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的区别
测试报告项目测试环境
测试报告项目测试环境一、测试环境介绍:测试环境是指用于进行软件测试的系统环境和硬件环境。
它是在开发完成后,用于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环境。
测试环境的建立是测试工程师按照测试需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而建立的。
下面将介绍测试环境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测试环境的硬件环境包括测试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测试计算机是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活动的主要工具,它要求具备较高的性能,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容量和显示器等。
测试服务器是用于提供测试所需的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网络设备是用于连接测试计算机和服务器的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软件环境:测试环境的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测试工具等。
操作系统是测试环境的基础,它要求稳定、安全,并且能够支持项目所需的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存储和管理测试数据的关键软件,它要求高效、可靠,并且能够满足测试需求。
测试工具是测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进行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二、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环境的搭建是测试人员按照测试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采购和安装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并进行配置和测试的过程。
1.硬件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测试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测试人员要采购和安装必要的硬件设备,包括测试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
在采购过程中,测试人员要注意选择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设备,并保证其与项目的兼容性。
2.软件工具采购和安装:根据测试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测试人员要采购和安装必要的软件工具,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测试工具等。
在采购过程中,测试人员要注意选择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软件工具,并保证其与项目的兼容性。
3.硬件设备配置和测试:在采购和安装硬件设备后,测试人员要进行硬件设备的配置和测试。
配置硬件设备包括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测试工具,设置网络连接和权限等。
测试硬件设备包括测试计算机的性能测试、服务器的容量测试和网络设备的通信测试等。
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环境是软件工程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软件生产工程化的重要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软件开发中,无论技术活动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包括工具)的支持。
近20多年来,各技术先进国家大力开展软件环境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CASE)、集成化项目支持环境(Integrated Project Support Environment,简称IPSE)等课题,始终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大批实用的环境应运而生。
这些环境建立在现代软件开发的基础上,反过来又促进了现代方法的推广与流行,不仅提高了软件的生产率,而且逐渐影响和改变着软件的生产方式。
本章将简要叙述软件工程环境的变迁、现状和发展趋势,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学习和研究软件工程环境的意义。
13.1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环境”一词,对不同的用户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
对于不从事软件开发的最终用户( end-user)来说,环境就是他运行程序所使用的计算机—由硬件和操作系统所组成的虚拟机。
这类用户对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运行可靠、操作容易,便于掌握和使用。
对于开发者来说,环境是他们进行开发活动的重要舞台。
在软件工程时代,开发者要求环境支持他们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全面完成生存周期中的各项任务。
通常把这种开发环境称为软件工程环境,而把前一类环境称为运行环境或工作环境。
具体而言,软件工程环境是指支持软件产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在统一的集成机制下由一系列软件工具组成。
这些工具对与软件开发相关的过程、活动和任务提供全面的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软件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软件产品的质量,降低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这类环境通常都有一套包括数据集成、控制集成和界面集成的集成机制,让各个工具使用统一的、规范存取的环境信息仓库,采用统一的用户界面,同时为各个工具或开发活动之间的通信、切换、调度和协同工作提供支持。
