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内容分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第一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第一课《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1、作品简介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生产大合唱》等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

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

(播放视频短片)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

16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6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
背景
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 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 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 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 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 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 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 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 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 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 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非常兴奋,表示 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从内容上看,各乐使章歌间有曲内充在满联力系量,但的每感个情乐,章形又有象其地相刻对画的了独立游性击;健
从演唱形式上看儿,端它包起括土独枪唱洋、枪重唱、、挥对动唱大齐刀唱、长轮矛唱,、在合青唱等纱;帐里、
从伴奏形式上看万,山多用丛管中弦,乐为队保、民卫族黄管河弦、乐保队卫或全钢中琴国作而伴奏战。斗的 壮丽场景。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发扬滋长!
拓展与探究
1 《金蛇狂舞》运用了那两种发展手法?
隔凡,螺蛳结顶
2 这首作品也许你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欣
赏过. 今天,作为高中生的你,由于文化 知 识及欣赏水平的提高,再次欣赏该作品一 定会有进一步的感受与体验,请你参与交 流。欣赏Fra bibliotek保卫黄河
全曲大采合用唱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
大合振唱奋是人大心型的的、音多调乐、章响的亮声乐的套战曲斗我口。号、铿锵有力 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

高中音乐鉴赏重要知识点

高中音乐鉴赏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吴祖强等作于1972年,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

2.【俄】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下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

3.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话说长江》主题音乐,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4.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5.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6.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旋律:也称作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

7.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或自高至低的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8.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弦进行”。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9.曲式:音乐材料的排列形式,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

10.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及横向结合关系)11.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

人声音色又可分为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1.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花儿,高亢悠扬,舒展自由。

2.刨洋芋,山西民歌,起兴开始,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

3.脚夫调,陕西北部的信天游,寂寞惆怅。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冼星海) (共15张PPT)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冼星海) (共15张PPT)
• (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 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 国! •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 •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 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 •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 观看河边对口曲视频,思考歌曲演唱 形式是什么?情节如何发展?


《河边对口曲》
• 1、作品采用了对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 • • 2、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相互问答倾 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道路。



学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 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梁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齐唱) 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 冼星海代表作 •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
样的群众歌曲
• 1、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 式的《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等。
• 2、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 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等。 • 3、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 《做棉衣》等。 • • • 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_聂耳_冼星海ppt课件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_聂耳_冼星海ppt课件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_聂耳_冼星海
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传统音 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 曲.<<倒八板>>是将<<老八板>>的尾部变化 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部分形成的,故称<<倒八 板>>.在改编中,聂耳运用了传统的“隔凡”、 “螺蛳结顶”的手法,加强了锣鼓欢快的节 奏,速度加快了,突出了欢快的热烈气氛, 充满了生机,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 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 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 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 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 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 声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 来》(配乐诗朗诵)、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 声合唱)、
拓展与探究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混声合唱《保卫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 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 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 方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 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 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 流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 全靠人工筑堤。
《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 《黄水谣》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 和自由奔放 《怒吼吧,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打败日 本侵略者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课件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课件
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气魄,造成急速的 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塑造了一 种斩钉截铁的形象,虽有停顿,但其中有振 臂高呼的力量。
聂耳的重要作品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组歌 《铁蹄下的歌女》 《塞外村女》 《卖报歌》 《只怕不抵抗》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
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 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 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 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 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 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 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 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 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 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 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金蛇狂舞》运用了隔凡、螺蛳结顶的发展手 法来发展音乐。
猜一猜
这部作品叫什么? 作者是谁?你听完 后有什么感想?作 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怒吼 太行巍峨
欣赏《黄河大合唱》
• 1934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 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 激情地朗诵了新近创作的《黄河吟》, 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 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 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6天后,当 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窑洞时,一部 划时代的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诞 生了。
《怒吼吧,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打败日 本侵略者
拓展与探究
• 1 《黄河大合唱》你有完整欣 赏过吗?你最喜欢那一曲呢?为 什么?
• 2 听一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 河》,跟合唱版的《保卫黄河》 有什么异同?
1《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设计方庆阳七中高沛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授课年级:高一授课人:高沛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以人民音乐家为中心,由聂耳和冼星海共两节组成,我选取的是第二节冼星海,这一节由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三个固定板块相连接构成,欣赏的内容是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知识是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拓展与探究是教师留的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选材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

使学生首先从聆听和感受音乐开始,获得音乐情绪的熏陶;之后将学生带领带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使他们了解与冼星海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围绕冼星海的音乐创作这一中心内容,设计可供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获得自己的感悟,积极拓宽探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伟大作品,发现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2、材料选材紧扣中心。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教学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他旋律寄啊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节课的首要条件。

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阅读答案.doc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阅读答案.doc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阅读答案,,,xx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原文阅读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

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

他6岁进私塾。

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由于兴趣和爱好,他就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

刚开始学拉小提琴时,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但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1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学习作曲兼学指挥,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

他曾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

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

”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高薪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

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

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回国后不久,他便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的救亡宣传活动。

