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叛逆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意识逐步觉醒和深化历程,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元明清女性意识觉醒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语文》课本下册的元明清文学单元中所选三篇经典文章及片段《西厢记·长亭送别》、《林黛玉进贾府》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中女性形象极具代表性,体现了当时社会相当一部分女性的心理历程。由于她们所处的社会土壤与文化背景不同,他们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叛逆和反抗的深度亦不尽相同,而这正体现了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和深化。在具体教学中结合人物的自我觉醒历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才艺独步
林黛玉诗词禀赋冠十二钗之首,她才华横溢,气质超凡。作者借熙凤之口宝玉之眼初现她的绝世姿容。初至贾府,王熙凤惊叹到“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在宝玉的眼里则是“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展现了她的绝世姿容和脱俗气质。大观园众姑娘中,她才气最高。诗社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
众人所推崇,不断夺魁。而且她的诗能融情入景,通过吟咏客观实物抒发自己的悲苦之情。尤其是《葬花辞》,是黛玉入贾府后的真实写照,她以花自喻,抒发了对花落人亡的悲剧命运的愤懑和悲哀。《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相国小姐,显赫的家世,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崔莺莺的容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张生之眼来写的,张君瑞初见莺莺“眼花缭乱口难言,灵魂飞在半天”,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也不忘赞一句“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她不仅容貌绝佳,而且柳絮才高。张生有意试探她,我且高吟一绝,看他则甚:“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随即对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惊叹道:“好应酬得快也呵!”这等才思,又令张生倾到了。
林黛玉和崔莺莺都是贵族少女,而杜十娘则处于社会底层。杜十娘是京城名姬,文中直接描写了她的容貌:“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作者以卓文君和白家樊素作比,不仅写尽她姿容的美丽,也是在赞美她人格的高洁。文中还展现了杜十娘卓绝的才艺。这位京城第一名姬可谓色艺双绝。她的歌喉绝妙,“六院推首”“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如此妙音,可见她内在的禀赋姿质又何等卓乎不群,不同凡响。
二.追求独立
林黛玉却双亲俱亡,寄人篱下。在贾府这座等级森严的豪宅中,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他们的爱情有“木石前盟”为积淀,从小耳鬓厮磨的两情相悦,又因知己而历久弥坚。且宝黛的爱情坚如磐石的基础在于二人都鄙视“仕途经济”那一套。宝玉曾对史湘云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否则,我也要和她生分了。”由此看来,两人志气相投的关键点在于反封建的叛逆精神。这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犀利的挑战,为整个封建阶级所不容,这也注定了“木石前盟”的仙缘被“金玉良缘”的俗缘取代。林黛玉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晶莹剔透都是历代才女无法企及的,这也是曹雪芹赋予这个人最具有生命力的光彩。
相较而言,崔莺莺的反抗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国夫人用封建礼教调教女儿,并且把她许配给“门当户对”的郑尚书之子郑恒。这一切都使她举步维艰。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又不满于父母包办的婚姻,极力要寻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当她与家道中落、一贫如洗的张生在佛殿相遇时一见钟情,进而月下隔墙吟诗,倾慕其才华,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不掺杂功利在其中的。在她选择了爱情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和包办婚姻的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势不两立。在抗争的过程中最艰难的是她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自小所受传统礼教的教养和观念之间
的斗争。她内心矛盾重重,直至张生卧病,她几番挣扎,终于勇敢
地跨出一步,与张生结合。这是她跳出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重要一步,也是她反抗封建体制最为精彩的一步。但我们必须看到,她的反抗叛逆只能是暗地里进行的,从不敢正面冲撞老夫人。老夫人借口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逼张生进京赶考,她内心并不愿意,但为了能得到母亲的许可,她也只能妥协。和林黛玉相比,她的叛逆与反抗并不彻底,但对于一位养尊处优的相国府小姐而言,已是难能可贵了。
出身风尘的杜十娘在当时的社会里地位低贱。她久有从良之志,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积攒了一个百宝箱。她渴望遇见一位两情相悦的忠厚君子,渴望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虽然有不少的王孙公子为了她不惜倾家荡产,但杜十娘从来都不为所动,因为她知道他们只是艳羡她的美色,她追求的是不为物质所左右的平等独立的爱情。当十娘对幸福生活满怀憧憬之时,她要托付终身的人却因为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为了一千两银子就把她卖了。这彻底毁灭了她对人生、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她带着对李甲、孙富及这个让她无处容身的男权社会的无限愤恨,痛撒百宝于江中,跳江自尽。她以死亡这种决绝的方式向这个让她失去独立和尊严的社会做最后的
控诉。十娘的悲剧不仅是她追求独立个性的性格悲剧,亦是整个男权社会的悲剧。
三.女性意识的萌芽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思想开明,有些同学甚至认为这些女性追求
美好的爱情,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她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中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体现了女性意识最初的觉醒,女性对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无限向往。
林黛玉生性清高孤傲,磊落不羁。在贾府这样一个封建泥淖中,从贾政、王夫人及王熙凤等人的言谈中,她深感炎凉世态、人情冷暖,体悟到贾府这个红飞翠舞、花天锦地的“温柔富贵乡”所遮蔽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她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抗着这个污浊的社会。她从不和宝玉提“仕途经济、光耀门楣”之类的话,对儒家经典和功名利禄表现出公然的蔑视,这也饱含着她对封建大厦所建构的人生模式的深层思考和大胆质疑。
崔莺莺亦对功名表示出极大的厌恶。在“长亭送别”中,他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反映了她对功名的轻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在她看来,金榜题名在美好的爱情、真实的人生面前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她这样的价值观是对传统的“夫贵妻荣”观念的挑战,体现出她对人生及社会的反思,显露出女性意识觉醒的光芒。
杜十娘虽然身份卑微,却费尽心机积攒了一个百宝箱。在那样一个风月之地,多少王孙公子想要讨她的欢心,她都不为所动,因为她一直都在寻找一份不为利益所左右的平等独立的爱情。当她得知她要托付终生的“温厚君子”竟以一千两把她卖与孙富,她不惜选择死亡这种最惨烈的方式表达她对理想破灭的愤恨与不满。这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