持续集成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持续集成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其主要目的是将软件开发周期中的集成过程自动化,减少集成时出现的问题,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持续集成是现代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实践之一,可以帮助团队更快速地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本文将介绍持续集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作用,以及在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持续集成的基本概念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动化构建:持续集成通过自动化构建系统,可以在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自动进行软件构建,生成可执行的软件产品。
2.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通过自动化测试,可以在软件构建完成后自动运行各种测试用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以保证软件质量。
3.自动化部署:持续集成通过自动化部署系统,可以将经过测试的软件产品自动部署到测试环境或生产环境中,实现快速部署和交付。
4.提交代码频率高:持续集成要求开发人员频繁提交代码,通常每天至少提交一次,以便快速发现和解决集成问题。
持续集成的原则持续集成的实践基于以下几个原则:1.频繁集成:开发人员应该频繁地提交代码,并且将代码集成到主干分支中,以便快速发现和解决集成问题。
2.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要求对软件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以保证软件质量。
3.自动化构建:持续集成要求对软件进行自动化构建,以确保每次集成都可以生成可执行的软件产品。
4.快速反馈:持续集成要求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反馈给开发人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持续集成的作用持续集成在软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团队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速软件交付:持续集成可以加速软件交付,通过自动化构建和部署系统,可以将经过测试的软件产品快速部署到测试环境或生产环境中,实现快速交付。
2.提高软件质量:持续集成通过自动化测试,可以在软件构建完成后自动运行各种测试用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以保证软件质量。
软件工程中的开发工具与环境配置
设计
参与软件系统设计讨论 提出设计方案并实现
软件工程师的角色
开发
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测试代码并修复bug
沟通
与团队成员协作 与客户沟通需求
学习
不断学习新技术 提升专业能力
软件工程技能要求
编程能力
精通至少一种编程 语言
解决问题能力
能独立解决技术问 题
沟通能力
与团队成员和客户 有效沟通
团队合作
善于与他人合作
第四章 质量保障与性能优化
● 04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保证代码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前发现 bug,确保代码的可靠性。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检验 每个单元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有效减少后续调试和 修复bug的工作量。单元测试还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
维护性和可读性。
代码审查
发现潜在问题
检查代码中的逻辑 错误和潜在的bug
SVN
集中式版本控制系 统
Maven
Java项目管理工具
Ant
基于Java的构建工具
Gradle
灵活的构建工具
自动化构建工具
调试工具
调试工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可以 帮助开发人员定位和解决程序中的bug。常用的调试
工具包括Xcode、GDB等。
总结
IDE
提供集成开发环境 包含编辑器和调试器功能
持续集成与部署
持续部署
自动化部署 集成测试 自动化回归测试
持续交付
自动化发布 用户验收测试 自动化监控
持续反馈
持续改进 持续优化 持续学习
总结
环境配置与部署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正确 配置环境能够提高开发效率,保证软件质量,部 署优化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持续 集成与部署是现代软件开发的重要实践,能够帮 助团队快速交付产品,保证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软件工程工具分类(二)
软件工程工具分类(二)引言概述:软件工程工具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来辅助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软件的各种工具。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工具分类,包括需求管理工具、版本控制工具、集成开发环境(IDE)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软件工程工具的分类。
正文内容:1. 质量管理工具1.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用于静态代码分析,发现潜在的代码问题,如内存泄漏、不安全的代码等。
1.2 测试管理工具:用于自动化测试、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管理,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1.3 缺陷管理工具:用于跟踪和管理软件缺陷,记录问题、分配负责人和追踪解决进度。
1.4 性能测试工具:用于测试软件的性能和负载承受能力,以确保软件在高负载下仍能正常工作。
1.5 用户体验测试工具:用于模拟用户行为,测试软件在真实使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2. 配置管理工具2.1 自动构建工具:用于自动构建软件项目,包括编译、打包、部署等步骤,提高构建的可靠性和效率。
2.2 配置管理工具(CM):用于管理和跟踪软件的配置项,确保可重复、可控制和可追溯的软件构建过程。