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

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

聂耳、冼星海PPT2

聂耳、冼星海PPT2
人民音乐家
聂耳 冼星海
聂耳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从1933年起,他正式开 始了自己为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写插曲等音乐创作生 活.先后写了《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和《卖报 歌》等。 1934年是他创作最旺盛的一年,当时他自称是他的 “音乐年”。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打桩歌》、《打 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 《大路歌》等等。此外,他还改编整理了《金蛇狂舞》、 《山国情侣》、 《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 器乐合奏曲。 1935年4月,东渡日本,准备去苏联深造,出国前后 又写了《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7月17 日因游泳不慎,不幸淹没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 海中,终年不到24岁。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首 音乐作品和大量论文。塑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 ,并以他对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 乐家”称号。作品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 》、《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他在 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艺 术的不朽名作。冼革命方向,全面反映在反帝爱国 斗争中。他不断探索音乐创作与群众的密切结星海 以自己毕生的艺术实践,不懈地坚持了以聂耳为代 表的中国新兴音乐的合,努力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 点又富于强烈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各类音乐作品 ,为发展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 要贡献。
聂耳的重要作品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组歌 《铁蹄下的歌女》 《塞外村女》 《卖报歌》 《只怕不抵抗》
《铁蹄下的歌女》由许幸之作词, 聂耳谱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 《风云儿女》的插曲。歌曲为三部 曲式,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于 强烈的戏剧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在敌人铁蹄之下歌女们的悲惨境遇 和愤懑的呼声。整个作品蕴含着催 人泪下的悲剧 力量,被誉为我国近 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8节聂耳课件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8节聂耳课件

5 3 大三和弦
1
5 b3 小三和弦
1
大调式
1=G
3
3
3
•… •… •1. 3 5 5 ︱6 5 ︱3. 1 5 5 5︱3 1 ︱5 5 5 5 5 5︱1 0︱
小调式
3
3
3
பைடு நூலகம்
•… •… • 1.b 3 5 5 ︱b 6 5 ︱b 3. 1 5 5 5︱b 3 1 ︱5 5 5 5 5 5︱1 0
•1
•2
•3
聂耳 义勇
的音 军进 乐 行曲
金 蛇 狂 舞
人生
•28
•29
•20
[]
•21
•22
` y8q\t8y8 1 \ty re\
2 wt\tw re\was rr\
y88q wr\sahka 58 \y8y8 58 \
tiogk t8t8\pti tip? 1 宫 2 商 3角 5 徵 6 羽
徵调式
58 68 4 15 26 3
•23
ty ty\tr 5 \qw qw\5868 1 \ ty ty\Qy 5 \qw qw\5868 1 \ ty tr\5 qw \5868 1 \ty 5 \ qw 1 \ty 5 \qw 1 \ttqq\ tt qq\tt qt \qt qt\1 1 \ 1 1 \qoa qq\pq qp|
B快速
C慢速
(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 景?
A 、锣鼓喧天,人们竞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 、活泼欢快的歌舞场面 C 、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17
•18
节奏练习
2/4 X.X XX︱XX X‖
•19
节奏模打:
•(5) •(4) •(3) •(2) •(1)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内容分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高中音乐鉴赏课件(聂耳冼星海)

高中音乐鉴赏课件(聂耳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
最杰出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 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 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 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 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在艺术上具 有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 相连。八个乐章服从于一个主题:抗日、爱国。每个乐章 的音乐相对独立,但是情感发展始终非常紧密、统一。 整个作品的旋律发展基本上建立在三个基本主题上: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 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 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 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 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 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 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 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 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 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 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 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拓展与探究
1 〈〈金蛇狂舞〉〉运用了那两种发展 手法?
隔凡,螺蛳结顶
2 这首作品也许你在初中音乐欣赏课 中欣赏过。今天,作为高中生的你, 由于文化知识及欣赏水平的提高,再 次欣赏该作品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感受 与体验,请你参与交流。
毕业歌
〈〈毕业歌〉〉是影片〈〈桃 李劫〉〉的主题歌,1934年作。 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 题——唤起同学们走上抗日第 一线,不做亡国奴!

1934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 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 激情地朗诵了新近创作的《黄河吟》, 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 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 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6天后,当 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窑洞时,一部 划时代的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诞 生了。

《人民音乐家聂耳》优秀教案1

《人民音乐家聂耳》优秀教案1

人民音乐家——聂耳《人民音乐家——聂耳》是人音版教材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的内容。

笔者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了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理解聂耳的音乐代表作《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知道聂耳部分代表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理解聂耳的代表作品《金蛇狂舞》、《毕业歌》, 理解民间音乐创作手法“螺蛳结顶”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聂耳作品的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和革命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等学具准备:课前资料收集二、教学过程1、导入由欣赏李云迪和王力宏共同演奏的钢琴版《金蛇狂舞》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2、介绍聂耳生平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

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

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

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

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更名为聂耳。

具体可以给学生做如下讲解: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

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

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

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

在聂耳给母亲的信中,在聂耳的日记里,以及聂耳对自己的规划中都曾反复提到过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要性(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聂耳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聂耳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单元知识链接:1、左翼音乐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探讨“文艺大众化”时,就开始注意音乐问题。

