》中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压迫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第2部分:介绍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女性地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女性面临的限制和压迫。

第3部分: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简·爱及其他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呈现。

重点关注她们对自我的认知和追求自由的表现,并探讨她们在不同情境下寻求平等与独立的方式。

第4部分:研究社会压迫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角色们通过行动和言辞反抗社会压迫。

还将探讨她们在维护自我意识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最后,第5部分将总结女性自我意识的呈现与社会压迫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文章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此外,也将评价《简·爱》及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贡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简·爱》中女性角色形象和情节描写的剖析,深入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所面临社会压迫下产生并维护自我意识的过程。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内心世界和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抗争。

同时,本文也试图启发读者对当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性别压迫问题产生思考,并以《简·爱》及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为例,评价她们对于女性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重要贡献。

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_对哈代_德伯家的苔丝_的女性主义解读_王延

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_对哈代_德伯家的苔丝_的女性主义解读_王延

应加以怀疑 , 因为男人的身份有如在诉讼中 , 是 法官又是诉讼人 。 ” 〔1〕(10)性别差异决定了男作家 论述的不公正性和随意性 。 性别歧视和男性审 美下歪曲的妇女形象几乎充斥了男性文本 。 但 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恰是女人塑造的一个不 可缺少的补充 。 少数杰出的男作家的作品深刻 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苦闷 、 彷徨 、 哀怨 、 受压迫与抗争 , 显现出特有的女性情怀与爱心 。 托马斯 哈代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男作家 。 他在 · 代表作 《 德伯家的苔丝 》 中 , 克服了 “ 是法官又是 诉讼人 ” 的局限 , 超越了男性传统视野 , 满怀深 情地关注着女主人公的种种不幸 , 以男作家特 有的女性意识 , 吐露出一代女性的心声 , 向男女 不平等的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呼喊和强有力的控 诉。
〔1〕(23)
外 , 女性却永远地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 再也无法 解脱 。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 凡在妇女方面被 认为是犯罪并且要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 后果的一切 , 对于男子却都被认为是一种光荣 , 至多也不过被当做可以欣然接受的道德上的小 污点 。 ” 〔2〕由此可见 , 即使是在 19 世纪末期西方 高度的精神文明世界里 , 女性始终处于屈从于 父权制文化的地位 。 《 德伯家的苔丝 》 这部小说最杰出的成就在 于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深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 淳朴美丽的少女苔丝的形象 。 在哈代描绘的女 性画廊里 , 苔丝是塑造得最优秀的女性形象 , 是 哈代人物塑造的高峰 。 哈代的小说大部分表现 性格与环境冲突过程中个性的毁灭 , 其他小说 中的女性在毁灭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自身的过 错 , 而苔丝的形象则高居于这些人之上 , 是一个 完美的人 。 她的毁灭完全是由于现实的原因 , 而 非本人的过错 。 她是哈代全部妇女形象的 “ 王 冠 ”。 著名评论家欧文 豪认为 , 苔丝是文明世界 · 的最伟大成功 , 是哈代对人类世界的最伟大贡 献 。 哈代对地位不高的普通妇女怀有深切的同 情并为女性不公平的命运铺开了场景 。《 德伯家 的苔丝 》 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小说 , 其情节都 是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精神和感情世界展开的 。 哈代为苔丝设计的人生时限极为短暂 , 从乡村 舞会出场到死去 , 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 , 但苔丝 的形象却格外血肉丰满 , 光彩照人 。 苔丝饱尝了 人间的种种苦难 , 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 。 哈代在苔丝身上倾注了一腔热血 , 奉献了一颗 纯正的爱心 。 在哈代笔下 , 苔丝洁白无瑕 , 是美 的象征和爱的化身 , 代表着威塞斯人的一切优 秀品质 : 美丽 、 纯洁 、 善良 、 质朴 、 仁爱 、 容忍 。 她 敢于自我牺牲 , 勇于自我反抗 , 对生活抱有美好 的愿望 , 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 , 女性的温柔和勇敢的性格在她身上融为一体 。 社会的歧视 、 爱人的遗弃都不能改变她纯真质 朴的心灵 。 可以说苔丝是哈代理想的女性形象 。 然而 , 她的美丽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 却导致了她 的毁灭 , 她短暂的一生都是压迫和暴力所致 , 是 毫无人性的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 在 人们眼中 , 苔丝先已失身并生有私生子 , 犯了 “ 奸淫罪 ”; 后因自己的 “ 堕落 ” 遭丈夫遗弃 , 又与 情人非法同居 , 是一个行为不检的女人 , 不值得 同情 ; 最后竟手刃自己的情人 , 犯有 “ 凶杀罪 ”。 这样一个女人如何能成为 “ 一个纯洁的女人 ”?