2.3 版本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和跟踪软件版本,包括代码版本、配置文件版本等,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和沟通。
2.4 自动部署工具:用于自动化部署软件到不同的环境,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
3. 项目管理工具3.1 进度管理工具:用于规划、跟踪和管理项目的进度,包括甘特图、里程碑和任务分配等。
3.2 团队协作工具: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包括项目文档共享、讨论和文件版本控制等功能。
3.3 资源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和分配项目资源,包括人员、机器和设备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4 风险管理工具:用于识别、评估和跟踪项目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警机制。
3.5 质量管理工具:用于管理项目质量,包括质量指标的定义、质量评估和质量纠正等。
4. 文档管理工具4.1 文档编写工具:用于编写和格式化各种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和用户手册等。
Docker技术在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Docker技术在生产环境中的应用随着云计算和容器化的兴起,Docker技术成为了现代软件开发和部署中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简化部署流程,还是为了优化资源利用和提供弹性伸缩的能力,Docker在生产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为什么选择Docker在传统软件开发中,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通常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开发和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不一致,部署时的依赖问题,以及难以复现的bug。
而Docker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Docker的容器化技术,可以将应用及其所有依赖打包到一个独立的容器中,保证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的一致性。
这样一来,开发团队可以更快速地构建、测试和部署应用,减少了交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错误。
二、优化资源利用在传统的物理机或虚拟机环境下,通常需要为每个应用分配一定的资源,例如CPU、内存和磁盘空间。
这样一来,当某个应用的资源需求不够时,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整个环境的资源分配。
而Docker的容器化技术可以更加细粒度地进行资源管理。
每个容器都只使用所需的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Docker还支持资源的限制和优先级调整,可以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分配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三、弹性伸缩在面对大流量或突发访问峰值时,传统的软件架构可能无法保证高可用性和性能。
而Docker的容器化技术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Docker Swarm或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容器的扩展和缩减。
当流量增加时,可以自动增加容器的数量来应对负载增加;而在流量减少时,又可以自动缩减容器的数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这种弹性伸缩的能力使得应用的性能和可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四、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Docker的容器化技术为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通过将应用和环境打包成容器镜像,可以快速、可靠地进行部署。
而在持续集成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Docker来模拟生产环境并进行自动化的测试。
2020年春西南大学继续教育[0010]《软件工程》作业答案
1、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高级语言是( )。
1.LISP2. Ada3. FORTRAN4. COBOL2、软件测试中根据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它们()1. B. 前者属于动态测试,后者属于静态测试2.都属于静态测试3.都属于动态测试4.前者属于静态测试,后者属于动态测试3、软件工程学是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上的技术指导软件开发的学科,其目的是()。
1.引入新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2.硬软件结合使系统面向应用3.用较少的投资获得高质量的软件4.缩短研制周期扩大软件功能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数据字典的作用。
1.用户中系统的直接使用者2.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3.软件的编程人员4.用户和软件人员的领导5、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
1.低内聚高耦合2.高内聚低耦合3.低内聚低耦合4.高内聚高耦合6、提高程序可读性的有力手段是()。
1.给程序加注释2.选好一种程序设计语言3.显示说明一切变量4.使用三种标准控制语句7、SA法的主要描述手段有()1.系统流程图和模块图2. DFD图、数据词典、加工说明3.功能结构图、加工说明4.软件结构图、加工说明8、结构化分析,简称()1. SC2. CASE3. SA4. SD9、模块内聚度越高,说明模块内各成分彼此结合的程度越()。
1.无法判断2.松散3.紧密4.相等10、PDL是()语言。