1932年为了适应“九一八”、“一二·九”事变后抗日救亡斗争迅速高涨的形势,开始建立左翼音乐组织,先后成立的有聂耳、王旦东等组织的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田汉、聂耳、任光等在上海组织的中苏音乐学会;聂耳、任光、张曙等组织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田汉、任光、张曙、安娥、吕骥等组成的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等。

他们为左翼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到群众中去传播革命音乐和开展救亡歌咏活动;团结音乐界爱国民主力量和扩大进步音乐阵线.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左翼音乐运动所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为进步的电影、戏剧和群众救亡歌咏活动创作歌曲,如《母性之光》、《渔光曲》、《大路》、《桃李劫》、《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夜半歌声》等影片和《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中的歌曲,多数脍炙人口并流传不衰。

唤起民众觉醒、鼓舞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如《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打回老家去》、《大刀进行曲》、《保卫国土》、《游击队歌》等,是“五四"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一批作品。

这些歌曲的音乐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明快有力,结构短小精悍,开创了我国音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大众化、民族化的崭新局面.第二十八节《聂耳》(学案)一、看本节是第十六单元二十八节《聂耳》。

通过聆听聂耳的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应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知识扩展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1. 由老师带领着学生把歌曲唱一遍,抽 查1-2个学生试唱一遍。 2. 简单分析歌曲写作的音乐风格。 3. 简单阐述一下歌曲中休止符的运用技 巧。
七、聂耳重要的作品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组歌 《铁蹄下的歌女》 《塞外村女》 《卖报歌》 《只怕不抵抗》
《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等等。此外,他还改编整理 了《金蛇狂舞》、 《山国情侣》、 《翠湖春晓》、《昭君出塞》 等民间器乐合奏曲。

1935年4月,东渡日本,准备去苏联深造,出国前后又写了
《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7月17日因游泳不慎,不幸 淹没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不到24岁。
知识扩展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 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 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 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 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上 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 著增加,其输沙量约占全河 的90%。所以民间流传着这 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 原,因水流缓慢泥沙积聚而 形成“地上河”,全靠人工 筑堤。
二、聂耳短暂而灿烂的一生
三、《金蛇狂舞》乐曲分析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 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 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倒八板>>是将<< 老八板>>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 开始部分形成的,故称<<倒八板>>.在 改编中,聂耳运用了传统的“隔凡”、 “螺蛳结顶”的手法,加强了锣鼓欢 快的节奏,速度加快了,突出了欢快 的热烈气氛,充满了生机,表现了江 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 景和欢腾的情绪。
一、猜一猜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这部作品叫什么? 作者是谁? 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 作品描绘了什么?
二、冼星海简介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冼星海
(1905-1945),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 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 习音乐。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 海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 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 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 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 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四、扩展与探究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1. 聆听《金蛇狂舞》说出都有哪些民族 乐器合奏?其中主旋律是由什么乐器 奏出的? 2. 通过老师的引导试着哼出主旋律。 3. 试着的对歌曲做一个点评。
五、《毕业歌》歌曲分析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毕业歌》是影片《桃李 劫》的主题歌,1934年 作。鲜明地反映了当时 最迫切的主题——唤起 同学们走上抗日第一线, 不做亡国奴!
三、知识扩展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1934年3月,冼星海 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 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 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新 近创作的《黄河吟》, 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 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 过诗稿说:“我能写好 它!”就一口气跑回自 己的窑洞。6天后,当 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 窑洞时,一部划时代的 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 诞生了。
十、本课知识点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 《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 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左翼音乐运动是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 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重 要代表人物是任光、田汉、吕骥、张曙。 《金蛇狂舞》运用了隔凡、螺蛳结顶的发展 手法来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任光(1900-1941),浙江人,早年在法国学习钢琴修理和作 曲,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和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其代表 作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前期创 作抒情婉约,后期创作雄壮坚毅。还写有中国乐器合奏《彩 云追月》(1935年)等。对抗日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张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 后入国立音专主修声乐。其代表作有《日落西山》、《丈夫 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1938年在桂林死于 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吕骥(1909- ),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30年代 是左翼音乐家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者。其重要作品有: 《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大丹河》等。 麦新(1914-1947)和张寒晖(1902-1946)等也是这一作曲 家群的骨干力量。
一、聂耳简介
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海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从1933年起,他正式开始了自己为 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写插曲等音乐创作生活.先后写了《开矿歌》、 《饥寒交迫之歌》和《卖报歌》等。

1934年是他创作最旺盛的一年,当时他自称是他的“音乐年”。
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打桩歌》、《打砖歌》、《码头工人》、
八、课外知识探究
海人 民 音 乐 家 聂 耳 冼 星
左翼音乐运动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骥等正 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们积极地介 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 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所接受的大众化的 “新兴音乐”。1933年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 命音乐工作者参加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 为进步电影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 《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 市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 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和插 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