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2019年02月26日一、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核心素养:1.自主阅读课本,结合图片材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提高对历史变化的理解能力。
2.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四方面认识传统农业的进步,感受农业在古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3.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认识小农经济的含义、成因、特点和地位,养成史论结合的正确史观。
三、重难点:重点: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
难点:认识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含义、成因、特点和地位。
四、情景设计:问题导学,层层深入,材料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学生阅读“导言内容”,运用谈话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产生兴趣,从而感受古代农业的伟大,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正文内容。
【板书设计】篇章一:源远流长书写农林传奇1.发轫:(原始农业)(1)起源及发展:距今一万年左右起源,距今七八千年已相当发达。
【历史材料】(1)半坡遗址碳化粟和菜籽图(2)河姆渡遗址碳化稻谷图(3)古之人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义》【设计思路】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基础上,分析一手材料和相关文献,了解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状况。
【板书设计】(2)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与石器耕锄。
补充:生产农具、生产技术、农作物和生活方式。
【历史材料】(1)刀耕火种示意图(2)双齿木耒使用示意图【设计思路】观察刀耕火种示意图和双齿木耒使用示意图,了解原始农业的两大主要耕作方式。
结合课本,从生产农具、生产技术、农作物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了解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感受古代中国农业的发达和辉煌。
【板书设计】2.革新:(传统农业)(1)春秋战国:铁器、牛耕运用于农业生产。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教学年级:五年级3. 学科领域:历史与社会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认识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掌握水稻、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农业的成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认识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水稻、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情况。
2. 教学难点: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和地位;2. 展示法:展示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农业技术进步;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4. 评价法:评价古代农业的成就和不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农业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农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吗?”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分析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介绍水稻、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情况。
3.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农业知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
4. 总结评价: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分享感受;教师评价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5. 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的小短文;观察身边的农业现象,思考农业的发展前景。
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农业工具、水利工程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农业的繁荣。
2. 文献资料分析:提供一些关于古代农业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3)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明的尊重和认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2)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比较分析(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2)各小组汇报比较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设计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A.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B.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1【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教学设计1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辩证评价小农经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农业发展演变的表格,学生进一步熟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牛耕技术演变史实的补充讲解,学生理解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初步学会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农业辉煌灿烂的成就,起源早、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对农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以及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的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古代文明中寻找很多农业的影子,比如文字、成语、诗歌、建筑、风俗、历法等各个方面。
例:文字:田、禾、年。
成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气象万千。
诗歌:田园诗、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
建筑:天坛(祈谷坛)。
风俗:割谷物时不谈鬼言魔,捉鸟不捉布谷鸟,立秋不去地里,以免遇到秋白虎。
历法:二十四节气。
新课教学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师:先是原始时期,传说中原始先民们吃野兽的肉为食,到了神农的这个时代,神农教民众播种五谷,制造耒耜,教民众趋利避害就是神农尝百草。
(展示课件:于是神农乃教民众播种五谷,相土相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知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余毒。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物训》;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画之,使民宣之,顾谓之神农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卷一》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什么情况?生:中国远古就有了农业生产,并且是自己发明产生的。
高中历史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3、情感与价值观: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力。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问《天仙配》中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经济模式?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
进入新课:探究一: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状况怎样?其出现有何意义?(通过神农故事进行讲解)探究二: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那三个过程,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利用史学原理进行讲解)探究三: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探究四:什么是小农经济?(回答导入内容《天仙配》诸问题)板书设计: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远古、商周):1、原始农业:1万年南稻北粟刀耕火种2、商周农业:工具技术品种石器锄耕(七千年前)3、总结规律:①、由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由迁徙到定居;②、农业文明与水源有密切关系,大河文明。
③、属于粗放型经济。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到明清)1、耕作方式的发展与完善:铁犁牛耕耦犁(壁)曲辕犁(评)2、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的进步:一年一熟——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4、水利灌溉技术进步:①、水利工程:大禹治水——都江堰——治理黄河——坎儿井②、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力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开始):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适用年级:五年级3. 课程时长:40分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使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2. 教学难点: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农业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古代农业工具的实物或模型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农业的知识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古代农业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古代农业知识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展示古代农业工具的实物或模型,并进行操作演示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5.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史五、作业布置1. 绘制古代农业工具的图片2. 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的小作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如绘制的古代农业工具图片和小作文,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知识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简单的知识测试,以评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信息的记忆情况。
七、课程反思1. 教师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教学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代农业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工具和耕作方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演变,以及农业制度的基本情况。
2.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气候、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如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以及农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通过图片、实物、文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浓,但需要激发他们对古代农业知识的兴趣,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局限性,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
4.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比较古代农业制度中的井田制和均田制,阐述它们的异同。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古代农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梳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农业制度等方面的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和拓展。
3.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2.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3.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不足,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4.学生对于现实农业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5.设计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调查问卷,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古代农业的认识和看法。完成后,可邀请同学或家人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体现对古代农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作业要注重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意查阅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注重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农业实践基地等,加深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2)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就古代农业发展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举办农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2.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将古代农业发展与历史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古代农业的发展。
2.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使他们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针对每个时期的农业特点,详细介绍主要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如耦耕、铁犁牛耕、曲辕犁等。
3.分析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土地制度等,并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贡献。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农耕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们观察图片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这是古代农耕的场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农业的发展。
2.制作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体现出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例如:可以分析古代农业技术革新的原因和影响,或者探讨古代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实际,思考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撰写一篇时事评论,字数在500字左右。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通过对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纵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素养。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农业发展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策略:
(1)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学评价:
(1)设计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古代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主动参与讨论。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农民勤劳、智慧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学内容
1.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从原始农业到封建农业的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农业特点和重要事件。
2.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演变:介绍铁犁牛耕、水稻栽培等耕作方式,以及曲辕犁、耕牛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农具演变等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主要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从神话时代到铁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远古人类使用的农具,讲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出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原始社会时期。
(2)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刀耕火种。
(3)教师提问学生:刀耕火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
(4)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促使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农业的独立发展(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
(2)教师提问学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3)教师提问学生:农作物种类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两汉时期,种植作物品种丰富。
(4)教师提问学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耕地面积小,农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技术落后,劳动效率低下。
耦犁和牛耕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耦犁和牛耕?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耦犁是一种双牛牵引的犁,适用于深耕土地;牛耕是一种畜力耕作方式,逐渐取代人力耕作。
(2)教师提问学生:耦犁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作物种植、水利工程及经济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4.布置课后作业,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背景,如地理环境、人口增长等。
2.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如耦耕、牛耕等,以及曲辕犁等农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3.分析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和栽培技术,如粟、稻、麦等作物的种植,以及轮作、间作等栽培方法。
4.阐述水利工程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灌溉、防洪等。
3.设计一份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知识问答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手抄报,内容包括耕作方式、作物种植、水利工程、经济特点等。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充分展示古代农业的繁荣景象。
5.观看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纪录片,如《大国农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农业的优良传统,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思考性文章。
1.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7.创新评价,激励进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古代农业,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不仅满足了人类温饱需求,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古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包括种植、养殖、农具工具、农田规划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古代农业产生兴趣和好奇。
2.理论讲解(30分钟)a.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农业的起源和技术发展,从原始农业到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农业,强调古代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b.古代农业的重要性解释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讲解古代农业在人类温饱需求、人口增长、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实地考察(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农业遗址,如中国的汉代农田遗址、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农田遗址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农田规划、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情况,并记录和总结所见所闻。
4.模拟实验(4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如古代种植技术或养殖技术。
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师指导,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古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与现代农业进行对比和思考。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学生对古代农业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教材和课外阅读,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代农业的直观认识。
2.学生在分析古代农业发展原因和影响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古代农业产生距离感,认为与现代社会关系不大,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现实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
4.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古代农业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
2.古代农业的特点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3.你认为古代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现代农业有何借鉴意义?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铁犁牛耕、水稻栽培、麦类种植等核心技术,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
发达的古代农业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A.核心素养:1.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2.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B.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C.难点教学: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练习E.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F.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A.核心素养:1.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2.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B.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C.难点教学: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练习E.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F.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战国出现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
(2)汉代①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②一些耕犁开始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赵过推广大型铁铧犁,这种犁被称为耦犁,到东汉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汉代还先后出现了“代田法”和“区田法”。
④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⑤汉代兴修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重要水利工程。
(3)魏晋南北朝时期①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农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豆类和谷物轮作可以增产的经验,又发展了间作、套作复种技术,记载了绿肥种植。
中国实行轮作和推广绿肥种植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②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也有较大进步,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成都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
江南的开发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时期①农业生产技术继续发展,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②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
③唐朝创制了筒车,用于灌溉。
(5)精耕细作的全面成熟期——宋元时期①北方旱地农业出现由畜力牵引的旱地中耕农具耧锄等,便于精耕细作。
江南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也更为成熟。
②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③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长江流域广种水稻。
从越南引进的古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
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⑤边远地区农业的开发。
辽、西夏、元时期,我国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的农业也都得到了发展。
(6)明清时期①多熟制: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
②新的品种培育和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新的水稻品种大量出现。
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③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棉花、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④耕作技术的进步:由施用自然肥、农家肥发展到施用饼肥,并出现了套耕等方法。
⑤生产经验的积累:出现了《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例2】牛耕的广泛推广是在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 D.汉代时期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的产生及成长历程(1)产生①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②秦汉以后,牛耕的逐步普及,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衰落①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农民与市场联系的加强。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成为一些地区农民的专业经营,出现了专业化的区域;同时,与市场相联系的农民家庭手工业也得到发展。
(3)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
(4)影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并长期延续。
3.小农经济艰难成长的原因(1)艰难的原因①从小农经济的自身来看,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②历代王朝后期,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加重,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贫困破产。
(2)成长的原因①从小农经济的自身来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塞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所以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典例剖析【例3】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 )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G.高考链接:“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日,惴田”的卜辞。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 .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汉代是农具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成果有( )①牛耕的广泛推广②犁壁③曲辕犁④翻车A. 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列古代农业技术和成就与赵过有关的是 ( )①耦犁②曲辕犁③代田法④耕耙耱技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①②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生产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推广C .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 . 狭小的经营规模的制约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发达6.下列关于自耕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B.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7.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日,馅田”的卜辞。
“馅”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末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 . ①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8.汉代是农具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成果有( )①牛耕的广泛推广②犁壁③曲辕犁④翻车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任,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不远徒。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思考:这一时期,农民为什么会这样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工作?这种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2)据材料一、二思考: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怎样的地位特点?它有何局限性?H.作业:完成本课测评。
I.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