1.高级程序设计语言2.中级程序设计语言3.伪码式4.低级程序设计语言11、采用甘特图表示软件项目进度安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能够反映多个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2.能够直观表示任务之间相互依赖的制约关系3.能够表示哪些任务是关键任务4.能够表示字人物之间的并行和串行关系12、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1.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2.软件开发环境3.硬件环境4.开发人员的素质13、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1.研制2.生产3.再生产4.开发14、数据字典是数据流图中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一般由以下4类条目组成()。
软件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的区别
软件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产环境的区别对于⼀个刚进⼊公司的新⼈来说,在熟悉⼯作环境的时候,会听着⼏个“⽼⼈”在⾃⼰可视范围之外或者轻松的讨论着业务,其措辞拿捏精准,期间,涉及到⼀系列的概念,可能会让你不觉明厉,暗叹:“⾼端,⼤⽓,上档次”。
有些术语,它既有官⽅称呼,也有通俗叫法,对于不觉明厉的我们只能在“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的⼤⼭⾥漫步。
(作为⼀名菜鸟,吐槽⼀下)软件开发环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DE)是指在基本硬件和宿主软件的基础上,为⽀持系统软件和应⽤软件的⼯程化开发和维护⽽使⽤的⼀组软件,简称SDE。
它由软件⼯具和环境集成机制构成,前者⽤以⽀持软件开发的相关过程、活动和任务,后者为⼯具集成和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的⽀持。
项⽬部署环境⼀般可分为三种:⽣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时程序猿们专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较随意,为了开发调试⽅便,⼀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和测试⼯具,是最基础的环境。
开发环境的分⽀,⼀般是feature分⽀。
测试环境:⼀般是克隆⼀份⽣产环境的配置,⼀个程序在测试环境⼯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发布到⽣产服务器上,是开发环境到⽣产环境的过度环境。
测试环境的分⽀⼀般是develop分⽀,部署到公司私有的服务器或者局域⽹服务器上,主要⽤于测试是否存在bug,⼀般会不让⽤户和其他⼈看到,并且测试环境会尽量与⽣产环境相似。
⽣产环境:⽣产环境是指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般会关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志,是最重要的环境。
部署分⽀⼀般为master分⽀。
三个环境也可以说是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开发->测试->上线,其中⽣产环境也就是通产说的真实的环境,最后交给⽤户的环境。
软件结构简答题
软件开发环境:指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基础上,为了支持软件开发而提供的一组工具软件系统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使用早已定义好的技术集及符号表示习惯来组织软件生产的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成熟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错误推测法:在测试程序是,人们可能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测试用例的方法黑盒测试法:把本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软件质量保证:是向用户及社会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产品,确保软件从诞生到消亡为止的所有阶段的质量活动,即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所有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程序设计风格程序设计风格指一个人编制程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习惯逻辑思路等。
白盒测试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基线基线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个阶段工作的划分更加明确,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检查与肯定阶段成果。
因此基线可以作为一个检查点。
耦合性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内聚性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衡量标准之一,它是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
U9_系统管理_部署和安装
系统管理概述
系统管理包含两个部分的内容 一、CS部分的系统管理工具 系统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企业、站点、引擎;系统监 控;U9更新等方面的功能 二、BS部分的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是管理用户、组织、权限、审批流等方 面的功能。
系统管理工具
系统管理工具- 系统管理工具-名词解释
站点就是一个区域,只要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连接到一起的区域就可 以定义为一个站点。 控制服务器是提供应用访问、站点管理、数据管理等操作的服务器。 控制服务器在一个站点中只能有一个。 集群服务器是存放U9应用/WEB服务器组的集群设置的服务器。 WEB服务器是运行U9的门户服务器。有可能是由集群管理的一组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是运行U9的BP服务器。有可能是由集群管理的一组服 务器。 JOB服务器是任务服务器,可以依据制定的计划来执行复杂任务的 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是存放U9的元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数据库的服务器。 报表服务器是存放U9报表功能扩展库的服务器。 系统库是存放U9系统功能的数据库,包括工作流配置的存放等。这 个库需要最先创建,前提是当前系统已经存在数据库服务器。