《简爱》的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简爱》的女性意识分析论文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伴随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变革,女性主义意识也在文学创作中获得充分反映。

夏洛蒂勃朗特是反映这一时期女性主义意识的一位代表作家,她以其“诗意的生平”的写照——《简爱》向我们凸显了一位自强不息、敢于反抗与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简。

选题试图从简爱寄人篱下的童年、学校寄宿生活、做家庭教师,成为女继承人这四个阶段分析《简爱》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简爱;女性主义意识;自由平等;反抗目录一总述 (1)二成长历程 (1)(一)寄人篱下的童年时期 (2)(二)无依无靠的读书时期 (2)(三)快乐自由的教书时期 (2)(四)继承人的选择 (2)三总结 (1)参考文献 (1)附录1 (1)一总述维多利亚时代(1837—1914)是英国文学的繁荣时期之一,女权主义运动兴起, 使得女性主义文学获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 同时也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是这一时期英国的著名作家,《简·爱》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反映她生平写照的一部自传性小说。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英国维多利亚初期社会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从一名孤儿成长为独立女性的历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女性形象。

这一形象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寄人篱下时期、寄宿学校时期、做家庭教师时期、成为女继承人时期。

本文将通过这四个主要阶段,分析《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

二成长历程(一)寄人篱下的童年时期简爱从小就失去父母,寄养在盖兹海德府的舅妈家里。

尽管盖茨海德府是年幼简爱的家,里德太太时间太太是简爱,其女约翰、伊莱扎和乔治亚娜也是简爱名副其实的表亲,但简爱在盖茨海德府的地位却极其低下,遭受着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为了最终能被里德太太的家庭所接受,她百般地讨好他们,尽力忍受他门的冷眼和刁难,且千方百计做好每件事。

浅析《逃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逃奴》中的女性意识
不得不杀死刚 出生 的婴儿 。 向上帝控诉 : 她 这个孩 子 需要 自由 , 也需要主人 的权 力 。孩子不是她想生的 , 孩子也得不到她迫切渴望 的 自由。这一切都 不是 她 想要 的 , 不是她 的选择 , 而是主人强加给她的。 最终 ,
她意识 到她 的境况 , 因为 自由的痛苦而死。 她会
帝依 旧是不动声色 。相信上帝 的存在让他们的生
活受到了影响,白人教导说上帝是照看众生的父 亲, 女奴却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看护。 在此隋况下 , 选择权的缺失可见一斑 :逃奴只能生来就是黑人。 她所在的社会 的现状就是 : 服从神权 , 服从男人。 女奴意识到了自己自由权的缺失 , 作为女人 、 作为奴隶她都是被迫 的。 在诗歌 的开始 , 她站在圣 洁 的自由之地 , 但是她却没有 自由。因为没有自由, 她
隶制度的争论一直延 续到南北战争 时期 ,直到
16 3年《 8 林肯解放 宣 言》 的签署 。为 了声 援奴 隶制 度 的废 除 ,波 士 顿 的女 性 作 家们 13 89年创 立 了
公的身份是奴隶 ,也可 以说就是生活在当时社会
《 自由钟声》T e iey e )揭露奴隶制度的罪 (h br l , L tB 1
at s vrsc t) n —l e i 。他们努力让更多的美国人获 i a yo e y 取他们反奴隶的信息, 为此发行了大量的反奴隶制 的期刊, 在全国的反奴隶集会上发售。当反奴隶制
的社会运动如 火如荼 的时候 , 对女性领导 地位 的争 议 开始备受关 注 。在这个 时期 , 女人和黑奴 的权力 相当。 她们积极参 与反奴隶运 动 的热情却 高涨 。马 “
是她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奴隶制度的思索 和反抗。 她不愿意承受强迫于身的两种角色 : 奴隶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中的女性声音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中的女性声音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中的女性声音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影响了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发展。

文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地位仍然很低,但是,女性在文学中的角色却越来越突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文学中的声音。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