系统管理工具-JOB引擎管理 系统管理工具-JOB引擎管理
JOB引擎管理就是管理本站点中的所有企 业的JOB引擎执行的位置。 前提是当前站点添加了任务服务器。 由于JOB需要有特定的运行场景和运行机 制,我们必须要定义每个应用运行的任务服 务器,可以多个应用运行在一个任务服务器 上,也可以一个应用对应一个任务服务器。
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管理软件 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管理软件 SOA
U9-系统管理 U9-系统管理 V2.0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U9事业部 U9事业部
目录
部署和安装
名词解释 安装的内容
软件测试生产环境和测试环境的对比
4 B C E ,然后去验证 上面的性能需求是否达到要求,并且还要延伸做的是,在该条件下,能该性能指标能最大能达到什么数值。
然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其实性能测试的方案设计及过程并不难,难的是结果的对比分析,这个需要靠经验和对性能指标的敏感度才能很好的体现。
以此类推,对于其他单个条件的,多个条件的性能测试,同样可以按照这个尝试。
当然,性能本身就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的,简单的分类肯定不能满足实际的复杂程度,
但是个人觉得,我们把实际复杂的场景合理的简单化,其实对系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一般性能测试我会考虑4个方面,1、系统本身性能,2、网络条件,3、软件环境 4、硬件条件。
设计性能测试方案时,首先确认,你这个方案主要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就会有根据的进行测试设计了。
例如, 有个性能需求是:测试系统某个功能的大数据量(数据量级别)的查询速度<3s,或者多用户(100用户)同时查询时的查询速度<3s。 其实这个需求的条件是不明确的。 这个只有条件1, 对于2、3、4条件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那么这个就需要你去补齐这些条件数据。
条件4:服务器硬件条件,这个在购买服务器时,对于硬件指标能达到什么级别,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范围的。如:硬件内存可以满足多少事务处理,处理事务的速度等等
条件3:服务器软件环境,如中间件,数据库等,是否有连接限制,数据库本身性能能否满足足够的大数据量存储等。
条件2:服务器的网络上下行速率如何,客户端的网络上下行速率又如何,网络条件是很能影响测试结果的一个条件。
那么,对于上面的性能需求,因为你需要验证的是系统本身的性能是否达到要求。那么条件2、3、4是可变的。
简单的一个方案就是:
测试管理制度
测试管理制度测试管理制度是指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对测试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测试管理制度包括测试策略、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管理、缺陷管理、测试环境管理等。
这些制度和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化测试活动,提高测试效率和效果。
首先,测试策略是测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试策略是指制定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资源等,并明确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测试策略的制定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来确定,并要和项目的整体策略协调。
其次,测试计划是测试管理的核心内容。
测试计划是指根据测试策略,制定具体的测试任务和计划,包括测试进度、测试资源、测试环境的安排等。
测试计划需要在项目启动之初就进行制定,并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调整和优化。
测试用例管理是测试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测试用例是针对软件功能和需求编写的测试指令,用于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和功能运行。
测试用例管理包括用例设计、用例执行和用例评审等,以保证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此外,缺陷管理也是测试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缺陷管理是指对测试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记录、跟踪和处理的过程。
这包括缺陷的收集、分析、修复和验证等环节,以保证缺陷的及时修复和软件质量的提高。
最后,测试环境管理也是测试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测试环境是指用于进行测试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
测试环境管理需要确保每个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测试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而必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通过制定合理的测试策略、详细的测试计划、高效的测试用例管理、全面的缺陷管理和稳定的测试环境管理,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和效果,从而保证项目的成功交付。
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
第十三章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主要目标是提高软件生产率,改善软件质量和降低软件成本,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软件工具的广泛应用,所以软件工具是开发环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本章内容的要点在于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工具及CASE等基本概念的了解。