她们的主要职责是在家庭中扮演“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不被允许进入政治、商业等领域。

而在文学中,女性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传统的模型:沉默、温柔、柔弱、无力,甚至笨拙和无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

在一些小说中,女性被塑造成为坚强、责任、智慧和独立的形象。

她们的拼搏和故事成为了当时国内外读者热议的话题。

二、女性的声音在文学中变得更加清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常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她们的声音很少被听到。

不过,在19世纪中期开始,更多的女性开始写作,她们的作品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她们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打破了陈旧的传统刻板印象,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

女性的作品不仅突出了女性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而且在批判性意义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女性作家通过她们的作品,精确反映了贫穷、不和谐、自我的主观性和妇女被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的现实。

三、经典代表作品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创作并不止于简单的个人自传或其他略显平淡的文本。

这里我们粗略地介绍以下几部代表性作品:1、《简·爱》《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堪称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简·爱在自我救赎中寻求自由的故事,描写了19世纪超越了时代的女性,渴望进入男人主宰的社会,获得尊重和自由。

2、《北与南》伊丽莎白·古尔吉奇的《北与南》也是一部经典的女性小说。

作品讲述了一个北方城市农工子弟舞蹈班の负责人父亲去南方城市谋生的故事,从而反映了当时工业革命中社会阶层的内部冲突及其对英国的工商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女性意识及女性文学特点表现

女性意识及女性文学特点表现

女性意识及女性文学特点表现在19世纪的欧洲已经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这种社会历史的变迁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当然也对文学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对自身的未来和命运更为关注,因为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人的等级是天生不可改变的思想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产生的竞争意识及独立意识所打破,这也给当时的文学传统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于是这个时期就出现了众多的比如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及现实主义等新的文学流派,并且人性意识,特别是女性意识的光辉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在文学中出现。

当然我们要看到,在这一时期的女性意识还只能算作是早期的女性意识,其主要的观点就是人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来发展自我,男人和女人之间都必须平等享有权利来参与社会竞争。

另外,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者还指出,在社会上女性的能力和学识之所以显得不如男性,主要的原因就是女性缺乏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所以说,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中,女性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彰显,甚至可以说基本所有的维多利亚时期作家都对女性问题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都力图从不同的角度给女性以更多的关注。

而这个时期的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也是和这个时期特有的女性意识分不开的,虽然说其中的很多观点仍然还是局限在改革的层面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为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的积极贡献。

一、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一)女性应该同男性有着平等的地位19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女性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她们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在政治上没有独立的权利可言,甚至在接受教育方面也是受到了众多的限制。

在这个时期的女性想当然地被认为在能力方面是低于男性的,并且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女性也是承认这种荒谬的观点的。

她们认为自己长期处于依附地位是天生不可改变的,也没有去努力改变的意识。

但是这个时期的简•奥斯丁却对这种当时非常流行的认识持反对的态度,在简•奥斯丁看来,女性和男性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能力方面也是不会比男性差的,甚至还认为在有些方面女性是比男性更有优势的。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解放与文学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解放与文学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解放与文学概述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是道德感、保守主义和男性至上的观念盛行。

然而,在这个时代里,女性逐渐开始追求解放和参与社会活动。

在文学领域中,维多利亚时代也见证了女性大胆发声、表达自我和探索自身角色的重要里程碑。

女性解放运动发展背景1.社会地位: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女性被视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她们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

2.教育机会:女性教育局限于家庭和家务工作,并未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3.政治权利:女性在政治上没有投票权和参与权。

文学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1.作家在小说中描述了对女性角色的束缚和不公正待遇,揭示了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刻画强烈意志、勇于挑战传统束缚、追求个人价值观的女主人公,鼓励其他女性追求解放。

3.文学作品启发了女性读者的思考,激发了她们要求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欲望。

重要作家与他们的作品1.查尔斯·狄更斯:《尘世飞花》中刻画的英勇善良、对抗不公正对待并争取自由权利的卡罗琳娜女主角影响深远。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通过塑造独立、坚强且追求自由的简·爱来展现女性对传统束缚说“不”的精神。

3.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奇》中展示了才华出众但受到社会禁锢束缚的多萝西娅,并借其形象呼吁女性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女性解放的成果1.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女性逐渐获得接受教育和职业机会等平等权益。

2.1894年成立了英国妇女选民联合会(NUWSS),为妇女参政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组织力量。

3.1902年,英国通过《巴里特-布朗威尔法案》,部分解除了对已婚妇女财产权的限制。

总结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解放与文学密切相关。

作家们通过创作塑造了坚强、自主和无畏的女性形象,启发了无数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

女性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后来的人权运动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社会的性别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旨在概述维多利亚时代至于女性解放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提供基本信息和指导读者进一步探索该主题。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道德观与伦理问题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道德观与伦理问题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道德观与伦理问题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的小说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观与伦理问题。

这些小说以其对内心思想和情感的深入描绘而闻名,探讨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道德和伦理议题。

社会秩序与传统价值观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社会秩序和传统价值观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

尊重家庭、宗教和道德准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品质。

作品中常常强调社会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以及女性角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性别与权力关系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通常被视为依附于男性,并且缺乏自主权。

然而,在一些小说中,女性角色开始逐渐反抗这种束缚,展现出自主意识和追求独立生活或事业发展的渴望。

这种探索女性自由与拥有权力的道德和伦理冲突成为了热门主题之一。

个人内心的斗争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个人内心的斗争在情感、欲望和责任之间摇摆不定。

这种道德冲突常常困扰着小说中的角色,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道德困境,并通过思辨和自我反省来寻求答案。

道义与现实的冲突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道德观与伦理问题通常会与现实世界产生碰撞。

角色们发现,在追求梦想和追求幸福之间,他们必须面对社会压力和责任,并做出艰难的选择。

这些冲突使读者思考道义和伦理之间的平衡问题。

悖论与讽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也出现了许多悖论和讽刺,这些描绘了社会体制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人类行为中可能出现的荒谬之处。

通过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作家试图揭示并引起人们对于道德观念与伦理问题的思考。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道德观与伦理问题贯穿了整个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对于社会、人性以及复杂伦理困境的深入思考。

这些小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并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关道德选择和伦理挑战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
在西方的历史中对女性一直有一种极端不公平的观点,那就是有女性承担了“原罪”。

在《圣经》中,夏娃没有经受住蛇的诱惑,吃下了智慧果,所以人类才从伊甸园迁了出来。

从这里开始,女性就是一种负面的形象。

再来看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形象,她外表美丽,但内心邪恶,带来了一切的灾难。

在中国汉字中也有“女主阴”的概念。

在西方文学中女性都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的,不应该有文化。

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英国在19世纪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对人力的要求极大,而当时英国的男性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了,于是女性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帮助男性进行工作。

2英国政府当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去保护妇女权益,鼓励女性受教育。

3再受教育之后,女性有了话语权,就开始为自己的形象而辩护。

当时的几个问题
1女性虽然走进社会,但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条例。

这导致了男女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出现。

而且对于女性所需的假期也没有规定。

2女性虽然受到教育,但很大一部分都是“淑女教育”,没有实质上的作用。

3当时人们心里根深蒂固的细想决定了女性的形象。

当时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蛇蝎美人”,一种是“居家好女人”。

奴性文学的主体意识
1要控诉男性的压迫,社会的歧视。

2塑造不同于传统规范的争取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

3表现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资料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资料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资料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一、概述1. 背景介绍女性主义是指为了确立和维护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层面的权利所发起的一系列运动。

实现男女平等,特别是获得平等的受教育和就业机遇是女性主义运动最基本的目标。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逐渐意识到了男女间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此后,随着议会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主权利。

她们是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Maggie便是其中之一。

2.文献概述《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被公认为是George Eliot的杰作,1860年小说发表后极受欢迎,读者都非常喜欢敢于同命运抗争的Maggie Tulliver。

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致力于研究Maggie的个性和命运。

透过《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我们可以感知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女性,其女性意识正在缓慢萌芽,潜滋暗长。

然而,女权主义的实现进程是长期的、缓慢的、艰难的,那个时期的女性也注定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

二、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1. Maggie冲动自我和热爱自由的天性Maggie成长于一个传统而保守的家庭但她却不同于家中其他女性,不论是外表上还是个性上。