13.1软件开发环境在软件工程学中,方法和工具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方法是工具研制的先导,工具是方法的实在体现,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成果要最终实现为软件工具和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软件工程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软件开发环境,就是围绕着软件开发的一定目标而组织在一起的相关一组软件工具的有机集合。
13.1.1软件开发环境概论1.什么是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是指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的基础上,为了支持软件的开发而提供的一组工具软件系统。
一个由IEEE和ACM支持的国际工作小组提出的关于“软件开发环境”的定义是:“软件开发环境是相关的一组软件工具集合,它支持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或按照一定的软件开发模型组织而成”。
美国国防部在STARS计划中定义如下;“软件工程环境是一组方法、过程及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化的工具)的整体化构件,它支持从需求定义、程序生成直到维护的整个软件生存期”。
软件开发环境的定义可从三方面理解:(1)软件开发环境是一组相关工具的集合。
(2)这些相关工具按一定的开发方法或一定开发处理模型组织起来的。
(3)这些相关工具支持整个软件生存期的各阶段或部分阶段。
2.软件开发环境的发展在70年代,软件开发与设计方法由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SP)向结构化设计(SD)技术发展,而后又发展了结构化分析技术的一整套的相互衔接的SA-SD的方法学。
在80年代中期与后期,主要是实时系统设计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的发展,它克服了结构化技术的缺点。
在90年代主要是进行系统集成方法和集成系统的研究,所研究的集成CSAE环境可以加快开发复杂信息系统的速度,确保用户软件开发成功,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投资成本和开发风险。
软件测试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BO
常用软件测试术语说明及中英文对照.******软件【Software】:软件(software)是计算机中与硬件(hardware)相结合的一部分,包括程序(program)和文档(document)。
用一个等式表示为:软件=程序+文档。
其中,“程序”指的是能够实现某种功能的指令的集合,如C语言程序,Java程序等;“文档”指的是在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图文集合,如《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readme,甚至是一些软件市场宣传资料,包装文字和图形等。
【备注:软件测试绝不等同于程序测试,文档测试也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程序测试主要包括程序逻辑功能、界面、性能、易用性、兼容性、安装等的测试;文档测试主要包括文档内容和截图的校验,排版风格的检查,错别字的校验等】******客户端/服务器【C/S】:C指的是客户端(Client),S指的是服务器端(Server),这种软件是基于局域网或互联网的,需要一台服务器来安装服务器端软件,每台客户端都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
比如我们经常用的QQ、MSN和各种网络游戏就属于C/S 结构的软件。
【备注:C/S结构的软件过去比较流行,但是不便于升级和维护,现在逐渐被B/S结构软件所取代】******浏览器/服务器【B/S】:B指的是浏览器(Browser),S指的是服务器(Server),这种软件同样是基于局域网或互联网的,它与结C/S构软件的区别就在于,不需要安装客户端(client),只需要有IE等浏览器,就可以直接使用。
比如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及163邮箱都属于B/S结构的软件。
【备注:B/S结构软件是现在软件的主流,与C/S结构软件相比,便于升级和维护,是测试的重点】******缺陷【Bug/Defect】:软件的Bug指的是软件中(包括程序和文档)不符合用户需求的问题。
【备注:这个定义是判断一个软件问题是否是Bug个唯一标准】******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
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工作规范为了规范测试工作、减少开发与测试之前的沟通成本、保证项目进度、提高软件质量,测试组起草了这份软件测试工作规范。
1.1. 编码规范软件程序开发需要遵守编码规范,一是可以减少代码的维护成本,提高开发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开发工作的延续、传承,减小项目风险。
1.1.1. 合理的注释量好的代码应该是自描述的,让人费解的地方加上注释。
1.1.2. 规范的命名格式规范很多,要让别人和一个月的自己看得懂。
1.2. 测试与测试结果1.2.1. 单元测试与报告单元测试一定要做。
深入理解“ test driven development”思想,有条件的话,先写测试代码,后写开发代码。
综合使用各种覆盖方法,例如:路径、函数、条件、语句,Code Coverage确保高于80%。
统一提供单元测试报告。
1.2.2. 集成测试与报告集成测试也一定要做。
测试工作要覆盖所有模块和接口。
统一提供集成测试报告。
1.2.3. 系统测试单元和集成通过后,项目提测并进入系统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范围依据项目不同可分为功能和非功能测试。
1.2.3.1. 模式依照Alpha1-到Alpha1n的模式。
提测版本1冒烟测试通过后即进入第一轮测试(记做Alpha1),执行全用例。
测试和开发,不断提交和修复BUG,直至用例执行完成;开发修复完所有缺陷,打包发布版本2;提测版本2冒烟测试通过后即进入第二轮测试(记做Alpha2),验证缺陷,执行部分用例。
测试和开发,不断提交和修复BUG,直至用例执行完成;开发修复完所有缺陷,打包发布版本3;提测版本3冒烟测试通过后即进入第三轮测试(记做Alpha3),验证缺陷,执行部分用例。
测试和开发,不断提交和修复BUG,直至用例执行完成;……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缺陷收敛,达到测试退出标准,系统测试完成。
出具系统测试报告。
1.2.3.2. 进入标准1)需求说明书规定的功能均已实现;2)主要流程可以走通。
3)界面上的功能均已实现,符合设计文档规定的功能。
自动化部署过程中的测试环境和预生产环境搭建指南(九)