George Eliot通过对比Maggie和Lucy,展示了她的与众不同。

外表上,相较于Lucy白皙的皮肤,金色的卷发,Maggie却有着棕色的皮肤和乌黑的直发。

个性上,Lucy是大人眼中文静的乖乖女,而Maggie却热爱自由,桀骜不驯。

她特别反感“像小姐那样”做针线活,热衷于跟Tom外出钓鱼。

她好幻想,强烈的渴望爱和被爱,冲动任性,缺乏自制。

如:由于不满于大家评论她有着一头黑色的乱发,她会生气的剪掉自己的头发;饿死T om的兔子时,一方面温顺可怜的请求原谅,一方面却又偷偷的往木头娃娃头上钉钉子发泄。

Maggie幼年时活得很快活,父亲宠爱她,哥哥原谅她,磨房是她自己的世界,她没有为他人而活的意识。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以成功的塑造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而着称。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描述了苏——一位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呼声。

苏的意义在于,她不是一个完全获得个性解放的女性,而是一个有着较强女性意识并为其奋斗过的女性。

关键词:女性意识;苏;《无名的裘德》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卓越的、思想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跨越并连接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文学时代。

哈代的文学盛名是以他的小说为标志的。

他一生创作十五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天鹅绝唱”的《无名的裘德》,是所受非议最多、也是评论家研究最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

小说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裘德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和苏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勿庸置疑,作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无名的裘德》中女主角苏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苏的性格,尤其是她的游移不定的女性意识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新旧价值观交锋和磨合的时期。

随着社会的变革,妇女开始获得某些权力,开始走出家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男权对女性的规范开始瓦解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作为刚刚迈向新生的女性还是十分脆弱的,她们不能而且永远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的束缚。

哈代捕捉了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内部的紧张、不安与骚动,并将它们融入了小说女主人公苏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刻画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这一时代的思想和情感的律动,特别是她们逐步觉醒的、而又十分迷茫的女性意识。

而关于苏的特殊个性,评论家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人认为苏是现代女性的代表,是女权运动的先驱——通过抑制生理的渴望来反抗男权、夫权,争取精神上的独立:而另一些人则把苏的一些表现归结为病态。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毕竟作为一个和社会接触不多的苏自己还不能了解所谓的女权运动,又怎么谈得上先驱。

而把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看成是评判一个人或解析一个医学心理学的案例就更加滑稽可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3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4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5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6 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7 论性别歧视8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0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11 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12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13 《麦克白》的独白14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15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16 Influence, Barriers and Soft Cultural Pow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7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8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19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20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世界21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22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23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24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25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26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27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28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29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30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31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32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33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34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35 词汇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36 目的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译本对比研究37 旅游与文化38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39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40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41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42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43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44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45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46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47 试论库珀的种族观——以《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为例48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49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50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51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52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53 论汉英诗歌翻译中对“真”和“美”的追求5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55 从人类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56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57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58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59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60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61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62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极简主义在短篇小说中的应用63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64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65 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66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67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68 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69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7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71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72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73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74 浅谈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75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76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救赎的意义77 浅谈英语中歧义78 中西方文化差异79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80 英汉红色词的语义对比研究81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82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83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84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8586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87 Rabbit’s Predicament and Dreamland8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89 挣脱世俗枷锁,定义自我人生意义——解读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人生哲学90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91 On Success of Gone with the Wind92 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93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94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95 语法型课堂和交流型课堂的整体研究96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97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98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99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100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10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2 Social Featur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3 从《店员》解读作者双重身份的矛盾心理104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105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106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0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108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09 An Analysis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110 论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中国后111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1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113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114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15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开题报告+论)116 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117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118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19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120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21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122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123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124 浅析《远大前程》中的两个乡村女性形象——乔大嫂和毕蒂125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126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127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128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129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130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13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132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以《雷雨》为例133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134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135 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136 浅析英语外加状语的语用功能137 广告英语的翻译138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139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40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141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14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143 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144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145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146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47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148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49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Grapes of Wrath150 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1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gloss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54 分析《等待》的悲剧155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156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15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158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159 疯女人的呐喊——《简爱》中失语疯女人的解析160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161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162 世纪英国继承制度对婚姻的影响163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164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系列为例165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166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167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168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169 论广告与文化170 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171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172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173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174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75 对《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尝试性分析176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177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78 论中美广告伦理观的差异——从“性感平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9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看中西方古典文学中的性别歧视18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181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182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83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184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85 浅析中西方宗教习俗展现出的文化差异186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187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188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89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90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191 西方文化视域中《简爱》刍议192 论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193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194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195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196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197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198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99 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精神荒原主题分析200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