自动化部署过程中的测试环境和预生产环境搭建指南前言: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进步,自动化部署成为了项目开发和运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自动化部署过程中,测试环境和预生产环境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如何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试环境和预生产环境,以提高软件部署的效率和质量。
一、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环境的搭建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测试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以下是搭建测试环境的几个重要步骤:1. 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根据项目需求和预期规模,选择适当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
同时,根据开发语言和框架的要求,安装合适的开发工具和软件。
2. 配置代码仓库和版本控制:建立代码仓库,并使用版本控制工具进行代码管理。
这样能够保证代码的可追溯性和版本控制,便于后续的测试和回滚操作。
3. 自动化构建和部署:搭建自动化构建和部署系统,以实现每次代码提交后的自动构建和部署。
可以使用工具如Jenkins、GitLab CI 等。
这样可以节省开发人员的时间,加快测试环境的搭建速度。
4.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创建测试数据库,并准备好测试数据。
确保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数据一致性,以便进行准确的测试。
5. 监控和日志管理:配置监控系统,监控测试环境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同时,配置日志管理系统,记录测试环境的日志,方便后续的故障排查和问题定位。
二、预生产环境的搭建预生产环境是软件上线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对真实生产环境的模拟。
下面是预生产环境搭建的几个重要步骤:1. 确定硬件规格和稳定性:根据实际生产环境的规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配置。
确保预生产环境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环境的需求。
2. 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利用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创建多个独立的虚拟环境,以模拟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情况。
这样可以在没有实际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快速搭建多个预生产环境。
3. 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为预生产环境配置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机制,以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DevOps中的环境管理和版本控制(九)
DevOps中的环境管理和版本控制近些年来,随着云计算和软件开发的快速发展,DevOps理念逐渐成为企业研发团队的一种新型工作方式。
DevOps旨在通过强调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软件产品的快速交付和稳定运行。
而在DevOps实践中,环境管理和版本控制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管理在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中,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往往是相互独立且难以管理的。
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后,交付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再交付给运维人员进行部署。
这种环境管理方式既容易引发环境配置不一致的问题,也难以保证快速交付的同时保持环境的稳定性。
而在DevOps中,环境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和自动化。
首先,通过使用容器技术,如Docker,可以将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进行统一打包和交付,确保环境的一致性。
其次,引入基础设施自动化工具,如Ansible或Terraform,可以简化环境的部署和配置,并且保证每个环境都可以按需快速创建和销毁。
此外,使用云计算平台,如AWS或Azure,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境管理的复杂度,并提供弹性扩展的能力。
在环境管理中,还需要考虑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
持续集成指的是将开发人员提交的代码与代码仓库中的其他代码进行频繁的集成和测试,以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持续交付则是在开发人员完成代码编写后,自动将代码打包、部署和测试,并最终交付给用户。
通过CI/CD的实施,可以提高软件交付的速度和质量。
二、版本控制对于软件产品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版本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版本控制不仅可以追踪每个开发者对代码的更改,还能够协调多个开发者之间的工作,解决代码冲突,并提供版本回退和恢复的功能。
在DevOps实践中,使用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如Git)已经成为行业标准。
Git的优势在于其高度分布式的特性,每个开发人员都可以在本地独立工作,而不会对其他人员造成影响。
git 准生产环境命名
git 准生产环境命名在准生产环境中使用 Git 的命名规范和最佳实践Git 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广泛用于软件开发中管理源代码的版本。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多个环境,其中准生产环境是在软件部署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和优化准生产环境中 Git 的使用,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命名规范和最佳实践。
1. 分支命名规范在准生产环境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不同的分支来管理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为了方便区分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支命名规范:- 主分支:通常用于发布稳定版本的代码,命名为 "master"。
- 开发分支:用于开发新功能或修复 bug,命名为 "develop"。
- 功能分支:在开发过程中,每个功能都可以创建一个单独的分支,命名规范为 "feature/功能名称"。
- 修复分支:修复 bug 或紧急情况时创建的分支,命名为 "fix/bug编号"。
- 发布分支:用于发布准生产版本,命名为 "release/版本号"。
2. 提交信息规范为了保证代码提交信息的准确和规范,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提交信息规范:- 概要描述:用一句简洁明了的话描述提交的内容,例如 "修复登录页面的样式问题"。
- 详细描述:对提交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包括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案等,方便其他人理解和查找历史记录。
- 格式化: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段落,保持提交信息的可读性。
- 关联信息:如果该提交与某个任务或缺陷有关联,可以在提交信息中添加相关的编号或链接。
3. 标签版本规范在准生产环境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标签来标记发布的版本。
为了方便查找和管理已发布的版本,以下是一些标签版本的命名规范:- 语义化版本:使用语义化版本号来标记发布的版本,例如 "v1.0.0"。
- 发布日期:标签中可以包含发布日期,例如 "v1.0.0-20220510"。
ug中prod意思
ug中prod意思
UG中Prod的意思指的是在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中的“生产环境”(Production Environment)。
在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通常会有多个环境用于不
同的目的,包括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
其中生产环境是最终部署和运行产品的环境,也是用户最终会接触和使用的环境。
在UG中,Prod表示用户界面中的生产环境,通常指的是已经经过测试和验证
的版本,可以供最终用户使用。
在生产环境中,系统需要稳定、可靠并且性能良好,以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因此,UG中的Prod环境会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UG中,Prod环境的特点包括:
1. 稳定性:Prod环境中的系统需要保持稳定,避免出现故障和错误,以确保用
户的正常使用。
2. 可靠性:Prod环境中的系统需要可靠地运行,确保用户的数据和操作安全。
3. 性能:Prod环境中的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用户可以快速、流畅地
使用系统。
4. 安全性:Prod环境中的系统需要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出现安全
漏洞和风险。
总的来说,UG中Prod的意思是用户界面中的生产环境,是经过严格测试和验
证的版本,可以供最终用户使用的环境。
在Prod环境中,系统需要保持稳定、可
靠和高性能,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和体验。
因此,Prod环境在软件开发和测试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软件产品最终的展示和使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的区别
对于一个刚进入公司的新人来说,在熟悉工作环境的时候,会听着几个“老人”在自己可视范围之外或者轻松的讨论着业务,其措辞拿捏精准,期间,涉及到一系列的概念,可能会让你不觉明厉,暗叹:“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些术语,它既有官方称呼,也有通俗叫法,对于不觉明厉的我们只能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大山里漫步。
(作为一名菜鸟,吐槽一下)
软件开发环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DE)是指在基本硬件和宿主软件的基础上,为支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工程化开发和维护而使用的一组软件,简称SDE。
它由软件工具和环境集成机制构成,前者用以支持软件开发的相关过程、活动和任务,后者为工具集成和软件的开发、维护及管理提供统一的支持。
项目部署环境一般可分为三种: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时程序猿们专门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比较随意,为了开发调试方便,一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和测试工具,是最基础的环境。
开发环境的分支,一般是feature分支。
测试环境:一般是克隆一份生产环境的配置,一个程序在测
试环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发布到生产服务器上,是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的过度环境。
测试环境的分支一般是develop分支,部署到公司私有的服务器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主要用于测试是否存在bug,一般会不让用户和其他人看到,并且测试环境会尽量与生产环境相似。
生产环境:生产环境是指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一般会关
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日志,是最重要的环境。
部署分支一般为master分支。
三个环境也可以说是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开发->测试->上线,其中生产环境也就是通产说的真实的环境,最后交给用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